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和嫔嫔 妃哪个地位更高大 皇宫后宫中妃和嫔的地位和区别?


在明清时期宫廷中的皇贵妃真的是能威胁到皇后的存在,因为皇贵妃在宫廷妃嫔等级中是仅次于皇后相当于副皇后的存在,所以对皇后的位置威胁很大。而且皇贵妃起源于明朝,在明朝时期凡被封为皇贵妃的女人都是极为受皇帝宠爱,能挑战皇后权力和地位的女人。
皇贵妃的封号起始于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时期,其实在朱瞻基之前宫廷妃嫔就没有皇贵妃的封号,皇后之下就是贵妃,所以大家熟悉的杨贵妃那么受唐玄宗李隆基宠爱,却没有被称为皇贵妃,皆因皇贵妃起源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
说起皇贵妃的起源还得从朱瞻基和他的嫡妻胡善祥以及第二任皇后孙氏说起,朱瞻基自幼就深受爷爷明成祖永乐大帝朱棣的喜爱,早在永乐九年(1411年)就被爷爷朱棣册立为皇太孙,为此后世甚至都有了朱棣传位给儿子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实际上是想传位给孙子朱瞻基,朱高炽更是被戏称为隔辈传位工具人。
最初朱瞻基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曾给他相中了老家永城县主簿孙忠的女儿孙氏,就向朱瞻基的生母张氏建议替他聘娶孙氏为妻,由于朱瞻基十分受朱棣重视,因此张氏不敢擅自做主,就把这事报告给了公公朱棣。
朱棣一听说是亲家母彭城伯夫人推荐的女孩,自然给了这个面子,特意下旨将孙氏收养入宫廷先与朱瞻基培养感情,因此朱瞻基与孙氏自幼算是青梅竹马的恋人。
可是结果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出于对朱瞻基的重视,觉得直接确定孙氏给他当妻子有点太草率了,又下旨命有司官员在全国给朱瞻基接着筛选妻子,孙氏可以直接晋级为候选人。
后来经过海选美貌、才能、品德都很卓越的山东济宁女孩胡善祥脱颖而出,与孙氏一同成为皇太孙妃的主要候选人,后来经过仔细筛选比对,最终朱棣敲板决定让胡善祥嫁给朱瞻基为嫡妻,册封其为皇太孙妃,而自幼被接入皇宫与朱瞻基培养感情的孙氏却成了侍妾。
由于朱瞻基与孙氏自幼一起生活成长感情很深厚,他不太能接受胡善祥成为自己的妻子,但是也不能拒绝爷爷朱棣的旨意,所以他就只能娶了没有感情的胡善祥为嫡妻,让青梅竹马的恋人孙氏成了侍妾。
后来朱瞻基继位,他册封了胡善祥为皇后,只能册封孙氏为贵妃,但是由于朱瞻基与孙氏感情十分深厚,因此他打破了传统宫廷规矩。
按照传统的宫廷礼制只有册封皇后时才会赐予金册和金宝,册封贵妃时只有金册而没有金宝,朱瞻基为了孙氏打破了这一传统宫廷规矩,他特意在册封孙氏为贵妃时同时授予金册和金宝,让孙氏享受到了等同于皇后的册封待遇。
也正是由于朱瞻基对孙氏如此喜爱,最终皇后胡善祥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废掉的皇后,朱瞻基废除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改立了孙氏为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孝恭孙皇后。
因为朱瞻基在册封贵妃时对孙氏的破例。所以在朱瞻基之后他的子孙也都效仿,为了彰显被册封的贵妃的特殊地位,因此才有了皇贵妃封号的雏形。
在朱瞻基的儿子“大明战神”明英宗朱祁镇在千里送人头的土木堡之变中被蒙古瓦剌部所生擒,朱瞻基的另一个儿子郕王朱祁钰在孙皇后和重臣于谦的扶持下登基为帝,是为明代宗景泰帝。
朱祁钰在位期间就十分宠幸妃嫔唐氏,他效仿老爹朱祁镇特意在册封唐氏为贵妃时授予金册和金宝,因此皇贵妃区别于贵妃的册封礼就这么传承下来。
再到朱祁镇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这里,由于朱见深深爱比自己大17岁的保姆万贞儿,他本想册封万贞儿为皇后,但是被群臣所阻挠,只得另行册立了吴皇后,但是朱见深十分宠爱万贞儿,于是又效仿爷爷朱瞻基在册封万贞儿时也特意赐予金册和金宝,并且朱见深特意给万贞儿的封号定名为皇贵妃,从此之后皇贵妃也成了后宫妃嫔等级中仅次于皇后而高于贵妃的身份地位,而万贞儿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任真正的皇贵妃。
后来由于吴皇后嫉妒万贞儿独宠于朱见深,一怒之下打了她,导致朱见深不顾群臣反对废除了吴皇后,但是由于朝臣的阻力,保姆出身的万贞儿还是没有被立为皇后,朱见深另立了王氏为皇后,不过王皇后虽然成为皇后,可她见识到了朱见深对万贞儿的宠爱,因此王皇后对万贞儿是敬而远之,于是朱见深时期后宫出现了另一番局面,名义上的后宫之主王皇后反而对皇贵妃万贞儿极为礼让,皇贵妃万贞儿更像是后宫之主。
因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孙氏还是万贞儿,她们被封为皇贵妃之后,都对皇后的地位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孙氏后来更是取而代之成了皇后,所以自皇贵妃的封号设立以来就对皇后有很大的威胁。
到了清朝之后,皇贵妃更是变成了妃嫔接任皇后的过渡期职位。而且清朝宫廷还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就是皇后在世时皇帝不得册封皇贵妃。
皇后在世不封皇贵妃的潜规则也是顺治皇帝的老妈孝庄文皇后吸取的教训,才特意交代孙子康熙皇帝如此行事,这个规则还得从顺治独宠董鄂妃说起。
清朝入关之初基本是承袭了明朝的宫廷规矩,作为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自然在后宫方面也是遵循明朝的宫廷礼制,顺治在母亲孝庄的干预下曾经娶过两任皇后,第一任皇后是孝庄的亲侄女也是顺治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对婚姻不满意,因此废除了博尔济吉特氏的皇后之位,后来孝庄又给顺治聘娶了自己娘家的族孙女另一位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孝惠章皇后。
不过顺治对孝惠章皇后还是不满意,不过他在不久后就找到了真爱董鄂妃,为此顺治曾想废掉孝惠章皇后改立董鄂妃为皇后,但是此举遭到了老妈孝庄的极力反对,加上董鄂妃谦恭推让,坚决不肯取代孝惠章皇后的位置,因此顺治就按照明朝的宫廷礼制特封董鄂妃为皇贵妃,以示对她的宠爱。
此后顺治独宠董鄂妃,对孝惠章皇后不闻不问,加上董鄂妃英年早逝后,顺治追封她为孝献皇后,更加让顺治的老妈孝庄不满意,因此在顺治去世后,孝庄就告诫孙子康熙,不要在皇后在世时册封皇贵妃,这样既不尊重皇后,也容易引起后宫纷争。
所以清朝自康熙之后皇贵妃就成了稀有封号,只有在极少数特殊情况下才被册封,第一种就是皇后去世后,丧期内不能册立皇后的情况下先册封为皇贵妃,等到丧期过后再册封皇后,就像乾隆嫡妻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在富察皇后丧期内册封娴妃那拉氏为皇贵妃权摄后宫事务,出丧期之后才正式册封为皇后即乾隆继后。
另一种情况就是皇帝的宠妃病重将死为了让她高兴,才会册封为皇贵妃,或者是已经去世了,追封为皇贵妃。比如雍正曾经很喜爱大将年羹尧的妹妹年氏,继位后出于对皇后乌拉那拉氏的尊重,只封年氏为贵妃,后来年氏病重将死,雍正为了让她高兴,特意下旨晋升她为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敦肃皇贵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皇帝对皇后极为不满的情况下,比如乾隆与第二任皇后那拉氏失和,帝后反目的情况下,乾隆虽然没有废掉那拉氏的皇后名位,但却下旨册封嘉庆的生母令贵妃魏佳氏为皇贵妃权摄后宫事务,实际上就是将那拉氏不废而废,在那拉氏抑郁去世后乾隆不再设立皇后,一直让魏佳氏以皇贵妃身份统摄后宫事务,直到魏佳氏去世。
只有在这样极少数特殊的情况下清朝才会出现皇后与皇贵妃并存的局面,所以清朝的皇贵妃人数非常少,清朝历史上共有29位皇后,而作为比皇后级别还低一级的皇贵妃在清朝历史上却只有21位。
正因为皇贵妃对皇后地位威胁很大,因此清朝吸取教训,为保持后宫的和平稳定,才会有了皇后在世不立皇贵妃的潜规则,这也造成了清朝历史上皇贵妃的人数比皇后人数还少的原因,从这些也说明了皇贵妃对皇后地位的威胁非常大。
别看皇贵妃对皇后的地位威胁很大,但是二者在身份地位待遇上有很大区别,皇后毕竟是一国之母,是皇帝的合法妻子,而皇贵妃再受宠充其量也不过是贵妾,在身份等级森严的古代,妻子与妾的地位待遇是有很大差别的。
从名分上来讲皇后是嫡妻,这一点就比皇贵妃优越很多,在重大的国家典礼上只有皇后才有资格与皇帝一同接受群臣朝贺,而皇贵妃及其以下的妃嫔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进入与皇帝一起进入太和殿接受群臣朝贺。
而且皇后是一国之母,要对天下女性起到道德表率作用,在农耕时节皇帝到先农坛行祭祀礼时要亲率文武百官耕地行亲耕礼,而皇后则要率领后宫妃嫔亲自采桑织衣行亲蚕礼,这也是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传统,表率者则必须是皇帝和皇后。
在古代皇帝的生日被称为万寿节是国家的重要节日,是要文武百官朝贺,是要让老百姓放一天假的,而皇后的生日被称为千秋节也是国家的重要节日,同样要文武百官朝贺,百姓放假,至于皇贵妃可没有皇后这种待遇。
名分带来的就是权力地位,因此皇贵妃的名分不及皇后,那么地位也肯定就差了不少,最能直接体现的就是老皇帝去世,那么新任皇帝不管是否为皇后所生,她都会被新任皇帝尊为嫡母皇太后,在明清时期皇太后的政治权力还是比较大的,甚至能操控册立皇帝人选。
而皇贵妃即便在老皇帝生前再受宠,老皇帝一旦死后,她可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权力,皇贵妃的命运只能是和老皇帝的其他妃嫔一起迁居到其他居所一起养老,这种养老待遇与皇太后是天壤之别。
地位不同其娘家族人待遇自然也不同,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起,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因此曾制定了外戚封爵止于侯爵的规矩,因此明朝历代皇后的父亲大多被封为伯爵,极少数能被封为侯爵,而清朝则比明朝好一些,皇后的父亲基本都会被封为一等承恩公,爵位待遇比明朝要高一些。
皇贵妃可就没有这些待遇了,在明朝时期皇贵妃的父亲或兄弟能被封一个锦衣卫千户就不错了,最高也就到锦衣卫指挥佥事,比起皇后家族获封侯爵或者伯爵差远了,而到了清朝时期,皇贵妃家族是没有任何封赏的,顶多就是如果皇贵妃家族出身八旗包衣,会被皇帝特许下旨拔出包衣授予贵族的身份,因此皇贵妃家族获得的身份地位和封赏待遇比皇后家族差远了。
这些还都是生前的待遇,死后的待遇更是不同,在清朝雍正皇帝之前能陪葬帝陵的只有皇后才可以,到了雍正时期,他为宠爱的年妃开了特例,他允许年妃可以死后陪葬帝陵之中,自此之后只要经过皇帝许可,清朝的皇贵妃就可以陪葬帝陵,不过清朝的皇贵妃基本都是葬于妃园陵寝中。
皇后按照礼法是可以直接与皇帝合葬,不需要特批,当然,除了清朝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之外,由于帝后失和,那拉氏死后没有被乾隆允许葬入帝陵,除了这个特例之外,基本上明清的皇后都会与皇帝合葬。
而且清朝的皇后如果死到皇帝后面,还会享受单独建陵的待遇,比如慈禧太后的陵寝被称之为菩陀峪定东陵。
皇后去世后还会获得谥号并升附太庙,通常皇后的谥号都很长,并且还会配上皇帝谥号中的最后一个字,比如乾隆皇帝的谥号最后一个字是“纯”字,所以乾隆的嫡妻富察氏死后就被称为孝贤纯皇后,嘉庆的生母令贵妃死后被追谥为孝仪纯皇后,而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由于两人关系闹得很不愉快,因此她没有得到皇后应有的谥号,所以她在历史上的身份地位就很尴尬只被称为乾隆继后。
在皇后死后能获得配享皇帝谥号最后一个字是极为尊崇的,也是后世对这位皇后的认可,就像董鄂妃死后只被尊为孝献皇后,没有像孝惠章皇后和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那样配享顺治谥号中的最后一个“章”字,这也说明了在顺治去世后他老妈孝庄对董鄂妃被追谥为皇后名分的不认可,因此皇后能配享皇帝谥号的最后一个字,对她们来说是极为尊崇的事情。
皇贵妃就没有皇后这些死后的待遇了,皇贵妃不能和皇帝配享谥号,她们通常都只会获得两个字的简短谥号,比如年妃的敦肃皇贵妃谥号,而且皇贵妃死后也不能升附太庙。
在视死如生的古代,还是很重视这些死后待遇的,所以这些死后待遇也体现出了皇后与皇贵妃虽然只差一级,但是身份地位可差多了。
皇贵妃本身就属于是皇帝独宠专爱之下的特殊产物封号,因此也注定了被封为皇贵妃的人本身对皇后的地位威胁很大,但是皇贵妃最终如果不能成为皇后,那名分、身份地位、权力等各方面待遇都会比皇后差很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嫔 妃哪个地位更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