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LKJ数据(lkj基础数据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对这个不了解,来看看!

建筑代号及常识总结!(超全),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设计师时光旅行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什么是LKJ数据(lkj基础数据是什么意思)1

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 πr+d

长方形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 S=πr2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

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S=6a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 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S侧+2 S底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V=Sh

1、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  

3、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1/2 * absinC,即两夹边之积乘夹角的正弦值。   

4、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r/2   

5、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   则三角形面积=abc/4R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   

10、在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面积为   S=|AB×AC|/2   即面积S等于向量AB与AC向量积的模的一半

建筑术语及名称解答等:

答: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3、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

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5、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

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6、什么是建筑“三大材”?

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7、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

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8、什么是统一模数制?什么是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

(1)、所谓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 性,以加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2)、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用M表示,1M=100mm。

(3)、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扩大模数共 六种,分别是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建筑中较大的尺寸,如开间、进深、跨度、柱距等,应为某一扩大模数的倍数。

(4)、分模数是导出模数的另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倍数。分模数共三种,分别是1/10M(10mm)、1/5M(20mm)、1/2M (50mm)。建筑中较小的尺寸,如缝隙、墙厚、构造节点等,应为某一分模数的倍数。

9、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1)、标志尺寸是用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 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

(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 必要的支撑尺寸等于标志尺寸。

(3)、实际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实有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差值,应为允许的建筑公差数值。

10、什么是定位轴线?

答: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11、什么是横向、纵向?什么是横向轴线、纵向轴线?

(1)、横向,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

(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3)、沿建筑物宽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横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编写在轴线圆内。

(4)、沿建筑物 长度方向设置的轴线叫纵向轴线。其编号方法采用大写字母从上至下编写在轴线圆内(其中字母I、O、Z不用)。

12、什么是房屋的开间、进深?

答:开间指一间房屋的面宽,及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进深指一间房屋的深度,及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13、什么是层高?什么是净高?

答:层高指建筑物的层间高度,及本层楼面或地面至上一层楼面或地面的高度;净高指房间的净空高度,及地面至天花板下皮的高度

14、什么是建筑总高度?

答:建筑总高度指室外地坪至檐口顶部的总高度。

15、什么是标高?什么是绝对标高、相对标高?

(1)、建筑物的某一部位与确定的水基准点的高差,称为该部位的标高。

(2)、绝对标高亦称海拔高度,我国把青岛附近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定为绝 对标高的零点,全国各地的标高均以此为基准。

(3)、相对标高是以建筑物的首层室内主要房间的地面为零点(+ 0.00),表示某处距首层地面的高度。

16、什么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使用率?什么是交通面积、结构面积?

(1)、建筑面积指建筑物长度、宽度的外包尺寸的乘积再乘以层数。它由使用面积、交通面积和结构面积组成。

(2)、使用面积指主要使用房间和 辅助使用房间的净面积(净面积为轴线尺寸减去墙厚所得的净尺寸的乘积)。

(3)、使用率亦称得房率,指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

(4)、交通面积指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等交通联系设施的净面积。

(5)、结构面积指墙体、柱所占的面积。

答:红线指规划部门批给建设单位的占地面积,一般用红笔圈在图纸上,具有法律效力。

18、建筑物如何划分等级?

建筑物的等级是依据耐久等级(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耐火年限)进行划分的。

(1)、按耐久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一级,耐久年限100年以 上;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

(2)、按耐火等级划分,共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建筑物的耐火能力逐步降低。

19、什么是砖混结构?

答:房屋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此类结构形式叫砖混结构。

20、什么是框架结构?

答: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答:剪力墙指在框架结构内增设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墙体。因高层建筑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墙又称抗震墙。

22、什么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答:框架?剪力墙结构指竖向荷载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担;水平荷载由框架承受20%~30%,剪力墙承受70%~80%的结构。剪力墙长度按每建筑平方米50mm的标准设计。

23、什么是全剪力墙结构?

答:全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物的内墙(或内外墙)作为承重骨架,来承受建筑物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

24、什么是筒体结构?

答:筒体结构由框架-剪力墙结构与全剪力墙结构综合演变和发展而来。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答:钢结构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由钢材构成的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快、抗震性好的特点。钢结构多用于超高层建筑,造价较高。

26、与砖混结构相比,框架结构有何优、缺点?

优点:(1)、自重轻:砖混结构自重为1500公斤/平方米;框架结构如采用轻板(加气混凝土隔墙、轻钢龙骨隔墙等)的自重为400公斤~600公斤/平方米,仅为砖混结构的1/3。 (2)、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的承重结构为框架本身,墙板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因而布置比较灵活。(3)、增加了有效面积:框架结构墙体较砖混结构薄, 相对的增加了房屋的使用面积。

缺点:(1)、用钢量比砖混结构高出约30%,与砖混结构相比,造价偏高。 (2)、部分柱子截面尺寸过大,会凸出墙外,影响美观。

27、地基和基础有什么区别?

(1)、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2)、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28、什么是基础埋深?什么是深基础、浅基础?

(1)、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2)、埋深大于等于5米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29、建筑物的基础可按哪三种不同的方法分类?

(1)、按使用材料分:可分为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等。

(2)、按构造形式分: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井格基础、板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3)、按使用材料受力特点分: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答:为了防止地下潮气沿墙体上升和地表水对墙面的侵蚀,采用防水材料将下部墙体与上部墙体隔开,这个阻断层就是防潮层。防潮层的位置一般在首层室内地面(+0.00)下60mm~70mm处,及标高-0.06m~-0.07m处。

31、什么是勒脚?什么是踢脚?其作用各是什么?

答:(1)、外墙墙身下部靠近室外地坪的部分叫勒脚。勒脚的作用是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的侵蚀,从而保护墙面,保证室内干燥,提高建筑物的 耐久性。勒脚的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的高差。(2)、踢脚是外墙内侧和内墙两侧与室内地坪交接处的构造。踢脚的作用是防止扫地时污染墙面。踢脚的 高度一般在120mm~150mm。

32、什么是散水?什么是明沟?其作用是什么?

答:散水是靠近勒脚下部的排水坡;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迅速排除从屋檐滴下的雨水,防止因积水渗入地基而造成建筑物的下沉。

地坪就是建筑物底层与土层接触的结构构件,承受地坪上的荷载,并把力传给地基,一般主要是由面层和基层组成。

地基钎探:采取重物自由落体原理,重物以一定高度下落,将探头贯入土中,然后记录贯入深度要的次数,以此来判断土的性质的一种方法。那个钎就是所用的工具了。

附加轴号用在非承重墙和次要承重构件。定位轴线主要标在承重荷载面积大的承重墙,柱上,而附加分轴线就是标在承重荷载面积相对小的承重次要构件(墙或柱)或非承重构件了。

一.是能起到防烟作用;

二.是要能起到缓冲楼梯间人员拥挤的作用,即能容纳部分疏散人员在前室内短暂时间的避难;

三.是抢救伤员时要能放得下一副担架;

四.是能放得下必要的灭火器材

平面系数是指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比例。一般房屋的使用面积等于套内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之和,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而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是不包括墙、柱等结构构造和保温层的面积。而建筑面积是按外墙结构外表面及柱外沿或相邻界墙轴线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当外墙设外保温层时,按保温层外表面计算。使用面积一般是小于建筑面积,所以平面系数都是小于1的。

一般来说,高层住宅的平面系数较低些,多在70%左右,而多层住宅则在8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与多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的公用建筑面积较大,如设备层、电梯井、水箱间以及出于消防考虑要求较大的楼梯回旋空间等等。

结构规范封面上字母P表示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中规定的一级类目:工程建设类(Project)。

设计变更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联络单两种。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原设计未预料到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处理,在交底会上,经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提出,各方研究同意而改变施工图的做法,几方签字确认后,就属于设计变更,为此而增加新的图纸或设计变更说明都由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负责。

挑梁一般做成做成变断面有三个主要理由:1、结构计算和节省材料的需要。挑梁也叫悬臂梁,它的根部弯矩最大,抵抗弯矩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断面的计算高度,而端部的弯矩为零,不需要抵抗弯矩。这个从最大到最小的变化,用变断面来适应,既满足结构计算的要求,又能节省材料。2、美观的需要。肥梁胖柱深基础是建筑业界形容建筑丑陋的常用语,做成变断面就显得轻灵了,就好像“文如看山不喜平”嘛。

2、 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由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砖混的承重构件主要是墙(虽有构造柱,有圈梁,但其作用是加强整体性,不是承重),传力方式是楼板传力给墙,墙以线荷载的形式传给基础。 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

框架结构主要是框架柱子,框架梁承重,传力方式是:荷载作用在楼板上,楼板传力给梁,由于梁搁在柱子上,所以力传至柱子,柱子再传给基础,就是这个样子,墙体只是起分隔和围护作用。适合房间开间进深大,房间形状自由的建筑,造价比砖混高。

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承重构件不同,砖混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墙,而框架主要承重构件是柱梁。

在相互比较上,框架结构无论从抗震,稳定性,房屋坚韧性等都优于砖混结构,在防震中,框架结构体系的刚度和强度都比较好,是个柔性结构,而砖混中砌体自重大,使砌体结构所承受的地震力也相对的增大,而且是由脆性材料组成,抗拉抗剪强度较差,延性差,抗变形能力小,砌体结构施工又质量难控制,很容易对结构造成破坏,是个刚性结构,在建筑布局上也有很多限制的地方.

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

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现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基于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造标准化的思路,用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表示创造性设计。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标准图两部分。节点构造标准化后,施工公司的劳动量加大。

1991年9月份平法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开始推广平法。构造图适合于所有的构件,平法一张图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后,有坚决支持、坚决反对、不表态三种人,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平法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让非专业人员看懂,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两倍以上,能够使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现在,3个建筑师配1个结构师。

(1)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顶板处,地面以下的结构构造(含地下室部分)划归基础结构(待出图集)。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划归到基础结构部位,不归本图集。

(2)柱钢筋总截面为柱截面面积b×h,梁钢筋总截面为梁有效截面面积b×h0,h0为梁高扣单排钢筋35mm、双排钢筋60mm后的数值。

(3)保护层保护的是一个面、一条线,不保护一个点。要让所有的钢筋都完成混凝土的360○包裹。

(1)钢筋需搭接在箍筋非加密区,在全高加密的情况下可以突破上述规定,避开两端、在中间区可以连接。柱筋焊接时两根钢筋级差不超两级,若级差超过两级可等截面代换。

(2)两根钢筋交*时允许两根钢筋紧挨在一起,因为紧挨在一起的是点,握裹考虑的是线和面。

(3)柱冒顶时钢筋直接通上去,若柱顶没有梁,则12d弯折也不要。柱钢筋收边尽量采用b图节点样式,往外侧收边,减少柱内钢筋拥挤程度,柱钢筋有效封边即可。

(4)柱箍筋复合方式很合理,任何一个局部重叠的部位钢筋均不超过两层,尽可能减少了两根钢筋并排出现的概率和长度。因为两根钢筋并排出现时,两根钢筋之间存在一道暗缝,存在隐患,混凝土也无法做到对钢筋的360○握裹。柱箍筋首先由一个最大的箍筋包起来,其余可以全部用拉筋,必须拉住主筋和纵筋。

(5)拉筋和单肢箍筋的概念不同,没必要勾住所有(纵向、横向)的钢筋,而拉筋则必须勾住所有钢筋。

剪力墙抵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力,抗震思路为:剪力墙—〉柱(第1道防线—〉第2道防线)。拐角墙钢筋不允许在角部搭接。钢筋尽量配到边沿,形成端柱、暗柱等,端柱、暗柱也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剪力墙钢筋底部加强区不搭接。

(1)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大,构造边缘构件的箍筋小。当剪力墙的暗柱很长时,剪力墙水平筋和箍筋伸至剪力墙端部,除非设计者注明。剪力墙水平筋伸入端柱一个锚长即可(端柱计算参照框架柱)。

(2)剪力墙最顶层的梁为墙顶连梁,箍筋箍到墙身里。剪力墙的水平层肯定放在外侧,竖向筋放在内侧。

(3)暗梁箍筋:剪力墙竖向筋和暗梁箍筋在同一层面上。框架梁顺到剪力墙中,形成边框梁BKL。

(4)交*暗撑箍筋根据标注和构造要求,暗撑为半个墙厚,墙薄时采用交*钢筋。柱钢筋尽量用粗的,粱钢筋不要用太粗的。

(5)洞口加强钢筋和剪力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扣柱加强纵钢筋,不要将加强筋放在外边;竖向钢筋扣柱加强横钢筋。洞口加强筋放在剪力墙水平、纵向钢筋的内侧。洞口补强暗梁400高,为箍筋的中到中的尺寸(计算时需加2个箍筋直径),宽度同暗梁宽。剪力墙纵筋锚入补强暗梁,为刚性条带,形成一完整封边。

(6)连梁:用于剪力墙上的一种梁,分楼层连梁(楼面连梁)和屋面连梁(墙顶连梁)。连梁和连系梁不搭界,平法中不采用连系梁。拉梁是一种特殊的梁,非框架梁也非普通梁。

(1)框架梁是两端以柱为支座的梁,一端支柱、一端支梁则构不成框架梁(非框架梁),处理时不能纯粹按非框架梁处理,应一端按框架梁、另一端按非框架梁处理。

(2)通长筋和贯通筋的概念:不是一根钢筋(不是同种直径的钢筋),是通过搭接形成一种钢筋的方式。

(3)ln/3或ln/4属于构造规定;设计规定负弯矩钢筋的断点在不需要该钢筋的点处再长出一段,不具有可操作性;通常情况ln/3或ln/4可满足构造要求,特殊情况下不满足。(注:在工程分析中不存在精确值,只存在控制值。)

(4)水平段钢筋≥0.4lae,垂直段钢筋为15D,达不到以上要求时,将钢筋调细(等面积代换钢筋)。

(1)梁的受扭纵向钢筋(N筋)、梁的纵向构造钢筋(G筋)的做法:N筋按受拉钢筋锚固,G筋锚箍12d即可;G筋为构造筋,梁高向每隔≤200配一根,N筋根据需要设置。(注:侧面构造钢筋改造比较大:近几年来梁的侧面裂缝较多,多加梁侧面构造筋可减少梁的侧面裂缝,但我认为没有道理。)

(2)钢筋应回避在节点内焊接、搭接,建议钢筋不要在节点内连接,要锚固。框支梁KZL节点下部的钢筋不能断开,因为钢筋在此受拉。

(3)井字梁:任何一个相交部位都不是支座;梁相交部位是否放附加箍筋由设计者定,要设箍筋则相交的两条梁、四个方向都设。

(4)吊筋高度:吊筋绝对不能只包住次梁,可勾住主梁下排第二排钢筋(第一排钢筋勾不住时)或第三排钢筋(第二排钢筋勾不住时)即吊筋的高度为主梁的高度。。

1、设计出图顺序:基础(平面支撑构件)—〉柱、墙—〉(竖向支撑构件)—〉梁(水平支撑构件)—〉板(平面支撑构件)。

2、做预算时要搞清“谁是谁的支座”的问题,即基础梁是柱和墙的支座,柱和墙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柱钢筋贯通,梁进柱(锚固);梁钢筋贯通,板进梁(锚固);基础梁JCL主梁钢筋全部贯通。

什么是LKJ数据(lkj基础数据是什么意思)2

战斗机机载火控雷达是现代空战的首要条件,中国空军很长一段时间里,战斗机都是没有雷达的,最初只有简单的雷达测距器,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的战斗机火控雷达除了制造技术不行外,信号分析处理技术更差,几乎无法分辨垃圾信号和目标信号,不但是“近视眼”,还是“白内障”,几架飞机同时开雷达就互相干扰到死机,从单脉冲雷达、机械描脉冲多普勒雷达到相控阵雷达,过程充满坎坷和崎岖,最终跃居世界前列。

一:中国战斗机机载雷达的起步时间

50年代,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了机载雷达工厂,生产一种智能测量目标距离,不能测量目标的速度和没有数据解算的SPD-5M雷达测距器,SPD-5M装备于米格-19S型歼击机,采用电子管的CL-1型雷达测距器相当简陋原始,不能搜索目标,测量距离只有2千米,夜晚及恶劣气候条件下基本没用,只有白天飞行员目视发目标后再把雷达对准目标才能为航炮提供弹道计算,由于探测距离和角度较低,并不能支持近距空空导弹,50年代末中国又引进了米格-19P夜间截击机的RP-5型机载雷达,这种雷达只能跟踪单个目标,探测距离只有5-6千米,杂波信息处理水平比较简单,容易被干扰,但可以在夜间使用,中国仿制的称为CL-l型,配备歼-5甲歼击机,成为80年代之前中国空军的主力夜间歼击机,而美国早在50代已经抛弃了这种只有一半雷达功能的假雷达

在CL-l型基础上改进抗干扰能力的SL-2型机载雷达也装上了歼-6甲型全天候截击机,两者不同的是CL-l型采用了圆锥扫描体制,没法用一个天线兼顾搜索与跟踪,所以要在米格-19P夜间截击机的进气道上唇口装一个扇形搜索天线,进气道激锥内装一个抛物面跟踪天线,SL-2型机载雷达用单脉冲体制替代圆锥描体制,采用了可以定向发射的卡塞格伦天线,单脉冲雷达只需要一个脉冲就能获得目标信息,虽然技术指标并没变化,仍旧采用电子管,但由于雷达体制变化导致研制过程困难重重,一直拖到70年代才完成研制,在歼-6甲飞机基础上研制的歼-6乙截击机装有RP-2-U截击雷达,探测距离2.5-16.6千米,只能跟踪或攻击一个目标,机翼可挂4个导弹发射装置,连发间隔为0.2~0.5秒,编队飞行时间隔小于2千米时还不允许发射导弹,这种战斗机还用到90年代,这时各国早己装备了多普勒雷达,对歼-6战斗机的探测距离达85公里,截获距离在50公里以上,因此可比歼-6战斗机提前约4分钟发现歼-6战斗机。

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在越南战争中获得的美国F-4战斗机残骸基础上复制其雷达设计。但由于工业能力上的差距开发极不顺利,中国在研制歼-8战斗机时专门组建了607雷达研究所,参照苏联RP-22雷达研制SL-4单脉冲雷达雷达,这种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机载火控雷达采用了大功率磁控晶体管和液压驱动搜索、跟踪一体化天线,探测距离达20千米,虽然1967年就完成样机研制,但问题太多,试飞一直拖延,直至1982年才设计定型,导致70年代已经试飞成功的歼-8战斗机只能配备CL-2A型雷达测距器,此时国外脉冲多普勒雷达已经服役多年,CL-2A型雷达测距器只是加大了功率,提高了作用距离,提高攻击距离和精度,由于歼-8、歼-7B型歼击机开始批量装备,SL-4火控雷达又没有研制成功,空军只能继续研制CL-3型雷达测距器,采用抛物面天线,可以自提供目标距离,探测距离和精度有所提高,又根据歼-7E战斗机的要求发展了CL-3A型,一直服役到21世纪。

二: 21世纪以前,中国的战斗机火控雷达处于严重落后的状态

西方雷达技术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梦寐以求的东西,虽然西方对中国实施严密封锁,但中国也利用八十年代的难得机会突破了这一关口,中国首先引进了英国GEC-马可马公司生产的空中徘徊者雷达测距器,全系统只重40千克,探测距离可以达到15千米,最大的特点是计算机与配套的956平显系统相连,平显自动给出目标数据,这套综合化航空子系统先装备了出口型歼-7M战斗机,后期中国空军的歼-7战斗机也按照这个标准装备,而歼-8-2型歼击机需要的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根本无法研制出来,在之前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电子科技人员都没搞明白多普勒雷达的技术原理,空军不得不选择在SL-4单脉冲雷达基础上继续研制SL-5型雷达,SL-5型雷达首次采用了宽频、高增益雷达天线,有频率捷变能力,对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探测距离可以达到40千米,并制导霹雳-4型导弹攻击18千米的目标,但是霹雳-4型空空导弹多次试射失败,

SL-5型雷达可靠性也很差,无故障间隔时间只有50小时,装备歼-8-2型歼击机后故障频发,遇到电子干扰时需要先确定电子干扰类型再选择相对的按钮启动相对的抗干扰系统,在中国引进意大利的阿斯派德空空导弹后,空军又改进了SL-5A雷达,SL-5A雷达采用了数字测距/测速新技术,还采用了数字光栅扫描多功能显示器,可显示雷达信息,导弹数据,瞄准偏差、本机姿态,天线位置等几十种数据,还配备了与地面半自动化拦截系统联网的481数据链,可由地面把目标数据传递给歼击机,歼击机的飞控系统根据导航系统自动引导歼击机飞向预定拦截点,只有在没有收到数据的情况下,歼击机才会打开雷达,有了SL-5A雷达和阿斯派德空空导弹,中国空军才初步接触到了现代超视距空战

但是SL-5A雷达没有对地能力,早在60年代,中国空军开始考虑发展低空突防的强-5型攻击机,为此研制了具备地形测绘与跟踪能力的317型机载火控雷达,1976年小批装备强-5鱼雷攻击机,但因鱼雷攻击机过时而停产,在317型雷达的基础上发展了小型化的JL-7型雷达,但没有定型投产,80年代初,中国以米格-2IMF型歼击机仿制了歼-7-3型歼击机,需要一种能装在歼-7-3型机头进气道激锥内的雷达,体积小和重量轻的JL-7型雷达被装上了歼-7-3型歼击机,JL-7是中国第一部工作在Ku波段的机载雷达,最大探测距离为30千米,他可以搜索显示、人工截获、敌我识别,测定地面目标斜距和有多种抗干扰措施,

90年代,歼-8、歼-8-1歼击机也用改进型的JL-7A替代原来的SL-4雷达。歼-8E歼击机,70年代为了给水轰-5水上飞机配备鹰击-1号超音速反舰导弹,又研制了231型雷达,中型舰船目标探测距离达80千米,虽然最后水轰-5水上飞机没用上,但231型雷达的发展型232型雷达装上了的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为鹰击-8型反舰导弹提供对海搜索和跟踪能力,探测距离提高到100千米,对大型空中目标探测距离也达50千米,以上这些战斗机火控雷达最大的问题是配备地形跟踪雷达的作战飞机都开始超低空突防,这些战斗机火控雷达向下搜索地面受到不平的地面的杂波干扰,难以探测到目标,

三:21世纪初的中国的战斗机火控雷达

西方就发展出根据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频率差,滤除干扰杂波而探测出地面杂波目标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中国在70年代开始接触脉冲多普勒雷达,1980年还决定研制为歼-8-2型歼击机配套的KLJ-1型脉冲多普勒雷达,但是连原理都没搞明白,加上国内材料及加工工业无法生产精度加工低于0.001毫米的低副瓣平板缝隙阵天线,于是从英国引进了全套的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精密加工技术,直到1987年才研制成KLJ-I型雷达,早期KLJ-1雷达设计为了求快没有采用全波形,只具备中、低脉冲重复率,缺乏探测迎头下视的高脉冲,只求先有下视、下射能力再提高整体性能,因为迎头下视能力有限,影响了探测距离达不到70千米的要求,无法对抗米格-29战斗机的NO-19雷达,为了对付米格-29战斗机,只好和美国搞以F-16战斗机的AN/APG-66脉冲多普勒雷达改进歼--8战斗机的“和平典范”工程,失败后只能继续完善KLJ-1型雷达配备给歼-8H歼击机,

完善后的KLJ-l型雷达天线直径800毫米,对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探测距离达到70千米,用全相参有、脉冲压缩、频率捷变技术和可编程数字式信号、地图测绘,数据处理系统,首次具备近距格斗模式,大幅度格斗机动时也不会丢失目标,可以根据空中态势自动选择波形,还可以在发射机关机后保留雷达地图,机载导航系统将实时位置和飞行参数传递给计算机,显示器画面上就有自身飞机的标志在移动,飞机就可以隐蔽地接近打击,同时雷达可以通过1553B数据总线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尽管KLJ-1雷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和美国APG-68V-9雷达相比还有较大的探测距离和多功能差距,无法满足歼-10等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607所早在研制KLJ-l型雷达的同时已经完成具备高、中、低三种脉冲重复率的IL-I0A全波形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原理样机,1998年正式公开,搜索距离提高到104千米,下视搜索距离提高到60千米,性能接近美国AN/APG-68雷达,具备跟踪15个,打击6个的多目标攻击能力,这个数据相当强悍,在当时只有F-14战斗机的AWG-9雷达有这个能力,

但是受限于机械扫描雷达扫描速度较慢,目标更新速率不高,火控解算无法保证精度,IL-I0A全波形脉冲多普勒雷达的DBS模式可以把波束细化,区分地面两点之间的多普勒频率,提高对地分辨率,达到32:1,不过受限于处理能力,DBS分辨率只能算中等,IL-I0A雷达又增加具备较高的对地分辨能力的合成孔径成像模式,然后配备歼轰-7A型战斗轰炸机。配套歼-10A战斗机的是KLJ-3型雷达,来自以色列的EL/M-2035脉冲多普勒雷达,

俄罗斯至今都未能掌握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精密加工技术,所以苏-27SK的N001机载雷达在重量,计算机运行速度,工作模式,探测距离,可同时跟踪目标和可同时攻击目标等性能上比KLJ-3型脉冲式多普勒火控雷达差了2-12倍。KLJ-3型雷达的出口型是巴基斯坦JF-17战斗机配备的KLJ-7型雷达,探测距离达到了130千米,KLJ-7雷达天线只有600毫米,探测距离只比700毫米天线的AN/APG-68雷达少20千米根据雷达距离公式计算,KLJ-7雷达的发射机功率密度、接收机噪声系数已经达到相当口的水平。

四:21世纪的中国的战斗机火控雷达

但机械扫描雷达严重制约了机载雷达的探测精度和速度,21世纪的战斗机开始相控阵化,中国的相控阵雷达早在1964年开始研制,只是缺少技术而无疾而终,70年代,研究单位又研制了采用一维相控阵天线的698对海搜索雷达,但这种雷达因需要两套天线,不容易布置,电子扫描角度也有限而停止研制,到了80年代再度开始研制机载相控阵雷达,为了加快研制速度,中国引进了俄罗斯为了改进苏-27系列战斗机研制PERO无源相控雷达,结构也与中国自研的无源相控阵天线大同小异,只是一个支撑在上方,一个支撑在下方,天线直径1050毫米,重量只比苏-27战斗机的N001雷达增加20千克,探测距离却增加到19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2个目标和同时打击其中4个,2001年交付中国空军测试,但中国空军没有采纳,因为采用的空馈方式难以解决馈源及支撑遮挡天线的问题,

中国空军更加倾向于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优点就是可以安装数千个T/R模块,T/R模块直接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可以大大增加探测距离,21世纪第一个十年,随着中国电子工业的进步,中国相继突破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生产的X波段T/R模块功率达到10瓦/个,歼-20战斗机可以装2000个T/R模块,以每个10瓦,效率30%来计算,最高功率达到6千瓦,平均功率达到2千瓦,探测距离达到300千米以上,超过了F-22战斗机的配备的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的230千米,F-35战斗机的AN/APG-81雷达最大探测距离是180千米,是AN/APG-77雷达的80%,2018年装备巴基斯坦空军新一代JF-17战斗机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和2014年的歼10C战斗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相同的技术渊源,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直径550毫米,可以安装了约1000个T/R模块,雷达峰值功率可达12千瓦,平均功率不低于4千瓦,探测距离可达170千米,全重只有125千克,只比老一代JF-17战斗机配备的KLJ-7型雷达重了5千克,

KLJ-7雷达是一款X波段电扫+机扫脉冲多普勒雷达,共有V1和V2两个版本,该雷达性能非常平庸,对5平方米目标探测距离可达只能达到105千米,对1平方米目标只能达到80千米,电子对抗较差,装备V1版本KLJ-7雷达的JF-17战斗机只适合和二代战斗机较量,如果遇到三代战斗机时无法做到先敌发现,V2版本的KLJ-7雷达探测性能有进步,但抗电子干扰能力依旧较弱,不可能与有源相控阵雷达对抗,所以新一代JF-17战斗机才配备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京第十四研究所研制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拥有和美国F-35战斗机配备的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一样的空空、空地、空海多目标跟踪和辅助导航、抗干扰功能,探测信息能够与格斗空空导弹交联,当格斗空空导弹导弹头锁定目标失败后仍然能够锁定目标,而且合成孔径模式还能以实波束地图和多普勒波束锐化进行实地测绘,从而发现隐藏目标并为精确制导炸弹弹药提供攻击坐标,还可以在同一时间探测空中和地面目标,这种能力也能够匹敌F-35战斗机,

考虑到JF-17战斗机是轻型战斗机,F-35战斗机是中型战斗机,两者天线直径相差近300毫米,安装的TR模块数量也就相差近一半,JF-17战斗机以这个巨大差距达到的探测距离只比F-35战斗机少10公里,KJL-7A有源相控阵雷达仅仅只是出口货,知微见著,从他身上可以一窥中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水平,可见如果F-35战斗机遇到天线直径和F-35战斗机差不多的歼10C战斗机探测距离会相差多大了,而且中国独创的三面阵雷达更厉害,左右两侧的阵面可以作为预警阵面,兼作导弹制导阵面,侧面飞行仍然可以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作战灵活性更上一-层楼。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从仿制过时的雷达测距器,到引进脉冲多普勒雷达,再到自研有源相控阵雷达,虽然历经磨难,今天放眼世界,已经没有对手了。

什么是LKJ数据(lkj基础数据是什么意思)3

在迄今发现的所有超导体中,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保持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c)的最高纪录,其非常规的超导微观机理仍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作为元素周期表中Cu的最近邻元素Ni,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理论指出,无限层结构的镍氧化物因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和电子构型,被认为是潜在的高温超导体系。然而,30多年来实验方面的进展迟缓,人们在无限层镍氧化物的多晶、单晶以及薄膜样品中都没有发现超导。直到201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Harold (2019)]。这是近年来超导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立即吸引了大量后续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最新进展可以参阅综述文章[中国科学: 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51, 21);The Innovation 3, 100202 (2022)]。然而,由于无限层镍基超导薄膜的制备条件苛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研究小组可以制备出具有超导转变的薄膜样品,这成为镍基超导研究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尽管后续研究中报道了其他碱土金属掺杂的稀土镍基超导体,如La1-x(Ca/Sr)xNiO2、Pr1-xSrxNiO2,但最高c均没有超过15K,远低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c。如何进一步提高镍基超导体的c以及其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异同一直是领域内关心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多个研究团队开展了镍基超导体的实验研究:光物理重点实验室L03组金奎娟研究员团队攻克多项样品制备的技术难题,成功生长出高质量的无限层Pr0.82Sr0.18NiO2(PSNO)超导薄膜,其超导起始温度(conset)可达17-20 K,如图1所示,这为深入开展镍基超导体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SC07组的朱志海特聘研究员、周兴江研究员团队成功制备出Nd0.8Sr0.2NiO2超导薄膜[Chin. Phys. Lett. 38, 077401 (2021)]。最近,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EX6组的博士生王宁宁、陈科宇以及孙建平副研究员和程金光研究员,采用六面砧大腔体高压低温物性测量装置,在12.1 GPa高静水压、1.5 K最低温和8.5 T磁场的综合极端环境下,对高质量的PSNO薄膜开展了详细的高压磁电输运性质测量,发现其超导转变温度随压力增加而单调升高且没有出现饱和迹象,12.1 GPa时conset升高至约31 K,这表明镍基超导体的c可进一步提高。

由于软化学局部规整还原反应制备的无限层镍基超导薄膜非常脆弱,必须在非常好的静水压环境下才能获得其超导转变的压力效应。因此,能提供良好静水压环境的六面砧装置对于获得PSNO超导薄膜较大范围内的压力效应发挥了关键作用。图2展示了采用两种不同液体传压介质测试的两个PSNO薄膜样品的高压电阻率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出,超导转变温度随压力增加而单调升高,在12.1 GPa时其可以达到31 K。图3显示了根据多个样品高压下的测量结果而确定的温度-压力相图,从图中可以确定的压力系数为d/d ≈ 1 K/GPa,并且在研究的压力范围内没有饱和迹象,这意味在更高压力下可进一步升高。为了揭示PSNO薄膜超导电性正压力效应的起源,他们还测试了不同压力和磁场下的电阻率曲线,并通过金兹堡-朗道公式和Werthamer-Helfand-Hohenberg (WHH)公式分析了上临界场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高压下电子有效质量单调减小,这意味着电子关联随加压而减弱;而根据近期对无限层镍基超导薄膜的理论研究结果,其与电子关联具有反相关性,这与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吻合。此外,他们还总结了已报道的无限层镍基超导薄膜最佳掺杂所对应的与轴长度的关系,如图4(c)所示,可以看出随c轴减小而逐渐升高,这样高压下轴的持续减小也可以解释随压力单调升高的规律。上述结果对进一步提高镍基超导体的以及构建理论模型和理解其超导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关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13, )。博士生王宁宁、杨明卫和杨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孙建平、金奎娟和程金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参与本工作的还包括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晓莉研究员、张华副研究员、朱志海特聘研究员,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的谷林研究员、张庆华副研究员,以及日本东京大学的Yoshiya Uwatoko教授。本工作得到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自然基金委、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等项目的支持。


图1. 无限层PrSrNiO薄膜超导体XRD、TEM以及电阻率数据


图2. 无限层PrSrNiO超导薄膜高压下的电阻率


图3. 无限层PrSrNiO超导薄膜的温度-压力相图

图4. 无限层PrSrNiO超导薄膜的上临界场以及不同镍基超导薄膜轴间距与超导的关系

1、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制度是宏观,侧重于整体建构。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或者一件事物要想生存和永续发展或者良性运行,首先就要有制度的建构。

制度中规定了这一社会、政党、国家或者组织为何运行、如何运行。

同时也显性或者隐性的规定着其运行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方式等,也就是体制和机制。

2、机制是指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以此类推到社会组织内部各主体间的运行、协作过程或者方式。

机制是微观,侧重于运行或执行。

主要是指体制中的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方式、过程等动态环节,是对制度、体制的实施或者实现。

一般在制度中予以体现,如涉及过程较为复杂还需配套相关细则。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以及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什么制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Q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本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当家作主。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组成整个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我们国家之所以建立并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国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因此,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50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同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50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这个制度健康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这个制度受到破坏,人民当家作主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由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由人治走向法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必由之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政体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依法治国,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治国。国家事务由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而不是个人意志决定,这是中国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

Q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前四个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间四个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后面四个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Q3:我国国体和政体是什么?

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即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意志的宏观架构,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组织自己的政权。

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国体是指国家的性质,亦称国家的阶级本质。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

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政治体制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体现。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经济、文化、外贸等政策也不同。政治体制,是政治学科政治名词政体(Form of Government),为国家的政治、统治形态,即国家政治体系运作的形式。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

996、007、886其实是指工作模式,常见于互联网行业中,996指从早上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六天;007指0点到0点24小时,一周7天上班;886工作制是指从早上8点晚8,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715,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这种工作制度是不符合我国劳动法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公司在采用这种工作制。

996、007、886都是目前常见于互联网行业中的工作制,互联网公司大部分实行弹性工作制,尤其产品技术岗,这也让上下班的界限日渐模糊,996、007、886工作制通常是应付紧急项目时期的特殊工作节奏。996指从早上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六天;007指0点到0点24小时,一周7天上班;886工作制是指从早上8点晚8,一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715,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

这种工作制度是不符合我国劳动法的,但是依然有很多公司在采用这种工作制。其实,不管是996、007还是886的工作制都是是一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现在的年轻人期待的工作模式是晚上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周末有双休,不想生活被牵着走,如果真的避免不了这些种类的工作模式,便期待有一个满意的薪资。无论是996还是007,这都是公司定制的工作模式,工作是相互选择的,如果不能接受这种制度,可以不考虑。也有公司表示这届年轻人不好骗了,都有自己的想法,很难糊弄过去。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什么制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