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前后时期的关系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摘 要:新民主主义时期主要是以的思想主张展开研究的。党自成立起就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党却经过了长时间的艰难探索。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探索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形成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阶段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总结阶段。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许多关于党的重大的思想建设成就,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建设;成效一、大革命时期(1921-1927)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党的领袖们就对党的建设进行了艰苦探索,形成了从思想上建党的观点。指出:“主义就好比一面旗子,旗子确立了,大家才有希望,才知方向。”“要有一种大家所共同信守的‘主义’,没有主义,是不能实现目标的。”这里的“主义”、“方向”和“旗子”,就是马列主义,也就是党的指导思想。第一,中国共产党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经过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基本国情后,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树立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二,一方面组建一个团结一致、严于纪律的党。指出“革命是否成功,取决于党是否拥有一个团结、一致行动的领导力量,因此,必须依靠一个团结一致、严于纪律的党来指挥”。一个富于纪律、团结一致的党决定了党领导革命的胜利。另一方面要有一致的信仰,坚定的毅力和决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能否始终坚持革命,关键的是信仰是否坚定。党的一大提出的根本信仰是共产主义,而在大革命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共同信仰是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并把它作为革命派的核心精神武器。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确立起了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党的奋斗方向,教育了革命人员,提高了革命党人的思想觉悟,党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得以动员和组织其强大的革命力量;建立了团结一致、严于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提高了革命的战斗力;千百万工农群众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党还开始掌握了一部分军队。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5年)这一时期党深刻的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并对大革命时期的一些建设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逐渐对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逐步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尤其是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实践,为党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执政经验。这一时期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初步形成了建党学说。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入农村,农民在党组织中占有很大部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了,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渐渐地影响着和腐蚀着党的队伍,严重的削弱和破坏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无产阶级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实现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必须首先进行无产阶级科学思想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因此,在古田会议上,明确的分析了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形式及其根源,强调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解决党员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后来又继续纠正的党内的错误思想,强调通过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他还提出了发展党员的正确路线,同志还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要深入到群众内部去,采纳群众意见,形成具有群众性的决议。综上所述,通过这时期的思想建设,共产党克服了在农村环境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对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有重大贡献;确立了党在军队上的领导权,以马克思主义改造党内思想,使党的先进性具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和保证,有利于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执行能力。三、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1月―1945年8月)党的革命道路上的大革命和反围剿失败的两次大的挫折教训了全党,使得党更加重视思想建设。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要团结一致对抗外敌入侵,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要领导党和人民争取抗战胜利,首先就要对全党和人民进行思想上的领导,树立积极的思想斗争精神。第一,说:“指导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并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和的观点,即把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他领导全党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大大促进了党在思想上、理论上的成熟,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指导思想的确立,标志着党的思想的成熟,他为思想建党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榜样。第二,还创造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的整风方式,强调在整风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使党员认真严肃而非敷衍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既挡住了党外的歪风邪气,又纠正了党内的不正之风,党内的民主精神得到发扬,在思想上保持了党的团结一致,为党内思想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和解决提供了基本方法。综上所述,通过党的一系列的思想建设方法,实现并加强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思想上的领导,提高了党的领导能力。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这个时期对以前思想进行了总结和和实践,为快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后盾,并提出了胜利后全党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了党的预见性和规划性,有利于增强党的领导。认为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的基本条件就是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政策和策略可以将全党和群众思想统一行动起来,他指出“党的政策策略只有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这个思想的提出,全党更加重视从特定的国情出发进行思想建设。指出:“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领导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基于党的这种思想,提出关心群众身边的利益,同时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群众利益联系在一起,积极的实现群众的利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提高群众的战斗力。从而使党得到了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奋斗。总之,正是党坚持不懈的发展完善贯彻建设思想,教育了党员和群众,提高了革命力量的战斗力,所以才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赢得了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进而对的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西华大学政治学院)参考文献:[1] 选集(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列宁全集(第 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4] 列宁选集(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5] 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3版毛概课后题答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