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土墱大垭寨之战战简介?

宋朝对外战争的胜率有70%?甚至是中国历代战争胜率最高的朝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说法,听起来怎么比宋朝GDP占世界的80%还扯呢!但是,近些年来持此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包括我们往期跟宋朝有关的内容里,也都有人评论此种观点。那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咱们就用几期来把它搞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宋319年,北宋主要跟辽、西夏和金打仗,南宋主要跟金和蒙古打仗。咱们来挨个说。首先,宋辽战争。一、白马岭之战宋辽军队第一次正面交锋发生在公元979三月。刚刚平定了吴越的赵光义挥师北上,决定灭掉北汉。这个北汉就是有杨家将一代目杨业的的那个国家。面对强大的敌人,北汉就向辽国求援。宋辽两军会战于白马岭,大概位置在今天山西省太原的阳曲县一带,结果辽军大败。宋朝胜利+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高梁河之战宋朝灭掉北汉之后,想一举收复幽云,而且还刚刚在白马岭大败了辽军,赵光义觉得区区契丹不堪一击,于是自信心爆棚的宋军随即北上,对辽开战。还是在公元979年,跟毫无准备的辽军打赢了几场小仗之后,在高梁河,也就是今天北京的西直门外一带,被辽军重创。赵光义本人身受箭伤,最后坐着驴车跑了,也因此,他还得了一个称号“高粱河车神”。这场仗是真正意义上宋辽战争的开端,也是北宋自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来的第一场大败。宋朝失败+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满城之战辽国在高粱河击败了宋军精锐,甚至把大宋皇帝都给干伤了,于是决定趁势南下。还是979年,双方会战于满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保定境内,辽军因为指挥失误,大败而归。这里多说一句,这次出征,辽国的一号统帅居然是一个汉人,叫韩匡嗣,蓟jì州玉田人,也就是今天唐山市的玉田县。唐朝末年的时候,他爹韩知古被契丹人抓走为奴,后来作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的陪嫁奴来到皇宫,很快便得到了阿保机的赏识,最后官至宰相。传到韩匡嗣的时候,都已经受封为王了。他儿子更厉害,叫韩德让,后来是辽国的一号权臣,地位甚至比当时其他耶律姓的王都要高。在汉人的野史小说中,他和萧太后还有一腿,大概就是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去年有个电视剧叫《燕云台》演的就是这个破事儿。宋朝胜利+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雁门之战980年,辽国再次南下。宋军在雁门关一带,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忻xīn州的代县,大败辽军。这一仗宋军的一号统帅是潘美,也就是小说《杨家将》里的潘仁美。此役杨家将的杨业也有参与,两个人都因功受赏。宋朝胜利+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瓦桥关之战连败两仗,辽景宗耶律贤怒了,亲率大军南征。双方围绕着易水河上的瓦桥关进行鏖战。易水就是高渐离为荆轲送行时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的那个易水,瓦桥关的具体位置在今天河北省的雄安新区境内。此役虽说是耶律贤御驾亲征,但真正实施指挥的是辽国名将耶律休哥,此人在宋辽多次关键战役中都有出场。战争的结果是,辽国击败了瓦桥关守军和赶来的第一批援军,但也未能取得更大的战果,在赵光义亲率的援军赶来前就撤了。辽国小胜。宋朝失败+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雍熙北伐公元986年,宋朝兵分三路大举伐辽,赵光义想借此一雪高粱河之耻。此役北宋名将尽出。东路军的统帅曹彬,曾指挥了灭南唐之战;中路军的统帅田重进,赵家的铁杆亲信,随太祖陈桥兵变,随太宗攻灭北汉,还和这俩皇帝的弟弟秦王赵廷tíng美是儿女亲家;西路军,就是前面提到的打赢了雁门之战的潘美,北宋前期的东征西讨几乎都有他的身影,杨业也继续给他当副手。战争初期,三路大军节节胜利,破城斩将,势如破竹。但很快,战局出现了变化。东路军先是粮草出了问题,加上之后一系列的指挥失误,开始溃败。西路军本能安全撤回,但监军王侁先是强逼杨业出战,主帅潘美后又见死不救独自撤军,导致杨业所部全灭。只有非主力的中路军安全返回,但此前的战斗也损失颇重。雍熙北伐宋军惨败,从此彻底转为守势。宋朝失败+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君子馆&土墱寨之战雍熙北伐失败当年,辽国就展开了报复行动,发三路大军南下攻宋。东路军,一路势如破竹,在攻破祁qí州(河北保定安国)后,双方会战于君子馆。这个君子馆今天归河北沧州管辖,但位置离雄安新区特别近,属于京津冀的中心地带,位置很重要。此时正值寒冬,宋军冻得都拉不开弓了,弓都用不了还怎么打。加上救援不力,和部将临阵脱逃,君子馆宋军被全歼,战死数万人。不过辽军也没有大举南下的意思,在攻下的几个城一番劫掠加屠城后,扬长而去。除了东路军,另外两路其实没什么具体的作战任务,一路负责沿边巡辖,一路负责守住山西。但山西这一路,在东路已经大胜的情况下,却在土墱寨被宋军用计偷袭得手,虽然只损失了不到3000人,但山西一路统帅,契丹北大王之子却被俘了,有点坑。至于土墱寨的具体位置,说法不一,主要有两个,都在忻xīn州境内,要么是宁武县,要么是原平市。前面也说了,辽国此役只是想报复一下,并没有大举南侵的打算,所以双方就此打住,整体上看,宋军败了。宋朝失败+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唐河之战君子馆大胜的两年后,也就是公元988年,辽国再次策动伐宋。此役,辽军先胜后败,重要的是,这次击败辽国军队的是一支骑兵部队,大名鼎鼎的静塞军。而双方会战的地点唐河,个人的估计,应该不是今天河南省唐河县的那个唐河,这个地方比当时北宋的都城开封都往南很多。应该是发源于山西恒山附近的一条河,今天在河北一带更多的被叫做大清河。最终的结果是,辽军大败,损失了一万五千人。宋朝胜利+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徐河之战唐河之战后的第二年,宋辽两军在徐河展开了一场遭遇战,也是保定境内啊,都围着保定打,保定人民震怒。结果又是辽军惨败。宋朝胜利+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子河汊之战公元994年,辽国大将韩德威,也就是韩德让的弟弟,带着很多西夏骑兵打算搞个偷袭,被宋军识破,埋伏了一波,辽军惨败。宋朝胜利+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一、河北之战公元999年,辽国趁着宋太宗驾崩,准备大举南下。不过宋太宗是997年死的,之所以拖到999年才打,一个是古代战争准备时间长,另一个是辽国的大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先后病死,也有些耽搁。此役双方大规模的战斗有五次,保州之战辽军战败;狼山镇之战宋军战败;府州之战辽军战败;瀛州之战宋军战败;莫州之战辽军战败。双方互有胜负,疆域变化也不大,算是打平。双方平局+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二、遂城之战公元1001年,宋辽两军骑兵进行了一次大会战。神奇的是,辽军又败了,草原之耻。此役也叫威虏军骑兵大会战,发生地点在遂城附近一个叫羊山的地方,大概位置应该还是保定境内。突然想到一个事啊,不知道保定爱吃驴肉火烧的传统是不是和我高梁河车神有关。此役辽国精锐尽毁,损失惨重。宋朝胜利+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三、望都之战1003年,宋辽两军会战于望都县,对,还是保定。此役,宋军战败,宋朝将领王继忠被俘降辽,这个人物后面很重要,之后再讲。宋朝失败+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四、澶州之战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最后的大决战了。1004年,双方主力尽出,双方皇帝也都先后御驾亲征。经过多场激战后,双方互有胜负,皆损失惨重,就连辽军主帅之一, 曾经击败过杨业的萧挞凛,都战死了。双方都打不动了,于是便开始议和,这就是澶渊之盟。前面说的望都之战被俘的那个王继忠,在双方议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来一直留在辽国做官,还改名叫耶律显忠,都叫忠,也是蛮神奇。双方平局+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五、宣和伐辽双方自澶渊之盟后已经一百多年没打过仗了,此时金国崛起,辽国式微,于是宋金决定联手,签订了海上之盟。公元1122年,大金忠臣宋徽宗,派六贼之一的太监童贯领兵,北上伐辽。此时的辽国,严格来说已经亡了,末代皇帝都跑没影了,还分裂出来一个北辽政权。但就这,我大宋还是以两场惨败为自己后来的灭亡埋下了伏笔。第一次,宋朝名将种师道,在白沟河一带,被辽军残兵击败;第二次,宋军攻打北辽的都城幽州,大概位置在今天北京的广安门一带,又是惨败。最后童贯居然不要脸的去求女真人帮着打,被金国打的不堪一击的辽国,在宋朝的精锐面前竟然犹如天神下凡,这直接给了金国人莫大的信心,几年后,北宋就灭了。宋朝失败+6。总结一下。宋辽之间的大规模战役,大概有十五次。北宋7胜2平6负,胜率只有46.6%,不到一半。这很强吗?而且,主动进攻的战斗全部失利,不管是前期带着刚刚平定中原和南方的精锐之师打的高梁河之战;还是趁着辽国主少国弱,政权不稳之时发动的雍熙北伐;又或是面对腹背受敌,内部分裂的残兵败将发动的宣和之役。皆以惨败告终。就算抛开主动进攻,单看防守,也是打四场输一场,这概率轮上一场首都不就亡国了。当然如果有人硬要说毕竟“胜多负少”也没问题。另一方面,辽国也不咋地,骑兵会战居然输了两次,游牧政权之耻。当然客观讲,也不能说辽国是个游牧政权,汉化程度其实非常高,汉人封侯拜相的就不老少,甚至到蒙古人崛起的时候都分不清契丹和汉人,以至于后来很多西方人都以契丹代指中国,而且认为契丹就是汉人。所以宋朝打仗强不强?作为割据政权来说,它还不错,当然也并不比其他南朝政权强多少。但你要说它是个王朝?并不是。严格来说,两宋这三百多年,就是中国的另一个南北朝。还有人拿它和唐朝比,有什么好比的,唐朝初年,没参与过几场灭国之战的将军,都不好意思管自己叫名将。一个是开拓争议领土,一个是守不住自古以来。硬要说宋朝打仗厉害,这不就和硬说常凯申当年是“歼敌一亿,虎踞台湾”一个逻辑吗。至于,宋朝后来和金、蒙古,甚至是西夏之间,到底仗打的怎么样,关注我,咱们下期接着讲。参考文献:《宋史》 脱脱/阿鲁图 等《辽史》 脱脱 等《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寨路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