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精彩导入的旗帜是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解了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 握 掌文化运动兴起的主要标志、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主要阵地、主要内容、历史 意义。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搜集整理 料 资从课文和插图中搜集历史证据,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 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比较分析 理性说明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讨论探索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探讨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社会问题。情感态度 观值 价 爱国情感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

2、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 代条件下民主与科学的意识。 思想意识通过学习本课,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 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设计理念补充适当材料,降低教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体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实际出发,从而让学让学生在思维水平能接受所学习在历史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所学内容,学内容难度,充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生的思维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有效发挥教师在主导作用, 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言,大胆想象,锻炼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3、中国人民从向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总结篇,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洋务运动陆续开始从物质、制度、思想文化层面向西方学习,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的探索先后为什么先进的政治制度在中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有了先进的装备还会惨败,于是于是他们对西方学习进行近代化探索的侧重点调整到了思想文化领域,国迟迟建立不起来,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青年的创办。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主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代表人物、旗帜、主要阵地、前期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新世纪的曙光。介绍了新文化运动 后期内容和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学情分析因此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和理

4、解能力,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抽象思维能力依然有限, 在教学中要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方法不断的启发、点拨、纠正。 教法与学法联系讲解法。这一节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高阶段。因此,必须联系前三节课的内容1. 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讲述法。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此法。2. 举例分析法。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必须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3. 4.整合教材。指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5.切入评价法。可以找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教学重点 新文化

5、运动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使民主和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大但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出任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人心,总统后,中国在民主与专制的抉择中将走向何方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这节课的新课内 容?讲授新课 新文化运动9课 板书第从事了哪些袁世凯上台以后为实现其专制独裁甚至复辟帝制,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一下, 活动? 学生看书回答?中大搞祭孔、祭天活动;颁布教师总结: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

6、独裁和专制, 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教师引导那么袁世凯的行为人民愿意看到吗?请结合辛亥革命的意义谈一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 ,向往教师引导不愿意,因为辛亥革命使民主与共和的深入人心,人们此时的是民主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袁世凯这样在新旧思潮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板书也渴望得到民主。陈独的复古逆流采取了直接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民主。在追求民主的先进知识分子中,板书 追求民主的。秀是杰出的一位,那么请大家结合教材概述一下,陈独秀是如何 ,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板书学生回答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青年杂志从第二卷改名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是新

7、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那么陈独秀为什么要把这本杂志命名为新青年呢?这是因为他把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身上,那陈独秀会用什么武器来培养和启迪具有新思想的年轻人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课件展示内容】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教师引导结合教材,想一想这里说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英语课代表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 . 教师总结德先生是英文“Democracy”意思是民主,赛先生是英文“Science”意思是科学;具体就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板书这样陈

8、独秀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挥舞起了民主与共和这两面旗帜,同时挥动这两面旗帜的还有胡适、鲁迅、李大钊;板书他们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师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新文化运动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课件展示内容】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一位北京大学的学生父亲生了重病,家里人给他父亲请了一个算命 先生,算命先生给他父亲算了一卦,算你们家要冲喜;于是他的家人安排他和一个从未某面的 女子成亲。他不敢忤逆家人的意思,于是回家和那个女子成亲了。回到学校之后他渐渐接受了教师引导针对故事中的现象,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了什么口号,又采取了什么措新思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于是他写信回家要求和他妻子离婚,但

9、他妻子想不施? 通,认为自己生是这家人,死是这家鬼。收到来信后,她上吊自杀了。 学生回答 . 教师引导这是封建社会中某一个家庭的故事,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悲剧?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家长专制、迷信思想、女子三从四德这样的旧道德。 教师引导针对故事中的悲剧,新文化的倡导者们又提出了什么主张?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体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板书新道德指的是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新思想道德;旧道德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大力提倡新道德,猛烈抨击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这里解释一下,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

10、为子纲;”三纲充满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上面材料故事的悲剧也就是“夫为妻纲”的带来的,所以三纲应予以批判;而五常“仁、义、礼、智、信”,也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想一想,客观的说,五常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呢? 教师过渡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又提出了文学革命,即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改革文学内容。首举文学革命大旗的是胡适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板书 教师引导大家已经接触文言文了,那位同学能谈谈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感受?语文课代表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难懂 教师引导语文课代表说难懂,大家认同吗?我再补充一点,还很难背吧。一般文言文结尾

11、都会留下四个字给你们.背诵全文。大家可能觉得文言文学习很辛苦,那我可要告诉你们,其实你们已经很幸运了。1922年以前的所有教材都是文言文;勾三、股四、玄五。数学课代表这是什么定理。 学生回答勾股定理 教师总结很好,大家看到了吧,数学都是文言文啊。那么胡适先生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你们支持还是不支持呢? 学生回答支持 教师过渡可使用文言文是传统知识分子文化的象征啊!胡适先生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甚至是一些青年学生。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课件展示内容】 有一次,胡适在北大讲课时候,说白话文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候;有个学生举手就站起来了,对胡适先生说,胡适

12、先生你说白话文比文言文简单,我认为不对,比如说你妈死了,白话文拍电报该这么拍吧,?尊敬的胡适先生你好,你母亲不辛病逝,收到来信后请速回家?文言文就简单了?母亡速归?瞧文言文比白话文简单吧。胡适听了也不生气,他说这么着吧,我出了一道题,你们呢用文言文,我用白话文,我们看谁简单。题目是这样的:?有人请我去做行政院做官,可我不愿去,你们帮我写封信回绝他。四十多个位学生在下面写,最简单的十二个字:?才学疏浅,难堪大用,不堪从命。?胡适先生五个字: 我不干,谢谢。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故事你们觉得白话文简单还是文言文简单呢?在文学革命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还有鲁迅,他为我们留下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3、教师过渡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板书,也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李大钊热情地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欢呼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他还办了每周评论这份报刊,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从此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作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新文化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教师引导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历

14、史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教师过渡【课件展示内容】 材料一:钱玄同认为要想破除封建思想的束缚,?唯有将中国书籍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止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 教师引导你认为这种看法准确吗?由此你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教师过渡【课件展示内容】 材料二:日本明治天皇在明治维新时期曾说过,我们今天穿上了西装、吃上西餐,坐上了火车、轮船,跳起了西式的交际舞但我们不能忘记我

15、们是谁,来自那里,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什么,如果我们丢弃了这些,那我们日本人还用什么来向世界证明自己是日本人呢? 教师引导两段材料对比,同学们你们更认同谁的观点?我们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广大。 课堂小结到现在为止,本课的新课内容就学习完了。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这个表格把这节课的内容用来总结一下。 【课件展示内容】 (师生共同填写) 新文化运 动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内 容前 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后 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清末民初,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强盛、民族独立,孜孜不倦的奋斗着。

善于行动的人因此非常之多。

当时,不缺行动,缺少的是指导行动的思想。

引用梁启超所著《五十年来中国进化概论》,晚清以后的变化有三个阶段: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所以有了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倡导主持的“洋务运动”。

“第二期,甲午战争后,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有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宪运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辛亥革命。

“第三期,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所以有了新文化运动。

简言之,即“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立宪运动——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起点是1915年9月,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为标志。

结束时间大概在20世纪初,没有明确的结束点。

简言之,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王朝或者说封建王朝的统治。

然而,革命的成果,仅存在了三个月,以孙中山下台、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为标志。

名义上的民国政府,落入了北洋军阀手中。

北洋军阀,可以一分为二的看:一半是封建欲孽,一半是军阀思维。

清算封建意识、引入民主思想,本应该是辛亥革命之前或之中就完成的任务。

却交给了新文化运动。何也?

一个民主的政府,建立在封建思想的土壤之上,不仅不会茁长成长,而且会逐渐腐朽。

以袁世凯称帝为标志——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嘛。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与科学,即鲁迅笔下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这是近代由西方发起,遍布全球的社会思想精髓。

别的国家都是先传播思想,然后知道革命。

民国则是先把革命的活干了,再等待传播思想。

因此视新文化革命为辛亥革命的“思想补课”。

本文由后知后觉吴原创,欢迎关注和评论。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在中国历史上,陈独秀第一个举起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办的《新青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引导、教育了整整一代人。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病逝。

1879年,陈独秀出生于安徽怀宁,1901年,因进行反清宣传活动,被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后,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1907年,他进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又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1915年,封建复古思潮泛滥之时,陈独秀从日本回国。

当时,陈独秀既不认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也不认同以梁启超为主的立宪派,而是另辟蹊径,从改善国民性入手,发起“新文化运动”,于是,他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

《新青年》的创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擂响了思想解放的战鼓。陈独秀在杂志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满怀激情地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率先举起民主和科学这两面旗帜。在创办《新青年》之初,陈独秀就在发刊词中提出了六个原则,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在阐明六个原则之后,他着重指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之后,陈独秀复又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强调并阐发了自己的观点:“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害,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所言之科学与民主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民主并无本质区别。但针对当时愚昧、迷信、盲从、专制的现实,陈独秀更侧重于强调对待科学与民主的态度。强调要提倡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推翻旧制度、旧道德、旧思想,解放国人的思想,使国人脱离蒙昧,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命运。

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这两个口号,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意义。提倡民主,是针对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和仍然在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占支配地位的专制思想、等级观念、伦理原则。北洋军阀借以维护统治的工具——枪炮虽是西方的,其统治的本质却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换汤不换药的江山易主,并没有带来实质的改变,国人依然蒙昧,依然囿于封建思想的束缚。陈独秀疾呼民主就是想要开启民智,从思想上扫除封建残余的危害,从而为统治体制的转变奠定思想方面的基础。

1918年,北京大学哲学门师生合影。前排右四为蔡元培,右三为陈独秀

提倡科学,是针对封建复古的潮流以及迷信盲从的倾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封建体制、封建思想传承千年,它的覆灭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的。前有张勋复辟,后有北洋军阀分土而治,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只有将国人的头脑从封建思想下解救出来才可能杜绝此起彼伏的向封建“回归”。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陈独秀对民主与科学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这种启蒙作用为后来中国社会的进一步解放打下了基础。可以说《新青年》从创刊至休刊的七年,是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大解放的七年,也是见证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7年。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与陈独秀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思想解放运动将民主与科学渗透到了国人的思想当中,使国人意识到固守成规是不行的,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埋下了思想的种子。

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转向共产主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率先成立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同时联络各地的先进分子,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他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份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这种提法在中国是第一次。该宣言动员共产主义者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要实现这个理想社会,第一步就是铲除资本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陈独秀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不过,不能否认的一点是,他的确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建党之初,陈独秀是国内一代先驱的启蒙者,是中共建党史上绕不开的人,单就这一点,陈独秀也是功不可没。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文化运动精彩导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