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下,华英东亚前海证券 有前景吗在大湾区有哪些贡献?

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论坛上发表致辞“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今日(9月27日)于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论坛上发表致辞时表示,凭着“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多年来建立了稳健的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坚韧、稳固,并获得国际广泛认同。香港是唯一一个集合国家优势和环球优势于一身的城市,又是世界前列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充分条件在大湾区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贡献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以下是致辞全文:许正中董事长(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徐威主席(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守睿副市长(深圳市副市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早上好!我很高兴再次参与凤凰卫视举办的湾区财经论坛,与各位交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空间、新动能、新魅力。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口超过8600万,生产总值超过1.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习近平主席今年四月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使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中央近年多次为大湾区建设开展新空间。2021年,中央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使香港高端专业服务业发挥更大优势。上月,中央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中央推出不同措施,为大湾区合作建立高水平合作平台,定下牢固的政策基础。凭着“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多年来建立了稳健的金融体系,我们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坚韧、稳固,并获得国际广泛认同。香港是唯一一个集合中国优势和环球优势于一身的城市,又是世界前列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充分条件在大湾区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贡献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李家超(中)、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许正中(右)和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威(左)在论坛上合照配合财经论坛的主题,我在这里分享香港在金融发展方面的新动能。首先,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今年三月,沪深港的交易所把符合条件的外国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范围。五月,互换通北向交易正式启动,第一次把互联互通安排扩展到衍生品领域。八月,两地监管机构公布将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提升跨境市场流动性。这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助力国家金融市场有序开放,另一方面也为香港金融市场和服务开拓新空间。第二,持续推动上市制度和证券市场发展。今年三月,香港交易所实施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便利具规模但尚未达到主板资格测试的盈利或收益要求的特专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新制度进一步便利内地科技公司吸纳国际资本和拓展业务,推动创新科技行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配合国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我知道这次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将举办首届2023凤凰之星港股最佳上巿公司评选活动,让更多投资者认识香港股票市场。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特区政府已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深入研究提升香港股市流动性的方法,帮助我们作出策略性和前瞻性的规划,为香港建设更蓬勃和更具活力的资本市场。第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香港是亚洲的绿色金融枢纽,去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达到805亿美元。深圳市人民政府也连续三年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当中包括绿色、蓝色和今年首次发行的社会责任债券。绿色金融是支持国家绿色转型,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香港会继续提升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并期待大湾区内更多机构善用香港的绿色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现在拥有超过800家金融科技企业,业务涵盖多个范畴。我们将继续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传统优势,和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新发展优势结合起来,为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湾区建设除了在政府层面规划推进外,也需要各位政商贤达和学术界精英群策群力。我鼓励大家继续为国家、为香港出谋献策,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作积极贡献,创造更多发展空间、增强更多发展动能。最后,我祝愿湾区财经论坛圆满成功,在座各位身体健康,也预祝大家中秋节快乐!谢谢大家。“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2022-12-20 22:18
来源:
创富财经频道发布于:广东省
2022年12月20日,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兴科技”)在科创板无条件过会!成为科创板近两年来第一家环境监测领域的过会企业,也是华英证券2022年第二单科创板IPO过会项目,体现了华英证券服务环保领域客户的实力与效率,为华英证券“精品投行、特色投行”的品牌实力添砖加瓦。华英担任独家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
项目组从进场以来高效推动项目进程,仅11个月即完成科创板IPO申报,6个月助力发行人成功过会,从进场开展尽职调查到过会总共历经17个月,项目组以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效的项目执行效率、顺畅的监管机构沟通获得了合作企业的好评。
碧兴科技自2004年进入自动监测行业,是国内最早从事环境自动监测领域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企业聚焦智慧环境监测业务,以感知层和应用层为战略重点,坚持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核心产品的自主生产,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和攻关能力,是国内专业从事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骨干企业。截至目前,碧兴科技已拥有7项核心技术和95项专利,其中核心技术和产品获得2021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科技实力强劲。
此次华英证券协助碧兴科技募集的资金投资项目能助力各级生态环境、水利、水务、住建、大数据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治理工程运营单位充分利用环境监测大数据服务提升整体数据分析能力。募投项目以终端客户需求为核心,将仪器及系统销售业务拓展到直接为终端用户提供环境监测数据技术服务,是公司现有业务的深度拓展。
事实上,这并不是今年华英证券科创板首单过会的IPO项目。此前,1月13日,华英证券保荐的江苏隆达超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顺利过会。通过这两次成功过会的科创板IPO项目,华英证券提升了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华英证券接下来深耕大湾区及全国市场,迈入高速发展的新征程打下了良好基础。
未来,华英证券将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持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定位,坚守“诚信、专业、卓越、责任”的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优化服务,朝着“精品投行、特色投行”的发展目标持续奋进,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投行服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9月27-28日,“新空间·新动能——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3”于香港、深圳两地同步举行。在此次论坛开幕演讲环节,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大湾区是国家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人口超过8600万,生产总值超过1.9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第十大经济体,处处充满机遇,发展潜力巨大。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会场讲话的视频画面(证券时报记者 宋春雨 摄)李家超称,中央近年多次为大湾区建设开展新空间。2021年,中央发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使香港高端专业服务业发挥更大优势。上月,中央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中央推出不同措施,为大湾区合作建立高水平合作平台,定下牢固的政策基础。凭着“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香港多年来建立了稳健金融体系,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坚韧、稳固,并获得国际广泛认同。李家超说,香港是唯一一个集合中国优势和环球优势于一身的城市,又是世界前列的国际金融中心,有充分条件在大湾区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贡献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首先,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化。今年3月,沪深港的交易所把符合条件的外国公司股票纳入港股通,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证券范围。5月,“互换通”北向交易正式启动,第一次把互联互通安排扩展到衍生品领域。8月,两地监管机构公布将推动大宗交易纳入互联互通机制,进一步提升跨境市场流动性。这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助力国家金融市场有序开放,另一方面也为香港金融市场和服务开拓新空间。第二,持续推动上市制度和证券市场发展。今年3月,香港交易所实施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制度,便利具规模但尚未达到“主板资格测试”的“盈利或收益要求”的特专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新制度进一步便利内地科技公司吸纳国际资本和拓展业务,推动创新科技行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配合国家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对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目前特区政府已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深入研究提升香港股市流动性的方法,帮助香港作出策略性和前瞻性的规划,为香港建设更蓬勃和更具活力的资本市场。第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香港是亚洲的绿色金融枢纽,去年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务总额达到805亿美元。深圳市人民政府也连续三年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当中包括绿色、蓝色和今年首次发行的社会责任债券。绿色金融是支持国家绿色转型,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香港会继续提升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并期待大湾区内更多机构善用香港的绿色金融市场。金融科技方面,香港拥有一个充满活力的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现在拥有超过800家金融科技企业,业务涵盖多个范畴。我们将继续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传统优势,和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的新发展优势结合起来,为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带来新的动能。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亚前海证券 有前景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