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工业发达吗经济现状分析 深度解读常德工业发达吗经济发展状况?


2018年社科课题成果
内容摘要
摘要:当前我国迎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关键时期对于常德的县域经济来说既是一个发展契机,也是一项重大挑战。本课题对当前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入分析了常德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继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主持人:孟兰
常德市市委党校课题组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常德市6县1市(汉寿、桃源、临澧、石门、澧县、安乡、津市)县域人口425.1万,占我市常住人口的近八成,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的54.5% 。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对增强常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期,常德市委党校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常德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常德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近几年,全市上下坚持“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常德各县市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机制,采取灵活多样措施,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和民营经济,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实力稳步提升,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17年,常德市县域完成社会生产总值 1764.8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4.5%,与“十二五”之初的2011年相比,是当年县域GDP的1.6倍(见表1)。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350.12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8.7%,是2011年的3倍。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2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1%,是2011年的2.1倍。
(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各县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趋于上升。2017年,常德市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322.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33.2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809.52亿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2%、35.9%、45.9%,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6.5个百分点[①]。常德市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时期28.4:34.1:37.5调整为18.2:35.9:45.9,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三次产业比重趋向合理且内部结构持续改善。
(三)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通过园区攻坚战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帮扶十条、“1115”工程等“组合拳”持续发力,工业经济在艰难环境中逐步回升。园区平台不断夯实。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42.2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为 258.11亿元,规模工业企业实现税收11.11亿元(见表2)。津市工业集中区获批为省级高新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常德烟厂、金健米业、恒安纸业、常德烟机等重点企业运行平稳,飞沃新能源、德人牧业、溢多利等成长性企业来势喜人。工业项目进展顺利。2017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00多个,烟厂易地技改、中联重科起重机械等项目加快建设,中锂二期、力元新材、昊晖光伏、晋煤金牛等项目建成投产。
(四)农业经济平稳发展
西洞庭管理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常德农业逐步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2017年,常德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12.7亿元。全市有四个园区进入“国家队”,分别是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桃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澧县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产品供给区域布局明显优化。西湖西洞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进入省级项目库,桃源有序推进富硒产业园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生物谷科研中心封顶,澧县获批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100个以上,其中省级示范园达36个[②]。
二、常德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跟过去相比,常德市县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与国内省内经济发展强县市相比,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总体实力不强
从2017年全省县域经济强县排名来看,全省十强县中,长沙有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3个,全部进入了全国50强[③];经济总量小于常德市的湘潭有湘潭县和湘乡市2个,郴州有桂阳县、资兴市,株洲有醴陵市,邵阳市有邵东县,娄底市有冷水江市[④]。目前,常德市没1个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2017年排名最靠前的澧县,居全省第16位。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偏低。2017年,全省GDP过300亿县(市) 22个,我市只有澧县、桃源2个[⑤]。其中,长沙县GDP 1431.1亿元,相当于近4个澧县的总量。2017年,长沙市3个县完成GDP4020.65亿元,而常德市7个县市完成GDP1764.84亿元,远远低于长沙市。无论是在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还是在工业总产值、园区工业产值方面,都远远低于全省前三强县(见表3)。由此可见,县域经济是常德市经济的“软肋”,与常德市经济总量全省第三的位置极不相符。我们经常讲“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常德市与标兵比,差距在于县域经济,与追兵比,压力也来自于县域经济。
(二)县城经济发展不足
县城是县域发展的核心平台,县域的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县城,包括县城建成区和开发区。从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看,县域的工业发展主要靠开发区,商贸发展主要靠城区的大型综合体。比如昆山开发区,2017年完成GDP1600亿元、工业产值5184亿元、进出口总额近657亿美元,面积只占昆山的1/9,却贡献了全市45%的GDP、57%的工业产值和79%的进出口总额[⑥]。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2017年成交额1493.2亿元,成交额为全球小商品市场最大[⑦]。县城工业和商贸的发展,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科技流“五流汇聚”,带动了县域的发展。从常德市来看,差距还比较大。第一,园区经济总量偏小。2017年,7个县(市)工业园区完成产值1142.2亿元,而宁乡一个县的园区生产值就达到1224.45亿元。总量最大的石门县园区产值215.1亿元,只相当于宁乡县园区产值的18%,远远不能相比(见表2)。第二,消费市场需求不活。7个县城都还没有大型商业综合体,整个社会消费的总量也不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大的桃源为164.27亿元,只相当于宁乡县的52%、长沙县的34%(见表3)。由此可见,常德市的县域经济发展乏力,主要原因就是县城经济的总量不大、首位度不够,辐射力和带动力不强。
(三)县城城市化步伐不快
县城这个核心平台要做优做强,必须首先加快县城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吸引投资,拉动消费,繁荣经济。从常德市来看:一是县域城镇化率低。据统计,2017年常德市城镇化51.6%,远远低于全国58.52%[⑧]、全省54.62%[⑨]。而县域城镇化率中如汉寿城镇化率是41.2%,澧县城镇化率是46.5%,安乡县的城镇化率是44%,显然县域城镇化率低是影响我市的短板。二是县城规模小。目前7个县市城区建成区面积没有一个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集聚度低,没有一个县县城常住人口超过20万人。三是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弱。在市政公用设施上市政管网建设还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三、加快常德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现在我们国家迎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关键的时期对于常德的县域经济来说既是一个发展契机,也是一项重大挑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关键,针对常德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才能提高全县居民的收入,实现“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战略目标。
(一)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实现战略对接具体化
国家针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要主动搞好政策设计和对接,用政策杠杆撬动地方发展。
一是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接长江经济带。纵观整个长江流域,其产业落差明显,具备产业转移的强大势能。常德各县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积极承接沿江产业尤其是长江下游的产业转移,并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双赢之路。
二是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近期可借用长沙直达欧洲和中亚的国际物流新通道——“湘欧快线”扩大出口;中长期可在重庆设立联络处,并依托“渝新欧”国际大通道,利用重庆这个经济“带”的战略支点走出国门。与此对应的,在常德市域范围内,还可以依托常德的德国工业园和德国汉诺威的常德中心,加强常德与欧洲各国的联系与经贸往来,力求在开放的视野中去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是积极申报对外开放平台。加快申建常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桃花源临时航空口岸,争取开通常德到韩国的国际包机,谋划建设泛湘西北地区航空产业园。在申报国家开放平台同时,充分利用全省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发挥津市和德山现有公共保税仓功能,并对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物流成本补贴。
(二)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经济
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改革创新的实验田,是产业转型升级和财政税源培植的重要抓手。因此工业园区兴则县兴,工业园区强则县强。
一是培育产业“主心骨”。产业错位发展是特色园区形成的先决条件。各县市应对自己工业园区的产值进行数据分析,重新对园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长远性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相应的特色产业主导工程,制定专门的政策措施,扶持县域内骨干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建议新上工业重点项目无特殊情况一律向园区集中,在园区发展。各区县市要重点围绕骨干龙头企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培育龙头带动型集群和小企业群生型集群,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配套协作,加强项目引导。
二是引入资金“造血剂”。针对“土地财政”背景下,开发经营公司融资举债空间小、难度大的客观实际,加快推进园区资源资产化步伐。园区应以工业地产和商业地产开发为抓手,通过土地二级开发在一定时期内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滚动发展,有效提高公司盈利偿贷能力,逐步由“财政输血”走向“自主造血”。地方政府和管委会要积极对闲置的标准化厂房进行清理整顿,作为固定资产划拨至园区开发经营公司,将闲置的发展资源转化为公司的优质资产。
三是构建项目“大动脉”。强力推进项目,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产业、联系项目制度。对有眉目的项目尤其是签约项目一定要抓好跟踪、抓好落实、抓好对接,确保更多的项目、更多的产能落户。同时,围绕机场,着力发展临空产业,积极向省政府申报空港经济开发区。围绕高铁,打造万户新居工程。对事关市与县、县与县交通连接的重大项目,比如黔张常、常岳九、长益常、宜常、常荆铁路,都要加快推进。围绕高速,加快城市路网建设。积极争取一批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加快推进沅澧快速干线项目;各个县(市)城区要按照“长藤结瓜”的模式,围绕沅澧干线来规划县城骨架和交通网络,真正把沅澧干线建设成为产业长廊、绿色通道、城镇集群。
(三)创新发展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发展环境包括经济发展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就是水、路、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软环境包括法制、政策、政府效率等多方面。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创新发展环境,以经济环境创新的吸引力来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常德县域的聚集,是增强常德县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是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以项目建设促进县城城市化,加强项目策划、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和项目落地。细分城市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建立项目库,进行项目发布、项目运作和项目招商。抓紧谋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超前谋划一批集贸市场、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供水供气等民生项目,量力而行谋划一批标志性建筑和特色街区建设项目。推进“完美社区“建设,让市民在县城住得下,住得好,住得舒心。
二是提升县城创新创业活力。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入改革户籍制度,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和农民、集体、投资者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公益性项目由政府直接提供,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面向社会公开选择建设和管护主体;经营性项目按照“政府统一规划、企业运作经营”的思路,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和经营,国有融资公司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竞争;准经营性项目要积极推进向经营性项目转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加强人才兴县,让城市成为市民创业,兴业的平台。
三是提升县城聚散能力。聚散能力即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集聚主要依靠平台,辐射主要依靠交通。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商贸流通市场建设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另一方面,优化县城对外交通组织体系。重点是:城内城市交通干线,尤其是县城环线建设;出入城交通节点建设;县城与常德市城区通道建设;县城与中心镇通道建设,真正做到以交通保证流通。
(四)推进县城城市化,振兴县域经济发展
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极核。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加速推进县城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突围的主路径和动力源。抓县域经济必须抓县城经济,抓县城经济必须抓县城城市化。
一是加强城市设计,打造特色县城。当前县城城市化的普遍问题是个性丢失、特色丢失、传统丢失,归根到底是城市设计缺失。要树立城市设计指导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的工作理念,用城市设计引领特色县城建设,重点是县城城市空间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轮廓设计。
二是改善城市风貌,打造靓丽县城。县城建设要正确处理好与自然生态,与存量城区的关系。加大对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对老城区重新塑造,赋予新的品位。要高度重视整个县城城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防止脱离资源环境条件盲目开发建设。
三是挖掘城市记忆,打造故事县城。县市要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特点,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城市文化的历史传承,让城市记得住乡愁,讲得了故事。比如,绍兴市在历史街区改造保护利用中,创造了“绍兴模式”,深度挖掘和保护名人故里,碧水绕城,古桥连绵的古城记忆,推进了绍兴“城旅一体化”。在常德所辖区县,有桃花源、城头山、壶瓶山等旅游品牌。常德可以统筹规划,打造休闲度假胜地。
结语: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经济新常态下,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瓶颈,加快发展常德市县域经济,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是当前常德市“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将对加快常德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常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课题主持人:
孟兰,中共常德市委党校科研处科长、讲师
课题参与人:
易红庆,中共常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讲师
吴泽军,中共常德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讲师
[①]数据来源:根据各县市与常德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得出。
[②]常德人民广播电台. 深耕沅澧展宏图——常德市改革开放40年暨撤地建市30年农业发展综述[EB].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4664835816059681&wfr=spider&for=pc
[③]红网. 2017县域经济百强榜单公布:湖南四地入围[EB]. https://hunan.ifeng.com/a/20170717/5826025_0.shtml
[④]红网. 湖南2017年经济强县名单出炉[EB]. http://hn.rednet.cn/c/2018/08/06/4699555.htm
[⑤]红网. 2017年湖南省各县GDP排名[EB]. http://tieba.baidu.com/p/5874663414
[⑥]昆山市人民政府. 昆山开发区2017年工作报告[EB]. http://www.ks.gov.cn/xxgk_nry?id=79991&itemid=4265
[⑦]新华社. 浙江义乌集贸市场2017年总成交额增长8.9%[EB].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467750402884558&wf
[⑧]中国经济网. 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8.52% [EB]. http://news.sina.com.cn/c/2018-02-28/doc-ifyrzinh0202953.shtml
[⑨]华声在线. 湖南2017年城镇化率为54.62% [EB].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1241826141263951&wfr=spider
编辑/雷春嫍 审核/曾景昌 签发/李云峰
end
等你来撩
热爱生活的人
终将被生活热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德工业发达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