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的意思时代的温度是什么意思


5月11-12日,第12届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峰会在杭州隆重召开。11日的新时代中国电视艺术创新创作高峰论坛暨飞天奖星光奖金声奖高峰论坛第二个圆桌论坛环节,由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主持,《大丈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演姚晓峰、《平凡之路》《精英律师》编剧陈彤、《好先生》《大丈夫》编剧李潇、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中心主任朱礼庆等嘉宾围绕“美好生活的时代脉搏——现实主义的温度与质感”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影视独舌创始人李星文主持人(李星文):近些年来,我们的现实题材创作不断创新艺术手法,从生活中挖掘共性,由真抵善,由善达美,在人间烟火中观时代波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美好生活的时代脉搏——现实主义的温度与质感”。首先问一下姚导,中国电视剧就是以秉持现实主义理念创作起家的,现实题材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也一直以写实的视角直面社会大时代的起伏。从《大丈夫》《虎妈猫爸》到《假日暖洋洋》,您长期耕耘在现实题材创作一线,对近年来市场和观众对现实题材的需求和期望,是否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大丈夫》导演姚晓峰姚晓峰: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是我们影视的一个主流,特别是中国影视的主流,从我干这一行接受教育开始,一直接受的教育就是现实主义。但它经过这么多年,我从业大概有30年了,是感觉到了变化,观众有不同的需求,创作题材规划上也有一些变化。但我觉得最核心的东西是没有变的,现实主义最核心的价值是源于真实,源于真实这件事就是现实主义的生命,也是它的核心,这一点无论怎么变都不会变。随着时代发生变化,观众的诉求也发生了变化,因为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现实主义是基于老百姓、基于观众的生活有感而发的,比方说我觉得在我们刚刚进入这一行,特别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大部分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我从业之后,那时候我做摄影师拍的作品也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东西,因为我记得我受的教育是现实主义,那就要真实,后来做导演也是,我觉得我们没有变的是我们源于真实的生活,人物的生活观、人物的价值观都没有做改变。我从一开始大量拍严肃题材,后来风向一变,从《大丈夫》开始到《恋爱先生》。那时候改革开放到了一定程度,老百姓生活富裕了,他们希望看到更多带有浪漫色彩,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指南性的东西。比如电视剧有几年可能引领过他们生活的标准,艺术作品应该去告诉观众什么样是更好的,你们生活好了之后应该怎么吃、怎么穿、怎么用、怎么去改变你的生活,你生活里遇到一些困惑,我们有好的东西可以引导你。但还是一样,不真实老百姓就不接受,我们还是源于现实,所以还是叫现实主义。现在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现在大力提倡的是温暖现实主义,他的心灵需要抚慰,需要你去平和他、安抚他,需要去温暖他,所以我们现在创作作品又回归到了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色彩,源于真实的生活。我们可以真实再现一些普通人的生活,把视线放得更平和,我们现在的作品又回归到当年,我刚刚进入这行的时候,它应该叫价值回归。主持人(李星文):他是一个说实话的导演,刚才五分钟的讲述,是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一个嬗变史,一开始他最初入行从批判现实主义开始,然后进入写实的现实主义,之后会有局部美化的现实主义,再进入夸张的强情节的现实主义,现在又到了温暖现实主义,比较强调温暖治愈这部分功能。梳理得非常清楚,我听了以后非常受益。接下来的问题问一下陈彤老师,你近几年的创作跟律师干上了,从《离婚律师》《精英律师》到最近热播的《平凡之路》,律师题材为什么可以常写常新?您在不同阶段有什么不同的创作思考?
《平凡之路》编剧陈彤陈彤:所有的题材都是可以常写常新,家庭题材、爱情题材、医疗剧都可以常写常新。刚才姚导在说的时候我也回顾了一下,好像我这一路也是这么写过来的。我第一部戏是王海鸰老师带我一起编剧的《新结婚时代》,这部戏如果可以算的话算是批判现实主义,我觉得他的每一个阶段我也一样这么走过来了。刚才您那个问题是说从《离婚律师》到《精英律师》到最近热播的《平凡之路》,不同的创作阶段有什么思考。我觉得也有我个人的关注,在写《离婚律师》的时候更关注爱情与婚姻,再加上那个时候刚刚是《婚姻法》修改司法解释,正好有那样一个背景,所以《离婚律师》那个时候是比较关注情感、婚姻、爱情的。到《精英律师》那个时候比较关注成功,行业翘楚,怎么成为那种卓越优秀的人,这是那个时候的关注点,都是围绕自我实现,怎么更卓越、更优秀。然后到您说的《平凡之路》,最后按照二八定律,从关注二到关注八,借用我们主题歌里的一句“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可能最后就是关注到了这点,就是说无论你是否有钱或者家境怎么样,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中。主持人(李星文):陈彤老师的创作跟社会思潮的起伏是紧紧贴合的。《离婚律师》的时候婚姻法修订好之后刚刚颁布,很多原先有争议说不清楚的问题都有了答案,那么他通过一部电视剧对新的婚姻法做了科普,后来到《精英律师》,当时社会思潮有慕强的部分,精英范是大家很愿意关注的一件事。到了《平凡之路》就是梦醒时分,由二到八。陈彤:《平凡之路》还有一个背景是《民法典》颁布,老百姓关心继承、财产分割等问题。主持人(李星文):一边说一边就能想起新的点,这也特别好。陈彤老师的问题就先到这儿,接下来问一下李潇老师。我注意到李潇老师创作的一个特点,她是原创和 IP 改编两手抓,她的剧绝大多数都是原创的,她的电影IP改编比较多,或者翻拍国外的经典电影、流行电影比较多。您更喜欢哪一种创作方式?改编海外的 IP,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落地?如何看待改编经典文学 IP的改编,让跨越时代的人物与当下观众产生共鸣?
《好先生》编剧李潇李潇:2020年之前的作品自己说了不算,老板让做什么改编就做什么改编,在那之前电视剧市场的原创环境土壤还是比较好的,自由度比较大。但是这两年,包括我现在已经写完、待拍待播的戏基本上都是改编,有的改编其他的剧,也有的改编小说,我觉得没有太大区别,难度都挺大,都是创作。并不是说有一个小说的母体,你就可以乘着它的东风有什么帮助,有时候它反而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压力和限制,包括你的合作者,你的制片方、演员、导演,他们会拿剧本里的设定跟原小说做比较,这是一些限制的条条框框。在电视剧IP改编这一块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因为毕竟没有呈现出来的作品。在电影这块基本上都是翻拍国外的电影,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在一开始寻找这个题材的时候,就要找一个价值观念和人文表达跟中国土壤接近的原片,比如我们改编的《完美陌生人》,意大利人本身也像是欧洲的中国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中在乎的东西跟中国人比较接近。包括《情圣》,还有别的电影,我们都会选择跟我们接近的东西。我个人觉得,比如日剧非常难改,韩剧的改编相对来说落地会好一些,这是从技术层面来说。从个人的感受来说,我觉得基础还是你自己得喜欢。2020年左右是我的分水岭,在这之前我更多向外看,市场喜欢什么,观众喜欢什么,同行写了什么东西比较容易出来,老板喜欢什么,让我做什么;现在更多可能还是会向内看,问我自己,因为我曾经以为不管什么题材,只要你好好去做,用心去做,你终究能喜欢上它,现在发现并不是这样,喜欢就是喜欢,改变不了,现在更多会选择能打动自己为主的。主持人(李星文):说到IP改编,你刚才说到意大利的电影《完美陌生人》改成国产片叫《来电狂响》,也是最后时刻改的名,我觉得本土化做得还是挺好的,如果没有看过原片,觉得这是原创的中国电影也是没问题的。你说到关于日剧和韩剧的本土化改编成国产化,你认为日剧很难,韩剧容易一些,在我的感觉当中且不说日剧改编很少有成功,其实韩剧改编成功也很少,我一直觉得这两个东亚国家虽然面貌相似度比较高,其实类型差别很大,我特别想请你说说,你觉得韩剧改编成国产剧相对容易,理由是什么,或者怎么才能把它改好?李潇:我说相对容易,是跟日剧改编对比来说相对容易一些,如果只是拿这两个相比,我们泛泛来说,它比较贴我们的一个点是,他们也非常有家庭观念,他们的家庭构成跟我们比较相似,甚至他们面临当下的社会议题,比如女性主义、性别不公这些议题,比如一些职场上的问题,都跟我们当下面临的处境会有些接近,包括他们大众关心的话题,不管是婚姻还是生育,这些东西都会跟我们有点接近。但我自己个人觉得,特别特别经典的韩剧,不光是韩剧,而是所有的剧,除非你找到特别好的角度,不然可以不做改编。因为其实你给自己出了一个很难的命题,你都别说超越它,别糟践了它就很难。主持人(李星文):还是老话题,我们经常说二三流小说经常改编为一流影视作品,一流的小说往往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后有点四不像,可能在韩剧、日剧或者影视作品改编成不同语言的影视作品的时候,也有这种现象。接下来问一下朱礼庆老师,北京卫视品质剧场始终秉承“大戏看北京”的核心理念,贯彻温暖的现实主义的选剧思路。但有时候影视创作又恰恰是要小题大做、以小见大的,从人物矛盾、戏剧张力中去深挖情感,去塑造人物,去寻找平凡人的生活共性,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那么“温暖”的基调是否会影响或限制创作者构建矛盾冲突呢?如何才能做出好看的温暖现实主义作品?
北京广播电视台影视中心主任朱礼庆朱礼庆:陈彤老师一直在看我,因为和陈彤老师非常熟,今天在座几位创作者的作品都在北京卫视播出过,台下坐的很多创作者比如王小枪、张巍、包括毛导,他们的作品也都在北京卫视播出过。因为今天是人才济济的盛会,所以来的创作者做的都是好作品,恰恰北京卫视品质剧场播出了这些优秀创作者的好作品。北京卫视品质剧场指的就是北京卫视黄金档的剧场,它叫品质剧场。这么多年以来,大家经过几代人的耕耘,也获得了“大戏看北京”的称号。司长在三年前的论坛上说过这么一句话,他是对影视公司老总们讲,他说,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拍电视剧,不知道怎么拍好的电视剧,那就看一下北京卫视,看看他们的作品是什么。当时我觉得这个评价是实至名归,现在想想有点稍稍过誉,不管怎么讲北京卫视品质剧场一直追寻现实主义原则。现在现实主义创作也是主流,不要混同现实主义和现实题材概念,现实主义是创作方法,它包括的不仅仅是现实题材电视剧。刚才说到现实主义质感问题,我们从平台角度讲,要研究受众,研究我们的观众是什么,他们的喜好是什么。根据各种受众数据,我们发现现实题材电视剧,或者用现实主义方法表达的电视剧,是现在大多数观众都喜欢看的。用一句话表述,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间有烟火气。我觉得现实主义的东西永远不过时,它永远在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大家审美、贴近大家对艺术创作的认知,我觉得现实主义永远是主流。主持人(李星文):朱主任说到天气、地气、烟火气,浑身上下被气所笼罩的剧就没有问题了。他除了回答自己的问题之外,还做了概念上的科普,再一次为我们梳理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区别,现在往往还是习惯性的,有时候我觉得是一种错误的语感驱使我老是说现实主义题材,其实没有这个词汇,只有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感谢朱主任在这又给我们做了科普。接下来再回到姚晓峰导演,我们也注意到了你的一些创作计划,前一段时间我还去探班,除了原创之外也有一些改编,除了现实题材也有革命题材,据我所知你现在在筹划一个严肃文学改编的作品,徐则臣的《北上》,获得过茅盾文学奖,请问一下您做这类尝试的初衷或者说初心是什么?另外对这类作品您有哪些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吗?姚晓峰:我现在就在筹备这个《北上》。这个戏从写剧本到现在今年是第五个年头,题材很宏大。我当时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看重的就是这条运河,当年《北上》还没有获茅奖,那时候我就喜欢这部小说。第一,从来没有一部文学作品——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我们写长江黄河很多——真正写一条运河。运河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条河,当时我看到这个东西有无比的新鲜感,随着这几年对运河的深入了解,去采风,从陌生到慢慢熟知起来,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因为我现在在筹备,每天坐在运河边上看着船来船往。运河是唯一一条南北向的河流,一般水都是向东流,这条河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它流向北、流向南,它贯穿了什么,因这条河而生的人,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慢慢地,这些东西都活灵活现,长在了我的心里。这东西特别有意思,在探索改编和拍摄的过程中我对这条河有了一个新的认知,在我这个年龄在拍作品的时候还能了解一些新鲜的东西是特别有意义的。对于这个作品的改编,我们也是这样想的,我们基于内心的喜欢,基于它真实再现河边这群人,他们怎么生怎么长的,是这些最细微的东西,最真实的东西打动了我们,促使我们去完成这样一个作品。至于它的意义伟大,那是在我们细小细节的再现里让观众去体会它。主持人(李星文):姚导这个回答让我想起我采访冯小刚导演的时候他说过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顺势而为,岁数大了之后是顺心而为,似乎姚导也进入了这个阶段,你看他已经杀青的作品《微暗之火》,这个我也去探过班,了解到姚导少年时期一些隐秘的成长心理在这部剧里有所体现。《北上》是他个人成年之后非常喜欢和关注的宏大命题,可能在这部剧里会得到展现,这应该也是很好的创作状态,希望姚导这两部作品都可以得到成功。问一下陈彤老师,近年来,行业职场题材剧集一直有亮眼作品问世,但是关于“披着职场外衣谈恋爱”的争议也持续不断,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争议的?职场剧是否需要爱情?需要什么样的感情线?陈彤:李星文老师,我先谢谢你,你批评过我,跟风批评,当时我很不服气,说我披着职场的外衣谈恋爱。我当时很郁闷,大家都上过班,都在职场历练过,难道职场上都没有爱情吗?就没有办公室爱情吗?而且不光有办公室爱情,还有其他情,各种情。我觉得这是一个常识,你不要不承认这一点,我觉得你肯定知道这一点。同行之间聊八卦大部分不是聊业务,是聊办公室谁和谁,所以在被您批评的时候我当时很郁闷。但是后来一个行业前辈他安慰了我,他跟我说,不是说你不能够写职场恋爱这些戏,可能是说你没有考虑到受众的感受,尤其这些年大家已经996、007非常卷了,大家希望工作的时候就好好工作。他就跟我说你好好想一想,你对工作的时候只谈恋爱不好好上班,或者恋爱不公开, 搞得办公室气氛很暧昧的这些人, 你是什么态度?你考虑一下, 代入一下, 你愿意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么?如果你反感那可能就是观众在看这样的戏的时候的感受。最近有一个笑话说五一调休谁高兴,就是那些办公室暗恋者最高兴,因为他又可以多见一天他暗恋的人。这个受众的心理是当时对我的一个安慰,因为这个安慰我后来写戏会非常小心,尤其像《平凡之路》没有敢写这条线。我是觉得人都是会有感情的,无论你在办公室还是在工作当中都会有,我觉得大家反感的是去上班就是为了谈恋爱,如果你写的是在工作当中,因为共同的价值观或者各种原因产生的感情,大家还是比较喜欢看的。像上午领导们说的《风吹半夏》,这种现实主义作品就是有这种感情线的。主持人(李星文):我没有想到陈彤老师把火烧到我身上,还让我反思一下自己提的问题是不是正确,我确实反思了一下,我们做评论的这些人往往都是开地图炮,拿着机关枪也不知道朝哪扫射,您说的这个具体批评我确实不记得了,但我相信它可能有过。我听了陈彤老师的教诲,其实职场剧也罢,其他类型剧也罢,都可以写感情线,但要自然而然发生,不能生搬硬套,我还是很遗憾《平凡之路》,我一直等着郭麒麟和金晨谈恋爱,看来等不到了。接着问一下李潇老师,您剧中的人物总是充满了生活气息,情感关系的浪漫化呈现也极具呼吸感,很“接中国地气”。您是如何做到的?中国人的浪漫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如何在现实主义创作中实现中国式浪漫的表达?李潇:这个太大了,我代表不了中国,我只能代表自己。我也不知道中国式浪漫是什么,我觉得每个人对浪漫的理解都不一样,有的人觉得烛光晚餐是浪漫,有的人觉得看着自己的父母白头偕老是浪漫。我现在觉得浪漫就是勇敢,我觉得有一个敢作敢当、为了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可以做出一些不顾一切的行为,甚至是鲁莽的愚蠢的行为,那个叫浪漫,那是我理解的。我每一个戏的人物身上都会有那么一点点影子,我觉得这个可能还是来自于创作者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能写出什么样的感觉。尤其像我们这种写都市情感剧的,我可能早晨睁开眼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在采风,我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采风,我谈一段恋爱也是在采风,我的一杯茶、一顿饭,认识的每一个人都是在采风。这是挺幸运的一件事,我之前也跟家里人说过,我这辈子最幸运的选择就是选择这个行业,或者这个行业选择我。因为你生活里那些所有好的、不好的事情最后都可以变成好的,就因为你有这个职业,现阶段你会经历悲伤,有痛苦,有迷茫,这些总有一天可以让你变成文字放在剧本里,这就是好的,这是这个职业独一无二的馈赠,是其他行业都没有的。怎么说,我没有办法代表任何人回答浪漫这个议题,我只能说我自己是这样想。尤其感觉年纪越来越大之后,慢慢觉得这个职业对我来说不再是一份工作,它可能会代表我的全部,所以我会把我自己整个生活都放在将来的剧本里,甚至有时候会有很神秘很神奇的现象出现,你现阶段写的剧本里的情境会照进你的生活,照进你的现实,这种很神奇的互动有一点玄学。主持人(李星文):李潇老师这是很真诚的回答,她说了两件事,为什么说真诚,一个是她飞蛾扑火般做出常人不可想象的动作,一些有浪漫主义做法的人物往往来自于她自己的内心,剧作家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往往会写出什么样的人物。再一个,哪怕生活中经历很多痛苦的、焦虑的、不堪回首的事,但她相信总有一天这些东西可以转化为她笔下的戏剧,这都是非常切身的,带着真实体验的一种回答,谢谢李潇老师。这一part最后的问题问到朱礼庆主任,上星剧和网剧的分野一度十分明显,似乎在传统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播出的剧集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艺形式。但近年来,随着对“台网同标”要求的加强,网剧创作已向精品化迈进,表达尺度也靠近了电视剧,不少剧集不仅在网台同步播出,甚至“诞生”了一些先于网络平台播出了最后又转战卫视的剧目,这个我想请你谈谈对这种变迁的体会。今年 3 月,北京卫视晚间黄金时段开展了“永不磨灭的信仰”主题网络电影展播,这是网络电影首次登陆卫视黄金档,请问北京卫视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做出这样的选择?您认为网感和质感之间还存在壁垒吗?北京卫视未来有什么样的编排和播出策略?朱礼庆:我先从第二个问题说,今年3月北京卫视进行了创新编排,也是在咱们国内电视行业的一个突破和创新,就是把网络电影做了主题展映,今年三月初的时候,这个事动静很大,当时高长力司长还专门发了朋友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叫“行业大事,意义深远”。还有一个现象你没有提到,就是北京卫视又播了一个纯网剧的电视剧,就是《风起洛阳》。无论是网络电影还是纯网剧,它们在电视台的播出也是今年以来一个现象级的行动。很多行内同事同仁也过来问,你们怎么就可以把纯网的东西破天荒地在电视台的黄金档播出。我可以多分享几句这样的经验,很多行内的同志觉得,是不是总局给你们开了小灶,给你特殊关照了。我觉得这个是基于电视台和互联网的双向奔赴,而且是在政府的引导下的一次双向奔赴。总局这些年加强对网络剧的管理,包括对电视剧、网剧创作上的提升和指导是非常明显的,这次我们做主题展映的时候,广电总局的电视剧司、网络司、北京市局,包括广东省广电局给予了特别大的支持力度,特别感谢像爱奇艺、腾讯和优酷这三家主流视频平台,几乎是免费给的支持,给的力度很大,在时间非常短的情况下做了展映。广电总局、广电时评专门采访了我们,把这个展映视为一次重大的行业突破。应该说这次突破确实体现了总局的意图,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总局意见。总局在进行行业管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大了行业管理力度,包括对网络题材剧的创作,对他们进行了整体的调控和支持,这是一个双向奔赴前提下的双赢举措,也就是说将来传统媒体在选剧购剧的视野更宽了,范围更大了,将来能够把主流的优秀网剧拿到主流电视平台播出,我想这是行业主管部门这些年来在不断强化“台网同标”的前提下推动的结果。我有一个愿望,现在所有电视剧都能在网络播出,我也盼望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所有网络剧也都能在电视台播出。这对我们来讲也很好,对振兴行业、促进行业发展,对各个影视公司、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多赢的结果。主持人(李星文):朱主任给我们带来一个好消息,电视台不仅能播带有电视剧剧标的作品,网络剧也可以成为电视台选购要播出的剧集和内容。虽然台上只有北京卫视一家上台,但台下还有很多省级卫视的负责人还有省级广电局的一些工作人员,省级卫视也可以参照北京卫视的思路打开自己选剧选取内容的思路,我们省广电局同志也可以更多把一些网生内容批给我们的省级卫视,此时此刻我觉得抱团取暖,不断扩大内容、选择的范畴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感谢台上四位嘉宾的精彩输出,我们这一part分享到此为止。

10月26日下午,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代有温度——民营经济再出发”研讨会及系列活动在安顺大兴东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全国工商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黄小祥,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李汉宇,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贵州省贵商总会会长,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中华工商时报原总编辑黄文夫,全国五金机电商会创会会长吴石川,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中国民商杂志社执行社长张立栋,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聂益南等嘉宾出席。研讨会由聂益南主持。
李汉宇、程路、吴石川、李义平、张立栋等嘉宾先后发表讲话。宣读了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20年重大新闻报道评选结果并举行《时代有温度》一书首发揭幕仪式。为获得功勋人物、功勋商会、功勋新锐的个人和单位颁证授奖。
此外,贵州大沙河旅游产业集团常务副总裁徐世国,贵州省浙江总商会第一会长(法人代表)、贵州浙商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青,原六盘水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联主席陶兴锐,贵州华安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华,贵州青年商会副会长、遵义市城市经典黔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应江等企业家、工商联(商会)代表分别作发言。
嘉宾精彩瞬间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李汉宇讲话
“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所以选择在安顺举行这样一场以民营经济再出发为主题的研究会,我想,是有着其特殊意义的。”李汉宇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说,作为主办地的安顺,也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提出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所在地。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前途,有很多议论,线上线下,大家都很关心。前不久,国务院分管领导刘鹤副总理和一行三会的主要领导,都专门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和正在做相关安排。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全社会坚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向外界展示两个毫不动摇。更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前不久对全国工商联表彰的“万企帮万村”的100名企业家的书信给出了回复,书信对于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毫不动摇,两个健康的发展毫不动摇做了铿将有力的回复,给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在这里,我们大张旗鼓的探讨未来民营经济发展之路,意义非凡。
而活动将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建站20周年的思考穿插其中,引入20年来中华工商时报为民营经济发展鼓与呼的相关报道集结成书——《时代有温度》,很有亮点,得到了李汉宇的肯定。他说,多年来,中华工商时报和贵州民营经济发展、贵州各级工商联事业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报道上,时报贵州记者站对于贵州民营经济的脉搏把得很准,对贵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敢于讲话,对于贵州经济发展的“温度”掌握得比较到位。本次研讨会总结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作为研讨的样本,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贵州省贵商总会会长、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讲话
王伟向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一直以来关注贵州民营经济、关注民营企业家、不遗余力的报道贵州民营企业的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安顺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以来,安顺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他希望,本次论坛能成为各位企业家了解安顺、认识安顺、投资安顺搭建重要桥梁。此外,王伟还就大兴东的建设、发展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讲话
“参加这次活动,弥足珍重。”程路认为,此次会议举办地大兴东从一片平地崛起,变成一座产融、产业、产基结合的新城,就是贵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例证。他说,民营企业家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称号,是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和重要力量,任何否定、丑化、设绊儿对民营企业的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民营经济一定会跟国家的伟大崛起同步,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不可或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义平讲话
“今天这个会议的主题很好。”李义平教授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时代有温度——民营经济再出发这一主题,就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进行了演讲。他说,中国社会、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国有企业改革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国通过放开和开放、通过放开让民营经济发展起来,特别是在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地区,通过开放让外资进来,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聂益南主持研讨会
中共安顺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郭江林讲话
嘉宾精彩瞬间
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创会会长吴石川发言
“时报热忱为改革开放,为民营经济发展弘扬主旋律,发出好声音,成了我的益师良友。”翻看《时代有温度》一书,已是耄耋之年的全国工商联五金商会创会会长吴石川老先生以真情实感讲述他与时报结下的不解之缘。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吴石川老先生努力投身商会活动,1998年,中华工商时报就在头版刊发了将要成立全国民营五金商会的消息。“当时在人们意识中,商会还不知啥回事,甚至当作异类,却跃然于时报头版最抢眼位置出现成立商会消息。这‘一鸣惊人’的好声音振奋了五金界,动员了五金界,给五金界带来无限的希望。”
贵州大沙河旅游产业集团常务副总裁徐世国发言
“我们未曾辜负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也不会辜负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徐世国表示,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大沙河将与民营企业一道,同心同向、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携手谱写民营企业长足发展的新篇章,为助推地方经济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贵州省浙江总商会第一会长(法人代表)、贵州浙商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国青发言
许国青表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一群英雄辈出和充满传奇的浙江商人,蜚声海内外。时报贵州记者站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自贵州省浙江总商会成立以来,就给予强烈高度且持续不断的关注,与商会共同成长和发展,见证了商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为商会发展鼓与呼,对于推动商会的成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说,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凝聚向心力、集合正能量的天地,必将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再出发画上特有的新路标。
原六盘水市人大副主任、市工商联主席陶兴锐发言
一直与时报打交道的陶兴锐与工商时报有着特别的缘分。当年工商时报贵州记者坐火车去六盘水采访的艰难情节他至今记忆犹新。他说,工商时报见证了贵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工商联同时也支持了时报的发展。企业家通过40年的摸爬滚打,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者、是文化的参与者、是公益事业的奉献者。培养了大批的企业家精神,工商联的干部、时报的记者、企业家应该感到自豪。非公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民营企业要从企业转型、制度管理等各方进行升级,更好的迎接挑战和发展。
贵州华安堂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华发言
“我们是一块石头,是中国改革的铺路石,是改革过程当中的试验品。”作为企业界的一名老兵,王金华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体验,他说,目前尚未有真正意义符合中国市场经济的模式和道路,注定就有一批人去探路,民营企业也在其中,但要如何发现民营企业中的优秀分子、优秀基因,如何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目前尚需探索。
贵州青年商会副会长、遵义市城市经典黔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应江发言
张应江说,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企业家,要抬头看,要学习先进强自身,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向前,要向老一辈企业家学习,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作为。
《中国民商》杂志社执行社长张立栋代表主办方发言
张立栋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了衷心祝贺。他说,今天获奖的单位和个人是贵州非公经济发展中的靓丽样本。20多年来,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对贵州民营经济和企业家作了深刻的、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报道,体现了媒体人对企业家关注关怀,同时也把更多党对于民营经济的一些有温度的政策传达给广大的企业家朋友。
本次活动由《中国民商》杂志社、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主办,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安顺市工商业联合会承办。贵州省内各市州工商联及安顺市各县区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异地贵州商会、贵州异地商会负责人、部分企业家参加今天的活动。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经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推荐,以记者站20年来所报道过的重大事件、单位和人物为主要内容,推选出西南世纪行系列报道、正泰集团成立二十年系列报道等38件重大新闻报道作为历史的见证。
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助理、贵州记者站站长王松宣读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20年重大新闻报道评选结果
▼▼▼▼
38件重大新闻报道名单
1、西南世纪行系列报道
2、正泰集团成立二十年系列报道
3、“老干妈”品牌争夺战系列报道
4、贵州毕节脱贫:科学发展的先行探索(上、下篇)
5、贵州奏响民营经济发展最强音
6、建立企业家社会:贵州谋划民营经济大发展
7、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8、贵州金融挺进万亿俱乐部
9、贵州高速跃上万亿新坐标
10、农信社改革贵州探路
11、贵州劳模评选民企被拒门外跟踪报道
12、中小企业设局贵州争来争去
13、黔电东送蹒跚上路
14、超越大山 百年茅台前路尚远
15、乔洪事件系列报道
16、深发行“嫌弃”贵阳
17、草海的痛
18、直面贵州石漠化
19、以公益的名义“破冰”——清镇环境公益诉讼
20、个私协会费缘何“被默认”
21、黔中经济区遭遇物流困局
22、贵州小水电遭遇生死劫
23、贵州生态文明试验区要解发展与保护命题
24、贵州“38条”力推民营经济三年倍增
25、天下贵州人释放聚合效应
26、贵州省工商联调研引发“蝴蝶效应”
27、“镇远实验”冲撞政策“红线”?
28、谁为“黄果树”剪枝
29、贵州向营商环境“开刀”难题待解
30、全球贵商瞩目转折之城
31、“内陆试验区”为贵州经济发展添引擎
32、贵阳绿色征程需化解生态痛点
33、大数据多维变身成贵州经济新引擎
34、南方汇通重组悬而未决
35、贵州云雀想飞飞不高
36、贵州汽车工业还能走多远
37、贵州省工商联创新服务助民营经济“长袖善舞”
38、谁来掌控贵州企业上市冲动
dvdf
1998年,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建站,至今已有20年。记者站将20年来中华工商时报关于民营经济领域,尤其是贵州题材所采写的新闻报道收集整理筛选,最终形成30余万字的成书《时代有温度》。会上, 举行了《时代有温度》一书首发揭幕仪式。
嘉宾为《时代有温度》一书首发揭幕
《时代有温度》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先生,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中国民商编委会主任、中华工商时报社原总编辑黄文夫先生,全国工商联五金机电创会会长吴石川先生特别为该书写序。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先生特别为该书题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时代有温度,笔下起波涛!
正如吴石川先生在序中所写,这是一本记者生涯与企业家探索历程的记实与思考,是记者20年来深入实际辛勤耕耘的丰硕成果。书稿不但有热情、有思想、有灼见、更有上下求索、大声呐喊,有的文字略显粗糙,但都真诚直朴原汁原味原“生态”,闪烁历史的光芒,留下时代的印记。
dvdf
嘉宾为获得功勋人物的个人颁证授奖
嘉宾为获得功勋商会的单位颁证授奖
嘉宾为获得功勋新锐的个人颁证授奖
▼▼▼▼
功勋人物、功勋商会、功勋新锐名单
功勋人物
吴石川、王伟、王金华、李莲娜、刘建军 、陶兴锐、袁益民、肖春红、邓杰、叶森林、许国青、叶湘武 、李玉林、邓匡林、周勇、包爱明、张泉水、姜流、傅福远、陈永祥、张琴、廖晓康、何文德、刘学文、骆刚、张春新、梁斌、曹本强
功勋商会
遵义市工商联、安顺市工商联、铜仁市工商联、上海市贵州商会、贵州省浙江总商会、贵州省江苏商会、贵州民间企业投资商会、贵州省女企业家协会、盘州市工商联、福泉市工商联
功勋新锐
罗鹏、饶科亮、吴侨军、王运万、王斌、包新、周振宇、罗战彪、孔祥柱、张应江、李其浩、罗萧、施国玉
(中华工商时报贵州记者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