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的晚清民国书法家排名叫什么易?

三联生活周刊:天津博物馆似乎不像通常意义上的地方性省博以本省出土文物为主要馆藏,而是有着像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一样的全方面的馆藏结构。

陈卓:天津博物馆是我国最早由政府开办的博物馆,从1918年成立到现在已经100年了。尽管这期间博物馆名称变过很多次,馆址也更换过数次,但机构框架没有变。1949年以后,天津市政府先后把原来沿革下来的河北第一博物馆、广智馆、天津美术馆接收过来,合并成立了天津市历史博物馆。1957年,历史博物馆中的艺术部门被分出来单独成立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到了2004年,天津市历史博物馆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再次合并成为天津博物馆。馆藏脉络也很清晰,现在我们天津博物馆的馆藏,还保存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馆藏。

天津地域性出土文物不多,不像陕西、河南这样的文物大省,因此我们的藏品主要以传世文物为主。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个朝代我们都有,上至彩陶,下到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和民间艺术品,书画、玉器、瓷器等历代艺术我们都有。这也是天津博物馆的特点。

三联生活周刊:纵观天津博物馆历史,馆藏中最珍贵的传世文物主要因获得捐赠入藏,这似乎也成了天津博物馆的特色。

陈卓:天津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20万件,其中珍贵文物将近14万件,在不到1万件的一、二级文物中,70%为捐赠所得。天津博物馆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捐献热潮。第一次是在1950年至1954年,第二次是在1958年前后,第三次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王襄、徐世章、周叔弢、张叔诚被称为天津博物馆的四位捐献大家,他们捐的东西则支撑着天津博物馆的收藏质量。周叔弢捐赠了很多玉器和印章、玺印。张叔诚主要是书画,也有一些瓷器、玉器。徐世章及后人捐的主要是玉器、砚台。我们博物馆一共1000多方砚台,徐世章一家人就捐了900方。当年他捐的时候,博物馆的人到他家里抬,发现楼板都压弯了。

乔治·斯塔布斯《奥索和他的骑师约翰·拉金》,作于1768年。18世纪绘画中的风景大多是作为人物背景存在的

大量捐赠集中在五六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造就了天津博物馆的基础。到了90年代,文物市场开放后,捐赠就很少了。在拍卖行业兴起前,文物流通只出现在天津沈阳道或者北京潘家园这样的古玩市场,但我们作为博物馆不会介入。后来拍卖行业兴起了,可市场价格越来越高,我们会有选择性地从拍卖行购买,这几年我们主要收购近代文献。此外天津博物馆还会通过接收天津海关查扣的走私文物来扩充馆藏,这十几年来接收过三四批。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近代天津文物市场会有如此特殊的历史背景?

陈卓:清末和民国时期,天津有藏宝的风气,这是由天津这个地域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清朝政府开放了贩盐制度,天津出现了大量盐商,他们在这里买房、置地,让这里充满经济活力。天津近代的很多实业家、教育家、收藏家,他们祖上都是盐商。后来李鸿章在这办洋务运动,袁世凯在这办“新政”,天津成为近代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除了经济基础之外,天津还是通航的重要港口,早期有南北运河,清代中期以后海运逐渐发达,天津成了货物集散地,也带动了南方江浙、安徽等一批商人来到天津发展,天津成了一座移民城市。此外作为京师门户,天津租界林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让这里成为军阀政要、皇族贵戚等各派势力之地。加之后来溥仪等清朝皇族来到天津,变卖内宫旧藏,也使得天津形成一个流通的文物市场网络。这样的文物市场,同时也培养出一批民间藏家和文物鉴赏家,那时叫“玩家”“古玩商”,他们形成了一个小的阶层,专门盯着市场上的内宫旧藏,重金买下来,然后轉手给有需求的达官贵人、当地军阀、政客或者大收藏家。

所以如果说地方博物馆要反应地域文化的话,那天津博物馆的馆藏反映的也是天津这座城市的文化特点,藏品来自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也代表了近代天津活跃的文物市场。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大拍卖行,每年也会定期在天津开设专场征集文物,每年成交的文物中,肯定有从天津出去的。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说文物市场是需要通过转手交易来运行的话,那天津博物馆的馆藏建设正好是一个反向的过程,是一种聚拢,一种终止流通。

扬·希伯瑞兹《泰晤士河畔亨利镇的彩虹风景》,约作于1690年。扬·希伯瑞兹是一名从弗兰德斯去英国的风景画家

陈卓:近代天津除了经济发展以外,也是最早发展现代化教育的城市之一。尤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时,推行“教育救国”,严修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会聚在天津,创办新式教育的学校、图书馆,而展览馆和教育博物馆这类社会教育机构也是在此期间被从国外引入天津。进入民国后,严修之子严智怡在1915年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期间考察了美国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归来后号召政府出资创办天津博物院。当时他成立了几个组到华北地区征集文物、购买标本,并且不光他一个人,他身边的很多教育家、实业家,以及一些文物鉴赏家都为博物院征集文物出力。因此到1918年天津博物院正式创立时,已经拥有了上千件自然标本和约2000件历史文物。

尽管天津博物院由政府出资成立,但经费依然不足,诸多收藏家将自己的收藏借于博物馆展出。1931年时,天津博物院总藏品将近1.7万件,其中“寄陳品”60%,“寄赠品”20%,相当于80%的展品都来自收藏家。到了1935年,博物院藏品扩大到3万余件,藏家寄陈和寄赠品仍占56%。当时天津博物院的一些展览,展出的文物都是私藏,贴着藏家标签,而其中一些借展的文物,最后就留在了博物馆里。可以说,正是由于天津博物馆建馆早,馆藏文物才得以如此丰富。

三联生活周刊:这跟现在大部分公立博物馆完全不一样,一些公立博物馆很介意将馆藏与私藏同台展出。

陈卓:1918年创办的天津博物馆不像1925年建立的故宫博物院,也不像1933年创立的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后两座博物馆都是由国家出资建设。而天津博物馆是直隶地方政府开办,1928年之后又归河北教育部门管理,因此经费并不充足,很难收购馆藏文物。好在天津有很多开明绅士,以及一些实业家、教育家,都参与博物馆建设,也因此天津博物馆成为一座由政府机构开办、由民间资助的“公办民助”博物馆,并于1922年率先在我国实行董事会制度对博物馆进行管理,“凡补助经费之学校、机关、团体或个人捐助资金物品价值至200元以上者,推为本院董事,共负监督指导之责”。当然,1949年以后天津博物馆就完全是公立的了,经费也充足,而民间与天津博物馆依然关系紧密,四位捐献大家均是在建国后相继将收藏捐于天津博物馆。

三联生活周刊:捐赠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天津博物馆馆藏以书画为主。和其他博物馆相比,你们的书画馆藏有何特点?

埃里克·拉斐留斯《白马谷》,作于1939年

陈卓:就全国范围来说,天津博物馆的宋元书画尽管是精品,但数量上比不了故宫博物院或者上海博物馆,不过天津博物馆馆藏的1万多件书法绘画藏品中,三四千件明清书画非常全面。明清六百年,只要是画史、画论著录的画家,无论大名头还是小名头,我们馆藏里基本上都有他们的作品。这也和当年天津的民间收藏有关,可能故宫只会关注最有名的画家,比如扬州八家的金农、郑板桥,但天津民间藏家则会收藏扬州八家那一时期所有的画家作品。因此天津博物馆新馆于2012年开馆以后,我们陆陆续续办了两个系列的画展,一系列是按照画派策展,从吴门到扬州,再到四僧、海派,另一个系列是按年代走,明晚期、清早期,现在是清中期,将来还会有清晚期书画展览。

永嘉学馆主要是展示永嘉学派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化形态,以及与温州商道文化的传承关系。展馆展示分文字和实物两部分:回廊展板主要以文字的形式阐述永嘉学派和温州商道文化的思想脉络体系。边上各个展馆主要以书籍、实物和人物展现永嘉学派产生的历史人文背景、不同发展时期的学术成就,及其对社会经济与产业的影响。

叶适在其《习学记言》卷十四《吕氏文鉴》云“物之所存,道则在焉。物有止,道无止也、、、、”提出了“道不离器”的哲学思想,也就是把客观事物、日常生活视为“道”的载体,是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跟西方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相似。同时,万事皆道也反映了永嘉学派对“道”的认识,即任何事物成败的背后都有其内在的原因,也就是“道”在作用。

此瓯窑青釉铭文洗,2008年出土温州市区百里坊。内壁除绘饰褐彩花叶纹外,最可圈可点之处在于内底题写“万事皆道”四个褐彩行书铭文。集中体现了永嘉学派道不离器,道合于器的事功思想的内核。

历史上温州为西汉东瓯国所在地。西汉初,驺摇被封东瓯王,始开人文,东瓯文脉由此滥觞。地以文显,景因人胜。长河泱泱,英才辈出。谢灵运、王羲之、释玄觉、陈无择、郭楚望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以永嘉山水为乾坤,化东瓯灵毓之气为血脉,将东南邹鲁、海国名邦全景式的推向历史纵深,也为永嘉学派的诞生开辟了肥沃的文化土壤。

源起馆主要展示三方面内容:一是南宋之前温州历史名人典籍;二是南宋之前温州的主要产业(造船、铸造、瓯窑、木漆器、石器);三是南宋之前对温州社会经济文化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西汉东瓯王驺摇,东晋王羲之、郭璞、谢灵运,唐代永嘉大师,北宋永嘉医派陈无择、王执中,南宋永嘉四灵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这一位就是东瓯人文始祖驺摇。越王勾践后裔。秦朝末年,率部抗秦,后又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因功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为海阳齐信侯。汉惠帝三年(前192年)晋封东海王,建都东瓯,世称东瓯王。历来被奉为东瓯人文始祖。

  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书法自成一家,影响深远,有“书圣”之称。据文献记载,王羲之曾任永嘉太守。历代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温州城区存有“墨池”、“五马街”等纪念遗迹。

3、山水诗鼻祖—谢灵运(385—433):

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七月出任永嘉太守。在任一年,遍游各县山水,现留存20余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温州因此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今温州市区有池上楼、谢客岩、谢公亭、澄鲜阁、谢池巷、康乐坊等遗迹。永嘉山水因谢灵运而名闻天下。

谢灵运喜游山涉岭,为此特制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这种特制的木屐被称为“谢公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句。

5、永嘉大师—玄觉(665—713):

  字道明,永嘉人,又称永嘉大师。初习天台宗,后仰慕禅宗六祖慧能,前往曹溪印证,人称“一宿觉”。著有《证道歌》,曾传至印度,被称为“东土大乘论”。日本则称为“禅文学”。

  宋元以来,温州活跃着一批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医家,被后人称为“永嘉医派”。陈无择《三因方》、王硕《易简方》、王与《无冤录》、王执中《针灸资生经》等,都是影响巨大的医学著作。永嘉医派创始人陈无择的名著《三因方》至今仍然是中医病因病理学的重要文献。

指生活于南宋时期永嘉(今温州)的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位诗人,因彼此志趣相投,诗格相类,且各人字号中都带有“灵”字,遂称之为“永嘉四灵”。他们的诗作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取材于琐细的日常生活或山水小景,抒写个人闲情野趣,注重诗歌的艺术审美效果,为宋代诗坛注入一股清新幽逸的新气息。全祖望在《宋诗纪事》里把宋诗的发展归纳为“四变”,从陆游等中兴四大家到永嘉四灵为其中的第三变。墙上的四副书法作品为永嘉四灵的四首代表诗:

陈无择:青田人,长期居住在永嘉,他的学术思想在于阐明“分别三因,归于一治”,主张辩证重脉而处方不泥。

王执中:瑞安人,是温州籍最早有医学专著问世,并见诸文献记载的著名针灸医药学家。

橱柜里摆放的一些物品代表南宋之前温州地区比较发达的产业,比如造船业、陶瓷、石器、漆器等。

永嘉学派思想溯源于北宋庆历年间开创的“永嘉道学”。“皇佑三先生”(王开祖、丁昌期、林石)及“元丰九先生”(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辉)等永嘉学人为永嘉学派的诞生产生了巨大影响。“永嘉学派”最初由薛季宣提出,被他的学生陈傅良等所继承,再由当时的政治家叶适集大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事功思想成为现代温州商业文化的内核。

事功馆主要展示的是永嘉学派形成的脉络、代表性人物的著作、商业思想及南宋的主要产业(瓯窑、铸造、造船、印刷、木器漆、制茶)。

  永嘉学派与程朱理学、陆学鼎足而立。以周行己、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和叶适为代表的名家学者,高扬求实精神,提倡事功之学,主张工商业与农业并重。这种学术思想对温州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医学、天文、军事等应用性学科得到发展,甚至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

2、第一个展柜:皇祐三先生

  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王开祖和林石、丁昌期倡导儒学,传播中原文化,是永嘉学派赖以形成的源头。被世人称为“皇祐三先生”。

3、第二个展柜:元丰九先生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煇等九人先后入京师(汴京)太学读书,前六人到洛阳师事程颢、程颐,后三人私淑洛学。“学行修明,为四方学者敬服”。史称“元丰九先生”。

4、第三个展柜: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是南宋时期在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是由北宋哲学家薛季宣所倡导,由郑伯熊、陈傅良、叶适、蔡幼学等一大批永嘉名士继承与发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因其代表人物为永嘉人,故名“永嘉学派”。

5、第四个展柜:叶适()

字正则,瑞安人。后迁居温州城郊水心,专心著述,授徒讲学,号称“水心先生”。南宋淳熙五年(1178)进士第二,官至兵部侍郎。其学术思想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相对峙,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著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

由南宋著名教育家王致远()于淳祐七年(1247)刻制。是现存世界最早、星数最多的石刻天文图。总高2.45米、宽1.17米,上半部是星图,下半部是文字说明,图文对照,相得益彰。王致远系永嘉人,历任慈溪知县、湖北路提刑、台州知州等职。在苏州任浙西路提刑时,刻制《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三碑。

7、第五个展柜:通商惠工

 “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是永嘉学派的商业经济主张 ,对于当时的南宋及之后的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商贸流通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8、第六个展柜:宋代产业

永嘉学派所倡导的经世致用、义利并举、农商并重的务实精神,为南宋温州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文基础。温州历史上一直是著名的“百工之乡”和商贸重镇。造船、制瓷、漆器、木雕、造纸、活字印刷、夹缬等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手工业享誉全国。现今,温州仍然传承着编梁木拱桥营造、木活字印刷、泽雅屏纸制作等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

  温州印刷业发达,南宋绍兴四年(1134)刊刻的《大唐六典》被定为国子监官方名版书,内列温籍刻工姓名11人。传承至今的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技艺,是我国木活字印刷的实物见证之一。

永嘉学派从哲学、经济、政治、教育、军事、文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其中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是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永嘉学派反对重农抑商,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提倡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商品经济,指出了雇佣关系和私有制的合理性。同时建议政府给予工商业优秀分子以出仕的机会提高工商业者的政治文化地位。推崇“以利和义,义利并举”的重要学术思想。

哲学思想:永嘉学派提出了“万世皆道”的思想,认为客观事物的“道”,必须透过具体事物的“器”来认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反对空谈义理和心性,把义和利、理和欲统一起来。

文学思想:永嘉学派向来重文,认为文学是物的反应,只有“终归之于物”,才不致“流散”。同时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主张“德艺兼成”,重文而不轻教,尊古而不陋今。坚持诗歌、散文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全面发展,雄踞宋元初东南文坛,成为中国进步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思想:永嘉学派认为教育能培育安邦定国之才,所以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在培养人才时,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强调教育必须结合社会实践,要求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参加社会活动,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永嘉学派思想文化浸润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明清以来,刘基、张璁、赵士桢、孙诒让、孙锵鸣、陈虬、宋恕、陈黻宸等一大批文化科技精英纷纷著书立说,继承发展了这一学术思想,并身体力行,率先在教育、实业等领域引入西方文明,使之在近代思想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传承馆主要展示(1)从明代到民国期间温州最有影响力的实践永嘉学派的相关人物(明代刘基、张璁、赵士祯、三孙五黄、东瓯三杰)及其著作;(2)元明清温州的主要产业(瓷器、航运、纺织、铸造、木漆器、蜡染)。

字秉用,号罗峰。明代名臣。永嘉场三都普门(今龙湾)人。官至内阁首辅。入阁后,竭力改革,以身作则,整顿吏治,清理勋戚庄田以解民困,罢除所有镇守太监,外戚永绝世封,导致嘉靖初年中兴,推动了明中叶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史称贤相。

字常吉,号后湖,乐清人。明代发明家。潜心研究火器制造与使用,把明代后期火绳枪的研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发明的火箭溜、迅雷铳、掣电铳等多种武器,为御倭制虏、保国卫民做出重大贡献。著《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等。

是指陈虬、宋恕、陈黻宸。他们都是清末温籍思想家,是当时温州新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们著书立言,以振兴祖国为己任,被人们称为“东瓯三杰”。

指晚清时瑞安翰林世家的黄体正、黄体立、黄体芳三兄弟和体芳之子黄绍箕、体立之子黄绍第等五位先生。黄体正,字淳希,号菊渔;黄体立,字淳鬯,号卣芗;黄体芳,字漱兰,号循引、莼隐;黄绍箕,字仲弢,号穆琴;黄绍第,字叔颂,号缦庵。“五黄先生”中,除黄体正因科场考官疏忽而被误列副榜外,其余四位均中进士入翰林,留下了“书声传百年”、“一门四翰林”的历史佳话。他们传播西学,宣传维新,主张改良,提出一系列变法纲领,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是指孙衣言、孙锵鸣兄弟和孙衣言之子孙诒让。孙衣言(),字劭闻,号琴西,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累官江宁布政使,晚年提出永嘉之学,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称。著有《逊学斋文钞》、《逊学斋诗钞》。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廎 ,孙衣言子,同治六年(1867)举人,近代著名教育家、朴学大师,甲骨学开山鼻祖,在经学、史学、诸子学、文字学、考据学和校勘学等方面成就卓越,著作等身,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温州经籍志》等35部,其中《周礼正义》是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备之作。孙锵鸣(),字韶甫,号蕖田,晚号止庵,孙衣言弟,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李鸿章、沈葆桢皆出其门下。辞官在家乡倡导经世之学,率先引进邱熺《引痘略》,推广种牛痘,主张解放妇女缠足和开办女学。著有《海日楼诗文集》、《东瓯大事记》等。

  元明清期间,受永嘉学派崇实创新和重商文化的影响,一批社会精英身体力行,创办民族实业,率先在教育、实业等领域引入西方文明,推动了当时温州经济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瓷器、航运、纺织、铸造、木漆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 (清)徐易 陈洪绶

此图为刘基告老还乡后,向子孙后人传授经书的场景再现。画面四人,均手作揖状,神情澹然。中立者,披头巾,依扶藤杖,为刘基。左戴方帽者为长子刘琏,右边靠后者为次子刘璟,居前者为长孙。画左则虬枝架上置宝瓶,插莲花两朵,寓含福智圆满,出污而不染。图中的人像为徐易所画,衣冠由陈洪绶所画。图上还有曾熙、汤金钊、宗稷辰、翁方纲等人的题款。徐易、陈洪绶均为明末清初画家,陈的卒年是1652年。由此可据出所画的时间应是在1652年前。此图为原端木百禄所购。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温州博物馆所藏。

  元末明初文学家,明代开国战略家、功臣。字伯温,文成南田(旧属青田)人。刘基自幼有神通之称。22岁登元至顺四年(1333)进士第。因为官清正,受同僚嫉恨和排挤,辞官而归。至正二十年(1360),应聘出山辅佐吴王朱元璋统一全国。洪武三年(1370),封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诚意伯。后受权相胡惟庸诬陷,辞官归里而卒。正德九年(1514)追赠太师,谥文成。

温州的传统重商文化,承载着永嘉事功之学精髓,务实重商理念熏陶了温商。他们注重自身修养,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自强不息,自求发展,一批又一批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民族工商企业脱颖而出。特别是当代,更是成为催生“温州模式”的强大动因。

商道馆主要展示(1)明末到民国温州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展板与实物);(2)温州模式(展板与实物);(3)温州产业现状(国字号生产基地、上市企业、创新型企业);(4)温州五大支柱产业及十大传统特色产业(实物);(5)温州商业理论及温州模式研究书籍。

1、中间这块鹅卵石刻着“公义与爱”,这是永嘉书院的价值理念。

公义:公平、公正、正义,合乎人性、社会、自然规律的正道行为。

爱自己(人性的需求);爱别人(人性的底线);爱社会(人性的责任)

爱自然(人性的义务);信仰之爱(人性的境界)。

清末至民国:民族工商业的萌芽与发展

 1876年,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随着大量洋货涌入,一部分具有强烈民族意识与经营之道的先行者逐渐投资兴办实业。温州开始了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历程。

(1)近代工商业的诞生期()

1893年,陆佑臣在温州南门外创办第一家上规模的茶厂——裕成茶栈。有工人300人,是温州第一家近代工业。1903年,温州第一家肥皂厂和毛巾厂创办。1909年,李墨西在瑞安北门创办太久保罐头厂,1914年,普华电灯有限公司建成发电,开温州电业史先河。1916年李毓蒙在瑞安创办“毓蒙制造絮棉机器厂”,为浙南最早机械工业企业。在此期间,制茶、印刷、棉织、针织、罐头、肥皂、机械、电力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民族工商业先后出现,拉开了温州近代工商业的序幕。

(2)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期(1919——1942)

1919年“五四”运动后,国内掀起“振兴实业,抵制外货”的热潮。温州民族工业顺势扩张,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主要涉及的行业有以鹿城染织厂为代表的棉织工业,毓蒙铁工厂为代表的机械工业、光明火柴公司为代表的轻工工业,以百好炼乳厂为代表的乳品业,精华制革厂为代表的制革业,以及机器锯板、印刷、草席、发电等工业。随着民族工业迅速崛起,一批本土的业界风云人物开始走向工商业的大舞台,温州经济进入兴盛时期。

抗战后期,温州工商业发展遭到严重挫折。由于港口被日军严厉封锁,海上运输被切断,继1944年至1945年温州第三次沦陷,大量工业物资被掠夺,资金亏损殆尽,大批工厂纷纷倒闭。1945年吴百亨创办的西山瓷器厂试制成功面砖,成为全国第一家釉面砖生产企业。大明蜡纸厂生产的蜡纸也销路大盛。内战爆发后,工业再度一蹶不振,至解放前夕,温州民族工业全面衰落。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温州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

20世纪70年代末,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温州人借势商机,决胜四海,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模式——温州模式,并为海内外瞩目。

温州模式的本质特征就是民营经济,民营、民有、民享、民富是温州模式的精髓。民营企业在自身的运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的商道文化,“言利不羞,积极创富;敢字当头,天下为先;敢闯敢拼,勇于创业;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人脉是基,合力打拼;审时度势,敢于放弃”等文化思想继承和进一步发扬了永嘉学派务实和义利并举的精神,让永嘉学派思想在温州大地上生根壮大。

小商品大市场的运作模式

1980年,温州人完成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后,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以空前高涨的热情从事家庭工商业,迅速出现了再生晴纶、低压电器、商标、徽章、塑膜、钮扣、塑料拉丝、塑料鞋、编织袋、泵阀、标准件等十多个专业小商品生产基地。

4、展柜展示:温州五大支柱产业和温州十大传统特色产业。

以商养文,文以载道。永嘉学派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画派、温州南戏。朱熹理学传人真德秀说:“温多士为东南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温州人。据统计,两宋时期温州著名学者多达240人,著作600多部。南宋一百多年间,文科进士达1147人,其中状元7人。共和国成立以来,温州已有两院院士33 人。

展柜主要展示(1)温州南戏(永嘉昆剧);(2)永嘉画派;(3)温州历代状元名录;(4)共和国成立以来的33名院士;(5)历代文人墨客八件事(实物展示: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字廷宪,号东溪,瑞安梅头(今属龙湾区)人。一代书宗,其书法世称“姜体”。以善书官至太仆寺少卿。时凡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多出自其手。传世作品有草书《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墨迹被收入《三希堂法帖》。

  永嘉昆剧是昆剧传入温州(古称永嘉)后,长期受当地方言语音、风土人情、民间戏曲等影响,而形成的特具古朴细腻并有生活化等风格的地方剧。永昆现在保留有“海盐腔”和早期“温州腔”遗音,具有特殊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永嘉画派,从广义上讲,是指宋元、明以来永嘉籍负有盛名画家群体,如“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元季界画第一人”的王振鹏、“一代书宗”的姜立纲,皆可视为开创永嘉画派先河的宗师巨擘。从狭义上讲,则是指形成清乾隆道光年间,由项维仁及客贬温州的“七道士”曾衍东所倡导,因志趣爱好而形成的文人画家团体。项维仁入室弟子汪如渊,以擅画花鸟、人物闻于世,有马孟容、张红薇、郑曼青等从其学艺,其后产生了以马孟容、马公愚、方介堪、苏昧朔、刘旦宅、林曦明等为代表的温州海上画派群体,即深得永嘉画派的精髓而影响至今。

在古代,“钱”“泉”相通,寓含钱币如泉水,永远汇聚、流通不息之意。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风雅淡泊,尤喜称“钱”为“泉”,甚至直接以“泉”代“钱”。货币演变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与政权更替、文明进程形影相随,异彩纷呈的货币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商业文明沉淀积累的文化精华,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商业文明的进步。

泉会馆主要展示:(1)世界30多个国家的货币展示(计划展示113个国家的货币);(2)西汉到民国时期的货币展示;(3)人民币第一、二、三、四套展示。

1、左边柜子里展示的是世界各个国家的货币

2、第一个展柜:人民币(第一套)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当日印制发行的唯一法定货币,为第一套人民币,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该套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人民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

1962年4月20日,第三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与第二套人民币比价相等,并在市场上混合流通。这套人民币与第二套人民币相比,取消了3元纸币,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种金属币。纸币中“中国人民银行”六字是由马文蔚先生所书写。

198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第四套人民币在设计思想、风格和印制工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3、第二个展柜:古代钱币(秦—唐)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了币制改革,规定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铜钱,圆形方孔钱开始了2000多年的流通历史。西汉前期由于允许私人铸钱,币制比较混乱,汉武帝元鼎四年(113),规定由中央政府机构铸造五铢钱,再次统一币制,建立了五铢钱制。王莽篡权后,进行了四次货币复古改革。所铸金错刀、货布、布泉等,铸造精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东汉时期主要使用五铢钱。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制度混乱,种类五花八门。唐朝“开元通宝”钱制的创立标志着我国古代的钱币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货币制度最复杂的历史时期,体现在币材种类、名称、面值、书法的多样性。此时,世界上最早纸币开始出现并流通。元朝政府不兑换纸币,白银流通范围较广,铜钱种类多、铸额少。明朝白银上升为主要货币,使用范围极广,国家税收、财政支出等均用白银,形成白银为主、铜钱为辅的银、钱并行货币制度。明朝铜钱铸造量很少。

清代的货币制度基本和明代相同,实行白银和铜钱平行的复本位制,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设立首家近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开始在广东仿照西方钱币用机器制造铜元。清政府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仿造银元,原则上不用纸币。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和各省军政府发行各种银元和铜币。1933年4月6日,民国政府宣布“废两改元”,在中国流行400多年的金属称量货币银两彻底退出我国的流通领域。1935年11月3日,民国政府颁布“施行法币布告”,法币成为主要货币,银元禁止流通。

永嘉学派的文化思想孕育了“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温州商人群体闯荡世界、名闻天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海外温商达60多万人,温籍侨团260多个,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善于“抱团”、合作共生、聚力创新的温州人编织起一张张覆盖全球的营销网、资金网、信息网、人脉网。他们在世界各地兴办企业、服务商贸、构建商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非凡成就。商行天下的温州人被美誉为中国的“犹太人”。

这个馆主要展示:(1)113个国家的国旗、经典书籍和代表性艺术品(都是由侨领捐集);(2)国内常用性经典藏书;(3)温州侨领的信函原稿(正在征集之中)。

温州是华侨之乡,温州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一百个国家的图书馆为世界各地的华侨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相互结缘的平台,同时也为温州市民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提供一个平台。

思文阁:也就是会议中心,主要接待中小型会议,共有大小会议室8个,最大的可容纳100多人。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清民国书法家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