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与宝钗燕寿与黄肥可否互换?


薛宝钗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 不同的人生
◎文/黄鹂
薛宝钗和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两大女主,她们品貌相当,难分伯仲。保林派和保薛派的口水仗打了两百多年,一直也没分出胜负。
唯一能达成共识的是:薛宝钗与林黛玉性格迥异。
薛宝钗为人豁达,装愚守拙,随分从时。林黛玉多愁善感,目无下尘,孤高自许。不同的性格造就了两位女主完全不同的人生。
薛宝钗和林黛玉之所以在性格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她们的爸爸完全不同。
一 薛父给了宝钗无条件的温暖父爱
第四回,作品一笔带过,写到了薛宝钗的父亲。
“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写字。”
短短十八个字,勾勒出一位无条件爱女儿的温暖父亲。
首先,薛父爱宝钗,不是一般的爱,是“酷爱”。“酷”就是程度极深,宝钗的爸爸非常爱她。
其次,薛父非常爱宝钗,所以让她读书写字,成为更好的自己。薛父让宝钗接受教育,只有一个动机,那就是“爱”。
薛家已有长子薛蟠,薛父仍旧给予了宝钗足够多的关注,无条件地爱她,栽培她,希望她读书识字,拥有更宽广的视野,更饱满的人生。
可见薛父给宝钗的是一份笃定纯粹的父爱,这份父爱帮宝钗建立起了健全的安全感和价值感,使她从容自信,快乐成长。
书中说“自父亲死后,(宝钗)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
可知,薛父故去时,宝钗已经懂事。显然薛父在宝钗懂事之前,一直为她的人生提供着充沛的父爱滋养。宝钗享受到的父爱,不只质量上乘,而且有时间上的保证。
在父爱的滋养下,宝钗表现出了健全的人格和从容的人生意态,她通晓人情,思虑周全,一进贾府就获得了上上下下所有人的认可,四十五回之后,连情敌林黛玉都对她赞不绝口。后来被贾府选中,顺利成为被人瞩目的“宝二奶奶”。
那么,林黛玉享受到的又是怎样一份父爱呢?
二 林如海对黛玉的父爱夹杂着无子的遗憾和无奈
林如海对林黛玉的父爱,并不纯粹。
林如海是科举出身,前科探花,钦点的巡盐御史,是一位文化素质非常高的父亲。书中有这样一段介绍:
“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这段文字清楚明白地交代了林如海给女儿的父爱。
首先,林如海没儿子,所以对黛玉“爱如珍宝”。
其次,黛玉聪明清秀资质好,所以,父亲才让她读书识字,接受教育。
第三,林如海让黛玉接受教育,不过是把她当儿子养,安慰自己命中无子的无奈处境。
那我们大胆来假设。
如果林黛玉的弟弟没有死,又或者她有一位嫡亲的哥哥,父亲还会不会对她“爱如珍宝”?
与此同时,如果黛玉不太聪明资质也不够好,她还有没有受教育的机会?
又或者黛玉姊妹兄弟众多,她在其中根本算不得太突出的,黛玉还能不能享受高浓度的父爱?
恐怕答案都是否定的。
林父当然爱黛玉。但林父的爱夹杂着太多无可奈何和机缘凑巧,这是一份非常热烈,但纯度不高的父爱。
林黛玉是个天性敏感的女孩,非常善于从周围人的一举一动言谈话语中捕捉微妙的信息。父亲对自己的爱,是以多个条件为前提的。这一点,她当然也感觉的到。
有条件的父爱,没能帮助幼年的黛玉建立健全的安全感和价值感体系。自己身上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随时可能因条件的变化而动摇。这成为了林黛玉终身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原因。
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初进贾府就时时留心,处处在意,生怕做的不对,被人耻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强烈的存在感焦虑,她在潜意识中总在担心自己的存在会被周围人否定,害怕自己不受欢迎。
面对爱情,林黛玉也一直患得患失。她明明是贾母庇护下,金尊玉贵的嫡亲外孙女,她明明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但在自己眼中,她只是个一无所有寄人篱下的孤女。
是阿,来自父亲的爱都那么飘忽迟疑,黛玉有什么理由相信周围的一切呢?
三 薛宝钗VS林黛玉: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
宝钗享受到的父爱,坚定,纯粹,无条件。所以她笃定自信,幸福成长,逐渐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足可以直面波诡云谲的人生路。
黛玉享受到的父爱,飘忽,迟疑,不纯粹。导致她敏感不自信,对人生充满怀疑,习惯性的忽视拥有的一切,紧盯住人生的缺憾,不能自拔。
其实林黛玉的才华、聪慧绝不亚于薛宝钗,甚至她的灵动飘逸,心思剔透总能更胜一筹。
但林黛玉的人生并不成功,她是贾母嫡亲的外孙女,备受宠爱,却总是叹气垂泪很不开心。她与宝玉相爱,心意相通,两情缱绻,却总是害怕宝玉与他人弄出风流韵事,“金玉良缘”成为心中解不开的疙瘩。她才华出众,俏皮能辩,本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姑娘,却很难经营好人际关系,落得“多心”“小性儿”的评价……
最后,林黛玉年纪轻轻,泪尽而逝,最终也没能交上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虽然薛宝钗最终也归入了薄命司,但她的人生总透着一抹自信的光辉色彩。在家里,她为母亲分忧,参与家庭决策。在贾府,她协助探春、李纨理家,显露出非凡的管理才能。在大观园,她与众人相处融洽其乐融融,连小丫头都赞不绝口。薛宝钗最终嫁给了宝玉,成为了“宝二奶奶”。尽管后来贾府落败,前路坎坷,但相信宝钗依然有足够的底气和能量与生活继续抗争。
有时候我想,如果把林黛玉手里的牌,交给薛宝钗,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
可惜,人生没有如果。不同的爸爸,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父爱,不同的前路。早在她们懵懂之初,在父亲身旁开始读书写字的时候,人生的结局已然写好。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父亲爱女儿,再正常不过。只是每一份父爱都有它独特的份量和纯度。如果您是位父亲,请不要因为女儿聪明懂事讨人喜欢而爱她,也不要因为女儿粉雕玉砌非常漂亮而爱她,更不要因为她考了年级第一让您倍感荣耀而爱她。请无条件地爱您的女儿,无论她好坏美丑,聪明与否,无论她是不是您今生的唯一,请用温暖纯粹的父爱,点亮她未知的人生。
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因为父亲的身份地位不同而有本质的区别。薛宝钗的父亲是皇商地位并不高,托了姻亲关系的福在四大家族中占了最后一位,但是与其他三家有本质区别。贾史两家有爵位,虽然已经降级了,但是终究还是有爵位的实打实贵族。王家一直有官位在身,还是有上升趋势,手里有权。而薛家祖上是有官衔的皇商,到了薛父这一代官衔早就没有了,只是皇商。薛父爱女让她多读书,是想让女儿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因为薛宝钗的出身注定她嫁不到身份高贵的人家。就算嫁入高门了娘家无法成为她强有力的后盾。她只能靠自己。相比之下,林家前几代也是列侯,也就是说林家的爵位比贾家更早,到林如海这代已经降级到平民了,但是百年贵族的根基比贾家更深厚。林如海又更出息高中探花,深得帝王的信任。他的官职不但是肥差更是要紧的差事。他只要不死,他的女儿根本不愁嫁。林如海把女儿当做儿子培养,是说林如海的教育方式是不会把女儿的思维局限在深宅内院里。男人可以参与的事情都会给女儿讲,带给林黛玉的是一种大局观。站得高看得更远。两位父亲其实都很爱女儿。薛宝钗是给出身拖累了,本人是优秀的。林黛玉注定要干干净净无牵无挂的离开这人世间,所以林如海必须要早死,林黛玉绝对不能跟任何人成婚,包括贾宝玉。

注意字数200-300,两回的具体故事情节概括。满意有追加分。...
注意字数200-300,两回的具体故事情节概括。满意有追加分。
展开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1、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宝钗周到地应付各方面关系,黛玉则因病常接待不周。宝钗来看黛玉,劝她去看病,又劝黛玉每天早起喝燕窝粥。黛玉感激宝钗的教导与关心,承认自己错了。二人相互倾诉自己的真心,情同姐妹。宝钗走后,立刻派人送来燕窝。秋霖脉脉,阴晴不定,独自一人的林黛玉不禁伤感,拟《春江花月夜》而作《秋窗风雨夕》。贾宝玉着急林黛玉的病情,晚上冒雨前来潇湘馆探视,看到了林黛玉写的风雨词,称赞说好。黛玉感谢宝玉一天来几次看她,并送宝玉玻璃绣球灯回去。2、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赦不知何时看上了鸳鸯,便命邢夫人向贾母讨鸳鸯做妾。邢夫人只知顺承贾赦以自保,对贾赦言听计从。邢夫人先找凤姐商量,凤姐婉言拒绝,且拿贾母的话暗示此事不成。看到邢夫人有些不高兴,便想了个法子叫她自己去说,凤姐自己找借口躲开。但令邢夫人和贾赦吃惊的是,鸳鸯竟拒绝了这个做主子奶奶的好机会。在邢夫人告诉鸳鸯这事之后,鸳鸯怕再有人问起,就躲到园子里去。恰好遇上平儿和袭人,得到二人的安慰。这时鸳鸯的嫂子又被邢夫人遣来做说客,鸳鸯、平儿和袭人臊了一鼻子灰。之后又有鸳鸯的哥哥把贾赦的告诉鸳鸯,鸳鸯依旧不肯。贾赦被逼急便说鸳鸯是看上了宝玉,鸳鸯气得在贾母、王夫人面前立誓死也不嫁。贾母对儿子的贪婪好色和儿媳妇的愚弱十分气愤,见王夫人在一旁,连王夫人也被责怪了,别人更不敢劝,只有探春站出来劝住了贾母。扩展资料: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楼梦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宝钗周到地应付各方面关系,黛玉则因病常接待不周。宝钗来看黛玉,叫她看病,黛玉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可强。宝钗劝黛玉每天早起喝燕窝粥。主感激宝钗,承认自己错了,误到如今。又说自己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宝钗前日那样教导她,承认“我竟自误了”。 秋霖脉脉,服晴不定,黛玉拟《春江花月夜》而作“秋窗风雨夕”。宝玉披蓑戴笠来看,黛玉说宝玉“渔翁”,后又说自己“渔婆”,感谢宝玉一天来几次看她,下雨还来。黛玉送宝玉披璃绣球灯回去。宝钗又差婆子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感念宝钗,又心疑宝玉。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邢夫人叫过凤姐,求她为贾赦求娶鸳鸯,凤姐假贾母之口拒绝了。邢夫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凤姐见邢夫人先赞鸳鸯扎花的针线好,又浑身打量鸳鸯;拉鸳鸯手为之道喜;说明原故,要拉鸳鸯回老太太;又到凤姐处。鸳鸯则一直不说话,对平儿表示说即使作大老婆她也不干。贾赦叫贾琏去南京找鸳鸯父金彩,贾琏未去被骂了一顿。贾赦亲唤鸳鸯之兄金文翔吩咐,金文翔领鸳鸯回家,鸳鸯咬定牙不愿意,到贾母面前剪发明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