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都已说出哪个皇帝说何不食肉糜糜?司马炎为何还让他当皇帝?

2019-05-23 16:04
来源:
大视角
我们听过的关于“私家公家青蛙”的故事,还有“灾民为何不去喝肉粥”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一个人,是西晋的一个皇帝司马衷说出来的,从他问出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是为什么他能登上帝位手握生杀大权,是因为身边的这两个人在帮助他。
首先第一个人,是司马衷的亲生母亲,叫做杨艳。当时杨艳的父亲和司马昭在一起做事情,司马昭就是杨艳后来的公公。有一天,杨艳的父亲和司马昭在随便聊天的过程中,不小心的告诉了司马昭一个很惊喜的消息,说是他的女儿是贵人命。司马昭一心想要坐上高位,如今听说了这样的事情,当然不能放过这个贵人了。本着宁可错娶也不能放过的原则,就让司马炎把这个女人娶到了自己的家里,想要借助贵气成事。
后来事情竟然成了,而杨艳也成为了皇后,原本她生下了不少孩子,可是她的运气似乎帮她登上了皇后之位后就已经用完,她前前后后生下了四个孩子,结果就死了三个,只剩下了这么一个傻子,杨艳把她所有爱都给了这个孩子,她不管他有没有能坐上皇位的能力,也不管这样做对国家的命运将有何种影响,他一心一意的让自己的丈夫司马炎你立这个唯一的嫡子为帝国继承人。司马衷能够成为皇帝,他的母亲绝对是第一大功臣,杨艳在自己逝世之前,还将表妹嫁给他,当第二个皇后。这样既可以延续她们杨家的荣耀,还可以为傻太子保驾护航。
第二个人就是他的媳妇,那个又黑又矮还很难看的贾南风。这个人不仅仅只是面相丑陋,她的内心丑陋的还不如长相。本来这个贾南风当宫女都不够资格,但人家有一个能力通天的父亲,贿赂成功,让丑女占据了太子妃的宝座。这个贾南风虽然难看但是比她的丈夫有脑子,在司马衷还未被确立之时,当时的皇帝司马炎出了一份很简单的考卷让人拿到了太子的宫里,司马炎想要看一看自己的这个儿子 到底有多傻,也想看看他到底能否继承这个国家。
不过这份考卷却被贾南风提前看到,她很快明白其中利害,于是他找到了傻太子,同时还叫来一个被自己收买的大臣,他让这个大臣把试卷答了一遍。又让傻太子誊抄一下。结果可想而知,司马炎收到了一个不算完美的答卷,可他非常高兴,原本不抱任何希望的他,对这份答卷还算满意,于是司马衷就稀里糊涂的成为了皇帝。
第三个原因是从夏朝就被人们认同并且实施的立嫡长子的习惯,尽管司马衷的智力远远的低于那些兄弟们,但是人家的运气好的不得了。会投胎的他占据着嫡子的位置,而朝廷里里有一部分的文臣,他们就非常的遵守这个惯例。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够违背祖宗的法制,就是天天劝说司马炎,让他立司马衷。文官的口才一个比一个了得经过他们的劝说,司马炎自己都觉得如果没有让司马衷做继承人,他都没有脸面去见已经死去多年的祖宗们。
司马衷的成功只能说一次意外,虽然对他个人来说成为皇帝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人成为皇帝,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都是灾难性的。
*转载请标明来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读历史的时候一定读过这个故事,晋朝有个傻子皇帝晋惠帝,完全不理朝政,将政务全部交给大臣杨骏处理。有一年,晋朝发生了大旱灾,田地颗粒无收,百姓们苦不堪言。大臣就向晋惠帝报告,百姓们已经沦落到开始抢着吃树皮草根,有的甚至去挖“观音土”来吃。大臣们在大殿上讨论解决这场天灾的方法,身居高位的晋惠帝也想参加,他认真地思考了很长时间,想到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办法,兴致勃勃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那一句“何不食肉糜?”因为这句话,晋惠帝被嘲笑了几千年,后世也经常用这句话来嘲讽不知民间疾苦,高高在上,完全不了解现实情况的言论。晋惠帝也因此成为公认的傻子皇帝。其实叫晋惠帝傻子皇帝一点都没有冤枉了他,不管是登基前还是在登基后,他的所作所为确实如同后世对他的评价一般无用。这样一个人,上任皇帝为什么会选择他作为继承人,毕竟他的愚蠢是在被立为太子前就被世人熟知了。晋惠帝司马衷昏庸无能,但从他往上数三代,他的父亲、爷爷、曾爷爷个个都是排得上号的政治家。曾爷爷司马懿和爷爷司马昭父子二人一起结束了三国后期三足鼎立的局面,以他们所在的魏国为大。他的父亲司马炎直接逼皇帝魏元帝禅位,尊自己为皇帝,改国号为晋。他的祖辈能人辈出,他却一点英勇机智都没有。父亲晋武帝能创立新朝,做了爷爷他们想做却一辈子都没有敢做的事,足可以看出晋武帝的雄才大略。但晋武帝却把皇位传给了自己最不中用的儿子,这又是为了什么?晋武帝有好几个儿子,晋惠帝司马衷只是他的二儿子,而且是最愚笨的那一个,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似乎都轮不到司马衷做皇帝。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运气,司马衷的运气就好得惊人。首先是原定的继承人,司马衷的大哥司马轨,在两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司马衷就成了最大的皇子。但是晋武帝并不喜欢司马衷,他当然知道司马衷是最不适合做皇帝的那一个。司马衷不讨晋惠帝喜欢不要紧,他有一个最大的助攻,就是自己的儿子司马遹。我们都知道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格外喜欢太孙朱允炆,甚至直接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惹来了儿子朱棣的不满,发动了靖难之役。但是轮到朱棣选拔继承人的时候,他也像自己的父亲一样看中了太孙朱瞻基,因此坚定地立了长子朱高炽,就是为了朱瞻基能当皇帝。司马衷也有这样好的运道,自己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却生了一个晋武帝最宠爱的儿子。司马遹从小在晋武帝身边长大,晋武帝觉得司马遹是最适合做皇帝的人选,因此不情不愿地立了晋惠帝做皇帝。晋惠帝继位以后,将朝政大权交给大臣杨骏,自己做起了甩手掌柜。尤其是在有了皇后贾南风之后,他放任贾南风专权,替自己处理政务,最终使得贾南风权利越来越大。贾南风摄政后废掉了太子司马遹,第二天就找了个由头杀掉了司马遹,也是因为这样,引起了“八王之乱”。儿子被杀,妻子祸乱朝纲,兄弟们起兵造反,晋惠帝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该吃吃该喝喝,谁打赢了他就给谁做傀儡皇帝,继续吃喝忘玩乐。这样的晋惠帝简直是皇帝中最失败的,但抛去他是皇帝这个身份,将他看作一个普通人,他一直生活得自得其乐,容易满足。“何不食肉糜”虽然被嘲笑了几千年,但仔细想想,晋惠帝智商有限,所以他完全不知道什么才是处理这件事最好的办法。他也没有用事不关己的态度,不去考虑民众的苦楚。他知道他的百姓正在受苦,他很想帮助他们,他只是以他的生活经验提出了解决办法。关于晋惠帝,还有一个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的故事。晋惠帝被自己的皇弟追杀,大臣随从侍卫都四下逃散,没有人管他的死活。除了他的侍从嵇绍,惠帝被箭射中,眼看大军就要把他们包围,嵇绍用身体挡住了晋惠帝,用生命保护着晋惠帝。晋惠帝虽然愚蠢,却很讲情义。他请求官兵们不要伤害嵇绍,一个曾经尊贵无比的皇帝,为了一个卑微的侍从,去求敌人的士兵们。这是非常让人感动的,因为自古以来,臣为君死似乎是理所应当的,而且是很光荣的一件事。很少有君王会为了一个奴婢的生命向敌人示弱求饶。但这正是晋惠帝不同寻常的一点,这时的他将嵇绍看作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为自己死是不应该的。士兵们当然不会理会这个傻子皇帝,毫不犹豫地在惠帝面前杀死了嵇绍。嵇绍的血溅到了晋惠帝的衣服上,追兵们抓住了晋惠帝,但是他还有用处,因此他们并没有难为晋惠帝,还有给他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晋惠帝拒绝了追兵帮他换衣服,哪怕他自己也忍受不了,但他对追兵说这衣服上有嵇绍的血,自己应该穿着这身衣服,永远的记住嵇绍。这是很难得的,一个帝王用这样的方式去记住一个保护了自己的无名小卒。晋惠帝就是这样的思考方式,嵇绍为自己献出了生命,自己应当记住他。晋惠帝的悲剧在于他坐了自己不应该坐的位置,晋武帝希望孙子司马遹能有一番作为,却不想儿子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倘若晋惠帝做了一个闲散王爷,也许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卷入任何纠纷。世人对他的评价,总逃不开误国、愚蠢,但这都是把他当作皇帝来评论,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算得上一个好人。只是好人不一定能做个好皇帝,好皇帝也不一定会是个好人。
司马衷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司马衷的父亲司马炎逼迫曹魏皇帝曹奂退位后,自立为帝,国号晋。历史上为了区分称为西晋。司马衷是司马炎的第二子,他的哥哥司马轨两岁的时候就夭折了,依据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他在八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后来他娶了贾南风,这是一个非常有手腕的女人。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元勋贾充的女儿,受教育好且聪明。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贾南风帮助司马衷做了许多事,使得司马衷保住了太子之位。因为司马衷从小智商低下,司马炎觉得不能担当大任,想着换太子,但又对太子抱有希望,就想着出题考一考太子。这件事被贾南风知道后,立马组织了一些有才能的人前来,等到题来了之后,他们写了一些不复杂但有用的答案,又修饰了一下,使答卷看着像司马衷的想法。司马炎看了答案以后,虽然答案不是最好,但是合理,加之他觉得天下太平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就觉得太子也还可以,就没有废太子。晋惠帝司马衷等到即位后,问题出来了,司马衷压根没有常识,更别说治理国家,权力被贾南风一个人掌握在手里。因为司马炎在世的时候,封赏了许多同姓王,这些子弟得知权力旁落,就打着恢复权力的旗号,发动了战争,史称“八王之乱”。经过16年的折腾,西晋的国力更加弱了。后来司马衷突然暴毙(应该是被司马越下毒),司马越扶持了晋怀帝司马炽登基。八王之乱关系图司马衷的无能是这场战乱的原因之一,他被推上皇位也是不幸的。他是善良的,不然也不会在百姓没有吃的时候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虽然很讽刺,但也一定程度说明了他是善良的。总之,司马衷生于帝王之家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如果不是他当皇帝,可能他会有更简单的生活。分享各种有趣,有错误的地方私信我影视领域爱好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个皇帝说何不食肉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