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诈骗不小心将家长的支付宝信息发过去了会不会有事,但是没告诉支付宝支付密码告诉别人安全吗?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不管是不是真的12岁的孩子用了妈妈的支付宝花呗和信用卡,家长都是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这部分钱当然应该由家长来还,这是作为孩子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12岁了,用妈妈的手机,支付宝花呗和信用卡诈骗了,当然用还了,还是告诉你妈妈。让你妈妈尽快解决。
骗子知道你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支付宝账号,对于你的钱财安全,确实是有一定的威胁。但是这个威胁,更多的是来自于各种套路的电信诈骗。如果说骗子,他想要直接就盗走你银行卡,或者支付宝里的钱,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1 . 银行卡想要直接盗走银行卡里的钱,就只有两种方法:第一,拿到你的银行卡取钱。第二,通过你的手机银行转账。单单只是知道你的银行卡号,或者知道你的身份证号码,是没办法取走你的钱的。即使是拿到了你的银行卡原件,在没有密码的情况下,也没办法取钱。而且现在银行卡挂失,必须本人亲自上柜办理。哪怕骗子拿着你的身份证,也没任何用处。2 . 支付宝支付宝也是一样,想要把里面的钱给转走。首先第一步,需要登录支付宝,就需要登录密码。其次,转账的时候,还需要支付密码。没有这两个密码,只是知道你的支付宝账号的话,骗子哪怕有三头六臂,也无能为力。个人身份证信息泄露,手机号码泄露,这最大的威胁,还是各种套路的电信诈骗。像我在银行上班,遇见过各种诈骗套路。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冒充公检法机关,吓唬受害者,骗取钱财。尤其是很多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和社会有些脱节。骗子把你的名字,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都准确地说出来后,会很容易惊慌失措。然后骗子的套路也很简单粗暴,要么就是吓唬你,说你的银行卡账户涉嫌洗钱犯罪。要么就是说,你有啥包裹,里面发现违禁物品。只要你把吓唬住,那就真的上当受骗了。然后骗子就会告诉你,为了减轻你的犯罪情节,可以往某个账户里打保证金。只要查明你是清白的,最后还把钱还给你。而结果就是,只要你把钱打到那个账户里,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1 . 大数据之下,个人没有隐私正规的一些机构,我们没办法避免。像你在银行开个户头,银行肯定知道你的个人所有信息。你去办一张电话卡,通信公司也有你的详细信息。甚至,你在网上购物,那些第三方软件平台,同样知道你的详细信息。大数据之下,个人确实没有隐私可言。但是对于这些正规的机构来说,他们做事也是有底线的。知道你的信息,可能会给你针对性的发广告,给你推销一些产品。但是诈骗之类的违法事情,他们是绝对不敢做的。2 . 生活中,很多泄露信息的小细节,一定要注意第一个就是快递包裹,不要随便乱丢。哪怕在丢弃的时候,一定要把地址、电话号码之类的信息,撕干净。另外,就是现在很多公共场所,让你扫码加微信,就送你小礼品。其实这个就是很多不正规的小公司,来收集客户信息的一种方式。他们有你的信息后,就给你推销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甚至会把你的信息,打包卖出去。那些电信诈骗团伙,为啥能这么清楚一个人的详细信息,都是从第三方那里花钱买来的。提高警惕,把自己隐私保护好,时刻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套路。
低价出售电子产品、扫码领取虚拟礼物、帮助解锁微信号……电信网络诈骗无处不在,骗子们甚至还把目标瞄向了未成年人。由于防范意识不足,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已有未成年人落入诈骗陷阱。 日前,针对近期未成年人遭遇网络诈骗的情况,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发布紧急防骗预警,提醒家长关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管好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轻信充值返利落入陷阱 “警察叔叔,我被人骗了……”4月1日,禅城区11岁的小罗跟随家长来到辖区派出所报案,讲述了自己的受骗经历。 3天前,小罗正用家长的手机与人聊天,突然在一个QQ群看到给游戏充值300返1000元的广告,上面还有联系人的QQ号。好奇的小罗便添加了对方,她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于是便根据要求通过扫码方式向对方转账了300元。 但是,当她把转账截图发给对方后,却没有得到1000元的返利。不想继续参与活动的小罗立即要求退款,并按对方的指引添加了“财务人员”的QQ。随后,这位“财务人员”要求小罗提供家长的支付软件账号,并表示需要通过贷款以验证信用度,这样才能返款300元。 由于担心被父母责骂,同时为了拿回300元,小罗便一一照做,通过贷款软件分两次给骗子转账了18000元。本以为终于可以领回300元,没想到这个QQ群被立刻解散了,小罗也被对方拉黑,这才恍然大悟。最终小罗还是将被骗经历告诉了父母,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买便宜商品被骗一万多元 2月15日,12岁的小红正在浏览陌生网友的QQ空间,发现对方以超低价出售多种电子产品,其中一款蓝牙耳机正是小红喜欢的款式,而这款原价上千元的耳机,对方仅要价200元,这让小红心动不已。 随后,小红动用了自己的红包钱,通过微信扫码向对方转账200元购买耳机。正当她开心等待收货时,卖方却发来信息称,要支付388元快递保证金才能发货,并承诺发货后会将保证金全额退还。少不经事的小红也没多想,又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向对方支付了保证金。 不久后,对方提供一个QQ号让小红添加,称客服会联系她退还保证金。小红添加客服后,对方称因为小红是未成年人,按照公司规定退款只能转到家长的账户内。恰巧,小红知道母亲的支付密码,于是使用妈妈的微信扫描了客服提供的退款二维码,并按照对方的要求输入4999几个数字。 结果,点击确定后不仅未收到保证金,母亲的微信账户内还被转走了4999元,小红连忙联系客服,对方又另外发来一个二维码,称扫描后输入9999即可退回4999元及保证金。小红照做后,发现又向对方账户转入9999元,她这才反应过来被骗,立即在家人的带领下报警求助。扫码领取游戏皮肤代价昂贵 2月18日,小芳拿着妈妈的手机玩时,刷到一个关于手游的视频,因为小芳也在玩这款网游,就随手点了下赞。没想到发布视频的网友添加了小芳为好友,又以赠送游戏皮肤的名义邀请小芳添加QQ群。 以为运气好的小芳,马上加了群。对方立即发来一个二维码,称QQ扫码即可领取皮肤,小芳没有多想就拿家长的微信扫了码。让小芳没想到的是,扫描二维码后,不仅没领到皮肤,还弹出一个提示框,显示手机上的微信已被冻结,怎么操作微信都不能动。 这下小芳慌了神,要是将家长的微信锁死,影响了父母工作,一定会被责骂。随后,对方又在QQ上发来信息,称必须跟着他操作,才能解冻微信。在对方的诱骗下,知道支付密码的小芳躲开家长,打开家长的支付宝,将母亲银行卡里的4999元转入支付宝余额,并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转给了对方。所幸,家长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立即报警。 “这事我也有错,设置密码的时候太随意了。”民警了解情况时,陈女士又是心疼又自责。为了方便,陈女士的支付宝支付密码以及银行卡密码和手机的解锁密码一模一样,虽然从来没有将支付宝和银行卡的密码告诉过孩子,但在小芳拿手机玩的时候,陈女士随口就把解锁密码告诉了小芳。就这样,当骗子要求转账时,小芳一下就试出了密码。家长务必妥善保管支付密码 “未成年人防范能力较弱,很容易成为诈骗犯罪的目标。”民警介绍,在此类诈骗案件中,嫌疑人多以低价出售或赠送热门的电子产品、手游账号、虚拟商品等名义诱骗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缺乏辨别能力,容易被各种所谓的“福利活动”吸引,一旦联系“客服”咨询后,“客服”往往以货款、保证金、报名费等名义诱惑未成年人扫码转账。更有甚者,还会以锁定账号、冻结账户等名义,威胁未成年人转账。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类诈骗案件中,不法分子虽然针对的是未成年人,但真正的目的还是盯上家长们的账户。禅城公安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发现,被诈骗的未成年人大都知道家长的手机支付密码,致使家庭财产账户失去防护,造成了财产损失。 办案民警重点提醒,家长务必要保管好手机及相关账户信息,绝对不能将支付密码告知未成年人,谨防上当受骗。此外,要加强对子女的网络安全教育,叮嘱他们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更不要轻信陌生人发布的优惠或者福利信息,以免孩子成为诈骗犯罪目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主编:刘澎洲原标题:《【防诈提醒】警惕!电信诈骗瞄向未成年 家长务必保管好支付密码》阅读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支付密码告诉别人安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