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大刀有多少斤?

昆明东北郊距离市中心7公里的鸣凤山,到鸣凤山主要是要看看那里号称中国最大的全铜建筑——金殿。

金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云南巡抚陈用宾仿武当山创建太和宫,铸铜建真武殿。明崇祯十年(1637年),铜殿移至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年),吴三桂重建现存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

金殿里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不过,据说吴三桂在建金殿的时候来了个偷梁换柱,把真武大帝的真颜按照自己的容貌来塑造。金殿旁的展厅里,还陈列着真武七星剑和当年吴三桂使用过的木柄大刀。

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气势雄伟的主楼

金殿景区北门,我们打车直接到这里,从这上的山

太和宫是仿照武当山来建的

中国最大的全铜建筑,重250吨的金殿

金殿外表的颜色已经看不出是铜建筑了,但是从游人经常摸的门框可以清楚的看出铜的本色

吴三桂大刀和真武七星剑展馆

吴三桂使用过得木柄大刀,长2米,重十二公斤。吴三桂在建金殿后,为炫耀其威武,将自己用过的大刀留在了太和宫,供人观赏

这柄七星宝剑铸造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原放于真武店内,是铜殿的镇殿之宝

吴三桂与陈圆圆展馆,这里介绍了勇武过人的吴三桂和江南美女陈圆圆一生的恩怨情仇

我们是从景区的北门进去的,从正门出去的,所以一二三天门是倒着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昆明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主殿系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

昆明太和宫金殿,常被误认为就是吴三桂在云南的“平西王府”

在铜殿正梁上,有这样的铭文:

“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

据考证,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吴三桂修葺太和宫,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整个工程于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

现存金殿为方形,边长6.15米,高6.7米,所有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供桌、神像、帏幔、匾额、楹联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杆、七星旗等,仿木构件全部用铜铸成或锻成。

如此一来,整个铜殿总重约200余吨!

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方志碑记中所载的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

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据传,这是吴三桂征战天下的大刀

此外,在铜殿的所在的太和宫小“紫禁城”旁边,吴三桂修建了一座风水奇佳、气势恢宏的——奉源阁。

这里是吴三桂坐拥云南时期专属的“藏宝楼”,又是他与爱妾陈圆圆的情归之处。

传说,吴三桂将平生最喜爱的两件价值连城的宝物——“霸王貔貅”和“碧玉手镯”,珍藏在奉源阁里。

其中,“霸王貔貅”,是汉高祖刘邦用以镇国的传世“帝宝”云南吴三桂府邸在哪里;“碧玉手镯”,是吴三桂征战缅甸,擒获南明永历皇帝时缴获的“战利品”。

它们都是吴三桂与陈圆圆两人的“映情之物”。

“三藩”之一的平西王吴三桂,是清廷“卧榻之侧鼾睡“的那个人,而且是威胁最大的哪一个云南吴三桂府邸在哪里

而吴三桂也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主。

吴三桂后来称帝,更是让清廷对这个夺天下的“功臣”恨之入骨,以至于清军击败吴氏、大举攻入昆明之后,拆除了奢华的平西王府,抹杀了吴三桂称王云南二十多年的大部分痕迹。

而金殿太和宫,差不多是昆明吴三桂硕果仅存的唯一!

这样一来,不熟悉的后人,就误认为昆明金殿的太和宫“紫禁城”就是“平西王府”。

昆明太和宫金殿的真正创始人: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

昆明太和宫金殿,整个建筑雕刻细腻,比例匀称,造型美观,且极其精细逼真地模仿了重檐歇山式木构古典建筑。

在殿基边沿环绕大理石雕凭栏,台阶、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

殿前还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花一树。这就是金殿著名的紫薇和“殿前红”山茶花。

金殿左右各一的明朝所植紫薇

注意这里说的是“明代”,也就是是朱家的大明王朝。

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特别是明朝历史的云南人,不会不知道有明一朝镇守了云南280年的沐家。

【关于沐家与昆明太和山这座金殿的风风雨雨,将另文介绍】

这里要说的是昆明金殿真正的奠基人:万历年间云南巡抚陈用宾。

昆明金殿真正或者说最早的建设者到底是谁呢?

好在这不是什么难题,有太多的资料、史料都回答了这个问题:陈用宾。

巡抚云南的陈用宾有一长串名头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太和宫创建的历史:

“滇南苴兰(昆明)会垣东关外,距城十五里许,有山鸣凤,又俗名鹦鹉山。前明万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舒藻的碑记,全篇用白话叙述,通俗易读,相信都能看得懂。

看懂以后,对昆明太和宫金殿的时间、创始人、冶铜为殿、供奉真武金身的道观规模,以及鸣凤山的山势、民间称谓这些,就都清清楚楚了。

不过,太和宫创始人、主角陈用宾,这个福建人可是明朝隆庆元年丁卯(1567年)举人,五年辛未(1571年)进士,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对这样的大事自然不会什么都不做、自然要留下墨迹。

因此陈用宾亲自撰写了所撰《鼎建太和宫记》碑记。

这篇碑记是文言纪事,就不容易读懂了。不过,既然是本人亲撰,对了解 “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很有帮助。

陈用宾《鼎建太和宫记》所述,即万历三十年(1602年),

“偕卜胜东城,相度山原间几一舍许无当者,延伫环望,真气英英,连蜷环翠宫左,扪萝视之,适彩雉从中盘起,玉局宛然,无亦光岳之閟有待欤?”

具体说些什么基本看不懂,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吧。

金殿右旁紫薇树下陈用宾亲自撰的《鼎建太和宫记》碑记

有“真气”生、“彩雉”起,难道是什么异象、祥瑞,在等待着什么机缘?

昆明本地民间传说陈用宾曾在鸣凤山“三遇吕洞宾”,是吕仙引示他鸣凤山是“洞天福地”,所以他“抚滇之三年”即“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

陈用宾“抚滇之三年”建环翠宫,“及抚滇之九年”再次“偕卜胜东城”的时候,又看到异象,自然要有一番作为,于是环翠宫左就有了“太和宫”及金殿。

陈用宾撰立《鼎建太和宫记》记载:

太和宫金殿、三元宫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动工兴建,“始事竣工,俱以王正之月,甫一载而缮定”、“万历甲辰(1604年)岁春正月吉旦”。

陈用宾巡抚云南之前,这座山不叫鸣凤山,滇人谓之相度山,滇中百姓称为鹦鹉山。

到金殿风景名胜区游览,走“正道”的线路是这样:下了公交车、进入金殿牌坊公园大门,会看到“鹦鹉春深”四个大字。

注意!这几个大字,既是风景景观,也是引路牌,从大字右手边顺着石阶而上,就是二天门、三天门、太和宫、棂星门、金殿。

而真正到了太和宫,大门旁一边是“鹦鹉”,一边是“春深”,可见鹦鹉山的名字是广泛被采用的。

步行上山,这是金殿大门之后的第一个景观

但陈用宾巡抚云南之后,光绪版《昆明县志》,对鸣凤山与陈用宾之关系,有过这样的记载:

鸣凤山,在昆明县东北二十里。《云南府志》:距金马山三里。旧名鹦鹉山,明巡抚陈用宾改今名。且称其“山光灵爽,境物葳蕤;九龙奔朝,双凤翔舞”,皆纪实也。

改山名,建道观、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陈用宾这个云南巡抚可谓是不遗余力,深陷其中!

陈用宾这个云南巡抚,他到底要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其实,环翠宫建成后,陈用宾曾撰楹联,就表明了他的真实内心世界。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寰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陈用宾身居云南“军门巡抚”,既迷恋官场“一品朝衣”,又向往道教“九寰仙骨”,矛盾的心情,只有请问“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飞来的吕仙人,他该“向那头跳出”?

在这里,有那个年代文人士大夫独有的矫揉造作、酸腐之味,也最真实地反应了古今为官,所谓“上有好之,下必兴焉”的为官真谛。

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帝

朱明王朝的统治阶级,从皇上到大臣,几乎人人崇道信教。

朱明王朝的皇帝们,没有一个不迷恋此道的。

如果说有明一代还有一个不迷恋的,那就是最窝囊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了。

但是,他的不迷恋,不是因为他不好此道,而是因为亡国在即,留给他的时间,已经没有贪恋此道的工夫了。

朱明王朝的臣子们,类似陈用宾这样的大臣们,热衷于道教,除开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可以把崇道信教当做加官进爵的阶梯。

陈用宾巡抚云南的时候,是明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发生大转折的时期,也就是著名的“万历十五年”之后!

当时,正是整个世界处于翻天覆地的大变动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也已经发展到晚期,“天崩地裂”,新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也同样处于由古代社会向着近代社会转型的剧变前夜。

万历帝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明史中以“万历”纪元的时间,持续将近48年之久。 在位期间,前十年奋发图强,中间十年由勤变懒,最后近三十年“万事不理”。

而在庙堂之上,正是明神宗朱翊钧“在位而不上朝”的后三十年特殊时期。

在这样的特殊时刻,陈用宾自然不能在官场中太另类、太特立独行,否则会不能容于官场。

大明王朝崇道信教蔚蓝成风

另外,由于是在蛮夷之地,在天高皇帝远的云南为官、为云南第一人,又没有吴三桂的谋反的所谓狼子野心,这样的一个地方大员,忌讳其实更多!

陈用宾在滇为官时,又还是颇有建树、很得滇人的信赖,口碑亦不错!

于是,只有这样不断地迎合朝廷崇尚道教大的风向标,不断地弄出些奇异的“云南响声”,在给自己内心自我安慰的同时,也让朝廷放心、安心。

也许,陈巡抚在热衷于尊崇道教、大肆新建道观设施的时候,也会如同今天00后一样的感慨:

确实,在大明王朝为官,面对一个个奇葩皇帝、一个个权相阉党,真心不容易。

因此,算是个好巡抚的陈用宾在昆明鹦鹉山、今天的金殿热衷·这些崇道信教举动也就不足为奇了,相反却成为一桩美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