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西乡隆盛?


人人都说,做人难,难做人。
做人再难,我们也要学会做人。
做人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
不越底线,别忘根本。
底线,是做人的基础,是为人处世的关键。
只有守住内心的闸门,才不会轻易被外界所影响,始终守住内心的善良。
守住底线,不仅仅是知道该做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明白不该做哪些事。
本文以“坚守底线”为主题,结合稻盛先生著作《京瓷哲学》《坚守底线》《心与活法》《经营三十四问》《心》《企业家精神》中的内容汇编成文,希望您品读完后能从中收益:
一、无论人生还是事业,大善似无情是底线
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点是:要抱着爱心与人交往。但是,那并不是溺爱。
有的人以为自己的孩子可爱,而对其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放任自流。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对孩子的骄纵是一种小善,结果孩子长大后变成了坏人,这是大恶。
在职场里,上司和部下的关系也一样。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严格要求,看上去很有爱心,结果却是害了部下。
相反,
抱有信念,对部下严格指导的上司,可能会令人感到不亲切,但是从长远来看却能培养部下,使其成长,这就是大善。
施行大善时,看起来不讲情面,可以说“大善似无情”。
有这样一则寓言;“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有能独自爬上来的小狮子,才予养育。”
在外人看来严酷的行为,正是把人培育成材的“爱的鞭策”。
真正的爱心,是指无论何事,都要认真想清楚是否确实有利于对方。
就是说,在需要作出判断的时候,不能感情用事,判断的基准是“大善”还是“小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有一次,一位公司员工的父亲遇到了困难,他们父子俩一起深夜来到我家。那时我刚四十出头。
当时,我仔细地询问了事情的原委,最终断然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伯父,我把钱借给您是会害您的。我也许不了解您现在困难到哪个地步,但我还是不能答应您。伯父,您要挺身接受您现在面临的苦难,必须承担得住才行。”
另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有些冷酷,但是当时的决断没有错。那位公司员工现在京瓷的海外营业部的优秀干部,
他爸爸从那以后也重新振作了起来。
这让我更对自己所做决定的正确性,深信不疑。
为了让人生和让经营更幸福、更出色,我们的善意必须有底线。
二、克己,是领导者必须坚守的底线
常有人问我:“公司到底是谁的?”
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公司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面的幸福。

接着我还会说:“公司的存在是为了客户、交易对象、地区社会以及企业周围所有相关的人。”
当然从商法上来讲,公司是股东的。最近常有人主张“股东主权论”。他们认为:“公司是股东的,谋取股东利益才是公司的唯一目的。”
但是,京瓷从创业到现在,从来没讲过“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股东”这样的话。但这绝不意味着轻视股东。
如果有股东认为这是“岂有此理”来抱怨的话,我会对他们这样解释:“我想把公司做成让员工们安心、让员工们开心工作的企业,做成得到社会广泛信赖和尊敬的优秀企业。这样做的结果就能获得优异的业绩,从而提升公司的价值,这应该也是股东所期待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
经营者首先有责任让自己所率领的团队获得幸福。
常有这样的情况,公司成功了,股票上市了,经营者就认为这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才能。
“我成为富人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心安理得地获取巨大的资本收益,这样的人常有耳闻。但这就大错特错了。
得天独厚、具备稀世才能的经营者必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为什么你会被授予这种才能?”
所谓才能,应该这样考虑,是为了指引集团走向幸福,上天赋予领导人的资质。这种资质,没有非给你不可的必然性,其实给别的人也行。
那么,被授予这种才能的人,就应该为社会为世人而运用这种才能,而不可以把才能只为自己所用。
要成为集团领袖的人物不可以把自己看得太重。只有把自己搁在一边、优先考虑集团利益的人,才能充当经营者。
我所尊敬的同乡大前辈西乡隆盛在他的遗训中说:“
爱己,乃不善之最也。

这是为建立明治维新政府竭尽全力的南洲,对当时醉心于私利自欲的领导人所发出的警示。同时,他还说了下面一段话:
“不惜命、不求名、不谋官位、不图金钱的人物,不好对付。但不同此等人物患难与共,则国家大事难成也。”
“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只有能够彻底抛弃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这句话凝缩了最重要的思想。我坚信,
领袖的必要条件就在于克己奉公。
三、不和心术不正的人交往
充实和幸福都不是要花很多钱才能得到的东西。只需要一点芋头和一杯酒,就能得到幸福。
当我们这样做感到满足,内心想着“这样真好啊”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会一下子明亮起来。
这和我们的事业是一样的道理,对手可能会玩弄权谋......但是我们却不能跟随。
如此,尽管对方是一个坏人,我们也绝不能和他一样,采用相同的方式与之对抗。
假设有个坏人,来到我们这里,花言巧语地想要骗钱。一般来说,大家一见面就会有感觉的。
“这个人有点奇怪吧”,或者是“他好像是想利用我吧”。
如果有这样感觉的话,我们一开始就不要与他交往了,微笑着说:“谢谢,不用了。”不要再继续听他忽悠。
但如果这种时候,我们稍加搭话,对方可是精灵鬼,就会趁机说到轻松赚大钱的话题。
这样的话,我们的投机心理搞不好就会作祟,想要按照他说的试一试。从这里开始,就要出问题了。
因为在这个瞬间,你已经和他一样了。接下来,事情就会不断进展,最后你会哭诉,“我被骗了”。
如果是我的话,一看到这样的人,内心就会大致明白。和这样的人相处,如果我们自己没有防人之心的话,就一定会违反伤害。
为了不被伤害,我们不能不防备。我们可能会中计,为了防备对方,想很多招数。
但是,我们去想这些招数,实际上就是污染自己的内心。
所以,我一定会和这样的人断绝来往,如果对方要求继续见面,我就会说,“不,我很忙,实在抱歉”,最初坚辞。
跟随这种人来往,只会让自己的内心发生动摇,只会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污浊。
但是有太多人都会觉得,“我肯定不会上他的当”,希望从中占点便宜。
因为想着,“这家伙不是好人,想要利用我”,于是想着将计就计,事情就会变得越发复杂。
所以,
不能和这种人交往,只要坚持不交往,对方就一定会放弃的。
四、人品是成事的底线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让他人尊敬的基础条件就是人格与见识,
假设人格与见识都不够完美,年纪与才华也不够成熟,那么唯一能用来填补不足的就只有人品了。
所谓的人品,也就是你的谦卑心、认真与真诚的态度。我认为,这时候,首先至少要保持谦卑之心,这是最基本的。
在职场中,应该主动发出谦卑的心声,比如:“或许我能力尚不够担任这个职位,但是请大家给我机会去担负起带领大家前进责任”。
“如果各位愿意为公司而努力,我一定尽可能给各位更高的酬劳,我自己也会走在前面,率先努力做模范,担任最困难的工作。”
——本来当头头的人就该担当最艰苦的责任,这番话必定能得到共鸣。
假如你能成为最辛苦的模范总经理,部下也一定会跟着你。
还有,就是比别人更努力的工作精神。如果能让员工说:“那个经理,不就是全公司里最努力的人吗?”员工自然会主动跟着你,一起打拼。
然而赢得尊敬并不代表全部迎合,尤其是作为经营者,要守住自己的原则、底线,要有勇气给挑战你的人施加压力。
假如,你每天都拼尽全力地努力工作、为全体谋福利,但还有人背叛你,这时候就要把气魄拿出来,例如这样告诉对方:“我是总经理,你不遵从我的指示会让我感到困惑,假如你不愿意听我的,那我也可以不要你。”
必须要有勇气给这种人压力。
在召集员工一起谈话时,一定要能说出感动人心的话才行。《圣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强调“语言表达的方法”,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要能言善道,唯有靠学习,从今天就得开始努力学习,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一般的努力成就不了真正的人格与见识。
经营者应该“先提高心性,再放手经营”的理由就在于此。
五、经商的底线是“义”
自从京瓷成立起,我就总结了“京瓷哲学”这一企业哲学,并以此为基础从事经营,把京瓷哲学作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准则。
那么,京瓷哲学是什么呢?
一言以概之,
京瓷哲学就是“以正确的方法贯彻正确的为人之道”。
我一直向京瓷的员工强调,不能做有违正确的为人之道的事,这就是京瓷的经营哲学。我也一直告诉大家:

不能做有亏于人、有违商道的事。要遵循‘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这一理念,磨炼心性,贯彻正确的为人之道。

这么一来,企业经营便会成为雇用员工、为员工带来幸福的利他行为,只要按照这种方法走正确的为人之道,我们就无须有半点愧疚。
我们企业人所走的,正是堂堂正正、精彩纷呈的人生之路。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放于利而行,多怨。”
意思是,如果一味追逐利润,必定会招致怨恨。
安冈正笃先生也说过:“基于义之利方为真利。”如果要问“何为义”,正如孟子所说的,“义,人之正路也”,
“义”是做人最关键的道理。
我也一直认为
追求利润必须基于“义”
,换言之,
逐利不可偏离人间正道
,原来2500年前,中国古代的圣贤就已经阐述了这个道理。
大概从那时起,商人之道就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如今日本发生的各种丑闻,其根本原因都是经营者疏于自律,其身不正。
我们一定要坚持贯彻正确的为人之道。
同时,《论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的一切行为都发乎于“义”,小人看重的则是“利”。
换句话说就是,“君子看似在追求‘利’,实际上是在追求‘义’。
只要坚持走人间正道,利益自然随之而来
”。
我一直对大家强调,“经营十二条”的第一条就是,在企业经营中,首先必须“明确事业的目的和意义”,即应该树立具有“大义名分”的理念和目的。
我一直告诉大家,必须在经营中树立对任何人都能不耻明言的“大义名分”。
六、绝不妥协,始终贯彻正道
正确的就是正确的,绝不允许扭曲。
回想过去,不管面对何种局面,我都不是以自己的“得与失”作为判断基准,而是按照“是否正确”采取行动——也就是
用“贯彻正道”的方式去突破困境。
无论面临多么困难的局面,都不允许自己采取妥协或迎合的态度,而是以正确的姿态、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迈进。
换句话说,任何时候,都只用正面突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所谓正确的为人之道,就是“要正直”“不骗人”“要关爱他人”,等等,这些小时候父母和老师教给我们的极其简单的道理。
当想要贯彻正道时,认为“这是好事”而表示支持的人往往很少,而诽谤中伤,说着“你装什么正义”的人以及拖后腿的人,则比前者多很多。
即使如此,
正确的事情还是要正确地贯彻下去,这种决心不可动摇。有时候,正是因为坚持贯彻正道,我们反而会遭遇困厄。
西乡隆盛就说过如下的话:
“行正道者必遇困厄。无论立何等艰难之地,无论事之成败,身之生死,志不稍移也。”
西乡说的是:“遵循正道做事的人,无论如何都会遭遇艰难困苦。因此,
不论碰到多么困难的局面,无论事情成功还是失败,不管自己是生还是死,都不应该有丝毫的迟疑。

西乡自身,凡事都讲究
“通逻辑,合伦理”,竭尽诚意,贯彻正道。
因此,从年轻时起就历尽辛酸,但他却将艰难困苦作为食粮,培养出了面对任何事情都纹丝不动的、如山一样的“不动心”。
他还说,正因为反反复复遭遇艰辛和苦难,他的心才变得不可动摇。
正因为拼命努力,行走在本来就应该走的正道上,困难才会降临
——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考验
,也可以说,这是更好地磨炼心灵的机会。
我们的灵魂因此而不断净化,人生也将因此而愈加丰富多彩。
哪怕不受欢迎,也要贯彻正道,
这就是我年轻时的性格。而正因为认定自己是在贯彻正道,我才能够具备事业一定会成功的、不可动摇的信念。
就是这样,我没有其他能力,只能沿着自己相信的道路,一心一意向前进。
七、极度认真是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
“出家修行之后,希望你回归世俗社会,把释迦的教诲运用到实业界,为社会作贡献,这是你这个人的本分,也是佛道。”
这是担雪法师的话。遵照他的教诲,我现在仍然忙于各种杂务,除此之外还积极参与多项社会贡献活动。
同时,作为在家修行的居士每天清晨都要诵经。
正如前面所述,我走的“佛道”,就是置身在现实社会,不断向人们诉说:

人生真正的目的在于培育一颗充满慈悲的、善良的、美好的心灵,即使微不足道,也要为社会为世人尽力,磨炼自己的灵魂。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安宁的时代,虽然获得了物质上的富裕,却感受不到精神上的富裕,许多人似乎迷失了自己的人生目的。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
现在我们必须直面“人为什么活着”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不知餍足,无限度地扩展欲望,追逐财产、地位和名誉,这是人的本性。但这类东西无论占有多少也不会满足,而且也不可能带往另一个世界。
而不会消灭、能够带走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灵魂”。我们会带着灵魂开始新的征程。
如果是这样,
那么带着“比出生时略为美好、略为高贵的灵魂死去”,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我是这么想的。
那么,为了磨炼灵魂,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好呢?
我认为,
没有必要进行特别的修炼,重要的就是每天都勤奋地工作,也就是释迦所说的“精进”。
劳动绝不仅仅是获得生活食粮的手段,劳动是战胜欲望、磨炼心志、提升人格的崇高行为。
工作现场就是精神修炼的场所,每天全神贯注、拼命工作,就是磨炼灵魂的修行。

每天都必须特别认真地生活。

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采取真挚的、冠以“特别”二字的认真态度
,这种持续不懈的努力才能让人生好转,才能培育高尚的人格,才能把与生俱来的灵魂磨炼得更加美丽。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此诗出自西乡隆盛,原诗为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本诗改编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僧人月性的诗——《锵东游题壁二首》之其二。以下为原诗:其一二十七年云水身,又寻师友向三津。儿乌反哺应无日,忍别北堂垂白亲。其二男儿立志出乡关,学若无成不复还。埋骨何须坟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另附毛泽东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西乡隆盛  (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Saigō Takamori、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原名西乡隆永,隆盛是其父的名字。他和木户孝允(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
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
点击进入详情页本回答由北京精时翡丽钟表维修南京分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一部完整通史,解密日本从哪里来、向何处去。
01
日本的国花是什么?
时下一提及日本风物,我相信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樱花。
从节令之花、审美之花、物哀之花,到武士之花,再到死亡之花,樱花象征着日本人的审美意趣,契合了日本人的物哀精神,是日本重要的国家象征。
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一样,将国家形象和一种花卉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樱花毫无疑问肯定是日本的国花。
但是,正宗的日本国花,可是到秋天才绽放的菊花。
菊花是日本皇室专用的,民间只有在重大事件时候老百姓才可以戴,比如婚礼什么的。所以很少看到日本人佩带菊花什么的,但是婚礼等重大场合你看下吧,主人公腰带什么的都是菊花!
实际上,日本是没有国花的,通常用皇室喜爱的菊花代表国花!而樱花日本族民骄傲。
02
日本历史上,第一个世界之最是什么?
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之最,是坟墓。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有看过海洋民族、游牧民族、商贸民族修大坟的吗?
不用怀疑,答案肯定是没有。
所以,修坟这件事,可以说是农耕文明的一大特色。
农耕文化还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观念,重要到渗透进骨血里的观念,一个是 崇祖守制,另外一个就是 安土重迁。
农耕文明,说白了就是一种长期经验性积累的生产方式,越年长的人才越受欢迎和尊重。掌握的经验越多,更有话语权。
长辈们谈的都是经验之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典型的就是形成于中国大陆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了。
晚辈们因阅历少,就要老老实实地守规矩,乖乖地按照长辈的吩咐去做,这就是所谓的崇祖守制。
而安土重迁的意思就是,祖宗庐墓所在的地方即自己的根之所在。谁的祖宗庐墓在哪里,就标志着那块土地是谁的,这个家园是谁的。
有史以来,农耕民族都十分重视这种归属感,重视各代经验的传递积累。于是一代代人定居下来,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农耕观念的“浸染”下形成了厚葬的文化。
家大业大,坟墓也慢慢多了起来,于是乎大坟就变成了一个人 或者一个家族的象征物。
所以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人们就开始大修坟墓。
说到古坟,与神话传说一样,也不是日本的独一份。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从最早的古埃及金字塔,到中国的秦始皇陵,再到巴比伦神庙等,这些统统都是大修坟墓的典型代表。
那为什么日本的坟墓看起来更集中、更典型呢?
那是因为中国近代高速发展,十年一小拆,五十年一中拆,两百年一大拆,很多遗存下来的老东西全被毁了,就连大北京城也只能从照片上寻找历史痕迹,更别说坟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历史上没有经历过像中国那样的社会大变动,没有那么多的农民起义,也没有那么多的改朝换代,更没有像中国那样猖獗又专业的盗墓者,所以很多坟墓能完好地保留下来,给人的感觉好像到处都是坟墓,到处都是巨坟。
03
日本审美意识的三个理念是什么?
《源氏物语》创造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 “物哀”的观念,此后陆续形成的 “幽玄”和“侘寂”这三个理念,构成了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完整体系。
为便于读者理解,就用中国古诗来做个比喻,
“物哀”的意思类 似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幽玄”意味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而 “侘寂”指的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日本人看来,
“物哀”是极淡的人性,“幽玄”是极稀薄的神性,而“侘寂”是极简陋的物性。
【物哀】
物哀的“物”,大概受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影响。
在神道教中,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水洼都可以拿来当做神,可以被供奉,被敬仰。
所以“万物有灵”决定了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他们借由花朵、星辰、月亮去说话。
但和中国的“托物言志”不一样,在日本的贵族社会里,不需要通过读书获取官位,所以他们的文章不会去承载思想、政治或者教化的作用。
万物有灵的“物”,加上“不安全感”的哀,就变成了“物哀”,一种对你周遭的万事万物,都有着敏锐的包容心与体察力。
物哀不是天生的悲观,而是寻回了事物的脉络,看到万事万物的轮回,抓不住变化,也抓不住瞬间,不如就此放手,安心去欣赏。
【幽玄】
“美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暴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这里谷崎润一郎所说的 “阴翳”,便是幽玄。
“幽玄”的核心是“余情”,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
【侘寂】
侘寂是一种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
侘寂否定了华丽、鲜艳、繁琐与奢华这些概念,描绘的是残缺之美,朴素、寂静、自然。表了一种以较轻松的态度来看待短暂、自然和忧郁,喜爱世间万物的不完美和缺陷。
04
日本的三大奇僧是哪三位?
【狂僧一休】
如果列举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僧人,一休和尚肯定会排在第一位。
而国人知道的这个日本和尚,又多半是传说大于史实,
一般人记住的是他的艺术形象,对原型人物往往并不了解。
一休的原型叫一休宗纯(1394 年—1481 年),相传为后小松天皇的皇子。
他生活在室町幕府时代,做过大德寺第 47 世住持,还是位书法家、诗人,给后世留下了《狂云集》《狂云诗集》等作品。
同时,他也应该是一位文化名人,日本的能乐、茶道、俳句等都和他有点关系。
一个皇子,为什么会 5 岁就出家当了和尚?
说起这个故事,就得追溯到日本南北朝时期。
在一休出生前的 60 年间里,日本经历了南北朝的分裂和统一。
巧合的是,一休的母亲本是南朝望族藤原家人,后来成为北朝后小松天皇的妃嫔,就在一切都看似顺遂的时候,一场宫斗正悄悄来袭。
因为天皇唯独宠爱一休的母亲,惹得皇后忿忿不平,当皇后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怀有身孕后,便以她是藤原后人对朝廷心怀不满为由逐出宫外。
一休从出生那天起就未曾享受过一天荣华富贵,好在他的父亲后小松天皇懂得一碗水端平,经常把他召进宫中,但这一切依旧改变不了他庶民的身份。
动画片描写的是一休在童年时代无拘无束的生活,事实上他长寿到了 88 岁。
一休生逢乱世,在日本的战国时期亲眼目睹了无数人间苦难,悲天悯人的天性使得他做了不少护佑百姓的善事,也曾多次得罪权贵,甚至怒斥数位幕府将军。
一休曾有一句狂言:“佛界易入,魔界难入。”
77 岁时,一休和盲女森相识相恋,这段奇情佳话广为流传。
【佛法大师空海】
空海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
曾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惠果阿阇梨授其为八代祖。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
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在中国虽然反应平平,但在日本却大红大紫,创下近十年华语片在日本电影市场的票房新高。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剧中的一个重量级历史人物——空海。
人们传说,空海虽然已经入定,但是仍然到各地行脚,每年阴历3月21日,在高野山的宝龟院都会举行为空海换衣服的仪式,那时人们会在空海换下来的衣服上看到旅途的征尘。
【恶僧道镜】
道镜,奈良时代僧人。初从义渊学法相宗,后住东大寺,752年(天平胜宝三年)应孝谦天皇招入宫中道场。要说到道镜和尚的佛法,当时可以排第一的。
道镜和尚因入宫为孝谦女天皇(717—770年)治病而机遇女皇。
孝谦女天皇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女强人,先后两次称天皇,第二次登基号为“称德”天皇。
女天皇私生活上的遭遇如同秦太后,年近四十却成了寡妇,但她的作风却酷似武则天,可以说秦太后和武则天合起来才抵得上一个孝谦女天皇。
孝谦女天皇的行为不像秦太后那样偷偷摸摸,同样掌握国家大权的她对待姘头和唐朝的武则天也大不相同,武则天在事情败露之后杀了怀义以谢大臣,孝谦却是袒护道镜处罚大臣。
至于恶僧道镜和孝谦女天皇究竟在一起做了什么?他们做了“爱做的事”,此处省略一万字。
巧合的是,道镜的抱负也和秦之嫪毐差不多。
05
战国“三雄”指哪三位?
【织田信长:日本的曹操】
织田信长(1534 年—1582 年) 和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张居正是同时代的人,但后人却都说他是“日本的曹操”。
这是因为在织田信长的一生中,有心人几乎处处都能看到那个对酒当歌、横槊赋诗的魏武帝曹操的影子,
比如生逢乱世、青少年时期的无厘头行径、一战成名的传奇故事、“唯才是举”的胸襟气度、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智谋、一统天下的大业未成身先死的遗憾等等。
当然,织田信长也有很不像曹操之处。
无论是在终极目标、对民心特别是部下的掌控上,还是各种能力方面,信长与曹操相比都是有较大差距的。
最明显的就是,他搞了一辈子的下克上,最后却死于下克上。可以说是成也下克上,败也下克上。
【丰臣秀吉:一个改变了三个国家国运的好战者】
丰臣秀吉(1537 年—1598 年)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本能寺之变后,他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坐上头把交椅,成为织田信长实质上的接班人。
此后一路高歌猛进,先后获得了关白、太政大臣的职位,继室88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能够统一日本的大名)的称号一统日本,成为全日本实际上的最高主宰者。
秀吉不仅出身低微,打小日子过得清贫,而且颜值颇低,身材矮小,酷似猿猴,因此被时人蔑称为猴子。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居然成功逆袭,其成就和功业,足以秒杀世上乃至史上的一切“高富帅”。绝对是励志成功学的一个典范。
精髓之一:要成功,先得学会伏低做小。这也就是中国老话说的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要明白,在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之前,每个人都要经历外人看不见的辛酸苦辣。
其实,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没什么天赋的,每个人在谋生的时候,都必须不同程度地伏低做小。
在这种境遇中,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秀吉就是很懂这一点才发达起来的。
精髓之二:做人比做事重要,做人除了要仰望星空,更要懂得脚踏实地。
脚踏实地,就是要学会弯腰,放下架子,要懂得不争锋89芒,虚怀若谷。至少秀吉是深得其中奥妙。
同为织田信长器重的心腹部下——明智光秀就锋芒毕露,到处遭人嫉恨,被逼得只好下克上,下场很悲惨。而秀吉却笑到了最后,用平和的方式,达成了明智光秀下克上造反没实现的所有目的,还带上了为主公报仇雪恨的光环,可谓是志得意满,功成名就。
在一个真正的历史学家的视野中,丰臣秀吉最值得了解和研究 的,其实是他作为一个“好战者”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作为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德川家康:笑到最后的“忍者神龟”】
在日本有这样一句老话: 天下这块年糕,信长捣,秀吉和,家康吃。特别生动形象地说清楚了战国三雄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有关三雄的性格差异,在日本也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三个人对“如何让杜鹃鸟鸣叫”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同,有俳句——
织田信长:杜鹃若不啼,杀之不足惜;
丰臣秀吉:杜鹃若不啼,诱之自然啼;
德川家康:杜鹃若不啼,静待莫需急。
三种答案,三种态度,三种性格。
若论实力,织田信长堪称战国第一牛人,主张“天下布武”,理所当然地藐视一切,所以他说:“杜鹃不鸣,杀之!”杀之不足惜,霸气十足的答案!
后来织田信长遭遇本能寺之变,没活过 50岁。
他死后,家臣丰臣秀吉正式登台,凭借出众的谋略最终统一日本,一句“杜鹃不鸣,诱之鸣!”完全符合他为达到目的不惜代价创造条件的性格,
然其 61 岁身死之后,家族落败,仅历二世而亡。
德川家康的特长是能忍,信长很厉害,我忍,秀吉也很厉害,我再忍。秀吉死了,没人比我厉害了吧?
于是做掉丰臣秀吉的儿子,自己来当老大!
所以家康的答案是:“杜鹃不鸣,待其鸣。”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最终活了 70 多岁的德川家康以“忍”赢天下,开创了历时 200 多年的德川幕府。
06
一万日元上的伟人是谁?
外国人第一次见到日本面额一万日元纸币时,可能多半会以为上面的头像是日本的某位天皇或者著名领袖。
然而,此人的真正身份却是一名出身贫寒,从未出仕的教育家、思想家——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出生于大阪的一个低级武士家庭,幼时丧父,全靠个人奋斗成为一代英杰。
他从学习研究“兰学”起步,靠自学英语当翻译获得了到欧美游历的机会。
在游历过程中,他拥有十分开阔的视野,并没有迷失在繁华的城市氛围中,也没有对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表现出绝对的痴迷,而是将国家各类领域的综合发展作为主要考察内容,因为如果将这些学到手,回国后都可以进行模仿。
回国后的第一时间,他就开始编撰相关材料,同时也将西学作为重要的思想内容予以推广。
他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在日本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思想启迪了日本国民,也创造了日本的现代文明。
福泽谕吉是明治日本的灵魂,他的思想是资本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合体,他一方面号召青年人向西方学习,一方面又用和服紧紧包裹着东洋身体。
作为一个以民族前途为己任的思想家,福泽谕吉深知狭小的国内市场无力承载日趋膨胀的产能,日本未来的出路只能在东亚大陆。
从明治维新时期到 1945 年日本投降,福泽谕吉所带来的理论被视为行动指南,一直指挥着日本如何前进。
福泽谕吉是日本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思想家,他最大的功绩是启蒙宣传和作育英才。他 1868 年创办的庆应大学,是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为日本培育了大量英才,有力推动了日本整体的进步。
07
日本最后的武士是谁?
“最后的武士”——西乡隆盛
东京有个上野公园,哪怕没有去过日本的中国人也大都知道。
因为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是鲁迅写的《藤野先生》。
课文的开头,描绘了樱花绽放时节的上野公园,提及了樱花树下三五成群的清国留学生,有的盘着大辫子,有的解散着辫子。
现实中虽然已看不到课文里描绘的情景,却可以一眼就望到一个头大得不成比例的雕像。
这尊雕像,是一位踩着木屐的胖大叔,牵着一只猎犬。
大叔就像是某个清早出门遛狗的邻居,模样普通得很。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代英豪西乡隆盛的雕像。
西乡隆盛(1828 年—1877 年),和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他们在日本近代史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西乡隆盛初期一直从事倒幕运动,明治维新以后,一直坚持对外侵略扩张战略,后因坚持征韩论遭到反对而辞职,重返家乡鹿儿岛,创办了军事政治学校,而后发动了反政府武装政变,最终兵败身亡。
“维新三杰”中,西乡隆盛在日本是最得人心的那一个,粉丝无数,多数日本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武士,也是日本最后一个武士。
现在,中国有许多人对西乡隆盛十分崇拜,而在当时的年代更多,梁启超、谭嗣同都是西乡隆盛的粉丝。
按中国人的话讲,西乡隆盛是一个 “性情中人”。
西乡隆盛可以说是“日本版的韩信”。
韩信和西乡隆盛的命运都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但是,西乡隆盛对于日本乃至东亚国家历史上的影响,高于韩信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1877 年,西乡隆盛率领武士叛乱,成为武士们在日本历史舞台上的最后表演。
9 月 24 日,西乡隆盛身负重伤后,让其部下介错砍下了头颅。
他如此悲壮地死去,是一个时代终结的隐喻,日本武士以如此惨烈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西乡隆盛虽然在死去时被称为“叛徒”,但很快便被赦免。
他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征,在东京的上野公园中,他的铜像也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地标性建筑。
08
东京审判,起诉了多少名战犯?
1946 年 5 月 3 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 28 名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
中国法学家梅汝璈,是 11 位法官中表现特别出众的一位,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起诉控告这 28 名战犯。
其罪行是自 1928 年 1 月 1 日至 1945 年 9 月 2 日期间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
东京审判始于 1946 年 5 月,于 1948 年 11 月宣判结束,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
其间共开庭 818 次,法庭记录 4.8 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也是 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
在本次审判中,日本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系列恶行被一一披露,公布于世。
盟国以国际法规则为主,辅以大量证据,给予战犯自我辩护的机会,最终做出客观公正的法律判决。
与此同时,盟国在南京等地也设立了军事法庭,审判日本乙级、丙级战犯。
东京审判的意义重大,不仅伸张了正义,惩罚了战争犯罪,还极 力呼吁世界和平。
东京审判,是国际社会对日本过往种种战争罪行的一次总清算。
当然,东京审判也有众多缺陷和局限。
比如后来家喻户晓的强征和迫害慰安妇罪行等等,都没有在此次审判中加以深究。
而最大的缺憾,是没有追究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
裕仁是战争中最大的责任者。
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就不可能彻底追究整个国家的战争责任。
这严重影响了战后的日本政治,导致战后日本一些政要拒绝对侵略战争进行反思,出现长期右倾化。
09
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是谁?
1978 年 10 月 22 日,邓小平正式对日本进行友好访问,成为首位访问日本的中国国家领导人。
26 日,邓小平一行乘坐新干线列车,对东京等多地进行访问。
随着相关画面在中国电视节目里播出,一种被称为“子弹头”的科幻一样的火车开始为人熟知。
随后,邓小平又参观了当时日本著名的汽车产业。
在亲身体验过程中,邓小平认识到“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亲身体会到日本的迅速发展,他也急切感到中国发展需要加快,同时其改革决心也进一步笃定。
邓小平的这次访问,意义十分重大,影响也极其深远。
中日两国之间师生角色的互换,被中国最高领导人正式确认。
中国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战后日本废墟中重生的奇迹。
10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日本首相是谁?
1955 年后,自民党内出现了安倍、鸠山、小泉、麻生和福田等五大家族。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安倍家族,由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开创。
岸信介曾是甲级战犯,1952年后“咸鱼翻身”重返政坛。
岸信介的弟弟佐藤荣作在任期间提出“无核三原则”( 即日本不制造、不拥有、不运 进核武器 ),获得 1974 年诺贝尔和平奖,是日本目前唯一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顺便一提,安倍家族是对中国最不友好的日本政治家族。
佐藤荣作,日本战后第十位首相,给人留下许多特殊印象。
他与岸信介一起,是日本实行内阁制以来唯一的一对兄弟宰相;他连续执政时间长达七年八个月,创历届首相连任期限最长记录;他任期内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收回了冲绳主权,他还因为提出无核三原则而获得197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过此奖的日本首相。
11
日本史上第一个庶民首相是谁?
自由民主党中最大的派阀是田中派。
这个派阀是由田中角荣创立的。
田中应该是中国人最熟知的一位战后日本政治人物,在任期间他对中国进行访问,并顺利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很大努力。
田中的中国之行,让日本社会刮起了中国风。
田中是日本政坛上“草根逆袭”的典型,出身于新潟县农家,在建筑工地搬过砖,当过“包工头”,是日本政治史上唯一一位没有读过大学的首相,因此有“庶民宰相”之称。
在任期间,他提出了日本列岛改造论的构想。
此外,他还想“建设一个使家庭欢聚一堂,老人安度晚年,青年充满美好理想的社会”,基于此,致力于推动各项基建工程。
田中对战后日本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正反两面的深远影响。
在任期间他提出“人数就是力量”的理念,使日本政坛大兴贿赂之风,泛滥成灾。
田中是第一个因贪腐被判罪的日本首相,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
12
日本为人处世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礼仪和法治是日本人为人处世的两大基本原则,无论什么人,一定要学会基本的礼仪,而日本人做事,大体上是要有规矩并守底线的。
日本人的集体主义或者社会本位倾向很严重,心里想着其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的观念,几乎成了所有日本人的本能或说是“集体无意识”。
这和日本的教育体系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礼仪、法治和集体主义这样的观念,贯穿于每个日本人一生的教育之中。
幼年的家庭教育,入学后的学校教育,工作后的公司教育,这样终身“洗脑”下来,日本人才会如此整齐划一地表现出所谓的高素质。
此外,在日本如果表现得“不合群”即与众不同,自己会很难堪,日子也会很难过的。
13
让日本文化有世界影响力的两位大功臣是谁?
对日本文化的全球输出,日本政府一开始是抱着不闻不问的态度的。
日本文化的对外输出,最早都是民间行为。
而让日本文化拥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大功臣,是手冢治虫(1928 年—1989 年)和宫崎骏(生于 1941 年)两位动漫艺术大师。
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让世界认识了日本漫画。
而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席卷了奥斯卡金像奖、金熊奖等 9 项大奖,成功地打造了日本动画电影的世界性声誉。
这两人可以说是开创了日本动漫时代的两大巨匠,一个把漫画做到了极致,一个把动画做到了极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乡隆盛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