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灼征讨梁山概括是怎么归顺的梁山?


2023-08-06 09:10
来源:
剥古通今发布于:天津市
众所周知,梁山好汉大体分为主动落草与被迫落草两种。主动落草的基本都是一些武功高强却迫于阶级无法施展抱负,所以决定落草梁山,草木一秋人生一世,总不辜负自己(石秀就是典型,本是一个砍柴人,路见不平一声吼,带着兄弟上梁山);而被动落草的大多数是有一技之长为梁山所需,设计“赚”上山的,更有甚者,大多数本就是朝廷命官,奉命来征讨梁山,却被梁山所擒,“被迫”落草。而呼延灼就是这样一个“被迫”落草的人。
呼延灼,宋朝开国名将铁鞭呼延赞的嫡派子孙,名门之后,细算下来,应该是红N代了,与他祖父一样,善使双鞭。但是呼延灼最令人惊叹的不是他的高深武艺(万夫不当之勇、马军五虎将第四名),而是他对于敌军的把握能力以及他高深莫测的排兵布阵能力。
最初,高俅保荐呼延灼是因为梁山为救柴进打破高唐州,杀了高俅的堂兄弟高廉。呼延灼最初应召攻打梁山时,并没有因为草寇便轻敌,而是慎重地举保了两人,百胜将军韩滔、百目将军彭玘,并且点三路精兵,也未忽视后勤(武器、熟皮马甲、铜铁头盔、长枪、滚刀、弓箭、火炮、战马等等),可以看出呼延灼对于梁山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再看,呼延灼对战梁山时,梁山派出了霹雳火秦明、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一丈青扈三娘、病尉迟孙立进行车轮战,呼延灼虽然损失了彭
玘,但是他以一人力抗五将,也是相当不错了(最多的应该是张清一个敌梁山十五将)。最出彩的是呼延灼使出的“连环马军”,杀死梁山者不计其数、生擒五百余人、夺得战马三百余匹,甚至早布有埋伏,差点生擒宋江,这还是在在彭玘被抓上山并且泄露了一些军机的情况下,可见,“连环马军”当真是变幻莫测,呼延灼也用兵有方。
乘胜追击,呼延灼发现梁山四面环水,只能炮攻,于是请来了轰天雷凌振。试想一下,凌振仅仅是一名炮手,而呼延灼身为名将之后,竟然可以一时间调兵遣将,足以说明呼延灼对于朝廷中每个人的能力、分工都有很深的了解,再配上他的兵法谋略,才能百战百胜。
不幸的是,凌振被擒。而梁山为了破“连环马军”也是煞费苦心,“请”来了金枪手徐宁,破了“连环马军”。呼延灼只好投靠青州知府,与三山缠斗而僵持不下,后来被吴用设计擒拿。对比于关胜等,同是名将之后,呼延灼显得更有风骨。事败后,还想着东山再起,哪怕被捉后,也能保持自然,并且呼延灼入伙梁山也是有自己考虑的,因为宋江明确地表达了将来要招安的想法,并且呼延灼损失惨重,高俅又心地狭隘,他如此回去,只会受到朝廷众人的排挤,只是使得天下少一个真正有能力的将军。
日后,呼延灼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力抗方腊,“天威星”名不虚传。最后在率领大军打败了金兀术四太子时,阵亡。
呼延灼是一个有领军之能(战功累累)同时又懂得保全自身(归顺梁山)的人。虽然他有一些黑点,但是在一个难以施展抱负的时代,他无愧于祖宗英魂。《水浒传》上对于降将的描写总写一笔带过,但是其中的心酸又有谁能知道?谁不愿意生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忠贞爱国是多少将军一生的坚持,但是时代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呼延灼是幸运的,最后被成功招安,我们无需苛责于他。在其位,谋其事,他做的已经可以了。再也不要牵扯进政治斗争了,马革裹尸是呼延灼,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毋庸置疑是把宋江定为男一号,按照惯例,通常这些有主角光环的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死的。可是《水浒传》的结局是,施耐庵把宋江写死了。招安后,宋江是被朝廷毒死的,而当时好兄弟呼延灼手握兵权,完全是有实力可以救下宋江的,但是呼延灼却选择了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呼延灼,绰号“双鞭”,大宋二品武官,开国名将铁鞭王呼延赞的亲孙子,血统高贵。呼延灼运用连环马战术,宋江率领的梁山兵马抵挡不住,人马折损大半,差一点把梁山集团赶出老巢。后来高俅率十三万大军、上将近二十人攻打梁山,也没能像呼延灼般的势。后来的故事走向大家都知道,宋江亲自作诱饵把呼延灼引入陷坑,活捉呼延灼,在宋江好言相劝之下,正式归顺梁山。呼延灼上梁山的主要原因是在听取了宋江一席话后的大胆决定:帮助宋江实现招安,变相完成剿灭梁山的任务。呼延灼知道兵败回去自己就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留下帮助宋江实现招安还能将功折罪。为了给自己完成任务提高砝码,呼延灼诈降关胜,给自己完成任务找到了一个好帮手,压下了林冲、鲁智深等人不希望招安的势头。征方腊归来,呼延灼完成朝廷任务归队,从一方大员成为了皇帝行营守卫首领,是梁山中唯一提拔重用的武将。能够重新得以重用的很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呼延灼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作为开国功臣的后代,对朝廷自然忠诚不二,宋江当初为了使呼延灼投降,虽然自己伤亡了几千人,但也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消灭了他手下的一万个弟兄,如果不是宋江,呼延灼也不会沦落到落草为寇的地步,对于开国功臣后来讲,这是何等的屈辱?不是为了保全性命,谁愿意背弃忠君爱国的将门气节和放着好好的官职不当心甘情愿去当“土匪”。还有一点也可以看出呼延灼从未真心归顺。小说里,一般被逼上梁山的那些好汉,在梁山安顿好以后一定会去把自己的家人也接到山上,就连李逵也要接自己的老娘上山,可是呼延灼却没有这么做。也有可能是因为开国功臣的后代,北宋朝廷对开国功臣的后代向来重视,即使有错误也会宽大处理,不会有杀头之祸。呼延灼也是心里有数,知道朝廷不会为难他家里人。呼延灼的出身起跑线本来就很高,他清楚的知道宋江能给他什么?不朽的功勋?光大门楣?显然宋江都给不了,顶多就是大口喝酒,大口吃肉。如果他选择救宋江的话,就等同于和朝廷作对,就很可能失去好不容易找回来的一切。若不是形势所逼,呼延灼根本不屑于跟宋江打交道。征讨方腊后,重获官职只是重新手掌兵权。以呼延灼的实力,想救宋江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呼延灼只是把朝廷安排的任务完成了,对救宋江却没有什么想法,就好像和宋江是陌生人一样。有人可能会觉得呼延灼薄情寡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呼延灼又何尝不是呢?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最后一定是分道扬镳收场。
梁山这个山头,是由白衣秀士王伦创建的,尽管在江湖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实力却非常一般。晁盖火并王伦,梁山进入了发展壮大时期,期间吸纳了不少好汉入伙,实力大增,自然而然便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一批批沙场悍将奉命前来征讨,只可惜这些人后来又都入了伙,梁山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来越强大。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由本文即将介绍的这位名将开始。此人便是对应天威星、排名第八、绰号双鞭的猛将呼延灼。说起呼延灼,可谓家世显赫。他乃北宋开国名将呼延赞的后裔,惯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其双鞭的绰号也是因此而起。除了自身武艺出众,呼延灼还有一项绝技,其连环马战法闻名于世。梁山杀死高廉、破了高唐州,引起朝廷恐慌。太尉高俅推荐时任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率部征讨梁山,揭开了官军围剿梁山的序幕。呼延灼后来又举荐了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玘和轰天雷凌振,再加上手下的数万大军,可谓实力雄厚,胜券在握。不过,开战伊始,呼延灼却遭遇失利,副将彭玘被俘,呼延灼又与林冲、花荣等人杀得难解难分。究其原因,是自己过于托大,不擅谋略,原本用于冲阵的连环马在首战却成了防御武器,优势没发挥出来,这仗岂有不败之理。不能不说呼延灼的战前预判出现了失误。等到第二仗开打,呼延灼正确使用了连环马战术,大获全胜,又向朝廷要来了轰天雷凌振,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此时呼延灼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将凌振的炮阵部署在水边,却忽略了对炮阵的防御,仅仅派了一千多人前去保护。这个失误很快便被吴用发现,派梁山水军出击,将凌振抓获,远程打击能力没了,又无法突破梁山的防御,使得梁山有充足的时间去骗来连环马的克星——金枪手徐宁上山,之后战斗的失利也就在所难免了。呼延灼兵败退回青州,虽然有大战鲁智深、杨志、秦明,活捉孔明之战绩,但其立功心切、不擅谋略的弱点再一次被梁山利用,吴用略施小计,将其抓获,宋江一通忽悠,又将呼延灼从朝廷命官变成了强盗。而呼延灼答应归顺梁山,连自己家小安全都不曾提及,也没有要求宋江派人将其家小接上梁山,可见此人的头脑过于简单。呼延灼归了梁山,不仅增强了梁山的实力,同时也扩大了梁山的影响力。在随后梁山的数次战斗中,呼延灼及其连环马不仅对前来围剿的官军能形成强大的威慑,也为收服大刀关胜做出了巨大贡献。梁山排座次时,呼延灼不仅高居天罡,名列第八,还是马军五虎将之一,可谓实至名归。梁山招安后的四大战役,呼延灼威风不减,战后被授予御营兵马指挥使。后来在对抗金国入侵的战斗中,还曾大败金兀术,最后血溅淮西,为国捐躯,非常悲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呼延灼征讨梁山概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