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县哪里有卖关公放在店里哪个位置最好?

文章摘要: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妾,心怀不满.一次,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入董卓府中一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奸污,为吕布受他人制约而遗憾,吕布羞愧满面.这时被董卓撞见,董卓怒而夺吕布画戟刺杀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XXXXXXXXXX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7、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细节提示:当陈宫责怪曹操残忍时,曹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8、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曹操端杯热酒为关羽壮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9、三英战吕布: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公孙瓒战败,吕布举起画戟要刺.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击30多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前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最后吕布招架不住,飞马便回,逃到虎牢关.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10、孙坚匿玉玺: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得一枚玉玺.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别江东,别图大事、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他离开洛阳,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表,叫他拦截孙坚讨玉玺.孙坚对他们发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剑之下.”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11、赵云飞骑救公孙: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被赵云所救.赵云因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12、连环美人计: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又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吕的关系.后来,王允和吕布等人共同谋划,假传圣旨说天子将禅位于董卓,将董卓骗进城中刺死.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

13、大闹凤仪亭: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妾,心怀不满.一次,吕布趁董卓入朝议事,入董卓府中一貂蝉在凤仪亭相会.貂蝉假意哭诉被董卓奸污,为吕布受他人制约而遗憾,吕布羞愧满面.这时被董卓撞见,董卓怒而夺吕布画戟刺杀吕布,吕布大惊而逃.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

摘 要:本文涉及的三个历史事件——关羽不曾诛文丑,曹操不曾杀吕伯奢,诸葛亮未曾使用空城计——经过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艺术化加工,实现了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自觉提升与飞跃。《三国演义》的艺术光芒和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地位,与这一飞跃密不可分。

关键词:三国演义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作者为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以描写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见长的长篇历史巨制。整部作品在完整细密的宏伟结构中,用近百年豪杰辈出的三国时期为蓝图,以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及兴亡为线索,以三国鼎立到三分归一的历史进程为纵式结构的主线,以蜀汉政权为主体,以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等为中心人物,描写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是在历史、杂记、民间传说、遗闻轶事、小说讲史、元代《三国志平话》及戏曲演唱的基础上加工再创作的漫长“世代积累”型作品,罗贯中的整理、再创作使作品发生了质的飞跃。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依据如今的小说美学原理,小说创作中的“真”,不是简单地“实录”生活或依据正史,而应当允许虚构而且必须虚构;小说中的“真”不是具体的人和事的真实,而是“情”和“理”的真实。从小说艺术的审美特征上看,历史贵实,小说贵幻,在中国小说史上《三国演义》实现了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的飞跃。下面举三个实例来说明《三国演义》的这一成就。

一、历史上关羽不曾诛文丑

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述: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之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第560页)

《关羽传》中只字未提及关羽诛袁绍大将文丑之事,而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中却是这样描述的:

(徐)晃料敌不过,拨马而回。文丑沿河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翻,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第145页)

由此可知,《三国演义》中关羽诛文丑的事迹,是罗贯中为刻画小说人物关羽的艺术虚构。从塑造小说人物关羽形象方面来看,文丑击败了曹操名将张辽、徐晃,可知文丑武艺高强;而仅三个回合便死于关羽刀下,便衬托出关羽的神勇。从小说情节的演进方面来看,当时,刘备安身于袁绍的军营中,关羽却在曹操帐下效力,袁操两方势同水火,而关羽相继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便诱发了袁绍对刘备的猜疑,刘备势必不能久留;于此同时,关羽也想急于立功谢恩于曹操,为毅然决然辞别曹操提供理由。所以小说中便有后来的刘备修书、孙乾乔装改扮私会关羽、关羽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一个忠义、神勇的关羽形象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才会丰满起来。关羽诛文丑,是罗贯中的神来之笔,是小说艺术表现的需要。

二、历史上曹操不曾杀吕伯奢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述: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第3页)

显然,《武帝纪》中曹操不曾杀吕伯奢这么一个人。

《三国演义》第四回,小说人物曹操因刺杀权臣董卓不成,借以献刀之名金蝉脱壳,亡命天涯。逃亡途中,在中牟县遇难被县令陈宫所救,陈宫为曹操义举所感动,弃官从曹操而逃。逃至成皋,两人到曹操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处借宿觅食,打探消息。吕伯奢盛情款待曹、陈二人:吩咐家人杀猪,亲自骑驴外出沽酒买菜。后来的事态发展是这样的:

曹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第22-23页)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立场为“尊刘贬曹”,故而把曹操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成一个奸雄形象。罗贯中受《三国志》裴松之注中相关轶事启示,如孙盛《杂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第4页)

对此事进行了创造性改编,还安排了陈宫这样一个人物“目睹”曹操的恶行,完成了对小说人物曹操多疑、凶残、极端自私等性格的刻画。曹操杀吕伯奢这一细节,无中生有,却完成了《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底色的勾勒,实现了小说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

三、历史上诸葛亮未使用空城计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正传中并不曾记载空城计,可知这是一件子虚乌有之事。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空城计情节的灵感来自哪里呢?从《三国志》裴松之注中,保存下来了的信息里我们找到了些痕迹: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唯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第549页)

这个故事是,西晋初年金城郭冲向扶风王司马骏等人所列举的五件诸葛亮的轶事之一。裴松之虽然援引了郭冲的话,但疑窦顿生,紧接着提出了四点反驳,阐述了郭冲之言不靠谱。例如,郭冲这番话是对司马懿的儿子司马骏说的,司马骏听后,“慨然善冲之言”。在儿子面前揭其父之短,儿子像个局外人一样的言行,显然有悖于常理,此事不可信。裴松之是站在史学家的眼光看问题的,而罗贯中是以小说家的眼光对待此事的。罗贯中意识到,虽然历史上诸葛亮不曾弄险使空城计,但郭冲所讲的这则轶事却可以丰富小说人物诸葛亮的形象。于是进行大胆艺术创作,化腐朽为神奇,突显出了诸葛亮料事如神、临危不惧、智谋过人的艺术形象。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而通过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人物是最省力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按其性格逻辑敷衍出一处空城计来也是恰如其分的。

对以上三个实例的分析阐释,证实了《三国演义》实现了从历史真实到艺术真实的飞跃,在中国小说史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1]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晋]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刘世德.刘世德话三国[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明]罗贯中著,刘世德,郑铭点校.三国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鲁迅著,周锡山释评.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6]焦垣生,张蓉.三国演义存目[A],中国古典小说鉴赏[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张东年 甘肃嘉峪关市委党校 735100)

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三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却最为人们钟情并津津乐道。那是一个风云诡秘、大开大合的时代,一个人才辈出、英雄创世的时代,一个标新立异、色彩纷呈的时代。在有限的时空中,从辽阔中原到荆楚大地,从秦关陇隘到巴山蜀水,活跃在三国舞台上的各色人物,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在东汉末年群雄混战和三国形成时期,有“三大战役”彪炳史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尤其是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此后横扫北方,三国鼎立和魏晋一统奠定了基础, 从而改变了历史走向,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牟县官渡镇,是曹、袁角逐的主战场,当年曹操囤兵的官渡桥村至今尚存。汉时,这里是一个商贾云集的水旱码头,官渡水穿村而过,河上面高架一座拱形石桥。 桥以水得名为官渡桥,村又以桥得名为官渡桥村。

东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割据北方并、幽、冀、青四州的袁绍翦灭了盘踞辽东的公孙瓒,开始了讨伐曹操的战略部署。翌年春天,袁绍以河北名将颜良、文丑为先锋,大举南下,直趋许昌。此时,称雄黄河以南的曹操消灭了吕布势力,也开始了对袁绍作战的准备。他先以天子诏书令渔阳太守鲜于辅都督幽州六郡,牵制袁绍侧后;又令大将于禁在黄河南岸设立第一道防线, 防御黄河上的重要渡口延津,以东郡太守刘延防御军事重镇白马(今滑县东);自己则率精锐主力,在袁绍南下进攻许昌必经之路的官渡摆开重点防御战场,准备与袁绍决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二月,袁绍“简精兵十万,骑万匹”进逼黎阳,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袁军先锋颜良率大军直扑白马,将刘延团团围住。为解白马之围,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亲率大部人马进兵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军侧后,迫使袁绍改令接应颜良的部队去阻击曹操。曹操见袁绍中计,率部掉头直奔白马。时在曹操麾下的关羽纵骑出击,斩颜良于万军之中。曹操解了白马之围,立即撤军官渡。袁绍盛怒之下,令全军渡河追击,曹军出奇制胜,又诛杀了袁绍另一大将文丑。

初战告捷后,曹军屯驻官渡,凭借早已构筑好的工事严阵以待。痛失两员大将的袁绍恼羞成怒,发誓要与曹操决一雌雄。他亲率大军进逼官渡,在林柜坡扎下营寨,在前沿阵地上堆土筑台、箭射曹营,使曹营将士“皆蒙盾而行”;曹操则令将士赶造“霹雳车”,发石击塌袁军高台。袁绍又命士兵暗中向曹营挖掘地道,妄图出其不意消灭曹军。双方的阵地战僵持了一个月,袁军虽然没能攻克曹军壁垒,但也使曹军军心疲惫,粮草断绝,难以相持了。

就在这时,谋士许攸向袁绍献计,趁曹军主力尽在官渡,后方空虚之时,派奇兵抄后路偷袭许昌。然而,一向骄横自恃的袁绍非但没有采纳,反而以许攸家族犯法和与曹操有旧为由,把许攸痛斥了一番。许攸遭此奚落,异常恼怒,临阵弃袁归曹。曹操听说许攸到来,高兴得来不及穿鞋就跑出去迎接。许攸向曹操透露了袁绍在乌巢囤积粮草的情报,曹操大喜过望,当即令曹洪坚守营垒,挖渠引官渡水漫灌袁军地道,抵御袁军。自己亲率五千精骑,星夜奔袭乌巢,斩了守将淳于琼,一把火烧了袁军粮草。袁军前方地道被淹无法推进,后方粮草被烧断了给养,将士无心再战,军心逐渐崩溃,大将张郃弃袁投曹,相持一个月的阵地战,将胜利的砝码加在了曹军一方。曹操抓住战机奋起反击,袁绍兵败如山倒,带领残兵败将渡黄河北逃。

官渡一战,曹操大获全胜,斩敌八万余众,袁军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降者,曹操下令“尽坟之”。这场战争从二月打响,至十一月结束,历时九个月。自此,曹操控制了河北四州,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作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拐点,自此留在了华夏史册上,辉映在历史苍穹中。

在官渡桥村西,有一座官渡古寺,雕梁画栋,规整庄严,大殿内供关公圣像。寺内有一座清乾隆年间立的古碑,漫漶的碑面上依稀可辨有“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等字。据传这里是官渡大战时关羽阅书习武的地方,因为他斩杀颜良有功,后人在这里为他建庙祭祀。明神宗时,朝廷加封关公为“关圣帝君”,改关公庙为关圣寺。清顺治时,清廷封关羽为帝,降旨此地为官渡寺,关羽成为佛教护法菩萨。寺庙随关羽身份提高被历代保护修缮,成如今规模。每年农历九月九官渡寺庙会自古延续至今,附近村民蜂拥而来朝拜关公。

官渡一战,不仅成就了曹操,还使关羽一战成名!

历经1800多年的沧桑岁月,官渡大战的刀光剑影早已沉淀在历史的褶皱里,古战场遗迹连同那横陈在这里的累累白骨和呜咽着的灵魂,尘封在黄河漫溢的滚滚黄沙中。“官渡知何处, 苍茫想旧城。曹袁遗垒失, 烟雨缘芜平。大地几龙战,空天一鹤迎。无穷家国事,物外讵关情。”这是清代一位叫做桑调元的人访官渡时写的一 首诗。不独桑君有此感,凡来官渡寻访古战场遗迹的人们,也大多抱着浓郁的兴趣而来,徘徊感慨一番后,怅然而返。

然而,这里毕竟是昔日争战的地方啊!“马头落日带沙黄,此是曹袁旧战场;人过断桥凭吊古,水声呜咽哭兴亡。”当我们脚踏在官渡大地上,仍能从一个个顽强保留下来的地名中沐浴到习习汉风,叠现出曹袁厮杀的画面。

在曹操屯兵处官渡桥与袁绍屯兵处林柜坡之间,有一个小村落叫逐鹿营,听村名就能感受到两军在这里反复争夺时的鼓角争鸣。官渡桥距林柜坡不过两里之遥,但在冷兵器时代,却是难以逾越的地带!当年,曹军挖渠引官渡水漫灌袁军地道,以水代兵在这里击溃了袁军,因为这个原因,林柜坡改名为水溃村,遗存至今。

距官渡桥村不远,在一湾静静流淌的小河边,有一个叫大吕的村庄。它原名吕家庄,就是京剧《捉放曹》里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八口的地方。大吕村的南边,有一个草场村,因当年曹军存放过粮草而得名。村东北角上有一眼水井,传说是当年就有的,曹操用井水饮过马,故名“曹操井”。过草场村,是条过去黄河故道里到处可见的沙垄,蜿蜒着,起伏着,连绵十多里。在这沙垄的尽头,有一个高高的土丘,俗称袁绍岗,是袁绍阅兵点将的地方。站在袁绍岗上向北眺望,莽莽苍苍的黄河横躺在中原大地上,灿烂的晚霞把潺潺的水波映照得五彩斑斓。转过身来再看夕阳余晖笼罩的官渡古战场,只见昔日风沙弥漫的黄泛区绿荫苍茫,阡陌纵横,一眼望不到边的沃野里麦浪翻滚,河风微微吹拂,送来阵阵清香。

位于官渡镇逐鹿村的这口汉井,是官渡大战时就有的,在村民们保护下遗存至今。井周边是公园和整洁的村庄。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唯有暮山长”。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官渡,早已换了人间。行走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但见一个个村庄绿树掩映,街道宽敞,整洁簇新的屋舍勾勒出美丽乡村的新气象和万众一心奔小康的美好远景。穿越千古时空,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融,战争与和平在这里叠轵,每一个来访者身临其境,都会为官渡的沧桑厚重和在悠悠岁月中所经历的蝶变而感到欣慰。采访中,官渡镇主管领导向我们介绍官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那种如数家珍般的自信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今日之官渡沧桑巨变,昔日的古战场阡陌纵横,绿荫苍茫。绿树掩映下的一个个村庄街道宽敞,整洁簇新的民居展现出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近年来,中牟官渡镇党委以党建统领全局,在乡村振兴上走出自己的特色。为了保护环境,他们于2015年在全国率先关停并拆除了全镇1530家养猪场,斩断了持续几十年的养殖业重度污染源;他们密切联系群众,从农村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宅基地分配、土地调整、村民待遇三个问题入手,组织村民建立三项制度,推进社会公平化管理,创造性的落实了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注重运用协商、契约、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协力治理,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良性互动;他们在河南全省农村率先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农民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农村和城市一样干净整洁;他们从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入手,探索农业供给侧改革,建设高品质蔬菜基地,官渡蔬菜供不应求,大蒜行销全国;他们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引进了全国最先进的抗肿瘤药物生产项目。目前,郑州市长责任制“菜篮子”工程项目、全国科技示范村项目、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等项目己落户官渡。2018年以来,河南省内外270多个地方的领导与访客慕名来官渡参观考察,非为探古,只为一睹当今官渡人的如何不负名镇历史,不负时代使命,一心为民,把乡村建设的更美好。据了解,首届中国(郑州)种业博览会将于2019年10月在官渡镇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数千名种子企业和客商参加,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未来,官渡镇将成为中原及全国重要的种子繁育及加工、交流基地。

一位亲历者写诗赞叹官渡变迁:“官渡古镇史千年,源自三国名不凡。沧桑巨变在今朝,干群一心意志坚。保护环境拆猪场,垃圾分类全省先。三项制度公平称,扶贫济弱除恶奸。经济多元齐发展,农业改革走在前。乡村振兴颂党恩,中原大地有好官!”

官渡人,没有辜负这片皇天厚土,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承继着过往的辉煌,续写着古镇的历史和新时代的传奇故事。(孟庆国 范文章/文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公放在店里哪个位置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