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做城市运营公司是做什么的行管理服务的公司有推荐吗?

  提升城市品质成为山东住建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要内容,图为济南经十东路沿线发展成果。威海推进智慧物业建设,不少小区配备了高清摄像头,还有周界报警系统。济南工人新村南村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后颜值升级,居住环境也得到改善。  全省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0万户,改造棚户区50万套,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日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明确了城市更新、城乡住房、产业升级、行业改革、系统安全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发放租赁补贴20万户新增公积金缴存额6000亿  住房是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十四五”期间,山东将坚持系统化设计、规范化建设和长效化推进,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提升安居宜居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弥补结构性供给不足。加快发展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2025年底,在100家规模化机构中,争取30家实现3万平方米、1000间的经营规模。完善长租房政策,多渠道筹集租赁房源,加大土地、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构建长期稳定的租赁关系。强化住房租赁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合理调控租金水平。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缓解城镇常住人口住房困难。以市场化为主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政府为主按需发展公租房,分类合理确定准入门槛,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对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支持人口净入量大的城市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有序发展人才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万户,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额6000亿元,鼓励灵活就业人员等新市民群体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制度覆盖面。  展望2035年,山东省将全面建立起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住有宜居、住有安居目标基本实现。  开工棚户区改造50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40万户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完善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存量和增量、地上和地下、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城市道路、停车设施、综合管廊、燃气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扩容升级。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加快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有序开展城市体检。系统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县城重要载体。  修复生态,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合理布局绿色空间,实施城市生态修复,探索建设“公园城市”。到2025年,全省城市(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建成城市绿道1万公里。  全省新增城市道路600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12万个,新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20公里。加大供水深度处理和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排水设施补短板行动,新建改造修复城区污水管网5000公里、雨水管网5000公里,“十四五”末,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新建城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基本消除城区管网空白区和生活污水直排口,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城市(县城)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推动市容环卫提标,2025年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85%以上,设区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塑造风貌,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全面开展城市设计,优化城市公共空间视廊、天际线、建筑风格、第五立面、城市家具等关键要素,彰显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城市精神。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更好体现地域特征和时代风貌。  全省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40万户,到“十四五”末,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力争基本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改旧出新,提升市民居住品质。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开工棚户区改造50万套,指导各地依据地方财力、居民改造意愿、改造迫切程度等,分类推进、先易后难,不搞“一刀切”。综合运用“4+N”改造方式和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运用共建共享理念,积极组织居民参与。  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成  城市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向智慧化升级,“十四五”期间,省、市、县(市)全部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  因地制宜建设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市容环卫、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城管执法、智能停车、智慧管线、智慧水务等专项业务应用系统,拓展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范围。  建设城市管理决策支撑系统,以行业安全生产、市政设施、城市秩序、市容市貌等为重点,加大数据指标关联分析,实现对热点问题、城市管理指标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专题的智能分析预警,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城市大脑”。  推广“互联网+执法”新机制,逐步实现执法案件网上立案、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行为网上监督、行政执法决定适时推送、执法信息网上公示。加强微信、微博和移动终端建设,畅通群众参与城市管理途径,提供惠民便民服务。新建住宅小区物业全覆盖新增绿色建筑5亿平方米  2016-2020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完成投资5.4万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8.5%,房地产业、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6%,缴纳各项税收9766亿元,占全省税收收入的23.0%。  《规划》明确“十四五”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全省施工综合资质企业达到60家,年产值过100亿元企业集团40家,过500亿元的5家,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全省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新建住宅小区实现物业服务全覆盖,5家以上物业服务企业上市。  改革攻坚迈出新步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新增绿色建筑5亿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亿平方米。  展望2035年,山东省住建产业经济规模质效、科技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  乡村建设达到新水平形成“鲁派民居”建筑群落  提高农村住房品质,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持续推进美丽村居建设“四一三”行动,加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到2025年,形成多片立足乡土社会、体现现代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鲁派民居”建筑群落。  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加强对农村房屋设计、施工和建设队伍的指导和技术服务,以钢结构装配式农房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农房建设方式转型。  全面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逐步消除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对动态新增危房及时鉴定、及时改造。有序推进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取暖,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来源 齐鲁晚报)编辑:李岩审核:王明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证券时报e公司讯,10月12日,数字政通参与建设的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前通过山东省住建厅验收,投入正式运行。“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所辖曲阜市、邹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项目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建办督﹝2021﹞ 54 号)印发后,国内第一个完成招标、启动建设的平台,由济宁市城市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数字政通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核心应用与运营服务提供商,深耕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近20年,近年来,根据国家层面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城市运管服平台”)的工作要求,作为主要编制单位积极承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技术标准》(CJJ/T312-2021)、《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CJ/T545-2021)、《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南》等系列标准规范的的编制工作,并通过新技术创新,努力推进全国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向城市运管服平台转型升级,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数字政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项目的投标,经过精心准备,于2022年1月6日成功中标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公开招标、启动建设的城市运管服平台,具有显著的首发效应和示范效应。下一步,数字政通将集聚公司优势资源,紧扣济宁市城市特点和实际需求,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倾力打造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济宁样板”,为三线城市平台建设塑造典范。01配备立体阵型,打造“平台建设”样板为高质量打造济宁城市运管服平台,数字政通将聚焦济宁项目建设内容和特色需求,高标准配备高级项目经理、售前技术经理、工程实施经理等实施团队,以及产品经理、技术研发人员等研发团队,组建完整的项目立体交付阵型,部署实施数字政通自主研发数字孪生“晶石”、城市大脑“悟空”、业务管理“玲珑”、大数据“星桥”、移动互联“飞天”等新一代先进技术产品,建设先进、智能的济宁“城市运管服平台”。此外,在项目实施关键节点,也将组织行业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就机制完善、场景创新、数据治理等重要事项提供针对性保障,在确保平台正常建设交付的前提下,夯实基础,建出特色,打造全国领先的济宁市“平台建设”样板。02完善运行体系,打造“长效机制”样板在济宁市现有城市运行管理架构上,数字政通将协助济宁市健全完善城市运管服综合协调、监督指挥、工作协同、综合评价等管理机制,修订《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指挥手册》、《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平台运行效能,积极协助济宁市城市管理局研究建立专业化城市运管服信息采集机制,拓展“人巡+车巡+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化综合采集方式,创新AI赋能城市运管服务信息采集模式,有力提升济宁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事项监管能力,打造彰显济宁特色的“长效机制”样板。03夯实数据基础,打造“数据治理”样板为更好支撑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需要,体系化、标准化搭建济宁市城市运管服数据资源体系是重中之重。数字政通将以住建部最新发布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CJ/T545-2021)为依据,以“统筹建设,合理利旧”为原则,以城市基础数据,运行、管理、服务和综合评价数据为主要内容,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为底座,在汇聚叠加大数据、住建、交通、水务、环保等部门相关业务数据,共享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视频监控6万多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织密城市治理感知网络,完善城市运管服数据资源目录,构建综合性的济宁市城市运管服数据库,实现多源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接入,有力支撑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打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济宁“数据治理”样板。04统筹建设成果,打造“行业监管”样板行业应用系统是城市运管服平台发挥城市运行管理行业监管功能的核心系统,数字政通将积极推动济宁市现有智慧工地、城市防汛、共享单车等现有行业系统的整合集成,并基于公司成熟先进的技术产品,高水平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垃圾分类、园林绿化、城市照明、城市道路智能巡查等智能化行业监管系统,同时,充分考虑未来新建行业监管系统需求,预留开放式的系统对接接口,推动现有平台不断拓展延伸,持续构建集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综合监管于一体的智能化行业应用系统,有力提升城市干净整洁有序水平,打造高度集约化、智能化的济宁“行业监管”样板。05聚焦运行监测,打造“安全运行”样板加强对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是推进“新城建”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城市有序运行、提高城市安全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济宁市经过充分需求调研及建设规划,计划逐步启动城市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着力构建重点领域全覆盖的城市运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数字政通将充分发挥在燃气、排水、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探测普查、隐患排查、监管平台建设等综合优势,助力济宁市拓展完善城市运管服平台安全运行监测功能,推动市属国企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等现有基础的一体化集约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城市“生命线”运行监测的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水平,打造符合济宁实际的“安全运行”样板。06融合前沿技术,打造“场景应用”样板济宁市城市运管服平台将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移动通信等前沿技术,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打通跨部门跨层级数据资源,推动实现系统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联勤联动,支撑市、区在平台上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指挥调度资源和力量,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联动处置模式。坚持“边建设、边完善、边应用”的建设思路,聚焦城市运行管理痛点难点问题,结合市、县两级根据地域特点和管理需要,持续探索研发城市防汛、渣土管理、共享单车、户外广告等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智能化应用场景,高效赋能城市运行管理,推动城市运行管理的源头治理、过程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济宁“场景应用”样板。随着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数字政通将持续整合多方资源,努力将济宁市城市运管服平台建设成为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典范,打造“济宁样板”,为三线城市运管服平台高质量建设提供经验启示,助推我国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达到新高度、新水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运营公司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