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翡翠获奖作品的雕刻作品会涨吗

李冰,秦国大臣,在任蜀郡守时,为了治理岷江洪水对成都平原的威胁,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而名垂千古。关于李冰何时入蜀任郡守,历来有秦昭襄王时和秦孝文王时两种说法,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应在秦昭襄王时期,有公元前273年与公元前256年之说。近年来有学者则根据出土的简并结合文献记载,认定其应在秦孝文王时入蜀,约在公元前251年至前250年之间。但是直到目前,仍无一种公认的观点。

岷江,发源于四川西北部,在宜宾入长江,全长711公里。江水从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地流,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汹涌的江水流到成都平原的灌县一带,海拔降到700米以下,流速突然减慢。于是,水中夹带的泥沙随之沉积下来,淤塞河床。每当夏秋之间,雨季来临,江水暴涨,水溢两岸,淹没大批良田、房屋使这里变成一片泽国,造成了空前的水患。但雨季过后,这里又严重缺水,形成旱灾。因此,治理岷江水患就成为这一地区人民迫切的需求和秦国治蜀之关键。

李冰任蜀郡守后,决心治理水患,他与儿子二郎沿江上溯,实地考察了水情及沿途的地理情况,从而为治理水患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了解水情后,李冰带领当地人民开始了治理水患的斗争。他决定开凿玉垒山,把岷江分为两股一部分水引向东岸,另一部分水沿着岷江右河道流入长江。这样,既可分流减灾,又能引水灌田。一举两得,变水害为水利。塞这一水利工程的最大障碍便是如何凿开玉垒山。此山为坚硬的石山,在这一时期虽然已有铁器的使用,但是毕竟尚未普及,所以工程进度十分缓慢。一位石匠想出一个办法,先在岩石上凿出一条槽线,然后在槽线和一些天然的石缝里填满干草,再堆上树枝点火燃烧,再在烧热的岩石上泼洒冷水,从而使岩石松动,凿石工程也就容易多了。李冰推广了这个办法,工程速度大大加快。经过艰苦的劳动,巨石嶙峋的玉垒山终于被劈开,凿开的山口有20多米宽。人们把开凿的山口称“宝瓶口”,并把开凿后与玉垒山分离的山堆叫“离堆”。接着李冰又在距玉垒山较远的江心筑起一道分水堰,迫使岷江水分为两股,其中一股流入“宝瓶口”。这道分水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一层层投放到江中堆积而成,由于其堰头远看好似大鱼嘴,所以叫“分水鱼嘴”,又称“都江嘴”。鱼嘴后面的洲滩护堤人称“金字堤”或“金刚堤”,而东边的称“内金刚堤”,西边的称“外金刚堤”。从此以后,岷江流到灌县后便一分为二。东边的一股完全进入宝瓶口,称为“内江”,通过宝瓶口后又分为走马河、泊条河、蒲阳河三条支流,供灌溉系统用水;西边一股称“外江”,沿岷江故道流入长江。为了防止水患,李冰还修了一道长200米的“飞沙堰”,全部用竹笼装卵石堆成,坐落在“宝瓶口”对面。因为堰顶比堤岸低,内江水少时,可以保证内江的水量不流失,内江水大时,多余的水可自动漫过“飞沙堰”流到外江,保证内江不受水患之灾。

为了防止都江堰附近的河床被泥沙淤高,李冰在外江和内江每年轮流用杩槎断流,以便进行淘挖。并且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六字治水方针。又在三处分别安置了三座石人雕像,标明“竭不至足,盛不没肩”的水平高度,作为保证灌溉和安全防洪的尺度。

用现代水利工程原理来看都江堰工程,飞沙堰具有滚水坝的作用,宝瓶口具有节制闸的功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采用中流作堰、分水灌溉的办法。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是规划、设计方面,还是施工方面都具有最先进的水平。

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完工后,当时每年可灌溉田地200万亩至300万亩,使得成都平原真正成为举世闻名的“天府之国”,同时又可避免水害对生产和生活的破坏。而今,这一古老的工程继续焕发着青春,灌溉区范围由原来的12个县市扩大到27个县市,灌溉面积则扩大到1000万亩左右。

古代的四川人民没有忘记为他们做了好事的秦国水利专家,他们尊李冰为“川祖”,在都江堰建造了一座“二王庙”,里面有李冰父子的塑像,供后人参观、瞻仰,盛赞李的历史功绩。在都江堰离堆北端,另建一座“伏龙观”,它是纪念李冰父子的另一处建筑。相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经制服过岷江孽龙,并将其锁在离堆之下的伏龙潭中。故后人建祠祭祀,至北宋初年改名为“伏龙观”。

在伏龙观内陈列有李冰石像,关于此像来历是:1974年,都江堰例行岁修,于内江、外江分流堤埂上出土石人二座。大石人胸前题刻“故蜀郡李府君讳冰”,两臂肘部,左刻“建宁元年闰月朔廿五日都水掾”,右刻“尹龙长陈台造三石人镇水万世焉”。小石人体上无文字。另一石人未见出土。建宁元年是东汉灵帝的年号,即公元168年。这就说明由于李冰在治理水患和兴修水利工程方面的突出贡献,至迟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对他十分崇拜了,这座李冰石像的雕刻就是明证。

2.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是画家(  )的杰作。

4.王羲之对一种动物十分偏爱,并从其体态姿势中领悟到执笔运笔的道理,这是什么动物(  )

5.“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你知道它流行于哪一带地方吗    (  )

6.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反映的是我国哪里的美丽风光(  )

7.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  )

9.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  )

10.“瘦金体”是楷书的一种,由宋徽宗赵佶创造,它还有一个雅称是(  )

11.围棋有很多的别称,以下哪一个名称并非围棋的别称(  )

13.南朝画家谢赫在其 《古画品录》 一书中列举绘画 “六法” ,其中居于首位的是(  )

14.“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有着很高的音乐素养,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他还创作了我国第一篇音乐理论著作(  ),集中阐述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

15.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

16.美国自由女神像是哪一个国家的雕塑家的作品(  )

18.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  )

19.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是以哪一种戏剧唱腔为写作素材的(  )

20.我国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哪里(  )

23.《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  )

27.奥斯卡金像奖的造型是一个男人,他的手里有(  )

1.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是___。

2.浮世绘是___(国家)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

3.“唐三宫”是指___、大明宫和___。其中___的北门叫玄武门。

太极宫,兴庆宫,太极宫

4.表示勇敢暴躁人物性格的脸谱颜色是___。

5.___宫是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

6.我国现存最大并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是___。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7.___是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8.太和殿是故宫里最大的豪华宫殿,也称“___”。

9.元朝的穆斯林建筑学家___学习汉族的建筑技术。

10.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___。

11.在今天现存的戏曲艺术中,昆腔、___最为古老。

12.秦始皇兵马俑被誉为___。

13.秦汉时期,出现了“百戏”,其中包括___、___。

14.唐玄宗在宫廷禁苑里建立了“梨园”,被后世奉为___。

15.宋代进一步发展为“杂居”,角色不限两人,一般由末泥、引戏、副净、副末和___五个角色扮演。

16.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四喜”、“春台”、___四大徽班进京。

17.___是流行最高、影响最大、表演艺术最成熟的一个剧种。

18.京剧在表演风格上分成___、___两大流派。

19.“瘦金体”是由___皇帝所创。

20.古代杀青与___技艺有关。

21.中国近代所指的“文明戏”是___。

22.著名的卢舍那大佛是___雕塑的代表作,按照___的形象设计。

23.从我国乐器发展的过程看,最后产生的是___。

24.我国存世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___。

25.前海西街的___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

26.“东南名园之冠”是上海的___。

27.箜篌是___传来的。

28.北方的梆子戏因为风格粗犷被称为___。

29.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是___。

30.“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___。

31.中国茶道精神核心是___。

32.大同云岗石窟是从___时期开始建造的。

33.中国第一名台___。

34.呼麦是___族的一种歌唱技巧。

35.“锅庄”是___族的舞蹈。

1.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分为官学、私学和___。

2.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山水画、花鸟画和___。

3.中国五大传统民居除了北京四合院、还有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___和云南“一颗印”。

4.中国四大佛教禅林分别是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山东灵岩寺和___。

5.我国的“四大菜系”是指鲁菜,___,___,___。

6.汉代设立“___”,负责采集民歌,编制乐章,整理外来乐曲。

7.“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___,___,赵孟頫。

8.波兰的___ 被称为“钢琴诗人”。

9.巴黎圣母院是___式建筑。

10.我国汉民族居住区的传统建筑以___为主。

11.目前存世最早的卷轴仕女画,为东晋画家___依据曹植《洛神赋》诗意创作的《洛神赋图》(宋人摹本)。

12.唐三彩的主要色彩为___。

13.音乐家贝多芬是___。

14.《茶经》是被称作“茶圣”的唐人___的作品。

15.___是唐玄宗在宫中设置的教演艺人的场所。

16.雎阳书院、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与___被称为北宋的四大书院。

17.苏州有四大名园,它们是沧浪亭、狮子杰、拙政园与___。

18.佛教的四大禅林指的是南京的栖霞寺、山东的灵岩寺、湖北的玉泉寺、___。

19.位于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属于___建筑。

20.中国古代的酿酒者视___为酒业的鼻祖,筑祠将其作为酒神祭奉。

21.元杂剧剧目有700多种,其中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的《___》是元杂剧的代表作。

22.___选拔官员采取科举制,它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恢复了州县地方官举士的方法。

23.清真寺在中国的建筑吸收了很多阿拉伯风格,泉州麒麟寺,扬州仙鹤寺,广州狮子寺和___被称为中国“四大清真寺”。

24.清代的会试中,所考内容均来自朱熹的___。

25.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分为官学、私学和___。

26.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山水画、花鸟画和___。

27.中国三大国粹:___、京剧、中医。

28.我国三大名楼:___,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

29.山东曲阜有“三孔”,分别是“孔府”、“___”和“孔庙”。

30.“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___》。

31.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家,分别是 苏轼、黄庭坚、米芾、___。

32.秦始皇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___,陕西郑国渠,广西灵渠。

33.擅长画马的唐代作家是___,徐悲鸿现代画家。

34.三庆、四喜、和春、___合称“四大徽班”。

35.___,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唐代四大书法家。

1.颜真卿、___、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2.《嘎达梅林》是___族民歌。

3.藏族著名史诗是《___》。

4.在昆曲艺术中,被称为“曲圣”的是___。

5.北京四合院,被称为正房的是“___房”。

6.书法艺术成熟的时期是___代。

7.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位于新疆喀什的___。

8.第一个酒文化高峰时期是___。

9.___和写意的笔调形成了中国绘画以貌取神的审美追求。

10.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是苏轼的___。

11.《格尔尼卡》是画家___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12.中国五大戏曲剧是:京剧、越剧、___、评剧、豫剧。

13.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是著名音乐家___。

14.中国的古代乐器共分为吹、拉、弹、___四大类。

15.著有《山谷词》,书法亦能独树一格的是哪位北宋文学家?

16.《国际歌》的歌词由巴黎公社的哪位领导人创作?

17.被称为“智慧之都”的古代名城是___。

18.《阳春白雪》是采用什么乐器演奏?

19.清代文学家袁枚的___记载了明代到清初流行的食品326种,并在烹调技艺上提出了很多见解。

20.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郑国渠、___。

2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著名的“披头士”乐队的主唱及灵魂人物名叫___。

22.画圣___是唐代第一大画家。

23.文艺复兴时期,创作了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的著名艺术家是___。

24.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作者是___。

25.书法史上伦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的说法,其中的米是指___。

26.“古画画意不画形”这一论述最早是由___先提出。

27.被称作“汉园三诗人”的是李广田,何其芳和___。

28.郑板桥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___。

29.1977年,随宇宙飞船飞向茫茫太空的中国音乐为___。

30.京剧在表演风格上分为京派、___。

31.浮世绘是___流行的民间绘画。

32.吻兽或瑞兽,正脊两端的吻兽叫___。

33.东晋时期的___被称为“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34.画圣___一生主要创作壁画,他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发展“线描”,创造了“___”的线形。

35.画家陈丹青的老师,诗歌《从前慢》的作者是?

1.哪位魏晋琴家以善弹大型古琴曲《广陵散》而著称?

2.哪位奥地利作曲家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模式,因此被称作“交响乐之父”?

3.___的《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中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

4.___被奉为戏曲祖师。

5.李思训、李道昭父子喜用强烈而鲜明的色彩,创造了一整套青绿着色的方法,画面金碧辉煌,世称“___”。

6.宋徽宗赵佶的字体是___。

7.北宋___的___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著作,反映了我国宋代以前的音乐成就。

8.___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化,与“书圣”___并称为“钟王”。

9.唐代开设___,管理宫廷歌舞。

10.昆腔曲调高雅,词章优美,为封建士大夫所欣赏,被称之为“___”。

11.画圣___一生主要创作壁画,他在艺术上的主要贡献是发展“___”,创造了“___”的线形。

12.《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子夜四时歌》属于___。

13.昆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戏曲剧种,特别是北方的梆子戏,因为风格粗犷,语言通俗,深受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和喜爱,所以被贬称为“___”。

14.___完成了楷书的定型化,与“书圣”___并称为“钟王”。

15.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___。

16.广东四大名园:可园、___、清晖园、梁园。

17.___是中国第一大佛。

18.北京故宫的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___。

19.现存最大的寺庙园林是山西省太原市的___。

20.“六法”是南朝绘画理论专家___提出来的绘画创作和批评的标准。

21.7世纪,出现___记谱法,只用一根横线代表F音高。

22.王维丛抒情的角度描绘山水,把淡泊恬静的诗意表现在画面上,他不施色彩,而以墨的浓淡表现山水的神韵,被称为“___”。

23.___被尊为唐人楷书第一。

24.大运河以___为中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内陆运河。

25.米万钟的___和陈元龙的___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两大私家园林。

26.唐代___的《步辇图》反应了文成公主和藏王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事件。

27.印度西北部边界,由于希腊化西亚人侵入,形成一种被称作___的希腊式佛教艺术。

28.中国三大古代建筑群:嵩山___,曲阜孔庙,北京故宫。

29.花鸟画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的方法称为“___”。

30.___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由米利都的伊锡多和特拉列斯的安提缪斯设计。

31.河北省的赵州桥原名___,是李春建造的,是全世界最大的___拱桥。

32.唐玄宗时期,燕乐演出改为“___”和“___”两种形式,他所选的梨园子弟都属于___。

立部伎,坐部伎,坐部伎

33.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是明代建筑的___,其次是___和___。

西安城,荆州城,平遥古城

34.___被称为东南名园之冠。

35.罗马最著名的建筑物是屋大维时代修建的___。

1.平安时代,___、橘逸势和嵯峨天皇并称为日本“___”。把日本的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2.北京故宫的内廷后三宫:乾清宫、___、坤宁宫。

3.数量很多、阵容最大的雕塑作品是___,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明写意山水画的代表___被称为大写意画家,采用泼墨勾勒的技法画牡丹。

5.___是明清以前中国古代最大的宫殿。

6.希腊各地都建有神庙,其中以德尔菲城的___神庙最为有名。

7.___主持都江堰;郑国修建的郑国渠在___;秦将___开凿的灵渠,在现在广西省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李冰,陕西省泾阳县,史禄  

8.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___。

新疆喀什市艾提尕清真寺

9.我国桥梁的四种主要形式梁桥、浮桥、___、___,其中___成为桥梁建设的主要形式。

10.宗教祭祀建筑的主要种类有___五种。

11.江南以___为代表的徐体采用直接用色彩点染,不用墨笔勾勒的方法,演变为后世的___。

12.杂剧流行于元代,以元大都、___、___为演出中心,现存最早的戏台保存在___省。

13.___的40尊罗汉彩塑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

14.阿拉伯大型建筑主要是___和宫殿两类,以宏伟和壮丽著称。

15.___是形成于14——15世纪的一部日本剧,是由纳良时代传入的中国散乐和日本的传统歌舞结合演变成的猿乐发展而来。

16.现存完好的三大皇家园林是___,其中___面积最大。

北京三海、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

17.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的___,是现存欧洲最早的建筑理论专著,书中提出了“坚固、适用、美观”的建筑原则。

18.歌道,701年,日本仿唐设立了___。

19.___实开后世瘦体的先河。

20.圆屋顶、尖塔的磐石上的圆顶寺和___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早期建筑的代表。受拜占庭—叙利亚建筑式样的影响。

21.现存最大的墓碑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灵岩山的___。

22.《复活》《爱之园》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

23.“扬州八怪”之首,《东萼吐华图》的作者是哪位清代画家?

24.欧洲绘画之父___以创作壁画为主,代表作《逃亡埃及》《犹大之吻》。

25.尼奥·卡韦松被誉为西班牙的___,是位作曲家兼风琴手。

26.“宫商角徵羽”中等于Sol音的是?

27.阿尔特弥斯神庙是最有代表性的___式建筑。

28.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抒情诗可以分为三类:双管歌、___和___。

29.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坐落在哪个河畔的北岸?

30.长城西自___,东到山海关。

31.中国古代乐器分为吹、拉、弹、___四类。

32.“坎特翁多”又称___, 是很有特色的安达卢西亚的民间音乐。

33.我国哪部动画片曾获得过1978年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34.哪位导演凭借《黄金时代》斩获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35.变脸是我国哪种戏剧中的绝活?

1.京剧中,生旦净丑中的净又称为___。

2.于2017年1月发行的《丁酉年》鸡票是由哪位美术大师纸币创作的?

3.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是哪个石窟?

4.中国古典戏曲人物花逢春的父亲是哪位水浒好汉?

5.被古人称为“功夫茶”“佛动心”的是哪种著名绿茶?

6.钱谦益是著名藏书楼___ 的主人。

7.苏美尔人的建筑已形成独特的风格,___是其典型建筑。

8.秦代修建的三大水利工程是都江堰、___、灵渠。

9.唐朝用釉子涂染在青铜器上的陶器的名称是___。

10.日本元禄时代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___”,提倡保持花的自然样式。

11.中国有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广东的粤绣,湖南的___和四川的蜀绣。

1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___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13.我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中出生于元代的是___。

14.1977年,随宇宙飞船飞向茫茫太空的中国音乐为___。

15.中国于 1985 年加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 1986 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是___。

16.生活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传统上他们居住的是___民居。

17.十三陵是___代皇陵。

18.王羲之被尊称为中国___。

19.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___。

20.苏州被称为“园林之城”,以“苏州四大名园”最富盛名,包括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和___。

21.中国戏曲中“净”角的扮相是___。

22.交响乐《欢乐颂》的作者是___。

23.《天仙配》是哪种地方戏曲的经典剧目?

24.雕塑作品《思想者》是___的作品。

25.京剧道白分京白和韵白,韵白是按哪部韵书的音念的?

26.《掷铁饼者》是___的雕刻作品。

27.宋徽宗赵佶是___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

28.贝尔托·布莱希特是___(国家)著名戏剧家。

29.芦笙、葫芦丝、象脚鼓等都是___族典型的民族乐器。

30.___是意大利著名组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改编的三幕歌剧,讲述了一个西方人关于中国的传奇故事。

31.元代文人画四大家___,吴镇,倪瓒,王蒙。

32.京剧的表现手段可以概括为 “___”四个方面。

33.___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是《向日葵》。

34.旧时童蒙教材中由南朝___所编的是《千字文》。

35.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又称___。

1.江南三大名楼指的是: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和南昌的___。

2.中国的园林可以分为:___、私宅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四大类。

3.始建于 1442 年的艾提尕清真寺是我国最大的清真寺,位于___自治区。

4.“中国第一古刹”是___。

5.交响曲之父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是___。

6.唐代著名舞者公孙大娘擅长使用的舞蹈道具是___。

7.芦笙、葫芦丝、象脚鼓等都是___族典型的民族乐器。

8.“汉三宫”指的是___、___、建章宫。

9.“唐三宫”指的是___、___、兴庆宫。

10.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作者是___,被称为___。

11.“颜筋柳骨”中的“颜”指的是唐代的___所创立的楷体书法。

12.___被誉为唐代楷书第一人,和其子欧阳通并称为“大小欧阳”。

13.乾隆皇帝在故宫三希堂珍藏的三件宝贝分别是___的《快雪时晴帖》、___ 的《中秋贴》和王珣的《伯远帖》。

14.笔墨纸和___被称为“文房四宝”。

15.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中的画家是___。

16.被称为“画圣”的是唐代著名画家___。

17.敦煌壁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是___,壁画中的姿态凌空飞舞有很强的动感。

18.唐代陶器,陶俑上常有___、___、___三种釉色,因而被称为“唐三彩”。

19.现代画家___擅长画虾。

北京农村流行的"对口莲花落"

21.《创世纪》是___在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宗教题材的壁画。

23.芭蕾舞剧___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创作的舞曲。

24.与我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并称“东方四大奇迹”的是___。

25.《霓裳羽衣曲》是___为杨玉环所作。

26.蒙娜丽莎是___国家___的作品。

27.《向日葵》是___国家的画家___在法国南部所作。

28.我国现存最大最早的木塔是___。

29.现存于陕西碑林中的“多宝塔碑”是我国唐代哪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30.土家族上层住人,下层住牲畜的特色建筑是?

31.钢琴、古典吉他和哪种乐器并称为“世界三大乐器”?

33.戏曲的脸谱是一种艺术,忠义、宽厚之人一般是___色脸。

3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__。

35.在戏曲中,曹操一般是___色的脸谱。

1.唐代最有名的大型舞蹈是___。

2.浮世绘是___国的一种传统绘画艺术。

3.我国现存最大并保存完好的皇家园林是___。

4.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是___。

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指的是___。

6.被称为“圆舞曲之父”的是___。

7.“铁观音”茶的原产发源地在中国的哪个省份?

8.越剧《十八相送》是描写了哪段古代爱情故事中的情节?

9.世界上有“钢琴诗人”之称的波兰钢琴家是哪一位?

10.《马赛曲》是哪一位国家的国歌?

11.“信天游”是中国哪个省的民歌风格?

12.清朝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是?

13.“吴带当风”是形容我国唐代哪个画家的笔法?

14.入木三分的典故最初是用来形容东晋时代的哪位大书法家的?

15.“德育,智育,体育三者,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是近代哪位历史人物的话?

16.音乐家舒伯特是哪国人?

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

21.古代的所谓“乐”,实际不只是音乐,而是___、___、___的综合。墨子评论儒家是“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即是说《___》三百首,可以朗诵,可以弦弹,也可以歌唱和舞蹈。

音乐、舞蹈、诗歌;《诗经》

22.但是从总体上讲,书法艺术是在___时期才真正形成的。___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___定型,草书、行书、楷书也应运而生,终于形成隶书盛行、诸体皆备的辉煌局面。

23.“___”,这种书体在秦代只是使用,到汉代逐步定型为横扁形的,从起笔到结体,都有一一定的规格 , 到东汉 , 隶书成为官定标准字体。这一书体的变革 , 文字史上叫做“___”,这种隶变后通行的隶书,即为“___”。

24.___,被尊为“书圣”,与___并称为“钟王”,与他的儿子___并称为“二王”。

25.___的书法“兼摄众法,备成一家”,终于“贵越群品,古今莫二"。

26.___《孔子庙堂碑》。

27.___字体“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___》,被推为唐人楷书第一,与其子___并称“大小欧阳"。

欧阳询、《皇甫诞碑》、欧阳通

28.___以草书出名,因其为人及书法如狂如癫,世称“___”。

29.___说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

30.___与___并称“颜柳”,世称“颜肥柳痩”。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秦汉时代,出现了“___”,其中包括杂技和歌舞 。“___”的本义是古代的军事行动,所以《说文解字》云: “戏,三军之偏也,一日兵也 。”其偏旁为戈,后也指角力相斗 。

3.唐玄宗一时又在宫廷禁苑里选择了“___”作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场所,选数百人在此学习歌舞,通晓音律的唐玄宗亲加教正,这些艺人就被称为“___”。因此后世称戏班为“___”,称演员为“___” 。

梨园;皇帝梨园弟子;梨园;梨园弟子

4.于是以徽汉二调为主,吸收昆腔、秦腔唱法,又接受北方方言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唱腔,以京韵念白,形成今天的___。

5.京派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严格讲究艺术规范;海派勇于革新创造,注意吸收新鲜事物。南北交流,竟相发展,形成五花八门的京剧流派,出现了___、___、___、___“四大名旦" ,___、___、___、___“四小名旦”。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6.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之一,它的艺术成就和民族风格早已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从艺术特征跟西洋画有根本的不同,西洋画注重“___” ,中国画以写生为注重 “___” ,以___为主。

7.东晋时的___(约公元 345 年一 406 年)是人物画大师,以画绝、才绝、痴绝被称为“三绝”;“画龙点睛”的故事指的画家是___;___,所画人物极重笔法,描线如刀刻一般,这三个人合称“六朝三杰”。

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

8.阎立本父子兄弟三人(父阎毗、兄立德)为唐初著名画家,其中以___成就最高,其画迹流传到今天的还有《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等七、八种之多 。

9.《___》则反映了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联烟的历史事件,画中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

10.___被尊为画圣",在艺术上的贡献是发展“___”,创造了“___”的线型,丰富了线条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力 。

11.西蜀画家以黄筌、黄居案父子为代表。二黄的花鸟画采用勾线填色的技法,称为“___”,其画风称为“___” ,演变为后世的工笔画。

12.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大量出现,举世闻名的《___》就是由宋代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此外,流传至今的宋代风俗画还有李唐的《村医图》,李嵩的《巴船下峡图》以及无名氏的《耕织图》、《归牧图》等。

13.___、___、___、___多花鸟画闻名 ,被称为南宋画院四大家。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14.___、___、___、___以水墨写意见长,被称为吴派四大家”。

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

15.嵇康善弹琴,尤以弹《___》名重一时。

16.盛唐时代,不但对外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而且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___代表了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成就。

17.所谓“___”,就是宫廷宴饮之乐。唐朝建立后沿袭隋制,奏“___”:清商、西凉、龟兹、天竺、康国、疏勒、安国、高丽、礼毕(即文康) ,到唐太宗平定高昌,收高昌乐合为“十部乐”,以“___”总称其名。

18.所谓“___”,就是配词演唱的歌曲;所配的歌词称为“___” 。

19.“___”,是一种说唱艺术。 它起于佛教的讲经宣传。

20.曲子发展到元代,被___所代替。管游艺场叫“___”或叫“___”, 管演戏的地方叫“___”,艺人叫“___”。

散曲;瓦子;瓦舍;勾栏;勾栏艺人

21.音乐专著是北宋陈旸___,200 卷,全书包括历代音乐论述,各种乐器、歌舞、杂乐和各种典礼,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音乐著作,反映了我国宋代以前的音乐成就。

22.“五音'' ,也称“五声”,是中国古代五个音阶的总称,即___,相当于现代音乐的 1、2、3、5、6,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影响下产生的音乐形态,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和音阶形式的基础。

23.中国古代的乐器分别由八种材料(金、石、土、木、匏、革、丝、竹)制成,史称“___”。

24.我国的楹联起源于古代的___ 。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35年),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

李冰作为蜀郡太守期间,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洛水旁边的高景关和洛水之间的地段关口两侧后人修建有大王庙、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为李冰陵园题字。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灌溉和航运工程,以及修索桥,开盐井等。他也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派出所与云南的五尺道。老百姓怀念他的功绩,建造庙宇加以纪念。北宋以后还流传着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李冰治水的故事。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而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代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而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

关于李冰的籍贯,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直到1999年,山西的李氏后裔李保生读了一本名叫《都江堰》的书,书中提到了李冰的族属、生地至今不详。想起自家族谱中有对“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记载,他激动万分地给都江堰市政协发了一封信,从此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并经各方确认李冰籍贯为山西运城。但也有不同的说法,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便认为,对于李冰的身份和祖籍在史学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团,现代主流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山西,一是陕西。由于佐证不够,都无法得到证实。李保生一族家谱,52代之前都没有记载,很难成为直接证据。“历史上还是存在很多家谱的总序里将前代名人列为始祖的现象。”为何家谱只记录了第52代到70代呢?李保生解释:家谱修订之风在清朝才盛行起来,早先一般人家不会修订家谱。

就是他的姓名在史籍中的记载也残缺不全。《史记 河渠书》记“蜀守冰”,有名无姓。《汉书 沟洫志》记“蜀守李冰”,算是名姓齐全。《史记》和《汉书》简约地记载了他“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中”的事迹。史家们根据各种典籍推算他是秦昭王时期人,约在公元前276年至前251年前后担任蜀郡太守。

李冰最后因积劳成疾死在了治理石亭江的工地上。《蜀中名胜记》什邡条载“章山后崖有大冢,碑云:秦李冰葬所。古蜀记谓:李冰功配夏后,升仙在后城化(治),藏衣冠于章山冢中矣。”《唐书 地理志》载:“大郎(王)庙,在治(什邡)北50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附近的古迹后城治,今后城大队,李冰逝于此。《唐书 地理志》记有:“大郎(王)庙,在治北五十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古代蜀地(今四川)非涝即旱,有“泽国”“赤盆”之称。四川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蜀国。秦为了将蜀地建成其重要基地,决定彻底治理岷江水患。同时派精通治水的李冰取代政治家张若任蜀守。李冰为蜀守的时间,没有明文记载,大约在秦昭王三十年至秦孝王之间(公元前277—前250年)。

李冰到蜀郡后,亲眼看到当地严重灾情: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到灌县附近,进入一马平川,水势浩大,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从上游挟带来的大量泥沙也容易淤积在这里,抬高河床,加剧水患;特别是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常造成东旱西涝。到任不久,便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的治水工作。

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沿岷江岸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制定了治理岷江的规划方案。李冰发现开明所凿的引水工程渠首选择不合理,因而废除了开明开凿的引水口,把都江堰的引水口上移至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灌县玉垒山处,这样可以保证较大的引水量和形成通畅的渠首网。李冰创筑的都江堰,史籍记载甚为简略。但以这些记载为基础,结合现今都江堰工程结构分析,可以基本确定李冰修建的都江堰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及渠道网所组成。

在修筑分水堰的过程中,采用江心抛石筑堰失败后,李冰另辟新路,让竹工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终于战胜了急流的江水,筑成了分水大堤。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犍尾堰(都江堰唐代之名)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李冰作之以防江决。破竹为笼,圆径三尺,长十丈,以石实之。累而壅水。”此法就地取材,施工、维修都简单易行。而且,笼石层层累筑,既可免除堤埂断裂,又可利用卵石间空隙减少洪水的直接压力,从而降低堤堰崩溃的危险。

分水大堤前端开头犹如鱼头,所以取名叫“鱼嘴”。鱼嘴是在宝瓶口上游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堰,因堰的顶部形如鱼嘴而得名。《华阳国志》记载:李冰“壅江作堋”的“堋”就是指鱼嘴。它将岷江分为内外江,起航运、灌溉与分洪的作用。西股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东股的叫内江,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就是宝瓶口,流经宝瓶口再分成许多大小沟渠河道,组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分水堰两侧垒砌大卵石护堤,*内江一侧的叫内金刚堤,外江一侧叫外金刚堤,也称”金堤”。分水堰建成以后,内江灌溉的成都平原就很少有水旱灾了。

以后,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又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飞沙堰也用竹笼装卵石堆筑,堰顶做到适宜的高度。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以保障内江灌区免遭水淹。同时,由于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冲了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沉积。鱼嘴的分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耕季节,内江水量大约占六成,外江水量大约点四成。洪水季节,内江超过灌溉所需的水量,由飞沙堰自行溢出。

宝瓶口是节制内江水量的口门。为了控制内江流量,李冰父子作石人立在江中,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华阳国志·蜀志》载:李冰“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这是见于记载最早的水则,说明李冰已基本掌握了岷江水位涨落的大致幅度。《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就是指李冰开凿宝瓶口。因“崖峻阻险,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劈开玉垒山,凿成宝瓶口。宝瓶口不仅是进水口,而且以其狭窄的通道形成一道自动节水的水门,对内江渠系起保护作用。被分开的玉垒山的末端,状如大石堆,就是后人称做的“离堆”。此外,还采取了在江心中构筑分水堰的办法,把江水分做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进宝瓶口。宝瓶口这一岩石渠道,十分坚固,千百年来在岷江激流冲击下,并未被冲毁,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清宋树森“伏龙观观涨”一诗云:“我闻蜀守凿离堆,两崖劈破势崔巍,岷江至此画南北,宝瓶倒泻数如雷。”李冰修成宝瓶口之后,“又开二渠,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称为外江,一渠由永康过郫入成都,称为内江”。这两条主渠沟通成都平原上零星分布的农田灌溉渠,初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渠道网。

李冰还作石犀,埋在内江中,作为岁修时候淘挖泥沙的深度标准。岁修的原则是“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是说淘挖淤积在江底的泥沙要深些,以免内江水量过小,不敷灌溉用;“低作堰”是说飞沙堰堰顶不可修筑太高,以免洪水季节泄洪不畅,危害成都平原。后人把这六字诀刻在内江东岸为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的二王庙的石壁上,很是醒目。岁修的方法是:每年水量最小的霜降时节,在鱼嘴西侧,用杩槎(就是马扎)在外江截流,使江水全部流入内江,然后淘挖外江和外江各灌溉渠道淤积的泥沙。到第二年立春前后,外江岁修完毕,把杩槎移到内江,让江水流入外江,然后再淘挖内江河槽,进行平水槽和飞沙堰的岁修工程。清明节前,内江岁修完毕,撤除杩槎,开始放水灌溉。杩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临时性截流装置,是由三根大木桩用竹索绑成的三脚架,中设平台,平台上用竹笼装卵石压稳。把适当数量的杩槎横列在江中,迎水面加系横、竖木头,围上竹席,外面再培上粘土,就可以挡住水流,不致渗漏。

都江堰的修成,不仅解决了岷江泛滥成灾的问题,而且从内江下来的水还可以灌溉十几个县,灌溉面积达三百多万亩。从此,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除都江堰外,李冰还主持修建了岷江流域的其他水利工程。如“导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布,经什邡、郫,别江”;“穿石犀溪于江南”;“冰又通笮汶井江,经临邛与蒙溪分水白木江”;“自湔堤上分羊摩江”等等。上述水利工程,史籍均无专门记叙,详情多不可考。

李冰任蜀守期间,还对蜀地其他经济建设也做出了贡献。李冰“识察水脉,穿广都(今成都双流)盐井诸陂地,蜀地于是盛有养生之饶”。在此之前,川盐开采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多依赖天然咸泉、咸石。李冰创造凿井汲卤煮盐法,结束了巴蜀盐业生产的原始状况。这也是中国史籍所载最早的凿井煮盐的记录。李冰还在成都修了七座桥:“直西门郫江中冲治桥;西南石牛门曰市桥,下石犀所潜渊中也;城南曰江桥;南渡流曰万里桥;西上曰夷里桥,上(亦)曰笮桥;桥从冲治桥而西出折曰长升桥;郫江上西有永平桥。”这七座桥是大干渠上的便民设施。

李冰所作的这一切,尤其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对蜀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后,蜀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唐代杜甫云:“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滥不近张仪楼。”从此,蜀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水旱从人,不知饥饿,则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水利的开发,使蜀地农业生产迅猛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西汉时,江南水灾,“下巴蜀之粟致之江南”,唐代“剑南(治今成都)之米,以实京师”。渠道开通,使岷山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而且有名的蜀锦等当地特产亦通过这些渠道运往各地。正是由于李冰的创业,才使成都不仅成为四川而且是西南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同时成为全国工商业和交通极为发达的城市。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永远怀念他。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李冰尊为“川主”。1974年,在都江堰枢纽工程中,发现了李冰的石像,其上题记:“故蜀郡李府郡讳冰”。这说明早在1800年前,李冰的业绩已为人民所传颂。近人对李冰的功绩也极为赞赏。1955年,郭沫若到灌县时,题词:“李冰掘离堆,凿盐井,不仅嘉惠蜀人,实为中国二千数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术专家。”

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太平广记》有传,范成大指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南宋朱熹《朱子语类》说:“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该书又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1974年在都江堰市岷江(外江)发掘出一尊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雕刻的李冰石像。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3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李冰逝世400年后,也许3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3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纪念李冰的活动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已无从查考。东汉李冰圆雕石像的出土说明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灌区人民已经开始纪念李冰了。南朝齐明帝建武时(公元494—498年),益州刺史刘季连将都江堰渠首“望帝祠”迁到郫县,以原庙改祀李冰,名祟德庙。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712—756年),褒封李冰“神勇大将军”。唐玄宗幸蜀,赐封李冰为“司空相国”。唐代“春秋设斗牛”纪念李冰。五代后蜀时封李冰为大安王,又封应圣灵显王。宋太祖赵匡胤治修崇德庙,扩大了庙基,增塑了二郎像。伏龙观也成了纪念李冰的庙宇。陆游有《伏龙洞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诗,足以说明李冰在宋代已经封王。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改封李冰“广济王”,定为每年祭招一次。宋代中期改为春秋二祭。宋代的祭招活动,规模宏大。范成大《离堆行》中有“到羊五万大作社,春秋伐鼓苍烟根”的诗句。《独醒记》中说:“水康军祟德庙招李冰父于……词把之盛,每岁用羊四万余头。凡买羊以祭,偶产羊羔者亦不敢留。”

《灌县乡土志》亦说:“唐宗时蜀民以羊把李王,庙前江际皆屠宰之家。”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祭祀规格为“帛一、羊一、系一、登一、删一;箕二、簇二;豆四、尊一、爵三、炉一、蹬二”;二郎祭品与冰同。典礼程序为:主祭官公服,行二跪六叩礼,奠帛、读祝;送神、望燎;告礼成,退。祝文为:“维神世德,兴利除。作绷穿江,舟行清宴。灌溉三郡,沃野千里。膏破绵络,至今称美。盐并没开,蜀用以饶。石人镇立,蜀害以消。报祟功德,园朝褒封‘兹值春灌,理宜肃恭’。这种祭规格一直沿用到明末。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加封李冰“敷泽兴济通佑王”,并赐“绩垂保障”额。光绪三年(公元1887年)加封李冰“通佑显英王”,并赐“功昭蜀道”额。次年加封为“通佑显惠襄护王”,赐“陆海金堤”额。灌区为李冰立庙很多,称为川主庙。

1938年,四川省政府颁定《祟祀显英王庙伏龙现典‘礼仪式’》。程序为:举行祟把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承绩广惠显英普济昭福王典礼,全体肃立;奏乐,设迎神位;还神;授花;引赞导主祭,官恭谊王位前立正;唱纪念歌;进席,献帛;进爵,献爵;进食,献食;主祭官诣读祝位前肃立读祝’;全体向李二郎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礼;奠爵;焚祝帛;奏乐;设送神位送神(唱民工歌送);礼成,鸣炮。祭:把时,先到伏龙观祭李冰,再到二王庙祭二郎。官祭一般清明岁修完毕结合放水庆典二道举行。祭完李冰父子后即到杨泅庙江边祭招后鸣饱放水。

官祭之外,还有民祭。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拜,每日多达万人以上。《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

2200多年前,已近晚年的李冰,累死在什邡洛水的石亭江治水工地上。并葬在洛水的章山上。

一说有专家考证,李冰本就是什邡人,属蜀山氏后裔,古今人们都落叶归根的习惯的。按常理推断李冰病逝在洛水,和他一起修水利的他的儿子应该把他带回李冰的故乡安葬。

为纪念伟大的李冰,什邡市在章山上修建有李冰陵园。据说这是他的衣冠冢,真正的陵墓在章山后岩的公墓治某处一个秘密地点。《新唐书》记:“什邡,武德二年析雒置,有李冰祠山。”明万历年间曹学全所著《蜀中名胜记》称:“什邡公墓化(治),上有升仙台,为李冰飞升之所。”《古蜀记》也说:“李冰功配夏后(夏禹王),升仙在后城化(治),藏衣冠于章山冢中矣”,“章山后岩有大冢,碑云,秦李冰葬所”,为人们拨开层层迷雾,洗去满头雾水。根据众多著名学者王家佑、李仲屿、冯广宏、罗开玉、徐式文先生的研究成果,和史籍特别是《重修金相寺碑记》里的记载,以及国内外著名文史水利学家的有关著述论证和考察,后城山升仙台被确认为李冰卒逝之地,而章山后岩有大冢的公墓治,则是李冰的真正葬所。

蜀人崇奉李冰,尊为川主,什邡城乡建川主庙达10余处。还流传李冰礼斗上苍、羽化飞升的传说。1991年春,什邡重修李冰陵园。陵园大门前塑巨大的李冰站立石像,大门上石阶处有九龙石雕、陵园碑记、祭坛,依山而砌的石梯为蜀中第一长梯。石亭中有1993年9月22日江泽民为李冰陵园的题词:“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陵门由张爱萍将军手书的“秦李冰葬所”作门额,山顶为李冰墓园,墓园周围有反映古蜀人生活风貌的各种图案,墓前还有石龟、石碑等。

李冰陵墓(2008年地震前)

李冰陵园2008年地震后一直处于恢复修建期。结合什邡市旅游发展,什邡市早已把李冰陵园的重建事宜提上日程安排。竣工的有道路、李公湖,陵园暂在恢复修建中。地震前要收取门票,地震后暂未收取。陵园门前有几家农家乐可以住宿、就餐、休息。陵园后面不远有佛家的大鹏寺可以礼佛、住宿、品尝素斋。农家乐下面还有李公湖。在洛水和高景关之间的公路(2008年地震北京援建什邡的北京大道)旁还有后人纪念李冰父子修建的大王庙、二王庙。

1980年11月20日我国发行了《J58 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三组)》邮票四枚,第2枚就是李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冰翡翠获奖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