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史料提过陶渊明有老婆吗饿死了妻子儿子?


作者:凯紫
来源: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
1600多年前的一天,某一个天朗气清的午后,陶渊明静静坐在柳树下弹琴,风吹动他的头发。身后的斜阳照映,田野,墨香,那是多少次梦里的景象......
这时,在他身后出现了一个面容疲倦的妇人,她劳作一天,看着自己与世无争的丈夫,默默叹了口气。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的妻子翟氏。
纵观陶渊明一生,写了无数首诗,提到自己的妻子,却几乎没有。
我们都知道,陶渊明这三个字标榜着,洒脱、自由、超然。
当他的妻子,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就让我们从头说起。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官宦家。
28岁那年,他由王凝之举荐,轻轻松松混到了一个铁饭碗。
这个王凝之是谁呢?
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的儿子。
这个王凝之完全没有继承他爹的优良基因,不光没什么本事,还鼠目寸光,完全是靠着出身上位的官二代。这些,陶渊明看在眼里,他愤愤不平:我辛苦奋斗大半辈子,在这种人的手下干活,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那一年,他愤而离职。辞去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成了当地文艺青年们的精神领袖。
在那个年代,当官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失去官职的陶渊明,空有一腹才学无处施展,换一口饭吃都难。
他自己倒是无所谓,吃饭嘛,能填饱肚子就行。穿衣嘛,能遮羞包丑就行。
可是他忘了,他身后的一儿一女,如今已经是面黄肌瘦,三天两头的生病。这一切,妻子翟氏都看在眼里。但她没有开口。
当初决定嫁给他,就是看中了他学识渊博,通晓词律,她知道,他是一支潜力股。
她坚定不移地认为,世上没有一个男人会不想建功立业。她只需要等待丈夫愿意出山的那一天,日子就会慢慢好起来了。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越来越穷,特别是生了孩子之后。她夙兴夜寐地赚钱,依旧捉襟见肘。
眼看着陶渊明罢官之后,整日闲居在家,几次朝廷招录他也不去。她终于爆发了:你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我和孩子饿死吗?
陶渊明从书堆里抬起眼,看了看自己面黄肌瘦的孩子,觉得自己愧对家人:是啊,我一个大男人,怎么能让老婆孩子跟着我讨饭吃?
于是,他决定承担起男人的责任,出去工作。
很快,他找到了一个新的靠山——荆州刺史桓玄。
这个人在当时特别有威望,陶渊明跟着他做幕僚,可以说是前途大好了。
只是依旧好景不长,
3年后,陶渊明母亲去世,请假服丧这期间,桓玄攻入京师,掌控了朝政,并逼东晋皇帝退位,自己称帝。随后,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打败桓玄,又恢复了东晋。
恒玄这个人,自然是挂了。陶渊明飞黄腾达的梦,也是黄了。
其实,这事说起来,也不怪陶渊明,只能说他运气不好。
只是,这件事之后,他得了一种叫做“习惯性辞职”的病。他先后出任各种参军,都因为小事,以辞职告终。
比如一次,在查户口的时候,陶渊明得罪了当地逃税的大地主,地主靠着山督邮大人三番五次刁难陶渊明,要他必须着官服来见。
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别人都劝他:算了算了,就穿着去怎么了?他偏不,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挂印离去。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陶渊明,心里一直有一句话: 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魏晋南北朝这样的乱世,对于他来说,归隐是必然的选择。
所以这一走,就再没回头。
众人纷纷为之鼓掌,赞扬他高风亮节,不向权贵低头。
他一高兴,大笔一挥就是一封史上最著名的辞呈《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时下,简直好不风光。
只是他的妻子在一旁,心里灰溜溜的。
本来心心念念盼着丈夫当官养家,结果却盼来了一封文采斐然的辞呈。
写的是意气风发,气度不凡。可翟氏做官太太的梦,有谁关心过呢?
陶渊明成了农民,妻子自然成了农妇。当年她坚持要来城里,不就是为了要脱离这穷乡僻壤的日子吗?可如今,辗转了几年,竟然又回来了,而且这一次,还是拖家带口回来种田的。岂不是给人笑话?
而且,按理来说,这农活本应该是男人操持。
但是你想想,陶渊明是什么人啊,官二代。舞文弄墨柔弱书生,干粗活什么的,根本不行。前不久,网上不是有个大学教授diss陶渊明吗?说他种个豆豆(种豆南山下)都种到杂草一片(草盛豆苗稀)。
充分说明了一件事,陶渊明这人写诗比种地在行多了。
但为了心中诗和远方的田野,眼前的苟且又算得了什么呢?
一咬牙,一跺脚,不就去了吗?
再说翟氏,她本就是农家女,干农活她比陶渊明在行。
她每日顶着日头劳作,但是扣除了杂七杂八的税收,来算去也还是所剩无几。
而且,陶渊明的酒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陶渊明爱酒,是家喻户晓的事情。
萧统的《陶渊明传》记载了一件这样的事情:有一天,陶渊明想把田都种上一种可以酿酒的高粱,还得意地说,这下我可以尽情陶醉在酒中了。但妻子坚持要种稻子,最后的结果是,陶渊明和翟氏各退一步,各自种一半。
从这也可以想见,妻子翟氏是一个能持家的好女人,陶家老小的生活都是由翟氏一手操持的。作为主妇,她不像丈夫那样率性胡为。
倘若她也像陶渊明那样浪漫,一家人就只好喝西北风过日子了。
难怪后来梁实秋评价说:翟氏较渊明为达事。
只是陶渊明,不知道珍惜。
三年后,一场大火毁了陶渊明的庄园,让他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变得一无所有。
他们夫妻俩受尽世间辛苦,过着“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背眠”的生活。
贫困的日子,那把跟了他六十年的七弦琴,弦断了。那曾经因为爱情燃烧过的心,也凉了。
元稹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没经历过的人,根本不会懂。
有人说,翟氏这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爱上一个文艺青年。
的确,陶渊明不是一般人。他满腔热血能够支撑他,忍受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能够在陋室小巷中过着平凡生活,但是别人不行。
像他这样的男人很浪漫,很有魅力。但是,这种人一般只适合谈恋爱,而不适合过日子。
用现代人举例,就像朴树,就像高晓松。你可以崇拜他,欣赏他,但是远观就好。
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很明显已经太迟了。
翟氏已经不可自拔地爱上他了,虽然抱怨,也想过要放弃,但是很她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表面上自在洒脱,心里却是敏感纤细,说着要过田园生活,却对耕种一窍不通。她告诉自己:我要是不在,他一个人怎么能行呢?
于是就这样,耗尽了自己的一生。
几年后,她身患重病,留下满肚子的操心和忧虑,遗憾离世。
现在最流行诗和远方,但是,世上真有诗和远方吗?逃离尘世,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吗?
陶渊明告诉你,生活不在别处,烦恼从不会烟消云散。
他心里有一片桃花源,他一生追逐,他在《桃花源记》里憧憬: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但是现实中呢?他陶渊明不是苦苦追寻了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桃花源吗?所以,他流着泪写道最后六个字: 后遂无人问津。
意思就是,这个世上根本就没有这种地方啊。
就像海子说的: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诗和远方根本不存在。
盲目去追逐,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不但辜负爱你的人,还辜负自己的一生。
翟氏去世之后,陶渊明多少次望着远处的庐山,想起年少时,他饮酒赋诗,抚琴读书,一旁的她低头缝衣,最小的孩子在膝边牙牙学语。她眯起眼睛看太阳,要是一直这样安享幸福,该有多好......
可是如今,陶渊明的眼前只有荒芜的茅草屋,心里空荡荡的,田里的庄稼也渐渐枯黄......
作者简介
凯紫,低沉磁性的治愈男声,全网音频超10亿点击,每晚10点为你读诗。公众号:凯紫的诗词之美(ID:kaizisc),新浪微博:@凯紫。
【版权声明】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后台回复签约作者即可了解重酬征稿详情, 加粉丝群后台回复加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陶渊明是在饥饿病痛中去世的。晚年生活贫困,夏季挨饿,冬季受冷,年迈的身体经受不住这等折磨,被疾病缠身。病重之际还为自己写下《拟挽歌辞》,以示自己看淡了生死之命。不久就病死了。 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归田园生活。回到了家乡,陶渊明与妻子翟氏一直过着自耕自给的安适生活。刚回到家乡是,两人生活还算富余,悠然自在,还在屋子旁种了大片大片的菊花。陶渊明每日坐在成片的菊花旁,欣赏着菊花的绽放,喝着小酒,再昏昏然沉睡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生活写照。 好景不长,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失火事件,家里被烧得一塌糊涂。陶渊明只好拖家带口迁移到栗里。因原先的家产都被烧尽了,陶渊明在栗里生活得十分困难,只能靠种田勉强度日。遇到丰收季节还好,一家人可以吃饱喝足;遇到水旱灾害,收入减半甚至颗粒无收,这一年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陶渊明沦落到如此境地,好友劝他重返仕途,陶渊明宁死不肯。随着年纪的增长,陶渊明无力耕种,生活愈加的困难。有些朋友看他可怜,就送钱救济他。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也会上门去借钱。这样贫困的日子让他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几度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不久,就染上了重病。 427年,陶渊明病死在家中。死后安葬在陶家墓地。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有哪些
陶渊明的散文创作文风独特,是我国历史上文苑上独树一帜的标杆,奠基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陶渊明的散文代表作有《五柳先生传》及《桃花源记》,这两篇是最能体现陶渊明的性情和思想的作品。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形式是采用正史记传体,用简单平淡的笔触着重描写生活中的情趣,对于平时的生活事迹只是寥寥几笔。如此写法将五柳先生不同流合污的性格、形象勾勒的面面俱到,塑造了一个怡然自得、安乐知足的隐士形象。这个散文的风格情怀具有记叙的特点,是陶渊明创立的。 《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界,里面的人充满纯真和善良。他们靠着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幸福,简简单单,没有勾心斗角。这个美好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强调陶渊明理想境界的独特性。陶渊明向往与追求舒适平和的生活,不再仅限于对自身的考虑,更多的是为广大百姓和社会着想。尽管“桃花源”只是个虚拟的世界,但是这个理想却是十分难得的,表现了陶渊明由己及人的过程和升华。 陶渊明散文的语言简单干净、充满真挚之情,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有趣,从侧面表述了自己的理想情感和追求。此类散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独具一格。陶渊明散文的出现打破了当时骈文盛行的格局,魏晋南北朝的文学风格开始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陶渊明《时运》赏析 《时运》是陶渊明在晋安帝元兴年著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一共分为四个章节,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及万物复苏的大自然,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中,不仅净化了心灵、开阔了心胸,还在大自然的陶冶中提升了人格。 陶渊明 《时运》诗的大意讲述的是,在暮春万物复苏的时节,诗人一个人外出郊游,孤单形影。惬意的欣赏着自然中的美景,心情开怀,但只有影子跟自己作伴,不免觉得伤感。前面两个章节描述的是欢欣之情,后两章叙述的是伤感之意。 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热爱大自然了,大自然的一切美景都让他欣喜。随风而摆的禾苗、秀丽壮美的山峰、自由飞翔的鸟儿……看着此情此景,陶渊明陷入了茫茫的遐想中。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容易满足,为何还要去追逐不属于自身的荣利。于是举杯而饮,自醉自意、自得其乐。 汉魏之后,四言诗已经渐渐消退,随之兴起的是五言诗。但是五言诗的语言节奏结构单调乏味,作诗时还要考虑其节律的完整,常加入无实际意义的语词,全文读起来拖沓累赘,不够简练。陶渊明著作《时运》时,并没有跟随兴起之风采用五言诗,而是有意的选择节奏简单、语言平稳简练的四言诗为主题。《时运》在著作中就以《诗经》的四言体格式为模板,诗歌的题目取自第一句诗的“时运”二字,题目下面还有开序,以此开门见山点明全诗宗旨。《时运》与《诗经》相比较,前者的效果、意蕴更胜一筹。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介绍
《杂诗十二首其二》是由陶渊明所写的十二首《杂诗》中的其中一首,十二首《杂诗》都抒发了作者陶渊明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感慨以及志向难以实现的苦闷之情,而这首杂诗则描写了陶渊明长夜漫漫却难以入睡的状态,借此抒发时间飞快而逝,但是自己的济世志向却难以实现的悲哀之情,以及表达了世间有人无数却找不到知己的寂寞之感。 陶渊明 整首诗的前四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描绘了一幅日出月落后,夜空无数繁星闪耀的无限壮观、光明美丽的景象,体现了陶渊明光明宽广的胸襟,也能从这四句中看到陶渊明的笔力水平极佳。后四句“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表现了陶渊明由特定的气候变化联想到一年四季的交替,由夜不能寐感悟到黑夜的漫长而深深的悲哀之情。后两句“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抒发了陶渊明满腔悲怀却得不到倾诉,没有可以交流谈心的知音的孤独寂寞。后面几句诗同样也表现了陶渊明对是个飞逝的感慨与壮志难酬的悲哀。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这首杂诗寓情于景借日落月升等自然景象与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济世志向得不到施展的苦闷与悲哀。从《杂诗十二首其二》这首诗中,也能看出陶渊明无比光明的志士情怀。
著名诗人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
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要是问起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一般的回答是东晋,虽然他生存的年代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陶渊明又叫做陶潜,他的字是元亮,他为自己取的号是“五柳先生”。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的早年生活比较贫苦,虽然父亲还算有钱,但是在父亲死后便家道中落,之后一直在为了生计奔波。陶渊明在二十岁的时候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渊明一直走走停停,经常辞职回家一段时间,再复出。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两家的思想有关。陶渊明自幼喜爱读书,儒学经典与道家珍藏他都喜欢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着挥之不去的儒道两家的痕迹。既想为官一方,又想回家隐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 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了彭泽令的官职之后,终于将对官场的失望转换到实际行动之中,仅仅接过官职八十多天,陶渊明便辞职不干了,之后也再没有担任过任何官职。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渊明便是看穿了这种黑暗,明白体制内的人们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药,他不愿也像这些人一样随波逐流,他不愿为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 在陶渊明的隐居期间,有许多人劝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这个时候的陶渊明已经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于是做下的决定便再也不随意更改。后人谈起陶渊明,多是以高洁、隐逸之词形容,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陶渊明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在陶渊明任职期间,做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官职,因为人正直接受不了官场上的黑暗,屡次被贬辞官归家。陶渊明最后一次担任官职彭泽县令时,不满督邮刘云的贪贿收污之风,最终被贬回家中,不再出仕。 陶渊明被贬 陶渊明为人正直有气节,受外祖父的影响,自小有着救济苍生的宏伟之志。从二十岁开始,陶渊明就开始了他的宦官生涯,走向救济苍生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陶渊明担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和彭泽县令等官职,为了生活计谋更是担任过许多小官小职。这条道路且长且踞,挫折一路不断,功名成就终能成否? 陶渊明对灰暗的官场失望之极,不堪重任屡次被贬归家。直至义熙元年,在朋友的劝说下,陶渊明最后一次回归仕途。在职三个月期间,正巧正巧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到陶渊明任职的地方检察公务。派遣的督邮刘云是个十分凶神恶煞之人,其贪婪可恶之名方圆百里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美曰其名是检察公务,实际上是过来接受贿赂贪污的。如果不贿赂他,他就栽赃陷害。陶渊明看不惯此作风,在迎接督邮刘云时没有奉承贿赂,守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毅然离去。刘云为此怀恨在心,就栽赃陷害陶渊明,陶渊明因此被贬。 陶渊明虽然被冤枉,但他并不在意,他最失望的莫过于心死了。陶渊明被贬之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追求抱负不过是一场空,还不如归隐田园生活过得潇洒自在。
说说陶渊明吧。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这个时候是个整个中国大地混乱无序,各种各样农民起义爆发,各种酷吏苛政不断上演的时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发生在陶渊明最后一次入仕当中,说白了,陶渊明并不止一次入仕,他是当时的强者。在那个时代,贪污腐败四处横行,各种各样对人民的压迫不断地上演,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是陶渊明这么一个人能够去改变的,那是历史的洪流,而东晋也已经走到了时代的末期,是一个已经不能被拯救的时代了。陶渊明放弃了为官入仕,其实是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自由,做了自己的选择。而事实上,在那个时代里,人们更多的都是被动的,除了自我进行选择自由的勇气以外,还需要足够的硬性条件才能够进行自我选择的。如果你是陶渊明,你可能选择了入仕,但是你要跟贪官污吏一起同流合污,要成为整个官吏系统中谄媚、行贿、受贿、压迫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当然是可以从中捞到“好处”,并且得到朝廷俸禄,也能够让自己的一家老小有饭吃的。但是呢,你这样做了以后,对于一些见惯了民间疾苦,了解世间百态,且体会过社会动荡的人来说,你的良知未必能够允许你这样做。做选择不但是需要大的决心毅力,还需要强大的硬件设施才能够做到。否则即便你说你不愿意跟当时的官僚系统同流合污,你也要被迫去同流合污,因为你为了生活,因为你没有勇气,更没有决心与毅力。做出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的选择,明显是因为陶渊明本身属于当时时代的强者。一个正常的普通百姓,他们需要被迫的被压榨,被迫的劳作,被迫的去缴纳苛捐杂税,在无穷的被迫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同时,才会选择反抗当时的政权,才会投身于起义工作。陶渊明的行为算是遁出了红尘,如果用现在的梗来说,那赵高的话用在陶渊明身上就非常合适。陶渊明的行为当然是值得推崇的,因为他没有去做恶的一环,我们的祖辈生活在那个阶级分明的时代,未必是官僚阶级,也未必是地主阶级,可能只是被当时掌权者压榨的平民百姓罢了。而陶渊明,他是官宦世家的孩子,拥有着祖产、各种人脉关系、他跟平民百姓就不是一个阶级,他是一个天生的能够成为掌权者的存在。翻译过来就是,陶渊明并没有选择为了利益、为了饱饭、为了权势而去压榨那些平民百姓。的确有回答提到了,陶渊明他是自私的,这也是事实,因为陶渊明显然是因为良知,因为自己的心气、因为自己的强大自信,不顾妻儿过不上更好地日子,而选择了归隐田园。其实在乱世当中,平民百姓更需要,更希望存在的是力挽狂澜,能够主持公道的大英雄大豪杰,不止需要陶渊明拥有的各种特征,还需要大的野心,需要大的驱动力,需要为了拯救世界的决绝。可是事实上,我们都十分的清楚,当时这类的思想在上层阶级并不是主流思想,没有什么为了拯救世界这种幼稚的想法,大家可都是为了自己的宗族、为了自己的姓氏、为了自己的富贵生活、为了自己的权力、野心而进行奋斗的。为什么三国演义的作者要写一个爱民如子的刘玄德呢?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爱民如子的刘玄德吗?就算真的存在,又能够有几个呢?如果只是用月亮、六便士这样的说法来概括这样的历史人物,并为其打上自私的烙印,其实也是某种不公允的做法。说到这里,你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究竟是不是应该推崇的呢?或者是说,这个世界的广大的人,不但希望推崇陶渊明这种存在,还希望推崇那些有改变世界的想法的英雄豪杰。当前我们的社会的主流声音,很大程度上已经被利益、个人的好处这类声音所吞没了。所以你才能够在新闻里听到很多的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你会去进行各种各样的批判。当今的时代里,大家不但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出卖甲方、同时也在出卖着乙方。收取着各种各样的好处,赚着各种各样的差价,赚的盆满钵满的人,当然住上了大的房子,吃上了更好地食物,拥有了更加不错的经济基础。当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其实更应该知道的是,大部分人,大众去批评这些吃了饱饭,让妻儿过了好日子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了多么不好的事情,而是可能更恨自己不能成为对方,没有那样好的基础条件做同样的事情。正如我批评抖音带货里售假,不是因为抖音带货为了社会为了世界带来了不好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因为我未能够成为那个网红,未能够成为那个通过售假获得无穷经济利益的存在。批评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更进一步的批评可能是针对那些有良知不售假不造假,给消费者以实惠而未从中获取更多经济利益的人。在向社会大众传达了饱饭面前良知为屁的思想的同时,还在宽慰着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很有可能就是那个为了经济利益、为了饱饭而贩卖了良知的一份子。所以陶渊明这种存在应该是错的,我为了自己的妻儿老小过上好日子,住上大房子,为了那实际上五十斗、五百斗、五千斗米贩售任何事情,都是正义的。世界上任何人本质上都是自私的,站在哲学角度母爱都是源自于自私的产物。有些事情是公认的正义的自私,月亮也好,太阳也好,没有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成为横行暴敛酷吏的自私就是高尚的,值得推崇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有老婆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