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何进攻苏联什么进攻苏联 探究二战中德苏关系的历史背景?

二战时德国为何还向苏联发起进攻?“巴巴罗萨计划”是二战中德国入侵苏联所使用的计划。这份计划最初是由德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保卢斯,结合德军在波兰、法国战役中的经验,起草的一份闪电袭击苏联的计划。根据巴巴罗萨计划的规划,德军将继续采用闪电战术,从三个方向向苏联发起入侵。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希特勒将320万部队秘密调遣至苏德边界,并在东线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无论是在战术思想、兵力方向还是后勤保障上,巴巴罗萨计划都部署得非常的详尽。然而我们知道,德国入侵苏联最终是以失败告终的。那么,巴巴罗萨计划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一、巴巴罗萨计划的进攻时间出现了调整。在原计划中,德军本来是在1941年5月就会向苏联发起闪电袭击。然而当时发生的几件事却导致了计划时间推迟。1941年5月上旬,德国同英国之间的不列颠空战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在德国空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希特勒决定放弃“海狮计划”,转头直接向苏联发起闪电进攻。就在德国陆军集结完毕的时候,盟友意大利却发来了求援的电报。原来,意大利在侵略希腊的过程中遭到了希腊的顽强反击,意大利军队反而遭到了希腊人的包围。与此同时,南斯拉夫发生政变,亲近德国的政府在混乱中下台,南斯拉夫的局势开始变得混乱起来。为了保证计划顺利实施,希特勒不得不暂时叫停了“巴巴罗萨计划”,转头去解决中南欧方向的隐患。等到问题解决后,时间已经来到了6月中旬,希特勒这才着急忙慌地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之所以着急,一是因为苏联方面早已经在西部边境上屯集了重兵,随时都可能向德国发起进攻,希特勒不想将战场的主动权送给苏联。二是当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有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俄国的寒冬。希特勒总结前人的教训,要求军队务必在冬季来临前拿下莫斯科。要实现这个目标,当然是越早发动战争越好。事实证明,希特勒的考虑是非常正确的。在冬季来临之前,德国其实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了,但由于在中南欧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并且苏联的冬季比往常提前了一些,德国军队最终迷失在了莫斯科的冰天雪地之中。二、巴巴罗萨计划的战术思想并不奏效。巴巴罗萨计划是从德军同波兰和法国军队的战争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这两场战役中,德国陆军凭借机械化的装甲部队,在入侵过程中横冲直撞、不可阻挡,仅仅用了几十天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德军装甲部队之所以能有闪电一般的推进速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法国和波兰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在良好公路网络的支持下,德军的装甲部队便发挥出了闪电战的最大威力。然而当希特勒把这一套放在苏联身上时,却已经不那么好使了。在二战期间,苏联的交通网络主要是依靠铁路,柏油公路路面是非常少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由于苏联的国土面积过于庞大,劣质的土公路已经足够满足交通运输,根本没有必要花钱再修成柏油路。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尽管德军在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大胜,但由于苏联的雨季持续时间长的关系,德军的装甲部队就陷入了泥泞不堪的公路中,推进速度大大降低。等德军好不容易来到莫斯科城下时,冬季已经非常接近了。从这个层面来说,巴巴罗萨计划盲目地借鉴了入侵波兰、法国时的经验,强行使用闪电战的战术,其成果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当然,计划永远是赶不上变化的。德国在一战中就使用了提前十几年研究出了“施里芬计划”,最终落得了一个惨淡收场。而二战中的巴巴罗萨计划尽管年份更新,体系更为完全,但同样和预期的效果不符。事实上,巴巴罗萨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会失败。因为希特勒想在短时间吃掉苏联的这个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战略纵深完全足够。德国在没有解决掉英国问题的时候,就直接向苏联发起进攻,必然会陷入到两线作战的困境中。再加上苏联军队使用人海战术,以数量压倒质量,德国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换句话来说,即使德国在冬季来临前攻下了莫斯科,二战的结局也不会发生改变。
二战时期比拼的,并不仅仅是双方的军事实力,更多的是资源战,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全是能源惹的祸?战争是一场烧钱的游戏,到了现代战争,更是变成了烧能源的游戏。没有足够的能源,无论看上去多么强大的军事实力,本质上都是纸老虎。也许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正是这样一只老虎。热兵器与战争▼自从热兵器时期以来,战争的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七年英法战争为代表的排队枪毙模式。双方面对面一排排站着,在军事贵族指挥下朝对方放枪。光荣了一排,再顶上下一排,军队最重要的素质就是纪律。▼但送死的基本上都是平民士兵,贵族是不会挨枪子的。由于当时欧洲大国贵族大多都有血缘关系,所以不打骑着白色大马,穿着斜披的贵族是战场潜规则。▼第二代,是以美国独立战争为代表的游击战模式。这时的战法就多少有点下三滥了。北美殖民者不是逃荒的就是罪犯,这帮人才不管什么战场规则,但凡打不过就躲起来。最后放暗枪,打的就是对方的印第安向导和军事指挥官。(这种方式显然更适用于开发程度较低的北美)在林间行进的英军▼著名的伯格因将军的军队从加拿大南下,行军途中经过一片橡树林,副将弗里泽准将就是这么被躲在树上的拿着肯塔基长枪的美军狙击手打死的。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萨拉托加大战七千英军投降。美国民兵的战斗力也是不可小看的▼萨拉托加大战伯格因将军投降时▼第三代便是臭名昭著的堑壕战。相信很多喜欢战争题材电影的人都看过澳大利亚的电影《奇袭60阵地》,电影的原始事件是梅西讷山脊战役,造就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奇袭60阵地》▼正是因为德国集中西线兵力发挥了在高地上堑壕战防御力极强的优势,英军不得已才想出来挖地道从地底炸飞德军的方法。炸▼经历了短暂的第三代堑壕战,很快战争规则就变成了第四代机械化运动战。一战是一场静止的战争,大家在战壕里互相拿着机枪突突。二战是一场运动的战争,坦克穿插突破、空军远程轰炸支援,这和之前的所有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战组图▼以苏德战场为例,苏德战线有一千多公里长,而苏联驻守士兵只有120万人。平均每个战士有一米的战线需要守卫,放在一战来看其实非常薄弱。一旦苏军波兰的防线被突破越往后退,需要防御的范围就越大...▼德国发挥了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用装甲部队快速突破,然后合围其主力部队,并发挥机动部队机动性高的优势,切断敌后方补给线。▼但是德军这种战法必须要建立在石油充足供应的基础上。天上飞机、地上坦克卡车摩托,都要烧油。▼打仗的时候另一件要烧的东西是烟草点击下图即可打开《战争中的烟草》▼石油哪里来▼德国的战略资源不能说不丰富。其中最富裕的要数铁矿和煤矿。鲁尔工业区以煤矿闻名整个欧洲,更是可以从挪威和瑞典进口大量优质铁矿石。这对德国的军事工业和其他工业非常重要。众多重工企业如克虏伯兵工厂强大的生产能力就证实了这一点。此时的纳粹帝国几乎可以调动整个欧洲的资源然而欧洲恰恰是缺石油的▼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坦克▼但,德国和中国类似,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德国本土石油年生产能力只有几十万吨,而和平年代每年就要消耗上千万吨石油。饥渴的德国就盯准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块油田,罗马尼亚大油田。战前和罗马尼亚结盟的德国,每年都要从罗马尼亚搞两三百万吨石油。罗马尼亚大油田▼随之,德国又从南美石油国委内瑞拉、墨西哥和美国堪萨斯进口五百万吨石油每年。可即使是这样,还是有每年两三百万吨石油的缺口,还是需要本土煤炼油行业进行补充。美帝的物质优势▼好在油耗在战争初期,远没有德国人想得那么巨大,这点石油够用了。德国闪击波兰的时候预算耗费五十万吨油。可没想到,号称欧洲第二强大陆军的波兰面对纳粹战车几乎不堪一击。德国军人把坦克油门踩到最大,用十万吨油就拿下了波兰。进入波兰的德国士兵▼被分割包抄的波兰军队黄圈为波军▼面对比利时和法国,德国原本打算用200万吨石油。最后却以50万吨的代价拿下,还缴获了法国人八百多万吨,以战养战就是这个意思。入侵苏联前,德国还剩下500万吨石油,这成为了对苏联发动进攻的本钱。但是东欧的道路不像西欧那么平坦,基础设施也没有西欧那么完善,在路况那么差的地方行驶耗油量非常大。据测算,至少要比西欧平坦大道上增加40%。机智的元首觉得,可能自己还需要多预备一点石油。老司机也只能下车▼当时全世界石油产量是三亿吨每年,光美国每年占到了两亿吨,其强势地位比现在的沙特更可怕,向美国买石油显然是最急功近利的选择。但这个思路也有着现实的困难。美国虽然有中立法案,但是要现钞自运,即只要有美金现钞或者现货黄金,都可以从美国本土购买武器和石油,但是不包邮。在英国控制住北海和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下,德国无法大量从美国本土购得石油。希特勒表示不公平▼那就只能把目光移回欧洲。当时欧洲产油最多的就是高加索油田和罗马尼亚大油田,可是罗马尼亚大油田每天上空都有盟军飞机轰炸,产能很受影响。罗马尼亚油田版月球表面▼希特勒马上瞄准了苏联。进攻苏联不光可以扩大德国人民的“生存空间”,还能获得远超过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之后再发动整个欧洲的造船工业,拿下英国不成问题,甚至可能远征北美?(做得一手好梦)元首当晚梦到的?▼随着巴巴罗萨计划的展开,铁十字两个星期就打到了斯摩棱斯克,也就是苏俄边境到莫斯科的一半距离。元首盲目自信,预计四个星期拿下莫斯科,慢一点,六个星期也是可以忍受的。“元首”希望早日拿下莫斯科▼一旦打下莫斯科,就可以切断苏俄全境内以莫斯科为中心辐射状的铁路网,从而重创庞大苏联的战争潜力。莫斯科确实是俄罗斯的心脏(虽然下图并非二战时状况)▼但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失败的东线▼在混乱的东线战场上,德国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缺陷暴露无遗。由于东部的铁路线已经被彻底摧毁,运油大计只能交给卡车。可是东欧公路路况又太差,运油卡车从德国本土煤炼油工厂开到前线,就已经消耗了运输量一半的汽油。(怎么开回去?)1941年11月,莫斯科外的泥泞▼最终,在这场现代化战争中,德国人居然不得不重新起用“马”这一人类的伙伴。首败于莫斯科城下后,德军经过准备,大规模向俄国西南部高加索地区推进,希望在获得高加索石油之后再回过头来打莫斯科。到时候就不仅仅有了打闪电战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打长期消耗战的资本。1941年,当所有男性在前线作战时,莫斯科的妇女在莫斯科周围修筑反坦克壕沟▼德军1942年夏季于高加索地区的攻势▼然而在高加索方向的失败,彻底断绝了纳粹德国摆脱能源瓶颈的希望。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也因此成为苏德战场的重要转折点。最后的疯狂▼欧洲战场后期,诺曼底登陆之前,盟军对德国的军事设施、交通枢纽和工厂设施进行了疯狂的轰炸。但早期地毯式轰炸对于德国工业生产能力的遏制收效甚微。轰炸现场▼不过很快盟军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一名美国参谋发现德国空军烧的油来自于德国的化工公司IG法本公司的煤炼油,从而使美国空军转移了轰炸目标,变成了炼油厂。这对德国是致命的,让德国本土的煤炼油产量从六百万吨每年下降到二十万吨。德国所有的飞机都飞不上天了,坦克都动不了了。到二战后期德国有一家炼油厂被轰炸了六百次,厂房根本来不及抢修,恢复能力越来越差。▼最后“元首”不得不把国家所有的工业剩余油料都攒起来,在1944年年底发起最后的反击。这批油料够德军使用两天时间,从阿登森林直插安特卫普港,彻底摧毁安特卫普港盟军的油料基地。在此期间正好是暴风雪天气,盟军没办法起飞任何一架飞机来掩护陆军进攻。这将拖延盟军西线进攻至少半年的时间重新建立补给。利用这些时间,“元首”似乎有信心将盟军消灭在比利时(就像入侵法国时一样),再配合大规模生产的V2火箭,第三帝国也许还能苟延残喘下去。V2火箭▼不过德军也知道,在这场反突击过程中,油料肯定不够到比利时西海岸。他们打算一边打一边收缴油料来补给。但拿错地图的指挥官没有能够找到美军的中途补给仓库,最后这个装甲师油料全部耗尽,所有装备被美军缴获。倒霉的德国装甲兵只能扛着枪徒步走回德国,第三帝国最后的希望破灭。由此看来,德国的闪电战是经济适用战,而不是长期消耗战。只要被侵略国能经受住第一波冲击,并且有资源上的优势,就可能耗尽德国人的战略储备。而拥有广大殖民地的英国、自己坐拥油田的苏联、具有绝对优势的美国,其战争潜力都是德国不能比的。
2023-05-08 09:40
来源:
李梓轩
文/寂寞的红酒
1941年6月22日,德国纠集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出动550万军队全面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德战争对于德国人来讲,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错误的决定,因为苏德战争把德国拖进了战争的泥潭,是导致德国战败的主要因素。在苏德战争中,德国不仅没有击败苏联,反而被苏联反推,德国的精锐陆军大部分都消耗在了苏联战场。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二战时德国为何要进攻苏联,是先发制人还是盲目自信?答案是这些因素都有。
实际上,苏德矛盾由来已久。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本来就不对付,德国和沙俄是出了名的对头。德国崛起前,倒是和英国关系不错,和俄国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一战时,德国和沙俄进入了敌对,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欧洲战场的东线主要就是德国和沙俄的较量。一战后,由于德国和苏联遭到了西方的排斥和打压,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两国走到了一起。二三十年代,随着两国关系的持续升温,苏联和德国进行了密切的合作。在德国人的帮助下,苏联人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现代化的军事体制。实际上,德国人也没有想到,自己扶植起一个强劲的对手。当然,当时德国也是没办法,在英法的监视和打压下,和苏联合作是德国最佳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德国需要一个苏联这样强有力的帮手来牵制英法,更需要苏联那么一个平台。三十年代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国力飞速增长,再次崛起为欧洲一流强国。
随着实力的增长,德国的野心也在急剧膨胀。1939年,德国不仅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而且还划分了在欧洲的势力范围。随后,德国在欧洲开始兴风作浪,四处侵略,不仅和苏联瓜分了波兰,而且入侵了丹麦和挪威等国家。德国的扩张损害了英法的利益,因此双方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法国战役。在法国战役中德国击败了英法,取得了西欧的霸权。不过在德国和英法角逐的时候,德国的准盟友苏联也没有闲着。苏联疯狂扩张,侵略了周边多个国家,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苏联的行为让德国人非常不满,德国人在前面打,苏联在后面捡便宜,德国自然不会舒服,更让德国无法接受的是,苏联人竟然对德国的小伙伴罗马尼亚下手。罗马尼亚可是德国的主要石油来源,如果落入苏联手中,对德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德国无法接受的。此外,德国人在西线作战的时候,苏联人一直在集结兵力,并做出进攻的态势,让德国人寝食难安。德国人感觉到了来自苏联人的巨大威胁,加上在英国战事不顺利,所以德国匆匆结束了西线的战事,将精力集中到东线。
德国人首先在罗马尼亚扶植起了亲德新政权,然后开始迅速南下,进攻巴尔干半岛,并结好芬兰和土耳其等国家,对苏联形成战略包围,为进攻苏联做好了准备。实际上,德国早就有对付苏联的打算,因为苏联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粮食等资源。而这些正是德国所急需的,所以德国动了攻打苏联的主意。当时德国强盛一时,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而在苏芬战争中,德国人看到了苏联人的虚弱,所以盲目的认为苏联人不堪一击,德国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击败苏联,因此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结果没有想到苏联是那么不好对付,美国和英国又向苏联提供了帮助,让德国陷入了苏德战争的泥潭中。更让德国气愤的是,寄予厚望的日本不仅没有配合德国进攻苏联,反而去招惹美国,把美国这个庞然大物拉进了二战,最终导致了团灭。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全球通史》、《苏德战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为何进攻苏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