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比外国的金融资源配置问题?

  据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强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联动支撑作用。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京津冀优势园区的产业化合作,共同打造协同开放的载体。争取复制上海自由贸易(FT)账户,拓展离岸账户(OSA)和非居民账户(NRA)金融服务功能,建立跨境投融资账户体系,满足京津冀地区企业国际业务需求。率先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租赁、保理等创新经验和业务模式率先向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设立自贸试验区境外办事机构,更好地服务京津冀企业国际合作。推进京津冀金融同城化,争取金融机构给予京津冀企业区域共享信贷额度支持,建设跨区域协作机制。  具体如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坚持以国际化视野、颠覆式思维统筹谋划改革创新,以更大力度推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制定如下方案:  一、构筑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研发和现代服务产业体系  (一)率先推进飞机、船舶、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推动制造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自贸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市场准入工作指引,推动外资准入前和准入后业务管理措施的紧密衔接,提高“负面清单”开放度、透明度和操作性。加快取消汽车制造行业外资股比及整车厂合资数量等限制,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外资汽车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高端整车及配套项目、无人驾驶技术。取消飞机行业外资限制,包括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浮空器等,积极引进航空发动机总装、机载系统和关键零部件等外资项目,鼓励外资开展飞机整机维修和部附件维修业务。取消船舶(含分段)修理、设计与制造等环节外资股比限制,支持外资发展邮轮等高端船舶制造、船舶设计研发等产业链高端环节,支持外资高端船舶装备、关键零部件项目落地。  (二)建设面向全球的高端维修制造基地。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支持有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无污染产品的保税维修业务,积极探索开展以企业为单元的保税维修监管新模式。扩大企业自产产品维修、再制造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自产产品“售后”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支持开展飞机拆解维修业务,搭建二手飞机、二手航材及飞机零部件交易流转平台。争取适航取证便利化措施。积极争取允许符合条件的维修企业的维修工具在保税状态下“二线出区”用于现场客户支援,研究制定规范化监管流程。  (三)加快扩大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争取进一步扩大外资增值电信政策实施范围,放开互联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外资股比限制。鼓励外商投资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或娱乐场所。争取开展通用航空服务(FBO)企业外资开放试点。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国际船舶运输、船舶管理企业。支持外商独资企业投资并从事国际海运货物装卸、集装箱站场和堆场业务。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申请条件,申请前一年外国投资者资产总额降为不低于两亿美元,取消对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要求。开展内地律师事务所与港澳律师事务所联营。取消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外籍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取消外商投资工程设计企业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工程设计业绩的要求。支持外国知名学校、教育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非义务教育类)。争取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外商投资人才中介机构、认证机构的投资方条件限制,支持外资直接入股既有内资人才中介机构。允许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外资租赁公司等外商投资企业以自有资金从事区内商业地产购置及租赁业务,支持使用外币结算。  (四)积极推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争取对国外已依法批准上市但未获得我国注册批准的药品进口注册申请,可按照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的要求,申请实行特殊审批。争取对医疗机构临床急需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由市人民政府实施进口批准,在自贸试验区内指定医疗机构使用。推动港澳服务提供者和台湾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独资医疗机构,争取开放外资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外资独资医疗机构,鼓励境内外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和医疗机构。在审批自贸试验区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开设的诊疗科目时,对其执业范围内需配备且符合配置标准要求的大型医用设备可一并审批;推动取消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审批,试行备案制。简化外国投资者到自贸试验区设置医疗机构的手续,探索对港澳医师开办诊所取消设置审批,申请备案即给予登记并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外资企业开办诊所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自由选择规模、面积和诊疗科目。争取对外国医师在自贸试验区内执业证照有效期试行放宽至三年;探索建立来华就医签证制度。争取对自贸试验区内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少量药品(不含疫苗)的申请,由市人民政府实施审批;经批准进口的药品,应当在指定医疗机构内用于特定医疗目的。优化药品医疗器械和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通关程序,对具备条件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企业研发用药物、医疗器械样品进口,通关时限缩短至15日,实施“一次审批、分批核销”等柔性入境管理模式。支持开展宠物食品跨境电商模式进口试点,探索宠物食品进口监管模式创新。支持开展抗癌药品跨境电商模式进口试点。  (五)着力前沿技术和金融科技创新孵化。积极引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技术、量子通讯、金融科技等技术开发机构并建设产业化基地。加快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在金融、贸易、航运、物流、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研究和场景运用,建设区块链创新研究院。设立自贸试验区前沿新兴产业培育引导基金和天使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引进外籍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经推荐认定后,科研团队的核心成员可申请在华永久居留。在自贸试验区内单位工作的外籍人才,兼职单位也在自贸试验区内的,经工作单位和兼职单位在市外专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备案后,可以兼职创新创业。着力打造离岸创新创业产业园,完善人员出入境、通关、知识产权、税收、外汇等配套政策措施,设立签证绿色通道。  二、打造陆海空联动的国际航运资源配置枢纽  (六)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升级。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在有效防控危害公共安全、环保、疫病疫情等口岸风险的前提下,探索“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的贸易便利化措施,实施开放程度最高的货物进出境管理;境外货物(除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危险货物及其包装、大宗资源类商品外)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免于检验、加贴中文标签、注册备案,免于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前置性准入要求。实施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允许非保税货物以非报关方式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保税货物进行集拼、分拨后,可以开展实际离境出口或出区返回境内业务。支持开展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运行,允许展品展后在海关批准的保税展示交易场所常年展示展销,并由展销企业集中办理缴纳税款等手续。探索扩大暂时进出境货物品类范围,支持汽车、游艇等运输工具和科教文卫专业设备等暂时进出境,促进旅游、演艺、教育、医疗、体育等跨境服务贸易发展。充分发挥“围网+卡口+账册”综合管理优势,建立信息共享和风险分析机制,综合运用底账数据对碰、风险分析、后续监管、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监管。  (七)提升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服务功能。争取设立中国(北方)航运交易市场。建立与仁川港、釜山港等周边重点港口常态化对标机制,进一步推出降费提效措施,提高港口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争取中国民航局在自贸试验区设立航空器登记窗口,提供登记服务。加快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支持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壮大,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航班,支持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航线航班。争取扩大包括第五业务权在内的航权安排。支持开展赋予国际铁路运单物权凭证功能的研究和探索,将铁路运单作为信用证议付票据,提高国际铁路货运联运水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东疆国际邮轮码头口岸实施国际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创建与邮轮国际配送业务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争取做实北方邮轮配送基地。支持天津港探索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争取外资五星旗船舶和非五星旗船舶在天津港和其他国内`港口之间开展沿海捎带业务。支持天津港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建设一站式信息化国际集拼箱物流中心,拓展集拼、保税堆存等服务。创新实施整船换装货物监管模式,允许整船换装“一换多”“多换一”“多换多”。  (八)推进汽车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制定平行进口汽车符合性整改标准和整改企业资质标准,开展标准符合性整改试点。允许综合保税区保税存储多种贸易流向的进口汽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反垄断调查,推动外国汽车生产厂商开放多渠道经销授权。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试点开展二手汽车、二手成套设备等二手机电产品出口。  (九)建设高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将覆盖领域拓展至服务外包、维修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增加“通关+物流”功能,实现从抵港到提离的全程可视化。开发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口岸效率分析系统、边检行政许可签发系统、国际贸易电子服务平台等地方特色功能和应用,进一步为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通关服务。  三、增强产业金融和创新金融的服务辐射功能  (十)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准入和业务范围限制。率先落实国家关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工作部署,取消或放宽外资股东、股比、经营年限、业务范围等限制。允许在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外商独资或合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开业时一并申请人民币业务。创新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准入制度。支持设立专业化服务机构,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引导、协调、撮合等全流程服务。争取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航运保险机构。允许非投资类的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意愿结汇后,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境内新设、收购、兼并、重组等投资业务。允许境内外资机构以自有资金参与境内不良资产处置,丰富境内金融债权处置渠道。允许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内的外资机构和就业的外籍人士以自有资金购买有价证券。鼓励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聘任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其境外职业经历可视同为相关任职要求。支持第三方支付企业办理境外收付汇和结售汇业务。  (十一)加大国际化要素市场培育力度。争取设立中国金融租赁登记流转平台,推进飞机、船舶、大型设备等租赁资产登记、流转、公示等试点。对现有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赋能,开展保理资产交易业务。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医疗药品交易市场。设立大宗商品离岸交易市场,分品类开展保税监管状态下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和交割业务。探索自贸试验区内有需求的要素市场开展外币计价结算试点。  (十二)支持建设国际产融结合示范区。支持率先开展融资租赁外汇配套政策试点。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探索在电信、教育、医疗、旅游、工程咨询、金融、法律等领域,分层次逐步取消或放宽跨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移动等模式的服务贸易限制措施。根据跨境服务贸易特点,实施价格审定、贸易真实性认定等关汇便利化管理措施。争取对有需求的外资租赁、保理公司进一步扩大外债额度。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商业保理企业,基于贸易真实性原则,试点开展离岸、跨境、跨省市的国际保理业务,同时允许保理企业给予融资方一定额度的外币融资。争取设立全国性租赁行业协会。设立航空金融学会。研究探索设立专业化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培育具有区域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仲裁中心。率先开展供应链金融、数字经济等产业试点。  (十三)切实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以合作监管和协调监管为基础,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率先运用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研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测试金融创新的监管工具,开展金融监管沙盒(sandbox)模式试点。  四、建设京津冀协同开放的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十四)强化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联动支撑作用。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与京津冀优势园区的产业化合作,共同打造协同开放的载体。争取复制上海自由贸易(FT)账户,拓展离岸账户(OSA)和非居民账户(NRA)金融服务功能,建立跨境投融资账户体系,满足京津冀地区企业国际业务需求。率先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租赁、保理等创新经验和业务模式率先向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设立自贸试验区境外办事机构,更好地服务京津冀企业国际合作。推进京津冀金融同城化,争取金融机构给予京津冀企业区域共享信贷额度支持,建设跨区域协作机制。  (十五)高水平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支持鼓励自贸试验区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和运营各类产业园区,为京津冀企业“走出去”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海外承接平台。建立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菲律宾卡加延经济特区、柬埔寨柬中综合试验区等“一带一路”沿线特殊经济区的战略协作关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大力发展以中欧班列(天津)为依托的中转集拼和国际海铁联运,打造京津冀国际物流通道。推动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争取增加QDLP额度,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推动国际投资贸易合作。探索合格境内个人境外投资(QDII2)试点。  (十六)探索促进国际业务发展的财税措施。创新推出与国际接轨的税收服务举措,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税制安排。研究采取地方财政支持方式,鼓励开展转口贸易和离岸业务。探索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间的服务贸易免征增值税等创新试点。积极争取支持,推动允许内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及其项目公司参照金融租赁公司,对其融资租赁业务年末资产余额提取坏账损失准备金,对按规定提取的坏账损失准备金准予税前扣除。参照融资租赁政策,争取商业保理税前抵扣政策。争取设立京津冀协同开放创新基金,支持企业跨区域创新合作。  (十七)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特色化、差异化试验。支持自贸试验区扩展至相关成熟区域,并开展特色化、差异化探索,推动自贸试验区创新升级。  五、建设高效透明法治规范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十八)实行透明可操作的市场准入管理。对照最新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和《进一步深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启动外商准入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立改废”,确保各项改革举措依法顺利实施。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围绕办成一件事,积极推进“照后减证”,全面实施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办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事前承诺+事中监管+事后检查”为主的综合监管,最大程度减少对守信合法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配套建立“一网通办”的政务服务系统。  (十九)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建立与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相适应的法规和制度体系,适时修订《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根据相关部署,将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授权事项直接下放自贸试验区;将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数字经济、区块链等新金融、新贸易、新科技产业管理职能赋予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探索建立前沿新兴产业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管理规则标准。中国服务贸易网站及版权免责声明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1
一、现阶段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出现的问题
1.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形式单一
这一问题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的是传统融资方式,即信用证结算和打包放款以及进出口押汇相结合。而新兴的保理业务与票据包买,虽然在其他国家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依然处于萌芽状态,许多地方还没有进行推广。究其原因,则在于我国的金融贸易市场以及国际融资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为这些业务的大范围推广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在“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许多生产运输时间长、价值高的物资,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却无法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业务服务,所以不得不借助于外资银行,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很难快速发展起来。
其次,传统的贸易融资往往局限于某一贸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没有建立起一个整体性的融资结构,所以造成融资的效率十分低下。特别是如果中间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其他的环节也不能顺利的开展。在这种背景下,大型贸易往来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业银行业务的流失。
最后,融资方式往往局限于单一结算方式之下的单笔业务,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所开展的业务往往规模较小,数量较多,如果进行融资,并且采用单笔结算的工作方式,所需要经手的程序十分复杂,不仅耗时较长,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贸易活动,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手续费,所以不利于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
2.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资金供给不均衡
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在于贸易融资对象十分单一。对于规模较大,发展状况良好并且资信状况较好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它们本身就具有比较充足的资金储备,而且银行给它们贷款的门槛相对较低,所以融资比较便利。但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它们的生产、运营规模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经常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状况,所以必须不定期的寻求银行的帮助。但是,其融资的门槛较高,资金很难及时的到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以上种种情况,归根结底就在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资金供给的不均衡,一方面没有实现资金流向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不利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活动的开展,无法为其扩大生产规模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除此之外,对于突发状况,商业银行往往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体系,所以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无法将企业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各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3.应对风险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而且形成风险的原因也十分复杂,其中既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还包括各种欺诈风险以及国家信用风险。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高风险的经济发展时代,所以相关主体必须具备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良性运转以及可持续发展。但就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商业银行缺乏对于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更谈不上去寻求专业的风险防控指导,也很少去借鉴先进的科学防范措施。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分析具体风险的过程中,往往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主观判断,缺乏科学的、全面的理性分析。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往往通过静态管理模式,来实现对于风险的管控,这就大大的降低了风险管控的效率,使得工作的开展不能与现实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契合。需要注意的是,我??商业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孤军奋战”的状态,各个主体缺乏有机、高效的配合,一方面来很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高效配置,另一方面,信息缺乏流动性,层层授权使得工作开展的效率十分低下,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业务的拓展以及规模的扩大化。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策略
1.拓宽国际贸易融资渠道,实现进出口贸易融资并重
近些年来,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发展对象是出口商,反而忽视了对于经济发展作用巨大的进口业务。究其原因,则在于国家的政策鼓励出口,所以贸易融资业务的政策也向出口倾斜。在这种背景下,进出口贸易融资结构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良性运转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开始重视进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配置,而贸易融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例如中国银行引进了国外的“货押融资”业务,即相关企业可以以将要出口的货物为质押,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待到进口商付清货款后进行偿还,从而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主要以信用证结算为基础,从而实现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有效规避。但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各种涉及金额大、工程周期长的贸易往来十分常见,这对于企业融资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企业往往需要为此垫付大量的保证金,这就使得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融资愈加困难。基于这一现状,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不同的融资方式,从而为企业各种形式的融资提供可选择的空间。例如,银行可以向企业出借自身的信用,从而增强企业的资信水平,使其获得第三方的资金支持,这也不会占据银行自身的资金储备。再如,可以利用备用信用证这一形式,商业银行扮演中间商的角色,不必动用自身的原有资金,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入,实现自身与融资企业的双赢。除此之外,银行应当建立起要善的信用审查体系,加强对于企业还贷行为的监督,最终实现对于内部风险的有效控制。
2.建立健全银行内部风险动态防范体系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都稍显乏力,并且各种风险出现的更加频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必须适时的转变管理模式,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从而实现工作开展与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的有效对接。对于各大企业的融资行为,商业银行不仅要考虑融资企业的运营规模、发展状况以及资信状况,还需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包括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状况,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以及市场的供求关系......必须要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的建立,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对于不同的融资对象,银行可以参照它们的资信状况、发展情况以及运营规模,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差别化管理。对于资信状况以及发展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采用授信额度管理的方式,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但是对于银行的一般合作企业,依然要按照传统的工作流程,贯彻逐笔审批原则。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出口融资活动的监督,对融资企业真实的物流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有就是可以同其他国家建立双边贸易互换模式,最大程度上规避进出口贸易带来的汇率风险,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实现单笔融资业务向结构性融资的转变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在开展融资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即融资的规模不大,但是业务的数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通过繁琐的程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层层审批,从而服务于企业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它们需要支付高昂的手续费,并且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等待资金的到账,有时就会对其正常的贸易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商业银行必须实现单笔融资业务向结构性融资业务的转变,即应当尽可能的整合工作程序,使得融资审批工作可以高效、高质的开展,这也是商业银行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加强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
现如今,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主要是以各大银行为载体,但是还有许多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也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加强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从而不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风?U防控上,也就可以专心于业务的拓展以及规模的扩大。除此之外,银行还可以加强同各个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物流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工作特性,对于融资企业的货物运输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最大程度上规避银行的融资风险,实现其良性运转以及可持续发展。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服务外包 商业银行 金融体制
一、引言
当前全球金融业服务外包趋势正不断加强, 金融服务外包的规模也快速增长。尤其是自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金融机构面临着削减成本谋求发展的巨大压力,商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辅后台业务如数据处理、资金清算、应用开发、银行卡业务、呼叫服务等成为服务外包热点。而随着西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模式逐渐被引入国内,大型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开始介入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另外全国各地不断兴起的地方性商业银行以及拥有先进经营水平的外资银行进驻都使得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的竞争日益激烈。此时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以减少经营成本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内商业银行增强盈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由此开始在中国推广开来并加快发展。本文的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大致现状,并在下文中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二、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现状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外包业务涉及范围仍较小,主要集中在IT项目、后勤服务以及信用卡销售业务(见表1)。其中IT相关业务近几年来是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主要业务,主要涉及到IT业务系统设计与维护等,然而出于自身安全的风险考虑,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仍采取自营方式;相比与IT服务外包,包括押运、安保、员工餐饮的后勤服务外包则属于商业银行的传统外包业务;信用卡销售业务外包1977年便首次被中国人民银行采用,发展到目前,已经被作为商业银行信用卡销售的主要手段。除此之外,目前国内部分商业银行支行已经开始尝试将柜台操作业务进行外包,即通过与劳务公司签订外包合同并由其提供具有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在银行网点进行柜台操作。这种柜台业务外包使得商业银行不必为劳务公司的派遣工人支付大量的工资以及缴纳保险发放福利,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包在实际经营中表现并不突出,包括后勤服务、IT系统研发维护等外包业务在商业银行地区性支行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几乎处于被忽略地位。由于服务外包的权力掌握在总行手中,导致了地区性支行的管理者对服务外包业务没有积极创造和主动发展的热情,而且其对服务外包的认识也稍显缺乏,各地区支行的管理者目前和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所注重的银行发展问题仍聚集在存贷业务的风险管理上。这就突出了中国商业银行存贷利息差比例高的的体制问题,中国的商业银行长期靠吃利息差来经营盈利,导致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下。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商业银行往往承担了许多国外由财政负担的社会功能,银行长期以来的多数业务流程几乎全部自己负责,使得非核心业务也大量占据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国家政策限制、商业银行内部体制问题、以及商业银行的风险顾虑都影响了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
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并开始逐步加快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又受制于体制内外的诸多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这种现状展开分析。
三、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 国内服务外包商成长迅速,价格较低
近些年来国际和国内对于金融服务外包的认同度不断提升,谁来分享中国金融IT领域的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国内外IT企业争夺的焦点。随着国内服务商技术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快速提高,加之具有成本较低,便于沟通,熟悉国内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优势,频频在竞标中击败IBM、HP等国际公司取得各大商业银行外包合约。三泰电子作为近几年国内服务商的典型已经在取得包括中国五大商业银行总行以及招商银行总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等国内全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外包合约。
(二)良好的投资和政策环境
中国目前的服务外包产业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一系列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相继出台,北京、大连等20个城市被列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08年来,国家对包括金融服务外包在内的服务外包产业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提升,并在融资、税收、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与一系列政策支持。200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金融机构抓住国家产业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其产业的金融支持,为进一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逐渐从事务性外包向战略性外包转变提供够力支撑。国家政策上扶持力度的逐步增加对于体制依赖性较强的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促进其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利好因素。
(三) 市场优势
尽管中国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并不大,但却潜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商机。我国商业银行正呈现出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标准流程业务和非标准流程业务加快分离的趋势,网络运营后台的建设和以各类后台为载体的服务外包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了各商业银行领导者的关注,从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上来看,银行网点的柜台业务外包正成为一个潜力增长点。中国政府已经把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作为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而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绝对主体,其市场地位被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国又具有市场、成本等方面超过印度的优势,如果抓住这个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机遇,通过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对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真正使中国商业银行依靠竞争力而非吃政策福利来走向国际市场,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四、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风险管理体系不成熟,体制弊端严重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其资产风险管理的主要重心在于存贷资金的管控上,而对于更为广泛的、增大的服务外包业务范围量,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却无法有效控制其风险。因此国内的商业银行在风险无法有效控制的条件下不敢更多的扩大服务外包业务量,成为了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业发展较为落后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建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风险控制理论框架。然而,由于风险控制评估工作却要求非常高的前瞻性和实际操作性,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遇到风险分析科学完整程度较低、外部风险评估受利益影响、评估内容不真实等因素影响。
此外中国目前的大型商业银行都是属于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其经营决策权往往受制于国家意志力,国资委对于商业银行的控制行为使得商业银行本身的创造能力弱,最高决策层在无法得到政府的批准下不能开展更多或更深层次的服务外包。而在商业银行内部,总行对于各级支行的管控也很严格,受到体制束缚的商业银行无法像国际银行业那样在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上大施拳脚。
(二)相关法律不够健全,监管制度不成熟
2002年10月,高阳公司与深圳发展银行签订灾备外包服务协议,该合同持续10年,总额约3亿,成为国内银行业第一个IT系统外包大单。随后,2003年1月,国家开发银行开创银行业合作先例,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网络外包框架协议。此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开始发展,然而发展期间,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指导约束,直至2009年9月,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才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时2009年3月,中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外包风险进行了规范。而近几年中央的最新统一规范文件尚未出台,地区性政府虽带支持包括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包产业发展却限于商业银行体制问题无法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等配套政策出台时间较短,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时过于保守,在被大多数同业证实了IT外包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风险可控的状况下,商业银行才谨慎的尝试外包。此外,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也加大了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道德风险,中国商业银行的IT服务外包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将数据中心外包就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其外包面临的道德风险极大。而且,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旦与外包服务商产生纠纷时,就无法取得法律及相关处理程序和制度的援助,这也制约了银行外包服务的发展。
(三)外部经济环境影响,银行举动谨慎
2007年的金融海啸导致的经济危机使得一些老牌的金融企业破产倒闭,过度的金融创新是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而至2012年为止,国际经济仍未全面走出经济低谷更是使得本来就不善于金融创新、缺乏外包积极性的国内商业银行不敢做出更多的服务外包调整。此外,2012年前两季度中国的GDP增速低于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大对贷款资产的控制,防止不良资产的增多。这使得商业银行一方面想要寻求包括服务外包在内的更多经营手段,另一方面却对于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服务外包业谨慎小心,除已经具有外包经验的业务外,很少轻易涉足更深层次的服务外包。
五、结语
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并且诸多因素阻碍着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服务外包想要快速发展必须先从金融体制上解决问题的根结。为此必须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且加强其实际操作性,使得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另外在加强服务外包业务的内部监管力度同时,推动政府加快在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上给予法律法规的保障;并提升自身的市场观察能力和敏锐度,适当加强金融创新力度。然后利用所处的环境优势,提升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推动中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宫冠英,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分析: 基于人力资源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1,4(14):91-94.
[2] 陈福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风险和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10,6(28):52-54.
[3] 姜荣春,群球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最新趋势及中国策略[J]上海金融,2010,3(9):40-43.
[4] 产业经济学院,2010-2015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R],摘要.
[5] 朱高洁,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商业银行为例[J]求实,2011,S2(43),101.
[6] 王钰,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研究[D]2005/9-2006/4,29.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3
一,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其相应的内部审计体系也跟着逐步发展,但是其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当今社会金融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当今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依然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和缺陷。然而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应对社会竞争的重要手段,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和完善银行内部审计机制,为银行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内部审计概述
内部审计是一个专业词汇,它和外部审计对称,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系统并且规范地对风险管理、控制以及调整步骤进行评价和完善,最终帮助企业达到相应的目标。完善内部审计体系不仅可以规范企业业务操作,还可以起到改善企业制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等作用,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三,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缺乏独立性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问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普遍的一个问题是缺乏独立性。商业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银行的内部审计活动不在其日常经营活动的范围之内,因此,内部审计可以保证其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内部审计除了具有独立性特征之外,权威性也是其重要的特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只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内部审计对银行经营状况评价的公正与合理。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在独立性和权威性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最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部门的管辖制度上。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属于层级管理,所以内部审计部门是由总行和各级支行的行长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内部审计部门不能直接向银行董事会负责,部门的一切活动由行长决定,导致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遭到削弱,其独立性也体现不出来。层层管理的模式还会导致审计部门得到的信息传送到董事会要经过多个管理层的过滤,董事会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不能保障,这样一来,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采用的审计方法较为落后,基本还处在针对原始的银行账目,采用详细审计或者抽样审计的方法进行审计活动。相比国外一些先进的审计方法明显存在很大的差距。审计方法的落后导致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的时间较长,审计成本也相应过高,审计效果也不够理想,缺乏审计的科学性,主观性过高。此外,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金融行业电子化,审计部门的审计范围也被极大地扩大,这就需要审计部门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业务处理和管理系统。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审计手段依然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并没有很好地使用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为了做好审计工作,使审计结果更加及时科学,除了完善审计部门的管理系统之外,还需要改善审计部门的审计方法,充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独特的审计方法,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总体综合素质不高也是导致商业银行发展受阻的原因之一。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新时代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相应的计算机等知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大都来自基层,接受的专业训练也较少,在工作遇到问题时不能独立解决,极大地影响到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解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
独立性的缺失导致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科学性,严重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要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就必须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改革审计部门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面的管理职能,使审计部门真正的独立于银行的各项业务之外,减少审计部门上报信息的中间环节,使审计部门直接对高层领导负责,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以便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作出应对决策。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创新内部控制模式,真正使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结合起来,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二)改进和创新审计方法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我们在进行审计方法改进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当今的社会背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一切I作的进行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因此,我们必须利用高科技开发审计软件,以计算机软件作为审计工具,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审计效率,还可以防止在审计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的失误或者主观因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审计结果更加具有公正性以及科学性。
(三)提高整体人员素质
要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在选拔制度上要严格把关,择优录取,工作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根据社会的发展,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致使的培训,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拓宽工作人员的知识面,是工作人员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并对考核人员进行相应的奖惩,以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总的来说,内部审计工作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对当前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使审计部门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为高层的决策提供依据,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转自WWw.dYLw.nEt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衣向东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及原因分析卟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04:17-18.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间业务 创新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含义
国外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即表外业务,《巴塞尔协议》中是指虽不反应于资产负债表中,但同资产负债业务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负债业务而并反映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因此需在表外对其进行记载,以便对其进行反映、核算和监管。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1年6月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为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并将其分为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类业务、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以及其他类中间业务九大类。
二、国内外商行中间业务对比及对我国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启示
(一)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现状
1.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纵观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20世纪80年代之前――起步时期:由于严格的分业经营与利率管制,商业银行不允许经营证券、保险的相关业务,致使中间业务发展缓慢。(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发展时期:分业经营与利率管制开始放松,多种多样的金融工具应运而生,中间业务得以蓬勃发展。(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历史转折点:以1999年美国克林顿政府通过并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Gramm―Leach―Bliley 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为标志,美国分业经营制度成为历史。之后欧洲其他银行进一步加深了银行、保险、证券及基金业务的渗透融合,由此中间业务不断创新与发展。
2.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1)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除了传统的、结算业务,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覆盖了信托、保险以及基金等等众多的领域,范围十分广泛。(2)业务总量巨大且增长迅速。以美国为例,据FDIC的统计,其所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1980年为143亿美元,到2011年已增长到了2129亿美元。(3)先进科技的广泛应用。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正经历着由实体经营向网络经营转变的发展模式变革,在扩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时间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
(二)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现状
1.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历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就此被大体分割为两个阶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之前。1985年之前的“大一统”与“专制”的银行制度,造成这一时期的中间业务主要以传统结算为主;1986年至90年代中期,经营管理体制发生变革,特别是1985年10月中国银行总行发行的第一张国内通用的“长城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信用消费时代。(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颁布之后。这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至2000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主要为存款业务服务,被称为存款导向阶段;2000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由存款导向转为收入导向,逐渐被各商业银行所重视,成为他们创新与竞争的重点。
2.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现状。(1)中间业务产品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且未受到足够重视,发展一直缓慢。2006年起国家对银行分业经营限制的逐渐放松,导致了对中间业务产品创新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也应需推出了众多种类的中间业务产品,但却依旧技术含量较低,操作较为简单。(2)中间业务收入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体处于迅增阶段,但占营业收入比重依旧很低。
(三)国外商行中间业务对我国商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启示
1.转变银行经营观念,混业经营更利于中间业务发展。
2.增强创新意识,注重中间业务产品的研发。
3.应加大科技在中间业务中的应用。
4.要加强有效的金融监管,提高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
除上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进行的阐述中提到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观念陈旧,服务水平不高。二是人才短缺,技术支持乏力。三是缺乏创新,产品种类较少。四是管理落后,金融监管不利。
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外部环境塑造主要包括:
(一)变革银行制度,转变经营观念
即要完善法律环境,加强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力度,规范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在促进安全性、稳定性与流动性统一与协调的基础上,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转变。
(二)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应该完善市场定价机制,使利率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内部环境建设主要包括:
(一)树立商业银行内部文化,优化服务体系
积极建立“以客户需求为第一位”和“诚信、高效、优质”的商业银行内部文化,提高全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切实做到“想客户之所想,应客户之所需”,完善自身服务体系,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二)完善内部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
建立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同时将切实反映中间业务运作的指标直接纳入对员工的考核项目,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绩效评价与收入挂钩。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注重产品创新与领域拓展
提高电子技术在中间业务中的广泛应用,加大对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技术的利用,推进中间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不断拓展新产品,努力使中间业务向更复杂、更高级、更多附加值的领域转变,不断加强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
(四)加强员工素质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
必须重视员工的素质、技能培训,为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培养骨干力量,同时建立专业人才备选系统,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准备好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邹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74.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外资银行 中国 金融业 影响 对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我国金融业不得不面对来自外国金融行业的冲击和挑战,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资银行已经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对我国的金融行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了解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同时对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在中国真正发展的时期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且承诺入世两年之内中国允许外资银行对中国企业办理人民币业务,5年内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可以普遍对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同时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这时外资银行在我国开始迅猛发展。从总体方面看,据银监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到2011年9月末,在我国境内注册的独立外资银行与中外合资银行机构共18家,并且下设18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基本上世界上的22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6个城市设立了190家分行和68家支行,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9家外国银行在中国28个城市设立了252家代表处。同时根据有关的统计,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总额达到334亿美元,贷款余额为549亿美元,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
二、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外资银行在我国发达地区与我国银行抢夺高端市场,并且大势收购中国银行业资产,这样就会在获得股价折价发行带来的益处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润分红。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监管体系与管理机制,对于外来金融的抵抗力还是比较弱的,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就很有可能造成中国丧失一定的经济控制权,严重危及到我国金融行业的安全。
(二)加大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中国政府就会适当放开一些有关外币业务的限制,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国银行对信贷总量与货币界定的难度,因为外资银行会通过一定的手段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抵消在中国市场上受到的货币政策,进而使货币政策弱化。同时在另一个方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之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那些外资产业的调控难度,这也就使我国的金融体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经营风险。
(三)对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在金融市场上货币政策的两个指标就是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但是我国的利率还没有完全实现自由化,因此我国的货币政策监控指标就自然而言地变成了货币供应量。于是随着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的结汇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也就是企业的购汇意愿增强,往往会通过借入外汇贷款结汇成人民币使用,进而以逃避央行的宏观管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基础货币投放量,最终导致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成倍增加。
三、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银行内部风险控制
面对外资银行给金融市场带来的挑战,我国金融市场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现有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步伐,对现有的上市商业银行进行治理整顿,加强并且及时对外资银行的一切资料进行分析与监测,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综合评价我国金融风险状况,提前预警、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然后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减小外资银行所可能会起到的破坏作用。
(二)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
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要求央行在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之上大量买进美元投入人民币基础货币,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因此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快改革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制度,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人民币强烈的升值压力,尽量避免那些投机人民币升值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推行人民币汇率改革有助于加强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最大限度地规避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的稳步快速发展。
(三)规范外资银行外债规模和结售汇制度
为了解决外资银行大量借入外汇资金造成我国外债规模的扩大及外债结构的这一不合理现象,我国政府必须要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外资银行外债规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的外债负担,促进我国外债结构的合理化,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外资流入对我国外债和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四)加强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
针对大量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外资银行,中国政府必须要提高中国银行的水平,巩固国有银行的主体地位,因此国内的银行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为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同时国内银行还必须要积极引进国外管理经验,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国内银行业;发展现状;措施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10月1日,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翻开了金融改革新篇章;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贷款利率自由化;2015年3月5日,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重申推动金融改革。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对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当期国内银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资产管理不善,不良贷款规模巨大,且呈现上升趋势。受我国银行业粗放式经营模式的长期影响,银行在对外发放贷款时对贷款人的资信情况了解不够充分,贷款人未及时还本付息造成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巨大。据银监会相关数据,截止到2014年12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426亿元,全年不良贷款增加2506亿元;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总贷款额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25%,这一比率比去年同期增长025个百分点[1]。造成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巨大的原因既包括外部经济环境因素,但银行业资产管理不善也难辞其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过去躺着赚钱的模式在市场利率化冲击下不断动摇,银行业迫于贷款指标的压力,在对外贷款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对贷款人的社会信誉和抵押资产的市场价值评估不当,导致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上升。
(2)预期盈利能力下降,收入结构不合理。受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和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不足的双重影响,目前情况下,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面临下行的压力。据银监会相关数据,我国商业银行在2014年净利润总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2]。虽然银行业净利润总额呈现上升趋势,但相对于2013年14.5%的增长率而言,2014年9.65%的增长率明显不足,同时2014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率也是近十年来首次低至10%以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进一步下调,银行业预期盈利能力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造成银行业预期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既包括国家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经济大环境因素,也包括银行业自身金融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于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之间的巨大差额,银行业超过八成的净利润来源于净利息收入,、咨询顾问等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业净利润的占比不超过两成,中间业务发展严重滞后,相对于发达国家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为四成左右而言,我国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不合理。
(3)利率风险增大,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利率和汇率管制,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均需要按照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规定来制定,银行业对于利率风险意识不强。央行在2013年7月20日发文宣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随市场需求变动[3]。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享受的政策优惠不断减少,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进一步导致其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大,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亟需提高。
3、完善国内银行业发展现状不足之处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加强银行业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风险内部管理体系。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一方面,银行要转变过去依靠国家政策躺着赚钱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银行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市场风险可能给银行造成的巨大影响,加大对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观念[4];另一方面,银行要建立健全风险内部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深入分析银行经营活动中各环节可能涉及的市场风险,如政府根据金融改革的需要进行相应政策的调整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法律风险、银行从业人员在进行套期保值时操作失误时导致的人员操作风险等,在充分了解银行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基础上科学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具有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的财务人员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为银行加强对市场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提供制度保障。
(2)优化银行业收入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一方面,银行在对外贷款时要加强对贷款人信用情况的了解,充分发挥资产评估机构在银行抵押资产价值评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防范由于缺乏对贷款项目的事前评估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现象,保障银行净利息收入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银行需要加大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开展支付结算、咨询、担保承诺等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改变银行业净利润过度依赖净利息收入的现状,优化银行业务收入结构。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银行业需要转变传统线下支付和结算的管理模式,顺应线上支付和结算的时代潮流,积极开展电子银行、点对点信贷、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线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扩大银行业金融产品的服务范围,拓展银行业业务收入的来源渠道,建立健全银行业线上线下支付结算一体化机制。
(3)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强化业务规范执行。首先,银行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提高从业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银行从业人员进入门槛等措施,也可以通过加强与高校合作、吸引高校金融财会等专业优秀毕业生等方式,积极招纳外部高素质人才为本银行服务;另一方面,银行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学习班,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加银行管理方面的资格认证考试,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银行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精神境界,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其次,银行需要强化日常业务执行的规范性,细化银行各项业务活动,将各项业务活动流程具体化、规范化,严格审核杠杆效应巨大的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权限和交易规模,加强对衍生金融产品市场风险的控制,防范魔鬼交易员事件的发生。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资产管理不善、收入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等不足之处,通过强化风险管理观念、优化业务收入结构、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等措施,可以帮助银行加强其内部管理,推动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匡军军. 当前国内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简析[J]. 科技经济市场,2014,11:65.
[2]王旭. 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企业导报,2015,04:28-29.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7
苏立峰(1977―),男,华东师范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上海,200241 ),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关键词]外资银行;金融开放;竞争;政策导向
目前学术界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所带来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宏观角度考察其对经济的 作用,[1](29-36)而较 少具体分析外资银行的战略目标、进入方式以及如何应对才能符合我国的整体利益。因此, 本文试图对入世后近6年来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我国银行业竞争水 平的影响、其战略目标和进入方式,以及其未来在中国市场可能采取的战略、我国应采取的 应对政策等具体问题做一一分析。
一、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竞争状况及外资银行的发展
入世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支柱、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增长引擎、以 地方商业银行为补充、基本健全的银行业竞争体系。入世后我国银行业在获得快速发展的情 形下,以市场份额为代表的各类银行间的竞争格局大致保持不变。从2001年底到2006年底, 我国银行业的总资产从20.9万亿增长到43.9万亿,增长了一倍有余(见表1)。从表1中还 可以看出,入世后5年间以四大行 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约一倍,而股份制商 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均增长了三倍有余,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长速度略慢于股份制银行 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看出,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份额有所下降,但其在银行业体系中的主 导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份额上升较快,而外资银行 的份额仅仅略有增加(见表2)。
表2显示,入世后尽管外资银行的资产份额、存款市场份额、贷款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但增加幅度很小,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以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市场 主体在入世后的5年内在竞争的压力下有着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境内居民的“ 人民币业务”这块银行业市场上最大的“蛋糕”直到2006年底仍然对外资银行完全限制。表 3中显示,入世后5年外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仅略有改变,资产结构中贷款所占份额基本 未变,国外资产比重有较大下降,负债结构中国外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有所下降,国内存款 所占比重的上升幅度也不大。
表4是从盈利能力角度对各类银行所做的对比,其中一个明显的状况是,在2003―200 6年间,外资银行与其他各类银行相比,从ROA和ROE两个指标来看,其水平基本上都是最低 的。因此,外资银行通过开设分支机构扩展业务所导致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而国内银行业 盈利水平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对其进行了不良资产剥离、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和内部经营机制改 革的结果,与外资银行带来的外部压力相关性不大。
由此可见,从资产规模、存贷款市场份额、盈利状况等方面来看,入世后外资银行的进 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很小,很多学者在入世后所担心的中资银行市场份额下降、竞争 压力增大、盈利水平下降等现象并没有出现。[2](11-17)[3](4-9)
二、入世后上海市场上外资银行业务发展状况
上海在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 ,外资银行在华设立的200家分行和242家代表处之中,分别有55家和92家位于上海,两者均 为全国第一位;截至2007年2月底,上海市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到100家,驻上海外资银行 代表处为109家。另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和上海银监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 底上海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总资产的62.2%。可见,不管是从机构数量还 是 从经营规模来看,上海都占据了全国外资银行业的半壁江山,因此研究上海外资银行的发展 状况对全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上,上海在1997年就开放了其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境外居民的人民 币业务,2003年12月之后,包括上海在内的13个城市开始允许外资银行经营对中资企业的人 民币业务,2006年12月之后外资银行可以经营对中国居民的人民币业务。表5是上海市场上 分币种、分业务统计的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状况。
表5显示,在存贷款市场上,外资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业务规模十分有限,到2007年8月 底也分别只占整个市场规模的4.0%和9.3%,其原因主要是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受 限 较多,直到2006年底才被允许接受境内居民的人民币存款,但只有转为境内注册的法人银行 后,才可以毫无限制地接受人民币存款,如果保持外国银行分行的形式,则只能接受单笔一 百万以上的人民币存款。从2006年底到2007年11月底的近一年来,上海的外资银行新改制为 法人银行的家数只有12家,大部分银行仍然保持了分行的形式。可以预计,尽管之后仍然会 有外资银行申请转制为法人银行,但其数量不会太多,因此,这使得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 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相对而言,外汇业务是外资银行的传统优势业务,表5显示,到2007年8月底,其在外汇 存款和外汇贷款市场上已经分别占有33.6%和56.1%的市场份额,其中从入世之初的2001 年 开始外汇存款的市场份额增加较快。然而,由于外汇存贷款市场的总规模相对于人民币存 贷款市场而言非常小,因此,在本外币合计的统计口径上,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少, 如表5所示,到2007年8月底分别只有6.1%和16.0%。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外资银行 的分支网络和客户基础在短期内不可能广泛建立起来有关,从而限制了其业务规模扩张的速 度。
由上可见,即使在对外资开放程度最高的上海地区,外资银行通过在境内开设分支机构 扩张业务规模的发展模式也不足以构成对中资银行的竞争威胁,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这种局 面应该不会有大的改变。
三、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之后,中国就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高成长市场,而金融业市场的增长 速度更要快于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分享中国经济高成长的成果显然就成为外资银行进 入中国市场的战略目标。1981年我国批准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 ,自此外资银行开始以不同的策略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入世以后其进入速度进一步加快 。截至2001年底,在华开业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只有190家,入世后的5年间就增加了1 22家。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从全国范围来看,外资银行这种通过增设分支机构扩张业务规 模的方式,不管是从资产规模和存贷款市场份额,还是从盈利水平等来看,所取得的效果都 不尽如人意。因此,实际上从入世之初开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路径选择当中并没有把 设立分支机构当成主要方式,而是通过入股中资银行或与中资银行结成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打 入中国市场。
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入股中国光大银行以来,截至2006年底,共有29家境外金融机 构投资入股21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190亿美元。[4]从入股时间上看,除光大银 行之外,另 外只有国际金融公司(IFC)入股上海银行是发生在入世之前,而其他均发生在入世之后, 可见入世后外资银行明显加快了参股中资银行的步伐。在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的国内银行中, 既有像工行、中行、建行、交行这样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有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 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渤海银行等国内银行业第二梯队的股份制商业 银行,还有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济南市商业银行、哈尔滨市 商业银行、南充市商业银行等国内第三梯队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持股比例上,多家外资金融 机构持股比例接近了银监会规定的20%的上限,如汇丰银行持有交通银行19.9%的股份,渣 打 银行持有渤海银行19.99%的股份,荷兰国际集团持有北京银行19.9%的股份,澳洲联邦 银 行持有杭州市商业银行19.9%的股份等。从国内银行来看,也有多家外资机构合计持股比 例接 近银监会25%的上限,如兴业银行被三家外资金融机构合计持股达到24.98%,西安市商业 银行被两家外资机构合计持股达到24.9%,北京银行被两家外资机构合计持股达到24.9% , 南京银行被两家外资机构合计持股达到24.2%等。另外,在深圳发展银行一例中,由于其 股 权相对分散,持股17.89%的外资机构――新桥投资集团还成为深发展的相对控股股东。 从2007年年初到10月底,又有6家外资金融机构入股2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约20亿美元 。①
除了直接参股中资银行之外,一些外资银行还和中资银行建立战略联盟,在全面业务或 某些产品等方面进行合作。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2003年1月花旗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建立的以信用卡业务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外,花旗银行还将在个人金融、风 险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改造、稽核及合规性管理等领域对浦发提供技术型支持及协助 。2002年,台湾中信和招商银行、中信嘉华银行和国内的中信银行也合作建立了信用卡中心 。通过参股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可以迅速解决分支网络布点太少、客户基础不足的缺陷 , 花旗银行竞购财务状况不佳的广东发展银行,看重的主要就是广发的全国性金融业务牌照和 其五百多家分支机构。从一组数据对比中也能看出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的迫切性 ,截至2006年底境内外资银行的所有者权益为747.1亿元,②约为100亿美元,远小于 该年 底外资金融机构累计参股中资银行的数额190亿美元。
四、开放背景下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政策导向
我们不能排除外资银行的进入会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配置的改善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经济稳定等产生正面的作用,Levine、[5](688-726)[6](398-428)Beck & Levin e[7](147-180)等人的 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但这种效应一般是通过提高东道国的金融服务水平的途径所带来的, [8](40-46)因此,如果外资银行的进入不能提高该国的金融服务水平, 其对经 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所能起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和值得怀疑了。用这个标准衡量我国入世后外 资银行的进入过程,就能够较为清晰地看到其意图和对我国所起的作用。
根据前文所述,入世后5年多来,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增加十分有限,其盈利状况也不 乐观,相反,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的积极性很高,其参股金额远超过了通过开设分支机构 所带来的资本输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意图何在?是帮助提高中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还 是意欲分享中国银行业的垄断利润?答案显然是后者,这从外资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后的作为 就可以看出。除个别中资银行之外,很多参股的外资金融机构并没有向中资银行派驻董事和 管理人员,与中资银行在业务方面开展的合作也很少。即使在那些外资金融机构持有股份 比例 较高、有外资董事和管理人员的中资银行里面,中资银行的收入结构在近几年来也基本没有 变化,其利润来源仍然是主要依靠利差收入,由此可看出中资银行服务水平改善的程度也十 分有限,各个国内银行引进的所谓“战略投资者”更像是“战略投机者”。近一年多来,关 于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争论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了众多关注,[9](31-38)这 种关注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应该对银行业的开放原则进行反思。
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开放是必然趋势,但出于安全性、平 稳性以及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考虑,这种开放应该是一种有一定的路径或次序要求 的开放,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开放原则应该是先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再开放产权资本市场。 [10]具体到银行业而言,应该是先开放人民币银行业务,允许外 资银行开 设更多分支机构,直接向中国企业和居民提供银行服务,然后才是开放外资参股或并购国内 金融机构的产权资本市场。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路径实际上是先开放银行产权投资,而人 民币银行服务市场的开放则通过机构设置的审批程序予以推迟和限制。这种开放路径的不利 之处是允许外资通过参股中资银行分享银行业的垄断利润,分享存款人给银行的政策性利差 补贴,而没有通过营造中外资银行间适度竞争的市场压力,来提升中资银行以客户为中心, 以服务的品种、质量和效率求得发展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事实上,要完善国内银行的治理结 构,引入先进管理技术和金融创新技术,可以通过高薪聘请有相关经验的外籍管理人员的方 式来实现,而并不需要支付对外资开放股权投资这一更为昂贵的代价。
尽管我国目前对外资参股中资银行还有许多限制性规定,例如外资的合计持股比例不得 超过25%,就决定了整体上来看外资金融机构不可能反过来控制中资银行,但从许多发 达国家现状以及发展中国家金融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对外资开放金融产权投资都是资 本账户自由化的最后一道屏障。相比之下,首先开放金融服务业,加强国内金融业竞争则是 一条更符合东道国利益的路径。
注 释:
① 根据银监会监管三部副主任漆艰明的谈话推算所得,转引自《中国证券报》2007年12月1 9日。
② 引自中国银监会2006年报公布的数据。
主要参考文献:
[1]叶 欣,冯宗宪.外资银行进入对本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经 济,2004(11).
[2] 贺力平,范小航.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趋势概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4(12).
[3]王元龙,温 彬.加入WTO后过渡期:中国银行业的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 ,2005(5).
[4]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R]. cbrc.省略,2007-3-22.
[5]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views and agend a [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7, 35(2).
[6]Levine R. Bank-based or market-based financial systems:which is bett er? [J].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2, 11(4).
[7]Beck T. & Levine R. Industry growth and capital allocation:does havi ng a market- or bank- based system matter?[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 64(2).
[8]谈儒勇,丁桂菊.外资银行进入效应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 (5).
[9] 谢杰斌,赵毓婷.我国银行业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J].财经科学,2007(10 ).
[10]潘英丽.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双方的战略意图与策略手段[J].世界经济展 望(中国社科院内参),2007-11.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 in Chi na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and the Relevant Policy Guidance
Xia Hui1 Su Lifeng2
Abstract: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 foreign banks speed up establishing new branches in Chinese market. But we fin d that such expansion still can’t substantively influence the present competiti ve structure of banking industry in China if we study some indexes,such as tota l a ssets, market share of deposits and loans, the profitability etc. In fact, mostforeign banks focus on investing in Chinese domestic banks to remedy their disad va ntages in network distribution and client foundation to share the achievements o f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hole efficie ncy and financial service of banking industry, we suggest China government shoul d loose the limitation on foreign banks’ establishing new branches and considercautiously opening up financial equity to foreign investors.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8
(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7年10月,我国已有外资独资银行20家;中外合资银行3家;另有72家外国银行设立了130家分行,191家外国银行设立了241家代表处。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批准汇丰、渣打、花旗等21家外资银行将在华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注:法人银行在业务范围、税收等方面享有优惠。外资银行随时可转为法人银行。)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现已具有相当规模。
(二)外资银行的发展特点
1.外资银行经营范围、业务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12月11日,我国对外资银行实行全面的国民待遇,外资银行不再受到行业和地域限制。外资银行发展进入加速阶段。依托成熟的市场营销策略,外资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2.外资银行资产质量、盈利能力逐年提高。随着外资银行逐步熟悉我国市场规则,其经营状况日趋稳定,市场份额逐步恢复,盈利能力稳步提高,资产总额持续增加,仅2002年至2004年就从3330.5亿元增至5159.95亿元,占我国银行业资产的1.8%。
3.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在《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速度不断加快。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一是出于对长期经营战略的思考;二是希望借中资银行不受政策限制和网点设置完善之利,绕开各类限制,快速进入零售市场。如花旗银行和浦发行联手推出的花旗参与管理和技术合作的双币种信用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二、对外资银行实施监管的意义
银行监管,是经济金融监管的一个分支,是由中央银行、银行监督委员会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有关机构,代表社会公众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施监督管理的行为。
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其能否稳健运行关系该国的经济、政治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银行监管受到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普遍重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根据本国银行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本国范围内的银行实行严格的监管。这里当然也包括该国境内的外资银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界限越见模糊,外资银行大量存在于各国金融领域,它的高速发展给该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各国不得不加强对它的监管置于重要位置。但截至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完备的外资银行监管理论体系。各国的外资银行监管实践仍依靠原有监管理论体系的指导。对此,作者认为,外资银行本是银行,对其监管的区别主要来自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而监管理论对它是完全适用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尚属发展中国家,对发展迅速、影响日益扩大的外资银行实行审慎的监管,能维护国家经济稳定,保证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外资银行监管中的问题
(一)监管法规不健全
监管的有效性依赖于监管的法制化,而我国的金融立法严重滞后。引进外资银行已近20年,却无一部约束外资银行的专门法律。这使外资银行有机会利用法律漏洞规避监管,严重影响了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效力。200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弥补了这些漏洞,但相关法规的健全工作远未完成。
(二)监管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还停留在传统“经验式”管理阶段。主要实行报送稽核。监管部门对各外资银行报送的报表、材料进行全面分析,以确认其经营的合规性。而对于外资银行运营的风险性监管上处于空白状态。
(三)监管资源严重不足
由于外资银行的开放性比较强,对其的监管需要高质量的资源。目前,我国外资银行的监管在资源方面相对缺乏。包括监管人员、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不足。在监管人员方面,表现为量不足、质不高。尚未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和后续教育系统。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乏灵敏、准确、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在监管信息流程上,表现为低效率性。金融监管当局与相关机构缺乏信息交流。
(四)缺乏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作
当今世界金融体系间的跨国联系不断加大,仅在某一国范围内考察金融监管问题已不能满足金融监管的需要。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要加强与各外资银行母国监管者的合
作,以协调监管措施,降低共同面临风险。而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再这一方面尚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
四、对改进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建议
(一)健全监管法制
要加强外资银行监管,我国就必须结合本国实际,参照国际公认的准则(如巴塞尔协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监管法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银行法。从法制角度,规范外资银行的行为,授予监管机构足够的权利,为监管工作提供基础条件。
(二)多元化监管方法和手段
当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手段单一,落后,主要是现场与非现场监管,而且两者缺乏衔接。因此,必须使监管手段多元化,由行政监管手段向经济性、法律性监管手段转变,充分实施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外部审计、审慎监管会议、三方会议等多样化监管手段。
(三)健全风险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多停留在合规性监管层面,而忽视了风险性监管。我国应根据巴塞尔协议的有关标准,制定严格、周密的风险监管体系,将外资银行的经营风险纳入监管,保证全面、客观、合理的实施监管。
(四)建立监管人才培养和认证机制
加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要依赖大量专门人才,监管当局应主导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可邀请高校等研究机构参与其中,确保培养认证机制的专业性。
(五)加强信息交流,与各国监管机构坚强合作
为了应对各国金融体系相互联系不断加强的现状,我国监管当局应主动同各国监管机构建立长期、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以协调各国监管手段,降低共同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程芳,李仲明.银行业全面开放下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J].甘肃金融,2007,(6).
[2]耿明英.对在华外资银行不同商业存在形式下的监管探讨[J].武汉金融,2008,(4).
[3]邓静.如何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6,(10).
[4]杰姆斯·巴茨,丹尼尔·诺勒,张坤.外资银行的准入与监管:承诺与实践[J].银行家,2008,(5).
[5]郑泽华.加强和完善在华外资银行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3).国外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9
【关键词】银行;同业业务;发展路径
引言
近年来,我国传统信贷的增长速度在逐渐放慢,而银行同业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很多银行的同业业务都是为了更多地实现表外信贷,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调节银行的资金流动,过多的表外资产造成了同业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导致银行资金的流动危机存在。
一、银行同业业务状况
银行同业业务是银行为了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盈利和金融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最初银行的同业业务只是为了解决资金的短期流动性的问题,它只局限于银行间的同业拆借,但是从2010年起,银行同业业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银行不但存在同业拆借、存放、票据转贴现,而且还在同业业务下变换出了很多形式的其他同业业务,比如同业偿付、代付、买入返售等其他的同业业务,从而扩大了表外资产,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这是一种节约监管成本的手段。
被称为“同业之王”的兴业银行是我国最初开展同业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近几年也随着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步伐,不断地发展出了很多同业业务,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资产占了整个银行资产的三分之一,另外由同业业务所产生的利润占银行总利润的二分之一,直观的数据表明兴业银行依靠同业业务获得了很大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将同业业务作为自己银行的所有业务中的主角的重要原因。
现阶段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概括为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银行同业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同业业务作为银行业务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我们可以从2012年上市银行的报表中看出,我国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中,同业资产比上年增加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银行高达11家,这种资产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同年上市银行的资产的增加速度。虽然我们不能依照报表中的同业资产份额来断定该银行的同业业务开展的状况,但是它足以证明同业业务在银行的整体业务中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另外同业业务也在不断地寻求创新,比如,银行找到券商与他们商量合作事宜,替代了原来的信托;虽然同业代付已被监管,但是银行通过创造它的替代品“同业偿付”保住了原来的客户;另外,买入返售也是银行创新的重要举措。
(二)由于信贷受限导致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在迅速扩张
我国的五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工农中建这四大银行的同业资产都已经超过万亿元人民币,另外工农建交这四大银行的同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其中工建交三大银行的增速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
(三)同业业务带动了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
股份制银行的同业业务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其中享有同业之王之称的兴业银行则高达百分之四十,首次超过了该行的贷款资产。
二、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同业业务的发展状况来看,它的发展也比较迅速,但是在这种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需要提高同业业务的开展水平。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同业业务中的很多产品和服务都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整体运营能力都差不多,并且还处在同一个金融环境中,所以他们的创新能力就相对较弱。
(二)需要进一步重视同业业务。目前商业银行内部还不能明确认识到同业业务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就会将同业业务和公司的业务放在一起,不利于同业业务的开展,另外银行的各部门之间没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所以当每个部门都开展业务的时候,各个部门都关注于各部门自己的情况,忽视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这种情况就会导致银行存在分散性的、短期的同业业务,不利于银行的整体长远的发展。
(三)需要同业资金类业务走出创新误区。近几年来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开展的基本路线就是尽力规避风险,发放各种贷款。通常是存在业务创新的时候由于严格的监督管制,刚创新的业务就会出现萎靡的状态然后银行就会另外再找机会创新,这样循环下去,这样的同业业务的创新不但不能为银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反而为银行的宏观调控、资金流动和系统性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四)需要增强同业业务的盈利性。对比国外的一些商业银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同业业务的盈利性明显要高于我国的商业银行,造成这种现象不仅是因为我国各大银行的创新能力还不够,而且还因为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还不稳定。
三、我国银行同业业务未来发展方向
因为我国同业业务的发展还不成熟,所以它的潜力也很大,但是这也预示着同业业务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这样的环境
中立足发展、不断进步,就要把握好未来同业业务发展的方向,围绕同业业务发展的基本方针,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业务品种,所以,在未来的同业业务中,银行需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要求:
(一)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的规范化问题。监管力度的加强,要求商业银行制定更规范的同业业务体系。虽然同业业务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大量地资金,但是它还会引起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比较复杂、资金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所以从2013年3月起银监会就要求各大中型银行向监管当局上报同业大额风险敞口,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提高了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透明度,而且还能较大程度地控制同业业务的风险。
(二)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流动性的管理。现阶段我国很多中小型的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和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及同业存款。这种模式不但不利于银行的发展,而且当经济不随着人们的预期发展时,将对银行资金的流动造成很大的威胁,另外,这种模式还会导致银行资金期限错配严重等一系列问题。2013年6月出现的一场钱荒就是由于具有极度虚拟性的同业拆借导致银行出现巨额的资金期限错配。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我国金融发展的稳定性,所以未来在发展同业业务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严格把控同业业务的资金规模,确保金融行业的稳定增长。
(三)加强关注同业存贷款定价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提出了要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机制,因为这种打破利率上限管制的行为必然会对现在的银行经营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银行一定要加强关注同业存贷款的定价问题。
(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对同业业务的创新能力。同业业务之所以会产生,主要就是因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显示不同的金融机构禀赋不同的竞争优势导致了同业业务的产生。从经济学上来说,存在着不同禀赋资源的银行应该会有不同的同业业务模式,但是从现在的发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同业业务还存在着较大的同质性,所以这也说明我国的同业业务的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同业业务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业务的创新。
(五)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同业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已高度全球化,但是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还处于落后的全球化的进程中。一系列数据表明,除了中国银行,其他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外国的资金总额占总资金的比例大部分都低于百分之十,有些银行甚至低于百分之五,净利润也非常低,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我们需要积极走出去,由于种种限制,加强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同业合作是解决这样矛盾的主要手段,所以,我国未来同业业务的发展方向必然包括同国外商业银行的合作。
摘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我国家庭居民的平均收入有所增加,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比较了我国的家庭居民金融资产与其他国家的配置结构有什么不同,进行对比之后发现,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存在以下问题:家庭居民投资品种单一,欠缺专业知识,投资风险偏好低等问题,导致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严重失衡。因此,为了形成更加合理的资产配置结构提出了对策:家庭资产投资形式应多样化、分散投资风险,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居民的专业知识水平,增投收入型理财产品,以及开发金融市场、降低投资门槛或设计更便民的金融产品。关键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分析;对策;风险资产;第1章 绪 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人民生活条件的的改善,我国家庭居民的总资产总体上得到了提升,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总额也随之上升。过去,人们的收入主要用于基本生活需要。大部分收入都存储在银行或购买的房地产中,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业的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银行存款不再是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唯一选择。家庭是社会上最重要的组织结构。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分配可以为家庭财产投资带来更多的收益。自2006年以来,著名学者Campbell提出将家庭金融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之,家庭金融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为此,西南财经大学自2010年起创立了中国家庭金融数据研究中心,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规模抽样调查,把影响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的要素作为研究对象。中国xxx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3]我国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主要是银行存款,无法满足家庭投资的最大需求,因此,如何制定一个最大效益的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策略,已经是政策研究的重要方向,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如何,还有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大部分家庭重视的问题。1.1.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居民的家庭总资产也在不断地提升,面对不断成长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伴随着债券、股票、理财产品的出现,家庭可以选择和配置的金融产品种类增加,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分配不再把银行存款作为他们的唯一选择,合理的家庭居民金融资产分配可以引导家庭配置家庭投资金融产品时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增加家庭的财富水平,可以体现这个家庭对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偏好程度,满足更高的投资需求。因此,本文根据广发银行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研究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和对策,广东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经济体,还是人口众多的省份,因此较为典型。合理分配家庭金融资产可以改善广东省的家庭经济发展水平,满足该省居民较高消费水平,对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因此,进一步分析导致家庭结构差异的因素是什么,然后提出对策,这些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具有参考价值和重要意义。1.2文献综述1.2.1国内研究唐莹(2018)分析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现状,提出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低、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不当,明确建议,要构建合理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1]路晓蒙等(2019)结合区域金融学理论,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统计数据,运用实证分析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区域需求金融发展经济的影响机制,通过减少供给侧市场摩擦,改善供应链需求方家庭金融知识,风险偏好和财富水平,因此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合理投资和家庭资产组合的优化。[6]王沛珺(2020)描述了中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发现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还处于初级阶段,运用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提出优化建议,如何做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5]我国学者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论述过程严谨,引用数据增加说服力,有利于探讨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和对策,但是,目前我国大多学者都在研究整体现状,很少有研究者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对人们的生活、家庭财产支出的影响。1.2.2 国外研究Cuoco and Liu(2000)把住宅和非交易性的劳动收入作为资产配置决策的考虑对象,发觉房地产排挤了持有股票的投资者,这一现象在新一代的投资者中尤为显著,他们的房地产投资额基本等同于其家庭资产总额,尽管房地产不考虑租赁市场,但其资产组合展望更为实际。[20]Agnew et al.(2003)认为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特点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通过国际比较发现:在美国,年龄、财产和家庭风险性资产所占比例呈正比,在英国,户主的性别、年龄和总资产对资产选择有显著影响,对于韩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是否已婚、是否就业、年龄的大小和供养小孩的情况会影响家庭对金融资产的选择。[16]Aizcorbe et al.(2003) 根据美国消费金融调查(SCF), 在美国有90%的居民家庭存在多种差异的金融投资方式,而25%的居民家庭持有超过5种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这跟以前相比变化不大,但随着风险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的占比不断增加,并且每个家庭持股的比例对于年纪的不同,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教育程度都有体现。[17]国外研究者侧重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要素作为探讨方向,为进一步探讨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状况给予学术研究,为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和对策提供重要参考。但大部分研究者都忽略了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实际上是一种较为特别的消费方式,比较少研究者从消费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的配置。1.3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1.3.1 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方法、文献分析法、数据对比方法这三种方法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展开描述。理论分析方法,作为论文的基本方法之一,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对家庭资产结构的变动以及影响要素的相关理论进行描述,为接下来对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分析做好理论准备。文献分析方法,利用各大网站查阅现有的文献和报告,进一步的研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问题,总结出适合家庭资产配置的合理对策。数据对比方法,通过对搜集数据来比较与其他国家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的规模和结构,以广东省为例,进一步分析我国现有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不合理之处。1.3.2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的主要是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并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说明。本文由五个章节构成,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使用的研究方法等,并把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作为一个研究方向,引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加以概述。第二章是描述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有状况,并跟其他国家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进行对比,得出我国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有什么特点。第三章根据搜集的数据横向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有什么差异,从而得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有哪些问题需要着力解决。第四章为了更好的配置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结合相关的文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相关的建议。第五章是基于前文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对策得出结论,并提出不足。第2章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分析2.1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概述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是家庭居民现有财产存量的局部,既可以让当下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又可以满足家庭居民未来的消费需求。对于不同的家庭,将有不同的资产分配结构。家庭理财把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并结合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以获得收入,通过资产组合来获得的收入。家庭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衍生品,外币资产,保险,黄金,借出款和其他金融资产。[4]本文依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广发银行发布的《 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该报告选择了7503户家庭作为样本容量,在全国7个地区的23个城市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报告数据(图1),可以看出我国家庭可配置金融资产的规模迅速增长。2018年我国家庭居民的平均总资产由2011年的97万元人民币增长到161.7万人民币,2018年我国家庭居民的净资产规模由2011年的90.7万人民币增长到154.2万元人民币,2018年我国家庭居民的可投资资产由2011年的28.9万元人民币增长到55.7万元人民币。图1:城市家庭户均资产、净资产和可投资资产规模(万元)2.2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分析我国的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水平还有待改善。根据调查报告(图2),该报告使用百分比形式将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水平分成五个等级:其中50分以下视为“非常不健康”,50-60视为“不健康”,60-70视为“亚健康”,70-85视为“基本健康”,超过85视为“非常健康”,从中国家庭财富健康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我国家庭财富健康平均得分为68.5分。可以说,中国家庭的整体财富管理仍然不健全。近40%的家庭得分低于60分,被认定为“不健康”。图2:城市家庭财富健康得分占比我国房产总额的比例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据主导地位,远远超过美国。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水平稳步迅速,房产投资金额过高,限制了家庭金融的发展,根据报告显示(图3),我国住房资产占家庭居民总资产的比例为77.7%,根据美国消费金融调查数据(SCF)的统计,在美国,房产占比只有34.6%。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占家庭的总资产比重只有11.8%,远远低于美国的比重42.6%。图3:中国与美国的家庭总资产配置对比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的占比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依据中国家庭金融数据中心和《全球财富报告》提供的数据,该报告将不同国家之间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占比进行了对比(图4),发现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比例远远低于别的发达国家。图4:各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占比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的分配结构不均衡主要是基于银行储蓄占比过高。根据报告(如图5),在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中,银行存款从2015年的45.6%下降到42.9%,现金和银行存款占46.6%,保险占17.0%,理财产品从2015年的7.1%增长到13.4%,借出款占10.3%,而基于风险的金融产品只占很小的比例。股票从2015年的11.4%下降到8.1%,基金从2015年的2.7%增长到3.2%,债券的比例从2015年的0.4%增长到0.7%,衍生品的占比仅为0.05%。图5: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根据不同类型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该报告将我国家庭资产的投资类型和美国家庭资产投资类型进行了比较(图6),调查发现,我国家庭居民投资的产品不足三种的,占90.4%,只有三种或更多类型占9.7%,这与美国的相比缺乏多样性。图6:中美家庭投资品种多样性对比家庭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根据家庭金融知识水平的不同,该报告主要将家庭资产分为四类。数据表明(图7),家庭金融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将影响各种资产的不同比例。当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较低时,货币金融资产的比例将为35.8%,而家庭债券和股票资产的比例较低。当家庭金融知识较高时,家庭债券和股票金融产品从原来的4.5%和31.5%增加到10%和43.7%,货币金融产品的比例从35.8%减少到29.7%。图7:不同金融知识水平下的家庭金融配置结构根据《 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仍有待发展,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健康水平仍有待提高,近40%的家庭得分低于60分,属于“不健康”状态。从前面的数据显示也可以看出,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结构已经从简单的资产分配结构转变为形式多样,长期以来,家庭总资产、净资产和家庭可投资资产一直在增长,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的比例远低于他们。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比较单一,但与往年相比,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存款和股票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其他类型的家庭金融资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与美国的家庭相比较,我国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结构还不完善,每个家庭的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两极分化严重,主要是两个原因:首先,家庭金融资产产品的缺乏多样性,家庭居民金融资产占的比例低;还有一个原因是,家庭居民的金融资产分配结构不均衡,由于家庭金额知识水平低,大多数家庭采用了更为保守的投资方法,低收益和低风险的银行存款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持有现金的股票,而外汇,债券和期货所占比例很小。由此可见,中国的家庭金融资产偏向于低风险的银行存款,除了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中国家庭还需要承担其他医疗,教育,养老金和其他支出,并将其资金存入银行,可以灵活使用。因此,要改善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就必须引导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改善家庭居民单一资产配置的结构,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第3章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家庭资产总额持续增加,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家庭居民对家庭金融资产分配的了解较少,不了解新的投资工具,导致家庭资产的投资不均衡,大多聚集在房产和银行储蓄这一类型,分析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金融机构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作品。具体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3.1投资形式单一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民收入不断增加,家庭总资产有所增加。居民的购买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居民金融资产的分布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根据调查,在中国家庭的家庭资产配置方案中,家庭居民选择一种投资类型的比例为67.7%,选择两种以上投资类型的比例为22.7%,选择三种以上投资类型的比例为投资类型是投资类型是9.7%,大多数家庭选择的主要是银行存款和房地产。从只有9.7%的居民选择3个或更多中可以看出,这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61%。以广东这个省份为例,广东省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的省份之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在现阶段,尽管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家庭投资方式仍然是单一的投资方式。许多居民尚未认识到资产多元化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于银行和房地产行业相对较早兴起,以及对银行存款投资理念的广泛支持。人们经常将家庭资产变成固定资产或将资产存入银行,实际上,这不能保证其资产不会折旧,这将使基本市场经济不活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3.2 缺乏专业知识调查发现,家庭是否熟悉金融市场也是影响家庭资产配置的重要要素之一。数据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居民对金融知识的认识越充分,家庭的投资类型越多,而我国大多数家庭由于专业知识的欠缺而不敢参与金融产品投资,这也表明我国家庭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还相对较低,特别是广东省,广东有很多市县,被列为贫困地区的许多地方都无法访问互联网。他们主要依靠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介来了解信息。他们了解金融知识的渠道较少,还有许多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时间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居民学习金融知识,也导致他们对相关的金融知识不熟悉。对于许多产品,他们不敢放手去投资,担心他们在投资后会损失资金。实际上,许多家庭金融资产的产品风险仍然很低,只要他们具有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合理的投资,就可以促进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因此,缺乏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不足的原因之一。3.3 投资风险偏好低投资的风险承受程度通常取决于居民家庭的收入状况。一般情况下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愿意冒险。过去,人们要么将钱存入银行,要么就用这些钱购买高价值的房产。目前,大多数居民投资主要是银行存款和房地产,54.6%的家庭希望不损失本金。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居民家庭选择的产品都是规避风险的,而家庭金融的资产配置主要集中在安全指数高的产品上。对于较高级的产品,有12.9%的家庭只接受本金损失的5%,而忽略了产品的盈利能力,对风险的低意识以及对预防性投资的需求远高于投机性投资动机,有 14.7%的家庭不了解金融产品的风险,因此选择不投资。因此,从总体上看,他们选择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安全性高,收益率低的银行存款和房地产。对于新的衍生品、风险型的产品占比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缺乏投资经验,对金融产品的风险性缺乏正确认识,使得中国大多数家庭仍然选择保守的银行投资或稳定的产品,这也是造成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3.4 金融产品投资受限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投资意识逐渐增强,但对于金融业的持续发展,一些金融产品的投资门槛很高,从而限制了居民的投资。与期货和基金一样,这些产品也可供居民投资,但投资门槛较高,投资金额也较高。例如,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入场前提:对于机构,要求其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对于个人,近来三年的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个人平均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14]这是为了将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隔离在投资门槛上,因此,许多家庭不符合入资要求。就广东省而言,广东有许多中小企业或个体经营者,许多是自给自足的个体经营者,很难达到准入要求。此外,由于金融产品本身,投资基金,期货等需要咨询机构或寻找代理商的复杂性,普通家庭很难独立投资。因此,金融产品投资的门槛高低也是影响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重要要素之一。第4章 优化我国家庭资产配置的对策为了进一步改善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的配置,让家庭资产配置的结构趋于更合理,引导居民降低银行储蓄、房地产等低风险产品的比例,并适当增加股票、基金、外汇等风险型金融产品,使得家庭资产的收入最大化,针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现状和前文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四个对策。4.1投资形式多元化在线金融的不断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拓宽了金融市场的投资渠道。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形成家庭金融资产的合理配置,降低家庭金融资产的风险。过去,家庭剩余资产主要用于房地产投资和银行存款,而对于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以及其他新的金融产品,投资很少。随着在线金融的发展和互联网的便利,家庭居民有更多的投资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有效性,由此提出建议:家庭居民应该根据自己的偏好对金融产品进行更多的投资,而不是专注于某种产品,投资形式多样的金融产品可以分散投资风险,增加新型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形成均衡的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4.2普及金融知识家庭居民的财务知识的高低程度支配了家庭资产的分配结构。一个家庭储备的金融知识越多,获得信息的来源更广,使得他们可以更多地介入到金融市场并手持更加多的金融资产。丰富的金融知识能使他们能够更充分,更有效地制定投资策略,正确评估所拥有信息的正确性,并避免决策过程中的盲目自信。因此,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我国家庭居民应该更加主动地学习金融知识,随时关注金融市场信息,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可以在微信平台关注公众号,充分了解新的金融产品,使决策更加科学,减少不必要的盲目性。其次,政府还应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鼓励更多渠道对金融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促进区域金融的发展,帮助更多的家庭获得更多的金融知识并改善他们的金融知识。对于一些不是相关专业的学生还应提供相关的金融知识课程,普及相关知识,在网络不发达的某些地区,比如可以在广东卫视增设有关家庭金融资产的节目,播放有关家庭金融资产的知识,以便对学习感兴趣的居民学习使用,增强金融知识的观念,可以在分配家庭金融资产时制定更加合理的资产分配计划,引导家庭居民积极介入金融市场。4.3改善投资风险偏好根据调查报告,大多数家庭选择了规避风险的投资方法来形成单一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这与人们缺乏相关金融知识以及对金融产品的风险和回报缺乏了解有关。只考虑产品的安全性,而忽略产品的盈利能力,会使人们只投资于低风险产品。因此,建议政府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并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金融产品盈利能力和安全性的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更多新型的金融产品知识,增强家庭金融投资意识,使居民能够了解关于新型金融产品的更多信息,指导居民适当增加投资风险以及选择更合理的资产配置的方式。对于教育水平有限的农村地区,他们对复杂的金融市场的认识更为陌生,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采取符合其实际情况的措施,并为家庭金融资产的分配设计更合理的结构。4.4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一个好的金融市场可以吸引更多的家庭参与进去。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许多金融产品仍不完善。例如,金融衍生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较高,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和投资需要机构或代理商的专业指导,衍生产品的高杠杆将增加产品风险。我国家庭居民有强的规避风险意识,这也导致我国居民很少选择衍生品。因此,政府应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外部环境,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控制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有效扩大消费需求,营造良好的家庭金融投资环境,提高市场开放度为减少金融危机,减少金融产品进入壁垒,引导居民形成多种金融投资方式,金融机构还应根据消费者的个人需求推出不同层次的产品,设计更便捷的金融产品,形成更合理的中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第5章 结论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以及广发银行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并参考相关文献,在比较国内外家庭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基础上,对我国家庭居民金融资产的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问题。以广东省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广东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不合理配置的原因。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结构相比,我国大多数家庭仍处于单一资产配置状态,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要素有很多,这也是本文存在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本文仅选择直接影响居民的要素,因此本文研究并不全面。对于社会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是否会影响家庭金融目前尚无透彻的研究。此外,本文中选择的数据仅适用于当前描述,没有考虑其他年份的数据的差异将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结构,并且由于数据的复杂性,我的学术水平受到限制,对于不容易获得的数据,没有更好的分析方法。参考文献:【1】唐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J].经济论坛,2018(08):41-44.【2】翁定碧.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配置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47-48.【3】刘永党.浅析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现状及优化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0):29-30.【4】周威.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优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5.致谢至此,论文的写作完成,至此,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她的关心和指导下,本文才可以得以顺利完成,从论文的选题,结构的安排到内容的编写,每一步都是老师的指导和关怀下完成的。在此,我对老师的指导和关怀表示深深地谢意。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及所有关心的我的人,是他们这些年的无私奉献和关爱是我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是他们给予我鼓励,让我可以顺利、愉快的完成学业。下载提示: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bvv.cn/chachong/101152.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