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园林代表有哪些山水园林的特点有小山小水吗

———基于嘉兴地区史志资料的探讨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提 要]江南地区水域景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地处杭嘉湖平原的嘉兴地区水域景观种类繁多,体系完整,其中以水田景观(即圩田)为主体形态。本文以水田及捍海塘建设为例,指出历史时期嘉兴地区的景观体系经历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即:(一)先秦至南北朝以“三江五湖”为主要标志的原生态景观形态;(二)唐五代直到宋元时期围垦式景观体系的全面形成;(三)明清以来水网如织、陂塘密布式精细化景观(即整治景观)系统的最后定型,,进而从一个角度突出地展示了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与地理环境变迁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泽国水乡 水域景观 圩田 捍海塘 水利景观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与长江三角洲———历史变迁的多维视野研究”

[作者简介]安介生(1966-),男,祖籍北京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至迟至唐代,江南地区已成为名闻天下的风景绝胜之区,引来无数文人骚客的极力赞美,而对江南景观的赞美,往往离不开对“江花”、“江水”等水域景观的歌颂。可以说,在江南地区繁富的景观体系里,应以水域景观内容为最为集中、丰富,因而也最具研究价值。历史时期文献中所谓“江南”所涵盖的地域范围不尽相同,然而,自隋唐以来,嘉兴地区(即指明清嘉兴府所辖地域)所在的杭嘉湖平原地区无疑是人们心目中“江南”核心区之所在①。这一地区水域景观的演进历程较之周边地区更能展示江南地区的景观变化特征。嘉兴地区素以“泽国水乡”著称,处于太湖与杭州湾大海两大水域之间,历史时期常常面临太湖积水下泄与杭州湾海水倒灌的双重威胁,水域覆盖面积广大,水域景观的变化也最为显著。因此深入研究嘉兴地区水域景观体系的构成与历史变迁,对于杭嘉湖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的景观研究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水域景观的研究已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然而,目前有关历史时期水域景观演变的

①周振鹤:《释‘江南’》,《随无涯之旅》,(北京)三联书店,1996年;徐茂明:《江南的历史内涵与区域变迁》,《史林》,2002年第3期,第52-56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人园林代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