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坑道阵地示意图与逐道的区别比如抗美援朝的上甘岭坑道阵地示意图与逐道怎么区分?

  第一章 奉调归国 陈赓受命担大任

  一、总参谋部的一份重要报告

  1952年3月,古城北京的积雪融尽,杨柳泛青,树枝上吐出毛茸茸、白花花的叶芽儿,尽管早春天气乍暖还寒,可一群群冲向云天的鸟雀在提醒人们:春天来了。3月26日的夜里,中南海菊香书屋小院里静悄悄的,两大盆棕榈树在路灯的映照下,幽绿闪亮。习惯夜间工作的毛泽东正在书房办公,他慢慢悠悠地点燃半支香烟,吸了一口,眉头聚拢,仔细阅读总参谋部送来的一份报告:

  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

  朱、周、林副 审阅后报 :

  两年多以来,我军各特种部队发展甚快,成绩亦大。其装备正日益增加和复杂。唯在技术上面远落后于部队的发展和不能满足部队的要求,以致屡次造成不应有的损毁,以空军来说,不仅在夜间及恶劣气候不能起飞应敌,且因操纵不良致空中停车或编队互撞等原因而发生事故者甚多,重则机毁人亡,轻则飞机报废不能修复。舰艇、战车及各种火炮和工兵机械等机件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修复而影响战斗,甚至根本不能修理。虽然某些较复杂的修理技术有苏联专家热情帮助,但长此以往,则势必影响特种兵部队的建设和质量的提高。且各特种兵武器的供应,不能长期依赖苏联的帮助,必须从建设国防工业、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上着手,求得逐渐能够自己修理与装配,以至于将来培养起军事工业设计工程人才。为此,曾经两次和副总顾问柯托夫同志研究,认为有即着手建立军事工程学院(在人力、财力、物力上较各特种兵自办技术学校较经济)藉以培养军事工程技术干部之必要。前曾面报周副 ,并蒙原则上同意。兹将研究初步结果所拟方案报告如下:

  一、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设院长、政治委员各一人,为全院首长,另设副院长三人,以分别主持掌管关于学术研究,部队掌管及物资技术保证等工作。

  二、院部下设训练部、政治部及若干处,另辖:炮兵工程系、装甲工程系、普通工程(工兵及通讯)系、空军工程系、海军工程系等五个系,系辖若干科,每科设二、三班,每班十五至廿人不等。

  三、开始一期可定三年毕业,以应急需,至第三期时,为求得深造,则可延长为五年毕业。第一期计划设七十四个班,一千一百名学员,以后则逐年增加。至学员与工作人员之比例为一比二点五。此学院开办,需请苏联顾问同志约五十人(包括翻译打字员在内)。

  四、为求得工业技术的帮助和学习的便利,院址拟设在哈尔滨。柯托夫同志已和东北军区首席顾问研究过,认为设在该处较好,且房舍大部亦可将就原有调剂。

  五、详细组织系统及说明书待译出后再呈。

  以上请予审查,如蒙批准,则可着手筹办。耑此报告,是否有当,请予示遵。

  聂荣臻 粟裕三月十八日

  报告上面,朱德画圈并写了“同意”二字;周恩来批示:“请林彪同志审阅或约粟裕同志一谈,如觉可行再送 批办。3月19日。”林彪则画圈签字,表示同意,并建议每班的学员为20到30人。

  外间门响了一声,是秘书田家英进屋,他刚从周恩来那儿回来。看到毛泽东正全神贯注地批阅文件,就悄悄坐下来办公。只听到毛泽东轻轻拍了一下桌面,自言自语地说声:“好!”

  毛泽东站了起来,走动几步,复又坐下,飘散的烟圈儿把他的思绪带回1950年那个肃杀的秋天。周恩来从莫斯科回来后,向中央汇报时谈到斯大林那个中国应该建立军事工程院校的建议,毛泽东极表赞成。但是,我志愿军几十万大军枕戈待旦,马上就要跨过鸭绿江,大战在即,实在顾不上这件事。与美国人血战了一年半,毛泽东深知我军对军事工程技术干部的需求到了何等急迫的程度。现在朝鲜战局基本平稳下来,可以腾出手来办这件事情了。聂荣臻和粟裕根据中央的精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的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令毛泽东十分满意,他认为总参这个报告指出了我们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燃眉之急,我们太急需军事工程师了!一定要建立一所全军最好的大学,今后,要源源不断地为空军、海军和各特种兵输送国防科技人才。

  毛泽东的思路突然跳跃到中国近代军校发展史上,他深吸了一口烟,任记忆在百年史海中荡波泛舟。半晌,他站起身来,慢慢踱到田家英的身旁,出了一道考题:“家英哪,你知道我们中国近代第一所军校是谁办的吗?”

  田家英一愣,想了一下,不肯定地说:“是李鸿章还是左宗棠呢?”

  “是我的同乡左宗棠嘛,”毛泽东笑道,“左宫保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专门培养海军技术人才,中国第一代海军军官和造船工程师都出自这所学校,大概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要从左大人这里开篇呢。”

  田家英十分敬佩毛泽东在史学上的博览强记,他静静听毛泽东娓娓道来:

  继左宗棠之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又办了天津水师学堂、北洋武备学堂等军校,张之洞、袁世凯这些晚清重臣们都纷纷效仿办军校,形成“治军必先办学”的套路。可办来办去,还是挡不住洋人的船坚炮利。北洋政府期间,各派军阀也闹着办军校,大多不成气候,只有保定军官学校还有些名气,出了个有名的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大革命时代孙中山先生创办的黄埔军校搞得最好,要承认蒋介石这个军校校长还有点办法呢,他编织了一个庞大的“黄埔系”,没有“黄埔系”他就控制不了军、政各界。当然,黄埔军校也为我们党培养了大批高级干部……

  正说到这里,周恩来推门走进来,毛泽东不禁笑道:“真巧了,刚刚说到黄埔军校,你这个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就来了!”

  周恩来一怔,田家英站起身接过话茬说:“ 正给我讲中国近代军校发展历史呢。”

  周恩来会心一笑,说:“ ,你莫不是批阅总参的那个报告,有感而发吧?”

  毛泽东说:“我刚刚看完荣臻同志和粟裕同志联名的报告。总参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意见很好,应尽快实施。时代不同了,我们共产党人要敢做前无古人的大事,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要有大批懂得现代军事科技的干部,这个学院必须是高水平的、综合性的,其作用呢,”毛泽东有力地挥了一下手,“我看哪,要超过目前所有的军校才行。”

  “我完全同意 的意见,”周恩来跟毛泽东一起坐下来,“这两天我找聂老总和粟裕同志谈过,要把这个计划分解成几个具体步骤,比如说,学院选在什么地方,干部、教员从什么地方找,筹办的方案和经费等等,最重要的,这个学院由谁来当家?”

  毛泽东点点头,提高了声音说:“对,这一点最重要,要选个合适的院长才能办好这所大学,那么你们有人选了吗?”

  “考虑过几个人选,粟裕同志力举陈赓。陈赓同志毕业于黄埔军校,当过红军学校校长,很善于开创局面,我们最后都倾向于陈赓同志出任这个学院的院长。之前曾想让陈赓出任总高级步校校长,看来那个任命不合适,军事工程学院远比总高级步校重要。至于什么时候下令调陈赓,要看朝鲜战局的发展情况。”

  “陈赓,嗯,好。”毛泽东思忖着,他太熟悉陈赓了,这位湖南老乡,闻名全党、全军的乐天派儒将,“陈赓同志回朝鲜了吗?”毛泽东转过脸问周恩来。

  “明天启程回朝鲜”,周恩来说,“让他快点把彭老总换回来。”

  原来陈赓因病于2月下旬回国治疗,曾向军委领导同志汇报了朝鲜战局,周总理指示他,一定要安心住下来,把病治彻底。然而,彭德怀患病中断了陈赓尚不足一个月的医疗过程。

  1952年3月19日,志愿军副司令员宋时轮等领导联名致电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傅连暲,并请转呈毛泽东 。他们在电报中汇报彭德怀左额长了个瘤子,经常胀痛,影响工作和睡眠,根据医生的会诊意见,应尽快回国治疗。

  毛泽东看到电报后,于3月20日批示:“请聂荣臻代总长商傅连暲提出办法。”周恩来也于同一天在电报上批示:“请聂向毛 提出建议,可否再派一人去前方接替彭的工作,让彭回京治疗。”

  聂荣臻于次日提出报告,毛泽东在22日批示:“同意。请即派陈赓去朝,彭来京治疗。刘、朱、周、陈阅,退聂办。”

  此刻,当周恩来提出让陈赓出任即将成立的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一职时,毛泽东明确表态说:“陈赓同志是个合适的人选哦,但是朝鲜战场正需要他,我看哪,人选问题等一段时间再议吧。”周恩来点头说:“筹备工作先由总参抓起来,特别是干部和教员的调配工作,要尽早调查,拿出计划来。”

  “好吧,总之,一定要抓紧。”毛泽东的手臂在胸前画了一个弧,他转过身,吮一吮下唇,拿起钢笔,把聂、粟的报告展平,在第一页左边写下“同意。毛泽东三月廿六,退粟裕办。”

  “家英,明天一早退给粟裕同志吧。”毛泽东吩咐道。

楼主发言:40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二、代理志愿军司令员

  陈赓此次回京治病,病情有所缓解,3月中旬,周恩来和聂荣臻与之通电话,对军委拟选调他出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一事先征求他的意见。3月27日,军委命令一到,陈赓即刻离家,一路风餐露宿,冒着敌机的疯狂轰炸,穿越弹痕累累的封锁区,于3月31日抵达志愿军司令部,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黄昏时到达志司。与彭谈,告以 意志及我来意,促其归国休养,彭未表示意见。谈约两小时。”

  彭德怀戎马倥偬数十年,从来没住过医院,一听说要让他回国治病,老大的不痛快。4月1日他致电毛泽东,说额头上的小瘤子无关紧要,他想在4月下旬召开志愿军党委扩大会,并到 首相处交谈几天再回京。对彭总的固执态度,陈赓有点急了,他拉过宋时轮、甘泗淇两人一核计,决定立即向军委和毛泽东发电报,“参彭总一本!”一会儿,陈赓就起草好电报,嘱秘书以“加急”发出。

  陈赓三个人的联名电报说:“医学专家认为彭应马上回国治疗,他不能再拖延,彭总意见认为最近还需去金首相处一谈。我们同意这一意见,但这要推迟到5月份才回国治疗,据医生意见似不甚妥,究应如何,请中央决定。”

  中央同一天接到“志司”两封电报,周恩来深知彭德怀的脾气,不下命令他是不会休息的。于是周恩来亲拟电稿并急送毛泽东批发。翌日,中共中央复电彭、陈,要求彭马上回国治疗,规定动身时间不要迟过4月上旬。

  陈赓拿着电报,笑嘻嘻地踱过来,递给彭德怀,又故意拉长腔调说:“中央催你马上回国治病哦,老总呀,我看你还敢抗命不遵否?”

  彭德怀低头看电报,撅着嘴,半天不吭气。

  4月7日,陈赓等“志司”领导把彭德怀送上吉普车,望着绝尘远去的车影,陈赓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第二天,陈赓召集党委会议,“志司”领导重新分工。担起百万大军统帅之职的陈赓,又恢复了废寝忘食的工作状态。他最关心的是如何粉碎敌人的“绞杀战”,“钢铁运输线”是事关战争胜负的大动脉啊。所以,他上任后首先听取主管“钢铁运输线”的年轻司令员刘居英的汇报,并认真做了记录。陈赓这种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给初次见面的刘居英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4月9日的日记中,陈赓写道:听取刘居英报告运输情况。在严重的轰炸封锁下,我仍保证了供给,这是奇迹。为了祖国的国防,我们必须研究这次朝战经验,发扬并光大之。

  此时的朝鲜战局,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根据彭德怀临走前留下的指示,陈赓把工作重点放到指挥全军构筑坑道工事上来。

  对坑道战术,陈赓可是个专家。淮海战役期间,陈赓所部二野四纵各军普遍采用壕沟战术,夜里战士挖坑道和壕沟的声音震得国民党部队心惊胆战,最终全歼了黄维兵团。陈赓结合当年的作战经验,又分析了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先指挥三兵团的十二军动手,在阵地上挖坑道,遇到坚硬的石头就用炸药炸。很快十二军就实现阵地坑道化了。

  4月份,陈赓主持召开各兵团、各军参谋长的筑城会议。这次会议后,志愿军全军构筑坑道工事的高潮在统一的要求和组织下,蓬蓬勃勃地展开了。陈赓来到三八线,首先检查三兵团的阵地,他得知十五军接防的阵地连一条坑道也没有挖,便立即命令十二军和六十军分别抽调部队,帮助十五军赶挖坑道工事,陈赓又请国内工业部门解决炸药和各种挖掘工具,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十五军阵地上形成了完整的坑道体系。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陈赓作为杰出军事家的远见卓识。是年秋天的上甘岭战役,十五军和十二军的阵地经受住了世界战争史上被集中火力攻击的最严酷的考验。虽然此时陈赓已不在朝鲜,但是他精心领导和组织的坑道作业,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他的部下三兵团的广大指战员也以赫赫战功雪洗了第五次战役失利之辱。①

  再说军委这边。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聂荣臻和粟裕把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的工作纳入总参四五月份的重点计划。首先是确定军事工程学院院长的人选,经过几番酝酿,周恩来做了总结,他对聂、粟等人说:“陈赓同志革命资历深、文化水平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有很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陈赓身经百战,善于治军,特别是他曾经主持过军政学校,有办学的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加上他是我军唯一同法军和美军都交过手的高级指挥员,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技术装备的重要性有深切的体会。把筹备工作交给陈赓,我是放心的。问题是目前陈赓同志还代理志愿军司令员,要等战局平静一点再由军委下令。”

  聂荣臻和粟裕等人完全同意周恩来的意见。其次一项决定是军事工程学院的组织基础。在一次军委办公例会上,聂荣臻说:“既然是办军事院校,我看要从全军挑选一所好的学校作为基础,这样,干部比较容易进入情况。萧克同志推荐过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这所学校怎么样呢?”时任军委军训部部长的萧克说:“我先介绍一下第二高级步兵学校的历史吧。1948年春,由豫陕鄂军区司令员陈赓同志倡议,以抗大为模式,以四纵随营学校为基础,组建豫陕鄂军政大学,陈赓同志兼校长。豫陕鄂军大开学后,中原局根据形势的发展,决定把它扩建为中原军区军政大学,由刘伯承司令员兼任军大校长和政治委员。1949年春末过江,中原军政大学在南京改名为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11月份随二野进军西南,又与西北军政大学的主要部分合并,改名为西南军政大学,由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兼任校长,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兼任校政委,陈赓、周士第、李达兼任副校长,徐立行为教育长,刘华清为政治部主任,张衍为政治部副主任。1951年1月,西南军政大学改建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下设五个正规大队和一个练习团。现在二高步校由政委兼代校长余秋里同志主持工作,经过严格的整顿,思想作风比较过硬,干部也比较整齐,目前各类干部和教员大约有八百多人。今年夏天,第一期上千名学员即将毕业。”

  聂荣臻听罢,称赞道:“伯承司令员带出的队伍,必定是好样的,我看可以先由这个学校为基础抽调干部和教员。”

  粟裕放下手中的钢笔,接着说:“我同意聂总的意见,二高步校是我军办得好的一所学校,有光荣的历史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现在要把学校的骨干抽调出来办军事工程学院。但是,军事工程学院是一所综合性技术大学,必须有教授,特别是精通军事技术的专家。这一点二高步校恐怕爱莫能助了。我倒是有个线索,华东军区司令部在前几年组建了一个军事科学研究室,实际上是个研究所。这个军事科研单位有四十多人,集中了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大多是兵工系统的专家和教授,为首的张述祖教授是留学德国的博士,解放前夕任兵工大学教授,国民党想把他弄到台湾去,可是这位教授坚决留下来等待上海解放,他又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教授,成为华东军区第一批军事科学研究人员。”

  聂荣臻击掌笑道:“哎呀,我的粟司令,你暴露了华东军区这么大的秘密,陈老总能舍得放吗?”与会的各部门领导也跟着笑起来,大家都像发现宝藏似的显得格外兴奋。粟裕喝了一大口浓茶,把茶杯顿了一下说:“建立军事工程学院是全军的大事,陈老总和华东军区一定会大力支援的!”

  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聂荣臻在总结时说:“我们已经把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和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列为筹建军事工程学院的两支先头部队,我想这可能还不够,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还有待我们去克服。既然中央已经确定陈赓同志挂帅,那么自然在干部的选调上要考虑陈赓同志领导的志愿军三兵团了,而这一方面的工作最好等陈赓同志回国以后再说。当前军委要抓紧做好干部的配备工作,至于陈赓同志何时回国,军委调令何时发,要听 和总理的指示。彭总现在仍然住院养病,我们在向朱总司令汇报后,还要向彭总汇报一下军事工程学院的筹建工作。”

  •   1965年润之先生赠蒋介石的诗词《临江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甘岭坑道阵地示意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