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笔记电子书和all in one笔记有什么区别?

(全文约1500字)打算每月推荐一本这个月我看过的书中,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名是《大脑减压的子弹笔记术》——電腦玩物站長Esor,是台湾的书籍。可能会有人会说何不推荐《子弹笔记》。首先是这个月我没看这本书(实际上这本书我也看了,也尝试过应用子弹笔记,实在是虎头蛇尾),其次推荐的这一本可以说是掌握了子弹笔记的灵魂,同时还有作者自身实际的经验,至于能不能复制,从作者的意思就是,有没有完全复制的决心。这本书是介绍电子版的子弹笔记,没有纸质版的形式,而又其灵魂,All in one的思路。用云笔记软件制作子弹笔记。可以说能在纸质版子弹笔记上用到的东西,在云笔记上都有可替代的方法和功能。甚至有一些功能比纸质版要实用。比如说云笔记的检索功能,相比于子弹笔记的目录要强得多。而大脑减压是因为让大脑减少了记忆的压力,简单地说,就是不用记自己今天要做什么,做某件事时,相关资料在哪里……,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大脑是用来决策,而不是用来记忆。有点像一些描述学霸专注力的话语,学习时玩命学,玩时玩命玩。一种回到当下的意味。不用做这件事又想到自己没做什么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系统与流水线式思维这是我推荐的最终理由。一种系统和流水线式的思维,系统包括了所有的组成部分,还有我们自身。很多时候,我们会很有冲劲的尝试几天一种新方法,我们会完全和我们的旧有习惯说再见,可是不用几天就打回原形。这可以说是一种没考虑到系统的改变,即原来自己本身系统是怎样的,没有考虑到,一下子改变太多,对于自身系统而言是一种突变、质变。而质变对于我们系统来说是相当痛苦的,可以类比于革命是要流血的。所以几天的改变可以接受,长期的改变就难。至少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的,还是有一些人能接受这种突变,且能坚持下去,往往会得到大的成就。而我们并不一定需要突变,照顾我们的系统,用一种滚雪球的方式来慢慢改变自己,量变引起质变。书中前几章都讲到这种内容。还有系统的各种组成部分,即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在一个系统中,事情之间是有交集,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这能解决我们的动力问题,像是一种找到更多事件背后的价值,然后更能推动自己去做某事。这能解决一些因为动力不足的拖延,不如不到ddl,不会去动作业。交集能让我们的效率更高,因为以往不同的目的要做不同的事。而找到之间的交集则能提高效率。比如说送孩子上学与花时间陪孩子和了解孩子可以一起做。也能改变自己对送孩子上学的看法,或许更有动力去做了。而包含与被包含则,让我们看到事情背后更大的价值。其实人生不过就那几件事,金钱、爱情、健康、成功……,而很多我们要做的事情几本能归类到这几个方面。当然这其中还有各种小目标和大目标。而书中则是用一种专案的方法来归类。各个专案里有具体行动,行动之间有交集,专案之间也有交集。至于流水线式思维则是我臆想出来的描述,具体说是别太把自己当成人,把自己当成机器人,只是这个机器人的程序是自己制定的。或许有人会问,这不是很写满了任务清单和时间,然后虎头蛇尾做的一样?这个问题是靠上面的系统性来改变的。而流水线式则是解决无聊和一些碎片时间的问题。即让自己每一分钟都是有价值的,别人看起来可能是玩耍,而在自己看来都是一个有意义的程序(系统思维解决意义问题)。还有能处理突发情况的机制。这些都能在书中找得到。这一千来字不能表达作者的精彩内容,非常推荐读一读,网上可以很容易找到电子版资源。题外话在《奇特的一生》和《大脑减压的子弹笔记术》中想了很久,最终决定推荐子弹笔记是因为其实用性,个人对《奇特的一生》描述的时间管理法很感兴趣,不过我知道,远不止表面看上去记录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这么简单。背后还涉及到其主人柳比歇夫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的问题。也是我们只是复制肉眼看见的方法的低效且不易成功所在。
要是我早点知道all in one就好了,白白蹉跎了时光,有些美好没有及时记录。all in one就是把所有事情都记录到一块,一本笔记本就能搞定。避免了笔记本多,不好携带,记录分散,记录不及时等情况。别看all in one把所有东西放一块,好像很乱,但其实分类别记录好,根本不会乱,而且特别方便自己复盘,从而不断改进,不断提升自己。我还发现有些人已经不用纸质版记录,而是开始用电子版,这个看个人喜欢吧,怎么方便怎么来。我超喜欢记录,看书看到好词好句要记录,学习笔记要记录,像写作学习啦,文案学习啦,理财学习啦都要用笔记,和陈先生谈恋爱要记录,小兔宝成长要记录,遇到美好的事要记录……以至于我有很多笔记本。这些笔记本,就是为了创造美好,记录幸福时刻,为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而用,但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太多笔记本了,以至于很多记录刚开始计划得很好,渐渐的就不再记录,因为笔记本不好携带,找笔记繁琐。比如小兔宝成长记,这个笔记本是想记录我从怀孕到生,再到育儿,记录小兔宝的点点滴滴,等以后他长大了拿给他看,或者我自己回忆时翻看。刚开始沉浸在孕育生命的幸福中,记录很积极,慢慢的因为笔记本太多,杂事多,渐渐丢荒了。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小兔宝已经出生命,所以孕晚期没有记录到,刚出时没有记录到,是后来有一天想起来了把他出生时的感受,他出生时多重,多高,脐带什么时候脱落的重新补上,但终究少了点意思。和陈先生在一起的时候也是,本打算记录一些我们从认识到结婚到生娃的点点滴滴。起初恋爱时倒是记录了不少,结婚后记录就少了,甚至结婚这样的重要时刻都是后来补上的记录。最近知道all in one后我开始用起来,就一本笔记本,放在床边或者沙发,总之触手可及,随时记录。所有事情都记到一起,学习笔记啦,读书啦,小美好啦,小兔宝的成长啦,太好用了。毕竟刚开始,笔记有点乱,用了两三天后,我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如图4:1.学习记(记录学习笔记,记录学到的新事物)2.阅读(记录读书笔记,读书打卡,读书摘抄等)3.小美好(记录和陈先生的幸福时光)4.小确幸(记录日常遇到的美好事情,值得感恩的事情)5.生活(记录家庭生活,比如打扫卫生,聚会)6.健康(记录锻炼身体啦,散步之类的)7.小反思(记录一些思考)8.小兔宝成长记(我的小兔宝四个月啦,成长只有一次,当然要记录啦)其实还可以加上“理财”这一项,记录开销收入,但因为我用习惯了鲨鱼记账,所以这个没有加上。任何事情开始了都不晚,我相信all in one会让我越来越好!
作者 / 静静教主排版 / 静静教主文章字数 / 2581阅读时长 / 5分钟大家好,我是教主。(静静也行)「all-in-one」这种笔记方式,是我今年年初才接触到的。从3月17号开始记录,至今为止实践了将近50天的时间,用一句话来总结:它对我的影响,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形式的笔记方式。毫不夸张地说啊,在开始使用「all-in-one」之后,我抛弃了之前很爱的日程本:也抛弃了我之前非常非常宝贝的创作素材本:如果是老粉的话,应该很眼熟我这个本子,写完了整整两本,记录的全部都是视频选题灵感,而光这样的单行本我就囤了无数个。但!是!现!在!不管是在我的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只留下了「all-in-one」这一个本子。它带给我的改变,几乎可以说-“是我整个笔记生涯中革命性的存在…”今天的文章,就是「all-in-one」的教程分享啦~ 会聊到:「all-in-one」应该怎么写;「all-in-one」能解决什么问题;「all-in-one」该如何整理;「all-in-one」使用过程中的致命错误;「all-in-one」用什么本子写最合适;.—.「all-in-one」顾名思义,就是:不管你想记录什么东西,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所有你有意想写下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信息、知识、思考、甚至是旅行规划、创意草稿等,都通通放在一个本子上去记录。并且,在记录的时候不要考虑分类,也不需要提前把本子隔成好几个不同的类别,只要按时间顺序挨着往下写即可。以及,最最最最重要的!别用任何电子软件来做「all-in-one」的记录,一定得使用纸质的笔记本才行!为了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它的用法,稍微来展示一下我在「all-in-one」本子上记录的内容:以上,就是我在「all-in-one」本子上的实际记录~.—.接着来看看,「all-in-one」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一,降低了做笔记的难度。降低了做笔记的难度,也就意味着提升了「做笔记的概率」这话怎么说呢?比如,我们在决定要不要做某个笔记时,通常会经历这样的思考:“我想写的这些算是什么类型的笔记呢?应该放在哪个文件夹里?哪个软件或本子上?”于是,想着想着,写笔记的欲望就慢慢降低了:“那算了,没法分类,先不写了吧。”而「all-in-one」则把「分类」放在了「笔记」之后。不是先有分类后做笔记,而是先把能写的都写下来、无门槛的写,写完了再做整理就好。二,留住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考。「all-in-one」不讲究排版,也不讲究写的好不好看。只讲究:有内容想记,那就翻开本子立马记。不管当下经历了什么事儿,看到了什么现象,都迅速掏出本子来嘎嘎写。甚至是乱七八糟一顿涂涂画画。不仅留住了灵感最初的模样,而且没事的时候,随手打开本子翻一翻,创意还会从散落的笔记内容中涌现出来~三,没有其它乱七八糟的顾虑了。相信有不少胖友在选择笔记软件之前,都经历过这样的纠结:“这软件现在看着挺好的,但会不会有一天开始收费,或者突然就丢笔记,甚至是倒闭了呢?”「all-in-one」因为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本子,实实在在的东西。不需要考虑这类「外力会造成」的问题。不仅节省了对新软件的学习成本,还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放在真正重要的「笔记内容本身」上。我用「all-in-one」写笔记这50天左右的感觉哈:因为从来都不需要考虑笔记分类、考虑用什么软件、考虑笔记格式等东西…整个人都变得清爽了!也更爱记笔记了!.—.那「all-in-one」后续该如何整理?三个步骤:第一,在记录的时候,虽然说只要按本子页码顺序往下写就行,不用注意任何提前分类的问题。但,切记要注意的点是:在每天记录的最开始,都要标记好当天的日期,像下面这个样子:甚至,再严格一点,我会在当天不同时间段里,记录不同类型的内容时,写之前也都标上当天的日期:这对后面的整理和检索有很大帮助。第二,制作检索表格。这一步就轮到电脑上场啦,不要用花里胡哨的软件,直接Excel做一个检索表格,长期放在电脑桌面上。表格的制作格式如下:表头的内容分别是:「all-in-one」笔记本编号,日期,笔记类型,笔记内容关键词。我用的是Mac上的excel哈,即pages。并且我还搭配了iCloud同步,这样我在手机或ipad上都能实时查看我的检索表。每周整理一次,把本子上新记录的内容填进表格即可。但并不是什么内容都要整理进去哈!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这个表头:把这类有用的内容整理进去就好啦!第三,检索表格怎么使用。打个例子:我在写all-in-one这个教程的时候,只需要打开我的检索表格,在里面搜索all-in-one,相关的条目就都出来了。然后呢,我就可以对照我的本子,把当初记录的,和all-in-one相关的素材拿出来,整合到一起。一篇文章就成了。PS:为什么要写笔记本编号这一列呢?因为可能你一年就会使用10-12个「all-in-one」本子。就像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库一样~.—.重中之重!!!用「all-in-one」时千万别犯的错误…一,对任何笔记内容不要犹豫。在你思考该不该记的时候,就应该记,且一定要记!二,不要额外增加笔记难度。除了时间之外,自己千万不要再增加别的符号和分类了,每增加一个,都是对于笔记记录的负担。三,不要担心周围人的目光。每天不管去哪儿,都随身带着笔记本,随时往上写。现在我出门帆布包里一定装着ipad和这个本子,等餐的时候有啥灵感我就拿出来写。我管别人怎么看我,这是对我来说极其宝贵的灵感,我不能放走它。.—.最后,「all-in-one」的本子应该怎么选?个人建议,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去筛:一,要厚。因为这种笔记写起来会很快,你会表达欲十足,每天都想写,什么都想往上记。太薄了根本扛不住...二,皮不要太软,但是也不能太硬。太软了,那不太方便的环境下,比如在沙发上窝着写的时候,有点费力。但太硬了,又不好时时刻刻携带出去。三,内页的问题。最好要格子内页,也可以是空白的。但格子本会方便自己画一些图表之类的内容~好啦,不同的笔记方式适合不同的人,大家挑自己喜欢的就好。因为我是博主嘛,所以各种笔记软件还是会继续测试,笔记方法这个系列也会持续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弹笔记电子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