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可以用英文翻译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人生不能重来,这句话的意思,当然不是把握当下。老师的痣浮在那里,头发染了就可以永远黑下去,人生不能重来的意思是,早在她还不是赝品的时候就已经是赝品了。她用绒毛娃娃和怡婷打架,围着躺在湿棉花上的绿豆跳长高舞,把钢琴当成凶恶的钢琴老师,怡婷狠狠地捶打低音的一端,而她捶打出高音,在转音的中汤药里看彼此的倒影,幻想汤里有独角兽角和凤凰尾羽,人生无法重来的意思是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日后能更快学会在不弄痛老师的情况下帮他摇出来。意思是人只能一活,却可以常死。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教育学生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的意思,掌握“都、颤”两多音字的正确读音。会用“终于、纪念、鼓舞”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的问题,并会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说或写一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2.理解“我”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尤其是最后一次对话。  3.准确掌握“居然”、“终于”、“汲取”等较抽象词语的意思。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依照登山的顺序:“在天都峰脚下”——“向顶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顶”记叙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识的爷爷,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课后的思考,练习向我们提示了阅读的重点,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先认识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爬山过程的艰难,特别要抓住“我”和“爷爷”的两次对话,前后联系起来理解,才能真正体会对话中所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每年夏天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天都峰是黄山的一个山峰,这里山高路陡,风光无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今天让我们随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2.理解带生字的词。  重点理解:  似乎:好像。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攀登:抓住东西往上爬。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出现的情况。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质疑问难。  4.试读课文,纠正字音。  文中除“发”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读准“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发颤”的“颤”读(chàn)不读(zhàn);“似乎”的“似”读(sì)不读(shì)。5.分段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六至八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九、十自然段:讲“我”与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  第十一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部分。  1.默读课文。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点?  2.指名读第一句,说说你从哪儿看出天都峰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词句理解:  “抬头望”:说明“我”还在山脚下,不抬头看不到峰顶。  “啊”、“哩”表达了“我”的赞叹,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吗?”——这是个疑问句,对能不能爬上天都峰,连自己也产生了怀疑。通过这个怀疑进一步表现出了天都峰的高。  3.指名读第二句,理解天都峰的陡。  重点理解“从天上掉下来”和“真叫人发颤”。  4.小结。  这一段作者对天都峰高和陡的描写,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同时也暗示了我们爬天都峰非常不容易,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讲读课文3—5自然段。  1.指名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2.从“我”和爷爷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通过对“也”字的理解,我们不难看出:这一老一小都对对方能爬上天都峰持怀疑态度;但是我们仔细一想,这个“也”字还含有“羡慕”和“敬佩”的意思。  3.从文中的两个“点点头”中你又体会到什么?(都从双方身上汲取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4.小结。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三、讲读6—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表明爬山艰难的词语。  (“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  通过这些词语体会爬山过程的艰难,尽管山势又高又陡,但他们不怕困难,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凭着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天都峰。  2.指导朗读。  3.小结。三代人战胜各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四、讲读8—9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老爷爷说的话里包含几个意思?  (两个意思:一是表示感谢,二是讲感谢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讲“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联系第一次对话可以看出。)  4.小妹妹说的话里又讲了哪些内容?  (也是两个意思:先讲了“我”为什么能爬上山,再讲对老爷爷的感谢。)  5.“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提示:两个人的对话中为什么都有“勇气”一词?两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从他们的第一次谈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勇气他们怎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他们又怎能爬上天都峰?这个勇气来自对方的鼓舞,使他们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奋力向上勇攀高峰。  6.感情朗读(注意对话部分,要读好语气语调。)  7.小结。“我”和老爷爷在峰顶互相道谢,感谢对方对自己的鼓励,给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五、讲读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真有意思”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爷爷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舞,相互学习。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这里指勇气。  4.说说爸爸这番话的意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舞,才能取得进步。)  六、总结。  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什么启发?(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同时,我们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要注意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这样我们的进步会更大一些。)  七、重点指导学生完成课后2、3、4题的练习。  八、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用“比”和“一会儿……一会儿……”各写一句话。  附:板书: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  2课时  前置自学提纲:  一、读。  标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  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  尝试给生字注音。(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  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  (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  理解以下词语: 汲取 陡峭 发颤 攀爬  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 (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  六、拓展  蒲公英的基本资料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  (一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读,齐读。  4、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画天都峰(课件显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6、根据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读第二段。  7、小结:望着高耸入云的天都峰,看着登山的石级是那么笔陡,小妹妹惊叹之后,已经感觉到登山的艰难,需要有勇气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与险,让孩子们在充分的读中体会:互相欣赏读,教师范读,指名读等等。读中感悟。)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提名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想象“我”和爷爷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讨论。  2、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两次对话的意思。  (1)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结果怎样?(学生联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对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气时,“也”分别表示了一老一小的惊讶、怀疑和敬佩,有了勇气,这个力量鼓舞着自己奋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们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读第二次对话,知道这个力量就是“勇气”。)  4、读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说说读了这两段课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练习第二、三题:(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叙述中感悟汉语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词的确切。)  (1)分别出示课后第三题中的句子,边读边想,加上(去掉)“奋力”和“终于”有何区别?哪种更好?  (2 )选择“奋力”和“终于”练习说话。  5、齐读末段中爸爸的语言,自己再读读,看还有什么问题?  (要让孩子们充分理解爸爸的话,需要他们反回来继续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义,并变成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  三、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用“终于”写一段话。  2、感情朗读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这两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我和爸爸爬天都峰  2、师:天都峰是怎样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天都峰:高——云彩上面  陡——石级 笔陡  铁链 似乎是从天下挂下来  4、师:小朋友看到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他害不害怕?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我爬得上去吗?  真叫人发颤  四、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自然段  1、师:这五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我和爸爸、老爷爷一起爬山  2、师:前面说了,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看了有点害怕了。怎么办?爬上去还是不爬算了?这时,作者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什么人?(提示:一位老爷爷)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老爷爷对我说了什么?  (提示: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5、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6、老爷爷怎么回答?  (提示:对,咱们一起爬吧!)  7、最后,他们有没有爬上峰顶?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终于”,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提示:他们一起爬上了峰顶。“终于”的意思是:最后、最终,表明下文出现的是最后的结果。这个词说明作者觉得爬天都峰很不容易,同时也说明了作者爬上峰顶后的高兴心情。  五、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师:这三个自然段说的是我和爸爸、老爷爷爬上峰顶后的对话。  2、学生分角色朗读。  3、爬上峰顶后,老爷爷对作者说了什么?  (提示: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4、作者怎么回答?  (提示: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5、师:老爷爷为什么要谢谢作者?作者为什么也要谢谢老爷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老爷爷与小朋友互相感谢:给了自己向上爬的勇气  6、师:“居然”是什么意思?  (提示:“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想不到。)  师:老爷爷说:“居然爬上来了”,他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而老爷爷年纪又很大。)  7、师:为什么最后老爷爷还是爬上了峰顶?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看到小朋友也爬天都峰,他觉得有了信心。)  8、师:作者也感谢老爷爷,说看到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才有能力向上爬。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才”字。“才”的意思是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说。  (提示:“才”的意思是:由于有了一定的条件而能怎么样。比如:放学才能回家。  9、师:作者为什么说见到老爷爷爬天都峰,她才有勇气向上爬?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提示: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作者都打颤了,怀疑自己爬不上 去。但是,看到老爷爷年纪比自己的爷爷年级还大,爬天都峰,他都不怕,自己当然也不怕。)  10、听到我和老爷爷的对话,爸爸怎么说?  (提示: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1、师:“汲取”是什么意思?  (提示:“汲取”的意思是吸取。)  12、师: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作者和老爷爷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从而克服了害怕的心理,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上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爬天都峰》,现在再播放一遍《爬天都峰》,请同学们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爬天都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作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时间顺序:  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作者:  见到山高路陡不自信→见到老爷爷后有了勇气→终于爬上了峰顶  师:要爬上天都峰对老爷爷和小朋友来说,都不容易。但是,他们最后战胜困难爬上了峰顶。请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一个人要战胜困难,一方面要靠个人的努力奋斗,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课文开头简单地交代了“我”和爸爸去黄山爬天都峰这件事;接着围绕着爬天都峰,按事情发展顺序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站在天都峰脚下看到的情景。讲了两点:一是山峰的“高”,二是山峰的“陡”。第二层讲爬天都峰前的情况。先讲“我”担心能否爬上,接着讲“我”和老爷爷相互鼓励下一起爬。第三层讲“我”和老爷爷、爸爸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讲了爬上天都峰之后的情况。先讲在鲫鱼背前“我”和老爷爷照相留念,接着“我们”互相道谢,最后课文用爸爸的话对“我”和老爷爷讲的话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重点难点  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读课文,抓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搜集黄山图片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课文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这么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吗?”  (1)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引导学生说)  (2)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导朗读)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导朗读)  3、哟,这么高的山,要摆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  (引导生的换位思考)  4、这么高的山,看得“我”直发抖,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2)“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3)“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5、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  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一自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  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  板书:  在云彩上面  天都峰 爬得上去吗  挂下来  发颤  (3)指导朗读  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①自由读,体会一下 ②指名读。  3.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  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读指导。  ① 同座分角色试读。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  4.学习六、七自然段。  (1)朗读6、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问:“奋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  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在这里指什么?  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  明确:“终于”指“我”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  (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3)指导朗读。  试读、指名读。  5.学习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  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  6.学习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  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  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6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过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前准备:  1、自制词语卡片  2、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  2.导语激情,揭示课题。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高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文本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3、交流收获和问题  三、细读文本,解决问题  整合问题:爸爸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一老一小如何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讨论三个问题  第一、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1、边读边想,简要回答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画哩!我爬得上去吗?”  “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  (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教师用一根线绳作为“石阶边上铁链”,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  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  学生练读,评读。  4、“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  交流:  “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  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  “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 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收获。  2、结合5、12大地震中涌现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给同学们两句话: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  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  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  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  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  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  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师:从两个“也”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一个“也”字强调了老爷爷对我这个小女孩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同时也有几分敬佩;  (抽生读出老爷爷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个“也”字强调了小女孩对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爬这么险要的天都峰有点怀疑,说怀疑还不如说是小女孩对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老爷爷表示羡慕和敬佩。(抽生读出小女孩对老爷爷的羡慕与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话是老爷爷说的,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2、抽生带着理解分角色朗读对话。  过度:老爷爷看到这么小的女孩都敢挑战天都峰,他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小女孩看到年龄这么大的老人都敢挑战天都峰,她也从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决心。有了信心,还怕达不到目的吗?  五、经历爬山经过,感受“我”登山的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三】  齐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体现出“我”爬山之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齐读、谈体会、带着体会读。  六、理解爸爸的话。  师:终于爬上了峰顶,老爷爷和小女孩互相道谢,他们并没有为对方做什么贡献,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请大家默读下面对话,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对话】  “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感谢您!”看到这一老一小互相道谢,爸爸不由得赞叹到: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句话是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赞叹,他赞叹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这句话也是对全文的总结,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互相鼓励、战胜困难。(顺势板书:互相鼓励、战胜困难)  七、学习表达方法,为日后写作打基础。  师: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作者为什么在写爬山的经过之前重点写天都峰的高和陡呢?(写天都峰的高和陡是为下文描写爬山的艰难和体现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在写法上这叫衬托。)  八、作业  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高老爷爷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我(小姑娘)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8  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  《爬天都峰》一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作者先用一句话交代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接着写了“我”在山脚下仰望天都峰心里发颤,遇到老爷爷互相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然后写“我”手脚并用奋力攀登,终于爬上峰顶,最后写在峰顶上与老爷爷相互致谢。课文2—7自然段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我”从不敢爬到最后爬上去了的过程清楚的写了出来。  关注对话:  本文与一般记事类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所不同,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写爬天都峰的过程上,而是侧重叙述了爬山前后的人物对话,这样安排有助于表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这一主题。  关注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本文的课后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第一题要求学生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梳理课文的叙述顺序,让学生明白要把一件事写清楚,必须注意叙述顺序。第二题通过精读课文2—7自然段,让学生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  关注插图:  课文的插图背景是陡峭的天都峰,“我”和老爷爷在天都峰脚下相遇,一老一少正互相鼓励。插图有助于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高与险,懂得爬天都峰对着一老一少来说是巨大的挑战理解,两人都需要从对方身上汲取勇气和力量。  关注字词:  假日云彩石级发颤  年纪奋力猴子纪念  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介绍背景,揭题导入  1、导入新课:  2、教师引导: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3、教师提问:请你借助关键词句,说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后一题)  4、教师引导:在作者和爸爸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5、课件出示: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三、认读、书写字词。  1、词语闯关  2、认读多音字“相”  3、学写生字。  四、课后作业  1、在练习本上抄写本课生字词,注意书写正确,行款整齐。  2、边读课文边想:课文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课文回顾  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提问: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二、走进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3、学习第八至十自然段。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作者爬山的过程,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三、课后作业  1、书写课后词语各两遍  2、阅读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想想课文是怎么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课后反思  1、开课前先简介黄山天都峰,再配以图片,使学生对天都峰有初步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天都峰险峻笔陡,爬上去非常艰难。  2、课文中有些生字笔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字词还应该比较注重,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其中。如“颤”字要强化记忆,“攀”字可根据字形来理解等。  3、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弄懂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了解作者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爬山过程写清楚。如果课上有时间,可以利用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继续让学生感受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留成课后作业。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3、德育目标:  ⑴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  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  2、抓住题眼“爬”,进行议论: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用“登山”好,为什么?  ⑵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  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  ⑵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样的?  ⑵“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  ⑶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  ⑴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  ⑵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  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片展。  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讲读全文,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的品格。  2.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去过天都峰吗?谁能介绍一下有关天都峰的资料?(去过天都峰的同学可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没去过的同学可介绍一下自己从网上或其它地方所查找到的资料。)  如:天都峰:是黄“七十二峰”中的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之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地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1934年才修凿了石凳,增设了铁索。解放后又修凿了1000多级石阶。  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脊。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二、围绕课题,质疑。  1.谁爬天都峰?  2.怎样爬天都峰?  3.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三、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1.了解大意: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2.理清思路:  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3.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4.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5.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话。  (1)自己动手画出爸爸说的话,认真读一读,“汲取”是什么意思?(吸取)  (2)爸爸说的话“真有意思”你怎么理解?  (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  (3)爸爸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四、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三年级爬天都峰教案】相关文章:爬天都峰课文11-20爬天都峰课文原文11-29爬天都峰课文内容11-02《爬天都峰》的课文内容12-06课文《爬天都峰》教后记12-17爬天都峰课文主要内容07-30《爬天都峰》课文内容推荐12-09《登天都峰》阅读答案08-29独自爬浮山散文09-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然可以用英文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