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中.华人.香港人长寿的原因是什么吗?

来源:搜狐娱乐  89岁的柏杨昨日在台湾逝世,生前捐赠万件珍贵手稿  以一本《丑陋的中国人》震惊海内外的中国台湾地区著名作家柏杨于昨(29)日凌晨1:20因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据悉,他在逝世之前将自己数十年创作的上万件珍贵手稿和文献资料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绝食最后时光病痛缠身  今年2月24日,早已身患重病的柏杨因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住进了加护病房,3月19日转入普通病房,后来又因胃部问题进行手术,再次住进加护病房,4月12日才转回普通病房,以氧气和呼吸辅助器治疗。但昨日,他终因肺炎并发呼吸衰竭在台湾新店耕莘医院永远离开了人世。  今年2月底,柏杨已经只能靠机器的帮助呼吸。身上插满氧气管及呼吸辅助器管的他,不仅行动不便,就连讲话也相当吃力,大多数时候只能以点头、摇头作出微弱的回应。其主治医生林恒毅透露,那时的柏杨由于年纪大了,只能卧床休养,“他每天睡觉的时间很长,醒来的时间并不多。”  而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柏杨的夫人张香华也坦言,步入晚年的柏杨生活得很辛苦,因为他一直都在承受疾病的折磨。“患有心血管病的他,在1994年接受心脏手术后,又紧接着遭遇了脊椎开刀、胃大出血、右颈大动脉开刀等一连串的病痛,在这之后,他的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了。”张香华说,仅仅是去年一年,柏杨就因为胃病和心脏病进出医院达6次之多,去年年底患上抑郁症的柏杨,甚至一度自我绝食,“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段时光都是在病痛中度过的。”  壮举捐赠数十年珍藏  柏杨的作品内容深刻、文笔犀利,他是台湾地区第一个以杂文出名的作家。他用10年时间翻译的《柏杨版资治通鉴》,从一个平民的独特角度审视并解释了中国历史,连同他的历史研究丛书和小说散文,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人中都广受欢迎,拥有众多读者和深远的影响力。在柏杨身处病痛之时,他却在与夫人商量后,毅然决定将自己数十年珍藏的56箱11745件文献、手稿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据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介绍,这次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珍贵文物、文献资料是柏杨数十年的心血和结晶。其中有他本人著作的各种版本491册,创作参考用书136册,各类杂志163册,狱中手稿等34件,日记12本,柏杨书信2244件,作家友人致柏杨书信271件,写作资料、作品剪报等484本,各种影音资料93件,照片4张,名家书法字画21幅、使用过的物品实物155件,还有《中国历代帝王境遇录》、《中国历代皇后境遇录》、《中国人史纲》等柏杨狱中著作手稿共1760页。  此外,柏杨夫人张香华更坦言,在晚年,柏杨曾受到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启发,想通过影像的形式来传达文字作品,而这也成为了他弥留之际最大的心愿。  □倒计时  弥留时儿女不在身旁  在柏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里,由于与儿女们比较疏离,他并没有享受到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这几乎成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对于儿女的疏离,柏杨的夫人张香华曾无奈地表示,“长久以来,儿女与我们都是在用礼尚往来的关系交往着。”张香华说,在柏杨住院期间,他们的两个女儿在大陆,一直没有前来探望过,而身在台湾的儿子仅来看过一次,照料柏杨的重担也就全靠张香华一个人。  对于外界所关心的遗嘱问题,张香华坦言她早在柏杨还神志清醒的时候就已经和他商量好了,就连将柏杨生前的珍贵文献统统捐献也是在那时定下的,“由于儿女们都帮不上忙,所以我们就觉得与其以后靠他们来处理,还不如自己先安顿好。其实我们对生与死都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而柏杨之前绝食也是以另一种方式向我表明他无惧死亡。”  □人生路  娶五妻,自杀,坐牢  柏杨本名郭衣洞,据称,当年台湾横贯公路通车前,他曾应邀前往参观及为沿途景致题名,那时最后一站位于“古柏杨”的隧道尚未竣工,他回家后提笔有感,因而用了“柏杨”为笔名,并一直沿用。  柏杨一生曾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他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他的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的他打过继母,青年时代的他从过军。他曾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上世纪70年代差点被枪决。  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地区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柏杨生平  1920年出生。1933年被父亲送往辉县县立小学,遇到恩师克非,引发阅读兴趣。  1939年与艾绍荷结婚,同年父亲病逝于开封。  1943年与崔秀英发生感情,开始同居生活。  1948年与友人徐天祥、孙建章在沈阳筹设《大东日报》。  1953年与齐永培结婚,平生首篇散文在《自由谈》上刊出。  1960年开始以笔名“柏杨”在《自立晚报》撰写专栏“倚梦闲话”。  1961年开始在《自立晚报》发表小说《异域》。  1967年负责为《中华日报》连载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做翻译。  1978年与女诗人张香华结婚。  1979年著作《中国人史纲》出版。  1985年《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柏杨版资治通鉴》当选为台湾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  1993年《柏杨版资治通鉴》全部完成,平装72册,精装36册。  1995年《柏杨回忆录》完成。  □名家悼念  “我现在在宁波,这个消息还是刚刚得到,心情很沉重,我马上联系文学馆工作人员发电慰问香华女士(柏杨先生夫人)。”  ―――陈建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我是今天早上得知柏老去世的消息,虽然柏老年岁已高,但仍然不敢相信。我记得第一次见到柏老是在他80大寿及作品讨论会上,晚餐时与先生聊天,感觉先生和蔼平易但锋芒毕露,对台湾政局点评深刻。”  ―――陈晓明(知名文学评论家、柏杨好友)  “至今我都被伯老小说中的悲剧人物感动着、震撼着,一个令人敬重而钦佩的柏杨的风骨将永远存在于我的心里。”  ―――陈忠实(著名作家)“如果有人问我,即便穷尽一生也不见得读完其全部作品的中国作家有谁,柏杨会是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名字。”  ―――韩浩月(文学评论家)如果把他看成一般的作家就缩小了他的作用,他的影响不仅在文学界、文史界,甚至到了思想界。他用散文、杂文的形式来做文学批判,用文学的方式做历史的反思,对中国文化有非常大的贡献。  ―――白烨(文学评论家)  责编:李明第1/1页
导读:在农村老人过寿是挺普遍的一件事,子女给父母过寿,是孝顺,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那有关过寿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在农村地区,按照传统多少岁做寿才合适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你有没有给父母过寿的经历?相信很多60后、70后甚至是80后的中年人,会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我们给老人过寿,仪式可能会比较简单。在农村浓重一点,会办一场宴席,请亲朋好友,乡里乡亲过来吃酒席,顺便也收一收散出去的“人情钱”。城市里可能会简单一点,就家里亲近的人,到饭店吃一餐饭就好了。其实,不管浓重与否,这都是一件值得让人高兴的喜事。多少岁才能开始过寿?自古以来,在我国民间过寿是大事情。在以前民间如果谁要过寿了,还要去找“行家”算一算,看看合不合适过寿,如果不合适就不能做寿的。要知道古人是真的非常的智慧,“寿”字的本义是“活得长久”,引申转指生命持续的时间。并且一直以来寿特制的是指中年和老年人的生日,体现了人们长寿的共同愿望。因此在我国关于过寿,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过的,只有到了60岁才可以过寿。古代人认为,60为一个甲子,只有到了甲子才能开始真正的过寿,也叫做“做寿”。当然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有些地方在50岁以上就可以过寿了,在有些地方则要推迟到70岁,但大多数地方都是在60岁才能过寿,而之前只能称为“过生”。做寿都有哪些习俗?做寿也有一些讲究。一个人过不过寿,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并不是说到岁数了就必须要过一过寿。如果选择过寿,那最好就要连续过,如果中间断开了,再接着过,这叫“断头生”,寓意不好。所以最好是连续的过,并且前一年请的亲朋好友,也得一并此次请来才好。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的习俗一般都是过整数的寿,比如60岁、70岁、80岁这样,以此类推。但是,人们又讲究说“过九不过十”,它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老人今年59岁,明年60岁,那这寿不能等到明年过,而是要提前一年,也就是59岁这一年过六十大寿,这个就是添福添寿了。为什么要这样过寿呢?这是因为谐音造成的。10的发音同“死”的发音相似,不太吉利,而9的发音和“久”的发音一样,寓意长长久久,有好的寓意在里头。同时在我国古代一直认为九是数之大者,所以又引申为多数;同时,由最大的数字代表至阳;比如在以前民间有“数九”的习俗,另外帝王也称之为“九五之尊”等等,所以啊,这“过九不过十”的习俗就这样形成了。过寿吃什么的习俗?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讲究之外,过寿吃什么?怎么吃?也有一些讲究。过寿是肯定要吃面条的,这个也叫长寿面,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小编就和大家说点不一样的,看看以前农村过寿吃什么。首先来说一说“鱼”。鱼这道菜,是必须要有的,并且鱼还很特别,要挑选“孝鱼”才行,什么是孝鱼呢?实际上就是俗称的黑鱼。民间认为这种鱼非常的孝顺,因为它在产了宝宝以后,就会失明了。鱼宝宝为了不让鱼妈妈饿死,就会游到它嘴里被吃掉,因此在民间叫它“孝鱼”,在过寿的时候给父母送孝鱼,也是表达孝心。而且吃法特别,要炖汤来喝。要炖到什么程度呢?要炖到骨肉分离,鱼肉能全部剥下来,给过寿的人喝汤,然后将鱼骨头,放到河里,任其顺水流走。这样做意思就是,让过寿人身上发生的一些不顺心的事都随之流走,剩下的都是一些开心的事情。除了鱼,还要有肉。而且这肉还要是出嫁的女儿们带过来,总计要有66块。话说这样的习俗还挺独特的,这是在以前,放到现在,尽管肉再小,那也吃不了这么多肉啊。除了鱼肉,这最后一项要吃的就是鸡蛋。这鸡蛋的吃法也挺有意思,要家里的女儿在立春的这天早上,将煮熟的鸡蛋,在大麦场咕噜两圈,然后再拿回来给过寿的人吃。意思是,父母在面对一些困难和难关的时候,可以顺利度过。结束语不得不说,古人在许许多多的方面都十分的有讲究,好像做什么都有一些章法在里面。不能随随便便的就对付了。这是不是也是生活当中的一种仪式感。当然,放在现代,很多人都不太在意了,一是觉得麻烦,二是觉得那些东西都不可信,没什么根据。现在过年过节都没什么节日的气氛了,我们经常说“这年过的没意思”、“年味没有以前”那么浓了,这其中就有我们不再“讲究”了的原因在。由此可见,生活还是真的需要一点仪式感的,而古人讲究的规矩多,实际上也是他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你们说呢?在你的家乡过寿都有哪些习俗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人长寿的原因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