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是干嘛的怎么实现“云端服务”的?

6月10日,以“双向开放 携手未来”的2019财新峰会香港场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等重量级嘉宾出席峰会,聚焦探讨金融开放、数字驱动等热点话题。2019财新峰会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出席财新峰会“数字驱动创新合作”圆桌论坛,并就数字金融助推“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看法。江海认为,AI、大数据、区块链、5G等通用数字技术,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业务互联互通打造新的基础设施,搭建一座跨境金融无障碍合作的“通天塔”;在数字技术驱动之下,这些国家的金融发展甚至可能会发生“跃迁性变化”,即跳过金融业常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字技术为“一带一路”国家搭建“通天塔”2019年财新峰会“数字驱动创新合作”论坛,与会嘉宾深度探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进跨区域金融创新与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助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金融效率,带动沿线沿路贸易与经济发展。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江海认为,中国在货币降杠杆、金融强监管、人口老龄化的宏观大环境下,以往驱动银行业高速发展的货币、政策、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科技成为金融业唯一值得期待并不断增长的红利。他指出,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已经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探索,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国数字金融的创新实践,对“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参照意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差异性很大,但AI、大数据、物联网等通用数字技术运用,将为这些国家金融业务互联互通打造新的基础设施,搭建一座跨境金融无障碍合作的“通天塔”。江海说:“金融作为最具备数字基因的行业,数字技术将是最标准、最通用的语言,比其它任何‘语言’交流来得更直接和有效。”他表示,借助这个“通天塔”,“一带一路”新兴国家的金融业发展,未来或许将出现跃迁性变化,即跳过一个或者几个常规发展阶段,实现金融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比如,一些新兴国家的银行账户渗透率不高,信用卡业务还未起步,但依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些国家有可能跳过银行账户支付,直接进入移动支付,也可能跳过信用卡发展阶段,直接进入虚拟信用卡时代。普惠金融落地让“人人都有云授信”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江海直言,与主流银行相比,新网银行没有营业网点、没有客户经理、没有现金业务,与其他互联网机构的金融板块相比,新网银行没有原生客群、没有自有场景,没有特有的数据源,可以说是从零起步。但新网银行坚持以“技术立行”,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建设金融开放平台。对于C端客户,它将金融服务以标准化的接口嵌入各种互联网场景,实现了金融服务入口的虚拟化和泛在化,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放在云端、伸手可及的金融服务;对于B端合作伙伴,它将账户、支付、风控各种业务能力封装起来,模块化、组件化输出,让合作机构迅速具备“自金融”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新网银行不止是一家银行,更是一种服务,对B端合作伙伴而言,是一种“自助开源、即插即用”的服务,对C端用户而言是一种“场景驱动、即用即走”的服务。江海表示,新网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希望扮演 “万能连接器” “百宝工具箱”的角色,广泛连接各类资金和资产,为合作伙伴提供灵活多元的金融服务进行赋能。成立两年半来,新网银行服务了超过2400万的用户,累计放款2400亿元,管理资产超过800亿元。新网银行还提交了80多项技术专利,获得了超过30项软件著作权,作为国内第二家拿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银行,新网银行正在用自己的探索,走出“数字技术驱动银行高速发展”的差异化道路。2019财新峰会我们用实际探索证明,数字技术可以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一系列隔阂与藩篱,可以解决长期困扰银行机构推进小微普惠金融时‘作业成本高’与‘风险识别难’的两大难题,为践行普惠金融解决了经济可行性与技术可行性。”江海说,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将沉淀客户海量、多维大数据,为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智能化风控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他表示,每个人都有获得普惠金融的权利,新网银行的愿景是让“人人都有云授信”。“这个愿景比较宏大,但只要有蚂蚁搬家的雄心去努力,这个进程会超越我们的预期,我预言,可能只要5年,大部分中国普通人群都会有一家或者多家金融机构提供的云授信,放在云端、伸手可得、循环使用、终身有效。”江海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让我们这一代金融从业者看到了普惠金融的曙光,普惠金融将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是一个可触摸的“透明的未来”。
中新网6月10日电 今天,以“双向开放 携手未来”的2019财新峰会香港场在香港举行。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出席了财新峰会“数字驱动创新合作”圆桌论坛,他认为,AI、大数据、区块链、5G等通用数字技术,将为沿线国家的金融业务互联互通打造新的基础设施,搭建一座跨境金融无障碍合作的“通天塔”;在数字技术驱动之下,这些国家的金融发展甚至可能会发生“跃迁性变化”,即跳过金融业常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新网银行董事长江海出席财新峰会“数字驱动创新合作”圆桌论坛江海还认为,中国在货币降杠杆、金融强监管、人口老龄化的宏观大环境下,以往驱动银行业高速发展的货币、政策、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退,科技成为金融业唯一值得期待并不断增长的红利。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已经让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启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创新探索,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江海强调,借助这个“通天塔”,沿线新兴国家的金融业发展,未来或许将出现跃迁性变化,即跳过一个或者几个常规发展阶段,实现金融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比如,一些新兴国家的银行账户渗透率不高,信用卡业务还未起步,但依靠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这些国家有可能跳过银行账户支付,直接进入移动支付,也可能跳过信用卡发展阶段,直接进入虚拟信用卡时代。江海直言,与主流银行相比,新网银行没有营业网点、没有客户经理、没有现金业务,与其他互联网机构的金融板块相比,新网银行没有原生客群、没有自有场景,没有特有的数据源,可以说是从零起步。但新网银行坚持以“技术立行”,抱着非常开放的心态建设金融开放平台。对于C端客户,它将金融服务以标准化的接口嵌入各种互联网场景,实现了金融服务入口的虚拟化和泛在化,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放在云端、伸手可及的金融服务;对于B端合作伙伴,它将账户、支付、风控各种业务能力封装起来,模块化、组件化输出,让合作机构迅速具备“自金融”能力。从这个角度上讲,新网银行不止是一家银行,更是一种服务,对B端合作伙伴而言,是一种“自助开源、即插即用”的服务,对C端用户而言是一种“场景驱动、即用即走”的服务。江海表示,新网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希望扮演 “万能连接器” “百宝工具箱”的角色,广泛连接各类资金和资产,为合作伙伴提供灵活多元的金融服务进行赋能。据江海介绍,成立两年半来,新网银行服务了超过2400万的用户,累计放款2400亿元,管理资产超过800亿元。新网银行还提交了80多项技术专利,获得了超过30项软件著作权,作为国内第二家拿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银行,新网银行正在用自己的探索,走出“数字技术驱动银行高速发展”的差异化道路。“我们用实际探索证明,数字技术可以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一系列隔阂与藩篱,可以解决长期困扰银行机构推进小微普惠金融时‘作业成本高’与‘风险识别难’的两大难题,为践行普惠金融解决了经济可行性与技术可行性。”江海说,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将沉淀客户海量、多维大数据,为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智能化风控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他表示,每个人都有获得普惠金融的权利,新网银行的愿景是让“人人都有云授信”。
根据新网银行日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末,新网银行资产总额突破千亿,达到1007.10亿元。营业收入23.50亿元,净利润4.27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40%以上。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三项均实现增长,体现了新网银行整体经营稳健,各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引金融“活水”壮实体“根基”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发展,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6月信贷投放明显回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活,经济活。新网银行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部署,强化科技手段运用,继续推动BC联动、存贷汇一体化发展,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通过“好人贷”“好商贷”“好企e贷”“好车贷”等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新网银行向未充分获得金融服务的客群提供金融“活水”,服务大众的碎片化金融需求。目前,客户数已超过7300万户,累计放款笔数超过2.748亿,累计放款金额超过9400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新网银行资产总额1007.10亿元,同比增长35.32%。营业收入23.50亿元,净利润4.27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同比增长40%以上。新网银行还继续紧扣小微金融服务“量增、面扩、质升、价降”目标,实现小微信贷规模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新网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6.46亿元,较年初增速达74.33%。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超24万户,较年初新增约12万户,全面完成了“两增”指标。据了解,新网银行近期完成了董事会和管理层换届,所有股东董事全部连任,聘任的高管成员也均系连任。新网银行已开业六年半,现任高管团队加入新网银行平均时长超过6.4年,经历了两个完整任期。近期,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2023年度世界银行1000强榜单。这是当今国际最权威的全球银行业排名之一,排名主要考量银行的一级资本实力,反映了银行抗风险和利润增长的能力。其中,我国三家民营银行入围,新网银行榜上有名。以数字化赋能小微金融业务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走在世界前列,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进展。伴随着普惠金融发展进入深水区,如何更好地让普惠金融沉下去?如何缓解普惠金融“风险识别难”和“作业成本高”问题?“数字化是普惠金融落地的唯一之路。”新网银行行长江海表示。一直以来,新网银行坚持“两个只做”,只做依靠技术能够管控风险的业务;只做主流银行不能充分服务的客群。针对普惠金融信贷痛难点,新网银行坚持用数据征信代替资产征信来解决技术可行性的问题,在业务流程上,坚持用机器审批代替人工审批来解决经济可行性的问题。经过六年多的迭代,目前新网银行已经完成了以长周期风控模型训练为核心的风险能力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挖掘高维、碎片化数据中的有效风险特征,运用模型算法对不确定性风险进行度量,助力实现最优风险决策。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日前公示了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新网银行“基于迁移学习技术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项目位列其中,该项目主要通过小微企业风控模型迁移学习,创新数据融合应用模式,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此前,新网银行还凭借“隐私计算平台及小微金融场景应用”项目获得“金融科技发展奖”三等奖。隐私计算平台作为新网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基础科技服务支撑,有效提升了小微企业线上授信审批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3年6月末,新网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累计投放金额同比增幅超190%。与此同时,新网银行进一步探索去中心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全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金融服务。探索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国家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多家金融机构也提出了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计划。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不跑路。作为国内首家实现经营活动全面碳中和的法人银行机构,新网银行凭借数字化运营和全在线服务的优势,在为个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自身运营和客户获取服务过程中的碳排放。据核算,截至2022年末,新网银行累计减少纸张消耗26.75亿张,帮助客户减少出行154.46亿公里,累计实现碳减排量145.81万吨。在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下,新网银行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携手启动“绿色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项目”成都试点,高盛“巾帼圆梦”予以支持。通过科技创新持续开发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双方将联合打造绿色小微信贷产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工具和业务模式,促进地方金融行业的能力建设。(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责编:高云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网银行是干嘛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