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的意义

  初三的学生在学习历史上册的课本内容时,经常会混淆一些历史事件。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归纳知识点,理清知识点的关系。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主要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2、 工人运动的时间: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

  3、 工人运动目的: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1、时间:1836—1848年 2、特点:规模大、时间长。

  3、政治纲领:《人民宪章》。 4、核心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5、性质或意义: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6、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诞生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暴露。2、马克思、恩格斯初次相会于1844年。巴黎。

  3、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时间:1848年。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

  5、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6、《共产党宣言》内容:①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③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7、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8、材料解析题:“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

  得将是整个世界。”请回答:①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献?该文献是由谁起草的?

  ②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重大意义?③上述材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必胜信心)

  1、背景:①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 ②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1871年3月政府军同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总结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一、 俄国废除农奴制

  1、 原因:①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农奴暴动频繁。

  2、 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 内容:①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②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影响(评价):①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②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材料:“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说的)。

  二、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了解)①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②外国势力的渗透,即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统治岌岌可危。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①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②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③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改革的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同 俄国1861年改革)。

  三、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之处:(了解)

  相同点:①都是在国家面临严重危机情况下进行的 ②都是由统治阶级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③都使两国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④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⑤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四、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②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独立战争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③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3月,②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914年4月列宁回国。——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十月革命:①时间:1917年11月6日到7日,②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采取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

  1920年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后的主要任务: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 新经济政策:①时间:21年3月,②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成立:时间: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4年列宁逝世。第一、二个五年:①时间:28——37年,②领导人:斯大林,③主要成就:苏联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农业集体化步伐加快。

  新宪法通过:时间:1936年,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损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1.初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重点总结

2.初三历史知识点总结

3.九年级历史上知识点复习总结

4.初三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摘要: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废除了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农民成为法定的自由人,同时可以获得土地所有权。但是改革后的赋役负担制约了农民自由权利和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政府仍奉行严厉的赋税政策,农民想尽各种办法筹集税款,却终难摆脱欠税的命运。农民承担的劳役租、代役租和混合租在改革后均转变为代役租,加之担负着各种实物义务,农民的经济负担愈益沉重。繁重的赋役负担迫使大量农民破产,严重阻碍了农民经济的发展。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后,农民获得了法律意义上的人身自由和土地所有权。但改革后沉重的赋役负担阻碍了农

积极意义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封建农奴制残余。 首先,改革既没有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地主的土地占有制是农奴制残余的经济基础。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欧俄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即约80%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相反,农民的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和北美因工业革命,使技术和经济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此时的俄国还保留着落后野蛮的“农奴制"。“农奴”们整天的无偿的为地主劳作,甚至被当成抵押债务的物品。由于大量的劳动力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因此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大大落后其他西方列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商品粮的需求急剧增加,绝大部分地主一方面是采用增加劳役租和代役租的办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大量兼并农民土地,迫使这些农民不得不进城受雇于手工工厂,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农村自然经

俄国农奴制发展到19世纪,其弊端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1.在农奴制度之下,土地几乎全部控制在地主贵族之中。19世纪上半期,欧俄部分的10万多个地主占有1亿多俄亩的土地,其中只有3570万俄亩作为份地归1070万个农奴使用。国家控制的7900万俄亩土地中,只有3700万俄亩归900万个国家农奴使用,每个农民平均只有3.5-4俄亩土地,而每个地主却平均占有700俄亩土地。2.农奴制具有人身依附的性质,农奴劳动积极性降低,粮食产量低。农奴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广大农民以人身依附形式束缚于土地之上,采取超经济

在俄国建国之初,因其处于苦寒之地,土地广袤却人口稀少,为保证粮食产量以及巩固统治,俄国建立了农奴制。 但是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惨败,此时此刻的沙皇俄国逐渐意识到其社会制度,科学技术等领域与西欧诸国之间巨大的差距。加之农奴制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改革,国内因战争惨败也矛盾丛生,帝国此时已开始摇摇欲坠。 不改革便革命! 新皇的决心 新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一场改革必将到来,甚至如果改革来的稍晚一些,国内革命的导

西方史学界的主流,认为1900年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853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战争,变成了俄国与英法土的战争,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的工业国,法国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化,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这个封建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它面对的是两个世界级排名第一第二的工业国,1853到1855年英法打败俄国,转过头来1856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克里米亚战争如果俄国再不改革,它就不可避免的走上追随大清国的命运。雅克萨之

册次:初三下第一单元课标要求: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期)原因: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沙皇彼得一世决心全面改革。特点:向西方学习,强制推行改革措施,废除俄国原有的陈规陋习。内容:见图彼得大帝改革内容影响: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但他却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因此他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由于军事实力的增强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有关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的法令。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农民运动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及其贵族开始自上而下进行社会改革,解放农奴。其中发布了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由,《1861年2月19日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等17个文件组成。 法令规定:废除农奴制度,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有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

尼古拉一世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去世,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决定改革,但是两个世纪以来,农奴制就一直牢牢地控制着俄国的整个国家体系,所以解放农奴就成为了整个改革的关键。废除农奴制是一个既复杂又冒险的行动。因为各个势力对公平解放农奴的协议究竟应该涉及哪些内容而持不同的意见,所以,沙皇决定召开省级贵族大会议,来讨论改革的具体细节,而农奴则被排除在外,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也决定了这场改革会最大限度的维护地主和贵族的利益,而农奴在这场改革中能得到的实质利益将非常的少。

凭借着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打下的雄厚基础,俄国开始向四处扩张,向西,俄国在亚历山大一世的领导下,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之后通过镇压建立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以及镇压欧洲1848年革命,确立了俄国“欧洲警察”的地位。向东,俄国越过白令海峡,占据了阿拉斯加。向南,俄国趁长期雄踞东方的老大帝国—中国衰弱之际,趁机夺取了这个国家北方近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经过数十年的奋斗,这个国家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虽然俄国领土增加了,但是俄国的内部却矛盾却在一天天的加剧,一面是

本期内容大多来源于百度词条。农奴制改革改革之路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他认识到俄军在克里木战争中暴露出的问题,实质上是俄罗斯工业和政治体制 落后于西方的问题。基于这个判断,改革俄罗斯陈旧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势在必行。首当其冲需要废除的就是农奴制。农奴(跪着的)当时俄国90%的人口是农奴,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生产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严重妨碍了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数百年来农奴制与沙皇俄国的统治基础紧密结合,以至于历代多少高瞻远瞩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

地区名:月之都地区所属:正作-月之都(月之都、月静海、龙宫)是否属于幻想乡:否是否连接幻想乡:是地区领袖:月夜见 八意永琳(已离开)地区人文风格:中国秦式主要特色:蓬莱玉枝、量子论、转基因植物、素食主

上一期我们讲到日本的崛起,本期我们讲述日俄战争中的另一位主角——俄国。总体概括一下,俄国对东方的侵略,战略上的目的便是实现自罗曼诺夫王朝奠基者彼得一世以来的夙愿——获得一个开放水域的温水不冻港。这同样也是历代俄国皇帝的梦想。而近代俄国的崛起,也是自那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摇摇晃晃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叙述一下改革以前的历史内容。俄罗斯的继承者一向都有着固执的情节。自俄罗斯帝国这个概念建立起来,哪怕是之后的苏联,这个国家对外扩张的主旨便被指向黑海通向爱琴海的出口——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伊斯坦布尔,曾

在1857年,俄罗斯沙皇为了解决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对于废除农奴日益渐高的呼声,决心改革农奴制,先后在立陶宛与彼得堡地区推行改革。在取得了初步成效之后立刻在全国上下推行改革政策。挺帅的吧:)但是,沙皇的大胆改革措施严重的侵犯到了守旧派的利益。沙俄朝野瞬间被划分为保皇派和以苏沃洛夫伯爵为首领导的贵族派。保皇派为了解决以军队为首的顽固势力,决心进行朝野的换水,引入年轻与农民出身的官员。而这样大胆的举动反而令许多开始忠于保皇派的大臣心生不满。最开始不同立场的人们,在不经意间走到了一起。一场本应是关于农

第二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背景 1.俄罗斯来自于东斯拉夫人的一支 2.16世纪建立统一国家,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3.时至...

整个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促进了土地改革,主要是普鲁士的土地改革使1807年普鲁士农民从农奴制中解放出来。地主们被迫接受改革的部分原因是经济的普遍恶化:农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世纪之交结束了,在19世纪20年代,一场泛欧洲的土地危机传到了爱沙尼亚。农产品的价格暴跌,这反过来又给地主带来了长期的资金短缺和越来越多的债务。波罗的海德国地主也受到俄国中央当局的鼓励,进行改革。由于专制的中央政权主要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农民反对社会特权的天然盟友。通过她的总督乔治-布朗(Georg

一、改革的内涵1.定义: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2.分类⑴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⑵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⑶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B.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图片] [图片] 以法国为蓝本,法国是欧洲第一强国 时间:18世纪初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废...

一、梭伦改革1、时间:公元前594年2、背景:(1)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2) 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3) 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4、内容:(1) 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2)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3) 改革国家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是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就中国东三省部分地区而言,“自旅顺以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纵横千里,几同赤地。”。这场战争改变了东亚政治的权势格局,而作为战场主人的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从中国传统看是失道,失去了统治的合道性;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也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同时,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胜利,在变革者看来,是立宪战胜了专制,是为黄种人争了口气。

——摘编自《晚清最后十八年》

材料二:正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所带来的痛彻的亡国危机,促成了科举的废除。没有这场战争,则清延之统治合法性不会发生严重违纪,则不会如此“痛快”地屈服于袁世凯等人“逼宫”式的奏请;袁世凯等人也不敢在奏折里将废除科举与“开启民智”相提并论。清延面临这样一个困境:不改革则不能救国,不能救国则清廷亦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据统计,1905年中国新学堂已达到8277所,学生为258873名。新式学堂、新式学生和由此而产生的新式学制,既使废除科举制的时代要求显得更加迫切,又为社会准备了科举废除后所需的替代物。同时,清政府里原先坚持八股取士的顽固大臣或被处死,或被贬职,而力主废除科举制度的袁世凯等人却地位上升,从而为这一时期的废科举运动提供了可靠的权力保证。

——郑大华:《文化与社会的进程——影响人类社会的81次文化活动》

材料三:1905年的那一纸诏令可视为投入水面的一颗石子,它的震撼如同水波,在辛亥以后的数年乃至数十年间层层荡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民初中国的军阀混战、威权真空,思想与意识形态的混乱,尊孔复古的潮流与“文教息灭,天下无一通品”的浩叹;一面是学堂学生、留学新贵在政治与学术舞台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面是最广义的科举遗民在轰轰烈烈的大时代中用心深苦的退避或抵抗;既有身历其间的反思。也有历史前行中人们对于遗落传统的回归。废科无论作为一种政治结构的巨大转型,还是作为意识形态、文化脉络、社会秩序的重组,都体现了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的悠远影响。因此将虚科置于一种加长时段的范畴内,留意事件的发生及其演绎过程,则有助于理清发生在近现代中国的、有关“中西新旧”的复杂故事,而这些都将是后续的功夫了。

——杨国强:《近代中国社会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奴制改革俄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