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期货趋势最简单有效方法市场如何判断形势?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白银期货最新分析,以及白银期货资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白银期货怎么预测基本面来判断分析

期货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市场供应关系的不断变化,以此来预测价格变动的大致趋势,它从很多常见的因素开始入手,并且用这些条件和期货市场相互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基本面分析具有长期性,它对政治、经济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有利于投资者详细知道市场上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各种期货知识的投资价值,从而开始引导投资者更好的把握商品趋势的价格。

基本面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信息的收集、基本性的研究以及关于基本分析的方式。对很多期货投资者有个说法,假如没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市场上的分析,就难以确定期货价格运动的趋势。投资者要进行准确的分析,必须首先获得充分的相关信息。许多的投资者遭遇失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缺乏足够的信息。

期货的基本面方法有平衡分析法、分类排序法和回归分析法等等。在这个地方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唯一需要进行提醒的是,在处理与基本面相关的数据时,仅仅知道哪些数据可用与否是不行的,还一定要对市场统计数据的意义以及来源有一个详细的了解。由于基本面分析涉及的时间周期比较长,价格自然有上涨的趋势判断,因此牵涉研究商品长期价格的时候,应该排除通货膨胀给价格带来的作用。

一般来说,一个玩完整的经济周期需要经历由衰退到萧条,由萧条到复苏,由复苏到繁荣的这么一个过程。而一个完整的股市周期也有类似于对应的历程,即由下跌到跌至低谷的深渊,又低谷深渊慢慢回升,由回升到群情激愤,市场完全被热情引导。两者之间不同的是,股市总是领先一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现在期货白银行情怎么样

一般。截止2022年5月8日,据期货白银行情走势图显示,期货白银的价格“平开高走”,小幅上涨,其价格报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

《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张晓山(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姜长云(12)

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辟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夏英,王海英(20)

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数量和质量并重......李雪,吕新业(31)

期货市场助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王玉飞,杨智玲,王宪勇(45)

关于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思考......靖飞,王玉玺,宁明宇(55)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机制研究......刘鸿超,王晓伟,陈卫洪(66)

城市参与驱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行为逻辑——基于成都蒲江箭塔村的经验考察......莫经梅,张社梅(77)

农业境外园区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李书彦,谭晶荣(89)

相对贫困与主观幸福感......周力,沈坤荣(102)

中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演变趋势及动因分析......江东坡,张秋洁(115)

生产组织模式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的逻辑与路径——基于江苏省的典型案例分析......黄惠春,管宁宁,杨军(128)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乡村建设宝贵经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乡村建设宝贵经验与经典案例研讨会”会议综述......沈琪霞,刘亚迪,刘玉莉(140)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乡村振兴促进法》

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后,“三农”领域又一部综合性与基础性的法律。它从法律上明确了“三农”领域的国家职能,服务于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法律体系。《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了农民群众、各类市场主体和各级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定位,核心是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贯彻落实需要其他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配套执行。

关键词:乡村振兴促进法;城乡融合发展;农民的主体地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

姜长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一种促进型立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和根本遵循,是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深入领会其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立法特色,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结合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更好地落地见效仍需不懈努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促进法;法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辟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夏英,王海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生活的主要变化特征及面临挑战的分析,阐述立足新阶段,应对发展新挑战,实施《乡村振兴促进法》意义重大,迫切需要《乡村振兴促进法》落地见效。针对城乡、区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聚焦农民生活富裕目标,在《乡村振兴促进法》框架下提出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主要路径,以构建生活富裕理论指导体系为支撑,确保乡村振兴促进法贯彻有的放矢;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竞争力;以农业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为手段,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增收;以城乡融合为价值尺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关键词:乡村振兴促进法;农民生活富裕;高质量发展;相对贫困

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数量和质量并重

李雪,吕新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粮食产量持续稳步迈上新台阶,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粮食安全保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并逐步从数量增长进入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新阶段。新时期,数量安全仍是人口大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条件,质量安全是收入增长到较高水平的必然要求,数量与质量并重是粮食安全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保障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安全仍是治国理政、应对新风险新挑战的头等大事,保障能力也需相应地向更高层次跃升,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增强资源和市场的战略掌控和调配能力,在数量安全的前提下兼顾质量安全,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关键词:粮食安全;现阶段;数量;质量;政策取向

期货市场助力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玉飞(大连商品交易所)

杨智玲(大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王宪勇(大连商品交易所)

摘要:大豆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民生产业,也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重要板块。三十年来,我国进口大豆产品消费不断升级,行业供给格局加速调整;期货市场自我进化、成长成熟,全方位融入大豆压榨的生产经营各环节,孵化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油巨头,助力保供给、稳价格、惠民生,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未来,通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场外市场建设,丰富期货市场容量,提高期货品种竞争力,可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关键词:大豆产业;期货市场;演进历程

关于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思考

靖飞(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王玉玺,宁明宇(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摘要: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解决种子问题作为2021年重点工作单独列出,种子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种源“卡脖子”问题得到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农作物种业开展讨论,首先通过对种质资源和种源概念的辨析,明确农作物种源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作物种源“卡脖子”的特殊性,进而对种源“卡脖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种质资源、加大引进国外种质资源力度、推进国有科研机构改革进程、做大做强种子企业等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种业;卡脖子;粮食安全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机制研究

刘鸿超,王晓伟(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陈卫洪(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农产品作为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具有可追溯性、安全透明性、信息多方共享、不可篡改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本文在剖析农产品安全问题根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区块链技术的网络制度对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根源的作用,并研究设计了结合区块链技术的农产品安全生产机制,最后,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面临的挑战。旨在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机制研究;账户链;交易链

城市参与驱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行为逻辑

——基于成都蒲江箭塔村的经验考察

莫经梅,张社梅(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城市各类群体的参与作为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重视。本文通过成都市蒲江箭塔村的典型案例解剖,重点探讨城市群体参与驱动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条件及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群体的绿色发展愿景、社会网络支持以及对农民自组织的赋能是其参与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初始条件,只有这三个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撑,城市群体参与才会有效;(2)在遵循农户认知意愿行动的行为框架下,城市群体首先强化先进小农户的绿色认知,再叠加城市社会资本并打通绿色农产品“出口”,最后通过乡村组织促进更多小农户实现成功转型。本文开启了外部力量参与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研究的新视角,拓展了小农户行为及农业绿色发展的微观机制研究。

关键词:城市参与;小农户生产绿色转型;农业绿色发展;计划行为理论

农业境外园区发展的历史脉络、理论逻辑与中国路径

李书彦,谭晶荣(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农业是最古老的产业形态,也是最早开展跨境投资的领域。从历史渊源看,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以种植园为载体的农业境外园区就遍布全球,成为当时农业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二战后,跨国公司主导的农业海外投资向产业链上下游转移,农业境外园区趋于多元化;21世纪以来,在全球粮价危机、海外囤田不断冲击全球农业治理秩序的背景下,中国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农业境外园区建设,为全球农业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梳理农业境外园区发展历史脉络的基础上,从国际治理、国际投资和政治地理学等理论视角,系统阐述中国推进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理论逻辑。进一步剖析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成功实践,与农业“走出去”战略实现了良性互动、“有为政府”断提供制度供给、形成了以市场化运营为基础的多尺度协调机制。最后,结合中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境外园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境外园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历史脉络;理论逻辑

周力,沈坤荣(南京大学商学院)

摘要:摆脱相对贫困,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施政所指。本文基于CFP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等效家庭规模”加权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或分城乡)中位数40%时,国民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下降,以此标准识别相对贫困具有政策有效性。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感受,其参照系一般是同类户籍的群体,这种相对剥夺感会给国民的生活信心与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相对剥夺感来源于公共产品匮乏和社会不公经历,相对贫困群体融入社会的努力不能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治理相对贫困,不仅需要强调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在供给层面的均等化,更要强调可获性及可获质量的均等化。摆脱相对贫困,应以人民的幸福线为指南,以人民的获得感为评判。

关键词:贫困;相对贫困;幸福感

中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演变趋势及动因分析

江东坡,张秋洁(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既是各国政府保障公共食品安全的政策工具,也可能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工具。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是否具有保护性备受各界关注。本文运用历史数据,分析了中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发展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仅总条目数增长迅速,其涵盖的食品类别和农药的种类都保持了持续扩大的趋势。中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发展既坚持了“国际化”方向,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又体现出鲜明的中国“本土化”特色,充分反映了农业生产方式、粮食安全以及食品消费结构在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变化。尽管中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中80%以上食品的比CAC标准更为严格,但整体水平不高。最重要的是,严格指数整体升高的根本动因不是关税的降低,而是随着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应更高的食品安全需求,以及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积极应对。这意味着,中国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没有替代关税成为新的贸易保护政策工具,仅凭严格指数判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是否具有保护倾向具有误导性。

关键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s);严格指数;保护主义

生产组织模式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的逻辑与路径

——基于江苏省的典型案例分析

黄惠春,管宁宁,杨军(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农业经营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分析了规模扩张下农业经营的交易成本变化趋势,提出了通过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的路径,并运用江苏农业龙头企业的典型案例佐证。研究表明,农业生产组织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可以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传统的“龙头企业+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组织模式无法彻底解决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与交易成本攀升的矛盾,当事人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导致农业经营仍存在“成本规模”困境;深度分工的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组织模式使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可复制,可以解决规模扩大引起的成本增加问题,进而促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的实现。据此,本文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产组织模式;适度经营规模;农业经营规模化;交易成本

全面了解资产评估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参与和服务情况,客观反映资产评估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基础作用,并为资产评估未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资本市场提供建议和参考,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研究小组,开展了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研究。

研究小组按照经领导批准的研究方案,依据上市公司公告信息,对2014年度完成交易的IPO及并购重组资产评估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形成了《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情况统计分析报告》。

一、2014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情况

从经济总量来看,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万亿元,达到63.65万亿元,全年增长7.4%。整体运行平稳,同时受工业、房地产投资等的影响短期内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图1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图2 三次产业增长速度变化

从需求来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4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6.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2013年以来持续加大反腐力度、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对高端消费(高档餐饮业、会所等)产生了较明显的抑制效应,如果扣除这一因素的影响,消费增长更加平稳。

图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速度变化

2014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实际增长14.7%,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滑过快,成为经济下行的主要因素。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1629亿元,增长13.0%;民间投资321576亿元,增长18.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4.6%,中部地区增长17.2%,西部地区增长1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530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图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

2014年,进出口总值4.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4%。其中,出口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进口1.96亿美元,同比增长0.4%;贸易顺差3824.6亿美元,同比增长47.7%。相比2013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下降4.15、1.72和6.84个百分点。

图5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

从价格指数来看,物价涨幅低位徘徊,出现轻微通货紧缩。2014年度,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增速从1月份的2.49%下跌至12月的2.0%,2015年1月,C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0.8%。全部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5个月负增长,2015年1月,PPI当月同比增速跌至-4.30%。物价下跌原因: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二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压缩了流通环节成本;三是产能过剩;四是需求不足。因此,要对症下药,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既要适度放松货币,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力度。

图6 CPI当月环比涨幅波动情况

二、2014年度中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

截止2014年底,我国共有上市公司2592家,A股市值总规模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达到37.11万亿元,我国的证券化率达到了58.3%,而 2013年度国内生产总值为59.26万亿元,A股股票市值为23.79万亿元,证券化率仅为40.1%。仅仅一年,中国的证券化率提高了18.2个百分点。由于A股市值的超高速增长,证券化率的提高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图7 2005年到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比较图

2014年度,全年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市场累计筹资8397亿元,比上年增加1512亿元。其中,首次公开发行A股125只,筹资669亿元;A股再筹资(包括配股、公开增发、非公开增发、认股权证)4165亿元,增加1362亿元;上市公司通过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筹资3563亿元,减少519亿元。全年公开发行创业板股票51只,筹资159亿元。

(一)股市从熊市涨到牛市

2014年度,中国股市是从低沉到牛冠全球。

2014年度的A股市值增长大户中,增幅超过100%的上市公司多达350家,其中,从事无线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信威集团增长了4359%,在一年时间里从28亿元跃增到1267亿元,成为A股市值涨幅之最。

标普500指数,自2009年676.53低点后虽然每年涨幅均不算大,2013年度涨幅最高也不过29.60%,但贵在持续,至2013年终收关1848.36点,不仅收复次贷危机失地,更屡创历史新高,四年多的时间累计涨幅近两倍。而A股仅在2009年有大幅的报复性反弹,此后连续四年萎靡不振,几乎要回到2009年的起点。

然而,2014年度的股市冲天,这与股市改革有重要关联。2014年7月4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动; 10月19日上交所对《股票上市规则》涉及退市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发布修订后的《上市规则》;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各大券商便连夜召开电话会议,超预期的军工板块被一致看好,随后的走势也反映了市场的认可;11月17日,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开通仪式在上海、香港同时举行。伴随沪港通试点启动,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改革都使得中国股市在2014年度被不断推高,超过预期。

(二)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超七成

2014年10月月23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大幅取消了对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的审批。此次办法修订,在大幅减少事前行政审批的同时,明确分道制审核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管理办法针对投资者保护作出了一些特别安排。办法提出,引导重组交易对方公开承诺,依法赔偿因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造成的损害,明确规定涉嫌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在案件调查结论明确前,不得转让所持股份。办法的修订,有助于进一步消除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障碍,分道制新规更是有效遏制各种并购重组乱象,净化市场环境。

2014年度,证券市场共发生190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件(2014年1月1日开始首次信息披露),涉及标的资产价值达4413.83亿元。其中,当年完成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135宗,占71%,失败案例31宗,占16%。

图10  2014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进度比较图

(三)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

2014年度,是我国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年发行项目数量和募资总额都实现了极大地增长,城商行、农商行、金融租赁公司首次加入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行列,基础资产类型进一步丰富,已发行项目信用表现良好。同时,为提高产品的发行效率、简化流程,银监会正式推行备案制,不再针对证券化产品发行进行逐笔审批,发起机构在取得业务资格后即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这将大幅提升机构参与市场积极性,从而更有效盘活其资产,提高其资产流动性。

2014年度,以成功招标为统计口径,共发行66单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发行总额达到2819.81亿元,超过了年全部发行额的总和,全年成功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银行为35家,汽车金融公司7家,资产管理公司3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较以往均有大幅增加。2014年度新增了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部分参与机构也在探索信用卡应收款证券化、商业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等新产品。

(四)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创历史最高

2014年度,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5.0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4%和9.16%,两项指标双双创下了中国期货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就具体期货品种而言,金融期货的成交规模在2014年度的增长最为突出,全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为2.16亿手,成交额为163万亿元,远远超过2013年的1.9亿手和14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6.4%。其次,黄金、白银期货成交量的增长也较为明显,两个品种的成交量为2.17亿手,同比增长12.4%,其中白银期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贵金属期货品种,全年成交量超过1.93亿手,同比增长11.56%。此外,PTA、菜粕、豆粕、三大油脂等品种全年的成交量也都超过了1亿手。

(五)股转系统部分新三板企业股价涨幅十倍以上

《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发行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度,新三板市场共完成259次股票发行,募集资金116.14亿元,分别为2013年全年数据的4倍和11倍以上。新三板新增挂牌接近1200家,据Wind数据显示,近7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股价涨幅超过10倍,九鼎投资以900倍的涨幅位居第一,英富森、沃捷传媒、哇棒传媒、新天药业、仁会生物、天松医疗等企业的股价涨幅均超过30倍。

(六)基金市场中主动偏股型基金回报丰厚

受基础市场影响,2014年度只有少数主动偏股型基金下跌,608只主动偏股型平均上涨22.25%,35只基金涨幅超过50%、2只基金跌幅超过10%;其中,371只主动股票型平均上涨23.60%,237只混合型平均上涨20.13%。

虽然,在大盘蓝筹股大幅领先的2014年,由于多数基金未能及时从成长股思路中抽离,导致业绩多未跑赢沪深300指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主动股票型、混合型的平均收益率皆是近五年以来最高,且有35只基金涨幅超过50%、164只基金涨幅超过30%、314只基金涨幅超过20%。总体来说,主动偏股型基金在2014年为投资者创造了比较丰厚的回报。

截止2014年底基金统计表

国际(QDII)股票型基金

国际(QDII)混合型基金

国际(QDII)债券型基金

国际(QDII)另类投资基金

三、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资产评估总体情况

资产评估广泛服务于我国主板市场,为企业改制上市及并购重组等重大经济活动提供鉴证、定价、咨询专业服务,涵盖金融、制造、电力、文化、生态环保等各个领域,涉及企业上市、资产置换、股权转让、收购兼并、债务重组等各类经济行为。在资本市场成为不可欠缺的专业服务机构,并且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2014年度,我国主板市场共有1558(含B股)家上市公司,完成IPO的共43家,其中39家使用了资产评估服务,占完成IPO数量的90.70%,经资产评估的总市值达到4,090.57亿元。主板市场完成并购重组交易的共749家(占上市公司总数量48.07%),其中524家使用了资产评估服务,占完成并购重组交易公司的69.96%,经评估的总市值85,069.94亿元。

经评估过的IPO和并购重组的账面资产总额10,800.23亿元,评估后总资产值11,328.59亿元;账面净资产总额4,302.21亿元,评估后账面资产值7,732.04亿元,增值率78.72%。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到834家,其中有31家完成IPO和368家完成重组,分别有27家和250家使用资产评估服务,比例达87.10%和67.93%。制造业依然是实体经济的核心,体现了资本市场和资产评估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的特征。

资产评估专业服务有效发挥了价值发现、价值管理的重要功能,为上市公司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专业服务和支撑,保护了投资人权益,保障了资本市场健康规范发展,资产评估越来越得到市场主体、报告使用方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和认可。

图11:上市公司各板块总家数、重组家数与评估家数对比图

(二)2014年度IPO资产评估情况

2014年度,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经过评估的39家,经评估的资产总量为386.26亿元,评估后资产值440.49亿元;净资产账面值179.77亿元、评估后净资产值245.87亿元,增值额66.10亿元,增值率为36.77%。

2014年度完成IPO的公司中属于制造业有27家,占总数量的62.23%,也是账面净资产及评估后净资产规模最大的行业,增值率只有11.36%。增值率最大的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达到101.50%,通过资产评估充分反映了科技类及轻资产行业的公司的市场价值。

(三)2014年度并购重组资产评估情况

2014年度,我国主板上市公司共有749家完成并购重组交易,其中,经过评估的524家,占69.96%。经评估的资产总量为10,413.97亿元,评估值10,888.10亿元;净资产账面值4,122.44亿元,评估值7,486.17亿元,增值额3,363.73亿元,增值率81.60%。增值率最高的四个行业分别是教育业(388.91%)、建筑业(230.7%)、文化体育娱乐业(183%)、信息业(154.8%)。

2014年度完成并购重组的公司中属于制造业有368家,占总数量的49.13%,也是账面净资产及评估后净资产规模较大的行业,增值率为79.09%。而增值率最大的行业为教育业,达到388.91%,反映出该行业轻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等具有的较大价值。

图13:1014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值与账面值对比、及增值率图

2.非重大资产重组的资产评估情况

2014年度以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的非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数量为651起,出具评估报告1085份,涉及637家公司,涉及市值106,994.36亿元,占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4.23%。

经评估的资产总量7,076.57亿元,评估值7,671.70亿元;净资产账面值2,828.55亿元,评估值4,983.86亿元,增值额2,155.31亿元、增值率76.20%。增值率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建筑业(287.52%)、信息业(154.87%)、采矿业(142.98%)。

完成报告1085份,其中置入资产报告622份、置出资产报告463份。出具报告最多的分别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分别出具460份、140份报告,分别涉及292和76家上市公司。

图14  2014年非重大重组并购重组评估值与账面值对比、及增值率图

3.重大资产重组的资产评估情况

2014年度以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的重大资产重组交易数量为70起,出具评估报告141份,涉及71家公司,涉及市值10,517.63亿元。出具报告最多的行业是制造业71份,涉及36家。

经评估的资产总量3,337.40亿元,净资产账面值1,293.90亿元,评估值2,502.31亿元,增值额1,202.14亿元,增值率92.91%。增值率高的行业有租赁业(698.69%)、教育业(388.91%)、文娱业(212.15%)。

图15  2014年重大资产重组评估值与账面值对比、及增值率图

四、资产并购重组交易中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2014年,主板市场资产重组涉及1872家主体。其中,置入资产涉及1134家、置出资产涉及738家;重大资产重组中,置入资产涉及113家、置出资产涉及28家;非重大资产重组中,置入资产涉及1021家、置出资产涉及710家。置入资产以资产基础法定价的占60%以上,置出定价资产更是达到85%,说明资产基础法仍然是资产重组交易中主要的定价方法和依据。

1.置出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738家标的主体完成资产置出,其中:采取资产基础法评估并确定评估值的有223家,行业集中在房地产业、制造业、采矿业、交运仓储业等行业;采用收益法评估确定评估值的有5家;采用市场法评估和最终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的有3家;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101家,最终64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运仓储业等),37家采用收益法确定评估值(科技服务业、交运仓储业、制造业等);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9家,最终8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1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2家,最终2家采用收益法确定评估值;采用基础资产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方法评估的有2家,最终2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

采用资产基础法定价占85.5%,收益法定价占12.8%,市场法定价占1.7%。

表3 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出资产)

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

资产基础法+市场法评估

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市场法评估

2.置入资产评估方法分析

1134家主体完成资产置入,其中:采取资产基础法评估并确定评估值的有191家,行业集中分布在房地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等行业;采用收益法评估并确定评估值的有3家;采用市场法评估确定评估值的有2家;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287家,最终160家采用收益法确定评估值(制造业、信息行业、金融业、交运仓储业等),127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信息行业、天然气、房地产业、文化娱乐业);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32家,最终30家采用收益法确定评估值(制造业、信息行业),2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金融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两种方法评估的有7家,最终6家采用资产基础法确定评估值,1家采用市场法确定评估值。

采用资产基础法定价占62.1%,收益法定价的占36.9%,市场法定价占1%。

表4 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入资产)

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

资产基础法+市场法评估

3.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分析

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评估项目中,置出资产的28家标的中,资产基础法评估定价11家,为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市场法定价1家,为金融业;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的14家,收益法定价6家,为化工、科技服务业,资产基础法定价8家,为制造业企业。

表5 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出资产)

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

置入资产的113家,资产基础法评估定价8家,分别为新闻出版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的76家,资产基础法定价的35家,分别为电子、航空、制造业;收益法定价的41家,分别为制造业、生态环保业、电力、文体娱乐、教育业、信息业。采用收益法加资产基础法定价4家,为房地产企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评估的2家,资产基础法定价1家,市场法定价1家。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评估的4家。其中,收益法定价3家,市场法定价1家。

表6 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入资产)

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

资产基础法+市场法评估

4.非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分析

涉及置出资产710家。资产基础法评估定价211家,分别为房地产业、制造业、采矿业。收益法定价为3家,为电子、建材企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的90家,收益法定价31家,分别为房地产、制造、信息,资产基础法定价56家,分别为制造业、房地产业、采矿业。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评估的2家,资产基础法定价1家,市场法定价1家。

表7 非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出资产)

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

资产基础法+市场法评估

置入资产1021家的评估中,资产基础法法评估定价181家,为化学、制造、房地产业;收益法定价3家,为制造、信息、零售业。

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评估的211家,其中,资产基础法定价92家,为医药、房地产、制造业;收益法定价119家,为能源、电力、文体娱乐、教育业、信息业、制造业;收益法和资产基础法定价4家,为有色、交运、房地产业。采用资产基础法和市场法评估的4家,资产基础法定价3家,为制造业;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定价1家,为电力业。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评估的27家。其中,收益法定价26家,为信息、制造、文娱、制药业;市场法定价1家。

表8 非重大资产重组评估方法统计表(置入资产)

资产基础法+收益法评估

资产基础法+市场法评估

 五、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资本市场评估情况

 1. 参与并购重组评估项目的机构集中度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度,完成并购重组评估项目中,共有118家评估机构参与了1004个项目的评估。其中,参与10个项目以内的有89家机构,占全部机构的75.42%;参与10-20个项目的有15家,占全部机构的12.71%;参与20-30个项目的有6家,占全部机构的5.08%;参与30个以上项目的有8家,占全部机构的6.78%。有13家评估机构共计完成519份评估报告,占比51.70%,体现出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服务集中度较高的特点。

2. 资产评估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从年三年的历史统计数据看,无论从数量和市值规模来看,资产评估机构为资本市场提供专业服务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涉及资产评估的IPO家数从2012年的19家到2014年的39家(2013年全年暂停IPO),占完成IPO家数的比例从73.08%提高到90.70%,经评估的市值从1342.86亿元到4090.57亿元,占主板市场市值的比例从53.82%提高到91.74%。资产评估积极服务并购重组领域,涉及资产评估的并购重组家数从2013年的605家到2014年的524家,经评估的市值从10.57万亿到8.51万亿,占完成并购重组家数的比例为70%。

资产评估在资本市场,不但提供价值衡量尺度,保障资本市场顺利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对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推进企业并购重组,特别是服务国有企业的重组业务定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体上看,2014年度我国经济特征体现了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资本市场增长迅猛较快的特征,从而激发了主板上市公司倚重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局面。资产评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经评估过的IPO和并购重组的账面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

IPO重启恢复资本市场融资功能,IPO上市公司家数比2012年大幅增加,90%以上的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公司在上市前的股份制改制中使用了资产评估服务。

并购重组在2014年中国资本市场上最为活跃,无论是重大资产重组或非重大资产重组,并购重组交易中,70%以上采用了资产评估服务,运用资产评估结论作为交易的定价依据,经评估的公司总市值达到8.5万亿元。

国有企业的重组交易100%采用了资产评估服务,涉及上市公司市值达3.6万亿元,置入和置出的标的资产增值率为62%和45%,资产评估依然是助力国企改革、维护国有资本权益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

评估机构采用的评估方法多样,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依然为评估机构主要采用的两种方法,置入资产以资产基础法定价的占60%以上,置出定价资产更是达到85%。

在参与服务资本市场的评估机构方面,集中度依然比较高,50%的业务集中在13家评估机构。

结合上述2014年度我国资本市场资产评估服务分析,课题组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资产评估业务的转型升级与市场拓展。

资产评估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定价环节提供专业的价值依据和参考,已经成为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公平交易和规范运行的重要工具。但是2014年11月23日开始施行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20条规定,“重大资产重组中相关资产可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也可以不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这一规定意味着在定价环节可以出具“资产评估报告”,也可以出具“估值报告”,既有资产评估机构参与专业的定价环节服务,也增加了其他专业机构在定价环节的服务空间,如“估值机构”。这必然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服务中要“创新发展”,积极开拓评估服务新领域。具体包括:

一是要加强传统市场的创新,向“价值管理”迈进。股权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等使国有资产评估市场需求日益向纵深拓展,需要评估行业在传统市场领域加强创新,在提供定价的鉴证服务的同时,向管理咨询和以价值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服务深耕。

价值管理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等资本市场运营工具和方式提供支付手段及计价手段。价值管理发端于成熟资本市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涉及公司战略、公司理财、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在这四个方面评估都有其专业优势。

二是要重视新三板市场的拓展,充分发挥“估值顾问”角色。从资本市场来看,继中小板、创业板设立之后,“新三板”已登陆我国资本市场。2014年度,在挂牌数量、市场成交、估值、融资能力等方面,新三板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大亮点。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需要评估行业结合多层次资本市场特点,在资本市场领域加强创新。

2014年上半年证监会发布《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一方面强化中介机构的作用,督促其“归位尽责”,另一方面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规定“非上市公众公司兼并重组,允许实行股份协商定价”。因此,对新三板公司的支付手段的定价未作强制性规定,但为了保证定价的合理性,要求公司可以在参考股票市价、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的基础上,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价格,充分发挥公司自治功能。“自治”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背景,并不是每家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如果评估机构能够充当起“估值顾问”的角色,势必会大大提升新三板公司资本运作的效率。

三是要注重新事物的出现与研究。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创新”、“转型”和“升级”成为各行各业的标志。2014年度也是证监会的创新年,表现在促进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相关工作,包括创业板改革、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债券市场建设、场外市场和私募市场规范发展、产品创新、提升证券期货行业竞争力等方面。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由地方政府管理的、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场所,是资本市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新型组织形式和业态,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设立3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基本形成了“一省一市场”格局,挂牌企业共4 200多家,展示企业共2.43万家,累计实现各类融资1 800多亿元。融资中少不了评估机构的影子,为融资提供价值服务。

2.加强资产评估的专业技术提升与准则规范建设。

以基本准则、具体准则、评估指南为体系的评估准则是评估实践的有力支撑。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丰富多彩,注定了评估行业面临更加炫目的评估对象与经济行为,专业技术提升与准则的规范建设成为行业发展和行业更有效服务于资本市场的“敲门砖”。结合2014年证监会的监管和产品创新,建议开展如下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规范操作路径的研究。

一是估值报告与评估报告的有效衔接。2014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定价出现了“评估报告”和“估值报告”两种类型,这两种报告除了在出具单位不同之外,报告内容和体例是否也应有所区别。有的评估机构简单的认为出具“估值报告”的风险小于“评估报告”,把“估值报告”作为“评估报告”的“备胎”。从证监会监管来说客观上对于定价的标准是一致,就说明风险也是一定的,因此有必要对估值报告和评估报告进行专门的研究,以有利于保护行业、切实降低风险,有利于规范运作模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证监会在决策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二是优先股的评估方法与规范。2014年度证监会已核准了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康美药业和广汇能源6家公司的优先股发行申请,合计融资1055亿元。由于优先股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如何评估优先股的价值?在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对象的界定是“股东权益”还是“普通股权益”,这些技术问题是排在评估机构面前的挑战,需要从方法到操作路径进一步规范。

三是可交换债券的评估方法与规范。2014年,上交所、深交所、报价系统已接受证券公司短期债备案发行1 848亿元,实际发行金额670亿元。首家试点的可交换公司债的试点企业宝钢集团发行40亿元可转换债券。这些债券在财务核算中体现为“交易性”或者“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如何评估其公允价值成为每个会计期末的企业核算的一个难题。根据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应研究出台适当的可转换债券的评估操作专家指引,便于指导行业的评估实践工作。

四是多牌照和综合经营企业的价值评估。2014年证监会积极探索建立证券期货业务牌照管理体系和综合经营,这就意味着“金控公司”不再作为敏感词汇而出现,而是综合经营的体现。金控公司的价值绝不是各个牌照价值的简单加和,传统方法能否对其准确评估,这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3.发挥资产评估在上市公司发行定价环节的功能与作用。

上市公司发行定价主要采用券商询价方式确定,主要依据是发行主体过去几年实现的市盈率。而资产评估专长于企业价值评估,对发行主体的估值不仅依据账面和历史情况,同时更关注其市场价值、未来盈利能力等因素。资产评估深度参与发行定价环节,有利于更准确地对发行主体资本结构、未来获利能力等做出判断和估值,更好地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财政部对于金融国有资产的上市环节,是需要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评估定价作为企业发行询价的基础。这一监管不仅确保了国有权益,同时也为企业发行定价提供了参考依据。从农业银行上市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上市,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即使股价下跌,也不曾跌破经过财政部核准的上市基础评估价,这足以说明资产评估的价值衡量功能在发行定价环节是必需的,是有效的。

4.加强资产评估行业的人员素质建设。

2014年证监会发布了15个部门规章,50个规范性文件,尽管这些文件并不是每一个都与评估行业或者评估执业息息相关,但是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评估机构和人员应适当知晓并理解文件的内容,便于指导评估实践。目前评估行业有执业人员3万多人,人才在评估行业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要根据市场发展的新要求,把人才培养作为优先发展战略,统筹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行业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评估师队伍。要加强行业人才知识结构更新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加大对行业高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骨干人才以及行业师资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形成发现使用人才、吸引留住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的良性循环。地方协会要加大经费投入,结合行业发展,培养地区型骨干人才,努力推进行业人才的有效聚集。评估机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评价使用、薪酬分配和晋升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评估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

5.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在我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逐步实施的过程中,境外国有产权的日益增加,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日趋活跃,为中国资产评估行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契机,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融入世界资本市场,大量的国外企业会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投资、融资,从而给资产评估行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资产评估机构要不断延伸国内外服务链条,积极探索与境外评估机构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国际合作区建设、海外工程承包等提供专业服务,为国家实现对外开放经济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建立“中国评估机构品牌的全球服务网络”是协会和评估机构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中,中国评估机构应该有能力像“四大”一样,组建自己的服务网络和服务品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判断期货趋势最简单有效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