鲁迅的故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故乡》写到他买掉了房子搬了家,那他搬去了哪里?

本篇涉及人物∶赵匡胤(全)、李煜(全)、刘承祐、石重贵、柴荣、赵光义、钱弘俶

①作者只是有一定了解,所说所推不一定完全准确。

②合理分析,合理推论,但可能会有个人感情掺杂,请谅解。抛去政治问题的影响,本文论述均为性格本质。无任何特意褒贬之意。

③由于历史原因,只能确定人物的太阳星座,以及水星金星的范围,给整个分析带来了不确定性。

④对于部分较为难懂的或较为专业的语言会进行通俗的解释及表达,以方便读者理解。

【赵匡胤:太阳白羊座】

太阳白羊座大致分为两种:温柔的绵羊和富有野性的山羊,很明显,赵匡胤属于后者。相对起岩羊形象的摩羯座(如南唐烈祖李昪)来说,白羊座的冲撞意识更强,这个象征开端的星座也更富有活力。

我们要了解的关键词:竞争、征服。

但更要知道,白羊代表的也是:暴力的温柔。

Q1:为什么赵匡胤喜欢射箭、打猎、出行?

身为火象星座的白羊容易给人血气方刚的感觉,熟悉这段历史的相信也能体会到这种感觉。易中天也用“血气方刚”一词来形容同为白羊的后汉隐帝刘承祐。火元素的精神力太过旺盛了,所以往往会选择用大量的运动来进行一个宣泄。比如我们会经常看到赵匡胤在玉津园射箭、在近郊打猎、甚至微服出行……而且放在现代来说,白羊的体育会是自身的优势,所以赵匡胤从武也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了。

另外在射箭、打猎时的完成目标感和征服感对白羊来说也是有巨大吸引力的,而这也促使着赵匡胤去征服其他国家,这正是下一个问题要进行探讨的点。

Q2:赵匡胤为什么对于降君较为宽容?

白羊座以行动挂帅,与生俱来的竞争性让赵匡胤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其他国家的征服,但对降君却都意外地宽容,尤其是相对起他的弟弟天蝎座的赵光义来说。对于这种宽容性,有人看到的是赵匡胤的胸怀大度,有人却评价为两面三刀。

简单来说并不是有多宽容,而是身为白羊的赵匡胤懒了,懒得跟他们甩脸子斗心眼;再者赵匡胤已经达成了他的目的,并不想多做计较。

白羊从不绕圈子,所有的牌他们都要亮出来,手段大多数也都比较直接。要打南汉,让南唐去直接劝降,不降就直接打过去;不再打北汉,就直接说“开尔一路以为生”,告诉人家。甚至在跟随柴荣征南唐时还要鲜衣怒马,生怕敌人不认识他。

白羊之所以能够这样做,除去他们的坦诚直率以外,还源于勇气,天然而生的勇气。

Q3:关于“勇气”,赵匡胤的体现?

白羊的勇气容易造成鲁莽和冲动,或者展现出如同射手座(如南唐中主李璟)一般的赌徒性质,但白羊并不像射手能够意识到这种带有风险性的成分,他们的思路就好像光线一样,直接却也只能看到眼前。他们喜欢快刀斩乱麻,但其中的风险性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白羊的内心总是在想“我立刻要”,所以对于赵匡胤来说他总是那么急不可耐地进行攻击,他等的时间太久了。同样,刘承祐就因为他太急迫于铲除大臣夺回权利而死于非命……

当然在赵匡胤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勇气的正面性:高平之战面对大将奔逃、柴荣孤立无援时,他选择了直接跟随并肩奋战;滁州笑允敌军成列而战,并单骑擒皇甫晖和姚凤;以不满两千之兵大破南唐两万之众……甚至连小时候骑匹烈马摔了下来还要再追上去。

总之,这种勇气给了白羊一种英雄气概,让你觉得“很帅”。

Q4:为什么赵匡胤喜欢亲自进行探望家人和臣子?

没有其他的目的,只是想了解情况以及表示关心(当然对于臣子的关心不排除政治目的)。白羊想到什么他就会去做,这种坦诚可能会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或者被指为专横霸道,但事实上他们对权力的胃口并不大,只是不愿意别人影响他们想做事而已。比如刘承祐想要夺权,立刻就以造反的借口将大臣当众斩首;赵匡胤想要兵权,就把兄弟们叫来喝酒把话说开。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真正为了权力,而是因为这些影响到了他们的行动。

所以白羊“暴力的温柔”就表现于此,他们从来不是怀着伤害的意味待人,只是他们的坦诚误伤了其他人。(当然还有另外一点是因为白羊脾气火爆,这一点留到后面说)

甚至赵匡胤还指着大开的大门说“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这种坦诚让他甚至能够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坦诚(禁止套娃啊喂!),让人体会到白羊的赤子之心。

这种坦诚可能还表现在赵匡胤对于降君们的态度中:钱俶前来朝见,临走时赵匡胤把大臣劝留的奏章送给了他;面对刘鋹对酒的怀疑,笑道“推赤心于人腹中”便将酒喝了下去;而面对一直倔强不朝的李煜,则是直接给了个“违命侯”的封号。

他把想法都写在行动里了。

这一点与心思缜密的天蝎(赵光义和柴荣)就是天差地别,所以身为天蝎的赵光义让人感觉摸不透,而他的哥哥却能够让人一眼看到底。

Q5:为什么赵匡胤非常注重孝道以及臣子的素质?

“孝道”本身应该是金牛座应该注重的东西,但考虑到金牛就在白羊之后,不能排除赵匡胤是偏金牛一点的白羊(并且在星盘中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赵匡胤内心所注重,才能够让他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赵匡胤与杜太后的关系很好,而刘承祐与李太后的关系并不好,这也能部分说明了赵匡胤稍微偏金牛一些。

而且总体来说赵匡胤并不是很冲动,反而多少带点金牛的稳定特质。

顺带一提,赵匡胤所奉行的原则就是“你可以问我要钱,但是不能贪赃”,大概是带着一点金牛对金钱物质的掌握性。

Q6:问什么赵匡胤很善于引领人心?

引领人心,这是所有火象星座都能办到的事情,狮子座的李煜、石重贵,射手座的李璟、孟昶,无一不是深得民心(不过火象星座很容易败家,尤其是射手和白羊)。

火元素所代表的的动力和渴望,是正向的、自发的、启发的,这种能量很容易带领和启发别人,而且他们一生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才算满足,单纯的“存在”是不可以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要么想干出一份大事业,要么就过得极度奢侈(或者同时存在),并且吸引谄媚小臣。

其次白羊代表的“拓荒者”形象,是精神性的引领,偏向理想主义,因此他能够吸引能够落实到行动的人,比如他的各种兄弟。

再者火象星座天生有人格魅力,在金钱方面也比较大方,容易收买人;而对于他的下级,一般都持宽宏大量的姿态,尽管心理活动不同。所以火象星座一般实施仁政,但容易动武(扩张性)。

Q7:赵匡胤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缺点?

不服从、粗鲁、以及近似天蝎的暴烈。(另,有些外向一点的天蝎会表现得很像白羊)

白羊因为神经大条,多少有点不拘小节,所以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还是算缺点。所以你会发现赵匡胤会莫名其妙做客赵普家里,也会衣冠不整接见大臣(虽然后来改了)。

而不服从则是因为白羊心中早就有了决定,除非对方是个处女座(如后周太祖郭威),能够靠理性善辩让白羊冷静下来;或者是他的顶头上司,他无法反抗。

白羊的暴烈更像是脾气大,并且属于知错能改类型的。比如很著名的敲牙事件,比如坠马后杀马,比如撕赵普的奏章,比如张琼之死,再比如赵玭诬赵普一事……总而言之,赵匡胤在和大臣相处时很容易能看出他爆炸性的脾气。

当然所有的火象星座脾气都不小。在关于李煜、石重贵、李璟、孟昶的记载中,你永远可以找到“怒”“大怒”“大悦”等情绪激烈的词语;而在土象星座中你甚至都看不见他们真正开心或者发怒,不是他们将情绪隐藏了,而是他们不善于表达情绪。

Q8:赵匡胤有哪些隐藏的倾向?

喜欢优雅的人,以及心底多少有点自卑,害怕孤独。

提到优雅,自然是白羊的对宫——天秤座。很巧,吴越的君主钱弘俶就是天秤座。所以你可以看出,赵匡胤甚至在无条件的信任钱弘俶,有点偏心的意思了;而文雅的狮子李煜,赵匡胤也在多次放水。

这个时候可能有些读者就要问了:对宫是什么?简单来说,这两个位置相对的星座是相生相克的关系,类似于互补。之后我们还要对梅花相位进行探讨,所谓梅花相位就是指对宫星座的左右两个星座,与梅花相位相处时会产生刺激与新鲜的感觉。那读到这里还无法理解的也不要担心,只要看分析就可以了。

白羊的自卑情绪大约来源于自己总是误伤他人,并且总把朋友逼走,所以他们也怕孤独。另一方面是白羊总会觉得自己脑袋不够聪明,但他们也只是在心里想想。

Q9:如何才能展现赵匡胤最佳的一面?

我们已经知道,竞争与征服是白羊座所擅长,拓荒者与战士是白羊的最佳形象,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有特定的目标,这样他才不会漫无目的的竞争;同时要学会三思而后行。所以赵匡胤适合开国,以统一国家为目标;而作为继承者的刘承祐只能败家。

Q10:当赵匡胤面对压力与打击时,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仅从太阳星座考虑)

一般这种状态下,会呈现出太阳星座的对宫以及月亮星座的状态。在此我们只能够根据对宫来讲。

当赵匡胤害怕进行某项行动时,就会变得像负面天秤一样优柔寡断、担忧和怠惰。

比如关于迁都的事情,赵匡胤面对大众的压力,就会摇摆不定;大雨不止,担忧到要询问赵普是否因“时政有阙”……不过总体上来说,赵匡胤受到的压力比较小。

Q11:赵匡胤可能会有什么身体特征或者习惯?(仅做参考)

脸部轮廓分明,浓眉高鼻。可能胸肌比较明显,头发茂盛蓬松。经常直接逼视他人。可能喜欢对比强烈的风格,如黑白、红。某些个性强烈的白羊热衷于说唱,可能还喜欢戴帽子。可能受到突发疾病及意外伤害(尤以头部)。

Q12:赵匡胤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以及如何缓解?如何缓解关系?

容易沮丧,对一件事的爆发力好但持久性不够。这个时候需要对他进行鼓励,陪在他身边。容易因为发言太直接被别人误会而生气,一定要对他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也要提醒他这样做)。

如果关系闹僵,不妨陪他一起工作,并且将自己内心所想都告诉他,也要注意明白他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Q13:赵匡胤与对宫钱弘俶的相处?

对宫本身是相生相克的,所以当与对宫相处时,要么相处十分融洽,要么就像水火不容一样。

赵匡胤和钱弘俶属于正好互补的那一部分,因此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友好客气的气氛简直令人不解……但事实上就是这样,一般追求合作的天秤会被追求自我实现的白羊压一头,所以当天秤的地位低于白羊时,这种关系会更为牢固。但事实上则是白羊为天秤的魅力而折服,白羊也确实容易爱上天秤。

Q14:与梅花相位郭威、柴荣、赵光义的相处?

所载赵匡胤与郭威的事件并不多,但我们能够知道,处女确实适合做白羊的上司,但白羊会觉得处女太过挑剔。

赵匡胤与柴荣、赵光义相处时,气势会很明显压过对方一头,但心思缜密的天蝎可能会觉得白羊太天真,但很欣赏他们的做事风格。毕竟白羊与天蝎都有战士的特性,所以比较适合做战友。相对来说,天蝎像是大将军,而白羊像是冲锋者;天蝎是危机化解者,白羊却是危机制造者。在翻阅史料时,你会发现柴荣曾非常有效地抵消了赵匡胤的某些冲动鲁莽。

总之,天蝎与白羊相处如果比较融洽,虽然明面上来看白羊似乎更关切更热情,但天蝎是在心底里让着宠着他的。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在天蝎眼里,白羊就像是傻白甜一样。

另外说一点,天蝎和白羊在爱情上很容易碰撞出大火花,但维持稳定长久比较困难。我将会在后期的星座趣谈上进行具体的解释。

Q15:赵匡胤心目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儿时会因什么受到瞩目?

赵匡胤眼中的父亲是一个比较顾家、做事直接、性格爽快的形象。

儿时会因超出常人的勇气、直爽义气而受到瞩目。

Q16:赵匡胤与同为白羊座的刘承祐进行比较?

刘承祐比赵匡胤更鲁莽冲动、更贪玩,刘承祐的白羊性格更加明显和典型。

Q17:与同为火象星座的李煜进行比较?

两人的共同点在于,都偏向理想主义,办事多半靠别人完成,精神力都比较强大。

不同点在于,白羊为主要星座,其拥有的开创特质被赵匡胤运用地很好,善于处理危机、与当下连结;狮子为固定星座,李煜的模式发展明显不足,因此变得缺乏力量、不坚定、随波逐流。另一方面,白羊是做给自己看的,善于争取更高的地位;狮子则是做给别人看的,善于维持现有的地位。

Q18:关于爱情,赵匡胤会呈现出什么状态?(仅从太阳星座考虑)

容易一见钟情,喜欢高调恋爱,并且属于直觉形。给人一种为爱而战的冲锋者形象。

容易把恋爱当成一场竞技游戏,会把自己觉得好的全部给对方。

想要吸引白羊座,需要塑造出明快爽朗、既勇敢又温柔的形象,最好欲擒故纵。

适合与射手一起流浪天涯,与狮子互相宠爱。容易被天秤吸引,与天蝎、处女产生虐恋。

狮子座的形象即为高高在上的雄狮,他是虚张声势的国王,也是慷慨温暖的统治者。

出生在炎炎夏日的狮子座就像一个大太阳,他们的身上总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有时他们也像是爱撒娇的大猫,带着孩子气。

我们要知道的关键词:荣耀、自尊。

但是更要知道,狮子代表的也是:高傲的忠诚。

Q1:李煜为什么喜欢奢侈浮华的生活?

首先要说明的是,过度耽溺和奢侈的生活往往是狮子堕落的原因。

狮子往往会以自己的家世、外表、品味为荣,并且善于维持自己现有的地位。因此,李煜生在帝王之家,不可避免会以江南富庶而自豪并心安理得开始享受。简而言之,他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

狮子座喜欢高价值的东西,喜欢富丽堂皇,所以你可以看到李煜宫殿怎样豪华装饰、整日美女环绕等等。同是狮子座的后晋少帝石重贵也喜欢美女。

其次狮子也喜欢用这种夸饰来增强自己的地位感,毕竟要高高在上,显示出自己的高地位来。

Q2:为什么李煜执著于“自由”?

李煜执着的自由,是地位上、行动上、自我表达上的自由。他对于“自由”的执著,根本原因是为了自尊。他们喜欢居高临下的感觉,最怕被人耻笑。

身为火象星座,不喜消极被动的本性会促使他们逃离束缚。对于狮子来说,除非你让他心服口服,不然他永远会找机会推翻你。所以你会看到,李煜直到亡国前最后一刻还在挣扎,石重贵会后悔没有投火自焚……想让他们对敌人真正低头,不可能。

Q3:李煜对于诗词音律的天赋、灵感动力从何而来?

狮子座注重什么呢?自我表达。这种自我表达的动力源自于火元素旺盛的精神力:白羊座选择以运动的形式宣泄,而狮子座则将精神力以自我表达的形式运作。另外,狮子渴望以自我表达的方式使自己变得独特和重要,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总而言之,绝大部分的狮子都很在乎别人和社会的眼光。

因此,狮子座向来也代表着表演者的形象。他的整个人生就是一场舞台,寻求着观众们的爱慕。很多狮子都会选择从事表演、诗歌、音乐、装饰等这些传统的创造项目,他们的创造是如此投入与热情。

对于李煜来说,他生在重礼乐文雅的南唐,最好的表演形式就是诗词歌赋。狮子的并不像双鱼的诗人那样细腻、善感和梦幻,而是更注重感情的表达。翻阅李煜的作品我们也能够发现,李煜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正是他的感情:“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垂泪对宫娥”,“往事只堪哀”,“醉拍阑干情味切”……你会发现你已经被他引领到了他的世界。

自我感情的表达促使了作品的产生,李煜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用于抒发当下感情,因此“真情实感”贯穿了他的创作史。

内在和外部环境的双重作用,才让李煜能够有如此高的诗词造诣。

Q4:为什么李煜容易被改变想法却不喜欢别人反驳他?

其实总根本上来说,还是自尊心太强(害怕影响领导力),狮子都是要面子的,不喜欢别人直接批评。所以你会发现,李煜、石重贵身边的宠臣都多少会奉承,甚至李煜还斥责柳宣“尔不是魏征,颇好直言”。身居高位的狮子总能吸引一批善于谄媚奉承的追随者,原因便在于狮子喜欢听好话(即使他知道并没有什么用)。

狮子所要做的是被大众接受,所以他进行的决定一般是大众意见的综合性决定(这一点与其后的天秤相似),因此狮子很容易听取朋友(身边人)的意见;但当狮子内心真正有主意的话,任何人也别想改变。李煜给人以优柔寡断的感觉正是从这里来,虽然有些时候他看起来又莫名其妙很倔强。

没有任何人能够强迫狮子做任何事,但阿谀奉承可以。

Q5:李煜为什么会信佛?

火象星座(以及摩羯座)多少都有点迷信倾向,比如赵匡胤李煜都信佛、李璟信道。

加之狮子座本身要求对于他人要仁慈、宽容(他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心胸狭窄),某些方面与佛教所倡导的有类似之处;他们虽然在索求着人们的喜爱,却也在想如何温暖他人。

当然,这其中的复杂性太多,还有当时环境的影响……

Q6:李煜的纯善特质从哪里来?

翻阅史料,大多都肯定了李煜的“仁”,这种仁包括了好生恶杀、孝义、宽宏大量等方面。撇开李煜信佛对他的影响,我更愿以“纯善”来形容。

狮子也许看起来自傲,但内心却是温暖的,要知道,狮子是一个有智慧且仁慈的国王形象。

关于“善”,也算是火象星座的一个特质,白羊是粗鲁的善,狮子是高傲的善,射手是正气的善。火象星座很难有城府深沉的恶人,他们最多变成嚣张跋扈或者专横霸道的样子……当然也受到星盘其他部分的影响。

狮子的纯善其实是带着孩子气的,在注重实际的土象星座眼中会觉得他们像“缺心眼”;虽然他们不擅长实际操作,但是他们对未来的嗅觉很强,并且懂得委派他人,因此适合做一个领导者(最好是有一个上司的大领导),或者一个贵族形象的代表。放在李煜和石重贵身上也同样适用,当他们没有继承位置但身居高位的时候反而是他们表现最好的时候。

Q7:为什么李煜抗拒降宋?

上文多次提到过,狮子身为固定星座,善于维持和保有现有的地位,而且抗拒改变:李煜“倔强不朝”、死守金陵,石重贵称孙不称臣、强抗契丹,甚至命运都如此相似。他们对于压迫的反抗意识简直让人费解。

其次是狮子执着于自尊,最受不了的就是被他人耻笑。如果可以,李煜当然不愿称臣;即使称臣,也不会愿意寄人篱下;即使寄人篱下,他也不会阿谀奉承。当他认清现实时,必然会做出最符合现状的举动,贴合于现阶段的自尊。对于还未被攻打的李煜来说,称臣是权宜之计,“国主虽外示畏服,修籓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兵,阴为战守计”;战败后,李煜北上汴梁,是生存之计,他真正臣服了吗?没有,至少从心底里是没有的。

另外还有一点要提的是,狮子座是最善于虚张声势的星座,他们的这种能力能够激发并维持住别人对他的信心,所以你可以发现李煜和石重贵身边从来不缺跟随者;他人的欣赏与追随同样能够赋予狮子信心,他们会下意识去寻找缺乏能力的伙伴。

Q8:李煜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优点?

狮子以综合能力、创造力强而著称。温暖而浪漫、高贵却忠诚,情感充沛的他能够让自己的光芒照耀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李煜明白自己不善政事,所以他通过诗词来求得他人的欣赏与追捧,他要让自己发光。

Q9:李煜有哪些隐藏的倾向?

看上去有些表面化,“金玉其外”对狮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至于是否“败絮其中”,似乎并不是十分重要。

有一定的受虐心理,因为追求被他人所接受,他更容易被不欣赏他的人吸引(在无损于自尊的情况下)。占有欲较强,带有霸占型、索要型人格,却同时拥有牺牲型人格,能够为欣赏他的人牺牲一切(这也是他的忠诚所在),并且拥有偏向自己人的倾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对于狮子来说就很对应了。

Q10:如何才能让李煜展现出最佳的一面?

成为身居高位的统治者,但需要一个人做最高领导。表演欲通常很强,因此做一个明星也不错。需要他人的认可、夸赞,喜欢炫耀和地位感,在环境相对宽容的情况下会更好。

Q11:当李煜受到压力与打击时,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

成为对宫水瓶座的负面形象:将自己的情绪封闭起来,孤独,看起来冷漠无情。

Q12:李煜可能会有什么身体特征,以及习惯?(仅做参考)

喜爱鲜艳色彩以及鲜明的风格(如天水碧、奢华的装饰),喜欢偏旋律性的主流音乐(包括摇滚)。喜欢佩戴小饰品,如手链、项链、耳环耳钉等;接受染亮色发,如黄、绿、粉、蓝等。喜欢参加宴会、聚会、演讲,并能很好地调动气氛。非常喜欢小孩,但是子嗣不多。容易受到慢性病(包括心脏病)的侵扰。

Q13:李煜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以及如何缓解?如何缓解关系?

问题:要求关注,占有欲、表演欲过强,以及自我高估的倾向;受到冷漠及批评变得颓废。告诉他你对他的欣赏,让他体会到他的价值感,或者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就能让他回归狮子本质。

如果关系闹僵了,要学会倾听他的需求,不要强迫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对他顺从一些,相信他马上能够重燃热情。

Q14:李煜心目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儿时会因什么受到瞩目?

李煜眼中的父亲(李璟)是被追捧、如同众星拱月般的形象,慷慨又骄傲,有气势、富有创造力是一个慈父的形象。另外也觉得自己被父亲夸赞和宠爱,受到父亲的重视。

儿时会因家世、外表和品味受到瞩目,此外才华横溢以及善良宽仁也是他们的魅力。相对来说,即使在人群中也十分引人注目。

Q13:关于爱情,李煜会有什么样的倾向和状态?(仅从太阳星座考虑)

喜欢高价值(尤其是在众人口中)的人,会选择地位比其低下的人进行联姻。看脸看身材,对于小鸟依人和言听计从的追求者更有感觉,对欲擒故纵者产生浓厚兴趣和追求感。

对于爱情是无暇的浪漫派,喜欢高调式恋爱以及宠爱,有大男子主义倾向。多情但不随意,较为专情。感情表达类似于白羊,浓烈而真挚,不过狮子偶尔会有撒谎的倾向。

适合与射手做朋友,与白羊产生竞技式恋爱,也容易对神秘的水瓶座产生兴趣。容易被处女座压一头,另外也可能与双鱼、摩羯(梅花相位)产生虐恋。

[喜欢的话请点喜欢和推荐,欢迎评论,如果有问题欢迎询问我会尽量回答]

(彩蛋∶歌词边的两个图案分别是白羊的角和狮子的尾巴哦~)

[本系列持续更新,下一期【李璟、柴荣、赵光义】]

通常的读者在阅读鲁迅小说《故乡》的时候,都会将故乡当作鲁迅本我的家乡绍兴来理解。但是我,并不以为然。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在《故乡》的开篇,鲁迅是这样妆点其笔墨的:……“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2000余里,别了20余年的故乡去”……短短一句话,给我们传递出三个信息。1、季节时间:说明地理方位;2、距离:表明地点范畴;3、采用暗喻的手法传递出中华文化传统的特征,借以说明我工作的地方并不是本国本土,而是异乡。中国哪一个地方属于严寒地带?至少是东北方向吧?绍兴离上海不过300里,距离鲁迅曾经工作过的诸多地方:北京,广州,厦门……亦远远不及2000多里。父母在不远游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传统观念,可谓千年不变,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母亲还健在的人,如果儿子不是身处异乡的话,是绝对不可能不回家看看的,至少春节这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也是可以回家的呀。此外,“我”出身于贵族,路费是完全不在我考虑是否能够回家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这个严寒之地、这个使得我二十余年不能够回家的地方,也就是说,与故乡遥相远望的地方,显然就是国外了。倘若是国外的话,试想一个身处异乡的游子当他讲到故乡的时候,是否大体都会下意识地说出自己国家的名字呢?因此,我理解鲁迅提及的这个故乡,对于小我来说应该是家乡,而对于大我来讲竟是祖国呵。此刻在鲁迅的内心深处所讲的故乡顺其自然而必然的便是国家——中国的意思了。  

在这里我要顺便提前说明一下的是,长期以来对鲁迅的小说都有这样的褒贬质疑,鲁迅的作品毫无艺术性,一般来讲都是纪实小说,写的不外自己的亲身亲历其情其境,这篇《故乡》如果不是最后一句举世经典的话,那么它也不过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搬家的故事。你将这个故乡解释为国家是不是牵强附会了?对此,我本人也很不以为然。我们知道,当读者面对一个伟大的作者:文学家鲁迅的时候,一方面首先应该想到的一点是,他不可能不懂得最基本的文学创作必然是依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虚实相间等等原理来进行文学创作的原则。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是完全可以以实代虚的。另外一方面,我们凡是面对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时候,都要考虑到该作品的思想性必然会是超乎一般人的想象的,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小说表象上面的叙述,而是要透过表象,来认识到作者对于小说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事情,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小说背后所要传达给大家的事物极其精神是什么?这个背后的东西如果读者能够看到,我们就说这位读者读懂了这部作品。否则,反之。我们在阅读鲁迅小说的时候,即便凡貌似都可以看到鲁迅亲身亲事亲历的影像,但是,这也不足以能够代表,鲁迅先生的作品就是他本人的自传体纪实性的文学作品。有一些人凭着逼真度这一点来分析,贸然断言鲁迅根本不会创作,不算是小说家,他的作品都是按照生活中的原貌来白描。其实不然,逼真,让人们看不出虚实,正是文学创作最高的境界。这样的小说场景往往令读者身临其境,而不是遥不可及,缩小了距离感,使得读者不能摆脱其情其境其情绪。指责鲁迅不会写小说这个观点通过如上的点滴解说,可以证明如果将鲁迅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低估,显然是由于自己的阅读能力还比较狭窄,完全没有跟上鲁迅高超的文学创作表现的手段力罢了。几十年来,鲁迅的创作手法一直使得人们一度无法认清其逼真的虚实作用起到的效果而导致误解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他在写作的时候必然,也一定会有意无意的要附加上其所想表达出来的内涵深刻的要义元素。否则,鲁迅怎么能够称其为思想家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说明之,对于鲁迅先生认识论的误区在哪里,这就是并非鲁迅没有表达出他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而是我们的认识水平是否达到了可以完全理解鲁迅思想的能力。如果,我们将故乡仅仅当成家乡来理解,那么鲁迅的思想水平就是世俗的,而不会是超前革命的了。大凡革命性的东西都是通过思考得来的,一个毫无思想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成功的革命家呢?因此,读鲁迅必须首先要承认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否则,你永远都会不承认鲁迅的伟大。看不懂鲁迅先生的作品。  

事实上,小说《故乡》头、尾的遥相呼应恰好印证了这一点,他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面对一个小小的村庄,一个作者能够发出这样有思想穿透力的思索,不能不说,其作品立意之高远,含义之伟大。这何尝不是鲁迅对人类发出的一声拷问。鲁迅通过对于回故乡搬家这个小小的点滴事件的全过程片段展示和描写,在揭示中国社会黑暗,堕落,腐朽的同时,以小见大地总结出中国人的三种生存状态即生活道路。1、“辛苦展转而生活”——为了生活颠沛流离而奔波的人。2、“辛苦麻木而生活”——因为生活的困顿而麻木、愚昧的人。3、“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好而很辛苦的去绞尽脑汁、动脑筋压迫别人的人。鲁迅先生告诉世人,如果大家不去共同寻找符合人类建设道德文明幸福美满的生存方式,故乡(祖国)就没有救了。人类就会走向死胡同,最终会因此无路可走,直至灭亡。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全国的现状都不外乎如此。为什么鲁迅非常喜欢将自己笔下的主人翁设计成农民?因为,中国不过农耕民族,它是农业大国,以农民为主导核心劳动力量是占有绝大数量的。只要把农民提出来作为典型来写,盯着他来写,就可以写出一个国民的生存状态。即可以完全代替这个国家的全民概念。  

好,让我们来进一步分析,鲁迅抓住了哪两根创作主线来说明这个国家中的民生状态?两根主线,一个是情,一个是恨。情讲的是爱国之情,恨讲的是社会的黑暗。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状况,要让我来写一篇关于国家的小说呢?为什么祖国会让我对它没有了情感了,看不到她的魅力、看不见它的美丽?有的只是凋敝和破败?通常近一个世纪以来,讲鲁迅的《故乡》都是把它当成单纯的家乡来讲,着重点放在赏析和解释家乡的地理和情景概貌上,这个家乡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将来又渴望是什么样子,借以分析鲁迅作品的艺术性。但是我今天所讲的是,我要将故乡当成祖国来讲,我的着重点是讲鲁迅通过创作《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情恨交加的原因,借以提示性社会关注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生存状态。  

我们目前国家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在物质条件富足的情况下,我们有多少人对这个国家感到了精神上的满意呢?!  

一、对比我对故乡之情与非情的感受,阐明鲁迅表达的是什么——爱国  

 所有在坐的来宾,都应该知道一个常理,按照人类最通常的习性来讲,高级动物是具备了具体的情思情感的,(感情是什么?是时间上的培养和空间上的灵通所产生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物长期互动交流之后的一个自然的情感记忆反映)那么,鲁迅既然写《故乡》,必然要清晰地表达出对故乡之爱意、对故乡之思恋、对故乡之眷怀、对故乡之垂情、对故乡之赞美。可是这一切在《故乡》的开篇,一反常态都没有笔墨的表现。有的只是隐晦、萧索、荒芜、悲哀、忧郁,没有了一丝活气。这很不符合一般人对于故乡所寄托的感情心理的倾述,故乡谁不知恋爱,故乡谁不知要以己情怀倾其所处?即便我们再怎么不喜欢自己破烂和落后的故乡,但是对它的情思是不会断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样的情感不是一时半刻可以从人的感情上抹杀而泯灭掉,所谓落叶归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是什么事物这样有威力可以立马让小说中的“我”丢弃了对故乡的全权依恋?故乡之情,真的可以被割弃吗?着实是不可能的,否则,作者在最后写到的那一轮故乡上空的金黄色的圆月、海边碧绿的沙地、那深蓝色的天空就不应该是暖色调的,而应该是冷色调的才符合当时“我”之情景和心境。沙地是淡黄色的才符合实际的沙地颜色,因为“我”想起了闰土在沙地里种了西瓜,西瓜的绿叶覆盖在沙地之上,自然使得沙地就是碧绿的了。这是一个非常美的意境,可见,“我”是完全可以认识到故乡之美的。此刻是夜晚,天空本应该是黑色的,却被作者描写成深蓝色的天空,挂在半空中的不是月牙,而是圆月——寄托了鲁迅对人类的希望。这样的美景不是在赞美故乡吗?我们这个国家不美吗?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对于故乡的一往情怀和对小闰土的刻骨铭心的眷恋和思念。  

由于此刻的“我”并非衣锦还乡,却是被债主逼迫着要在当年从转让掉的老宅中飘零于异乡异地去辛苦辗转讨生活。美丽而曾经那末可爱的故乡没有给“我”带来丝毫放松的好心情,不是故乡之不美,而是世道变得让我不能够与我美丽的故乡相认了。情绪使得我感到故乡不美。即便故乡在地貌上不美,但是,如果说“我”没有对闰土的情,没有对母亲的爱,没有对宏儿的关注和对水生的关心,忘却了儿童时代闰土教给我认识魅力无穷的故乡的一切,那么我在精神上也绝对不会对故乡没有情的。反过来说,其实“我”恰恰是深深爱着我的故乡的,是对故乡有着一往深情的人,之所以说厌弃故乡,不过是作者借故乡有所谓之情和无所谓之情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的愤慨和忧伤的情愁,即情愁生恨。作者表现出对于劳动人民(中国人)极大的命运关注和同情。人世间丑陋的事物具有可以压制住,遏制住通常人的情感,鲁迅巧妙而间接告诉读者这个国家黑暗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对抗得了。所以,你能够说我对故乡是没有情的吗?我对故乡的情是被黑暗的社会压制扼杀掉了,因为我对它没有什么好心绪,所以才觉得故乡不美了。此地说的是黑暗的残酷性。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鲁迅先生紧紧扣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个字:情诚义之情来做文章。抓住的两根主线就是一丝情长,情愁恨缠绵,爱恨交织、割舍难别。地方还是同样一个地方,可是我对他却有着不一样的感情。表达出的只是一个字:爱!  

母亲见到离别家乡二十年的我非常高兴,这个高兴是母子久别重逢的欣喜,而高兴中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本家的大户破落导致树倒猢狲散各自劳燕分飞,母亲难免感到了凄凉。此外,母亲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是由于,离开故土不是自己愿意的,是由于家道败落,被逼无奈,不得已离乡背井、流离失所,去外地谋生。她当然知道,城里生活也并非好到哪里去,自己还需卖掉一些家具去添置一些必需品。因此,对于搬家完全没有好心境。不过是自己也要随着儿子永别生养了自己的故乡。其实,按照乡里乡亲农民的常规习惯,完全可以不靠土地吃饭的大户人家离开农村本应该会是很高兴的,而人生被迫颠沛流离,直白得说就是指出了社会的黑暗,说明与背井离乡相对应的传统文化,安居乐业、聚族而居才是中国人最感幸福的生活观。黑暗到了可以将人本质所具有的常情全部压制住。使得母亲见到了久别重逢二十年的儿子也高兴不起来。其实情何尝可以压制得住?你要是去压它,它就会转化为泪如泉涌、泪流满面。尽管如此,它也同样属于情泄的一种表现方式,说明情是压制不住的。虽然自己家道中落,但是面对贫困的农民,如:闰土等人,母亲没有改变自己善施乐助的好习惯。始终对外人保持着爱憎分明的正常情感交流。  

此刻,文中的扬二嫂出场了,她也貌似十分高兴,高兴的原因是一个本地的大户败落了,从此可以跟他家平视,而不是仰视。那么我就来看看,是不是从中还可以顺势捞到一点牵羊货,可是毕竟这家搬家的人家曾经是本地的大户,杨二嫂还不太敢过于嚣张,只是十分世故而圆滑地先拉近乎,然后,使用激将法步步紧逼、幸灾乐祸强行造着封建精神语势,开口索要、讹诈、欺负起当年的大户来了——世道变了——双方开始比拼道德、比拼强权的争夺。原本是卖豆腐的西施,看着当年年轻的份上,还有人光顾豆腐店,现如今,杨二嫂已经从小媳妇变成了一个八面玲珑的商业市侩了——表现了鲁迅蔑视商人、痛恨商人。她的不高兴是发自拿不到别人的东西而产生的不高兴,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才高兴得出来,说明道德心理风尚由于社会堕落也堕落到如此地步。一个做小生意的人尚且如此,那么当地农民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杨二嫂的高兴之情是一种被扭曲的情绪,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情绪,是后天的一种自私自利的情感表现,不属于道德规范的人之常情。人的丑态不是先前的印象,而是后天不改造导致的。就像杨二嫂的双腿成圆规状,暗讽这种人只能够在原地打转,不能够进步、前进。由于我们家庭的教育,使得大家都保持着做人的基本道德,而这个所谓的道德却在社会经济凋敝的情况下,居然丧失了保证自己地位不变的能力,即毫无能力维持自己的生活了。鲁迅在此实际上是严厉得批判了孔子的道德经,揭示了一个人类罪恶的现象:在黑暗的社会里面,总之两个同样没有权势背景的人在生存上是,无道德的人,有生存能力,而有道德的人却无法生存,说明这个社会是多么地没有了规矩,乱了方寸和秩序。鲁迅通过杨二嫂和母亲各自情感流动的对比讲的是这个社会黑暗的程度。  

情感是一样的情感,可是这个情感却有两种不同的成份质量。  

三、大小闰土之对比,我与闰土情谊之对比:黑暗的能量是巨大的。  

 我于小闰土的情是非同寻常的,是一种无邪的童真情趣。不带有任何世俗偏见。没有隔阂,没有隔膜,没有戒备,没有地位身份的区别,不分高低贵贱,可说亲密无间,是张扬的原始的、纯洁而开放式的感情友谊。是原本人类最基础自然的情感宣泄。因为小闰土像一名勇敢的小英雄,颈上围着一项银白色的项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处处表现出小闰土的勇敢、勤劳和智慧。他几乎就是我的偶像。可是,大闰土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的唯唯诺诺的世俗之人。像他于我之间如此单纯意义上的感情,却结果也被社会的黑暗无情打得粉碎,被彻底摧毁了。大闰土于我已经完全失却了本我的原始之情,单纯之情,童真情趣之情,隔膜到了完全不认识这就是儿时不分彼此的玩伴,当我满怀兴奋的感情见到闰土的一霎那,居然怯怯地喊我老爷;隔膜到那么老实巴交的闰土居然也可以作出丑陋至极的杨二嫂都不堪做的事情。在灰堆里面藏起了十多只碗碟。其实,母亲和我对于闰土是绝对不会像对待杨二嫂那样苛刻的,闰土尽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但是因为母亲事先说到,闰土你可以去拿那些我们不方便带走、无用处的东西。碗既不是不可以带走的东西,也不属于无用处的东西,甚至在浙江某些地方,封建社会时代,碗象征着这个家族世世代代有饭吃的器皿。是一个吉祥物,不宜被外人拿去的。闰土是否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试图拿走大户人家的碗,去营造自己家族世世代代从此有饭吃了的幻觉呢?鲁迅为闰土巧妙的设计出了一场,让闰土当了几天守护祭祀器皿的小看管,不是没有目的的,是一个绝对伏笔。因为只有这样去创作,闰土才能够耳濡目染,懂得祭祀和祭器的重要性。才会表现出绝对的麻木和麻醉了。一个勇敢的闰土被世俗和圣庙改变得面目全非。鲁迅在这里将大闰土写得十分愚蠢、麻木、胆小。并非认为农民麻木,从我跟小闰土的游玩,就可以看出小闰土是多么聪明勇敢,大闰土变成愚昧,麻木,愚蠢不是闰土的本来面目,而是社会将闰土教坏了,封建迷信教唆出了农民的麻木,使得诚信都出现问题,使得闰土也会动手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了。罪过不是闰土,而是……对于杨二嫂无德无良的描写,鲁迅的笔锋则相当刻薄,不给情面。这里鲁迅介助对比手段,再一次申明了,黑暗社会的罪恶可以改变人性的本来面目,可以改变性格,改变思想,改变原有的一切习性。可以粉碎人情、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这里谈的是黑暗社会的能量,不外乎那些拿着道具来骗人的家伙控制了人们的精神。只要能够认清、识别出这些道具,人类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鲁迅在《故乡》中总结到:当前世界不外乎三种生存方式。一种是背井离乡,为生活所迫不得已流离失所的去谋生。一种是留守土地麻木的被欺压,压迫而不知道反抗的人民。再一种是用暴力或者冷暴力来维持自己高水平生活的人。这三种生活方式都没有丝毫情趣。没有任何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造成故乡(国家)不美的根源。该篇小说仅仅了了几张纸,了了六个人物,了了几个小小的片段,但是它写尽了鲁迅对国家的情是如此厚重浓烈。鲁迅在情字上做足了功夫来表达他对国家的爱乃至于恨。由此可见鲁迅热爱国家的情是多么的深。  

闰土还是那个闰土,是同一个人,但是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裂变。  

     四、对闰土和杨二嫂外表形象的对比,表达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态度  

还有一点,在这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杨二嫂和大小闰土做了大篇幅的外形勾勒描绘。鲁迅这样写道:……“”  

1、劳动人民的代表:闰土善良,勤劳,勇敢,智慧。(封建主义)  

2、商人的代表:杨二嫂的刁钻,懒惰,不光明磊落,刻薄,自私自利。(资本主义)  

3、暗指的权贵官僚:用闰土家贫如洗来一笔带过。(官僚资本主义)  

只有一点没有变,这就是我对于人的爱憎是不会变得。因为我知道,闰土的改变是由于社会黑暗造成的。  

     五、对比闰土的偶像和我的偶像,体现了鲁迅要为国倾情而战的决心  

最后,“我”讲到……“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里鲁迅所讲的闰土的偶像是什么?不是祭祀圣庙、神仙,从神仙那里得到安福的生活,而是通过说闰土的这个行为举止,表现这其实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普遍的一个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旧观念,这不是天生的,而是统治者制造出来。而我的偶像其实并非仅仅只是希望而是现实主义的要求,这当然也可以由人类自己来制造。这个愿望像一轮圆月,虽然貌似不现实,但是不等于它不存在,区别是远还是近的问题了——鲁迅在这里巧妙的运用了一个辩证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意义。在这里我们提示性说明,小说中讲的这个偶像在形音义上是完全相同的一个词汇,所表达的意思却差之千里。所谓闰土的偶像代指的是旧观念,所谓我的偶像代指的是新思想。我的新思想要与闰土的旧观念发生剧烈的冲撞。对抗而摩擦出极大的火药味,这就是我想把中国从黑暗的社会中拯救出来的路。世上本无路,只要我走了,无路便也会成为路——表现鲁迅的骨气是很坚硬。  

为什么鲁迅那么重视情的描写,因为,情诚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首当其冲的是情,没有情,那么诚信,和义气都谈不上。因此鲁迅无论写什么都紧紧抓住情字不放,抓住情思,情感,情绪来做文章。鲁迅在评判了人类自取其辱,自套枷锁的迂腐生存方式现状的同时,他指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并不知道,人类是可以追求美好事物的,仅仅局限于偶像的崇拜,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还以为人生本就是如此地痛苦,磨难,仿佛黑暗永远无法摆脱,没落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想当然让人感觉了人性的麻木和沉睡。有人说,民众的革命是无赖发出的,因此只会是无赖而愚钝的异想天开。但是所谓“无赖”的民意只要能够发出,即便是另外一种信号:呐喊,也是值得鼓励和鞭策的。他起码有一个反抗意识的觉醒,关键在于,只是看他能不能够发得出,还是发不出来的问题了,你不发出,你就自甘堕落,麻木愚蠢。因此,中国红色革命的先哲毛泽东同志,对于农民运动是极其重视的,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当权贵阶级指责农民运动是痞子运动、搞糟了,搞坏了的时候,毛泽东则高举鲜明的旗子,反其道到而行之大喝其彩,说:搞的好!鲁迅代替所有的人发出了这个信号,国人再不可以如此持续这样的生存历史了。因为这样的苦难、悲惨、万不如意,万不幸福美满的人生绝非人类所追求的人生。是大家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人生,是大家不愿意渡过的人生。表达了鲁迅对宝贵人生的可惜,扼腕哀叹的遗憾和同情。  

黑暗的国家不能够再这样继续黑暗下去,如何要使得我们伟大祖国不黑暗,就要人类善于并且勇于走出另外一条生存的道路。只要你不要按照原来腐朽堕落的路来走,一定可以找到人类的出路的。鲁迅这一条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无时无刻不警示我们每当在社会遇到黑暗的时候,都要意识到,选择道路的时刻到来了。完全可以这样说,鲁迅小说《故乡》是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指南。  

鉴于上述从艺术表现手法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鲁迅是借故乡讲国家,借闰土讲国是,借搬家讲国运,借杨二嫂讲国民的劣根性,借偶像讲旧观念和新思想的冲突。其实,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以忧国忧民之意表达作者对于祖国的高度爱国之情,呼吁人本立国之志的小说。他要告诉国人一个道理,但凡一个中国人都要对自己的祖国满怀无限而热切的关爱,对于在这个国家中生存着的人要抱有极大的同情心来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命运,让我们为了人类社会的美好幸福健康文明而大胆地、勇敢地、有能力去改造世界,改变整个社会落后、腐朽、黑暗的面貌。这篇貌似极其简单的小说,涵盖出如此巨大宏博内涵的思想意义是世界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于全世界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适用的,无国界的、没有时间限制的。鲁迅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是绝对无法诋毁和低估的。  

现如今国学大盛其道,貌似只有国学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抵御一切我们所不能够容忍的类似禽兽的行为举止,但是国学能不能救国、是否可以抗拒得了资本掠夺?如果国学能够救国,抗拒得了资本掠夺,那么鲁迅就是多余的了。因为人类的一切不端不仅仅只是自律的问题,而是资本诱惑的问题,资本永远都不会停止诱导人类去犯罪,孔子是古代的圣人,他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而鲁迅则是现代的圣人他想到了这个问题,人类要学会反抗,而不是一味得做乖绵羊。  

我之所以认为只有鲁迅才能够救中国、救世界,救人类:因为他是使落后之人变成进步之人的圣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有两个圣人,一个是古代的孔子,一个是现代的鲁迅,我只不过是一个贤人。鲁迅是我的先生。  

孔子是让禽兽之人变成自律之人,鲁迅是让落后之人变成进步之人,毛泽东是具体实现鲁迅理想的人,他的主张是:改造世界,改造人类。这个主张明显带有鲁迅理念。进步之人是为公的,国学是培训个人涵养的,进步之人倘若很乖的话,会服从孔子,可是落后之人未必会听孔子的吧?那么鲁迅则不然,他主张文攻武制!  

现如今的贪官他会听胡温政府的话吗。任由你政府百般言必称反腐,反腐,腐败反掉了没有?对于好言规劝,那些禽兽之人显然是不会听的,因为他的逻辑价值观是于正常的人之常情相反的,于是乎,就要用强权武力打击他,他才会转变本性。这个文攻武制的方式完全符合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逻辑原理——圆。但是,所谓精英却大肆聒噪,“武力打击”是侵犯人权,这样所谓的国统们就吓得要死了,生怕自己被倒戈,于是乎,就拿着鸡毛当令箭,将解决国家大事大非问题的方式引上了歧途,用国学来当遮羞布掩盖阻止中国解决主要矛盾手段的可行性。  

因此,我今天要重提鲁迅,讲《故乡》就是来鼓吹鲁迅先生的。只有鲁迅才能够救人类。鲁迅的理念是让全人类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和必然要跟自己的短处相交锋的人——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真正的站立起来,一个国家才能够按照人本性来立国。  

【注:阅读鲁迅作品小窍门——1、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按照这个思路定义去寻找鲁迅作品的精神意义,很容易读懂其作品的含义。2、鲁迅是医生出身,那么鲁迅的作品都不外乎人本性的东西在里面,人都是一样的,为何存在不公平,倡导公平世界?3、鲁迅写作的手段是从文学创作的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他的一个完整的思想内容,最终又回归到一个圆字上面。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圆。4、逻辑,鲁迅学的是理科,因此他的逻辑思维是相当慎密的。你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挑鲁迅的茬,都很难对付得了鲁迅的理性的逻辑结构。它一环扣一环,处处都是伏笔,谁都无法解开鲁迅创作的设计套路。可以不夸张的说,鲁迅的作品都经受的起任何读者的质疑。它所内涵的蕴意和意义都是高远而宏大而博大的。】

    《故乡》来自短篇小说集《呐喊》。一个小说家的短篇小说到底怎么样,有时候,单篇看不出来,有一本集子就一览无余了。举一个例子,有些短篇小说非常好,可是,放到集子里去,你很快就会发现这个作家有一个基本的套路,全是一个模式。好的短篇集一定是像《呐喊》这样的,千姿百态,但是,在单篇与单篇之间,又有它内在的、近乎死心眼一般的逻辑。

    《故乡》的故事极其简单,到底好在哪里呢?我的回答是,小说的人物写得好。一个是闰土,一个是杨二嫂。我们先说杨二嫂。

    和小说的整体一样,杨二嫂这个人物其实是由两个半圆构成的,也就是两个层面,一半在叙事层面,一半在辅助层面,也就是钩沉。通过两个半圆来完成一个短篇,是短篇小说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法。

    在辅助层面,也就是人物的“前史”,鲁迅给杨二嫂起了一个绰号:“豆腐西施”。在汉语里头,“西施”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名字,但是,“豆腐西施”,不妙了,味道变得非常糟糕,有了反讽的意味。到了叙事层面,杨二嫂已经是一个五十开外的女人,我们看到的又是什么呢?是这个小市民的恶俗,是她的刁、蛮、造谣、自私、贪婪,她的贪婪主要体现在算计上。就因为她算计,另一个绰号自然而然地就来了,是一个精准的计算工具:“圆规”。

    “豆腐西施”和“圆规”这两个绰号不只是有趣,还有它内在的逻辑性,其实是发展的,不要小看了这个发展,它其实替代了短篇小说所欠缺的性格发育。

    这个已非常珍贵。这个线性是什么呢?是鲁迅所鞭挞的国民性之一:流氓性。鲁迅一生都在批判劣根性,这是他对国民性的一种总结。这个劣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强的部分和弱的部分。强的部分就是鲁迅所憎恨的流氓性,弱的部分则是鲁迅所憎恨的奴隶性。最令鲁迅痛心的是,这两个部分不只是体现在两种不同的人的身上,在更多的时候,它体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个总结是鲁迅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鲁迅为我们这个民族所做出的伟大的贡献。

    “圆规”这个词属于科学。当民主与科学成为两面大旗的时候,科学术语出现在五四时期的小说里头,这个是不足为怪的。但是,我依然要说,在鲁迅把“圆规”这个词用在了杨二嫂身上的刹那,杨二嫂这个小说人物闪闪发光了。

    首先我们来看,杨二嫂是谁?一个裹脚的女人。裹脚女人与圆规之间是多么形似。

    接下来我们再看,杨二嫂是谁?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流氓,她的特点就是算计,这一来杨二嫂和圆规之间就有了“某种”神似。这就太棒了。

    可是,如果我们再看一遍,杨二嫂到底是谁?她的算计原来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对物理世界的“运算”,而是人文意义上的、对他人的“暗算”。这一来,“圆规”这个词和科学、和文明就完全不沾边了,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愚昧与邪恶。杨二嫂和“圆规”之间哪里有什么神似?一点都没有。这就是反讽的力量。一种强大的爆发力。可以这样说,“圆规”这个词就是捆在杨二嫂身上的定时炸弹,读者一看到它它就会爆。《故乡》写于1921年的1月,那时候,“圆规”可不是现代汉语里的常用词,在“之乎者也”的旁边,它是高大上。

    就小说的人物刻画而言,《故乡》写闰土和写杨二嫂的笔法其实是一样的,也是两个半圆:一个属于叙事层面,一个属于辅助层面。但是,这里头的区别非常大,非常非常大。

    写女流氓杨二嫂,无论在叙事层面还是辅助层面,鲁迅是一以贯之的,也就是所谓的鲁迅式的“冷眼”。很冷。同样在辅助层面,鲁迅写闰土却是抒情的和诗意的。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里极其罕见。——鲁迅为什么那么不克制?他写闰土为什么要那么抒情?他写闰土为什么要那么诗意?

    作为象征主义小说,在小说的大局方面,鲁迅是极为精心的,有他的设计。千万不要以为鲁迅写小说是随手的,他的小说写得好只因为他是一个“天才”,属于“妙手偶得”,不是这样。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头,中国文坛有一个不好的东西,一说起作家的“思考”就觉得可笑,这就很悲哀。作家怎么可以不思考呢?思考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精神活动之一,是精神上的本能,它的作用不能说比感受力、想象力重要,至少也不在感受力、想象力之下。

    在《故乡》里头,呈现流氓性的当然是圆规;而呈现奴性的呢?自然是闰土。问题来了,写杨二嫂,鲁迅是顺着写的,一切都符合逻辑。写闰土呢?鲁迅却是反着写的。我们先来看鲁迅是如何反着写的——

    在辅助层面,鲁迅着力描绘了一个东西,那就是少年的“我”和少年的“闰土”之间的关系。我把这种关系叫做自然性,人与人的自然性。它太美好了。在这里,鲁迅的笔调是抒情的、诗意的,这些文字就像泰坦尼克号,在海洋里任意驰骋。我必须补充一句,在“我”和“闰土”自然性的关系里头,“我”是弱势的,而“闰土”则要强势得多,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要忽略。

    但是,来到叙事层面,鲁迅刚刚完成了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戏剧性即刻就出现了,几乎没有过渡,鲁迅先生写道:

    他(闰土)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到:“老爷!”

    人与人的自然性戛然而止。一声“老爷”,是阶级性。它就是海洋里的冰山,它挡在泰坦尼克的面前。泰坦尼克号,也就是鲁迅的抒情与诗意,一头就冲着冰山撞上去了,什么都没能挡住。弱势的“我”成了“老爷”,而强势的“闰土”到底做上了奴才。鲁迅在这些细微的地方做得格外好,大作家的大思想都是从细微处体现出来的,而不是相反。

    在这里,所有的抒情和所有的诗意都在为小说的内部积蓄能量,在提速,就是为了撞击“老爷”那座冰山。这个撞击太悲伤了、太寒冷了,是文明的大灾难和大事故。在这里,我有几点需要补充——

    第一,奴性不是天然的,它是奴役的一个结果。从闰土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在闰土的天然性和奴性之间没有过渡,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这个黑洞里全部的内容,就是闰土如何被奴役、被异化的。——鲁迅为什么反而没有写?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它其实是不需要写的。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黑洞里的内容。小说家鲁迅的价值并不在于他说出了人人都不知道的东西,而是说出了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肯说的东西!

    第二,在闰土叫“我”老爷的过程中,什么都没有发生。也就是说,在闰土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非胁迫性的,它发自闰土的内心。在小说的进程里,这座冰山本来并不存在,但是,刹那间,闰土就把那座冰山从他的内心搬进了现实,闰土的搬运的速度之快甚至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我”都来不及左转舵和右转舵。为什么?那是闰土的本能,那是一个奴才的本能。

    鲁迅到底安排“我母亲”出现了。“我母亲”告诉闰土,“不要这样客气”“还是照旧(自然关系)”,闰土是怎么做的?闰土说:“那时是孩子,不懂事。”这才是闰土内心的真实。不能说“闰土们”的内心没有理性,有的。这个理性就是奴性需求。什么是“懂事”?答案很清晰,“懂事”就是喊“老爷”,就是选择做奴才,做“做稳了”的奴才,或者说,做“做不稳”的奴才。在鲁迅的眼里,奴役的文化最为黑暗的地方就在这里:它不只是让你做奴才,而是让你心甘情愿地、自觉地选择做奴才,就像鲁迅描写闰土的表情时所说的那样。鲁迅是怎么描写闰土的表情的?又“欢喜”又“凄凉”。这两个词用得太绝了,是两颗子弹,个个都是十环。可以说是神来之笔。这两个词就是奴才的两只瞳孔:欢喜,凄凉。

    第三,五四那一代知识分子,或者说作家,有两个基本的命题:反帝、反封建。这个所有人都知道,也没有任何疑问。不过我想指出,在大部分作家的眼里,反帝是第一位的,是政治诉求的出发点,这个也可以理解,民族存亡毕竟是大事。鲁迅则稍有区别,他反帝,但反封建才是第一位的。为什么?因为封建制度在“吃人”——它不让人做人,它逼着人心甘情愿地去做奴才。

    第四,在变革中国的大潮中,五四一代的知识分子,或者说作家,在阶级批判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基本的道德选择,那就是站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那一头,他们在批判“统治者”。这是对的。毫无疑问,鲁迅也批判统治阶级,但是,有一件事情鲁迅一刻也没有放弃,甚至于做得更多,那就是批判“被统治者”、反思“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鲁迅的批判极其另类。他的所谓的“国民性”,所针对的主体恰恰是“被统治者”。在现代文学史上,这是鲁迅和其他作家区别最大的地方。当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作家都在界定“敌人是谁”的时候,鲁迅先生十分冷静地问了一句:“我是谁?”在鲁迅看来,“我是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敌人是谁”。其实,一部《呐喊》,它的潜台词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谁?

    我只能说,鲁迅先生太会写小说了,家都搬了,一家人都上路了,小说其实也就结束了。就在“没有小说”的地方,鲁迅来了一个回头望月。通过回望,他补强了小说的两位主人公,也就是“故乡”的两类人:强势的、聪明的、做稳了奴隶的流氓;迂讷的、蠢笨的、没有做稳奴隶的奴才。

    同样是一个象征的还有闰土所索要的器物,那就是香炉和烛台。香炉和烛台是一个中介,是偶像与崇拜者之间的中介。它们充分表明了闰土“没有做稳奴隶”的身份,为了早一点“做稳”,他还要麻木下去,他还要跪拜下去。无论作者给我们这些读者留下了怎样一个光明的、充满希望的尾巴,那个渐渐远离的“故乡”大抵上只能如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的故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