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是太史令吗

既然要说朱元璋与刘基之间的事情,那么,这里有必要先简要介绍一下刘基其人。

刘基,生于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故称刘青田。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23岁的刘基赴元大都参加会试,中三甲第二十六名进士。

时值兵荒马乱、战火连连,未得蒙元朝廷安排,刘基在家闲居三年。

元惠宗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刘基才被蒙元授职江西高安县丞(秩正八品)。

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刘基任职蒙元江浙儒学副提举。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刘基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并被委任为谋臣。

刘基针对当时的形势,劝朱元璋不要再尊奉韩林儿,并为朱元璋筹划用兵次序,献计朱元璋先灭陈友谅,次取张士诚,然后北定中原。

刘基所提出的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朱元璋采纳。

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建百官司属。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朱元璋任命刘基为太史令。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刘基除原职太史令(院使)、御史中丞外,又兼任太子赞善大夫。

关于刘基的概况,要说的,基本如上。

至于朱元璋的情况,大家都熟悉,此处不赘。

下面,接着说朱元璋对刘基的态度。

当年,朱元璋重用刘基的时候,对其非常尊重,每每称呼他时,都言必尊“老先生”。

那个时候,在朱元璋心中,他自比刘邦;在人前,他都把刘基比作自己的子房。

子房,即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中的张良。

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曾发论议云: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众所周知,张良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后又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被册封为留侯。

朱元璋把刘基比作是自己的张良,这是怎样的推崇和褒扬,可想而知。

大明王朝刚刚建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朱元璋下诏给刘基,其中有云:

“彭蠡之战中,炮声隆隆,就像天雷在头顶炸响。当时战况的惨烈,即便是鬼神临阵,也都会为之悲泣号哭。这样的状况,从早到晚,一天之中,发生了四次。我在舟中,你也在舟中。这是你我共同患难的经历。”

所谓彭蠡之战,即鄱阳湖之战,事在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当时,朱元璋统兵二十万,向被陈友谅围困的洪都(今江西南昌)进发。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对朱元璋之侄朱文正和邓愈长达八十五天的包围,迎战朱元璋。于是,双方在鄱阳湖展开了决战。此次水站,从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持续进行了三十六天。其间,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友谅,最终取胜,陈友谅被乱箭射死。

朱元璋在给刘基的诏书中还说:

“今年夏天,因夫人辞世,留下孩子年幼,所以让你暂时回家。可是你回去之后,久未还朝,我心中很是挂念。”

“现在天下一家,你应该疾速归来,也好你我君臣共结盟约,对你进行叙功封赐。你如果快马加鞭,马上还朝,我心中会非常欢悦。”

在这份诏书之中,朱元璋向刘基叙述他们当日在困难忧患、兵事战乱之中一起经历的艰苦,说及刘基不在身边时自己的忧戚。

就诏书的内容看,朱元璋和刘基之间,还真是亲如家人、情同父子。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刘基被授职为弘文馆学士。

本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刘基被授职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并封诚意伯,享禄二百四十石。

这一次,朱元璋在晋封刘基诚意伯之制中,对刘基更是赞誉有加。

此制之中,朱元璋更把刘基比作是三国时期辅助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的诸葛亮、比作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协助前秦宣昭帝苻坚统一北方的王猛;还说是,只有刘基一人,才能当得起这样的比拟。

朱元璋对刘基的赞誉,至此,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刘基以弘文馆学士的身份告老还乡。

没过多久,刘基上请明廷,在本乡设立淡洋巡司。

此前,在朝时,刘基曾在朱元璋面前反对胡惟庸为相,胡惟庸怀恨在心。

于是,胡惟庸便借着刘基上请设立淡洋巡司一事,在朱元璋面前谮毁刘基,说刘基请设淡洋巡司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地方治安,而是为了给自己在淡洋建设墓园。

为了自证清白,刘基遂立即入京拜见朱元璋。

刘基对朱元璋的行事自然十分清楚。

随后,更为了避免嫌疑,刘基便长留在京师,不敢再回归故里。结果,他忧愤成疾。

刘基生病之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医生前去看视。胡惟庸乘此机会便对刘基下毒。

当时,胡惟庸带去的御医为刘基开了药方,刘基照单抓药回来煎煮服用。服药之后,刘基就胸中就长了两个拳头一般大、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让他十分痛苦。

见刘基果真病重,朱元璋这才打发刘基还归故里。

这次,在打发刘基还乡之敕中,朱元璋说是:

“君子之间,互相绝交,口不出恶言。忠臣含恨离开朝廷,也不会为自己辩白。你这个刘基,千里兼程,前来拜见朕。征伐四方的时候,你也帮过朕的忙。朕也给你加高官、晋显爵,降敕让你归老桑梓,以尽天命。”

“谁能想到,祸事便在小差错之中产生了,结果导致你如此不安。你的行为,如果按照律令制度来处理,即便是要轻恕你,你也知道,轻恕并不是完全饶恕,轻恕也有其不可饶恕之处。如果论起你从一开始就跟着朕的功劳,似乎也可从宽处理,但是,你也知道,朝廷有八议制度,即便是不夺取封赠给你的名号,也还要夺取你享有的俸禄。这是国家的法令。”

所谓“八议”制度,最早源于西周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是指法律规定的八种特殊人物犯罪,不能适用普通诉讼审判程序,司法官员也无权直接审理管辖,必须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据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这八种人是:议亲,即皇亲国戚;议故,即皇帝故旧;议贤,即德行高尚之人;议能,即才能卓越之人;议功,即功勋卓著之人;议贵,即三品以上之官、一品爵位之人;议勤,即勤谨辛劳之人;议宾,即前朝国君后裔被尊为国宾之人。

“像那些愚蠢的家伙,一旦有事,就会说自己是对的,国家是错的。你是善于作忠臣的人,所以,在出事之后,你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直接亲自来到京师。你真的可以说是含恨离开朝廷而不为自己辩白的忠臣、你真的可以说是互相绝交而口不出恶言的君子。你现在年纪大了,在京师也住了好几年了,年老多病,日受侵蚀。朕很是哀怜。”

“禽鸟生长于灌木丛中,羽毛干了,它们就要飞离。飞离之时,它们因为恋巢,还要反复回头看看。禽鸟都是这样,何况是人呢?现在,你可以赶快回到你的老家括苍。你可以告诉你的儿孙,让他们善尽孝敬父祖之道。如此,岂不君臣两全?”

朱元璋所降此敕,时在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三月。

刘基回家之后,刚刚一月,他就去世了。

前文所及的胡惟庸向刘基进毒一事,就发生在本年的正月。

朱元璋在赐敕之中,明白数说刘基有罪。

由此可知,刘基晚年留居京师,他的处境是多么地危险、他又是多么地不得已啊。

朱元璋赐敕之中,把刘基比作羽毛已干、想要飞离的禽鸟,由此可见,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对刘基的谮毁已经很深了。

由此可想,胡惟庸肆意苛酷刘基,朱元璋即便知道,他也不一定会发怒的。

朱元璋与刘基,可谓云龙会合,也算是千古稀见了。但是,最后也没有善终。由此可见,君臣之间的相处,是多么地困难啊。

刘基死后,其《行状》出自其同乡黄伯生之手,这还是刘基仲子刘璟乞请黄伯生写的。刘基《行状》之中,没有写到其被夺禄赐敕等事,大约是在避讳吧。

打江山时,是你帮我,所以我对你客客气气;

坐江山时,是我养你,所以我对你生杀予夺。

就朱元璋的苛酷,大胆猜想一下,胡惟庸所带的御医是朱元璋安排的,会不会,朱元璋交代对刘基下手?

就胡惟庸最后被扳倒的事实来看,会不会,被加了罪名之后,什么屎盆子都可以往他头上扣?

一切,还请诸位聪明的读者细细思量!

篇首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

  一、刘伯温的烧饼歌及其详解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话说于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内殿里吃烧饼,只咬了一口,便听到内监会报刘基刘伯温进见。太祖心想测试刘基一下,于是便以碗盖著只咬了一口的烧饼,再召刘基入殿晋见。

  刘基入殿后,太祖便问曰:“先生心明数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掏指一算,对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到了这里,相信大家可刘伯温之言而估计得到答案,之后刘伯温继续说道:“依臣所见碗中为一烧饼是也。”明太祖也不得不为之赞叹。烧饼歌当然未完,明太祖眼见他拥有奇门之术,于是便继续向刘基请教明朝以后的国运。

  刘伯温说:“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北已平,国事也步入正轨。虽然皇太子是直系血亲所传承下去的,但皇上仍应该慎防以后子孙手足相残,兄弟内斗。还有也要防国土内封侯王爷各据一方,且北方势力将强大,南方之王室,将会被北方侯爷消灭。”

  太祖曰:“朕今都城得以坚固守密,何防之有?”

  刘伯温曰:“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飞入京(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位)。”

  刘伯温随即作歌三首: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燕王国号永乐)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灵,御驾亲征得太平,

  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

  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日月照边疆。(英宗北狩得还)

  太祖曰:“此时天下若何?”

  刘伯温曰:“天下大乱矣。”

  太祖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

  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

  老练金精龙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英宗复辟)

  谁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指魏忠贤)(明成祖篡夺江山时,宦官之功劳不小,后来建立了东厂,八千女鬼就是指东厂的宦官)

  太祖曰:“莫非父子互争国乎?”

  刘伯温曰:“非也!树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顺则止(遇顺治皇帝而明灭),至此天下未已。”

  太祖曰:“何为未已?”

  万子万孙层叠层,(万历子孙)

  八侯不复朝金阙,(崇祯)

  十八孩儿难上难。(明朝从太祖朱元璋至崇祯皇帝共经历十八位传人,包括其年号及特征,都在刘伯温之预言中。)

  刘伯温随即卜卦曰:

  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李自成乱)

  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春,

  戊子己丑乱如麻,到处人民不在家,

  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吴三桂)(木下一了就是“李”字,目上一刀指“自”,一戊丁指“成”字,就是说明朝末年李自成自立为闯王,与张献忠等兴兵作乱,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因李自成抢夺其爱妾陈圆圆,三桂大怒之下大开城门引清兵入关,终导政明朝灭亡。)

  太祖曰:“偶遭饥荒,平常小丑,天下已乎。”

  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

  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

  月缺两耳吉在中,奸人机发走西东,

  黄河涉过闹金阙,奔走梅花上九重。(崇祯崩于梅山)

  太祖问曰:“莫非梅花山有人作乱?朕从今命人看守,又如何?”

  刘伯温曰:“非也。”

  迁南迁北定太平,佐王佐帝定牛星,

  运至六百又得半,梦花有子得心惊。

  太祖问曰:“大明有六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国师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刘伯温亦有些意,于是又歌曰:

  九尺红罗三尺刀,劝君任意自游遨,

  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

  桂花开放好英雄,拆缺长城尽孝忠。(这里主要说吴三桂将城门打开给北方满人入关,是明亡之因)

  周家天下有重复,摘尽李花枉劳功,

  黄牛背上鸭头绿,安享国家珍与粟,

  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

  反覆从来折桂枝。(历史再次出现,吴三桂再一次作乱,最后给胡人平定了)

  水浸月宫主上立,(清字)

  禾米一木并将去,二十三人八方居。(八旗军之编制)

  太祖曰:“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

  刘伯温说:“臣罪该万死,实不敢隐瞒真象,明朝共业辗转演变至此,早就灭亡许多年了。”

  当朱元璋一听大明江山早已灭亡久矣时,极为震惊,并且问刘伯温说:“此人(指灭明朝的人)生长何方,若何衣冠,称何国号,治理天下又如何?”

  还有胡人二八秋,二八胡人二八忧,

  二八牛郎二八月,二八嫦娥配民夫。

  太祖曰:“自古胡人无年之国运,乃此竟有二百余年之运耶?”

  路上行人一半僧,(清朝百姓头发一半光头一半扎辫子)

  须是川页合成出,(预言顺治皇帝)

  庸人不用水火臣,(预言康熙年号)

  此中自己用汉人,(康熙开始学汉语及用汉人)

  太祖曰:“胡人至此用人,水夺火灭,亲上加亲,莫非驸马作乱乎?”

  刘伯温曰:“非也。”

  一止当年嗣失真。(即雍正在位十三年)

  一见生中相称贺,(指“干隆”)

  逍遥周甲乐饥荒。(指清干隆时国富民强,且在位六十年,再享三年后驾崩)

  太祖曰:“到此胡人败亡否?”

  刘伯温曰:“未也,虽然治久生乱,值此困苦,民怀异心,气运犹未尽也。

  人又一心度短长。(嘉庆年)

  叩首之时头小兀,(道光皇帝)

  嫦娥虽有月无光。(在位三十年)

  太极殿前卦对卦。(咸丰的“丰”字)

  方能复正旧朝纲。(同治)

  火烧鼠牛犹自可,(焚毁圆明园)

  虎入泥窝无处藏,(虎入泥窝,即清朝末年洋人及略强瓜分中国,英法联军等)

  草头加上十口女,(慈禧)

  又抱孩儿作主张,(慈禧已控制了光绪)

  思念辽阳旧家乡。(指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光绪逃往热河,思念故京)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各国的代号)

  分南分北分东西。(各国在华建立势力范围)

  残害中女,四木鸡,六三人,(外国在华残害百姓)

  黄龙早丧赤城中,(指光绪之瀛台泣血)

  得见金龙民心开,(指国父孙中山)

  父死无人兄弟抬,(指辛亥革命后中国军阀割据,兵灾连连)

  金龙绊马半乱申。(指孙中山于中国尚未统一就在北京病亡)

  揖让新君让旧君。(袁世凯违反协议,先破坏临时约法,后称帝)

  太祖问曰:“胡人至此败亡否?”

  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

  炮响火烟迷去路,迁南迁北六三秋。(中华民国成立后,先有袁世凯称帝,再有张勋复辟,南北分裂,中国经过了多年的内战,到民国十八年才统一,正是六三一十八之数)

  可怜难渡雁门关,摘尽李花尽灭胡。

  黄牛山上有一洞,可藏一万八千众,(指台湾约一千八百万同胞)

  先到之人得安稳,后到之人半路送,

  难恕有罪无不罪,天下算来民尽瘁。

  火风鼎,两火初兴定太平,

  火山旅,银河织女让牛星,

  火德星君来下界,金殿楼台尽丙丁,

  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驰马察情形,

  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指中国未来统一前,两岸将持续对峙一段时间,在一段时日后,将会出现一万民永戴的领袖,来弭平动乱,统一神州。)

  刘伯温随后就说出对西元2000年后中华民族之预言,各位且仔细看刘先生为中国日后命运所下之注解:

  胡人至此亡久矣,四大八方有文星,

  品物咸亨一样形,琴瑟和谐成古道,

  早晚皇帝又中兴,五百年间出圣君,

  圣君尚问真人出,周流天下贤良辅,

  气运南方出将臣,圣人能化乱渊源,

  八面夷人进贡临,宫女勤耕望夜月,

  干坤有象重黄金,北方胡虏害生灵,

  更令南军诛灭形,匠马单骑安外国,

  众将揖让留三星,三元复转气运开,

  大修文武圣主裁,上下三元无倒置,

  衣冠文物一齐来,七元无错又三元,

  大开文风考对联,猴子满盒鸡逃架,

  犬吠猪鸣太平年,文武全才一戊丁,

  流离散乱皆逃民,爱民如子亲兄弟,

  创立新君修旧京,千言万语知虚实,

  这里一看便知中国将会成为超级大国,而且伟人将出,如果加上其他预言说1981年1月21日出生的人是救世主,如进入2000年,这人也已是成人了,中国的伟大领袖会否和救世主是同一人呢?我们这新一代能否见证他/她的出现呢?

  千年预言刘伯温烧饼歌

  摘录现代篇详解-1千年预言刘伯温烧饼歌摘录现代篇详解

  二四八旗难遮日,思念辽阳旧家乡。(概述清廷将退位,被赶回老家)

  东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狮,分南分北分东西。(太平天国动乱)

  偶逢异人在楚归。(曾国藩训练湘军平天下)

  马行万里寻安歇,(清政府腐败为偏安一禺而卖国)残害中女四木鸡。(辛亥革命袁世凯耸动清庭退位又窃国妄想称帝)

  六三人不识,山水倒相逢。(孙中山推行新思想三民主义得民心就总统)

  黄龙早丧赤城中,(孙中山病逝)猪羊鸡犬九家空,饥荒灾害皆并至。

  一似风登民物同,得见金龙民心开。(蒋独裁叛变革命,共产党觉醒武装暴动)

  刀兵水火一起来,文钱斗米无人耀,(坚壁清野藏粮备战)父死无人兄弟抬。(日寇暴行)

  金龙绊马半乱中,(蒋明联共抗日暗反共)二十八星问土人。(农村包围城市游击地道战术)

  蓬头女子蓬头嫁,(女子——小人,暗示汪精卫卖国求荣羞于见人故蓬头)揖让新君让旧君。(汪伪傀儡政权)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休。(九为数目极限,即万民同心抗日)

  炮声烟火迷去路,迁南迁北六三秋。(日寇侵华战争刚好九年)

  可怜难到雁门关,(日寇塞外受挫)摘尽李花胡不还。(乙酉年克尽乙木花,抗日胜利)

  黄牛山下有一洞,(延安窑洞)可藏十万八千众。

  先到之人得安稳,(共产党稳坐)后到之人半路送。(蒋军犯延安兵败)

  难恕有罪无不罪,(内战爆发民苦)天下算来民尽瘁。(三年内战伤亡千千万万,人丁稀缺)

  两火初兴定太平,银河织女让牛星。(概述新中国事,1949年解放,1997年香港回归都是牛年,暗示台湾问题也在2009逢牛年武力解决)

  火德星君来下界,(火本向上燃烧,今下界即翻天覆地人民当家作主)金殿楼台尽丙丁。(尽丙丁者火烧尽,帝王光辉不在)

  一个胡子大将军,按剑弛马察情形。(毛掌权政策严,非帝王政府故称将军)

  除暴去患人多爱,永享九州金满瀛。(颂扬毛功绩永受人民爱戴)

  四六八方观文星,品物咸亨一样形。(咸者快,亨者通,指现代高科技、精神文明——人造卫星电视电话汽车等等)

  琴瑟和谐成古道,(政府与人民和谐的鱼水关系,也暗示国家的繁荣昌盛)左兴帝都又中兴。(暗示北京终会迁都到中原)

  五百年间出圣君,周流天下贤良辅。(暗示中国还要出一位超过毛泽东才干的元首将统领全世界,称霸地球)

  气运南方出将臣,……,续后篇留待后人解说,笔者只写到这是了。

  中国大预言探秘:试解刘伯温《烧饼歌》

  明太祖一日身居内殿食烧饼方啖一口忽报国师刘基进见太祖乃以碗[器]覆之始召基入礼毕帝问曰:先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可知此碗内何物基乃掐[]指轮[一]算对曰:“半”[形本]似日“兮”[今]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食物也开视果然

  帝即问以天下后世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

  基曰:茫茫天数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帝曰:虽然自古兴亡原有一定况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享之言之何妨试略言之

  基曰:泄露天机臣罪非轻陛下恕臣万死方敢冒奏

  帝即赐以免死金牌[并封卿大明国师卿可将未来之事一一声明毋得藏头露尾则有功社稷万古流传矣]

  这段文字用白话文简单的讲,就是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内殿吃烧饼,刚咬一口,忽听说刘伯温求见。于是太祖用碗扣住烧饼,待刘伯温进来,便叫他猜碗中是何物。而刘伯温十分准确的讲是被皇帝吃过一口的烧饼,朱元璋十分佩服,便向刘伯温询问未来的事。这就是《烧饼歌》的来历。

  这段话的预言只有一句,“我主万子万孙,何必问哉?”——

  明朝的江山是传到明思宗崇祯皇帝为止的,此后便是满清王朝的天下。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领兵攻陷北京,明思宗自缢而死,明王朝宣告灭亡。而这个明思宗便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孙子。很明显,刘伯温回答朱元璋的问话,是一句双关语,表面上是一句恭维话,说明朝江山将会传至千秋万代,实际上是明确预言——明朝的江山将会传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为止。从这里可以看到刘伯温的智慧,既不冒犯天子,又回答了天子的问题,预言了未来。

  随后,刘基得到了免死金牌后,开始讲述预言,讲到以后的几百年作了预言,包括“土木之变”,“宦官乱政”,“清军入关”,“汉人剃发”,“康干盛世”,直至清末及以后的事,这就是著名的《烧饼歌》的内容。

  基谢恩毕奏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兴”[移南偏北阙/南阙偏北移]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防乃孙/防孙栖]

  帝曰:朕今都城筑坚守密何防之有

  基曰:臣见都城虽属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虑“只恐燕子飞来”[除非燕子飞入京](指太祖第四子燕王篡夺)

  随作歌三首曰: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永享山河乐太平](燕王后号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豪杰更起文墨辈](指姚广孝)\'英雄一半尽还乡\'[英雄奉旨著还卿](千忠会)

  朱元璋灭了元朝,建都南京。当时北方地区和东北仍然受到蒙古人的威胁,朝中曾有议论要迁都北京以巩固北方的统治。但是朱元璋起兵南方,大臣也多是南方人,加上江南富饶,且迁都耗费巨大,最终没有实现。朱元璋派了他的儿子们镇守北方重镇,以为折衷方案,但是却为日后的燕王篡位打下了伏笔。

  由于太子短命,朱元璋死后由孙子、太子标的儿子来继承皇位,也就是明惠帝,年号建文。刘伯温所说的“虽然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防乃孙”,意思是:太子标虽然是嫡出,是正嗣,可是文星(建文)却要继承皇位,而且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孙子。所以这句话自然是应验了,当时刘伯温已经过世二十余年。

  建文帝即位时,全国上下有二十多个由朱元璋封的藩王。他们拥兵自重,对朝廷造成威胁。建文帝采纳大臣建议实行“消藩”,诸王中有的被废黜,有的被处死。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知道自己也不能幸免,以“靖难”为名起兵,杀到南京,自己作了皇帝,改元永乐,这就是明成祖。“除非燕子飞入京”,“一院江山永乐平”,便由这个历史事实来应验了。

  燕王朱棣曾得力于一位隐士的辅佐,这个人叫姚广孝,他十四岁剃度为僧,法名道衍。此人的角色倒是有点象刘伯温,也是精通“阴阳术数”的人。朱棣称帝后曾赐他美女、房子,姚广孝都没有接受,仍然做他的和尚,后来姚广孝参与编篡了著名的《永乐大典》。这么一来,刘基说的“秃顶人来文墨苑”就完全应在他身上了。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不敢忘]“旧灵”遮掩主惊魂[拣奋灵][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

  国压“瑞云”七载长[走灵][立英宗弟为明君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将][英宗在景帝病重复位]灵明日月“振”边疆[走]

  明朝曾经“御驾亲征”的皇帝有好几个。明成祖朱棣先后五次率兵亲征,打败鞑靼和瓦刺,巩固了明朝的边防,这就是“御驾亲征得太平”所指。后来瓦刺势力复盛,到明英宗朱祁镇(明朝第六帝)的时候,瓦刺势力已经严重威胁了明朝边境,而当时明朝的军政大权已经落到宦官王振手中。公元1440年瓦刺王也先分兵四路攻入中原。不懂军事的王振调动五十万大军,协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王振死于乱军之中,英宗被俘。“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所预言,就是明英宗的“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北京,举朝震惊,大臣主战主和意见不一。最后以兵部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拥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景泰皇帝)为帝,诛杀王振余党,同时调集各地明军勤王。也先挟英宗率大军直抵北京城下。英宗约人出城议和,遭到于谦的拒绝。于是,瓦刺军便疯狂攻打城门,于谦率众奋勇迎战。一连打了三天三夜,结果也先屡战屡败,不得已退兵回去,不久又把英宗放回来了。

  英宗回归后总想找机会把弟弟景泰皇帝拉下台来。但是自已是被弟弟救回来的,不敢马上发难。后来景泰皇病重,英宗在过去逃跑派的拥簇之下,来到东华门称帝,说是景泰皇因病不能管理朝政,由英宗复位处理国事。这就是历史上说的“南宫复辟”或“夺门之变”。“国压瑞云七载长”指景泰皇帝在位七年。“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是关于英宗被俘又被送回的故事。

  帝曰:此时天下若何

  帝曰:朕之天下有谁乱者基曰: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栋洁龙柱][神宗年幼登位]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拣\'金‘精\'尤壮旺[练][龙][拣得金精光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英宗复辟)阉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指魏忠贤)

  刘伯温所说“天下大乱矣”是对明朝中后期统治的贴切描述。英宗复位以后,宦官再次掌握朝政。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干预政事则处斩。而朱棣起兵时,由于曾得到建文帝左右宦官的帮助,于是对宦官开始信用。特务机构“东厂”完全由宦官提领;明宣宗时设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专门教宦官识字。从此以后,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干预政事的规定便被废弃了。在明孝宗、武宗、世宗几朝,宦官的权势越来越重,忠良之士遭到杀害,明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明神宗即位初年,当时的内阁首辅(宰相)张居正作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清丈土地,巩固边防,发展农业水利。“长大金龙太平时”是指张居正为相首辅的时的中兴,但这种回光返照式的振兴没有能够改变明朝的命运。神宗成年后亲自主政,而其主政的方式便是几十年不上朝,任由宦官势力糟蹋明朝的国基。“八千女鬼乱朝纲”一语体现了中国预言的经典表现手法。“八千女鬼”就是个“魏”字,指明神宗时期的大宦官魏忠贤。魏忠贤还劝神宗趁年轻力壮赶快享乐,这正中神宗下怀,于是他越发日夜与其妃子们寻欢作乐。“老练金龙精旺壮”是指神宗整天沉溺在美女之中。

  帝曰:八千女鬼乱朕之天下若何

  基曰:忠良杀害\'崩如山‘[奔山谷]\'无事水边成异潭\'[每事水边异潭上]救得蛟龙真骨肉[魏阉和客氏给皇后堕胎经御医救回小王子]

  可怜父子\'顺难当\'[在离宫][御医父子被害]

  帝曰:莫非父子争国乎

  基曰:非也树上挂曲尺(指明朝朱姓)遇顺则\'正\'[止]至此天下未已

  基曰:万子万孙层叠层(万历子孙)祖宗山上\'贝\'衣行[贞](崇祯)公侯不\'复\'朝金阙[敢]十八孩儿‘难上难\'[兑上行/滩上坐][十八木孩儿子木子者李]卦曰木下一\'了头\'[头子][李字也]目上一刀一戊丁(李自成乱)[目上一刀自也一戊丁成也]天下重文不重武英雄豪杰总无‘成\'

  [春]‘戊子\'己丑乱如麻[戊丁][1588戊子1589己丑]到处人民不在家偶遇饥荒草寇发平安镇守好桂花(吴三桂)

  帝曰:偶遇饥荒平常‘小丑\'[草寇]天下‘已\'[无恙/能乱]乎

  基曰: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喜见子孙耻见日衰颓气运早升天月\'缺\'两\'二\'吉在中[砥][两][周字]奸人机发走西东黄河\'涉过闹\'金阙[岁运朝]奔走\'梅花上\'九重[梅山山][祟祯煤山上吊]

  帝曰:莫非梅花山贼作乱乎从今命人看守如何

  基曰:非也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主\'有牛星[王]\'运至六百又得半\'[传至六百半]\'梦奇有字人心惊\'[梦花有子得心惊]

  帝曰:有六百年之国祚朕心足矣尚望有半乎天机卿难言明何不留下锦囊一封藏在库内世世相传勿遗也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遂又歌曰:九尺红罗三‘尺\'刀[寸][红罗者女色也色字头上一把刀]劝君任意自游遨[观若一见任逍遥]阉人尊贵不修武惟有胡人二八秋[胡人者清人也1616大金国1644清入关共28年]臣封柜内俟后开时自验

  这一段,刘基详细描述了明朝灭亡的情况。让我们先看看这一段历史。

  公元1628年,朱由检继位,是为思宗,年号崇祯。祟祯,是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的年号。这位崇祯皇帝企图挽救明朝灭亡,杀魏忠贤,罢黜阉党。但这一切努力都挽救不了明王朝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年陕西一年无雨,农民纷纷起义。祟祯十七午(公元1644年),张献忠入四川,在成都正式建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称大西王;也是祟祯十七年,李自成以西安为西京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这年二月,李自成又统兵从西安出发,目标是攻占北京,对明朝进行最后的冲击。三月,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的统治至此崩溃了。

  李自成的故事就说到这里为止。有人会问,刘基的预言是否与李自成有关?现在,我们就将两个方面联系起来看吧!刘基话中有一句:

  “木下一头了,目上一刀一戊丁”。在“木”字之下有一个“了”字,再加上“一”,不就合成一个“李”字吗?

  在“目”字上头加上一“刀”(即一撇),不就成了一个“自”字?

  再把“戊”与“丁”合起来,又变为一个“成”字。因此,刘基此句暗含“李自成”三字,预示着李自成是明王朝的掘墓人。

  下面再看看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祟祯皇帝的命运。当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的消息传来,崇祯皇帝气得脸都发紫了,满朝文武大臣都想不出一个办法来。后来李自成统兵前来攻打北京,所向披靡,连连攻下太原、大同,长驱直入,又破居庸关,北京已成了瓮中之鳖。三月十七日早朝的时候,祟祯皇帝问外边贼势如何,殿下文武百官听了,急得只有掉眼泪的本领。这么一来,刘基说的“西方贼拥乱到前,无个忠良敢谏言”,在此又被说中了。

  传说崇祯帝曾做过这样一个梦,梦见一神人给他写一个很大的“有”字,朝臣大多都说是吉兆,纷纷向皇帝道贺,只有一个太监说了反面意见,他说:我们是“大明”,而“有”字是“大明”的一半,表明大明将不复完整,大大凶兆啊。这个太监就是后来唯一的陪崇祯帝在梅花山殉国的一个,确实忠心耿耿。这就是“梦奇‘有’字人心惊”。

  还是三月十七日那天早朝的时候。午门外传报说,李自成已攻打进来,城外三大营全都溃败投降。大臣们听了,这时也顾不上皇帝老爷啦,一个个夹着尾巴溜出殿外,崇祯皇帝无可奈何只得回到内宫,和皇后相抱痛哭不已。到十八日这一天,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广安门)投降,农民军立即进占外城。祟祯皇帝赶忙叫人把内城紧闭起来,自己走到万寿山上,望着连天烽火,不禁掉下几滴痛苦的眼泪,连声叹息:“大事去矣!”回到宫中,祟祯皇帝赶忙吩咐两个儿子逃命,没过多久,人报皇后上吊而死,祟祯听了,呆了老半天,只说出了一个“好”字。忽然,他看见年仅十五岁的公主伏在地上痛哭,这时,只见崇祯解下佩刀,用袍袖遮住脸,狠着心一刀砍过来,公主立即倒在血泊中。祟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谁叫你生在我们帝王家?”当他回过头来时,又见袁贵妃在那里哭泣,崇祯哈哈大笑,说:“你为什么还不死呢?”说完,拿起刀来又在贵妃身上砍了几刀。这时的祟祯皇帝可真有点疯了。三月十九日大早,起义军打破了内城,杀声阵阵。祟祯便一个人悄悄来到万岁山

  (景山),在树上吊死了。

  崇祯的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那么,刘基的话里有哪些与祟祯皇帝有联系呢?

  且看: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日,便是祟祯自缢明朝灭亡之时,而李自成所建立的政权不就叫做“大顺”吗?

  那么,刘基所说的“遇顺则止”一句便有了着落。而“万子万孙层叠层,祖宗山上贝衣行”两句,也暗指着祟祯的命运。祟祯就是神宗万历皇帝的子孙,所谓“万子万孙”指的应当是他,而“祖宗山上贝衣行”说的还是他。“宗”上边加个“山”,就成了“祟”字;“上”、“贝”、“衣”三字合起来,又得了一个“祯”字。而“行”就是指祟祯的死,因为古时皇帝死了叫做“大行”。把这两句合起来看,是说万历皇帝的孙子死于祖宗山上。这样一来,这两句又是一个成功的预言了!

  刘基的话中还有“将相不放朝金阙,十八儿孙兑上行”两句。现在看来,这两句并不难理解。上句纯粹是暗示明朝败亡后,朝廷里的将相走的走,降的降,不再为王朝卖命了。而“十八儿孙兑上行”则预示明朝传主十八代而后结束。“兑”在卦卜中是“毁损”的意思。现在,可将明朝十八代列表如下:

  表中一共十八个,其中有两个是应当做皇帝而实际上没做成皇帝(表中不列出年分者)。由此,这个预言又给说对了。

  总之,这段预言己把明朝二百七十年的历史命运作了一个粗略的勾勒。

  \'桂花开放\'好英雄[臣谓桂发]‘拆\'缺长城尽孝忠[折](吴三桂出关请兵)\'周\'家天下有重复[国]摘尽李花枉劳功[三桂灭李自成却被清灭]

  黄牛背上鸭头绿[骑绿鸭][鸭绿江一带为清乡]安享国家‘珍与粟\'[定太平]云盖中秋迷去路胡人依旧胡人毒[福人依旧福人胜][康熙削藩]

  反‘覆从\'来折桂枝[复后](三桂归顺后复叛灭之)水浸月亮主上‘立\'[移/夷](清字)

  ‘禾米一木并将去\'[未字一木皆去尽/木字一木并得去][朱拆字]\'二十三\'[三十二]人‘八\'[北]方居

  李自成在北京还没有站稳脚跟,辽东总兵吴三桂便引清军入关,将李自成赶出北京。真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历史的进程有时让人应接不暇。“桂花结得好英雄,拆缺长城尽效忠”中的“桂”指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拆缺长城)迎接满清军队。“摘尽李花枉劳功”暗指李自成的势力也不会长久。

  吴三桂被清庭利用消灭明朝残余势力,被封为平西王,派驻云南。后来吴三桂在地方上扩大势力,威胁到了清庭统治。于是康熙帝下令“撤藩”,吴三桂因此又起兵反清。双方交战六年,最后吴三桂病死衡州,余部瓦解。这段历史刘伯温概括为“胡人依旧胡人毒,反覆从来折桂枝”。

  “水浸月宫主上移”也是字谜,“水浸月宫”:左边三点水,右边“月”字;“主上移”:右上角为“主”;“月”当然应当在右下角。合起来就成了一个清字。真是“周家天下有重复”,转眼已经是大清的天下了。

  刘伯温毫不停顿的说着天机,明清交替的历史也只是一带而过;朱元璋听的是云里雾里,还以为在说自己的天下。当刘伯温说到“二十三人八方居”,朱元璋以为自己天下被众人分了,急忙问:“二十三人乱朕天下,八方安居否?”刘伯温只好如实回答说:“臣该万死,不敢隐瞒,至此大明天下亡之久矣。”

  朱元璋大惊失色,问是谁取了大明天下。刘伯温便进一步讲他对清朝的预言。

  中国大预言探秘(10)——刘伯温烧饼歌

  第五编刘伯温烧饼歌

  洞彻天机为帝师,辅明日月事堪奇,

  烧饼歌罢飘然去,身后身前全是谜。

  刘基传(《明史·列传第十六》)今译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刘濠,担任宋朝的翰林掌书官职。宋朝灭亡后,参加反元义军,事败,元朝派遣使莉按簿录抓捕义军党人,多人受牵连。使者路过时住宿在刘濠家,濠灌醉使者而焚烧他住的房子,义军的记名簿全部消毁了。使者计无所出,于是更改他的记名簿,受牵连者皆得免。

  刘基年幼聪颖异常,他的老师郑复初对他父亲说:“你的祖父积德很厚,你这个儿子必定扩大你的门庭。”元至顺年,刘基中举进士,被授予高安丞的官职,在任期间他有廉直的名声。于是他被行省提升上去,但他谢绝了。于是他被起任为江浙儒学副提举,但他议论御史失职时,被大臣所阻,于是他再次辞职回家。

  刘基博通经史,对于书无不窥览,尤其精通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刘基,认为他是属于诸葛孔明一类的人物。

  当时方国珍起兵于海上,掳掠郡县,官府不能制止。行省复征调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提议筑庆元等城来逼迫贼兵,使方国珍气焰消减下去。到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谕方国珍时,刘基说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惧怕,送厚礼贿赂刘基。刘基不接受。方国珍于是派人坐船到北京,贿赂有关官员者。于是朝廷诏抚方国珍,授以官职,而责备刘基擅发威福,方氏于是愈加骄横。

  不多久,山寇蜂起,行省又调刘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一起守卫处州。经略使李国凤上报他的功劳,当权的官员因为方国珍的缘故排挤他,只给了他一个总管府判的官职,不给他参与军事。刘基于是弃官回到青田,著《郁离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当时逃避方国珍的人争相依附刘基,基稍为部署,寇兵不敢敢侵犯。

  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闻刘基及宋濂等的名声,用币作聘礼去聘请。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再次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来做事。到了之后,陈述时务十八策。明太祖大喜,建成礼贤馆来安置基等人,宠礼很周到。

  起初,太祖因为韩林儿号称是宋的后代,所以听从于他。年初,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刘基独一个人不拜,说:“他不过是一个小子,遵奉他做什么!”于是去见太祖,陈述天命所在。太祖问他征取天下大计,刘基说:“张士诚自守等待被捉的人,不足为虑。陈友谅劫持主人逼胁部下,名号不正,地据长江上流,他心中没有一日不在想着吞并我们,宜于先去攻打他。陈氏灭亡后,张氏势力孤单,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就可以成功了。”太祖大悦,说:“先生有周全之计,不要保留。”恰好陈友谅攻陷太平,图谋东下,势力嚣张,诸将有的议论投降,有的议论逃跑到钟山据守,刘基睁大眼不说话,太祖召入内室,刘基兴奋曰:“主张投降及逃跑的人,可以斩首。”太祖说:“先生计划如何?”刘基说:“贼兵骄傲了,等待他们深入之后,我们用伏兵攻取他们,太容易了。天道是这样的,后发制人可取胜,取威制敌,成就王者的事业,在此一举。”太祖采用他的计策,引诱友谅到来,大破他们,重赏刘基。刘基推辞。陈友谅的兵再次攻陷安庆,太祖想亲自带兵去征讨,问刘基。刘基大力赞成,于是出师进攻安庆。从早到晚攻不下,刘基请太祖直攻江州,捣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西上。陈友谅想不到有这一手,携带妻儿子女逃奔武昌,江州投降。他的龙兴守将胡美派遣儿子来通和,请求不要遣散他的部队。太祖面有难色,刘基从后面蹋胡床,太祖醒悟,答应了他。胡美投降了,于是江西诸郡都被攻下了。

  刘基丧母,正值有战事不敢说出,到这时请求回家安葬。又碰上苗军反,杀了金、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动摇。刘基到衢州,为守将夏毅宣谕安抚各属下城邑,再与平章邵荣等讨论收复处州,反判于是被平定。方国珍平素畏惧刘基,写信来吊唁。刘基回信,宣示明太祖的威德,方国珍于是开始进贡。太祖数次写信到刘家问军国大事的处理方法,刘基有条理的回答都很中机宜。不久赶赴京城,太祖正好亲自援助安丰。刘基说:“汉、吴正在窥伺我们的空隙,未行动。”太祖不听。陈友谅听说之后,乘机围攻洪都。太祖说:“不听你的话,几乎失计。”于是亲自带兵救援洪都,与陈友谅大战鄱阳蝴,一日数十次接战。太祖坐着胡床督战,刘基陪侍在侧,忽然跃起大喊,催促太祖更换坐另一艘船。太祖仓促搬到别的船,还未坐定,飞来的炮击中原来所从坐的御舟,并立即粉碎。陈友谅乘坐高船见到这种情形,大喜。但太祖坐的舟更加奋进,汉军都大惊失色。当时在湖中两军相持,三日未决成败,刘基请求移军到湖口困扼敌军,采用属“金”“木”相犯的日子决胜,最后陈友谅逃走并被杀死。之后太祖攻取张士诚的军队,北伐中原,终于成就帝业,都同刘基的计谋一致。

  吴元年,任命刘基为太史令,他呈上《戊申大统历》,说荧惑(火星)守在心宿,请皇帝下诏罪己。大旱,请皇帝审决滞留的案件,于是皇帝立即命令基平反冤狱,大雨随着倾注而下。于是请求立法定制,以防止滥杀。太祖正想给人处以刑罚,刘基请问他的缘故,太祖告诉他自己做的梦。刘基说:“这是得土得众的象,宜于停止刑罚以待。”之后三日,海宁投降。太祖大喜,全部把囚犯交付基放走。不久,拜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即皇帝位,刘基奏请建立军卫法。太祖初定处州税粮,根据宋朝的制度每亩加五合,惟独青田命不加,说:“要使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皇帝巡视汴梁,刘基与左丞相善长在京居守。刘基说宋、元宽纵失天下,现今适宜严肃纲纪,命令御史纠劾百官过失,无所回避,宿卫宦官有过失的,都报告皇太子以法处置,人们害怕他的严格。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纵抵罪,善长素来隐匿这件事,请缓办这件案。刘基不听从,急驰上奏。皇帝批准了。正好在祈雨,立即斩了这个犯人。因此与善长结怨。皇帝回来后,陷害刘基犯下不敬之罪。所有怨恨刘基的人也交相说诬陷他。正值刘基因大旱申请办事,刘基上奏:“士卒死亡的,他们的妻子都放在别营,共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骨骸暴露。要把吴将吏投降的都编入军户,足干和气。”皇帝采纳了他的进言,旬日仍然不下雨,皇帝大怒。正当刘基有妻丧,于是刘基请求归去。当时皇帝正在营建中都,又锐意灭扩廓。刘基临行前,上奏说:“凤阳虽是帝乡,但不是建都之地。王保保未可轻视。”不久平定西方的战事失利,扩廓竟然逃走到沙漠,到现在都成为边患。那个冬天,皇帝写手诏叙述刘基功勋,召他入京,赐赉很丰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都为永嘉郡公。多次要进封刘基的爵位,刘基坚持不接受。

  起初,明太祖因有事责备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说:“他数次要害你,你还要为他说话?”刘基顿首说:“这就象更换柱子,必须得到大木。如果捆束小木为之,立即就会倾覆。”到善长被罢官,皇帝要以杨宪为相国。宪素来与刘基友善,刘基却坚决说不可用,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宰相,要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自己不参与其中,杨宪则不然。”皇帝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人褊浅还甚于杨宪。”又问胡惟庸如何,说:“譬如他驾车,担心他会撕开车辕呢。”皇帝说:“我的宰相,当然不超过先生。”刘基说:“我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做宰相会辜负皇上之恩。天下何患无才,只要明主悉心访求就一定会有,目前各人确实未见得他们是可以的。”后来杨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刘基被授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时,授刘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奉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他归老还乡。

  皇帝曾经亲手写信询问天象。刘基一条条答复很具体而且焚烧草稿。大要是讲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稍济以宽大。基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归田后隐居山中,惟有饮酒弈棋,口不谈及功劳。县令求见不得,空穿着便服扮成野人探访刘基。刘基正在洗脚,叫侄子引入茅舍,炊黍饭给县令吃。县令告诉他说:“我是青田知县。”刘基惊起,自称草民,最终不再见县官。他的韬迹到如此地步,然而终究被惟庸所中伤。

  起初,刘基说瓯、括之间有空地叫谈洋,南抵福建边界,成为盐盗的窝点,是方氏的财产支柱,请设巡检司防守,使奸民不方便。碰上茗洋逃军造反,官吏隐匿不报告。刘基叫长子刘琏奏报此事,不先报告到中书省。胡惟庸当时任左丞掌管中书省事务,加上先前的仇恨,于是指使官吏诬告刘基,说谈洋地有王气,刘基图谋为墓地,民众不给,就请立巡检逐走民众。皇帝虽然不怪罪刘基,然而颇为所动,于剥夺刘基的奉禄。刘基畏惧入朝谢罪,于是留在京城,不敢归家。未多久,惟庸当上宰相,刘基大为忧心说:“但愿我的话不正确,那么就是苍生之福。”他因忧愤而疾病发作。八年三月,皇帝亲自制文赐给他,派遣使者护送他回家。到家后,病情加重,把《天文书》传授给儿子刘琏说:“快送之去,不要叫后人学习。”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各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想写遗表,因惟庸在,无益。惟庸败后,皇上必然思念我,如果有所问及,把这个密奏皇上。”过了一个月,刘基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刘基在京生病时,惟庸派医生来,饮了他的药,有一物积在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告发惟庸逆谋,并说他下毒害刘基使他致死。

  刘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皇帝观察到他的至诚,任命为心腹。每次召见刘基,就屏退旁人秘密交谈多时。刘基也自认为这是不世之遇,知无不言。遇到有急难,他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不能测知。有时间就详细的陈述王道。皇帝每次恭敬聆听,常常叫他做老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说:“他是我的子房(张良)。”又说:“他总是用孔子的话引导我。”在帷幄中的话语秘密得很,没有人能知道,而世上所传为神奇的,多是他的阴阳风角之说,并非是他的最突出之处。他所写的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列为一代之宗。他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他的儿子有刘琏、刘璟。

  中国大预言探秘(10)——刘伯温烧饼歌

  第五编刘伯温烧饼歌

  洞彻天机为帝师,辅明日月事堪奇,

  烧饼歌罢飘然去,身后身前全是谜。

  刘基传(《明史·列传第十六》)今译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曾祖刘濠,担任宋朝的翰林掌书官职。宋朝灭亡后,参加反元义军,事败,元朝派遣使莉按簿录抓捕义军党人,多人受牵连。使者路过时住宿在刘濠家,濠灌醉使者而焚烧他住的房子,义军的记名簿全部消毁了。使者计无所出,于是更改他的记名簿,受牵连者皆得免。

  刘基年幼聪颖异常,他的老师郑复初对他父亲说:“你的祖父积德很厚,你这个儿子必定扩大你的门庭。”元至顺年,刘基中举进士,被授予高安丞的官职,在任期间他有廉直的名声。于是他被行省提升上去,但他谢绝了。于是他被起任为江浙儒学副提举,但他议论御史失职时,被大臣所阻,于是他再次辞职回家。

  刘基博通经史,对于书无不窥览,尤其精通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刘基,认为他是属于诸葛孔明一类的人物。

  当时方国珍起兵于海上,掳掠郡县,官府不能制止。行省复征调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提议筑庆元等城来逼迫贼兵,使方国珍气焰消减下去。到左丞帖里帖木儿招谕方国珍时,刘基说方氏兄弟首乱,不诛无以惩后。方国珍惧怕,送厚礼贿赂刘基。刘基不接受。方国珍于是派人坐船到北京,贿赂有关官员者。于是朝廷诏抚方国珍,授以官职,而责备刘基擅发威福,方氏于是愈加骄横。

  不多久,山寇蜂起,行省又调刘基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一起守卫处州。经略使李国凤上报他的功劳,当权的官员因为方国珍的缘故排挤他,只给了他一个总管府判的官职,不给他参与军事。刘基于是弃官回到青田,著《郁离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当时逃避方国珍的人争相依附刘基,基稍为部署,寇兵不敢敢侵犯。

  到明太祖朱元璋攻下金华,平定括苍,听闻刘基及宋濂等的名声,用币作聘礼去聘请。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再次写信坚持邀请他,刘基才出来做事。到了之后,陈述时务十八策。明太祖大喜,建成礼贤馆来安置基等人,宠礼很周到。

  起初,太祖因为韩林儿号称是宋的后代,所以听从于他。年初,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刘基独一个人不拜,说:“他不过是一个小子,遵奉他做什么!”于是去见太祖,陈述天命所在。太祖问他征取天下大计,刘基说:“张士诚自守等待被捉的人,不足为虑。陈友谅劫持主人逼胁部下,名号不正,地据长江上流,他心中没有一日不在想着吞并我们,宜于先去攻打他。陈氏灭亡后,张氏势力孤单,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就可以成功了。”太祖大悦,说:“先生有周全之计,不要保留。”恰好陈友谅攻陷太平,图谋东下,势力嚣张,诸将有的议论投降,有的议论逃跑到钟山据守,刘基睁大眼不说话,太祖召入内室,刘基兴奋曰:“主张投降及逃跑的人,可以斩首。”太祖说:“先生计划如何?”刘基说:“贼兵骄傲了,等待他们深入之后,我们用伏兵攻取他们,太容易了。天道是这样的,后发制人可取胜,取威制敌,成就王者的事业,在此一举。”太祖采用他的计策,引诱友谅到来,大破他们,重赏刘基。刘基推辞。陈友谅的兵再次攻陷安庆,太祖想亲自带兵去征讨,问刘基。刘基大力赞成,于是出师进攻安庆。从早到晚攻不下,刘基请太祖直攻江州,捣陈友谅的巢穴,于是全军西上。陈友谅想不到有这一手,携带妻儿子女逃奔武昌,江州投降。他的龙兴守将胡美派遣儿子来通和,请求不要遣散他的部队。太祖面有难色,刘基从后面蹋胡床,太祖醒悟,答应了他。胡美投降了,于是江西诸郡都被攻下了。

  刘基丧母,正值有战事不敢说出,到这时请求回家安葬。又碰上苗军反,杀了金、处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动摇。刘基到衢州,为守将夏毅宣谕安抚各属下城邑,再与平章邵荣等讨论收复处州,反判于是被平定。方国珍平素畏惧刘基,写信来吊唁。刘基回信,宣示明太祖的威德,方国珍于是开始进贡。太祖数次写信到刘家问军国大事的处理方法,刘基有条理的回答都很中机宜。不久赶赴京城,太祖正好亲自援助安丰。刘基说:“汉、吴正在窥伺我们的空隙,未行动。”太祖不听。陈友谅听说之后,乘机围攻洪都。太祖说:“不听你的话,几乎失计。”于是亲自带兵救援洪都,与陈友谅大战鄱阳蝴,一日数十次接战。太祖坐着胡床督战,刘基陪侍在侧,忽然跃起大喊,催促太祖更换坐另一艘船。太祖仓促搬到别的船,还未坐定,飞来的炮击中原来所从坐的御舟,并立即粉碎。陈友谅乘坐高船见到这种情形,大喜。但太祖坐的舟更加奋进,汉军都大惊失色。当时在湖中两军相持,三日未决成败,刘基请求移军到湖口困扼敌军,采用属“金”“木”相犯的日子决胜,最后陈友谅逃走并被杀死。之后太祖攻取张士诚的军队,北伐中原,终于成就帝业,都同刘基的计谋一致。

  吴元年,任命刘基为太史令,他呈上《戊申大统历》,说荧惑(火星)守在心宿,请皇帝下诏罪己。大旱,请皇帝审决滞留的案件,于是皇帝立即命令基平反冤狱,大雨随着倾注而下。于是请求立法定制,以防止滥杀。太祖正想给人处以刑罚,刘基请问他的缘故,太祖告诉他自己做的梦。刘基说:“这是得土得众的象,宜于停止刑罚以待。”之后三日,海宁投降。太祖大喜,全部把囚犯交付基放走。不久,拜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即皇帝位,刘基奏请建立军卫法。太祖初定处州税粮,根据宋朝的制度每亩加五合,惟独青田命不加,说:“要使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皇帝巡视汴梁,刘基与左丞相善长在京居守。刘基说宋、元宽纵失天下,现今适宜严肃纲纪,命令御史纠劾百官过失,无所回避,宿卫宦官有过失的,都报告皇太子以法处置,人们害怕他的严格。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纵抵罪,善长素来隐匿这件事,请缓办这件案。刘基不听从,急驰上奏。皇帝批准了。正好在祈雨,立即斩了这个犯人。因此与善长结怨。皇帝回来后,陷害刘基犯下不敬之罪。所有怨恨刘基的人也交相说诬陷他。正值刘基因大旱申请办事,刘基上奏:“士卒死亡的,他们的妻子都放在别营,共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骨骸暴露。要把吴将吏投降的都编入军户,足干和气。”皇帝采纳了他的进言,旬日仍然不下雨,皇帝大怒。正当刘基有妻丧,于是刘基请求归去。当时皇帝正在营建中都,又锐意灭扩廓。刘基临行前,上奏说:“凤阳虽是帝乡,但不是建都之地。王保保未可轻视。”不久平定西方的战事失利,扩廓竟然逃走到沙漠,到现在都成为边患。那个冬天,皇帝写手诏叙述刘基功勋,召他入京,赐赉很丰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都为永嘉郡公。多次要进封刘基的爵位,刘基坚持不接受。

  起初,明太祖因有事责备丞相李善长,刘基说:“善长是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说:“他数次要害你,你还要为他说话?”刘基顿首说:“这就象更换柱子,必须得到大木。如果捆束小木为之,立即就会倾覆。”到善长被罢官,皇帝要以杨宪为相国。宪素来与刘基友善,刘基却坚决说不可用,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宰相,要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自己不参与其中,杨宪则不然。”皇帝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说:“这人褊浅还甚于杨宪。”又问胡惟庸如何,说:“譬如他驾车,担心他会撕开车辕呢。”皇帝说:“我的宰相,当然不超过先生。”刘基说:“我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做宰相会辜负皇上之恩。天下何患无才,只要明主悉心访求就一定会有,目前各人确实未见得他们是可以的。”后来杨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刘基被授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时,授刘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奉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他归老还乡。

  皇帝曾经亲手写信询问天象。刘基一条条答复很具体而且焚烧草稿。大要是讲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稍济以宽大。基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料事如神。性刚嫉恶,与物多忤。归田后隐居山中,惟有饮酒弈棋,口不谈及功劳。县令求见不得,空穿着便服扮成野人探访刘基。刘基正在洗脚,叫侄子引入茅舍,炊黍饭给县令吃。县令告诉他说:“我是青田知县。”刘基惊起,自称草民,最终不再见县官。他的韬迹到如此地步,然而终究被惟庸所中伤。

  起初,刘基说瓯、括之间有空地叫谈洋,南抵福建边界,成为盐盗的窝点,是方氏的财产支柱,请设巡检司防守,使奸民不方便。碰上茗洋逃军造反,官吏隐匿不报告。刘基叫长子刘琏奏报此事,不先报告到中书省。胡惟庸当时任左丞掌管中书省事务,加上先前的仇恨,于是指使官吏诬告刘基,说谈洋地有王气,刘基图谋为墓地,民众不给,就请立巡检逐走民众。皇帝虽然不怪罪刘基,然而颇为所动,于剥夺刘基的奉禄。刘基畏惧入朝谢罪,于是留在京城,不敢归家。未多久,惟庸当上宰相,刘基大为忧心说:“但愿我的话不正确,那么就是苍生之福。”他因忧愤而疾病发作。八年三月,皇帝亲自制文赐给他,派遣使者护送他回家。到家后,病情加重,把《天文书》传授给儿子刘琏说:“快送之去,不要叫后人学习。”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各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连络。我想写遗表,因惟庸在,无益。惟庸败后,皇上必然思念我,如果有所问及,把这个密奏皇上。”过了一个月,刘基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刘基在京生病时,惟庸派医生来,饮了他的药,有一物积在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告发惟庸逆谋,并说他下毒害刘基使他致死。

  刘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皇帝观察到他的至诚,任命为心腹。每次召见刘基,就屏退旁人秘密交谈多时。刘基也自认为这是不世之遇,知无不言。遇到有急难,他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不能测知。有时间就详细的陈述王道。皇帝每次恭敬聆听,常常叫他做老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说:“他是我的子房(张良)。”又说:“他总是用孔子的话引导我。”在帷幄中的话语秘密得很,没有人能知道,而世上所传为神奇的,多是他的阴阳风角之说,并非是他的最突出之处。他所写的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列为一代之宗。他所著有《覆瓿集》、《犁眉公集》传于世。他的儿子有刘琏、刘璟。

  中国大预言探秘(11)——刘伯温烧饼歌

  刘伯温(年),名基,字伯温,以字行。刘伯温自幼聪颖异常,天赋极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好学深思,喜欢读书,对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书,都非常熟悉。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术数之类更是潜心研究,颇有心得。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而且文笔精彩,所写文章非同凡俗。他14岁时入处州郡学读《春秋》,17岁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宋明理学,同时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天生的禀赋和后天的努力,使年轻的刘伯温很快在当地脱颖而出,成为江浙一带的大才子、大名士。他的老师郑复初就曾对刘伯温祖父说:"他日这个孩子必定会光大你家门楣,振兴刘氏家族!"西蜀名士赵天泽在品评江左人物时,将刘伯温列为第一,将他与诸葛孔明相比,说刘伯温他日一定会成为济时大器。

  刘伯温于元统元年(1339年)考取进士,从此进入仕途,开始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公元1360年,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刘伯温出山之后,积极为明太祖出谋划策。他为朱氏制订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策略。明太祖按照刘伯温为他定下的战略、战术行事,先用诱敌之计大败陈友谅,挫其锐气,再于公元1363年在鄱阳湖与陈氏决战,将其势力彻底消灭。第二年,又依计将张士诚的势力消灭。然后,明太祖派部队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时准备在南方称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为朱氏最后平定天下、开创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刘基,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明太祖还下诏免加刘伯温家乡青田县的租税。这是处州地区惟一不加税的一个县。不久又追封刘伯温的祖父、父亲为永喜郡公。

  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功成名就之后,刘伯温于洪武四年(1371年)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二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洪武六年(1373年),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人诬告刘伯温。明太祖听到诬告后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刘伯温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明太祖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去世,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刘伯温不但是一位谋略大师,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于世的有《郁离子》10卷和《诚

前言:位于温州市西南部的文成县,不单单是浙江省第二大侨乡,其县名的来历也非同小可。“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是人们对于大明王朝开国功臣诚意伯刘基的赞誉。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十二月,明武宗朱厚照下诏追赐刘基为太师,谥文成。而文成县的县名,就来自于刘基的谥号。

作为本县的招牌人物,刘基在家乡的地位自然非同小可。在刘伯温故里景区内的刘基庙,旧称诚意伯祠,更是来头极大,是正统二年(公元1458年)由明英宗朱祁镇亲自下旨建造。

癸丑,命浙江处州府建故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刘基祠堂。从基孙,翰林院博士禄奏请也。—《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刘基在大封开国功臣之时,明明在三十六位公侯伯之中排名垫底,他是怎么获得了“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这样溢美之词的呢?电视剧《山河月明》之中,诚意伯刘基突然去世,结果明太祖朱元璋暴跳如雷,丞相胡惟庸大惊失色。可是在史书以及野史之中,这两人不正是刘伯温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吗?电视剧是不是在为他们洗白呢?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今浙江文成),生于蒙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这位明朝第一谋士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12岁考中秀才,被父老乡亲视为神童。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23岁的刘伯温进京赶考,一举考中进士。这个前元进士的身份,既是刘伯温日后在那里的敲门砖,也是他和李善长、等人不和的根本原因。

因为家里不缺钱的缘故,刘基直到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才正式前往江西高安县赴任,官职是正八品的县丞。据说刘县丞工作态度不但认真而且清廉,因此五年过去了,还是在县丞的职位上原地不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既然官场黑暗,那就不干了,刘县丞挥挥手辞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刘基毕竟是进士出身,一年多之后的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朝廷重新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儒学提举司设于各行省所在地,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等事,设从七品副提举一员。这等琐碎无聊的差事交给刘基来做,自然是有些屈才,重新工作仅仅一年,他又不干了。身为浙东名士,刘基的名气很大,当时著名的书画家赵天泽就一直将其比作。

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辞职之后,刘基从老家到丹徒再到杭州,一路游山玩水外加和三五好友诗文相和,这样潇潇洒洒的日子持续了八年,直到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七月徐宋政权大军攻陷杭州为止。自23岁高中进士后,刘大才子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时间在工作,真正是我辈打工人的楷模。

此时海贼方国珍正在刘伯温老家一带闹腾,朝廷顺势起用他为元帅府都事协助讨贼。本以为“诸葛伯温”扇子摇几下,方国珍就要灰飞烟灭了。结果方国珍越打越强,最后逼得朝廷主动对其招安,刘基一气之下再次甩手辞职。转眼又过了八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刘基终于遇上了改变他命运的贵人:朱元璋。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刘伯温和龙泉人章溢、丽水人叶琛一起前往南京,在半百之年开始了人生的再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年的打拼,朱元璋集团已经不再满足于偏安南京一地,他们的目光已经逐渐投向了整个天下。刘基这样的名士能够在这个时间点加入,对朱元璋阵营的身份认同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伯温在朱元璋手下的主要工作是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战略性意见。比如对于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大劲敌,刘伯温的看法是先对付实力强大的,再对付实力稍弱的张士诚。

太祖问征取计,基曰:“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太祖大悦曰:“先生有至计,勿惜尽言。”—《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上文说过刘伯温“尤精象纬之学”,也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让本就是星象爱好者的朱元璋对他更是倚重。每到重要时刻,刘伯温都会出来仰观天象,然后给出一个己方必胜的结论。比如当老朱准备出师九江讨伐陈友谅之际,刘伯温立刻指出“今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天命也”,意思就是此行必胜。当双方决战于鄱阳湖之时,为了鼓舞军心,刘伯温又提出了“金木相犯日决胜”的说法。我们不要低估古人对于天象的信任,军心士气在任何时候都是取胜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北伐明军顺利班师之后,已经开国三年的朱元璋正式大封功臣。本次共册封公爵6人,侯爵24人,伯爵2人,俗称开国36功臣。刘基的爵位是诚意伯,排名还在另一位伯爵忠勤伯汪广洋之后,名列第三十六位。虽说老朱在诰文中将刘伯温比做张良和诸葛亮,不过这话听听也就算了,因为汪广洋也是这样的待遇,除非你认为汪广洋等于刘伯温。

朕兵至括苍,前御史中丞刘基挺身来归,委质事朕。累察乾象,多效谋猷。特加尔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护军,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

从册封诚意伯的诰文来看,在朱元璋心目中,刘伯温最大的能耐还是“累察乾象,多效谋猷”,说白了就是身边的一个高级参谋。

本次位列三十六功臣之首的是中书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作为一个已经年近花甲的老牌人精,早在封公之前李善长就已经提出自己年事已高,要求退休。当时为了谁能够接李善长的班,朱元璋和刘伯温进行了一番谈话。

朱元璋心目中的第一人选是中书右丞杨宪,此人是山西阳曲人,建国前长期从事隐蔽战线工作,同时还是刘伯温的好友。对于杨宪,刘伯温给出的评价是“有相才无相器”,意思就是不适合。

随即老朱抛出第二个人选:高邮人汪广洋。这位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起就跟随朱元璋的元老,行政能力极强。明军北伐收复山东之后,朱元璋立刻让汪广洋前往当地安抚军民,可见对其能力的认可。要知道作为明军大举北伐的跳板,山东治理不好的话后患无穷。然而在刘伯温看来,汪广洋气量狭窄还不如杨宪:“此褊浅殆甚于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人选都被否决,朱元璋看了眼刘伯温,提出了最后一个人选:胡惟庸。胡惟庸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起便追随朱元璋,并且长期担任地方工作。不但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团结同僚也很有一套。只是有一点,他是李善长的定远老乡,朱元璋把他提出来,显然有平衡淮西勋贵的用意。

不曾想刘伯温一听胡惟庸的名字就炸毛,给了一句极其恶毒的评语:“譬之驾,惧其偾辕也”。什么意思呢?所谓的“驾”,可以泛指普通车辆,也可以特指帝王的车。偾,音[fèn],是败坏、搞糟的意思。辕,指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这是直指胡惟庸有不臣之心。朱元璋很不高兴,在他看来,这是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集团,和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集团之间的党争。于是他试探了一下刘伯温:

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实际上刘伯温的年纪比李善长都大,他就算内心渴望成为丞相,嘴里也不敢答应,所以打了一番太极拳,把老朱的问题糊弄了过去。最终朱元璋没有听取刘伯温的意见,依然任命了杨宪作为中书左丞相。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杨宪出任丞相还不到一个月就被扳倒,他的死成为了明初的一桩疑案。根据《太祖实录》的记载,当时刘伯温在背后捅了他好朋友杨宪一刀:“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日后朱棣在靖难篡位之后,曾经提起杨宪不敬懿文皇太子朱标的往事。朱标是宋濂的学生,宋濂是刘基的好友,背后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太子,君之副。慢太子,即慢君。洪武初,懿文太子召中书左丞杨宪,不即至。皇考闻之,震怒。未几,竟坐极刑。—《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二十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宪之死让朱元璋意识到目前朝堂党争的剧烈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李善长正式退休,中书右丞汪广洋升任中书右丞相,参知政事胡惟庸升任中书左丞。当年三月,诚意伯刘基也被迫退休。

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茆舍,炊黍饭令。令告曰:“某青田知县也。”基惊起称民,谢去,终不复见。—《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从以上这则记载可以看出,刘基一来对于自己不得不退休,内心非常不满。二来又对来自朝廷的监视非常敏感。如果他能一直这么谨慎,倒也可以安度晚年,然而一起“谈洋争地案”,让刘伯温落到了胡惟庸手里。

所谓的“谈洋”,是和福建接壤的一块隙地。刘伯温想将此地据为己有,但这里还有不少老百姓,怎么办呢?诚意伯大人上奏朝廷,称这里自方国珍时代开始就有奸民贩卖私盐,为了地方安宁,必须巡检司进行巡查,实质就是要把原来居住于此的百姓赶走。

不过这里的老百姓也很彪悍,就是不走,当地官府也没办法。刘伯温勃然大怒,此时他不觉得自己这个诚意伯是个草民了,派出长子刘琏直接到南京去告御状。朱元璋听了刘伯温的一面之词,让刑部把当地官员抓回南京问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伯温大概忘了,现在的丞相已经换成了胡惟庸。以伯爵之尊和老百姓争地,估计胡丞相看到这个案子嘴都合不拢了。胡惟庸不紧不慢地向朱元璋汇报刘基的错误,其一任何状子都要先进中书省,刘基却让长子直接来找陛下,这是程序错误。其二根据我们的调查,刘基是因为谈洋那块地有“王气”,想把它当作自己的墓地,所以才找了个借口把老百姓赶走。朱元璋平生最恨与民争利,但念在刘基开国元勋的份上,只是削去了他的岁禄作为惩戒。倒是刘伯温听说消息之后立刻赶赴南京谢罪,并且就此长居京师(可能也是没脸在家乡再待下去)。

惟庸具言于上,上以基勋旧,赦其罪勿治,但令夺其禄。省部犹欲送琏狱,上时已敕琏归,竟弗问。基乃入朝,自引咎谢,遂居于京师。—《明太祖实录卷九十九》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正月,一直在京师闷闷不乐的刘伯温终于病倒了。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的病,很可能还是和“谈洋争地案”,于是他让丞相胡惟庸代表自己去探望一下诚意伯。随同而来的太医为诚意伯诊了脉,开了药,刘家人照单抓药,刘伯温却感觉病情越来越重,“若有物塞腹中”,非常痛苦。

到了三月份,朱元璋眼看刘伯温的病情毫无起色,而且似乎大限将至,于是下旨派车送他回浙江老家,这也是叶落归根的意思。不过老朱对刘伯温鱼肉乡里行为依然难以释怀,在给他的御制诰文之中还不忘提上一笔:“何图咎生乡曲,有干国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月十六日,诚意伯刘基病逝,享年65岁。对于父亲的死,刘基的两个儿子刘琏、刘璟都认为是胡惟庸下的毒手。经过几年的舆论发酵,胡惟庸毒死刘伯温几乎成为了共识。以致于后来连朱元璋都对胡惟庸有所怀疑,特意将其在中书省长期的老同事汪广洋叫过来询问。在汪广洋斩钉截铁地表示绝无可能之后,老朱一怒之下还把他给贬去了海南岛。

至是,御史中丞涂节言:“前诚意伯刘基遇毒死,广洋宜知状。”上问广洋,广洋对以无是事。上颇闻基方病时,丞相胡惟庸挟医往候,因饮以毒药。乃责广洋欺罔,不能效忠为国,坐视废兴,遂贬居海南。—《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二十八》

等到胡惟庸倒台,毒死刘基这个罪名更是被打成了铁案。胡丞相冤啊!首先他和刘基是对头不假,可以当时刘伯温的处境,胡惟庸留着他继续看笑话不是更合理吗?为什么要下毒呢?其次药方是太医开的,药是刘家人自己去抓的,胡惟庸怎么下毒?难道亲自掰开刘伯温的嘴灌下去吗?其三早就有人指出,从现代医学来分析,刘伯温的症状非常像晚期肝癌,从发病到去世就在几个月时间。古代似乎也没有这样时间精确的毒药。

结语:刘伯温在明朝开国之时有功吗?当然有功。但你要说他功劳有多大,朱元璋缺了他就不行,这也谈不上。开国三十六位功臣,刘伯温排名垫底,那真不是老朱要故意打压他。

至于说胡惟庸毒害刘伯温,基本算是一桩冤案,更不用说还是朱元璋授意。老朱恐怕也想不到,他把这个罪名按到胡惟庸头上,若干年过后,这个罪名居然会落到自己头上。历史是个小姑娘,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有权对其进行打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史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