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蒙古和科尔沁蒙古是什么意思


散文202204/06分享张兴华在巴黎夏尔·戴高乐国际机场,我一边候机,一边寻找手机充电桩。在我之前,充电台上已经杂七杂八地摆放了好几部形式各异的手机;从附近投射来的湛蓝的、幽绿的、乌黑的、棕褐的各色目光里,我感知到了这些手机主人的存在。还好,恰如其分地给我“预留”了一个插座。我坐在高高的吧凳上,惬意地品啜着一小杯“巴黎之花”,欣赏着乔治·比才芭蕾舞剧《阿莱城的姑娘》中的《法兰多尔舞曲》。这时,一位身材健壮、肤色暗沉的中年妇女走到我身旁,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要求我“分享”一个充电插座给她。显然,她是把那些手机都当成我的了——哈哈,中国游客给外国人的印象,都是有钱的暴发户吗?我笑道:“只有一部手机是我的,其他的,所有者都在不远处。”见她失望的样子,我接着说,“我这里也充得差不多了,这个插座让给你吧。”她感激地谢了我,坐在一旁同我攀谈起来。这个叫做阿曼塔的女人,竟然来自车臣!我惊讶极了,脑海里立即闪现出杜达耶夫、马斯哈多夫、卡德罗夫父子这些“豪横”的名字:“你们可是高加索的‘战斗民族’啊!”她也笑了起来,极其自豪而认真地向我介绍她的祖国。高加索的“战斗民族”我的家乡在高加索山脉北麓,是俄罗斯联邦之内的自治共和国,算是在欧洲东南角呢。我们的语言属于高加索语系,与印古什、达吉斯坦互通。我们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车臣”或者“切钦”,含义是“平民百姓”。我们的首府是格罗兹尼,有“严厉”“恐怖”的意思。我们山地民族人口不多,生存环境恶劣,还必须时刻警惕猛兽的袭击。我们被拔都带领的蒙古-鞑靼金帐汗国侵犯过,还遭受了突厥“拐子”帖木儿大军的侵略。后来,波斯、奥斯曼土耳其、俄罗斯轮番占领这里。大约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59年),车臣最终被纳入俄罗斯帝国。是的,我们几乎一直在“战斗”,但这是被逼迫的。通过交谈我了解到,数百年来,酷爱自由、粗犷豪迈的车臣人一直在反抗殖民奴役。“十月革命”胜利后,车臣加入红色苏俄。1936年,斯大林在苏联之内组建了车臣-印古什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车臣人又看到了独立的“曙光”,走的却是寻求与纳粹德国军队合作的路子。1944年,斯大林把整个车臣民族流放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远东的西伯利亚。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执政“解冻”,才让车臣人回归高加索故园,车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国“重见光明”。苏联解体后,车臣与印古什分离至今,但还都留在俄罗斯联邦内。“后来的事情您都知道了……”阿曼塔幽幽地说完,礼貌地道别。望着阿曼塔的背影,我陷入了沉思。博格达·车臣汗 由高加索山地“战斗民族”车臣,我联想到了一个真正的“猛人”,他的名字是爱新觉罗·皇太极。他被蒙古诸部奉上了“博格达·车臣汗”的尊号,荣膺伟大的成吉思汗的继承者,进而将国号从“大金”改为“大清”,年号“天聪”,谥号清太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朱元璋推翻元朝,蒙古贵族退回大漠,元虽灭亡,但蒙古帝国依然存在,史称“北元”。他们不断袭扰明朝,还一度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获了明英宗!到得成吉思汗二十二世孙林丹汗时,皇太极率领满洲八旗重骑兵,联合归附的科尔沁、喀尔喀、喀喇沁、敖汉、奈曼等蒙古诸部与林丹汗的察哈尔蒙古铁骑激战,大获全胜。林丹汗败亡,其妻苏泰太后与儿子额哲奉“传国玉玺”投降。有了“传国玉玺”,皇太极顺势称帝。由是,蒙古诸部尊称皇太极为“博格达·车臣汗”。大清“取蒙古汗之统”,皇太极“将满洲与蒙古合为一体”。 那么,“博格达·车臣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新疆天山的主峰博格达峰,蒙古语含义是“圣山”;车臣,蒙古语意谓“智慧”。“博格达·车臣汗”,就是说皇太极是“神圣睿智的大汗”,与皇太极的年号“天聪”巧合了。这同北方各民族敬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异曲同工!皇太极以降,清朝所有皇帝都有蒙古“博格达汗”的称谓,只是皇太极独领了“车臣”而已。汉满蒙藏回“五族联合”,对于奠定我国现今的疆域基础,我想,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喀尔喀车臣汗部与高加索山国车臣远隔千山万水的蒙古高原乌里雅苏台,就是现在的外蒙古,还存在着一个喀尔喀车臣汗部。话说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成吉思汗十九世孙孛儿只斤·硕垒在克鲁伦河沿岸自称“车臣汗”,与土谢图汗衮布、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并列“喀尔喀蒙古三大汗”。最初,车臣汗硕垒是臣服于成吉思汗的嫡派继承者林丹汗的。但是,皇太极打败林丹汗之后,大势所趋,车臣汗硕垒便与蒙古诸部一样向皇太极称臣。作为成吉思汗子孙的车臣汗,骨子里是不服他心中的“满洲鞑子”皇太极的。顺治三年,怀揣一颗躁动的心的硕垒游说蒙古苏尼特部背叛大清,并派遣三万大军协同苏尼特部挑战清军。两部蒙古联军被清军打败后,万般无奈之下,车臣汗继续向清朝称臣纳贡。有鉴于硕垒的所作所为,康熙帝以“博格达汗”的身份取消了车臣汗的独立地位,改称这一支蒙古人为“车臣汗部”,王府设在温都尔汗。在康熙帝率军击败反叛的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噶尔丹之后,车臣汗部协助清军对准噶尔汗国进行了多次讨伐,战功累累。可惜的是,1911年,哲布尊丹巴策动外蒙古“独立”,车臣汗那旺纳林选择了协从。1937年,那旺纳林在“大清洗”中被激进的蒙古人民革命党处决,末代车臣汗魂归温都尔汗(多么熟悉的地名)!抗战胜利后,喀尔喀车臣汗部在法理上依然是中华民国领土。后来,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车臣汗部孤苦地游牧于荒野戈壁不毛之地至今!纵观现在内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真为喀尔喀车臣汗部扼腕叹息!因了“车臣”聒噪至此,我们明晓:高加索语的“车臣”与蒙古语的“车臣”是两码事,只是汉译巧合了而已。不过,由“车臣”衍生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却令人唏嘘!此刻,不由想起唐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的咏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喀尔喀蒙古和科尔沁蒙古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