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行成简介:唐朝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的宰相是谁,曾多次辅佐唐高宗监国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朝宰相。  张行成出身中山张氏,隋末时以察举入仕,授为员外郎,后为郑国度支尚书,降唐后历任谷熟尉、陈仓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刑部侍郎、尚书左丞等职。他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高宗年间被拜为宰相,担任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平县公,后升任尚书右仆射。  永徽四年(653年),张行成病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行成早年曾师从河间名士刘炫,隋末时被举为孝廉。他在谒者台担任散从员外郎,隋亡后又效力于王世充所建立的郑国,授为度支尚书。  历职升迁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灭亡郑国,逼降王世充。张行成也归顺唐朝,因曾是隋朝官员,被任命为谷熟县尉。他家境贫寒,代替县中计吏留在京城长安,并参加制举考试,结果考中乙科,被改任为陈仓县尉。  武德七年(624年),张行成得到吏部侍郎张锐的举荐,调任富平县主簿。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继位,史称唐太宗。后来,张行成在富平县任职期满,被召入朝中,授为殿中侍御史。他执法严明,弹劾官员,不畏权贵,深得唐太宗的赏识,后升任给事中,参与朝中大政方针的议论。  辅佐太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并挑选朝中重臣到东宫任职。张行成时任刑部侍郎,以本职兼任太子少詹事,成为李治的东宫属官。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命皇太子李治留守定州监国,并让张行成与高士廉、刘洎、马周、高季辅一同辅佐太子,执掌机要政务。
后来,张行成又赴行在觐见唐太宗,获得大批赏赐。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返回长安,以张行成为河南巡察大使。张行成回朝后,又代理尚书左丞。是年六月,唐太宗巡视灵州(治今宁夏灵武),命李治随行。张行成却建议让太子留京监国,接待百官,决断政务。唐太宗采纳了张行成的意见,还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担任宰相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在张行成与高季辅的拥戴下,即位于太极殿,史称唐高宗。他任命张行成为侍中,兼刑部尚书,并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二年(651年),张行成升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命张行成兼任太子少傅。  病逝任上  永徽四年(653年)九月,张行成病逝于尚书省官署,终年六十七岁。唐高宗废朝三日,赏赐东园秘器,命九品以上官员登门致哀,而后又命宫中女官到张府督理丧事,以少牢之礼祭祀。张行成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为定。  弘道元年(683年),张行成获许配享太庙,附祭于高宗庙廷。  人物评价  刘炫:张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  李治:公,我之故旧腹心。  刘昫:于燕公辅导储皇,高侍中敷陈理行,张北平斥言阴沴,皆人所难言者。苟非金玉贞度,松筠挺操,安能咈人主之意,献苦口之忠?宜其论道岩廊,克终显盛。古所谓能以义匡主之失,三君有焉。  宋祁:于志宁谏太子承乾,几遭贼杀,然未尝惧,知太宗之明,虽匕首揕胸不愧也。及武后立,不敢出一言,知高宗之昧,虽死无益也。季辅、行成数进谏,然雍容有礼,皆长厚君子哉!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张行成的奏疏二篇:《谏太宗书》、《请太子监国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高季辅,名冯,字季辅,唐朝宰相。高季辅出身于渤海高氏,早年曾参加农民起义,归唐后多次指陈时政,得到唐太宗的称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宰相高季辅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高季辅生平简介
  高季辅简介上提到高季辅是唐朝的宰相,生于公元596年,字季辅,祖籍在德州的蓚县级今天的河北景县。公元654年,高季辅病逝,,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并赐谥号为宪。
  高季辅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勤奋好学,孝顺母亲,还精通各种武艺。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汲县的百姓发生叛乱,高季辅的哥哥当时在汲县担任县令,在这场叛乱中不幸遇难身亡。于是高季辅带领士兵出城迎战,手刃敌人,为兄长报仇,最后将叛军首领的首级祭祀在兄长的坟墓前。后来高季辅参加了起义军并集结了一千多号人马和李厚德一起投降唐朝了,朝廷封高季辅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
  唐太宗即位后,高季辅被拜为监察御史,在朝中,高季辅大力弹劾大臣积极进谏,不久后就被封为中书舍人。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唐太宗立李治为太子,高季辅便被拜为天子的右庶。公元644年,高季辅被封为银青的光禄大夫,还兼任吏部侍郎。高季辅当时主要负责主持铨叙,并以允当著称,唐太宗对高季辅非常赞赏,专门奖励了高季辅一面金镜子来表彰他的清鉴。
  公元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唐太宗命高季辅等人执掌军及药物,共同辅佐太子。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后,高季辅和张行成拥立李治登基,高季辅被李治任命为中书令。651年高季辅担任光禄大夫和侍中,652年成为太子李忠的太子少保。
  高季辅的评价
  高季辅(596年-654年),名冯,字季辅,以字行,是德州蓚县人,唐朝时期担任过宰相。高季辅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职务是辅佐唐高宗出谋划策,帮助唐高宗治理国家。
  唐高宗继位后高季辅被提携为宰相,成为中书令,兼执掌吏部尚书,赐封号蓚县公,后来又任职侍中,加太子少保。永徽四年十二月,高季辅不幸生病逝世,他死了以后被追封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赐谥号为宪。
  唐太宗继位后,被受命为监察御史。他上任后,弹劾大臣,不畏豪官贵臣,深得唐太宗的器重。后来又被提升为中书舍人。贞观八年,唐太宗召集众臣为当时的时政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看法。当时高季辅为当时的朝廷提出五条建议:一.提拔、重用正直清廉的官员。二.最大化地减少对百姓的徭役税收。三.压制皇亲国戚的奢靡不良之风。四.提高地方官员的薪俸待遇。五.提高皇弟在皇子面前的威严。唐太宗看完奏疏以后,深深地感觉高季辅的话很受用。
  贞观年间,高季辅多次上奏疏启奏唐太宗,为唐太宗分析当时时政得失。唐太宗因此特意赐他一块钟乳石,说:“你大胆进谏的忠言,就像那能救人于水火之间的药石一样,能救治国家。我今日便赐你一块药石,以此作为回报。”后人便用“药石之言”来比喻诚意劝人改过的良言。而药石之言也是后人对高季辅的评价中使用最多的词汇。
  高季辅经历
  率部降唐
  高季辅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武德元年(618年),汲县(今河南卫辉)百姓作乱,响应叛军。高季辅的兄长高元道时任汲县县令,也在叛乱中遇害。他率众出城,手刃仇人,将其首级祭于兄长墓前。不久,高季辅也加入起义军,纠集数千人,后与李厚德一同投降唐朝,被授为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
  切谏时政
  唐太宗继位后,高季辅被擢拜为监察御史。他弹劾大臣,不畏权贵,后升为中书舍人。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命近臣评论时政得失。高季辅提出五条建议:
  提拔、重用正直清廉的官员。
  减少对百姓的徭役。
  抑制公侯勋戚的奢靡之风。
  提高地方官员的薪俸待遇。
  提高皇弟在皇子面前的威严。
  唐太宗看罢奏疏,深以为然。
  辅佐太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高季辅被授为太子右庶子。
  贞观十八年(644年),高季辅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并兼任吏部侍郎。他主持铨叙,以允当著称。唐太宗特意赏赐他一面金背镜,以表彰他的清鉴。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留皇太子李治在定州监国,并命高季辅与高士廉、刘洎、马周、张行成等人一同执掌机要政务,辅佐太子。
  担任宰相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高季辅与张行成在太极殿拥戴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季辅被任命为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监修国史,并封蓚县公。
  永徽二年(651年),高季辅改任光禄大夫、侍中。永徽三年(652年),唐高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命高季辅兼任太子少保。
  永徽四年(653年),高季辅因风疾卧病在家。唐高宗命其兄宗正少卿高季通前去探病,并经常派宦官前去观察他的进食情况。同年十二月(654年1月),高季辅病逝,时年五十八岁。唐高宗废朝三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荆州都督,赐谥号为宪。
猜你喜欢:
1.唐朝宰相王缙
2.隋唐历史人物唐高宗李治简介
3.唐朝宰相李绅
4.隋唐历史人物姚崇简介
5.唐朝宰相韦巨源生平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
> 安国人物定州
涿州
蠡县
高阳县
安国
顺平县
清苑区
易县
唐县
徐水区
定兴
曲阳
阜平
满城区
博野县
望都
高碑店
涞水县
莲池区
竞秀区
涞源县
安国景点 安国特产
安国地名网
[手机版]齐浣
[唐]
(678~750)  齐浣(约678~750)字洗心。定州义丰(今安国)人。少年时以词学著称,20岁中进士,初任蒲州(今山西境内)司法参军。景云二年(711)中书令姚崇荐齐浣为御史。开元年间升任给事中、中书舍人,为唐玄宗李隆基撰写诏书旨令,颇受侍中宋?Z、中书侍郎苏?器重,常使其参与机要,号“解事舍人”。玄宗诏令秘书监马怀素、右常侍元行冲编修四库群书,二人奏请玄宗,举荐齐浣为编修使,又改任秘书少监。开元十二年(724)齐……[详细]刘?
[三国]
(?~168)  刘?(?~168)字伯祖。东汉安国人,汉室宗亲。少时读《严氏春秋》、《小戴礼》、《古文尚书》,注重品行修养。刘?为某郡主簿时,郡将之子常使刘?买果品,刘?却屡买回纸笔给他。郡将责问,刘?答道:“你儿子已到入学年龄,但性傲骄横,不明事理,人们说你府上无教养,请让我教他读书。”其子遂拜刘?为师,终成学业。适遇察举孝廉,刘?补任尚书侍郎,他办事干练,笔锋犀利,处理奏章、公务及时准确,颇受同僚敬重,后官拜……[详细]孟业
[南北朝]
(?~575)  孟业(?~约575)字敬业。南北朝时期巨鹿安国(今安国东)人。家本寒微,少时为州吏,性格廉谨。同僚侵盗官绢,分30匹给他,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为定州刺史,以孟业为典签。孟业惟有的一匹马瘦死,元韶因孟业家贫,令州府官吏同食马肉,欲厚相酬报,孟业固辞不受。元韶开玩笑说孟业追求名誉,孟业说:我为典签,是州中要职,诸人欲相贿赡,只是患没方便名目,今晚食肉多收价值恐致聚敛,有损声名,所以不敢从命。后被人诬……[详细]刘佑
[汉]
东汉八俊  刘佑字伯祖,中山安国人也。安国后别属博陵。佑初察孝廉,补尚书侍郎,闲练故事,文札强辨,每有奏议,应对无滞,为僚类所归。除任城令,兖州举为尤异,迁扬州刺史。是时会稽太守梁?F,大将军冀之从弟也。佑举奏其罪,?F坐徵。复迁佑河东太守。时属县令长率多中官子弟,百姓患之。佑到,黜其权强,平理冤结,政为三河表。再迁,延熹四年,拜尚书令,又出为河南尹,转司隶校尉。时权贵子弟罢州郡还入京师者,每至界首,辄改易舆服,……[详细]张行成
[唐]
唐朝宰相
(587~653)  张行成(587年-653年),字德立,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朝宰相。张行成曾在隋朝担任员外郎,后为郑国度支尚书,降唐后历任谷熟尉、陈仓尉、富平主簿、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刑部侍郎、太子少詹事、尚书左丞。张行成是唐高宗的东宫属官,多次辅佐高宗监国,在高宗继位后被拜为宰相,担任侍中,兼刑部尚书,封北平县公,后又任尚书右仆射,加太子少傅。永徽四年(653年),张行成病逝,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详细]张易之
[唐]
(?~705)  张易之(?-公元705年),别名张五郎,白皙貌美,是武则天的男宠,官任控鹤监,封爵恒国公。武则天执政时,太平公主推荐他的弟弟张昌宗,得到侍奉武则天的机遇。兄弟两人都得到宠爱,出入宫廷,修饰打扮,衣着华丽,极力整治得逗入怜爱。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崔玄?サ热寺柿煊鹆志?迎接皇太子李显进宫,到迎仙院处死了张易之、张昌宗。人物生平成为男宠张易之尚在少年时代就靠祖辈的功勋当官,连续升为尚乘奉御。到了……[详细]卢之翰
[宋]
(946~1002)  卢之翰(946~1002)字维周。祁州(治今安国)人。少年时家贫,喜读书,寄住于单州(治今山东单县)防御使刘乙家中。后又随刘乙至钱塘(今浙江杭州)。太平兴国五年(980)中进士,初为大理评事、临安(今浙江杭州)知县,累迁殿中丞、?持荩ㄖ谓窈颖庇滥?通判。契丹入侵,卢之翰招募城内壮丁,决漳河、御河水以护城,使敌不得攻。任满,吏民上 书求其留任。召还,迁太常博士,任河东转运副使,徙京西转运副使,改工部……[详细]张昌宗
[唐]
(?~705)  张昌宗(?-705年),别名张六郎,人称六郎美如莲花,官拜春官侍郎,封爵邺国公。张昌宗经太平公主推荐入宫成为武则天的男宠,随后举荐哥哥张易之;代表作有《少年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武则天年事已高,张易之兄弟独揽朝政大权。张昌宗在神龙政变中被处死。人物生平成为男宠武则天执政时,张昌宗得到太平公主的推荐,受到武则天的宠幸。张昌宗向武则天介绍说张易之才干超过自己,善于炼制药物。武则天立即召见,很喜欢他……[详细]崔台符
[宋]  崔台符(生卒不详)字平叔。蒲阴(今安国)人。中明法科,为大理详断官,校试殿帷,宋仁宗赐以“尽美”二字。熙宁年间(1068~1077),由文彦博荐为群牧判官,授河北监牧使,入判大理寺。当初,王安石定按问欲举法,朝廷官员大多认为不对,只有崔台符赞赏:“数百年误用刑名,今乃得正。”王安石为相时用他,历知审刑院,判少府监。复置大理狱,拜右谏议大夫,为大理卿。后迁刑部侍郎,官至光禄大夫。元?初年(1086)……[详细]刘世昌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21~2010)  刘世昌(1921―2010)空军原副政治委员。刘世昌是河北安国人,回族,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战士、部长、科长,回民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代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回民支队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了冀中反扫荡、粉碎冀中“五一”大扫荡、沧石路、清河、高纪庄突围、延安保卫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东北军区沈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辽吉军区沈北支队政……[详细]齐抗
[唐]
唐朝宰相
(740~804)  齐抗(740~804)字遐举。定州义丰(今安国)人。少年时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剡中读书,为文长于笺奏。唐大历年间被寿州刺史张镒辟为判官,他明于吏事,敏于文学,张镒很看重他。建中初年(780),张镒任江西观察使,齐抗也随之在幕府。建中三年(782),张镒自中书侍郎平章事出镇凤翔,上奏推荐齐抗为监察御史,仍为宾佐,幕中筹画,多出于齐抗。后来朝廷变乱,德宗出京,张镒为李楚琳所害。齐抗奔赴行在,拜侍御史……[详细]贾文备
[元]
(?~1304)  贾文备(?~1304)字仲武。贾辅之子。祁州蒲阴(今安国)人。贾文备袭父千户职,率元军驻守三汊口。一次南宋军架云梯20余架攻打三汊口,他率兵鏖战,击退宋兵。宪宗蒙哥赐给贾文备弓矢、银盂。宪宗五年(1255),复令袭左副元帅职,兼领顺天路(治今保定)。世祖中统二年(1261)后,任开元府路(治今吉林农安)、女真水达达路等处宣抚使,开元、东京(今辽宁辽阳)、懿州(治今辽宁彰武)等处宣慰使。四年(126……[详细]胡友之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4~1998)  胡友之(1914―1998)原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部顾问。胡友之同志是河北安国人,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政治部干事、股长、科长,警备第三旅兼三边军分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参加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陇东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警一旅政治部……[详细]殷希彭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0~1974)  殷希彭(1900年-1974年),河北省安国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主任教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第一军医大学校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等职。人物生平1900年,殷希彭出生……[详细]全部安国名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的宰相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