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被合伙人踢出局为什么最后都是散伙或者另一个出局的下场?

(本文来自钛媒体“创业特稿”系列)

创业的魅力之一在于,你可能永远无法预知你将面临的是成功、失败、还是出局。

前有空空狐的创始人余小丹用6000字的长文控诉其投资人在20天内趁其生病将其踢出局,后有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和合伙人之间的股权悲剧。然而,这样的故事在创投圈内每天都在上演,除了投资方和创业公司的“搏斗”之外,合伙人之间的斗争屡见不鲜。

因为创业,其实更考验的是人性。

过去的两年对于赵凌燕来说,是煎熬的。她在不断的诉讼、调解和自我怀疑中渡过,和余小丹的经历类似,一年前她也被自己所在的创业公司“踢了出来”,但略有不同的是,让她作出上诉选择的是自己曾经的合伙人。

一夜爆火的众筹项目,背后却面临着股权纠纷

2014年12月,国内硬件品牌Crazybaby旗下曾有一款名为Mars的自动升降磁悬浮HIFI音箱组合,在美国众筹网站indiegogo上一战成名,61万美金的最终筹款和超3000的支持者让它成为了indiegogo平台上支持人数第一、众筹金额第二的项目,也在国内打响了名气。

两年后,Crazybaby仍在运营并且刚刚完成了新款Air 耳机的众筹,但其背后的运营公司却早已移花接木般地发生了变化。

赵凌燕是这个项目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同样也是Mars成名背后的操盘手之一,如今,她和Mars以及Crazybaby再没有一星半点的关系。

根据赵凌燕向钛媒体记者提供的信息显示,当时Mars By Crazybaby是其和另一合伙人张海星的想法。

2014年7月,赵凌燕联合张海星成立了“深圳疯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疯孩”,现已被更名为“深圳柏晨科技有限公司”),起初的想法是做一款硬件音频产品,看到小米微博上的OM/ONE 磁悬浮音响的创意才萌发了Mars的产品原型。

2014年10月,因张海星赴美签证被拒,赵海燕只身前往美国负责众筹事项。根据赵的说法,OM/ONE音箱会在12月之前开始发货,因此其必须赶在这家产品之前,否则将会背上抄袭的名声。

2014年12月2日,Mars如愿上线,并且在indiegogo上创造了奇迹——1个小时突破1万美金,24小时完成10万美元众筹目标,最终以61万美金的金额完美收官。但随即赵因为高强度的工作突发急性胆囊炎病倒了,由美国转回国内住院治疗。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你所看见的空空狐CEO余少丹的故事大致相同——其在国内的合伙人张海星并没有如愿负担赵的医药费,也并没有给赵凌燕交付任何医疗保险。反之,张海星利用大股东身份将深圳疯孩进行了一系列股权变动,将深圳疯孩彻底变成了空壳。

而另一边的赵凌燕,却因在北美劳累过度为此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失去了一个胆,然后又被强行踢出董事名单。

另外,当时在北美进行众筹时,为了款项流通方便,张海星和赵凌燕两人决定在香港注册成立“疯孩科技”,但在这家公司中,赵凌燕因Ukey出了问题并没有及时进行出资,而是二人在邮件中协商回国之后同样三七入股,但张海星在提出解散原有公司未遂的情况下,顺势将香港公司以1万港币转让了出去。

旧的公司进入了清算阶段,但由于赵凌燕知道一旦进行清算就意味着放弃,因此深圳疯孩这个空壳公司也一直僵持着。张海星随后又和原公司CTO朱田俊成立了新的公司——深圳原动科技,将Crazybaby的品牌、商标、项目、资产、甚至场地都转移到了新的公司当中,并在近几个月获得了创新工场在内的一笔新的投资。

至此,赵凌燕在新的公司中没有一丁点股权,而原有投入的资金,因为没能进行清算也暂时不能收回,另外,香港公司由于已经被转让,当时61万美金的众筹款项也不知去处。

资本利益面前小股东被迫出了局?

在赵凌燕给出的版本里,这是一场资本面前人性生变的事故。

赵和张十多年的老同事,2004年-2006年,张海星担任TCL AV音视频战略本部,产品和营销总监,二人在这段时间里曾是师徒关系,赵称,随后的几年里,自己一直给予张海星无尽的帮助,帮其安排工作、住处、给其创业项目提意见,她和张海星的关系甚至“情同母子”。

而针对赵凌燕提出的一系列变故,钛媒体向张海星进行了求证,但在张海星的口中,这是一场合伙人意见不一致、无法共同承担风险、一起走下去的意外结果。

张海星表示,起初Mars产品的灵感来自于自己和CTO朱田俊,赵凌燕在其中并不直接负责产品和业务,在其孤身去往北美众筹后,因工作压力较大赵开始出现严重的情绪化、并且在此之前其就曾因不明确Mars的未来而导致决策低效、团队沟通不畅。

另外,张海星表示,在成立香港疯孩科技时,身在北美的赵凌燕以其Ukey出了问题并未进行及时付款,而是张海星从自己名下的个人公司Kinspinng(一家音频设计和供应链的公司,由张海星在2007年创办),持续给Crazybaby进行资本输送,投入了约30万美金左右。随后,回国后赵凌燕也并未继续对此进行付款。

因此张海星认为,赵凌燕过于情绪化,没有分担风险的意识,他自己无法同这样的合伙人继续合作下去,遂提出了分家。

创业合伙人们常踩的坑,他们都踩了

但这家曾经的明星公司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对于这二人具体关系和变化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并且不管是从员工管理还是股权分配上都犯了创业者们常犯的一些错误。

从公司架构和员工层面来说,赵凌燕和张海星成立“深圳疯孩”时,公司仅有三个人,也就是说,只有一位正式招来的员工,而其他的都是借用张海星个人旗下的Kinspinng的,包括其CTO朱田俊及当时的财务曹君。

在Mars众筹时,由于北美只有赵凌燕一个人在进行奔波,张海星和其员工主要在国内进行配合,但由于需要追赶上线进度和时差的存在,两部分工作之间出现了诸多工作不畅。公司估值上升导导致了张海星的心生变动,赵凌燕和公司之间的“沟通不畅”、“情绪化”彻底成为他翻盘和分家的主要理由。

谈及那段经历,赵凌燕对钛媒体吐槽到,“没有一个员工把这件事情当作自己该做的。”而一位销售部的员工则表示,“理解Linda姐(赵英文名)当时压力大,但是要求我们所有人跨时差24小时工作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也是由于大多数员工身兼两职的原因,深圳疯孩在医疗保险等公司员工的权益上,设立的并不完善。

但Mars的众筹最终还是成功了,赵凌燕却由于早期股权分配不合理并且没有为小股东设定太多保护条例而成了出局的那个人。

据了解,早期深圳疯孩只有两个股东,即张海星和赵凌燕,张海星以70%的出资比例成为了大股东,赵在回国后张海星第一次提出了解散公司,赵没有同意,随后,张海星以大股东的身份进行了撤销赵凌燕监事身份、修改公司章程、变更公司法人等等一系列操作。

截止2016年1月,“深圳疯孩科技有限公司”被更名为”深圳柏晨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和监事更换为蒋运情和彭莉(截图中显示的“曹君”为公司原CFO),赵凌燕的名字从这家公司的名单上彻底被抹去了。

另外,赵凌燕的疏忽之一还在于,其起初的想法是作公司的幕后英雄或者创业导师。她认为,48岁的她已经不适合作为创业者冲在一线了,因此想退居二线,采用辅导一家家公司上市的方法来成就自己。

赵凌燕向钛媒体表示,几乎所有的合同签名都是她让张海星来进行的,经钛媒体搜索,网络上关于这家公司为数不多的报道也是关于张海星的。赵凌燕多次强调,从认识到现在,十几年来她对张海星非常的照顾,正是由于二人“情同母子”的关系,才让她放心做出这一系列决策。

但张海星向钛媒体否认了“母子”这一说法,他对赵凌燕作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对师徒关系表示确认,但却并不认为二人的关系亲密至此。

合伙失败之后,他们面临着什么?

几乎从Mars众筹结束后,赵凌燕就过上了不断诉讼的案子,从2015年至今,她共发起过5个诉讼。

根据赵凌燕最新提供给钛媒体的起诉状包括剽窃其创意(Mars产品的来源)、转让股权、随意修改公司章程并转手他人等一系列侵害其权益的行为。

关于创意剽窃这一说法,因张海星和赵凌燕二人的说法不同,钛媒体还试图联系了Crazybaby的CTO 朱田俊,朱田俊对钛媒体表示,Mars的创意来自自己看到的磁悬浮地球仪,随后将这一想法和张海星进行了沟通。

一位帮OM/ONE 和Mars提供磁悬浮技术的供应商从侧面否认了朱田俊的说法。王晓冰对钛媒体表示,最开始是张海星给他打的电话,随后赵凌燕和张海星二人与他在线下见面并参观了工厂,但如果说想法的来源,很可能就是来自OM/ONE。

另外,在此前已经结案的诉讼中,赵凌燕的监事知情权被驳回、启动股东知情权被支持;要求撤销股东会决议(监事任命的变更)被支持;但关于香港股权案,法院因诉讼标的已被转让第三人、标的不存在而驳回了这一诉讼。

目前的局面是,赵凌燕希望得到一千万的赔偿,或者要张海星名下深圳原动科技的30%的股权,而张海星觉得这个价格实在支付不起。深圳疯孩科技的清算消息,早在2015年2月就发了出去,但如今依然僵持在那里,张海星和赵凌燕的资金无法撤出,香港众筹的款项也去向不明。

私下里的协商并不是没有,在近期赵凌燕提供给我们的录音里显示,今年9月,赵凌燕和张海星二人,先后私下见面协商过两次,在这段两个人在公开场合的对话中,张海星多次表示“我是向你来认错的”,但谈话却总是无功而返。因为赵凌燕认为张海星并不是真的有诚意。

人性并不都是坏的,在赵凌燕的描述里,张海星聪慧、上进,是其众多徒弟当中最为勤奋和信任的一位。而根据张海星在录音中所说的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认为极为具有使命感的人,他自己希望将Crazybaby做成令深圳和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

但经历过这件股权纠纷事件之后,赵凌燕开始怀疑人性,而Crazybaby品牌的现有公司深圳原动科技,也因为此事在2015年和2016年面临着运营困难和融资困境。

一个月前,深圳原动科技终于拿到了新一轮的融资,按照此轮价格,Crazybaby现估值4000万美元,其中两位股东按照此估值进行了套现,但作为原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赵凌燕仍未拿到一分钱,并且医药费都没能进行报销。

一位曾经深度帮助Crazybaby在美国indiegogo上进行众筹的投资人,同时也听闻了整件事情的发展经过,他对赵凌燕的付出表示了肯定,“非常拼命和坚定”、“并没有出现任何情绪化的情况”,但他同时也非常惋惜的对钛媒体评价道,“合伙人之间发生争吵和意见分歧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样的结果确实很可惜。”

“千万别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这是电影《中国合伙人》经典台词,同样也适用于大多数的创业者。

尤记得一年前,创业公司西少爷的联合创始人拿着诉讼书找上门来,恳请媒体报道,这同样是一个好友合伙、最后撕逼的故事。2016年5月,理大师联合创始人之一薛镝和CEO薛希鹏也因股权纠纷闹得不可开交。

在创业早期,合伙人们也往往会因为或感情、或义气、或常识欠缺等原因而导致各式各样的股权纠纷,在创业之初,他们就因股权、利益以及法律文件的“空白”为矛盾埋下了伏笔。

这一段段典型且普遍的中国式合伙人的故事里,“股权、控制权、钱”这些关键点,每一个都直戳人性,对于明星项目来说,更是如此。(文章首发钛媒体“创业特稿”),记者/韩佩)

本文系作者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

最近在群里看到一张聊天截图,有卖家朋友因为合伙人散伙,准备将现有的账号卖掉,包括商标、库存在内的所有资产,估值200万左右。

于是群里炸开了锅,有人说“赚到钱还要转让,收山去环游世界吗?”,也有人说“做善事,把发财的机会给下一个人”,也有人想知道为什么赚钱的店铺不自己吃下来?更有人质疑如果店铺有稳定的利润还要卖,肯定是个坑……

也有卖家说与其拿200万去买一个店铺,还不如拿这钱去打造更多属于自己的爆款产品,回本可能比购买的店铺更快。

那么出价这么高的店铺,能不能购买呢?

有人怀疑售卖店铺可能是个坑,其实也有道理。毕竟现阶段打造一个好的店铺出来并不容易,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店铺已经运营3年了,肯定也花了不少心思。既然都已经在挣钱了,傻子才会选择卖掉吧?即使合伙人散伙,另外一方也可以吃下呀!

但事实可能没那么简单,我自己前两年就经历过一次散伙,当时的店铺运营才半年多。因为不太懂店铺估值的问题,就简单计算了库存以及每月的销售情况。最开始前合伙人让我优先选择,因为看好店铺和产品的发展前景,我选择了接手,但前合伙人说店铺是以她的名义注册的,不愿意将店铺资产转给我。于是又变成了她来接收,但她又不愿意接受店铺估值,甚至威胁说宁愿把店铺关掉、库存弃置,选择两输。最后我妥协地接受了一个不高不低的价格而退出。

说这个案例不是为了回忆往事,而是回答前面有人说为什么合伙之一不自己吃下店铺的问题。因为很有可能是谈判不愉快,谁也不想让对方占便宜。选择将店铺出售,然后按股份拿到各自的钱就一拍两散、相忘于江湖……所以,将一个估值200万的店铺售卖是有可能的!

但是,这200万的估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值得商榷。

这次相当于是生意的转让,除了运营三年的账号,还包括注册账号的公司、注册的商标、现有的库存等所有关联的东西。当然,这里没有包括运营该账号的团队成员。

其实,看这200万值不值,还是要深入进去了解,要认真分析后台的数据。做生意就是要看投资回报了,就拿跨境电商行业来看,如果该店铺计算出来的投资收益率能到20%以上,又是比较稳定的话,为什么不去做呢?

有人说拿200万去打造自己的产品会更好,但一个新账号用200万能做到什么程度、需要多长时间其实都不好估计,毕竟200万打水漂的卖家大有人在。接手别人成熟的生意至少有现成的数据可进行评估,效率会高很多。

有人喜欢从零开始慢慢积累,但也有人喜欢投资收购赢在起跑线,关键要看自己的识别和判断力。当你去调查分析这个店铺的时候,你至少得懂行,知道店铺的各项绩效是不是正常的,所售的产品是不是有潜力的,库存是不是健康的等等。

当你分析之后觉得这个店铺值200万的时候,你还要考虑接手之后你有没有团队能够将这个店铺无缝衔接运营下来?能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

如果你手上没有团队,或者说团队运营能力不足,那么接手之后可能就是一个鸡肋了。

所以,讨论要不要购买这个估值200万的店铺,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是相当多的。

这个店铺最后有没有以200万的价格售出目前还不知道,这篇文章也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如果哪一天自己不想努力了想卖掉自己的店铺,提前将店铺的各项数据做得更好些也能够卖个好价钱。或者哪一天想购买一个现成的店铺来做,至少也知道应该考虑哪些方面,而不是盲目地一头扎进去。(来源:绝版祥Car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防止被合伙人踢出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