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新区综合市场坐哪路公交车经开园加工区四路一号属哪个社区

重庆西部奥特莱斯社区支行

北部新区经开园北区汇川路1号D馆1楼

网点所属银行相关业务办理

华夏银行重庆西部奥特莱斯社区支行周边网点


重庆市巴南区其他银行网点查找

为提供更便捷服务,若网点变更或收录错误,请在这里告知我们,谢谢!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重庆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国家级经开区。重庆最美的山水新城,拥有15公里长江岸线、万亩南山森林、38公里蜿蜒河道构成60平方公里的江山画面。这里是重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是移动通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G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物联网产业化示範基地。这里是重庆重点规划的国家级物流中心“三基地四港区”之一,使拥有百万标箱级的西部重要内河港口。

经过17年的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近9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培育形成了汽车机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汇聚了和记黄埔、嘉陵—本田、力帆集团、长安铃木、长安福特、爱立信、可口可乐、顶新国际集团等4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香港嘉单集团、融侨实业、融科国际、民生实业、伟联股份等近年来相继入驻。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0亿元,增长20%;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增长23%;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增长31%。

1990年,重庆市政府在重庆市城市规划的四个副中心之一—南坪,创办“丹桂台商投资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似乎是无意之间,为20年后的一个鸿篇巨製埋下了伏笔。1993年4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範围由“丹桂台商投资区“的1.5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本是一个城市胸中丘壑,从此列入国家经济发展方阵。2001年,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形成一区两园格局,南区5.0km,北区4.6km,并在北部新区设定了83.7km的拓展区。不到十年时间,经开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机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成熟的六大产业格局。2009年,经开区入驻企业超过200家,其中外资企业近40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近30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2亿元,同比增长14.5%,在西部位居第二。2010年8月,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到南岸大茶园地区,规划出新的发展蓝图,又一个世纪华章惊世落笔。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在重庆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茶园地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助推重庆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重庆外沿线亿万板块的龙头,带动主城东南部沿江经济带的发展,与两江万亿板块互为依託;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南岸区行政中心所在地,有力推动南岸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占据重庆主城东南门户,水路通道可辐射整个长江流域,陆路交通可辐射西南、西北、华中区域,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天的江岸资源得天独厚,有利于发展临港经济和总部经济。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两江新区和保税港隔江相望,有利于在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上形成互补和配套拓展格局。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自然环境优美宜人,东靠明月山,西接铜锣山,南临樵坪山,北依长江广阳岛国际生态居住和休闲度假区,自然环境优美宜人,有利于发展高端居住和休闲度假区。

经真武山隧道、大佛寺大桥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火车北站仅需20分钟;经内环快速干道、长江大桥或菜园坝大桥至解放碑、朝天门、重庆火车站仅需10分钟;经慈母山隧道、朝天门大桥至江北嘴仅需10分钟;南山隧道建成后,通往渝中区、江北区将更加快捷;东港码头滨临长江黄金水道,可直接实现海上航运;绕城高速公路、内环快速干道、江南大通道、东城大道,以及轻轨6号线、轻轨8号线、铁路东南环线,形成便捷的陆路网路。

拥有110KV迎龙、峡口、莲池、东港变电站4座,在建220KV书房变电站1座,电力保障能力强;拥有覆盖全境的供气管道,并与重庆外环高压燃气管线相连,气量气压充足;拥有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臭氧深度净水水厂1座,水源清洁,出厂自来水达到直饮水标準;拥有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和生活污水可全部纳管。

经过反覆研究、集思广益,重庆经开区科学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12345”发展战略。围绕1个目标。围绕将重庆经开区建设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实现投产、在建和招商项目产值2000亿元,其中实际投产项目产值1000亿元。立足2大定位。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港口开放基地”两大定位,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高端产业集聚地。做强3大产业。做强高端装备製造、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完成4大任务。到“十二五”末,拓展区可建设範围内土地整治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趋于完善,招商引资取得显着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推进5区建设。1年打基础、3年上台阶、5年见成效,10年内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先导示範之区、高端产业之区、临港生态之区、创业成才之区、安康幸福之区。

按照上述战略,确定“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为: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50亿元;GDP年均增长25%,达到55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达到1200亿元,产能达到200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外资累计分别突破400亿元、1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0%,达到7.3亿美元。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的原则,以高技术、高产出、高效益产业为重点,提出“3+x”的产业规划,即:以高端装备製造业、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重点发展特种船舶、数控工具机、环保装备设备、手机、物联网、总部经济、仓储物流等产业。2015年,新区总产值将达1000亿元。

围绕“3+x“的产业定位,经开区规划出五个功能区和一个产业带:核心功能区、茶园功能区、东港功能区、迎龙功能区和总部经济产业带。

东港港区是重庆重点发展的“三基地四港区”之一,依託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建设东港货柜码头、船舶修造基地,重点发展船舶行业。作为重庆主要的机电装备製造基地之一,以重庆机电控股集团旗下的工具机集团、通用工业集团、美的通用製冷设备公司、博森电器公司整体迁入为契机,重点发展数控工具机、通用机械、製冷设备、电力设备行业。

拥有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移动终端及物联网设备检测认证机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以及国家级移动通信终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物联网)示範基地、3G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驻了国虹科技、凌进电子、英业达、万利达、鼎暄科技、大唐新数码、索伦科技、组源通信等电子企业。今后将重点发展微型电脑、上网本、手机、电子晶片、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信息服务外包行业。

发展仓储物流,建设东港仓储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市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将设立农产品交易所。发展总部经济,将设立进出口离岸结算中心、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发展商务楼宇,建设商贸购物中心、高端住宅区、休闲度假区。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已命名区级文物保护点1个,网咖2家,音像製品出租点7家,电子游戏厅2家,出版印刷企业一家,社区腰鼓队3支,秧歌队1支,彩船队1支,2支篮球队,川剧座唱队1支。民众文化活动开展较丰富,党工委、管委会每年适时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如体育运动会,迎春音乐会等。同时,鸳鸯街道、礼嘉镇和辖区企业每年在元旦、春节、国庆节、儿童节、妇女节等节假日,开展了一系列民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文艺表演活动。两镇腰鼓队、秧歌队还积极参与经开区的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目前,开发区有线电视安装由重庆广播电视网路传输北部新城分公司管理,网路已铺设至辖区镇街、各生活小区和企业单位。其中,已开通闭路电视2698户,数位电视1209户(其中蓝湖郡小区已开通269户,奥林匹克花园待开通940户)。2005年6月,巨龙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成立,已对外开展印刷包装业务。北部新区经开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区内文物古蹟较为丰富,有着名的宋代抗元遗址多功城、清代节孝牌坊、雄奇壮观的白云古寨和柏溪国民党中央大学遗址。

多功城,为宋代抗元遗址,位于北部新区经开园鸳鸯街道花朝村翠云山上,北眺华蓥,南睹紫金,东视铁山,西制嘉陵。是宋代重庆主城四周分布的卫星城之一,作为战略要地,是重庆的第二道防线。

多功城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抗元名城,宋淳祐年间(1241—1252)初筑,鹹淳年间(1265——1274)培修并重修西门。明清时期均有过修补。城筑于山顶,因岩而建,用条石错缝平砌建筑墙体,卷拱成门,现存西门及东门均有题记。多功城是南宋末年重庆军民坚持抗元斗争的有利屏障,既是为数不多的宋城之一,也是研究宋末抗元斗争的极好材料。城内翠云寺始建于明代,为渝北名寺,是多功城重要的附属物之一,寺内古树参天,风景优美。

白云古寨形为一个圆形的古堡,雄踞于嘉陵江畔白云山之颠,一面缓坡三面陡崖,占地面积3689平方米,始建于民崇贞七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古寨内建有一座古庙,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分为正殿、中殿、后殿,殿内有大小菩萨上百尊。正殿中间供奉玉皇大帝佛像,并有一块空心的长3米、宽约2米的跪拜石;中殿供奉雷神菩萨和送子观音,其后壁雕有多种壁画,其中一幅为一个人拿着灵芝草餵神牛;后殿正中为黄金楼(一楼一底木楼),为整个古庙的至高点。据传,在晴好的天气,登上楼顶可望见两江汇合处朝天门,后殿两侧为庙内主持住房。这里主要作为当地民众祭祠拜佛之用,在其鼎盛时期,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都来此朝拜,香火甚旺。同时由于当时该地土匪猖獗,其又作为民众避难之所。

白云古寨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当地一个人去世后,埋在现白云古寨山下,人们都说这人埋在了狮子嘴里,民间称为“草寇坟”,其后代要造反,要当草莽皇帝,于是当时的官府奏报皇帝,皇帝请高僧看后,决定在此修建寺庙压邪,不让其后代造反(据说现在古寨下还有一个洞子,里面当时吊悬棺的铁钩都还在);也有人说,这是当地民众集资修建的。

1944年至1947年期间,重庆作为国民党的陪都,成为国民党驻扎重地。一个地下党的小分队将一群孤儿转移到白云古寨内寄养,这儿又成为了孤儿院。1949年,一位来自重庆的叫李居士的尼姑承头,将白云庙进行了整修和翻新,又焕发了往日的光彩,举办了雷祖会,附近的民众都来祭拜雷神菩萨,场面蔚为壮观。

鸳鸯节牌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是王姓节孝牌坊,是为了当时的老子、节女,标榜功得,颂扬节烈,表彰忠勇,褒奖孝义品德的纪念性建筑,以教育世人,尊老爱幼,崇尚品德,该牌坊内涵深厚,建筑宏伟,被人崇敬。

柏溪中央大学成立于1928年前后,由1902年的两江师範学堂,南京高等师範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内迁重庆。

柏溪中央大学分校遗址,自然环境优美,溪水潺潺,山野之气盎然。它占地120亩左右,东至于(学中)家院石门的附属国小;西至码头的木桥、南至茅洞垮沟田边,北至山王庙岩口,另有农场一个,与校园一溪相隔,占地20亩。

柏溪中央大学1946年复员后,校园交给了军政部,办起了青年中学(赤征军),后来,该处与徐家坝江北简易师範对换,这里就是简师的校地,直至解放,50年,组建了四川省江北师範学校。

柏溪中央大学文化底蕴深厚,其早期文化集宗教、儒家、佛道。柏溪中央大学这幅热土,是学子之乡,近100年来,培育了两千多名流学子,他们遍及海内外的各行业,在80年代,曾有在此求学或工作的知名人士回校探访。

重庆经开区自2001年进入北部新区并全面代管鸳鸯街道、礼嘉镇的党务、行政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务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全区现有各类学校25所,其中,中学2所,国小13所(含村点校),幼稚园(班)8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所,在职教职工365人,学生4973人,其中,国中1657人,国小1790人,幼儿526人。

全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学本科学历占45%;专科学历占52%。高级职称7人,占1.9%,中级职称115人,占31%。今年内共有14名中国小校长、副校长参加国家级、市级教育机构组织的培训,1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认定,2名教师参加市级科研骨干培训,40名教师参加区级骨干教师培训,358名在职教师参加了第四轮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考核,15名中国小教师参加市里举办的新课程改革新难点问题研讨、英语骨干教师业务培训、图书馆馆长研修班培训等各类培训。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有所提高,文艺表演、美术作品展示得到社会好评,学校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受到民众讚许,中国小素质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05年中学联招上线人数达到72名,中国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达389人次。

鸳鸯中心幼稚园被西南师範大学教科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幼稚园绿色教育”总课题组授予“绿色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研究试验基地”称号,鸳鸯中心校“以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翠云完小承担了《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课题、鸳鸯中心幼稚园承担了《整合资源,开发生活化园本课程研究》课题。礼嘉中学申报国家级英语子课题研究获得成功,鸳鸯中心校区级课题“生活化园本课程”研究开题,同时,正积极向市继续教育中心申报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市级课题研究。

2003年开始,按照经开区管委会“高起点、高标準、高质量”建设学校的要求,对鸳鸯中学、礼嘉中学、鸳鸯中心校、翠云完小、礼嘉中心校、白马国小等6所中国小实施了改扩建或新建。规划投入资金近3亿元,人均近6000元,学校总用地面积200260平方米,新建教学用房120792平方米,规划办学规模240个,规划入学人数11370余人。2004年3月,为适应经开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经开区根据北部新区总规和经开园控详规,结合2010年入住人口数,搞好了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全区共规划有各级各类学校64所,其中,幼稚园33所,国小20所,国中6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综合性学校1所。依据各组团开发建设情况确定了部分学校的规划建设规模,并拟定根据开发建设进程适时组织建设。国际双语学校、北大附中重庆实验学校、重庆巴蜀国小已先后分别在礼嘉组团白云公园片区、重庆奥林匹克花园小区和蓝湖郡小区选址新建,同时,经开区职业教育中心、牌坊中学、同舟国小等学校建设工程正抓紧筹备之中。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中心城区为长江、嘉陵江所环抱,鳞次栉比,依山傍水,故有“山城”和“水城”之称。重庆目前是全国面积最大、行政管辖最宽、人口最多的直辖市。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14个区、26个县(市),人口3072万。重庆具有3000多年历史,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因水而起,因商而兴,因工而强。1891年被闢为对外通商口岸,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民政府的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为直辖市。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和"三线"建设时期大规模的迁建、扩建,奠定了现代工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半个多世纪以来,重庆在抗击外敌入侵、国防现代化、国家工业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重庆地处中国中西结合部,是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枢纽,在中国经济发展总格局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并寄予厚望。在重庆直辖市建立时,赋予了三大历史使命:一是充分发挥重庆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二是探索大城市带动大农村,城乡共发展、共繁荣的路子;三是组织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发展库区经济,保证三峡工程顺利进行。

解放碑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为“精神堡垒”(意指坚决抗战的精神)。堡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徵“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市决定在原"精神堡垒"的旧址上,建立"抗战胜利纪功碑",以纪念抗战胜利。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简称解放碑)。

“解放碑”是解放碑中央商务区(CBD)的代名词。有“西部第一街”美誉的解放碑商贸中心区(CBD)有望跻身中国第三大商圈(仅次于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襟带两江,壁垒三面,地势中高,两侧渐次向下倾斜。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因此门随东逝长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于此迎御差,接圣旨,故名“朝天门”。1891年重庆闢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撤除。1949年“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

今天的朝天门客运码头,新建宏伟的朝天门广场(江泽民题字),是俯看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蕩,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成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重庆人民大礼堂位于人民路学田湾,是邓小平、刘伯承主政西南的时候修建。1950年动工兴建,1953年竣工。初名“中苏大楼”,后改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该现名。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分礼堂、南楼和北楼三部分。大礼堂取中西合璧之建筑风格,主体部分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及天安门形式,配以廊柱式的南楼、北楼。一色绿色琉璃瓦顶,大红廊柱,淤塞栏桿。大门为一大牌坊。整个建筑布局合谐,雄伟壮观,雕樑画栋,金碧辉煌。曾先后接待过苏联、日本、朝鲜、印度、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大型文艺表演团体,是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人民大礼堂盛载了历史的足迹,也记载了重庆人民的磨难和欢乐。风雨历程半个多世纪,她分明是一座静默的圣殿,无时无刻不在分享和倾听着一代又一代重庆人的光荣与梦想。

山城夜景是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重庆市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倚山筑城,建筑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城市风貌十分独特,由此形成绮丽夜景。“不览夜景,未到重庆。”,雄伟的山城重庆,以辉煌的夜景闻名海内。山城夜景自古雅号“字水宵灯”,为清乾隆年间“巴渝十二景”之一。因长江、嘉陵江蜿蜒交汇于此,形似古篆书“巴”字,故有“字水”之称。“宵灯”更映“字水”,风流占尽天下。

清人王尔鑒诗云:“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山城夜景的特色之一得益于起伏的地势和依山而上的重重楼房。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高低辉映,如漫天星汉,极为瑰丽;二得益于两江环抱,双桥相邻。江中百舸争流,流光溢彩。桥面千红万紫,宛如游龙,动静有别,有似不夜之天。

观赏山城夜景有三大去处:南岸区南山上的一棵树观景台和大金鹰,可谓“隔岸观火”;鹅岭公园上的瞰胜楼,身临其境纵览两江;朝天门“两江游”游船,环绕扬子嘉陵,360°全方位立体饱览山水之城。

长江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美境。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着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着名的大溪文化就发源于此;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着名的名胜古蹟,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着名,是中国着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着名的“养鸡女”、“千手观音”等石刻艺术珍品就位于大足石刻。

为了加快推进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优质跨越发展,鼓励国内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聚集经开区,现根据国家、重庆市有关档案精神,结合经开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4.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

5.国务院3号档案政策(《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

6.重庆市鼓励投资相关政策

8.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1.入驻企业按15%徵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区级收入部分“两年全返三年减半返”(工业企业、仓储物流企业)。

3.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不超过10%。

4.全额补贴高级管理人员前五年所纳个人所得税区级收入部分。(工业企业、仓储物流等企业年产值需达10亿元)。

5.对从事科技开发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可安排房屋租金补贴。

6.引进人才给予安家资助。

7.扶持新购地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额是指企业按照生产规模需要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不含流动资金。实物、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入股需权威机构评估定值。

7.1 土地出让契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区级收入部分最高可全额补贴。

7.2 按期建设投产且年税收达5万元/亩(出口型企业年出口额达20万美元/亩)的,对已投产用地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三年内按区级收入部分的50%给予补贴。

7.3 获评“重庆环境友好工程”称号,投资总额达到10亿元的,一次性提供50万元的环保工厂建设资金;投资总额每增加10亿元,环保工厂建设资金递加20万元。

8.优惠租赁厂房宿舍。在区内租房生产经营的企业,享受租金与税金或出口额挂鈎的优惠租金(含物管费)。即每年年初按优惠租金标準预收租金后,年终按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三项税金额度或出口额度给予租金补贴。具体标準见下表(按建筑面积计算):

租金月补贴(元/平方米)S:年税金额(元/平方米)T:出口额(美元/平方米)

15-20(视楼层及现状而定)

9.增值税区级收入部分前两年减半返对经开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做出重大贡献的项目,按企业设立年度起两年内所缴增值税区级收入部分的50%给予补贴。

10.鼓励增资扩产。增资扩能、技术改造且新增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从增资扩能项目投产当年起三年内,补贴企业所得税区级收入增量部分的50%;在增资扩能时不新增用地,再补贴增值税区级收入增量部分的50%。

11.鼓励创新。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在有效期内的,享受“两年全返三年减半返”的所得税扶持政策后,第6至8年,再按企业所得税区级收入部分的50%给予补贴。

12.贷款贴息。高新技术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息,可按不高于基準利率计算的贷款年利息的25%给予补贴,且不超过该企业当年所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区级收入部分的25%。贴息期自贷款年度起不超过两年。

13.研发扶持。对新通过国家或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在认定当年分别按30万元、10万元进行奖励。对获得奖励后又被通过更高级别认定的,将给予相应差额奖励。在获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牌且正常经营一年后,经徵求重庆市科委意见之后,一次性给予不高于300万元的研发能力建设扶持。

14.鼓励申请专利。区属重点发展的装备製造、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材料等项目,当年获得的国内外观设计专利、国内实用新型专利、国内发明专利,分别按每件专利500元、1000元、10000元进行奖励。

15.对经营用房进行财政补贴

15.1 补贴总部型企业自建经营用房的土地出让金。

1、对新入驻总部型企业购地自建经营用房的自用部分给予补贴;2、计算基数为土地出让金区级收入部分。

15.2 补贴总部型企业购买经营用房的购房契税。

1、对新入驻总部型企业购买经营用房的自用部分给予补贴;2、计算基数为购房契税区级收入部分。

16.财税扶持。对新入驻总部型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区级收入部分,第一年给予100%,第二年、第三年给予70%的补贴。其中企业自税务登记之日起3年内,任意一年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区级财政收入部分在1000万元(含)以上或3年总和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5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

17.对办公用房进行财政补贴。对新入驻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机构总部、地区性总部、省(市)级总部,新建办公用房的,对其自用部分建筑面积按每平方米1000元标準给予一次性补助,享受补助的办公用房,5年内不得对外出租;购置办公用房的,其自用部分缴纳的契税全额安排企业使用;租赁的自用办公用房,自租赁起始日起3年内每年按房屋租金的30%给予资助。若实际租赁价格高于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的,则按市场指导价计算租房资助。

18.1 新入驻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机构总部、地区性总部、省(市)级总部,自开业年度起,其所缴纳的营业税区级收入部分,实行“前两年全返后三年减半返”;自获利年度起,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区级收入部分,实行“前两年返70%,后三年减半返”。扶持总额的20%可用于奖励经营班子。在协助上述金融企业和机构申报重庆市落户奖励的同时,给予其与市政府拨付落户奖励款项等额的一次性扶持。

18.2 对新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减半补贴其前三年所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区级收入部分。

18.3 对新入驻的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其所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区级收入部分,实行“前两年全返后三年减半返”。其中,股权投资企业的该部分扶持资金,用于奖励该企业委託进行管理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

18.4 对新入驻的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的信託投资、金融租赁、融资租赁、信用担保、小额贷款及其他金融中介服务企业,自税务登记之日起3年内,对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区级收入部分给予50%的扶持。

19.扶持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建的大型仓储、分拨、配送、採购类等现代物流企业用地,其投资强度达到有关规定要求的,按工业用地政策执行;同时,参照享受7.1条扶持政策。

20.鼓励物流企业申请等级评定。首次被国家物流与採购协会评定为2A、3A、4A、5A的物流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

21.积极推广物流技术和设备标準。区内大型仓储、分拨、配送、採购类物流企业,仓储面积达到1万、2万、4万平方米及以上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当年新购集卡车辆(含更新)的,每辆补助5000元;货柜业务年标箱量首次达到1万、1.5万、2万、2.5万、3万标箱以上的,分别奖励10万元、20万元、30万元、40万元、50万元。承运国际货柜业务的分别再增加一倍。

22.扶持专业服务、中介和文化服务业发展。新入驻的年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区属部分在10万元(含)以上的,就其所缴该三项税收的区级收入部分,三年内每年给予50%的扶持。

23.扶持大型专业市场发展。新入驻大型专业市场,正常经营一年以上,按当年市场销售总额和入库税收给予扶持。其中,销售总额在10亿(含)以上,且当年实现区级财政收入300万以上(含),前三年分别给予100万元、70万元、50万元扶持,其中30%用于奖励经营班子;销售总额5至10亿元,且当年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50万以上(含),前三年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扶持,其中30%用于奖励经营班子。

24.鼓励和扶持软体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软体及服务外包企业除享受国家、重庆市相关扶持政策外,对企业及培训机构租用经开区管委会提供的研发、办公、生产、培训用房,按照先缴纳后补贴的办法,给予两年全额的房租补贴。每家企业享受房租补贴的用房面积原则上不超过500㎡。房租补贴一年兑现一次。

25.扶持外向型企业发展。对出口额100万美元(含)以上的自营性外贸企业,实行每出口1美元基数内予以1分人民币贴息,增量部份予以2分人民币贴息;对出口额2000万美元(含)以上的经营性外贸企业,实行每出口1美元予以1分人民币贴息。

26.实行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做到“一栋楼办公、一个视窗对外、一条龙服务”,公开办事内容、程式和时限,按时办结。

27.对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重点联繫制度和专门服务小组跟蹤服务制度。

28.对在引进重大项目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并最终促成项目投资成功的社会单位、团体和个人(不包含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称为引资人,经投资方和经开区管委会确认,享受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29.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世界知名企业(总部)或知名品牌,根据引资人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给予到位注册资金1%—3%的奖励。

30.引进国内製造业100强企业(总部)、重点电子信息业(总部)、服务业100强企业(总部)或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企业,根据引资人所起的作用和贡献,给予到位注册资金5‰—1%的奖励。

31.引进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及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对引资人给予到位注册资金1‰—5‰的奖励。

32.对引进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引资人,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和项目对我区发展的拉动和影响,给予5—10万元的奖励。

33.引进中央及重庆市对区属项目较大数额的投入资金,以及境内外无偿资金,按引入资金额度的1%给予奖励;引进无息或低成本资金,给予引入资金额度5‰的奖励。

34.同一项目符合两项或两项以上奖励条件的,就高执行。奖励最高额度不超过200万元。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製造业100强企业、国内服务业100强企业等以上年度官方发布的名单为準,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的企业以国家工商总局、中国名牌委员会认定的为準。

35.对引资人奖金的支付,分两次兑现奖励。第一次,注册资金到位后支付50%的奖金;第二次,在引进的项目实现第一次纳税后,支付其余50%的奖金。因奖励引起的纳税,由受奖人承担。

36.享受优惠政策的入驻项目须符合经开区产业规划与布局,和环保、低碳的要求。同时,还应达到相应的投入、产出强度规定。

37.若本规定之后,国家和市政府出台新的办法,则遵照执行。重庆市内同类地区依法许可的鼓励投资政策,比本规定更优惠的,则对符合本区重点打造和提升的产业,在许可许可权内给予投资者同等或更加优惠的政策。对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示範性强、带动作用大、税收贡献多、发展潜力大的产业项目,可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

38.企业所申请的建设规费类补贴,在项目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后申请;企业所申请的与产值、税收等挂鈎的补贴、奖励,依照会计年度,按从优、从高、同类同地点不重複的原则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39.符合招商引资奖励申报条件的,由引资人自行提交有关申报材料进行申报。由经开区投资促进局会同财务局等有关部门审核,报请经开区管委会批准。

40.本办法中“总部型企业”是指工业、商品流通业、旅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信息产业、建筑业等行业中的以下企业:(1)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性总部,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经开区注册登记、且主要税收(含企业所得税)在我区汇总缴纳的市级以上(含市级)销售、採购、结(汇)算、研发中心等;(2)市级以上(含市级)控股公司总部;(3)年进出口总额在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进出口公司总部;(4)经开区认定的其他总部型企业。

41.本办法中“专业服务、中介和文化服务业”提指下列服务业经营者:(1)会展服务、谘询、评估、认证、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机构;(2)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策划、广告媒体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3)国家级和市级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4)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服务的旅游企业;(5)勘察、设计、研发、检测等专业服务机构;(6)文化、体育、娱乐、营利性的医疗保健机构和城市公共服务等企业。

42.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由经开区投资促进局负责解释。

2008年,全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大多完成全年计画,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总量占全市的9.0%,增幅高于全市8.7个百分点。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71亿元,比上年下降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3.56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4亿元,增长45.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0.2:66.2:33.6。按区域划分,北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7.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5.2%;南区完成251.18亿元,增长9.1%,占全区的54.8%。另外,高新区完成266.36亿元,增长26.8%,占全区的58.1%;经开区完成191.92亿元,增长18.1%,占全区的41.9%。北部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已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重庆经开区在2007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中由19位提升到18位,继续名列西部第一。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继续发挥主导作用。2008年,北部新区工业企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自然灾害、能源及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大幅萎缩,都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巨大冲击,主导产业中尤以汽车行业增速下滑严重,但工业仍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实现工业增加值280.37亿元,增长12.9%。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37.2%,拉动经济成长8.6个百分点,支柱效应显着。全年工业产销率为98.6%,实现利税总额140.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实现利润65.13亿元,增长18.2%。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12家,其中10亿元级的有17家,100亿元级的有2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31.10亿元,占全区的94.0%。

实施“424”发展战略,加快建成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新建黄茅坪、平场、大云、花朝4个工业园区,提升翠云、沙堡2个工业园区,打造人和、礼嘉、火车北站、金山4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大力发展汽车机车及零部件产业,2008年实现产值64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区工业比重为53.5%,支柱产业龙头作用明显。轿车产量达到24.13万辆,占全市整车产量的22.3%、轿车产量的55.1%。汽车零部件製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0.14亿元,占全区汽车产业的21.8%。北部新区已成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最快、布局最集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区域。在做大做强汽车机车等製造业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最佳化,仪器仪表、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软体外包和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2008年仪器仪表和电气机械製造业产值同比增速分别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6和5.1个百分点。

建筑业发展前景广阔,仍处上升通道加速上行。由于市场空间大,北部新区逐步聚集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建筑企业,2008年末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71户,近全市的十分之一,实现增加值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8%,上缴税金6.23亿元,增长20.9%。

自主创新绩效不断提升,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区有405个项目申报各类计画资金,落实西部大开发优惠、进口设备免税、出口退税、新产品补贴、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获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共1929万元。新认定重庆市重点新产品54个、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6项、创新基金项目12个。重庆东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长安福特J48C、C307汽车拉索等66个产品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产品”。目前,北部新区成为全市最大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41家,占全市的35%。

依託辖区内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火炬计画国家软体产业基地、国家留学生创业园、重庆创意产业基地、重庆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重庆对日软体外包基地等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发展信息、生物、软体、创意等高技术产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29.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09.1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0.6%,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7.6个百分点。全区高技术製造业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9.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和40.6%,增幅分别超过今年全区工业平均水平8.6和22.4个百分点。高技术製造业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持续旺盛,现代服务业潜力较大。现代服务业累计实现收入33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缴税收22.37亿元,增长22.1%。商业贸易相对单一的局面在不断改变,在汽车销售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同时,餐饮住宿、物流运输业发展迅速,餐饮住宿业实缴税收0.86亿元,增长49.8%;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缴税收1.42亿元,增长76.8%。200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5亿元,增长28.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6.02亿元,增长27.6%,实现税收13.26亿元,增长39.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02亿元,增长40.8%;其他行业零售额2.21亿元,增长25.6%。

全年进出口总额15.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1%。其中,出口4.51亿美元,下降27.4%;进口10.6亿美元,下降4.5%。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6.09亿美元。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全年共引进项目2831个,完成招商引资投资总额180.03亿元,实际利用资金210.86亿元。其中,引进外商投资项目12个,契约金额1.24亿美元,同比下降81.3%。实际利用外资4.82亿美元,增长99.7%。实际利用内资177.11亿元,增长138.5%。拓邦电子生产基地、百安居、麦当劳、家乐福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北部新区。

全年新注册工商企业3167户,新增注册资金110.50亿元。截止2008年末,经开区工商注册企业达5159户,其中北区和南区分别为1064户、4095户;经开区北区工商注册个体户1061户。高新区工商注册企业达14978户,其中北区和南区分别为2151户、12827户;工商注册个体户10611户,其中北区和南区分别为3167户、7444户。

受金融危机及征地滞后等多种因素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下降,结构变化较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05亿元,比上年下降18%。按投资类型划分:工业投资增长加快,完成39.71亿元,增长16%;基础设施投资受征地滞后影响,完成投资27.96亿元,下降54.2%;房地产投资仍处下行通道,完成投资140.27亿元,下降15.1%。按区域划分,北区完成144.62亿元,南区完成78.43亿元;另外,经开区完成124.76亿元,高新区完成98.29亿元。

2008年,道路完工24.39公里,累计通路245.36公里。其中“金系列”骨干道路累计建成56.38公里,完成97公里规划总里程的58%;园区道路累计建成245.36公里,完成总里程708公里的34.7%。其中北区通车里程约21.93公里,累计建成202.87公里,占527公里规划总里程的38.5%。城市基础设施综合网路进一步完善,新增水、电、气、信、讯等各类综合管网约123.29公里,累计达1359.89公里,其中北区新增综合管网93.45公里,累计达1191.65公里。产业楼宇新建48.9万平方米,历年累计竣工107.4万平方米;转非还建房开工63.4万平方米、竣工55.5万平方米,历年累计竣工271.19万平方米。

推进森林绿地建设,生态环境出形象。按宜居、森林、景观、休闲4个概念打造都市风貌展示区,累计建成20余个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城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稳步推进建设“两江四岸”靓丽的嘉陵江沿江景观带。结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绿化土地772公顷。其中建成城市公园327.5公顷,城市生态林236公顷,绿化靓点工程69.5公顷,社区公园91.8公顷,长效鲜花大道46.5公顷,社会单位完成绿化建设63.25公顷。

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全社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分别为262吨和98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5吨标準煤,下降5.4%。实施“蓝天”、“碧水”等四大环保行动,完成了城市三级排水管网改造15公里。实施森林工程2242亩,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全年优良天数达306天,环保投资指数达2%。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063毫克/立方米和0.042毫克/立方米。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收入18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地方财政收入58.56亿元,下降19.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6.76亿元,增长43.4%,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2.8%。税收总额达到154.20亿元,比上年增长58.0%。

金融业发展稳定。全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309.25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1.74亿元,增长61.6%。贷款余额208.93亿元,增长17.5%。现金收入73.20亿元,同比增长57.2%,现金支出79.75亿元,同比增长76%。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投入增幅显着,学校建设超常规发展。2001年以来,全区教育总投入达14余亿元,其中学校建设投入7.4亿元。北部新区学校用地由330亩增至1015亩(含民办学校用地154亩);校舍建筑面积最初仅8.98万平方米,8年来新建校舍43.99万平方米(含民办学校校舍6.70万平方米),满足了现有常住人口子女的入学需求,实现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北部新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支持、鼓励民办教育。目前,北部新区有幼稚园77所;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35所,其中高完中4所,中职学校9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国小14所。在校学生60011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11000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0343人,高中学生3455人,职业教育学生15213人。公办学校在职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011人。在职教师中,高级职称1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3%;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2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9%。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国中入学率100%。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进了高新园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设项目、鸳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礼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置换项目及高新园第二人民医院食堂改建项目。加强了对食品卫生、学校食堂卫生、职业病防治、医疗市场、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统一整合了北部新区公共卫生服务标準、计画生育奖励扶助标準及社会抚养费徵收标準,全年共为辖区民众提供老年保健、妇女保健、儿童计免、计画生育免费手术等服务13万余人次。全区现有卫生机构24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043张。卫生技术人员205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80人,注册护士578人。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区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月、单项趣味性运动会等民众性的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监管和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完成了刘伯承旧居的看护工作和促进异地保护设计方案;大竹林街道蹇义墓的初步勘测和基本保护措施;大竹林巨型阴沉木的发掘和保护。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全区现有文化站4个,各类期刊52.56万册。

年末常住人口52.51万人,其中北区人口16.38万人;户籍人口42.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7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3‰,与去年同期持平;死亡率为4.4‰,上升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4.9‰,下降0.4个千分点。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9.2,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1.8。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全区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数23.08万人中,新增城镇就业8191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4364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16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新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2个,累计创建20个。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四大基本保险扩面及基金徵收任务完成良好,合计净增参保达5802户次、18.7万人次,累计参保达15390户次、66.5万人次。其中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00318人,比上年增长26.4%;参加失业保险167990人,增长42.7%。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受理申报67530人,参保率达83.2%;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北区参保率达81%。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有4608人,实现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医疗救助近1000人次,发放救助金335.7万元。启动编制全区社区建设新规划,已创建市级示範街道1个、示範社区6个、区级合格社区14个,并承办了全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我区社区建设被作为先进经验进行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新工业集中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