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我国最早的法律产生于哪个朝代文化生成与土壤里是对还是错

China),简称中国,位于东部、西岸。北起附近的江心,南到的。西起,东至黑龙江、汇合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由()和、、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7600个,其中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东邻,北邻,东北邻,西北邻、、,西和西南与、、、、等国家接壤,南与、、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隔海相望。

  中国省级行政区划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首都。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为常任理事国;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世界第二大进口国,拥有最多外汇储备,亦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国家象征:国情、国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数据,台湾地区的人口数为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2010年底的户籍登记人口数据。)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至时期,当汉族的先民华夏族开发的时候,各少数民族先民也同时开发了周围的广大地区。生活在东北的、、、、等在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北部的、、、等民族在今和华北北部以及西北一些地区,西域的、、等“城郭国”的各族在今新疆地区,西北部的、、等族在今藏、青地区,南部的、、、以及东南部的等南蛮各族在今的广大地区,和的先民分别在和台湾,越人的一支在今港、澳地区,等等。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在5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18个民族,他们是:、、、、、、、、、、、、、、、、、等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为1600多万人。

  人口在百万人以下10万人以上的有15个民族,他们是:、、、、、、、、、、、、、、等族。

  人口在10万人以下1万人以上的有15个少数民族,他们是:、、、、、、、、、、、、、、等族。

  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有7个民族,他们是:、、、、、、(按实地普查区域的人数计算)等民族。

  另外,还有未被确定的民族成份的人口,共73.4万多人。

  中国是个多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和。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佛教 在中国已有2000年历史。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

  道教 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乾道、坤道2.5万余人。

  伊斯兰教 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所信仰。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约1800万,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

  天主教 自公元7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天主教徒约4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教堂、会所4600余座。

  基督教(新教) 于公元19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基督徒约10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

  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等。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宗教组织开办的宗教院校中,根据各教需要进行宗教专业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履行的正常教务活动,受法律保护。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尊重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古代史,始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是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传说中,黄帝是大约4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原始部落的部落联盟首领。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他曾率领部落打败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后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长期生活、繁衍,构成了以后华夏族的主干成分。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较发达,青铜冶炼和铸造有很高水平。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纣王统治时,周武王兴兵伐纣,商亡。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和井田制。周厉王统治时,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跑,政权由周、召二公执掌。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灭亡。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步瓦解时期。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国力达到空前强盛。西汉末年,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战争爆发,西汉终于走向了灭亡。东汉初期的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使社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社会黑暗,终于爆发了黄巾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基本上统一北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孙权、刘备的地位得到巩固。220年,曹丕称帝建魏;221年,刘备称帝建蜀;222年,孙权称王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时期,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三国后期,魏国的力量日益强大。263年魏灭了蜀。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的统一是短期的,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各地流民不断起义、反抗,终于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383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胜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方,东晋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隋朝实现了统一。当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李渊起兵攻占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导致了农民战争爆发,唐朝迅速瓦解。

五代、辽、宋、夏、金、元

  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北宋时,同其并立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有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还有党项族建立的夏。各民族政权间不断进行战争,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后被尊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明政府营建并迁都北京。为巩固北部边防,明政府修筑了北边的长城。明朝后期,封建专制统治非常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爆发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朝的统治被推翻。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权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于1636年称帝,并改金为清。明清前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这些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清政府粉碎噶尔丹的分裂活动,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了改变贸易入超的状况,向中国偷运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三元里人民进行了英勇战斗。但由于清政府奉行妥协方针,终于导致战争的失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的侵华战争。美、俄坐收渔人之利。四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

清朝后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从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了。19世纪后半期,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更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还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发动政变,使维新变法归于失败。这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1900年夏,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894年,孙中山创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出现了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著名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相继建立起来。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萍浏醴、广州黄花岗等一系列起义,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3月,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临时政府正式迁京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起来。袁世凯对内镇压国民党,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二次革命”发生了。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军力量强大,“二次革命”很快失败。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徐州军阀张勋以调停“府院之争”为名,进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但复辟丑剧只持续了短短的12天。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但不久也失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了。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新文化运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宣传十月革命,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从而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激起中国人民强烈义愤。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成为新思潮的主流。1920年,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相继建立,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各地工人纷纷罢工,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政府开始了北伐。北伐军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打到长江流域。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不久,国民政府举行“北伐”,占领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退到关外。张学良“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创建红军,开辟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接着,又取得红军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亡。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皇帝,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取得了日军驻留上海的权利。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在长征路上举行的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1935年《何梅协定》的签订和“华北五省自治”,使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由此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取得了很大胜利。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44年,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大”。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订无条件投降书。经过八年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国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从1946年夏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性的反攻。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23日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中,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从1965年起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地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全国农业用拖拉机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7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开辟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以毛泽东为核心,邓小平是其重要成员),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接着,中国共产党相继决定对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进一步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兴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兴办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西藏自治区同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相邻。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1.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 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中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浅海大陆架。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进行的。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中国有四大高原,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

  中国有四大盆地,即: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由于所在位置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此外,著名的吐鲁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155米)。

  中国有三大平原,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它们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由于位置、成因、气候条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连,土壤肥沃,是中国最重要的农耕区。除此以外,中国还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等,它们也都是重要的农耕区。

  中国丘陵众多,分布广泛。在东部地区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区林木茂密(多经济林或果树),矿产丰富;有些丘陵被辟为梯田。或蕴藏水能,还有的丘陵峰峦竞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中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些河流、湖泊不仅是中国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江大河。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中国的河流,按照河流径流的循环形式,有注入海洋的外流河,也有与海洋不相沟通的内流河。

  长江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干流先后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

  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500千米,是中国第二大河。

  珠江 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东部。珠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入南海,全长2210千米,流域在中国境内44.25万平方千米。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水系,北江与东江基本上都在广东境内,三江水系在珠江三角洲汇集,形成纵横交错、港汊纷杂的网状水系。

  京杭运河 中国除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的运河,其中有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京杭运河。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京津两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1千米,是中国历史上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从开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内流区域的湖泊大多为内流河的归宿,湖水只能流进,不能流出,又因蒸发旺盛,盐分较多形成咸水湖,也称非排水湖,如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较高的纳木错湖等。中国的湖泊按成因有河迹湖(如湖北境内长江沿岸的湖泊)、海迹湖(即睸湖,如西湖)、溶蚀湖(如云贵高原区石灰岩溶蚀所形成的湖泊)、冰蚀湖(如青藏高原区的一些湖泊)、构造湖(如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火口湖(如长白山天池)、堰塞湖(如镜泊湖)等。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西北内陆只有200毫米以下。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气候条件的优势 复杂多样的气候,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使中国农作物与动植物资源都非常丰富。例如玉米的故乡在墨西哥,引种到中国后却广泛种植,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红薯最早引种在浙江一带,目前在全国普遍种植。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也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中国气候虽然有许多方面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但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灾害性天气频繁多发,其中旱灾、洪灾、寒潮、台风等是对中国影响较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中国的旱涝灾害平均每年发生一次,北方以旱灾居多,南方则旱涝灾害均有发生。在夏秋季节,中国东南沿海常常受到热带风暴——台风的侵袭。台风(热带风暴发展到特别强烈时称为台风)以6—9月最为频繁。在中国的秋冬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冷空气特别强烈时,气温骤降,出现寒潮。寒潮可造成低温、大风、沙暴、霜冻等灾害。

  冬季气温的分布 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夏季气温的分布 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其形成原因有: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从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看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中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毫米以上,其东北部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000毫米以上,最多的年份为8408毫米,是中国的“雨极”;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中暖湿空气的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降水量的时间变化 中国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是一年内降水量的分配状况。中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年际变化是年与年之间的降水分配情况。中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小,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大;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小,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大。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大。

  季风活动与季风区 中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上的特征,主要是由于季风活动影响形成的。发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面的东南季风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把温暖湿润的空气吹送到中国大陆上,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在夏季风正常活动的年份,每年4、5月暖湿的夏季风推进到南岭及其以南的地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进入雨季,降水量增多。6月夏季风推进到长江中下游,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进入雨季。这时,江淮地区阴雨连绵,由于正是梅子黄熟时节,故称这种天气为梅雨天气。7、8月夏季风推进到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华东、东北等地进入雨季,降水明显增多。9月间,北方冷空气的势力增强,暖湿的夏季风在它的推动下向南后退,北方雨季结束。10月,夏季风从中国大陆上退出,南方的雨季也随之结束。在中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连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很少,故唐诗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句。习惯上我们把夏季风可以控制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夏季风势力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干湿状况是反映气候特征的标志之一,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就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该地区就干燥。干湿状况与天然植被类型及农业等关系密切。中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

  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类型难以开发利用。例如,中国沙质荒漠、戈壁合占国土总面积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难度很大。而对中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耕地,所占的比重仅10%多些。

  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由于中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各地历史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情况极为复杂。例如,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汉民族多利用耕地种植高粱、玉米等杂粮,而朝鲜族则多种植水稻。山东的农民种植花生经验丰富,产量较高,河南、湖北的农民则种植芝麻且收益较好。在相近的自然条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形成了全国性的桑蚕饲养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会有明显差别。例如,在同样的亚热带山区,经营茶园、果园、经济林木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任凭林木自然生长,无计划地加以砍伐,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还会使土地资源遭受破坏。

  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这里所说的分布不均,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具体土地资源类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草原资源多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等。其二,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中国林地少,森林资源不足。可是,在东北林区力争采育平衡的同时,西南林区却面临过熟林比重大、林木资源浪费的问题。中国广阔的草原资源利用不充分,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临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的问题。

  河流和湖泊是中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中国人均径流量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径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资源最多,人均径流量约4000立方米。长江流域稍高于全国平均数,约为2300~2500立方米。海滦河流域是全国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人均径流量不足25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却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而水资源只占全国的6%左右。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程度。中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区,其中以长江水系为最多,其次为雅鲁藏布江水系。黄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较大的水能蕴藏量。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地区,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植物资源 中国幅员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被种类丰富,分布错综复杂。在东部季风区,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以及亚高山针叶林、温带森林草原等植被类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干草原、半荒漠草原灌丛、干荒漠草原灌丛、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丛等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多,据统计,有种子植物300个科、2980个属、24600个种。其中被子植物2946属(占世界被子植物总属的23.6%)。比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总属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银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区现代已经绝灭,都是残存于中国的“活化石”。种子植物兼有寒、温、热三带的植物,种类比全欧洲多得多。此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栽培植物。从用途来说,有用材林木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纤维植物500多种,淀粉植物300多种,油脂植物600多种,蔬菜植物也不下80余种,成为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动物资源 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陆栖脊椎动物约有2070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的9.8%。其中鸟类1170多种、兽类400多种、两栖类184种,分别占世界同类动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北部—秦岭山脉—伏牛山—淮河与长江间一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寒温带动物群为主,属古北界,线南地区以热带性动物为主,属东洋界。其实,由于东部地区地势平坦,西部横断山南北走向,两界动物相互渗透混杂的现象比较明显。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则上是依据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决定的。自治区与省同级,自治州与地级市同级,自治县与县同级。

  在中国,立法是指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中国立法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国务院及其部门立法、一般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立法。

  中国的司法制度是一整套严密的人民司法制度体系,包括侦查制度、检察制度、审判制度、监狱制度、仲裁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调解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国家赔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等。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高级人民法院,以下为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增长5.5%;本地农民工8888万人,增长5.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481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3.0%。

  全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加13680亿元,增长23.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9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7万公顷,增加3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2万公顷,增加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吨,减产0.3%;早稻产量3132万吨,减产6.1%;秋粮产量39199万吨,增产4.8%。

  中国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截至2011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17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下为建交国家(按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及大洋洲次序排列,同一洲的国家以其国名简称的英文字母为序,国名后面的日期为建交日):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贝宁       博茨瓦纳   布隆迪 

  喀麦隆     佛得角     中非       乍得     科摩罗 

  刚果(金)   刚果(布)   科特迪瓦     吉布提    埃及 

  赤道几内亚   厄立特里亚   埃塞俄比亚    加蓬     加纳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肯尼亚      莱索托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达加斯加   马拉维      马里     毛里塔尼亚 

  毛里求斯    摩洛哥     莫桑比克     纳米比亚   尼日尔 

  尼日利亚    卢旺达     塞内加尔     塞舌尔    塞拉利昂 

  索马里     南非      南苏丹      苏丹     坦桑尼亚 

  多哥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津巴布韦 

                    

                      

                         

                          

                    

                      

                          

                         

                         

                           

                        

                    

                        

                           

                   

                    

第1课 魔都上海环境认知

知识点101 课程简介 + 上海创新之城宣传片随堂测验

1、以下关于环境问题观察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门面向环境类专业学生及对环境保护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开设的环保入门课程
    C、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环境科学基本入门知识等

3、环境问题观察课为什么选择上海为典型教学基地?
    A、上海城市大、人口多、发展快,各类环境问题多、治理力度大,具有代表性
    B、上海滨江邻海,水体、大气、土壤、湿地、海洋、生态、等各环境要素具有一定代表性
    C、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快,且在全国环境保护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5、以下关于环境问题观察课主要教学实践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基地包括上海市城市规划馆、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吴泾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上海长江河口博物馆等
    B、教学基地包括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州河梦清园水污染治理展示馆、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理处置基地等
    C、课程以魔都上海为主要教学地点,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汇集多方资源,搭建环境交流平台

知识点102 上海的大气环境问题随堂测验

知识点103 上海的水环境问题随堂测验

3、在上海“水十条”中,有一个条款被放在核心地位,这一条款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问这一条款讲述了哪方面内容?

知识点104 土壤污染——看不见的危害(1)随堂测验

4、上海的土壤环境仍然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请问下列属于上海目前的土壤环境问题的有哪几项?

5、土壤环境污染的持续与多发,与监管治理能力不足有着一定关联,请问以下哪些原因会导致监管治理能力不足?
    A、土壤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潜在性以及长期性,土壤环境违法行为的多样化、隐藏化等特点
    B、环保部门执法装备落后,部分环保执法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知识点105 土壤污染——看不见的危害(2)随堂测验

1、在严格控制和预防土壤污染的过程中,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监管十分重要,请问以下哪项措施不能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

4、上海的土十条编制提出了“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土壤污染防治总体思路。请问总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5、在实施“土十条”相关规划时,我们需要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况,请问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知识点106 上海有垃圾围城么?随堂测验

1、从趋势上看,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十三五期间还将继续增加,此外,有一个新的趋势,即受价格、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的影响,低价值回收物回收量降低,低价值回收物的量可能会回流至哪一部门收运的垃圾量中?

3、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只在源头设置分类投放容器就可以,还应包括分类收集运输和后续的分类处理。请问上海确定的垃圾分类原则是什么?

4、在垃圾分类逐步推行的过程中,上海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请问一下属于上海遇到的问题的有哪几项?
    C、末端垃圾处理设施与分类要求不匹配,上游垃圾产生与回收需求不匹配,中端垃圾收运与分类要求也不匹配

5、在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中,公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请问公众可以通过以下哪些形式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B、多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信息,尽量在源头将不同类别垃圾分类投放

知识点107 上海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随堂测验

知识点108 上海如何保护自然环境?随堂测验

1、关于上海的大陆和大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海域海岛为上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以下关于上海的自然保护区说法错误的是:
    D、东滩鸟类保护区和中华鲟保护区已经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3、关于上海的国家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海在郊区设置了4座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共规划建设21个郊野公园
    B、由于上海原始自然生态环境是滩涂和湿地,因此这些森林公园都是人工营造的
    C、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还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
    D、森林公园既包括了传统的园林、农田、水源涵养林,还包括了相关的古村落、文化遗存。

4、关于上海的城市绿道和农田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上海按照“三环一带、三横三纵、一区一环”的布局要求建设城市绿道
    B、通过绿道串联起现有绿地和公园,让市民享受更好的绿色空间
    D、上海的农田仅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对上海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无关联

1、以下关于环境问题观察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门面向环境类专业学生及对环境保护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开设的环保入门课程
    C、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环境科学基本入门知识等

3、环境问题观察课为什么选择上海为典型教学基地?
    A、上海城市大、人口多、发展快,各类环境问题多、治理力度大,具有代表性
    B、上海滨江邻海,水体、大气、土壤、湿地、海洋、生态、等各环境要素具有一定代表性
    C、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快,且在全国环境保护实践上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4、上海的环境问题包括:
    A、燃煤电厂、汽车尾气、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的大气污染问题
    C、道路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的城市噪声问题,及土壤污染、生态保护等问题

5、以下关于环境问题观察课主要教学实践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基地包括上海市城市规划馆、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吴泾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上海长江河口博物馆等
    B、教学基地包括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苏州河梦清园水污染治理展示馆、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理处置基地等
    C、课程以魔都上海为主要教学地点,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汇集多方资源,搭建环境交流平台

10、在上海“水十条”中,有一个条款被放在核心地位,这一条款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问这一条款讲述了哪方面内容?

16、从趋势上看,上海生活垃圾产生量大,十三五期间还将继续增加,此外,有一个新的趋势,即受价格、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的影响,低价值回收物回收量降低,低价值回收物的量可能会回流至哪一部门收运的垃圾量中?

18、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只在源头设置分类投放容器就可以,还应包括分类收集运输和后续的分类处理。请问上海确定的垃圾分类原则是什么?

23、关于上海的大陆和大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C、海域海岛为上海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繁衍生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4、以下关于上海的自然保护区说法错误的是:
    D、东滩鸟类保护区和中华鲟保护区已经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5、关于上海的国家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海在郊区设置了4座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共规划建设21个郊野公园
    B、由于上海原始自然生态环境是滩涂和湿地,因此这些森林公园都是人工营造的
    C、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还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造森林
    D、森林公园既包括了传统的园林、农田、水源涵养林,还包括了相关的古村落、文化遗存

26、关于上海的城市绿道和农田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上海按照“三环一带、三横三纵、一区一环”的布局要求建设城市绿道
    B、通过绿道串联起现有绿地和公园,让市民享受更好的绿色空间
    D、上海的农田仅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对上海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并无关联

34、上海的土壤环境仍然有几个问题亟待解决,请问下列属于上海目前的土壤环境问题的有哪几项?

35、土壤环境污染的持续与多发,与监管治理能力不足有着一定关联,请问以下哪些原因会导致监管治理能力不足?
    A、土壤环境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潜在性以及长期性,土壤环境违法行为的多样化、隐藏化等特点
    B、环保部门执法装备落后,部分环保执法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36、上海的土十条编制提出了“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土壤污染防治总体思路。请问总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37、在实施“土十条”相关规划时,我们需要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况,请问全面摸清土壤环境状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38、在垃圾分类逐步推行的过程中,上海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请问一下属于上海遇到的问题的有哪几项?
    C、末端垃圾处理设施与分类要求不匹配,上游垃圾产生与回收需求不匹配,中端垃圾收运与分类要求也不匹配

39、在垃圾分类的相关工作中,公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请问公众可以通过以下哪些形式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B、多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信息,尽量在源头将不同类别垃圾分类投放

第2课 发电厂与大气污染

知识点201 胖烟囱排放的是污染物吗?随堂测验

知识点202 发电厂生产原理及污染物产生随堂测验

5、以下关于燃煤电厂发电过程和原理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锅炉,将锅炉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
    D、冷却塔是将冷却水的热量先传给空气,再传输给大气环境

知识点203 发电厂生产过程与污染物排放随堂测验

知识点204 火电厂如何在线监测?随堂测验

知识点205 火电厂如何对除尘烟气脱硫脱硝?随堂测验

1、火电厂净化烟气的主要过程是:
    C、煤粉在锅炉炉膛经低氮燃烧,烟气再经脱硝、除尘、脱硫
    D、煤粉在锅炉炉膛经低氮燃烧,烟气再经带式除尘器进行脱硝、除尘、脱硫

2、烟气是如何脱硝的:
    A、在SCR脱硝装置中氨与烟气均匀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NOx和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B、喷入烟道的氨与烟气均匀混合,使NOx和氨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3、以下关于烟气除尘的说法正确的是:
    B、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荷电粉尘移动并吸附在阳极板上,烟气与粉尘分离
    C、振打装置定期振打阳极板,吸附在阳极板上的粉尘落入灰斗

4、以下关于烟气脱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5、以下哪项与“烟气污染物一体化协同控制与脱除超低排放技术”无关:

知识点206 火电厂如何做到超低排放?随堂测验

2、全面实施煤电行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和新的能耗标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这是全国的要求。从标准执行来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与下列哪一种发电的污染物排放相当()

知识点207 上海火电厂是上海PM2.5的主要来源吗?随堂测验

知识点208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随堂测验

知识点209 环境空气质量的五类标准随堂测验

知识点210 告别雾都:伦敦如何治理火电污染?随堂测验

5、旧的工厂和工业设施只有拆毁一种选择

1、火电厂净化烟气的主要过程是:
    C、煤粉在锅炉炉膛经低氮燃烧,烟气再经脱硝、除尘、脱硫
    D、煤粉在锅炉炉膛经低氮燃烧,烟气再经带式除尘器进行脱硝、除尘、脱硫

    A、在SCR脱硝装置中氨与烟气均匀混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NOx和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B、喷入烟道的氨与烟气均匀混合,使NOx和氨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3、以下关于烟气除尘的说法正确的是:
    B、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荷电粉尘移动并吸附在阳极板上,烟气与粉尘分离
    C、振打装置定期振打阳极板,吸附在阳极板上的粉尘落入灰斗

4、以下关于烟气脱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20、以下关于燃煤电厂发电过程和原理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锅炉,将锅炉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
    D、冷却塔是将冷却水的热量先传给空气,再传输给大气环境

31、防止企业对CEMS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造假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下面哪一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A、需要政府的环境保护局对企业、对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监管
    D、对造假企业进行大额罚款、追究刑事责任,在美国也行不通,中国也很难

33、普通公众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实时关注电厂排放污染物的数据和信息,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下列哪一个途径是不正确的()

知识点301 沪的来历—为什么说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随堂测验

2、以下关于吴淞江与苏州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1843年,上海开埠,西方认为这条河通向富庶的江南丝织中心苏州而称之为“苏州河”

5、以下关于“一带一路”中上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古青龙镇是唐宋时期对外贸易港,所有华东地区的海上贸易皆从青龙镇的青龙港出海

知识点302 苏州河记录上海工业文明随堂测验

知识点303 苏州河的前生——如何被污染?随堂测验

知识点304 苏州河的今世——如何被治理?随堂测验

知识点305 水体自净知多少?随堂测验

1、根据第(1)课内容,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是众多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总称。
    B、按是否存在细胞结构,可分为具细胞结构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微生物。
    D、按是否存在细胞核膜、细胞器和有丝分裂等,可以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

5、根据第(2)课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河流中流速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大,有利于自净;枯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小,给自净带来不利。
    C、底质能富集某些污染物质。河水与河床基岩和沉积物也有一定物质交换过程。这两方面都可能对河流的自净作用产生影响。
    D、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这一界限称为水体的自净容量或水环境容量。

知识点306 黑臭河道如何治理?随堂测验

知识点307 城市河流的近自然恢复随堂测验

5、5.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化处理工程治理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时而反弹、无法长效控制,且投入资金大、维护能耗大、费用高
    C、水体近自然生态恢复工程的技术关键是断裂生物链的重构
    D、草、 鱼和鸟就已经形成了健康的城市水生生态系统,人类不应该干涉

知识点308 海绵城市随堂测验

知识点309 保护母亲河 我们一直在路上随堂测验

3、以下关于保护母亲河说法正确的是:
    B、保护母亲河的参与群体包括科研工作者、市民、志愿者、学生、政府工作人员等
    C、保护母亲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贡献力量,为提升环境质量做出努力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环保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反而是我们随手可及、随处可做到的一个小事情
    C、老师、学校要承担社会责任,种植一个环保理念,让学生养成环保习惯

2、以下关于吴淞江与苏州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1843年,上海开埠,西方认为这条河通向富庶的江南丝织中心苏州而称之为“苏州河”

8、苏州河底泥的特征是?
    A、纵向:透镜型(中间厚、两头薄),横向:蚂蚁型(中间薄、两侧厚)
    B、纵向:蚂蚁型(中间薄、两侧厚),横向:透镜型(中间厚、两头薄)
    D、横向:蚂蚁型(中间薄、两侧厚),纵向从上到下依次增多

16、根据第(1)课内容,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微生物是众多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需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所有微小生物的总称
    B、按是否存在细胞结构,可分为具细胞结构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微生物
    D、按是否存在细胞核膜、细胞器和有丝分裂等,可以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

19、根据第(2)课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河流中流速和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大,有利于自净;枯水季节,流速和流量小,给自净带来不利。
    C、底质能富集某些污染物质。河水与河床基岩和沉积物也有一定物质交换过程。这两方面都可能对河流的自净作用产生影响。
    D、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排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超过某一界限时,将造成水体的永久性污染,这一界限称为水体的自净容量或水环境容量。

27、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化处理工程治理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时而反弹、无法长效控制,且投入资金大、维护能耗大、费用高
    C、水体近自然生态恢复工程的技术关键是断裂生物链的重构
    D、草、 鱼和鸟就已经形成了健康的城市水生生态系统,人类不应该干涉

35、以下关于保护母亲河说法正确的是:
    B、保护母亲河的参与群体包括科研工作者、市民、志愿者、学生、政府工作人员等
    C、保护母亲河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贡献力量,为提升环境质量做出努力

3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环保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反而是我们随手可及、随处可做到的一个小事情
    C、老师、学校要承担社会责任,种植一个环保理念,让学生养成环保习惯

第4课 城市垃圾去哪儿了

知识点401 净·一座城,沪·一个家随堂测验

5、以下关于老港垃圾处置基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场
    B、每年进厂垃圾110万吨,发电量约为4亿度,这大概是20万户5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
    D、所有湿垃圾都可以经生物垃圾处理机制成高效土壤改良剂

知识点402 上海垃圾知多少?随堂测验

知识点403 生活垃圾如何分类?随堂测验

知识点404 为什么要用集装箱运输垃圾?随堂测验

2、以下关于集装箱运输垃圾效率高的说法错误的是:

3、以下关于集装箱运输垃圾减少损漏的说法错误的是:
    D、密封条的存在,使得垃圾渗滤液、破碎化垃圾等都不会被泄露出来

5、以下关于集装箱运输垃圾智能化管理和降低环境风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输过程中,垃圾车、每个集装箱、每艘船都有其独特编码
    B、智能化管理系统保证了整个运输过程的科学化、现代化以及调度的精细化
    C、建立集装箱运输垃圾追溯系统能有效防止垃圾在运输中的泄露
    D、用集装箱集中化运输垃圾能够大幅度降低垃圾带来的环境风险

知识点405 垃圾山是怎么填埋出来的?随堂测验

3、关于垃圾填埋的设计和前期工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为防止填埋的垃圾污染土壤、地下水,要对填埋坑做防渗处理并布设导气设施
    C、垃圾填埋会产生很多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硫等,因此需要布设相应的导气设施

知识点406 已填埋的垃圾山如何进行生态恢复?随堂测验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利用生活污泥和有机废弃物、一枝黄花、水葫芦等资源,变废为宝,改造封场土

4、关于老港的垃圾山公益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老港固体废弃物基地造林项目是上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及规划滨海郊野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国内首个面积最大、立地条件最困难的垃圾填埋场修复和沿海新成陆地区、抗风抗盐碱成片大面积造林项目

5、以下关于老港垃圾山的日常维护、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填埋场场底和四周边坡,应形成完整的、有效的防水屏障,以达到雨污分流目的
    B、在填埋库区外侧边界线和填埋库区内设置截洪沟,作业区域雨污水分流,非作业区域雨水直接排出

知识点407 垃圾是如何焚烧的?随堂测验

知识点408 垃圾焚烧的大气污染问题随堂测验

知识点409 垃圾填埋场的邻避效应(1):问题与影响因素随堂测验

1、以下关于邻避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B、除了公园等绿色设施外,很多公共设施都可能导致大小不同的邻避效应
    C、公共设施会为周边区域创造长远的利益,但均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D、公共设施都会导致公众对环境安全感的下降和对环境风险的担忧

知识点410 垃圾填埋场的邻避效应(2):经验借鉴与建议随堂测验

4、以下关于老港垃圾处置基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基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生活垃圾处理场
    B、每年进厂垃圾110万吨,发电量约为4亿度,这大概是20万户5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量
    D、所有湿垃圾都可以经生物垃圾处理机制成高效土壤改良剂

15、以下关于邻避效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B、除了公园等绿色设施外,很多公共设施都可能导致大小不同的邻避效应
    C、公共设施会为周边区域创造长远的利益,但均具有很强的外部性
    D、公共设施都会导致公众对环境安全感的下降和对环境风险的担忧

21、以下关于集装箱运输垃圾效率高的说法错误的是:

22、以下关于集装箱运输垃圾减少损漏的说法错误的是:
    D、密封条的存在,使得垃圾渗滤液、破碎化垃圾等都不会被泄露出来

24、以下关于集装箱运输垃圾智能化管理和降低环境风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输过程中,垃圾车、每个集装箱、每艘船都有其独特编码
    B、智能化管理系统保证了整个运输过程的科学化、现代化以及调度的精细化
    C、建立集装箱运输垃圾追溯系统能有效防止垃圾在运输中的泄露
    D、用集装箱集中化运输垃圾能够大幅度降低垃圾带来的环境风险

27、关于垃圾填埋的设计和前期工作,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为防止填埋的垃圾污染土壤、地下水,要对填埋坑做防渗处理并布设导气设施
    C、垃圾填埋会产生很多气体,如甲烷、二氧化硫等,因此需要布设相应的导气设施

28、以下关于老港垃圾处置基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C、填埋,实际上是要让垃圾往高处“走”,通过推铺、压实,从而使它们变成一座山

3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利用生活污泥和有机废弃物、一枝黄花、水葫芦等资源,变废为宝,改造封场土

33、关于老港的垃圾山公益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老港固体废弃物基地造林项目是上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5%以及规划滨海郊野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国内首个面积最大、立地条件最困难的垃圾填埋场修复和沿海新成陆地区、抗风抗盐碱成片大面积造林项目

34、以下关于老港垃圾山的日常维护、检测,说法正确的是:
    A、垃圾填埋场场底和四周边坡,应形成完整的、有效的防水屏障,以达到雨污分流目的
    B、在填埋库区外侧边界线和填埋库区内设置截洪沟,作业区域雨污水分流,非作业区域雨水直接排出

知识点501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如何工作的?随堂测验

5、5.崇明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的主要任务有?
    A、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活动,普及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
    B、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学校、幼儿园提供素质教育活动场地支持。
    C、收集、制作、储藏、展示、维护、保养自然保护区分布物种的各类。

知识点502 崇明东滩的湿地生态系统随堂测验

知识点503 东滩是如何保护鸟类的?——超级捕手随堂测验

知识点504 东滩保护区如何治理外来物种入侵?随堂测验

知识点505 保护区鸟类、滩涂和外来物种的三个小故事随堂测验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成为多种迁徙候鸟的中转站:
    A、位于上海市长江口,是从澳大利亚迁徙到西伯利亚的中间点

2、关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4、关于湿地和滩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滩涂由于海水涨退潮而留下丰富的食物,退潮时鸟类集中在滩涂上取食

5、以下关于东滩外来入侵物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B、相较于其他物种,海三菱藨草能为东滩鸟类提供更加丰富的食物
    C、互花米草绞杀性的生长特点使其根系十分发达,减少底栖生物生存量

知识点506 保护区如何环境执法的三个小案例随堂测验

3、保护区目前环境执法的方向是:
    C、环保志愿者只需在监控室简单操作就能观察到保护区内实时活动人群

4、以下关于雁鸭类保护的问题与难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雁鸭类体型大,喜欢在水稻田中觅食,极易成为本地人攻击、捕获“野味”的目标
    B、不法分子利用监管漏洞,在利益的驱使下抓捕野鸭,在东滩每年仍有一定数量的野鸭被毒死
    C、有的不法分子在执法人员监管范围之外的水稻田中撒置毒药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卫国从捕鸟人转变为保护者,举报并配合保护区工作人员驱赶外来捉鸟人,利用自己的鸟哨绝技为保护区事业做贡献
    B、鸟哨捕鸟不仅要求捕鸟人高超的模仿能力,还要求捕鸟人有丰富的鸟类知识
    C、目前对保护区鸟类的追踪结果显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区域最适于鸟儿生存的地方

知识点507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是如何工作的?随堂测验

1、以下关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鲟被誉为“水中熊猫”和“爱国鱼”,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
    B、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就是长江口以中华鲟为主的水生野生生物及其栖息生态环境
    C、长江口从渔业资源来说,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渔产潜力最高的河口区域

3、以下关于保护区的设置和工作,说法错误的是:
    A、以保护长江口以中华鲟为主的水生野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为主要工作职责
    B、从科学保护、科学执法、内部管理、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C、组织或协助开展以中华鲟及其他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工作
    D、组织和协调长江口以白鳍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增殖放流、抢救救护及人工繁殖等工作

知识点508 亲自放流一条中华鲟是什么体验?随堂测验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持续开展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已经成为上海的绿色生态名片
    B、增殖放流活动参与者包括环保工作者、上海市市长、市人大、市政协委员、代表、普通市民等
    C、“拯救国宝中华鲟,共促长江大保护”增殖放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一项具体行动

2、以下关于中华鲟增值放流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B、农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长江口共同举办“拯救国宝中华鲟共促长江大保护”增殖放流活动

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D、黄河流域是水生生物江海洄游的必经通道,是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重要的栖息地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一项具体行动
    C、上海通过开展珍稀濒危水生动物抢救、落实水域生态补偿、开展增殖放流等措施推动长江的保护与治理

知识点509 西沙湿地的三个小故事随堂测验

4、以下关于西沙芦苇滩与螃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芦苇滩上无法种植树木是因为其地势低、受水淹时间长,超过树木耐淹极限

5、关于粽子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的粽叶有芦苇叶、箬竹叶,还有叶片宽度介于芦苇叶和若竹叶之间的粽叶芦的叶子

知识点510 潮滩的生态作用及其环保意义随堂测验

1、以下关于潮滩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D、潮间带自下而上分为高、中、低潮滩,高、中潮滩由陆向海发育潮沟

2、以下关于潮沟淤积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单元为光滩波痕淤积,由风暴潮过后淤积而成或高潮憩流时泥沙淤积在原波痕带上形成
    B、形态主要表现为潮滩中下带波痕的掩埋和草滩的淤涨推进
    C、淤积带原来的波痕大部分被泥沙填埋,原波痕波高变小,滩面变平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类群
    C、崇明西沙湿地公园生物种群丰富,已经发现的底栖无脊椎动物41种
    D、西沙湿地公园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人工湿地。

4、下列关于西沙潮滩的分区不正确的是
    A、按照离岸从远到近,分为光滩、草滩、芦苇、人工林泽4种区域
    B、海水域的光滩也叫藻类盐渍带,即生长有低等藻类而没有高等植物,属潮间带的低潮区

3、以下关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4、崇明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的主要任务有?
    A、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活动,普及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
    B、为上海乃至全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小学校、幼儿园提供素质教育活动场地支持
    C、收集、制作、储藏、展示、维护、保养自然保护区分布物种的各类标本

17、关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19、关于湿地和滩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滩涂由于海水涨退潮而留下丰富的食物,退潮时鸟类集中在滩涂上取食

23、保护区目前环境执法的方向是:
    C、环保志愿者只需在监控室简单操作就能观察到保护区内实时活动人群

2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金卫国从捕鸟人转变为保护者,举报并配合保护区工作人员驱赶外来捉鸟人,利用自己的鸟哨绝技为保护区事业做贡献
    B、鸟哨捕鸟不仅要求捕鸟人高超的模仿能力,还要求捕鸟人有丰富的鸟类知识
    C、目前对保护区鸟类的追踪结果显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长江口区域最适于鸟儿生存的地方

25、以下关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鲟被誉为“水中熊猫”和“爱国鱼”,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
    B、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就是长江口以中华鲟为主的水生野生生物及其栖息生态环境
    C、长江口从渔业资源来说,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渔产潜力最高的河口区域

27、以下关于保护区的设置和工作,说法错误的是:
    A、以保护长江口以中华鲟为主的水生野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为主要工作职责
    B、从科学保护、科学执法、内部管理、科普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C、组织或协助开展以中华鲟及其他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工作
    D、组织和协调长江口以白鳍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增殖放流、抢救救护及人工繁殖等工作

2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持续开展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已经成为上海的绿色生态名片
    B、增殖放流活动参与者包括环保工作者、上海市市长、市人大、市政协委员、代表、普通市民等
    C、“拯救国宝中华鲟,共促长江大保护”增殖放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一项具体行动

30、以下关于中华鲟增值放流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B、农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长江口共同举办“拯救国宝中华鲟共促长江大保护”增殖放流活动

3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
    D、黄河流域是水生生物江海洄游的必经通道,是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重要的栖息地

3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增殖放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一项具体行动
    C、上海通过开展珍稀濒危水生动物抢救、落实水域生态补偿、开展增殖放流等措施推动长江的保护与治理

37、以下关于西沙芦苇滩与螃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芦苇滩上无法种植树木是因为其地势低、受水淹时间长,超过树木耐淹极限

38、关于粽子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的粽叶有芦苇叶、箬竹叶,还有叶片宽度介于芦苇叶和若竹叶之间的粽叶芦的叶子

40、以下关于潮沟淤积地貌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单元为光滩波痕淤积,由风暴潮过后淤积而成或高潮憩流时泥沙淤积在原波痕带上形成
    B、形态主要表现为潮滩中下带波痕的掩埋和草滩的淤涨推进
    C、淤积带原来的波痕大部分被泥沙填埋,原波痕波高变小,滩面变平

4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脊椎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无脊椎动物类群
    C、崇明西沙湿地公园生物种群丰富,已经发现的底栖无脊椎动物41种
    D、西沙湿地公园是上海目前唯一具有自然潮汐现象和成片滩涂林地的人工湿地

42、下列关于西沙潮滩的分区不正确的是:
    A、按照离岸从远到近,分为光滩、草滩、芦苇、人工林泽4种区域
    B、海水域的光滩也叫藻类盐渍带,即生长有低等藻类而没有高等植物,属潮间带的低潮区

第6课 创新创业的上海滩

知识点601 上海滩与生态文明——什么是上海城市精神?随堂测验

1、生态文明的内涵不包括以下哪项:
    A、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
    B、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建设新的文明来解决

2、上海生态文明的内涵具体是指:
    A、是融合、浸润并超越传统城市工商文明而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
    B、上海生态文明是在“四个中心”基础上,建设以人的生态化为核心的城市生态文明
    C、以绿色、环保、低碳、循环、自然等为文明理念标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效率为生产方式标准,以自然、和谐、绿色、可持续为生活方式标准

3、以下关于上海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海2040城市规划将上海生态环境特征总结为“江、水、林、田”四个字
    B、上海最典型的生态环境也可以说是滩涂,滩涂是上海的代表
    C、上海最典型的生态环境也可以说是森林,森林是上海的代表

5、如何协调上海生态文明和环境承载能力建设:
    A、必须以效率为核心,探索“效率提高抵消资源消耗总量”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方式
    B、城市环境承载力系统必须以绿色、低碳、循环的最高标准建设和管理,支撑城市生态系统运行
    C、环境保护的各个专业,在上海生态文明建设要发挥重要的作用

知识点602 如何保护河口滩涂环境——从三个重大工程说起?随堂测验

1、以下关于浦东机场建设中的“种青引鸟”说法错误的是:
    B、机场建设占用了一部分南汇边滩鸟类栖息地,又隐含飞机撞鸟的危害
    C、引鸟工程按照鸟类、昆虫、草类、土地环境的生物链环环推进
    D、通过影响鸟类的生物链,引导鸟群偏离飞行方向3至5公里,从而改变鸟类物种丰富度

3、以下关于长江深水航道建设中的束水冲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存在河口拦门沙,口门通海航道自然水深较浅且回淤严重
    C、派遣挖沙船在主航道挖泥沙,并将挖出的泥沙在航道两边垒砌加固成堤岸
    D、使主航道变窄、水流加速,改变原有水沙平衡状态,水流把更多的沙冲出航道

4、以下关于崇明东滩开展的环保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A、崇明东滩建有青岛沙水库、各种航道,生态环境已经受到较大影响
    B、东滩一带划定有东滩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上海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C、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在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5、以下关于洋山深水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南汇嘴以北,长江的泥沙淤积使得大陆架十分长,因此没有深水港
    C、南汇嘴以南,海况发生变化,金山深槽存在此处,多为深水港

知识点603 崇明岛如何建设国际生态岛随堂测验

2、2.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B、崇明岛面积1267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也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
    D、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41平方公里,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

知识点604 可口可乐与环境(污水处理技术)随堂测验

知识点605 可口可乐的“中水外卖”生意随堂测验

知识点607 全球环境建设和生态修复的领军企业在做什么?随堂测验

知识点608 创办和运营一家环境影响评价公司是什么感觉?随堂测验

5、我国法律法规下,企业污染环境目前能上升到犯罪层面

知识点609 环境投资公司怎么看待创新创业?随堂测验

4、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它是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B、它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在根据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进行投资
    C、天使投资需要考察团队的技术水平、执行力和目标的可实现性等等

知识点610 环境投资的三个小案例随堂测验

1、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印开蒲研究员决心重走威尔逊之路,他在整个行程中找到了多处当年威尔逊拍摄的地点,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版了一本书籍,这本书籍的名称是()

知识点611 象牙塔内如何看创业?随堂测验

3、3.本课中将对产学关系持不同态度的大学老师分为四大类。根据本课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传统型的老师认为大学是大学,产业是产业,只在学术界追求成功
    B、传统混合型的老师认为大学是大学,产业是产业,但双方需要合作
    D、创业混合型的老师认为产学合作非常重要,但需要划清边界

4、4.本课中将对产学关系持不同态度的大学老师分为四大类。根据本课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传统型的老师抵制商业化,认为商业化是对学术精神气质和学术自主的破坏
    C、创业型的老师接受、尊崇商业化,并将商业化活动嵌入日常工作中
    D、创业混合型的老师和商业化合作,从事商业化活动,但并不推崇与之相关的其他东西

知识点612 大学生和研究生环境创业的机会?随堂测验

知识点613 大学环境专业教育可以做什么?随堂测验

1、生态文明的内涵不包括以下哪项:
    A、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
    B、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须通过建设新的文明来解决

2、上海生态文明的内涵具体是指:
    A、是融合、浸润并超越传统城市工商文明而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
    B、上海生态文明是在“四个中心”基础上,建设以人的生态化为核心的城市生态文明
    C、以绿色、环保、低碳、循环、自然等为文明理念标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效率为生产方式标准,以自然、和谐、绿色、可持续为生活方式标准

3、以下关于上海自然环境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海2040城市规划将上海生态环境特征总结为“江、水、林、田”四个字
    B、上海最典型的生态环境也可以说是滩涂,滩涂是上海的代表
    C、上海最典型的生态环境也可以说是森林,森林是上海的代表

5、以下关于浦东机场建设中的“种青引鸟”说法错误的是:
    B、机场建设占用了一部分南汇边滩鸟类栖息地,又隐含飞机撞鸟的危害
    C、引鸟工程按照鸟类、昆虫、草类、土地环境的生物链环环推进
    D、通过影响鸟类的生物链,引导鸟群偏离飞行方向3至5公里,从而改变鸟类物种丰富度

6、以下关于长江深水航道建设中的束水冲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存在河口拦门沙,口门通海航道自然水深较浅且回淤严重
    C、派遣挖沙船在主航道挖泥沙,并将挖出的泥沙在航道两边垒砌加固成堤岸
    D、使主航道变窄、水流加速,改变原有水沙平衡状态,水流把更多的沙冲出航道

8、以下关于洋山深水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南汇嘴以北,长江的泥沙淤积使得大陆架十分长,因此没有深水港
    C、南汇嘴以南,海况发生变化,金山深槽存在此处,多为深水港

10、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B、崇明岛面积1267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岛,也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
    D、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41平方公里,是亚太地区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

22、本课中将对产学关系持不同态度的大学老师分为四大类。根据本课内容,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传统型的老师认为大学是大学,产业是产业,只在学术界追求成功
    B、传统混合型的老师认为大学是大学,产业是产业,但双方需要合作
    D、创业混合型的老师认为产学合作非常重要,但需要划清边界

23、本章中将对产学关系持不同态度的大学老师分为四大类,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传统型的老师抵制商业化,认为商业化是对学术精神气质和学术自主的破坏
    C、创业型的老师接受、尊崇商业化,并将商业化活动嵌入日常工作中
    D、创业混合型的老师和商业化合作,从事商业化活动,但并不推崇与之相关的其他东西

35、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下面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它是指富有的个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B、它是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在根据天使投资人的投资数量以及对被投资企业可能提供的综合资源进行投资
    C、天使投资需要考察团队的技术水平、执行力和目标的可实现性等等

49、我国法律法规下,企业污染环境目前能否上升到犯罪层面?

第7课  公众身边最关心的环境问题

知识点701 怎么喝水更安全?随堂测验

3、3饮水机内胆多为不锈钢、铝制品,铁、铝、重金属等,长期饮用饮水机中的水,会造成:

知识点702 如何应对PM2.5?随堂测验

1、1.关于“雾霾最易在9-11层堆积”的谣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细颗粒物浓度由建筑密集度、绿化、植被等情况决定,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并非一定是9-11层
    C、高楼密集地区,高层污染较低层严重;楼宇稀疏地区,低层污染较高层严重

3、3.关于“开暖气导致家庭PM2.5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B、家庭采暖设备本身不制造PM2.5,室内PM2.5的产生主要与人类活动如吸烟、室外空气质量差、家庭卫生状况等有关
    C、专家提醒:开暖气导致空气质量变差的另一个原因是空气干燥,导致扬尘增多

知识点703 碰到噪声污染,怎么去投诉?随堂测验

4、4.以下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知识点704 生活中的核辐射随堂测验

1、1.关于放射性物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破坏人体组织中分子和原子间的化学键,对人体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C、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它们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4、4.以下关于不同辐射造成损伤程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毫西弗,人体会产生轻微的射线疾病,比如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
    C、毫西弗,人体会产生几种射线疾病,比如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

知识点705 室内污染、日常用品安全随堂测验

1、1.以下关于塑料袋盛热食的危害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袋添加的颜料遇到油时会被溶出,这些颜料主要是有一定致癌性的偶氮类化合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B、塑料袋中含有塑化剂,它可以让塑料的柔韧性变得更好,但危害不容小觑
    D、使用白色无味或专业、有安全生产标志的食品级塑料袋,遇到热油或高温,不会析出塑化剂

3、3.关于美白牙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美白牙膏中含有二氧化钛,它也存在于女性使用的粉饼中
    C、使用含二氧化钛的美白牙膏后,牙齿就会如广告中所说效果显著
    D、白牙膏成分和牙齿本身成分接近,可以密闭牙齿表面坑洞,使牙齿表面更平整,在视觉上起到美白效果

5、5.关于空气净化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B、风扇转动起来带动空气流动,空气通过滤膜时把颗粒物拦截下来

知识点706 放生真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吗?随堂测验

    A、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并持续繁殖发展的过程
    B、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的过程
    C、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的过程
    D、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会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B、苜蓿、葡萄等物种便是沿丝绸之路被引进,玉米、花生等也非中国原产
    C、不适当的引种会使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

3、3.近年来的“放生热”存在的问题不包括以下哪项
    A、被放生的野生动物损害当地居民物质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C、放生者忽视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存条件,及其是否携带病毒、致病菌等

知识点707 我们吃的农产品符合环境安全吗?随堂测验

2、2.以下关于我国粮食生产与土地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C、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不断恶化,这可以通过土地自我修复来恢复

4、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黄瓜培育过程中加的生长调节剂,在黄瓜完成生长任务后即被消耗掉
    D、洗菜水中加入小苏打营造偏碱性环境,能有效分解掉蔬菜中的有机农药

5、5.关于吃水产品导致汞中毒,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食物链底端的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高
    C、越是食物链顶端的海洋生物体内汞含量越高,如鲨鱼、旗鱼,人们要避免食用
    D、汞在生物体内会积蓄在内脏、大脑等部位,在吃水产品时要尽量避免

知识点708 手机、微波炉、通讯基站电磁辐射整的那么有害么!随堂测验

3、3.关于微波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波炉加热是通过交变电磁场使极性分子(如水、蛋白质等)发生极化,也就是分子极性的方向交替变化,从而达到加热目的
    C、普通烹饪方式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也会产生致癌物
    D、使用不锈钢、塑料等材质器皿在微波炉中由于受热会产生致癌物

4、4.关于辐射的分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电离辐射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
    D、非电离辐射是日常生活中电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比电离辐射安全的多

5、5.关于基站产生的辐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即使每天与基站设备为邻,所受到的电磁影响,比家里新添一件电器的影响还要微弱的多

知识点709 农业废渣秸秆焚烧引发的雾霾?随堂测验

1、1.关于雾和霾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是在大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发生,雾有一定量的凝结核存在

3、3.以下关于霾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霾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二次气溶胶在城市群区域占细粒子的70%以上
    B、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是形成霾的罪魁祸首,而逆温层造成的大气层结稳定、风力小,导致污染物不断累积,又为霾创造了气象条件
    C、水汽含量高、紫外线强,也是触发由二次气溶胶组成的霾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4、4.以下关于秸秆焚烧与雾霾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中导致能见度降低的物质主要是有机气溶胶、硝酸盐、黑炭、硫酸盐

知识点710 电子垃圾的污染和全球转移随堂测验

1、1.非洲加纳成世界电子垃圾重灾区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
    A、加纳的阿博布罗西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集中地,全球每年约有上千万吨废旧的电子产品在这里被焚烧
    C、加纳人为获得金属,日以继夜的焚烧各类电子垃圾,整个阿博布罗西地区常年毒雾笼罩

2、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高额利益驱动下,贵屿凭借深度的拆解技术和稳定的市场渠道,把控着电子垃圾下游产业链
    C、电子产品中一般都含有汞、铬、铅、砷等有毒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很大伤害

3、饮水机内胆多为不锈钢、铝制品,铁、铝、重金属等,长期饮用饮水机中的水,会造成:

5、关于“雾霾最易在9-11层堆积”的谣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细颗粒物浓度由建筑密集度、绿化、植被等情况决定,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并非一定是9-11层
    C、高楼密集地区,高层污染较低层严重;楼宇稀疏地区,低层污染较高层严重

7、关于“开暖气导致家庭PM2.5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B、家庭采暖设备本身不制造PM2.5,室内PM2.5的产生主要与人类活动如吸烟、室外空气质量差、家庭卫生状况等有关
    C、专家提醒:开暖气导致空气质量变差的另一个原因是空气干燥,导致扬尘增多

11、以下关于噪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B、从环境保护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3、关于放射性物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衰变中产生电离辐射,破坏人体组织中分子和原子间的化学键,对人体生化结构与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C、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有三种,它们分别是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空气、食物、水、夜光表、乘飞机旅行、抽烟、X光检查等都会产生辐射

16、以下关于不同辐射造成损伤程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毫西弗,人体会产生轻微的射线疾病,比如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
    C、毫西弗,人体会产生几种射线疾病,比如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

17、以下关于塑料袋盛热食的危害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袋添加的颜料遇到油时会被溶出,这些颜料主要是有一定致癌性的偶氮类化合物,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
    B、塑料袋中含有塑化剂,它可以让塑料的柔韧性变得更好,但危害不容小觑
    D、使用白色无味或专业、有安全生产标志的食品级塑料袋,遇到热油或高温,不会析出塑化剂

18、关于美白牙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美白牙膏中含有二氧化钛,它也存在于女性使用的粉饼中
    C、使用含二氧化钛的美白牙膏后,牙齿就会如广告中所说效果显著
    D、白牙膏成分和牙齿本身成分接近,可以密闭牙齿表面坑洞,使牙齿表面更平整,在视觉上起到美白效果

20、关于空气净化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B、风扇转动起来带动空气流动,空气通过滤膜时把颗粒物拦截下来

    A、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并持续繁殖发展的过程
    B、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的过程
    C、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的过程
    D、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也会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B、苜蓿、葡萄等物种便是沿丝绸之路被引进,玉米、花生等也非中国原产
    C、不适当的引种会使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

23、近年来的“放生热”存在的问题不包括以下哪项:
    A、被放生的野生动物损害当地居民物质财产,造成经济损失
    C、放生者忽视野生动物的适宜生存条件,及其是否携带病毒、致病菌等

25、以下关于我国粮食生产与土地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C、化肥的过量施用造成土壤物理性质不断恶化,这可以通过土地自我修复来恢复

2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黄瓜培育过程中加的生长调节剂,在黄瓜完成生长任务后即被消耗掉
    D、洗菜水中加入小苏打营造偏碱性环境,能有效分解掉蔬菜中的有机农药

28、关于吃水产品导致汞中毒,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食物链底端的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高
    C、越是食物链顶端的海洋生物体内汞含量越高,如鲨鱼、旗鱼,人们要避免食用
    D、汞在生物体内会积蓄在内脏、大脑等部位,在吃水产品时要尽量避免

31、关于微波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波炉加热是通过交变电磁场使极性分子(如水、蛋白质等)发生极化,也就是分子极性的方向交替变化,从而达到加热目的
    C、普通烹饪方式加热时间过长,温度过高,也会产生致癌物
    D、使用不锈钢、塑料等材质器皿在微波炉中由于受热会产生致癌物

32、关于辐射的分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电离辐射会破坏生物体的细胞结构,是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
    D、非电离辐射是日常生活中电器、通信基站产生的电磁辐,比电离辐射安全的多

33、关于基站产生的辐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即使每天与基站设备为邻,所受到的电磁影响,比家里新添一件电器的影响还要微弱的多

34、关于雾和霾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是在大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发生,雾有一定量的凝结核存在

36、以下关于霾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霾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二次气溶胶在城市群区域占细粒子的70%以上
    B、大量污染物的排放是形成霾的罪魁祸首,而逆温层造成的大气层结稳定、风力小,导致污染物不断累积,又为霾创造了气象条件
    C、水汽含量高、紫外线强,也是触发由二次气溶胶组成的霾生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37、以下关于秸秆焚烧与雾霾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雾霾中导致能见度降低的物质主要是有机气溶胶、硝酸盐、黑炭、硫酸盐

39、非洲加纳成世界电子垃圾重灾区的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
    A、加纳的阿博布罗西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集中地,全球每年约有上千万吨废旧的电子产品在这里被焚烧
    C、加纳人为获得金属,日以继夜的焚烧各类电子垃圾,整个阿博布罗西地区常年毒雾笼罩

4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高额利益驱动下,贵屿凭借深度的拆解技术和稳定的市场渠道,把控着电子垃圾下游产业链
    C、电子产品中一般都含有汞、铬、铅、砷等有毒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很大伤害

第8课 开启绿色健康生活

知识点801 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物 (1)随堂测验

知识点802 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物 (2)随堂测验

1、有一类物质由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并导致生殖功能下降、生殖器官异常和免疫力降低等一系列症状,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

5、每个塑料容器,身上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请问“1”号塑料容器主要用来做什么?

知识点803 污染物监测和检测的现代分析技术随堂测验

3、环境分析(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来鉴别和测定环境中相关物质的种类、成分、形态、含量,是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5、仪器分析法是采用比较复杂和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请问以下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哪些?

知识点805 环境与男性生殖健康随堂测验

2、人体睾丸均位于体表的阴囊内,以适应精子成熟所需要的比体内温度低的环境,当阴囊温度升高至与躯干相同的温度时, 将有可能导致睾丸生精障碍。热暴露可能会引起睾丸内微循环、代谢和生化的改变,如氧耗增加、酶活性的改变等,最终导致精子的成熟度不够,受精率降低。请问以下职业不会造成热暴露的是什么?

知识点806 环境与中老年健康随堂测验

5、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预防帕金森病?
    A、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MPTP、鱼藤酮、百草枯、一氧化碳、锰、汞等
    B、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知识点808 绿色NGO随堂测验

知识点809 绿色学习——天童国家野外生态系统观测站随堂测验

2、以下关于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宋永昌教授访学回国,推动建立国内最早生态学科和野外生态观测台站
    B、1987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王希华受命进入天童山区开展各项科学观测研究活动。
    C、2005年,天童生态站被科技部正式定名为“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D、天童站并非华东地区唯一的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4、以下关于天童站的说法有误的是:
    A、宋永昌教授在1982年访学回国后经过访问考察,确定天童山区为学生研究实习基地
    B、有一座1700多年历史的天童寺,周围的森林原来都是庙产,因此一直得到较好的保护
    D、东部地区是人类活动密集区,但海拔800米以下的植被都实行有相应保护措施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天童山上植被茂密,物种丰富,绿色的树林中常常隐藏着各种珍馐野果
    B、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可食用美味野果,如野生杨梅、山莓等等
    C、天童位于北纬约30°,地理学研究得出这里的植物需要保水维持生存,因而形成常绿阔叶林的植被

知识点810 环境保护——拯救地球,还是拯救人类?随堂测验

4、4.关于《京都议定书》,以下哪个选项不正确?
    A、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B、以实际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本国真实的排放量,不扣除本国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C、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D、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的方式。

知识点811 绿色伦理——环境科学实验中的动物伦理问题随堂测验

5、以下关于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81年,华东师范大学宋永昌教授访学回国,推动建立国内最早生态学科和野外生态观测台站
    B、1987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王希华受命进入天童山区开展各项科学观测研究活动。
    C、2005年,天童生态站被科技部正式定名为“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D、天童站并非华东地区唯一的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7、以下关于天童站的说法有误的是:
    A、宋永昌教授在1982年访学回国后经过访问考察,确定天童山区为学生研究实习基地
    B、有一座1700多年历史的天童寺,周围的森林原来都是庙产,因此一直得到较好的保护
    D、东部地区是人类活动密集区,但海拔800米以下的植被都实行有相应保护措施

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天童山上植被茂密,物种丰富,绿色的树林中常常隐藏着各种珍馐野果
    B、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很多可食用美味野果,如野生杨梅、山莓等等
    C、天童位于北纬约30°,地理学研究得出这里的植物需要保水维持生存,因而形成常绿阔叶林的植被

11、关于《京都议定书》,以下哪个选项不正确?
    A、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B、以实际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本国真实的排放量,不扣除本国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C、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D、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的方式。

15、有一类物质由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而释放到周围环境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激素功能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其内分泌系统并导致生殖功能下降、生殖器官异常和免疫力降低等一系列症状,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

20、人体睾丸均位于体表的阴囊内,以适应精子成熟所需要的比体内温度低的环境,当阴囊温度升高至与躯干相同的温度时, 将有可能导致睾丸生精障碍。热暴露可能会引起睾丸内微循环、代谢和生化的改变,如氧耗增加、酶活性的改变等,最终导致精子的成熟度不够,受精率降低。请问以下职业不会造成热暴露的是什么?

28、每个塑料容器,身上都有一个小小身份证,一个三角形的符号,一般就在塑料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数字,每个编号代表一种塑料容器,它们的制作材料不同,使用上禁忌上也存在不同。请问“1”号塑料容器主要用来做什么?

29、环境分析(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来鉴别和测定环境中相关物质的种类、成分、形态、含量,是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31、仪器分析法是采用比较复杂和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请问以下属于仪器分析法的是哪些?

1、以下两题请二选一解答: 1)请叙述你的家乡存在怎样的环境问题?给你的家乡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种环境问题,你有什么环保建议? 2)自选题目,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图文并茂。

嘉峪关特色文化 

《嘉峪关日报》2017年03月28日04版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所在。古人云:欲亡其国者,先亡其史;欲亡其国者,先亡其文。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我国近代学者梁漱溟先生认为:“所谓一家文化不过是一个民族生活的种种方面”。

文化作为实践活动的智慧,是一个民族在其独特的条件下的独特创造。也由于文化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智慧,这就决定了文化总是以地方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地方的文化都有区别于他地方文化的特殊性。地方文化的特殊性是由地方的特殊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文化与实践的关系决定了任何文化都与创造该文化的区域所遭遇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我们必须建设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是人类历史的财富和底蕴,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石、是时代的强音和竞争力、是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文化特色是文化的DNA,展示文化特色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应有之义,把彰显文化特色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推进嘉峪关市的文化建设,必须把保留城市文化特质放在首要位置,把彰显文化个性作为城市建设、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文化培育最核心的理念,以此拓展城市张力,形成发展动力。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求突破,在个性文化的塑造与弘扬上求突破,保存城市历史记忆,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塑造城市文化精神,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嘉峪关。

一、嘉峪关的特色文化是河西文化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其南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自西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据两关”(即阳关、玉门关)以来,河西走廊一直是内地连接新疆的重要通道,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中国同西方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国际通道。

河西地接西域,西域文明直接输入河西与华夏传统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吸收消融,这种优势最先被河西两端的武威和敦煌所拥有,这种相互吸收消融的结果,产生了举世闻名的河西文化,从敦煌莫高窟、武威海藏寺、天梯山石窟、雷台、皇娘娘台出土的大量文物,如马踏飞燕,已成为中国的旅游标志。这种文化的超时空的盛名,无不是华夏传统文化与西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特殊的地理,特殊的人文环境,准备好了文化的发酵物。据史籍记载:五凉时期,河西学者撰有三十余种学术著作,后来《隋·经籍志》著录为十三种;教育兴旺,传授求学之风浓郁,凉州在中国号称“多士”之邦。《魏书·释老志》载:凉州自张轨后,也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

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入,河西的魅力,不胜枚举,从西向东,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嘉峪关、酒泉胜迹、新城丁闸坝魏晋魏、阳关、玉门关、象牙佛造像、文殊山、金塔寺、大佛寺造像、马蹄寺、天梯山石窟、海藏寺……我们可以列举许多中国文化之最。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河西,如同中国开向世界的一扇窗户。汉唐盛世、烽火边塞、丝绸之路……没有河西,便没有棉花和苜蓿,没有胡桃和葡萄,没有大宛汗血马,没有佛教经典,没有敦煌艺术,更没有中西文化的交流,没有四大发明的西渐,没有欧洲的崛起……河西,应该是别在人类胸前的一枚光辉灿烂的勋章。

自古以来,嘉峪关就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整个河西走廊,在地理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文化上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圈。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以世界文化遗产、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嘉峪关而得名,因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中亚的交通要冲,是新欧亚大陆桥的中转重镇,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1965年建市,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城市化率92%。是全国首批小康城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等殊荣。

嘉峪关在河西走廊文化圈的浸润中, 灿烂的文化与壮美的河山交相辉映,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黑山石刻、魏晋墓地下画廊、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七一冰川、新城草湖以及戈壁、沙漠、绿洲、草原、冰川、峡谷……同时,新建的华强方特欢乐世界,保持了嘉峪关旅游形态的多样性,也趋于更加完整、完善的状态,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积淀厚,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接下来需要做的事,就是要不断地完善文化建设,为这些景区、景点注入文化的灵魂,使它们真正成为有活力、有生命力的产业载体。

需要澄清的是,在嘉峪关特色文化的界定中,我们常常说:“嘉峪关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唯一的交汇点”,这句话有很强的迷惑性,乍看起来似乎很有吸引力,讲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唯一”这些词从文化属性上嘉峪关都沾边,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新城魏晋墓号称“地下画廊”,它们可以说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精髓,但由此就断言嘉峪关是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点,而且是唯一,就有点武断。

我们分析一下,长城的历史和丝绸之路的历史几乎同样悠久,战国时期的方城就已经是长城的雏形,丝绸之路虽然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但这条道路上的贸易往来其实更早时期就已经进行着。

河西长城的修筑始于汉代,是为了维护西汉政权在河西走廊的延续,是为了保卫丝绸之路的畅通,可以说,那时候,长城与丝路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嘉峪关的修筑就更晚了,从明洪武五年历经168年的漫长岁月,才形成今天如此壮丽雄伟的景象。从本质上看,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根本就不存在交汇的问题,而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融合的联合体。

硬要说交汇,那么河西走廊,整个丝绸之路沿线,长城的身影随处可见,那岂不是哪儿都在交汇吗?尤其是河西走廊,它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又是汉明长城的必经之地。看来,交汇说不通,唯一更是没有根据。

一条长城,可以说它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兴衰史,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盛的朝代秦、汉、明都超过了万里,其他朝代也曾有不同程度的修筑,长城所倾注的中华民族的血汗和智慧是海量的,因而,长城所负载的中华民族的情感和文化也是最核心的。说起长城文化,那真是博大精深,无论是内涵和外延都是广博的学问,不可能一言以蔽之,更是不能把一个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简单而粗暴地定位于长城文化。

丝绸之路也是一样,它是中华民族对外交流的触角,同时也是外部世界了解中国的最广泛的渠道,中华文明五千年,丝绸之路几万里,经济的、文化的、民族的、社会的种种要素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聚集,形成了无限的聚合力,在丝路文化中,中华文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准确地说,丝绸之路是四大文明汇流的地方,是世界文化交流的课堂,把嘉峪关特色文化放在丝绸之路的大文化之中,应该是沧海一粟,大而无当,确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之感。

纵观历史,细察嘉峪关文化的属性,我们认为嘉峪关特色文化就是河西文化。自古以来,河西自然条件丰饶,绿洲相连,人们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十分畅通,许多民俗、民风趋于一致,文化更是一脉相承,在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中,河西文化是十分独特的一支,也是文化中的瑰宝。

二、 河西文化是容纳吸收各种文化的产物

纵观人类历史,曾经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人群之间出现过众多促使彼此沟通连接的地带,这些地带被视为“文化区”的类型,人们习惯称之为“通道”或“走廊”。这些走廊往往与该地区的自然地貌有关。它们的形成体现了人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同时也反映出特定族群的文化交往和传承。

河西走廊就是这样一个通道和走廊。作为丝绸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犹如一条璀璨的玉带,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精华;又似一座天然桥梁,让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集,西传东渐。

季羡林先生说过,四大文明汇流的地方,只有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河西文化,应该是甘肃文化的亮点。在漫长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各种文化汇流的地方,从而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文化样式。

这个走廊和通道承载了比以往许多通道和走廊更多的文化的、经济的、历史的元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活力四射。

从战略地位来看,河西走廊是西部地区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通道。历史上曾有“河西者,中国之心腹”、“欲斥西域,必固河陇”的公论,能够也有“重开丝绸之路”的呼号,还有“建立欧亚大陆桥”的当代实践。在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眼里,河西走廊是必须固守的战略要地,民族冲突中,突破了河西走廊,中原王朝就处于危机之中。

在甘肃省委、省政府架设的国家层面的文化平台——华夏文化传承与创新区建设一带三区十三板块中是这样描述河西文化的: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围绕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石窟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边塞军旅文化以及现代工业和科技文化等,以促进文化生态发展、保护文化形态多样性为重点,实施综合开发,整体推进,沿铁路、公路向周边辐射,以大型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为载体积聚人气,形成集遗产保护、景观旅游、事业服务、产业发展、产品交易、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展示研究基地和文化园区。

这是高度总结河西文化,统筹运用河西文化的一个重大决策,更是一个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文化设计。

汉武帝列四郡置两关以来,河西走廊的版图就开始真正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尤其是丝绸之路初开之后,河西走廊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又成为联系东西要道的枢纽地段。魏晋之后,河西地区先后有五凉政权建立,时局比较平稳,为本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河西文化得到快速发展。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点。

《汉书·武帝纪》载:“ 元鼎六年秋,……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汉书·地理志》又载:“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隔绝南羌、匈奴。《史记·河渠书》也云:“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从上述史籍记载可以看出,汉代的“河西”基本上是指武威往西的广大地区。《新唐书·方镇表》载:“ 景云元年 置河西诸军州节度……领凉、甘、肃、伊、瓜、沙、西七州,治凉州。”《旧唐书·地理志》载:“景云二年……自黄河以西,分为河西道。”由此可见,古“河西”泛指流经河套平原的黄河流域及以西的广大地区,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河西”基本相同,即指丝绸之路上从兰州往西,包括武威古凉州 、张掖古甘州 、酒泉古肃州 、敦煌古沙州等地甚至更西区域在内的广大地区。而河西文化是指汉唐以来以凉州、敦煌为中心形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这一文化在总体发展趋势上呈“东进西渐”的态势,除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般性质外,其本身还有极为鲜明的个性。

河西归汉之后,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也由此进入,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互补共存,相得益彰,形成了汉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河西文化汇集了各种文化的精髓,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由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交流,各种文化形态从走廊川流不息,河西文化遂以当地原有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中原文化而形成更具活力的文化。从《汉书》、《史记》有关记载可知,汉武帝时代曾有意识地往河西地区大量移民,移民的目的主要是屯垦和戍边,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河西移民和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频仍,大批中原士族纷纷迁居河西以避战乱,这些内地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对河西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所论:“又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随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魏、齐之源中亦有河西之一派……”从20世纪的考古发现亦可知,河西一带大量的魏晋壁画墓带有明显的中原文化遗风,是中原文化西渐的最好例证。

河西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交融而形成的地域文化。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这与丝绸之路的开通有直接的关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但有印度的高僧经新疆、过敦煌、到洛阳传教,也有内地僧人前往天竺取经。大量的佛教高僧经河西频繁往来于内地和天竺之间,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敦煌莫高窟的开凿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佛教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原文化相激相荡,并逐步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敦煌壁画中很多似道似佛、道佛相融的壁画,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结果。在佛教盛行的同时,祆教、摩尼教、景教以及伊斯兰教等宗教也经西域传入河西并向中原地区广泛传播。值得注意的是,河西地区佛教最大的特点是世俗化倾向,也正因为如此,河西佛教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河西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具有商业文化的显明特征。从魏晋到隋唐,不但有大量的内地移民前往河西地区,更有属于伊朗文化系统的“昭武九姓”为代表的中亚人因经商移民西域及广大的河西地区。他们的足迹遍布新疆的于阗、楼兰、龟兹、古河西四郡甚至洛阳、长安等内地都市。因此,在以丝绸、茶叶、瓷器为代表的中国产品传往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北非的同时,西亚、中亚的农作物、商品及音乐、舞蹈、美术、饮食、服饰等文化也大量传入中国。长期的商业往来和贸易,使河西文化打上了明显的与中原文化不同的商业文化特征。

从区域发展来看,河西走廊既是振兴甘肃之“西翼”,又是联动大西北之“重心”,其发展层次和水平,事关甘肃全局。从发展方式来看,谁占据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当前,甘肃要实现科学发展,尤为需要文化的提振、支撑和引领。如果说河西走廊“一五”以来主要是农业开发、工业开发,那么,打造河西走廊文化高地,则是一次新的、更大规模的、穿越历史的文化开发,是一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登顶行动”。它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未来的甘肃能否获得新的优势。显而易见,有了这个文化高地,甘肃就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有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1969年,武威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这件被称为“马踏飞燕”或者“马超龙雀”的国宝,被确定为国家旅游标志。“凉州畜牧天下饶”,广阔的草场,从汉代就设立的焉支山下的国家马场,除了河西大马的傲然奔驰,西域良马在输入中原的漫长征途中,这里是中转站,马的交配与交融,引发了生产力的大变革。在那个年代,马闪电般的速度,使战争的千里奔袭、文化和物资的流转,冲破了距离的阻碍。作为中原之门的凉州,土壤的肥沃、物产的丰腴,使中原文化的种子,如星星之火,不断燎原。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的冲突融合,在这里积蓄了力量,在包容的过程中充满活力,成为文化示范的源泉。

由人和马铸造的辉煌已经永远沉睡在历史中,马时代凝聚的精华,却永远嘶鸣在石羊河流域。“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温子升的《凉州乐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武威”地名写入诗的名作。诗人温子升追慕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繁华景象,寄寓诗人神游四海、切盼时世安乐的感情读来栩栩如生,如同昨日。出关西,如陇右,渡黄河,在一片绿洲上,忽然看到了一座雄伟的城市,它就是武威郡的郡治姑臧城。姑臧,武威古地名,即今天武威市凉州区一带;姑臧城,即今天武威城。远方的游客进了姑臧城,只见香车宝马熙熙攘攘,往来不绝;在华丽的馆舍酒肆之中,歌声悦耳,羌管悠悠,此处歌歇,彼处舞起,全城到处是歌舞的海洋、欢乐的天堂,凉州人沉浸在美妙的享受之中。

无独有偶,河西走廊的另一端敦煌,流沙坠简,八百里莫荷延碛的阻隔,使它独立成章,又由于四周戈壁沙漠环绕,绿洲的样式更加晶莹璀璨,被荒芜浸透身心的人,敦煌的情感,刻骨铭心。义无反顾的人,九死一生的人,都汇集到了敦煌,他们打量敦煌的眼神,神秘而又深沉,充满了生命的考量,佛教的传播,因而找到了栖息、生成的土壤。在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绿洲间的距离在一百公里左右,风俗、文化以及对外来风俗和文化的吸收,总体上是均衡的,而超越了这个范围,风俗、文化的渗透极为缓慢,甚至文化的传播会发生变异。敦煌与河西成片的绿洲基本上保持了百余公里的距离,而西出敦煌,沙漠戈壁的蔓延已达到近500公里,面对如此遥远的荒芜,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穿越者,在巨大的风尘中随遇而安。但汉文化和各种文化在这里的汇集、发酵,产生了爆发力,这个力量的冲击波,足以穿越“死亡之海”的戈壁和大漠,使草原的花朵成为丝绸的色彩。丝绸之路西部地区,汉代流行的是天山以南的南、北两道。以后天山以北的一条丝绸之路繁荣起来,被称新北道。隋唐时期把这三条路线依次称南道、中道(汉代称北道)、北道(即新北道)。无论这条道路有多少岔道、便道,但这条道路的总枢纽,是敦煌。

河西走廊,独特的历史人文区位使河西走廊成为不同质的文化发生代际演替的典型地区,时至今日,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依然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上持续发生。可以说,河西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河西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同时,河西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区,实际上承担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通道和桥梁作用。中原文化与河西原有文化在这里交会,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也在此融合。与此同时,中国文化经丝绸之路远播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北非,西方文明经河西走廊传入长安、洛阳甚至广大的中原地区。

三、民族文化是河西文化的基础

河西归汉,是嘉峪关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使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虏八千余级,收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公孙敖)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这一年的秋天,匈奴“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往迎之,休屠王悔,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汉置五属国以处之”(《史记》),于是河西及酒泉成为汉的疆域。

汉政府“列四郡、置两关”,强化了对河西的防御,有效地保卫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朝以此为战略后方,依靠其人力、物力支援朝廷派出的大批使节和人员去西域进行活动,并多次派军队从酒泉、敦煌出击匈奴。距嘉峪关北10公里的石关峡建有玉石障,今虽障城墙垣遗址无存,但它确是汉酒泉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从酒泉出兵西域必经的要塞和险要隘口。石关峡乃天然险隘,再加以玉石障塞,真正起着西扼玉门塞外,东蔽酒泉,保障河西之咽喉的作用。

两汉之际,地处中西陆地交通要冲的酒泉、嘉峪关地域发挥着西域入贡要路,河西保障,两汉藩卫的职能。

在各个历史时期,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整合是一种常态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民族交错分布的地区,更是如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分布地区,也是我国古代与西方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在这里,河西走廊伸入我国大陆腹地,夹处蒙新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于我国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区。得益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滋润,区域内发育了片片肥沃的绿洲。而戈壁、草原、绿洲相间分布的空间形态,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入居、成长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这种宜农宜牧的自然环境,使居于斯的民族或部落都形成了深厚的“故土”文化情结,早期生息于此的羌、月氏、匈奴等族就是如此。当中原汉王朝占有河西走廊之后,原居于此地的各民族或部落却难以释怀,一首古歌流传千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兴旺;失我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到唐时,其后裔依然跨山越水奔赴河西走廊,言其为“归故地”。表明河西情结已成为历史时期生息于兹的民族所固有的文化遗传“基因”。鲜卑、吐谷浑、回鹘、党项、吐蕃、蒙古、回族等族自不用说,就是居于斯的汉人,无论或罪或谪,或官或戍,数世之后,亦称自己为“河西土著”。这种不同民族共同的乡土意识是嘉峪关多民族文化趋于一致的重要文化背景,也是嘉峪关一带多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与整合的内在推动力。

嘉峪关黑山岩画就是嘉峪关民族文化资源聚集投射场。黑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宝库中的明珠,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被牧羊人发现后就蜚声中外。黑山岩画反映的时限跨度大,时空关系复杂,涉及部族较多;画面所反映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动物、人物、佛塔、植物,还有大型的操练舞蹈场景。

黑山早期岩画属于原始驯养岩画时代,也就是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万年至6000年。分布于四道股形沟的岩画有人物和动物个体430余个,其中大角鹿、水鹿、犀牛、野牛、巨貘、豺、虎、蟒蛇等动物的出现说明当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森林密布,峡谷河水为多种动物繁衍生息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气候特征。与黑山同属一个山系的肃北马鬃山北麓野马山也发现4处岩画遗址,其中别盖乡好布拉村大黑沟的布尔哈达处的岩画中,画有象的图案,说明当时有象这种动物生存的环境,与黑山岩画中的犀牛为同时代产物。黑山岩画和马鬃山岩画中,都有早期蕨类植物进化成的植物。蕨类植物随河西走廊气候转暖,只能保留到距今1.1万年至7千年。黑山地区的古人只有看到这种植物才有可能把它凿刻在崖壁上。二者对照研究发现,此处部分岩画为早期作品。

中期的黑山岩画,属于战国、秦及西汉初期的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这个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的中国古代的游牧民族有乌孙、月氏、匈奴等。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乌孙活动于河西走廊的“祁连、敦煌间” 。汉初,乌孙人被月氏人强逼西迁到了伊犁河流域,占领了整个河西。他们应为这一时期的岩画创作者。公元前174年(汉文帝)初年,北方强大的匈奴人占据河西。匈奴人喜欢以虎入画,表现其剽悍的民族性格。在阴山岩画和黑山岩画中都有较多虎的形象,虎多刻得形象逼真,且多成群,有些虎身上刻有线条纹饰。由此认为匈奴人是中时期黑山岩画的主要创作者。一路观赏,在那陡峭的岩壁,在那山麓的巨石上,我们就像是在岁月的时空中穿梭,有时光倒流的感觉。

这些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河西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民族文化的因子。(未完待续)

《嘉峪关日报》2017年04月11日04版

从文化地理区位来看,嘉峪关一带处于我国古代蒙古文化圈、青藏文化圈的交汇地带,也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有效辐射之区域。由走廊西出与东进即进入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之区域,南下北上分别穿越祁连山和走廊北山山地即步入青藏文化圈和蒙古文化圈腹地。与不同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临近性使河西文化对不同质的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历史上不同地域的民族或部落正是基于此而相继进入河西走廊的。而多民族文化的不断进入及其生存空间的相互占用,使河西走廊文化结构趋于多元和开放,在河西儒家文化中异质文化因素加重的同时,也使得河西地域文化更易于接受异质文化的影响,并将这种影响整合到自己的文化格局中,变为区域文化传统。这种兼容并蓄、相互认同的地域文化形态,是历史时期河西走廊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的地域基础。

不同民族及其文化的分布,使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持续而大规模地发生,河西文化异彩纷呈,如当时河西走廊的政治中心凉州(今武威)就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这种以中原儒家文化为主体而兼容其他民族文化的复合文化形态,正是盛唐时代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的重要特征。

由于异质文化因子的不断介入,使河西多民族文化处于长期变动之中,文化杂糅与整合过程持续发生,促使原来性质不一的河西地域文化趋于均匀与一致,并为新的民族文化的进入以及更高层次上的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奠定了基础。蒙元时代,河西走廊进入了一个“碾碎民族差别”的重要时期,河西历史上曾经活跃的各个民族名称至此从历史书籍中消失,表明河西民族文化融合较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彻底。明清以来,河西走廊各民族被统称为“番”,名称的统一表明民族文化地域复合体已经形成。唯一的差别就是在“番”之称下,有“生番”与“熟番”之别,“生番”又称“黑番”,是指那些位居深山,语言、服饰、风俗还保留有较多本民族特征的民族;而“熟番”又称“黄番”,是指那些近汉边,其居住、服饰、语言、风俗与汉族相差无几的少数民族。河西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的这种地域指向性与有序性变化,正是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在时间上、地域上扩展的某一个历史域度。

明代河西走廊环境极为动荡。关外虽设七卫但仅为羁縻而已,其地依然为游牧民族往来奔突之处,刀光剑影,杀声不断。后关西七卫相继破散,人民或内迁或他逃,使河西走廊区域环境急剧恶化。即使到了明嘉靖年间,虽然走廊内相对安定,但时任三边总督的王崇古依然说:“照得河西熟番,种族繁杂,强弱不齐,富者占据山阳,耕牧自经,贫者窃窥官道,抢掠为患。”动荡的环境促使河西民风进一步转向。时人言及甘肃,则更是指出此种民风形成的关键,“盖各地止知防秋,而甘肃四时皆防;各边止知防虏,而甘肃则又防番防回,兵马奔驰,殆无虚日”。这可以说是河西走廊多民族民风儒化的真实写照。

嘉峪关市新城镇的戈壁滩上,坐落着数以千计的古墓,它们是在历史长河中积累而成的。目前已考古清理发掘了十余座。其中编号第一、三、四、五、六、七、十二、十三号墓都有壁画,称为壁画墓。丰富的壁画内容,从另一个侧面更为形象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是目前国内存留的魏晋时期最全面、最丰富、最有艺术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资料。

壁画的基本内容涉及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大多数是一砖一画,个别的是大幅壁画或数砖组合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壁画的安排有一定的规律,各墓内容基本相同,表明当时画工是遵循固定的格式并仿照粉本绘制的。唯墓室有大有小,画砖数量有多有少,在壁画的选材方面造成一定差别。

壁画内容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魏晋时期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情况,计有农耕、养殖、牧畜、狩猎、酿造、出行、宴乐、庖厨、屠宰、生活用具、坞壁、穹庐等。

凡有社会地位的墓主,都要画上出行图,以炫耀其身世。出行图绘一列浩浩荡荡人马,前有导骑,后随从骑,中间是墓主。第三号墓还画有与墓主人身世有关的屯垦图和屯营图。

生产活动的壁画是嘉峪关壁画墓选题的一个重点,对农耕、园林、养殖、放牧、狩猎几类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和赖以生存的选题尤为侧重。

反映墓主人生活方面,最多的是宴饮图和宴乐图。如第六号墓中室东西壁整壁画男女主人宴饮,宾主席地而坐,前置案、樽、勺、斛、镟等盛食器皿,有的手举肉串叉,并有乐师吹奏助兴。不断有二三童仆、侍女捧着盆、圆盘、钵、食奁等器皿送食。宴乐图中所见乐器有阮、长笛、凤首箜篌、卧箜篌、波斯长颈三弦琵琶等。

河西是多民族杂居地,原来就有羌、氐等民族,魏晋以来不断接纳内附的鲜卑族,壁画中“披发左衽”,穿胡服,戴胡帽的人物,大体上是对这些少数民族的表现;嘉峪关是通往西域、中亚、西方各国丝绸之路必经的地方,壁画中高鼻深目的牧马人,风尘仆仆的牵驼人,反映了彼此友好交往的某些方面。

壁画以简练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到庄院坞壁,农、牧、林、猎兴旺,墓主宴饮作乐,奴婢辛勤劳作,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其他地方墓室壁画多以神话故事为内容不同。由于壁画内容写实,看了这些壁画,如同走进这个时代。壁画表现的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不展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貌,人物的冠戴服饰皆具时代特点。以表现生产劳动为主的墓室壁画,是以嘉峪关、酒泉为中心的,其分布区域,西到敦煌,东到永昌。敦煌晋墓虽有这类壁画,但数量很少。由此可以看出此类壁画集中于嘉峪关一带,并向东西方向扩散。嘉峪关魏晋砖壁画虽显得简略,但在艺术造型上多取人物形象鲜明的动态,这就是画史上所说的“传神”。从繁杂的事物中提炼出最主要的形态,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事件,这需要画师有洞察生机的能力,也可以看出这些壁画是在无数民间画工的创意下得以形成的,已经形成一种定式,在当时重厚葬的社会条件下,有一种职业的画师在从事这样一种特殊的创作,从其技法之纯熟、内容之相仿可以确认这一点,因此,它在绘画史上具有较珍贵的价值。嘉峪关魏晋砖壁画,浓缩了两千年丝绸之路文明史,承载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世界级荣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在汉代以前,河西走廊基本上是以牧业为主的,区内不存在任何文化中心,更不存在文化核心区,只有文化丛和文化点,这是由牧业生产力及其文化的内在结构所决定的。到十六国时代,河西文化的地域分化进一步增强,不但出现了以武威、张掖、敦煌绿洲为中心的三大色彩不一的文化板块,而且在三大文化板块内部也出现了文化地域分化。

盛唐时代,伴随着中原王朝对河西走廊统治力的加强以及大批移民开发河西地域,使河西走廊农业发达,牧业兴盛,史书所言的“番汉快活”应是当时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空前繁荣的直观表达。

中唐以后,河西文化虽然出现了吐蕃化、回鹘化、西夏化、蒙古化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或压缩了中原农耕文化在河西走廊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力。

至迟在清代,河西走廊多元而统一的文化区域已经形成。解放后人民政府在尊重民族自愿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各少数民族自治州、县,从法律上、地域上肯定和固定了河西走廊各民族文化的地域分布,也奠定了今天河西多民族文化分布的基本格局。

四、河西文化中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元素

河西文化中,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是其鲜明的特色。长城修筑是军事政治因素,但却促进了经济的交流,通过茶马互市,物质流通更加便捷。

在古代战争中,马是人的重要助手。特别是骑兵如果离开了马,就没有用武之地。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并以此为长技,经常出动铁骑骚扰或侵略农耕民族地区。农耕民族要能有效防御农业地区不受侵扰,必须组织建立自己强大的骑兵队伍。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非常重视繁殖牧养马匹,在国内选择优良品种大力孳牧。又从西域的乌孙、大宛引进良马,进行培育驯养,使养马业大为发展,为对匈奴战争准备了足够的马匹,进而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胜利。

在汉代,山丹军马场就是那个时代闻名遐迩的皇家马场。在山丹军马场,绿野间挺拔矗立的烽火台是历史的守望者。这些烽火台在汉代就已经存在,经过历朝历代的增设、修缮,才保存了下来。自大马营正南,每隔10华里就有一座烽火台直至祁连山下白舌口,共有7墩,其他的地方,烽火台也是随处可见。这些烽火台纵横呼应,互成犄角,战事一起,互为关联,协调一体。

大马营城堡是山丹军马场的原址,始建年代不详,据地方志记载,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曾重建,那时候的规模是顶阔八尺,高三丈,基宽两丈。明洪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再建,环城七里,墙高三丈,墙顶可容二马并驰。封土夯筑,城门南开,有内外二城门,四周有护城河。从这些确凿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堡。它保卫的是整个中华帝国和整个东方的大马厩,从这里走出的马,神采奕奕,或踩踏于战争的命门之上,或沉静在紫色的苜蓿花间,雍容华贵,气度不凡。而今天,我们仅仅只能从一截残垣断壁中,回味那奔腾如鼓的岁月。而那些岁月,无疑是万马奔腾的辉煌。

在大马营城堡北墙的中央有一座望楼,因为民国二十九年,山丹牧场少将场长宋涛重建并居于此楼,又称将军楼。此楼宽约16米,长12米,四周有宽约1.5米的廊道可避雨雪,供值勤候望之用,外墙有射击孔。中央厅堂约40多平方米,四面开窗。颓废的大马营城堡,只有将军楼还有着巍峨的身影,它就像一匹身心疲惫的老马,横卧在山丹大草原上。是昔日辉煌的写照,还是今日追思的留念,不得而知。

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山丹,草原秀丽,骏马成群,会说话的孩子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孩子就会骑马。在他们的生活中,山丹马是朋友,是伙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中写道:“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赦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这样的马,谁人不羡慕,谁人不惊叹。

山丹马场历史悠久,翻开历史的典册,一幕幕往事历历在目。秦,场景为月氏游牧地;西汉文帝三至四年(公元前177年—前176年),月氏被匈奴击败,西迁,场景属匈奴浑邪王地;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过焉支山千余里,即在汉阳大草滩(今山丹军马场大马营草原)屯兵养马;而后自魏晋至隋唐,大马营草滩一直是重要的牧马场所。据《甘肃通志稿》记载,包括大马营草原在内的祁连大草滩,在唐代养马业鼎盛时期养马7万匹以上。清嘉庆六年(1801年),大马营草滩孽生马1.8万余匹。至晚清时,时局衰微,大马营草滩仍有马数百匹。中华民国八年(1919年),政府派人经管马场,并于次年定名为甘肃种马牧场。后因战事频繁,马场历经浮沉,于1929年沦为马步芳、马步青兄弟的私人牧场。直至1940年,才复归中央政府经管,几经周折,组建为山丹军马场。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山丹军马场,从此走向了辉煌之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山丹军马场为国防事业和地方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骡马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机械化时代”,马逐步退出战争舞台,更多的是在休闲体育运动竞技比赛中扮演重要角色。山丹军马场于2002年底脱离军管(由中牧集团管理),山丹马,才得以揭开神秘的面纱,它健步如飞的身影,逐渐展现于世人的面前。

山丹马最初的品种原属青藏马,从汉代开始,匈奴在一段时期占领河西,使蒙古马大量进入,形成混血马。这种混血马即有青藏马粗重结实、适于挽用的特性,又秉承了蒙古马灵敏精干的优点。丝绸之路畅通之后,波斯等国的马进入河西走廊,对山丹马的自然改良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民国初年以来,青海的浩门马,甘肃的岔口驿马、河曲马、新疆的伊犁马、顿河马、莫尔根马、日本马等,多有引进。

要说山丹马永恒不衰的形象,还要说一说霍去病。在祁连山一带,霍去病率兵先后六次击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却英年早逝,24岁就为国捐躯了。为了表彰他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汉武帝修建了祁连山形的墓冢,墓前有大型的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如今,这些石雕陈列在墓前两侧的廊房里,从时间和规模上看,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雕群。石雕群中,最精彩的就是《马踏匈奴》。其中的石马,传说是霍去病生死相依的马。霍去病在生前骑着这匹马征战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英雄配骏马,威武的形象,从雕塑中一望便知。这匹石马高1.68米,长1.9米,一只前蹄把一个匈奴士兵踏倒在地,手执弓箭的士兵仰面朝天,露出痛苦的神情。这组雕像动静结合,表现了马的雄健和人的刚强。一人一马,高度地概括了霍去病戎马生涯。我想,这勇猛的马,一定就是山丹马吧!

明朝建立后,设镇甘肃,大力发展河西畜牧业,以此为经营河西的重要措施。甘肃镇的一大职能就是要设法避免蒙古贵族与藏族豪酋联合,形成对明朝国防安全的严重威胁。明廷针对“番人吃肉,无茶则死”的特点,极力推行茶马互市,使中国古代的茶马互市活动达到了鼎盛时期。茶马互市是与军事防御相配套的,通过茶马互市可以笼络广大藏族民众,嘉靖后俺答归顺也起着笼络蒙古民众的作用。《明史·食货志》云:“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之法,用制羌、戎,明制尤密。”明臣王廷相也说:“茶之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是则山林草木之叶,而关系国家政理之大。”(《明经世文编》卷一四九)明臣刘良卿也说:以茶易马,“虽以供边军征战之用,实系番夷归向之心。”(《明世宗实录》卷一八八)即是说,以茶易马,在于“固番之心,且以强中国”。只有“番夷效顺,西陲晏然”,才能使明朝的西北边得以安定。也正是出于这一目的,茶叶由国家专卖,严禁各种形式的私茶越境贩卖。明代茶马互市的具体事宜由茶马司负责。茶马司大多设在利于茶马交易的边地交通要道。明洪武五年(1372)首建秦州茶马司,七年(1374)又设立了河州茶马司。洪武三十三年(1397),因秦州茶马司不便于互市,将其迁于西宁,称西宁茶马司。茶马司设在靠近藏区的地方,一方面使藏民因此归向明朝,与明朝保持长期友好交往;另一方面,也使明朝获得了大批战马,用以装备军队,增强了战斗力。

以茶马市易之马,苑马寺繁育之马及贡马等多种渠道所得之马匹,基本上保证了河西耕战之所需。特别是茶马互市成为明朝与甘肃镇周边各族民众贸易形式之后,对于加强河西防御能力和农业经济发展确实发挥了应有的功用。

回顾历史,一条长城,把河西文化推向了巅峰,使之成为河西文化无处不在的标志。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两边是故乡。从表面上看,长城是一条冷酷的军事防线,不近人情,远离人间烟火;实际上,长城地带巨大的经济辐射作用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各地的军人给边区带来先进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军屯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长城线上频繁的贸易活动,同时满足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需求。因此,一座长城,就是一座经济堡垒。

长城一直向西延伸,沟通了天山以南和中原两大农业区的联系,从而自然形成以长城为中介的包括农业和畜牧业两大经济部类,完成独立的古代中国经济体系。长城在这时候,充分显示了它的经济功能。

毋庸置疑,在当时社会,长城修筑的动因是为了保护中原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的正常发展,阻止游牧民族的掠夺与骚扰。从秦汉至明朝,历代统治者都动用强大的社会力量,修筑和完善长城,以“障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积累,使长城带成为一个先进经济和文化的扩散和聚合带。通过长城,中原发达的经济,强烈地影响了北方广大地区的发展,使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纳入了同中原密切联系的轨道,中原与边疆互相吸收先进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先进的文明向中原地区汇聚。

在长城地带,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互渗透,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持续不断的商品交换。长城带古代商业的主要形式是互市贸易,它包括由官方垄断的“官市”,如人们绢马贸易、茶马互市、马市等均属此类;民间贸易的“民市”、“私市”等。

过去的日子里,长城地带常常是“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职贡不绝,商旅相继”……一支支庞大的进贡使团和商队,在长城的背景下行进,应和了那个时代的步伐。

经济与文化是一对孪生兄弟,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繁荣。长城一线,经济交流带来了文化上的认同,文化上的认同又使民族间的冲突变为互相改变,互相融合。长城地带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始终是以汉文化为主流。与汉文化向长城带各少数民族地区扩散的同时,各民族文化也向中原汇聚。汉文化混合、融合各民族文化,其发展受到各民族文化的强烈影响,衣、食、住、行和文化艺术无所不包,思想制度无所不有,体现着长城带汉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明代,卫所制度是根本性的国防制度设计,嘉峪关的卫所制度,是长城文化中表现最为突出的载体。卫所制度又称卫所制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其构想来自于隋唐时代的府兵制,而最早提出卫所制的则是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明代在与元朝及元末群雄争战期间,军队的来源,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逼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明代自京师达于郡县,皆设立卫、所,外统于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说,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划片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辖若干个卫,卫下辖一定数量的千户所和百户所。明代嘉峪关关城修筑后,为形成比较完善的防御体系,有效地进行防御,除分路建有长城烽墩外,又在一些比较重要地点建筑城堡驻军戍守。其中关东南有塔儿湾堡,关东北有野麻湾、新城堡,关北有石关儿营,关西有双井子堡(也叫木兰城),关西南有卯来泉堡、红泉堡,关东有安远寨等。另有供守关将士驻扎的黄草营盘、寺营庄子,以及供守关军官和家属居住的官园、横沟屯庄等。同时在肃州界内还有许多堡城。所有堡城的分布大体有两路,一路沿长城沿线排列,多筑于城墙内。另一路则分布于靠近祁连山的险要隘口。这些堡城有的只在本堡执行防卫任务,有的还分管附近的长城和一定数量的烽燧,执行防卫任务。

通过卫所制度,使国防守卫、边疆开发、政权建设等融为一体,很好地发挥了嘉峪关长城和地方戍边将士的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看,长城地带曾是佛教、伊斯兰教文化的中心所在。佛教从公元1世纪左右沿着丝绸之路经大月氏向东传播扩散到整个长城地带,而且少数民族成为佛教的主要信奉群体,佛教寺庙、佛塔、石窟寺等佛教文化建筑及遗迹、遗物,长城地带所占的比重也很最大。伊斯兰教也是如此。另外,佛教艺术方面的绘画、雕塑等,也深深地刻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一条长城,把风俗、风物和具体的生活方式全部串联了起来,使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了实实在在的根源。

到了清代,禁止贸易交流的物品的范围逐渐取消,后来又与俄罗斯订立条约通商肃州,在嘉峪关设置关税监督,征收洋货税款。此时,在河西经商的以山西、陕西和本地商人为主,冀、鲁、豫等地的商人也不少。山西商人多经营绸缎、当铺、汇兑;陕西商人多经营药材、鸦片;本地商人多经营粮食和土特产。

酒泉市志资料记载,清雍正八年至乾隆元年,仅酒泉一地,就有当铺七十九家。清末武威有大当商六家,小当商七家;张掖有大当商六家,小当商五家;其他各地有大小当商均不下三五家。当铺是一种本大利多的生意,在河西,资本最多的当铺有银五万至十万元,他们每年向政府交纳“当帖税”银五两,就受到官方的保护。有人生活无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物什抵押给当铺,等有钱时再去赎回。无论何物,只能当得物什价值的三分之一,候赎的期限,有大、小当之别,大当期限两年,实际期限只有20个月;小当期限一年,实际期限只有10个月,过期不赎,由当铺出号拍卖,官府规定大当利息三分,小当利息五分。后来也有大当五分、小当八分的。在青黄不接的年关之时,农民为了交款清债,逼不得已,把生产农具典当抵押,以救燃眉之急。

五、河西文化引领丝绸之路文化的复兴

改革开放以来,河西文化以敦煌艺术研究为依托,蜚声海内外。后来创作的大型歌舞剧《丝路花雨》又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随之而来的甘肃旅游热,尤其是敦煌旅游的热潮,更是把河西文化推向了世界文化的前沿,而这些,都是丝绸之路文化的精髓。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丝绸之路文化的复兴,使河西文化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就是丝绸之路古文化的复兴,就是文化与产业与旅游的高度深度融合。

回顾历史,一条长城,把河西文化推向了巅峰,使之成为河西文化无处不在的标志。

嘉峪关特色文化 

《嘉峪关日报》2017年04月18日04版

武威(凉州)在历史上商贸曾极为兴盛,但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其东西方贸易重要中转站的功能渐渐消退。不过,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2014年底甘肃省在武威成立了保税物流中心,武威从内陆闭塞地区摇身一变,再次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有缘再续写2千多年前的辉煌。据了解,通过武威保税物流中心,能够直接实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五国的商贸“通达”。今年年内,由武威抵达伊朗、俄罗斯、波罗的海和德国汉堡的国际货运铁路专列将开通,正式打通武威连接亚欧大通道。

敦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近年来,在建设国际旅游城的实践中,市委、市政府充分依托“敦煌文化”的丰厚底蕴,对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结构布局等进行了重新审视,不断地赋予城市建设以新概念、新内容,在全市上下形成了城市建设的三种新意识。一是开放意识。要把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考虑,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名城来考虑,作为西部旅游黄金路线上的结点城市来考虑,用世界的眼光定位敦煌、建设敦煌、管理敦煌,努力把敦煌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名城。二是特色意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主要街道、公路沿线、景区内外的建筑外观、色调、绿化、美化都进行设计包装,充分体现历史的继承性和艺术观赏性,突出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城特色,使城市建设与敦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环境相协调。三是精品意识。凡是城市建设项目,小到一块道牙砖、一幢建筑物,大到一条街,从设计到施工、从基础设施到地面铺筑物,都精心设计、精品精做,建成精品工程。

嘉峪关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立足“精品丝路、绚丽甘肃”,以丝绸之路文化、华夏历史文化、长城文化、边塞古城文化、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主要内容创作,园区分为丝路文化、华夏历史、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等多个大型文化主题区,包括十几个大型主题项目和大量的相关配套项目。这些主题项目将历史文化与高科技的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将丝路文化和华夏历史文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嘉峪关市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节点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定位,扩大嘉峪关乃至甘肃旅游的辐射半径和影响力。

河西走廊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和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从古至今,这样的联系就没有断绝过,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河西文化将引领丝绸之路文化的复兴,实现沿线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经济振兴。

六、河西文化必将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巨大的推动力

河西是一个土壤肥沃、水草肥美的农牧区,也是一个蕴藏着无数宝藏的矿区,祁连山中储藏了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石,可以说,在广大的河西走廊,从戈壁到深山,从中心到边缘,遍地都是宝。河西地接西域毗连中原,不仅是战略要地,还是文化上的过渡带,也是往来贸易的中转站。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它的商业地位。自古以来,河西多为商贾云集之地,其各行各业的发展,无论其兴盛还是衰败,总是带有东西文化的印记。

在历史上,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河西文化的形成,对河西本土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的推动力。

从汉代开始,无论是东来的还是西去的,其人、货都要通过“咽喉之地”的敦煌集散,在海路尚未发达之际,河西实际上扮演了中西陆路贸易的大商埠,敦煌则是“华戎所支一大都会”。

三国时,河西商业尤以酒泉最为繁盛,设有东西二市,与羌胡进行交易。

隋代与西域各国的贸易关系更为密切,当时的贸易中心在张掖。公元908年,隋炀帝亲自到张掖,接见西域二十七国头领,并巡视互市的情况。

大唐帝国以河西为大本营,在西域设立了安西都护府,三万多军队长期驻扎西域,与当地的居民保持了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一百多年间,河西一直是内地与西域商业往来、文化交流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那时,通过河西而长住于长安的商人多达四五千人。文献记载,古山丹城内六十个街市,突厥人、印度人居住在这里的人甚多。

宋元时期,河西虽为西夏及蒙古等族所占领,但在牛、羊、马与丝绸、珠宝以及日用品的交易上,仍然是很频繁的。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冯胜收复河西,设甘州、凉州、肃州、山丹等卫,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嘉峪关作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的使臣及羌胡的商业贸易,多集合于肃州。到了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吐蕃的侵扰,遂闭嘉峪关,断绝了中外往来,河西的商业也逐渐萧条。

到了清代,禁止贸易交流的物品的范围逐渐取消,后来又与俄罗斯订立条约通商肃州,在嘉峪关设置关税监督,征收洋货税款。此时,在河西经商的以山西、陕西和本地商人为主,冀、鲁、豫等地的商人也不少。山西商人多经营绸缎、当铺、汇兑;陕西商人多经营药材、鸦片;本地商人多经营粮食和土特产。

酒泉市志资料记载,清雍正八年至乾隆元年,仅酒泉一地,就有当铺七十九家。清末武威有大当商六家,小当商七家;张掖有大当商六家,小当商五家;其他各地有大小当商均不下三五家。当铺是一种本大利多的生意,在河西,资本最多的当铺有银五万至十万元,他们每年向政府交纳“当帖税”银五两,就受到官方的保护。有人生活无着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物什抵押给当铺,等有钱时再去取赎。无论何物,只能当得物什价值的三分之一,候赎的期限,有大、小当之别,大当期限两年,实际期限只有20个月;小当期限一年,实际期限只有10个月,过期不赎,由当铺出号拍卖,官府规定大当利息三分,小当利息五分。后来也有大当五分、小当八分的。在青黄不接的年关之时,农民为了交款清债,逼不得已,把生产农具典当抵押,以救燃眉之急。

历史事实证明,文化的孕育,一定会成为经济的推动力。

另外,从地理上看,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走廊伸入我国大陆腹地,夹在蒙新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于我国典型的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区。得益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滋润,走廊内发育了片片肥沃的绿洲。而戈壁、草原、绿洲间分布的空间形态,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入居、成长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从东西方向来看,南北走向的大黄山(焉耆山)、黑山又将走廊自东而西分割成以武威、张掖、敦煌绿洲为中心的东、中、西三个既独立又联系的地理单元,这种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为河西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地域条件。历史时期河西地域分分合合,统治民族代有更替,促使河西文化不断地发生分异与重组,使其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这块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的力量。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河西文化的根基,把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嘉峪关特色文化旗舰

自古以来,河西走廊就一直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中西交通的孔道、民族交往和融合的舞台,世代生活在这片绿洲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在生动记录他们历史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尤其是那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更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传承着河西各族人民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成为我们今天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资源。因此,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河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纵观河西走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它已成为河西文化的根基和精髓。

嘉峪关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虽然建市较晚,但早在五千年前祖先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嘉峪关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精湛绝伦的民间艺术,是嘉峪关文化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嘉峪关这个以雄关命名的城市,其巨大的潜能正在被发掘,无论从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对现代文化建设而言,做好一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非遗保护是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1313工程的一部分,任重而道远,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得到市委市政府、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已建立起各级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

2009年8月19日,市政府公布了嘉峪关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嘉峪关故事传说、嘉峪关民间小调、嘉峪关地蹦子、大轱辘车制作技艺、嘉峪关烤肉串烤制技艺和嘉峪石砚制作工艺,共6个项目。

2010年7月22日,市政府公布了嘉峪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嘉政发〔2010〕25号):新城酿醋工艺、嘉峪关霸王鞭和嘉峪关宝卷,共3项。

2011年9月16日,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嘉峪关故事传说、嘉峪关民间小调、嘉峪关地蹦子和嘉峪石砚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名录保护项目。

2014年8月20日,我市组织了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会,邀请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柯杨,省文化厅非遗专家刘卫华参加了评审,并举办了嘉峪关市首届非物质文化论坛,经过专家论证,大漠风雨雕石艺画制作工艺、嘉峪关灌猪肠制作技艺、嘉峪关文殊镇婚嫁风俗、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 、嘉峪关烧壳子制作技艺、嘉峪关楹联习俗、嘉峪关锁阳油饼子制作技艺、嘉峪关麻腐饺子制作技艺、嘉峪关面筋制作技艺、嘉峪关油饼卷糕制作技艺等十个非遗项目入选市级项目。

2015年12月,我市召开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会,嘉峪关剪纸工艺、嘉峪关泥塑制作技艺、嘉峪关新城五粮酿酒工艺、嘉峪关雨鸣洲涮羊肉制作技艺、嘉峪关鲍福记羊肉粉汤制作技艺等五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能反映当地历史文化,艺术文化价值。

第一,嘉峪关附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先秦时代,在这里生活过的民族有羌、戎、月氏、乌孙等,之后有匈奴、鲜卑等民族在这里活动,至唐代后期为吐蕃所据。上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歌舞。唐朝以后,从外地迁居来的汉民族成为这里的主要居民。当地流传着“唐朝的埂子,汉朝的地”的说法。

第二,在嘉峪关新城的戈壁滩上,坐落着数以千计的古墓,它们是历经几个世纪所形成的。从目前发掘的10余座墓葬来看,它们下葬于曹魏、西晋、五凉时期,即公元三世纪初到五世纪中。较大一些墓葬的墓主人具有郡县级文武官阶和地方豪绅的身份。砖壁画内容丰富,有农耕、采桑、畜牧、井饮、狩猎、屯垦营田、宴饮、奏乐、博弈、出行、营帐、车舆、丝束等。这应是我国丝绸之路上的一部百科全书,为研究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风俗及农牧外交、气候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填补了我国魏晋时期绘画史上的空白。魏晋墓砖壁画,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客观纪录。

第三,长城的修筑是历代长城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纷繁的历史岁月中,生活在长城脚下的居民们,以长城文化——嘉峪关关城为基础,以嘉峪关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为依托,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如《嘉峪关传说故事》《嘉峪关小调》等,表达出人们不畏艰苦,与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顽强毅力和劳动智慧,既描绘出历史的演进,又刻画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面貌,它们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目前,我市拥有省级项目4个:嘉峪关故事传说、嘉峪关民间小调、嘉峪关地蹦子和嘉峪关石砚制作技艺。市级项目20个:嘉峪关霸王鞭、嘉峪关大轱辘车制作技艺、嘉峪关烤肉串、新城酿醋工艺、嘉峪宝卷、大漠风雨雕石艺画制作工艺、嘉峪关灌猪肠制作技艺、嘉峪关文殊镇婚嫁风俗、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 、嘉峪关烧壳子制作技艺、嘉峪关楹联习俗、嘉峪关锁阳油饼子制作技艺、嘉峪关麻腐饺子制作技艺、嘉峪关面筋制作技艺、嘉峪关油饼卷糕制作技艺、嘉峪关剪纸工艺、嘉峪关泥塑制作技艺、嘉峪关新城五粮酿酒工艺、嘉峪关雨鸣洲涮羊肉制作技艺、嘉峪关鲍福记羊肉粉汤制作技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

打破以往非遗传承模式,把“非遗”请出农村,邀请传承人到城市来给城里人当老师,让非遗有更为广泛的发展天地,真正实现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在市内组织了几支纪律性强、有一定舞蹈表演经验的社火队学习嘉峪关地蹦子、霸王鞭,使其成为专业展演的秧歌队,并在我市旅游旺季,在景区、广场等地进行展演,让游客在游览名胜古迹的同时,了解我市浓郁、深厚的民间文化;成立了嘉峪关市民间艺术团,以表演传唱嘉峪关小调为主要任务,吸引了全市民间艺术爱好者80余人参加,他们储备了嘉峪关小调20多首,并在社区及雄关大舞台演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峪关小调的广泛传播。

结合嘉峪关建设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区的规划,选择一些与旅游结合紧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别是民间民俗文化产品和民间工艺品,使它们在抢救和保护中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抢救和保护民间民俗文化的内在要求。目前,我们已经着手将嘉峪石砚、新城黑醋、大漠风雨雕石艺画扩大生产规模,申请专利、商标,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出版《嘉峪关民间故事传说》《嘉峪关民间小调》《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学生读本》。同时,向各学校免费发放《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教材》,以普及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

大力探索新的“非遗”项目通过对市区及周边村落的走访、多次摸排、调查、验证,已发掘了嘉峪关剪纸、嘉峪关泥塑、嘉峪关羊肉粉汤、嘉峪关羊蝎子等非遗资源,计划在2015年完成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

以河西文化为蓝本,搜集一批河西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我所用,充实嘉峪关的文化基础。从古至今,嘉峪关的文化基础就是河西文化。随着华夏文明传承与保护区建设的不断升级,迫切需要完善嘉峪关的文化根基。因此,不能拘泥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概念,应该不断地扩大它的外延与内涵,搜集一批河西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改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欠缺的现状。

挖掘本土文化,建设传承基地,把非遗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重点加工和打造一批文化品牌产品,争取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将嘉峪关市过去的所有的民间艺术、工艺、风俗、饮食做全面的调查和统计,编辑成册,包括历史发展、加工技艺、产品图典等;完善征集制度,抢救性保存和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珍贵作品。

建设嘉峪关文化网、嘉峪关文化杂志、嘉峪关非物质文化网上虚拟博物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

根据嘉峪关五湖四海的特点,着力推广一批东北、河南、四川等地的饮食、风俗、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培育一批与旅游高度融合的饮食品牌和工艺品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相关技艺得以长久传承,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传承方式和人才的培养。对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生产和消费是最佳的传承方式,结合嘉峪关建设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区的规划,选择一些与旅游结合紧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根据嘉峪关的居民特点,着力推广一批东北、河南、四川等地的饮食、风俗、工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别是民间民俗文化产品和民间工艺品,使它们在抢救和保护中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

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又要积极利用。要面向未来,捕捉市场生机,把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利用纳入经济文化发展的格局中,重点加工和打造一批文化品牌产品,争取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影响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前提下,可利用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业运作。让嘉峪关民间小调与旅游市场结合,着力打造雄关宴,雄关调。组织一批优秀文艺人才,精心排练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民间小调,在游客用餐等候之时,根据个人喜好点选民间小调进行演唱,使我市的饮食文化增添一份新的内涵。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的完美结合,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发展了非遗,让非遗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搜集整理嘉峪关市乃至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民间艺术、风俗、传统工艺、饮食资料,为全市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等提供基础资料。将嘉峪关市乃至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民间艺术、风俗、传统工艺、饮食做全面的调查和统计,编辑成册,包括历史发展、加工技艺、产品图典等;完善征集制度,抢救性保存和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珍贵作品。

创新发展传承传播手段。随着非遗项目的越多,具有共性的结合点就越多,加强区域间的项目联动,促进同类项目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丰富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根据市委、市政府大景区建设的规划步骤,建设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成为正在建设中的丝绸之路博览园的一部分,更加彰显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浩繁而复杂、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进取,实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八、 融入河西文化发展的嘉峪关实践

嘉峪关属少数民族杂居地区,除汉族之外,有3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158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2.34%,主要分布在三镇和城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而且扩大了地域文化的外延。

嘉峪关作为河西走廊的一部分,其文化特征完全承袭了河西文化的精髓,而河西走廊文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和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从古至今,这样的联系就没有断绝过,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河西文化将引领丝绸之路文化的复兴,实现沿线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经济振兴。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围绕特色文化强市的目标,嘉峪关市打造了一批具有战略布局的文化品牌,推动了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扩展了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的空间。

古丝绸之路属于全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新时期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长城是构成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有符号,负载着博大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历史记忆、民族情感。长城与古丝绸之路两个人类文化伟大遗存在嘉峪关留下了璀璨而多彩的人文景观,具有特殊的影像价值。“丝路·长城”中国嘉峪关国际摄影艺术大展的举办,正是这两种文化的交融和拓展。展览内容包括主题大展、主题邀请展和高峰论坛等。展览共收到来自国际国内的摄影家、摄影爱好者的参展作品8000多幅(组)。这样的展览是近年来甘肃乃至西北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主题摄影活动。同时,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摄影交流展,也成为常态展览被固定下来在嘉峪关进行。

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已举办三届,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品牌音乐文化节。音乐文化节进一步突出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地位,在发挥文化优势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为树立音乐文化节品牌形象、品牌力量、丰富和增加了多种形式和内容。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已成为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标志性的音乐节。音乐文化节还同步穿插“中贸集团企业文化展”、“中俄文化艺术融合发展中贸CVC艺术文化交流峰会”、“丝路万里行——俄罗斯油画展(列德涅夫、阿廖娜)”、“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丝路万里行——第二届中国蔬菜摄影优秀作品展”、“北京小百花越剧团应邀兰州出演”、“甘肃中贸柏悦爱心秦腔艺术团、爱心京剧艺术团公益演出”、“'一带一路’中俄文化艺术经贸融合发展推介会暨圣彼得堡俄中商务中心甘肃省推介会”等系列活动。音乐节充分利用嘉峪关特有的资源,旨在创造一台人与自然、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容的主题音乐演出。充分发挥音乐节所带来的辐射作用,营造一个新的高品位的旅游文化亮点。让丝路·长城(国际)音乐文化节成为甘肃省在文化上的一张新名片。而作为音乐文化节的承办主体甘肃中贸集团,以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为目标,把企业的文化产业发展置身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大的背景之中,融入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责任之中,创新设计,大胆实践,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前两届的成功举办,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内容上不断充实,在品味上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贸特色的音乐节会发展路子,小节会做出了大文章,为西北地区的音乐文化爱好者打造一场属于自己的音乐文化盛宴。

嘉峪关市从2004年开始举办国际铁人三项赛,迄今为止,嘉峪关已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举办10次国际铁人三项赛的城市。市政府与国家体育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正式签订了《2014年甘肃嘉峪关铁人三项世界杯赛合作协议》,标志着国际铁人三项赛事将第10次落户嘉峪关,我市也将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举办10次国际铁人三项赛的城市。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匈牙利中国香港、中华台北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

嘉峪关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立足“精品丝路、绚丽甘肃”,以丝绸之路文化、华夏历史文化、长城文化、边塞古城文化、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主要内容创作,园区分为丝路文化、华夏历史、民间传说和民俗风情等多个大型文化主题区,包括十几个大型主题项目和大量的相关配套项目。这些主题项目将历史文化与高科技的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将丝路文化和华夏历史文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在游客面前。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嘉峪关市作为丝绸之路黄金段节点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定位,扩大嘉峪关乃至甘肃旅游的辐射半径和影响力。

2015年8月,嘉峪关市重点基础科研项目《 牧歌流韵》西部古代民族大型丛书编竣。这是嘉峪关市历时三年,组织省内外专家打造的一套反映丝绸之路古代民族文化的重要学术成果,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掘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嘉峪关市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和智力支持。审读该丛书的专家认为,这是一部学术价值高、角度新颖、资料全面、图片丰富的雅俗共赏的著作,即有学术深度,也是文化普及的大众读物。

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文化,根植于这片热土,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一定会吸纳历史经验和当代视野,成为丝绸之路再出发的精神家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最早的法律产生于哪个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