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拉动内需 探讨提高消费水平的方法和策略?

你能不能接受消费难以刺激的现实?实际上消费的增长在统计数据上一直是相对稳定的那个。因为它不像投资可以轻松“调控”,也不像进出口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各种什么节、什么优惠,大致上只是消费在时间轴上的腾挪,我不可能因为便宜多买两个冰箱,一天吃五顿饭,或者一场电影去看两遍。不能说一点没效果,微乎其微。刺激消费也不是没有办法,但得从宏观入手,牵扯诸多,难度不小:一,增加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分配比重。钱多了自然会去多消费,但问题是劳动者收入增加,意味着国家税收或者资本收益至少有一方为之牺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我多拿点你就少拿点的问题。任何利益的重分配,都可能引起受损方的反抗,也可能引起国民收入总量的整体下降,很容易得不偿失了。二,修复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让居民不要陷入债务压力不敢消费。比如本来你每月收入2万,周周可以开开心心吃吃喝喝。但你贷款买了房,首付60万,按揭140万,还是2万的收入,你就没有以前那么敢消费了。但房子也得买啊…总之这事不容易。
  目前扩大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正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而信用卡作为重要的消费支付手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调查,信用卡持卡人的消费水平,同借记卡和现金消费相比,前者实际消费是后者的2-3倍,因此信用卡日渐成长为我国提升内需的一个重要产业。对于各大发卡机构来说,“拉动内需”无疑也将成为扩大市场份额的契机。面对如此机遇和挑战,率先发力的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推出“拉动内需--刷100返100,千万现金,十万赢家”刷卡奖励活动,活动中出现的新突破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启发。
  克服常规活动局限,打破持卡人消费习惯  作为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09年营销活动的重头戏,“拉动内需--刷100返100,千万现金,十万赢家”刷卡奖励活动与以往那些优惠活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时间持续的非常长,活动从4月份启动将一直持续到12月份,强力打造9个月不间断的消费热潮。与此同时,活动的奖励力度也在不断升级:24万个中奖机会,三千万刷卡金,亿万积分等等,力图使参与活动的持卡人能够获得多重优惠享受。  除持续时间长、奖励力度大之外,此次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摆脱对节假日的依赖,打破以往消费习惯。大家都了解,信用卡刷卡高峰往往集中于重大节假日,十一、元旦、春节尤其如此。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大商家更是会在节日期间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导致集中节日消费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此次刷卡奖励活动并没有像大多数优惠一样,着力于节日营销,而是涵盖全年,力图引导持卡人消费心理的转变,使用户在全年任何时间消费,都可以享受到超值实惠,而不必局限于某一时期的集中消费,进而在更大层面上刺激了消费需求,同时这也是“拉动内需”更进一步的要求。  变革营销策略,提升持卡人忠诚度  业内资深专家表示,2009年将成为信用卡产业的一座分水岭,经过过去几年“跑马圈地”式的发卡规模扩张,到了2009年积累到一定发卡数量的信用卡将步入新的经营模式时代。而截止2008年底,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经突破1000万张。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才不能将这次的刷卡奖励活动理解为一次规模稍大的优惠而已,它仿佛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在各家发卡机构还在以增加发卡量为营销目的时,交行太平洋信用卡正悄然变革着营销策略,不再一味追求发卡量的提升,而是更注重如何让持卡人保持更高的忠诚度。交行此次推出的刷卡奖励活动便是改变过去吸引更多人办卡的角度,转向切实让利于持卡人,同时人性化的给予持卡人自主选择优惠形式的权利,无疑是一次全新而有效的尝试。  提振消费信心,初现“三赢”局面  2008年我国信用卡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约占全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的20%,北京、上海等部分城市则已接近40%,如此巨大的市场,令人们对信用卡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寄予厚望,而提升活卡率以及卡均消费量也是发卡机构走向盈利的重要指标。但是无论是拉动内需的社会责任,还是提升利润的自我需要,其关键点都在于调动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社会、发卡机构、消费者三者的互动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过。就像一位消费者李先生说的:现在到处都在说拉动内需,我也能理解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消费关系跟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但是商家们也不能光喊个拉动内需的口号就让我们花钱消费吧,毕竟拉动内需的责任不能全都放在我们身上了吧。的确能否真正拉动内需,消费者的利益必须要考虑。(责任编辑:麻根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进消费拉动内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