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刘刘姓辈分排名表第几名?

本科双非,已经一战上岸东南大学电气工程~考研想要取得高分,无外乎四步:选择适合的学校、选择合适的考研老师、选择合适的考研教材,外加个人的刻意训练(不要自我感动)。考研的复习方法论并不难,难得是考研过程的用心复习,真正的用心复习。前期搞清楚复习流程、各阶段任务、用书和老师选择后,后期更重要的是埋头赶路,努力提升初试分数,不要信那种过程说的天花乱坠、技巧横飞,真正考研上岸的都是了解清楚必要信息后,埋头默默复习的人。复习可以有方法,学习也必须有效率,但这些技巧都不难,更难的是几个月如一日的脚踏实地复习,坚持,坚持,再坚持,调整,调整,再调整。我曾经连续7个月几乎每天都坚持在图书馆像个苦行僧一样的复习,偶尔的懈怠、偶尔的状态不佳都很正常,自己要学着调节,不要把别人的经验奉为圭臬,实事求是的针对自身情况具体化解决问题才是最有用的,不要欺骗自己,允许自己偶尔的状态不佳,追求长期的高效努力。全文近3万字,光考研避坑就写了1万多字,我从8个维度,几十个角度详细给你剖析一下很多人考研失败和成为炮灰的教训和经验,花了我2个月的时间系统总结了下:为什么图书馆里很多同学都很努力复习考研,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呢?希望23考研人提前知道考研时众多人成为炮灰的原因,提前规避,这样你复习起来才能事半功倍~只收藏不点赞的都是在刷流氓~考研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合的考研学校!同样对于考研择校一定要慎之又慎,选择学校一定是平衡我们的野心和实力后的结果,不然一年努力真的白费了,甚至有些同学考到了400+还是被淘汰了!可能你会说,我不懂得如何收集大量的考研学校数据呀?没关系,知乎 知学堂利用其大数据综合得到了很多学校的一手分析资料,并形成了资料合集,免费做成了考研择校的公益讲座,我当时非常认真的听了讲座的内容并根据知乎 知学堂提供的报录比、红黑学院名单等资料认真比选后才定的学校,点击下面的“点击领取”就可以免费获取「择校数据包+三大公共课笔记+网课」,快点屯着!(重申一下,现阶段了解考研,看下面的免费课完全足够!仅有200份!)这份资料的价值在于:它提供非常具体的考研择校资料和市面上找不到的数据库,我们直接抄作业就行,甚至可以直接就咨询知乎小助手关于自己要考学校的情况!考研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岸和总分最大化,一切资料均可为我所用,一份资料吃透、比粗略看n份资料要有用的多,所以不要贪多,就现在,抽几秒钟时间,认真参与。科学规划的同时,个人一定要埋头赶路,提升初试分数,考320和考400+,我们复试的底气和处境是完全不同的。一、为什么图书馆里很多同学都很努力复习考研,但大部分人却考不上?首先,考研是选拔考试,每年的报录比在哪里,不管怎么样,都总会有人考不上,当然,也总会有人考得上,就看你是哪一批人了!根据考研分数,考研最终会有4种结果:(1)总分数未过国家线(包括各种原因弃考的童鞋);(2)总分数过了国家线,但未过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3)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但复试被刷;(4)过了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的院线,拟录取;这4种结果,某种意义上就像4层漏斗,每层漏斗都会过滤掉一些同学,所以最后总会有人考不上,同样的,也会有人考得上,这个时候就要问自己了:既然每年都会有人考得上,为什么不能是我呢?哪怕过程辛苦点呢?根据上述的4层漏斗,你确定一下每层能达到的人数有多少?知识点1:考研3条线是什么?
考研3条线指的是:国家线、院校线、单科线,其中: 国家线指的是读研的基本分数线,也就是只有过了这条线才具备读研的资格; 单科线是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的最低录取线,只有在总分和单科线都过了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参加复试,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总分特别高; 院校线特指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校线,部分学校也有自己的分数线。1、关于择校问题(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不根据自己的实力、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211、985不上,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如果你经过万般挣扎后,确定要考研,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考研专业和考研院校。因为对于考研,很多时候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其实对于择校问题,我个人思考的无外乎:自己的名校情结+专业院校排名+地域,还有就是是否歧视的问题,其他原因在我看来并不重要!对于你=我们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985不去,还是仅仅想更进一步,211也可以接受?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本专业强势院校的情况,可以选择:01 看经验贴和择校视频对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早,我建议你多看一些院校选择的视频,因为选择真的大于努力,尤其是看到22届这么多高分复试被刷的同学,比如331逆袭390分的,复试前几名复试几乎全被刷的,等等,在“卷”死别人的同时,千万不要背复试“黑”的学校阴死。考研上岸不是偶然事件或中彩票,它需要我们在搞清楚如何科学择校、各科如何获取高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如何避开考研中的各种坑等问题后,拆解自己的考研目标,更重要的是埋头复习,耐得住寂寞,争取初试总分最大化~上厕所、吃饭等闲暇时,多去看高分经验贴,知乎上有很多高分经验贴,也有很多避坑指南,但各家之言,纯为个人经验,不要盲目信任,包括本篇内容,吸收其中有用且适用自己的部分,实事求是,千万不要自欺欺人、盲目崇拜!02 向学长学姐咨询有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院校之后,你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一下相关的问题。过来人的解答可以给你关于该专业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不喜欢,现在换还来得及。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决定了你之后的一切。这一块需要多花点时间,先把学校确定好,多去知乎等地方看经验贴,了解清楚你想要考的那所学校的详细情况,然后对比自己的实力,预估考上的可能性!03 了解清楚是否歧视双非、外校尤其是对于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的歧视问题,了解清楚目标院校是否会歧视外校、歧视双非、歧视二本等问题,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00人报名,报录比就是10:1;(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8)其他;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的有点残酷,但这是事实)甚至,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04 了解清楚录取规则(加权成绩计算方法)在信息收集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后的加权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复试的每个环节是怎么计算分数的。复试流程一般可以在对应学校或对应专业的官网可以查到,或者一些特定专业的交流群里群主也会收集,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细节的可以看我后面分享的复试问题,针对本科成绩、竞赛、获奖等都需要了解清楚所占比例,这样心里才有底气。加权成绩的常见计算方式:(1)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复试折算成100分,再五五开加权。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复试,存在复试逆袭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因为复试比例占比很大。如果考这类学校,进入复试后一定要充分复习。(2)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复试折算成100分,但初试占比要比复试大很多(这里的七三开只是举例,具体占比要自己去看)。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初试,如果初试分时很高,复试求稳,一般问题不大。当然,逆袭的可能性也比较低了。(3)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这类学校比较特殊,因为初试500分,复试什么环节、多少分不清晰,要看具体的计算公式,测试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我们在了解加权成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初试决定着我们是否能进入复试,复试后的加权总成绩决定着我们的综合排名和是否能录取。对于大部分的同学而言,可能现在对于考研的准备还比较茫然,其实这个时间段最重要的是搞清楚方向,而不是具体的问题,包括目标院校、目标院校目标专业报录比、历年分数线等基本信息、各科的复习经验、复习用书、联系上岸的学长学姐等基本准备工作,看完这篇经验贴绝对不再迷茫了,后续看的就是行动了~2、硬性的报录比虽然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也在不在增多,但报考的人数也在同步增多,甚至增长的比例比录取人数增长率要高,这必将导致录取的概率下降。2017年是177万报考人数,2021年是377万考研报考人数,哪怕同样的录取率,随着报考基数的增长,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人考不上,毕竟177万的80%和377万的80%是不一样的(80%仅仅做说明用,数据不准确)。3、很多人的虚假努力,并举例这条可能会得罪一些人,本来想点赞的,不给我点赞了,哈哈,但同样也给很多准备考研的人提个醒,这点很重要:(1)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我感动;(2)考研不需要你5点起,12点睡,但需要你在白天备考的10个小时保持高效率;(3)过程再惊天动地,都没有成功上岸这个朴实无华的结果更震撼人心;(4)劳逸结合,效率第一,休息、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5)虚假努力举例(重要,仔细看):I:不看经验贴,不知道考研整个过程各个时间节点,不知道各科应该怎么样复习,自己死看书的,其一也;II:看了经验贴,不吸收内化,结合自身情况,生搬硬套,还觉得别人方法没用的,其二也;III:只看考研视频,感觉自己都会了,但看完视频不去整理视频知识点,不去背诵记忆,不去做题,其三也;IV:盲目堆时间,每天早5:00起床,中午不休息,下午11:00回寝室,貌似一天14-15小时复习时间,实际看书的时候哈欠连连,注意力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坚持不到1个月的,因为违反身体的物理现状,其四也;V:不注意劳逸结合,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浪费时间,后续感冒、各种不舒服,效率低下,其五也;VI:追剧哥,看剧姐、幸福小情侣,其六也;VII: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一周有3天不复习(前期不算),其七也;VIII:其他(后续补充)4、错过考研重要节点:考研日历(比如报名、现场确认等)每年都有人因为错过报名、错过现场确认等未能参加考试,我也是很服!都已经是22-23岁的人了,这点小事还是要有意识呀,不然真的好亏!补充考研日历给你,收藏起:3-12月为备考复习期,中间穿插网上报名(10月)、11月现场确认等环节。次年的2月左右出初试成绩,3月复试或调剂,6月录取,9月开学报到。1、2023年3月:准备阶段全面搜集考研信息和资料,确定报考的专业和学校;看考研经验和目标院校的专业课复习经验,确定考研复习计划;购买公共课、专科课资料;调整心态和学习状态;2、2023年4月-2023年6月:基础复习阶段重点复习英语和数学,打基础阶段,结合考研视频全程过知识点;3、2023年7月-2023年8月:提高阶段主要看强化视频、重点突破数学、英语阅读、专业课基础等,这个暑假建议留校复习;专业课开始复习,多看经验贴,准备把握专业课复习过程;英语重点在阅读部分,词汇、长难句保持;数学:把所有基础内容全部复习完毕,基本完成第一遍刷题;继续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积极的复习态度;4、2023年8-9月:出考纲阶段关注招生简章、考研大纲,看考研大纲变化;5、2023年9-2023年10月:报名和差缺补漏、真题考研报名和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预报名(9月底)和正式报名(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复习是用于查缺补漏,做真题阶段;6、2023年11月-2023年12月:模拟阶段做真题模拟题,现场确认一般在11月;7、2024年12月:临考阶段打印准考证、订考研房间;8、2024年1月-2024年2月:复试备考阶段根据复试大纲,准备复试;9、2024年3月-2024年4月:复试出考研成绩,进行复试;10、2024年3月-2024年5月:调剂阶段;11、2024年6月-2024年9月:录取、报到阶段:5、心态不好,心态崩了退出复习01 考研更多的是个体力活考研最根本定律:听课+看书+理解知识点并记忆+大量刷题+整理错题,查缺补漏=取得好成绩;考研拼到最后,智力占比真的很低,更多的是体力和坚持,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拼智力的地方。对于普通的备考者而言,考研备考周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一般是从暑假前开始准备,暑假完全开始准备,12月份考试。我当时是5月份开始准备,7、8、9月暑假留校复习,10-12月留校复习。全程6个月,每天早上8:00起床,晚上10:30回寝室,中午休息2小时,每周休息半天。讲真,这个真的是体力活。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有一半的考生是无法坚持到考试结束的。所以,备考过程中,必须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可以说,考研过程确实是煎熬的,那些告诉你三个月就能轻松考上研的,我不说是骗人的,但绝对不适用一本及以下的学生。所以,时刻要告诉自己,光明就在前方,一定不能气馁。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和朋友聊一聊或者看一个电影放松一下。但是,一定要保持住一个我是考研人的心态,坚持到考研结束。02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为什么说相信自己,高手不多呢?因为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你的竞争对手其实数量并不多,因为你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你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通告说的几百万。而这特定的几百人,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占不到30%。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这剩余的30%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有选择、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03 仰望星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埋头赶路对于刚开始准备考研的人而言,可能会被各种信息包裹,觉得神秘且迷茫,这个时候去看几篇干货性很强的通告经验分享,比如:知乎上的一些高赞回答,你就会对整个考研过程所需要准备的书籍有所了解,一些常见的坑也可以避过去。对于目标院校特定专业的信息掌握情况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你这个专业每年录取的人数、每年的分数线、复试是否公平、考研专业课资料等如何获取等基本问题。对于上述这些问题,你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看看,有没有成功考研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经验和卖考研资料的。如果有,去加个好友,适当的咨询一下,如果有考研资料贩卖,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后续有问题去咨询他,高效又准确,这点钱花的很有意义,不要心疼~其次,可以去考研平台看看没有关于目标院校的一些讯息。有些上面会有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可以加来咨询一下。最后,如果学校离得近的话,也可以去对应院校看看,一般打印店会有期末考试资料卖,这种资料可是无价之宝。得到这些资料对你的考研会有巨大的帮助哦!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个负责人的学长学姐全程带着你,必要时刻给你专业课和心态上的指导,真的是非常难得可贵。哪怕这个学长或学姐想要卖ta的专业课资料,一二百块钱的事情真的是小事,你收到的远比这点小钱多。6、复习效率低下,不知道怎么进行时间管理?关于如何在考研时每天保持十小时以上高效学习?的问题,分享给你,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1、强烈的考研动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动机的,动机催动动力,内驱行动。如果你是二班、双非,想通过考研改现状,或者你本身就很优秀,但想更进一步。无论是什么情况,第一步,都需要坚定你的考研信心。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考研,就全力以赴把这件事做好,做最充分的准备,做最快的打算,然后埋头赶路,注重考研分数和最终上岸这个目标就好。外界再大的push力都不如你内心的力量来得直接有效。2、做好复习月计划和日计划01 做月计划月计划主要是用于控制复习进度的,很有必要,总体总一个大体上的规划, 肯定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月计划很有必要,主要内容就是大体上每科复习到什么程度就好!02 做日计划很多人会说,做日计划又不可能完全按照日计划复习,毕竟复习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情况,所以不如不做。这个观点在我看来是极度错误的,我们做日计划也是起到规划的作用,总体上安排复习进度,整体把控复习进度。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实事求是的做就好了。复盘、做计划都很有必要,直到现在,这两项工作,我每天都还在做。3、来自身体的力量01 锻炼考研是个长期战、持久战,拼的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讲究持续发力。所以,不要为了一时的高效率、心流状态放弃锻炼这个最简单的动作。我这里说的锻炼并不复杂,每天晚上八点,在复习的间隙,去操场跑5-8圈,也就2-3公里,全身跑热,大脑也会清醒很多。跑步不需要每天都去,可以两天去一次,但需要坚持。02 主动休息虽然我们备考时都希望时间越多越好,但其实考研过程最重要的是效率,不是时间总长度,不要等身体已经极度疲惫了再去休息,自己主动去休息,这样可以复习的时间更长。主动休息主要包括5方面:(1)每隔1小时,主动休息10-15分钟,出去走走,对腰椎、颈椎都好,毕竟一直坐着、低着头;(2)每天中午休息30-45分钟,小憩一下,这个动作可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的高效率;(3)不同学科之间要穿插复习,可以换换脑子,效率高很多;(4)晚上的睡眠一定要保证数量和质量,比如晚上10:30之前一定要结束复习,晚上至少睡7小时来保证身体的舒适度,考熬夜复习是不长久的;(5)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修整状态,和男女朋友逛逛街、吃吃饭、交流一下感情,毕竟为了考研导致“妻离子散”不值得。03 主动补充能量这里的能量包括体能和情绪能量。关于体能:身体最直接的能量是葡萄糖,我们可以适当的补充糖类,比如奶昔、蜂蜜水、果汁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我个人是主要以蜂蜜水和巧克力为补充,看你个人选择。考研很消耗体能,考研现场也可以拿两块巧克力。关于情绪能量:我们考研时,大脑是时刻绷紧的,很多时候就会产生情绪疲惫,尤其是8月份、11月份这两个节点。解决情绪疲惫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听音乐、看电影,平时就要有意识的听听音乐,不要让大脑感觉很疲惫。听音乐看个人喜好,网易云有人做了学习专用的音乐,我当时主要听五月天的音乐。4、屏蔽干扰01 去图书馆、考研教室等场所复习为什么一定要去图书馆或考研教室等场所复习,很简单,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学习的地方,有一定的学习氛围,而你做考研复习这个动作就和很多人是一样的,不会觉得很奇怪。同时,这种场所本身就有屏蔽干扰的作用因为大家都是在认真复习着的。我是极度反对在家里、出租屋复习的,效率很低。02 换个老人机考研最大的干扰是什么?是手机。不用去看了,微信上没几个人找你,即便有,也不是啥大事急事。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换个老人机也挺好。如果实在割舍不下,下载手机软件强制锁机,类似的软件很多,比如番茄TODO、不做手机控、forest等等,不要想着利用手机学习,如果要看考研视频,背电脑或买个二手平板,专门用来看视频就好。7、考研的需要避开的坑(40条)01 选择>努力,选对学校;对于这句话,很多人觉得是鸡汤,但其实不是。选择学校时一定要慎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总比后期调剂无门,被迫二战、三战、四战的好;02 不要随大流,非985/211不可;03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04 多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学长学姐上岸贴,看10篇就能明白大概;05 如果本身是双非或二本的学生,注意看下是否歧视?06 想清楚为什么考研,考上研不代表逆天改命06 上岸最重要,不要自我感动!07 不要盲目迷茫,也不要盲目自信;08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但认真复习的人也不少;09 不要水考研交流群,不要以给别人解答问题为由水群;10 可以找研友,但不要什么都一起,也不要受他们复习进度影响;11 确定好学校后,剩下的是埋头复习,上岸最重要;12 考研最大的干扰是你的手机,把手机锁上;13 考研英语词汇需要从头背到尾;14 准备约充分越好,不要信那种三个月的复习经验,适合他不一定适合你;15 每天去操场跑几圈,考研是个长久战,身体也是很大一个要素;16 每天都要做计划,会让我们对整体进度的把握很好;17 去图书馆和考研教室复习,不要在寝室复习;18 备考过程心态波动很正常,只要还在复习,你就仍在进步;19 你出现的问题和心态波动,所有人都会出现,不仅仅是你自己;20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走下来的人不多,所以要自信;21 暑假一定要留校复习;22 每天复习不少于10小时,一定的时间强度很重要;23 每周要休息半天,当做调剂和复盘;24 注意效率,注重效率;25 数学和专业课的答案一定要自己在纸上系统写一遍;26 能看懂视频,不代表会做题,做题技巧需要自己去磨;27 大的复习规划要有,每日计划也要有,但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28 专业课找几个靠谱的交流群和靠谱的学长学姐,发个小红包也没啥,维系关系,大家都是人;29 数学和专业课多花时间,这两科能拉开分,也能被拉开分;30 一套资料做3遍,比三份资料做一遍效果要好很多;31 做好错题汇总和总结,这点太重要了;32 考研期间,尽量不要出现大的节奏波动,心放下,回归高中寝室-图书馆-食堂的三点一线生活,尽量不要出现3天以上不复习的情况,最好不要出现波动;33 英语只做真题,尤其是阅读要精细化作业;34 考研结果最重要,过程再感天动地其实意义都不大,质朴点,功利点;35 考研讲究持续发力,不要某天打了鸡血,又有几天一点不复习;36 不要对比进度,没有意义,尤其是前期大的时候,不要因为复习的慢而懊恼,也不要因为复习的快而沾沾自喜,最后的分数是最有说服力的,毕竟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复习方法、复习方案都不一样;37 看考研经验贴,要看具体的复习经验和各科的具体经验,比如这篇回答后续的各科复习干货,比看些鸡汤有意义得多,虽然可能要枯燥些;38 考研期间尽量放弃社交,这半年不社交也没有关系的;39 保证身体的健康,感冒发烧会很影响复习效果,不如平时多锻炼,尤其是冬天;40 坚持,坚持,再坚持,这不是废话,这是大道至简,你难,大家都难;8、不知道考研小常识,效率低下,导致弃考1、考试时间考研初试一般在每年12月的倒数第二个周末进行;周六0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100分)或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周六14:00—17:00:英语(100分)周日08:30—11:30:业务课一(数学或专业课一)(150分)周日14:00—17:00 :业务课二(专业课或专业课二)(150分)2、公共课试卷结构01 数学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具体内容分布如下(2021年数学修订大纲):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试卷分数比例变化题型结构分析和之前相比:(1)和分数上看,之前相比,高数的占比增大;(2)从题型上看,选择填空分值大幅度拉高,从原来的56分变为现在的80分;02 英语英语一: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英语二: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英语一难度大于英语二;03 政治政治:马原24分+毛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04 专业课专业课根据不同学校不一样,具体需自己查看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信息。3、报名时间每年考研的报名时间一般是在9月-10月,9月底是预报名,10月中下旬是正式报名。之所以出现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是为了怕初次参加考研的童鞋们不熟悉报名流程,但二者都是一样的,预报名成功后正式报名就不需要重复报名了。注意,如果你目标院校已定好,那么报名要及时,防止考场距离自己过远,最好能在本校考,环境、饮食等都方便。4、报名方式研究生报名都是采用网报的形式,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即可进行报名,具体流程到时候可以参考官网给的流程,逐步进行即可。5、现场/网上确认具体是现场/网上确认,要看具体省份的安排,到时候关注起即可。但这个环节千万不要忘记,因为每年都有人忘记这个环节而不能参加考试。现场/网上确认主要确认时间、地点两个要素,并进行照片采集。01 确认时间:现场确认(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确认地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和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 PS:现场确认地点就是确认你考试的地点在哪里,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自己学校考,所以报名要趁早,因为每个考场人数都是有个总数的。02 所需材料:1、本人居民身份证 2、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 3、网上报名编号(即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显示的9位数字报名号) 4、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根据招生单位要求提供相应核验材料。 5、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6、其它招生单位或报考点规定的相关材料6、打印准考证12月中旬开始,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注意《准考证》正、反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有任何涂改或书写!PS:可以多打印几份,并把电子档放在手机上,以防考试时找不到。7、信息最权威的4个网站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打印准考证、调剂,录取官方通道、预估录取人数等;2、中国教育在线:历年国家线、各高校院线、各高校往年考研报录比等;3、学校院校的官网: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推免名单、复试名单、复试成绩、拟录取名单、导师信息等;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用于查询院校和专业排名等信息;8、寻找专业课的渠道百度贴吧、万能某宝、公众号、QQ群;二、考研各科高分复习经验(重点参考)关于这个版块,我就不重复发了,之前写了一篇非常详细的经验贴,自己去看吧,快1万赞同的高赞回答,觉得很干~(一)考研英语高分备考经验1、2-5月:突破词汇和长难句对于考研英语的备考,2-5月属于筑基阶段,属于打基础和修炼内功的阶段,很基础,很枯燥,但非常重要。首先,英语的核心在于词汇和长难句,只要把词汇和长难句搞定了,英语后续复习就简单很多。这一阶段具体应该怎么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呢?1、词汇词汇的复习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但前期筑基阶段的系统复习非常重要。考研词汇就那么多,如果能够把过去20年的真题拿过来进行词汇切片,就可以查出每个词汇大约出现多少频次,除去一些a/the等基础词汇外,各个词汇的词频就会很清晰了。如果我们能够把高频词汇、中频词汇全部背熟,低频词汇背诵绝大部分,那词汇部分基本问题就不大了。再配上一定的语法知识、长难句技巧和阅读技巧,英语想拿80分可能有点困难,但60分的保底分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不要小看60分,英语60分基本上可以保障你读99%的学校不会被卡单科线)。这套流程很苦逼,但是是最真实有效的复习方法。你说你不懂得如何做词频统计?没关系,现在市场上很多词汇书都是这样编写的,都是按照词频来进行统计的。我们在记忆词汇的时候,肯定不能死记硬背,这样只会背了忘、忘了背,可以结合词根词缀进行有效复习,效果更好。词汇书我推荐2本,都是按照词频进行排版的。一本是朱伟的《恋练有词》,它有配套的讲解视频(以前的版本)。其实最核心的就是他的视频,忽略他视频中表现出的骚动作,全程跟下来,受益良多。如果时间实在不足,可把高频词汇部分系统学习并记忆,这套词汇书最好的就是按照词频来的,配合视频中的词根词汇记忆,效果很好。对于《恋练有词》,考研前期时间充裕可以今天背一章,慢慢背,自己根据自己的基础把握一下进度,一般来说9月之前要过完2-3遍。词汇一般一开始考研就开始背,背到考研考试开始前。但是背词汇的频率,根据后期词汇掌握情况可以灵活调整。比如后期做题觉得词大部分认识,那么每一周过一遍词汇书就好了。如果发现词汇大量不认识,建议就是每天都要坚持背几章。这里重点说一下,新版的《恋练有词》好像是没有配套视频的,大家可以去找以前的视频,然后买配套的书籍,差的年份的词汇,后续在真题里补就行。因为我建议是从2月份开始复习的,所以你复习词汇的时间非常充足,看视频更系统、更好记忆。另外一本是《单词的秘密》,这本书是我闺蜜用的,她前前后后背了大概有六七次,不断重复,其次她还用到“墨墨背单词”这个app,吃饭间隙有时候刷一刷。对于《单词的秘密》这本书,由于闺蜜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已经过了四六级,所以已经掌握了词汇的基本含义。这本书的突出的一个优点在于按照考频编排顺序,先背的是在真题中已经出现很多次的词汇,其次就是依照艾宾浩斯安排了学习的计划,不断重复巩固。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一个缺点在于到了后期强化做真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真题里的一些句子在这本词汇书里已经看过理解过好几遍了,所以这会萌生一种盲目的自信,让你觉得考研英语很容易,但是考研英语真的很难,这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知。总结:词汇书只要选择适合自己,自己能坚持背下去的即可,背诵重点还是在于多次重复。对于需不需要听词汇课程的问题,个人感觉没必要,但是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在课间或者休息的时间背一下,也不失为好办法。另外,据说谭剑波和李达的组合也很不错,《如何速记926个考研核心词》也算是很干的课程了,而且课程中会穿插一些有哲理的段子,还算不错,个人觉得不如朱伟前期的恋恋有词。艾力应该很多人都听过,他有自己独创的原力英语学习法,艾力主打的是万词核心法,侧重于记忆翻倍背单词。之前听过他的免费课,还算不错,讲了4种方法来破解万词法门,五个法则来看各种长难句,3种技巧帮助逃脱中式英语,对提高英语能力和翻译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还算良心,这里也分享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是前期每个人都听听风格,感受一下是否适合自己。2、长难句&语法如果说词汇是筑基阶段绕不过的一道坎的话,那么长难句就是另外一个墙。长难句这部分的复习可以提前,但是全靠自己悟的话基本上会感觉脑壳痛,感觉头皮发麻。我一般建议是长难句的复习一定要看视频和看书,这样复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有人教你技巧、教你语法、教你如何切分,真的非常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再能独立思考一下下肯定是效果最好的。语考研最难的两块主要是词汇和阅读,一个需要长期的坚持,一个需要词汇作为基础,外加语法来破解长难句。如果英语基础一般且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花些时间来补下语法,如果基础还算不错,可以直接上长难句。2.1 田静对于语法这部分,田静的《句句真研》可以说讲的是深入浅出,讲解的也还是十分细致。如果语法很薄弱,可以去看一下。为什么我觉得有必要看语法呢?因为无论是英语的哪一个板块,语法都是非常基础且必要的内容。田老师的课程比较基础,也适合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学,视频主要是以真题作为切入点,准确且有效,建议视频+书本一起入,很值得推荐。听完之后再去看长难句,你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长难句也不是那么难,而且,她讲课的语气让人很舒服2.2 刘晓燕刘晓艳老师应该入驻知乎了的,我在知乎看到过她,灵魂有趣。她的课程可以说干货很多,而且比较重基础,是从最最基本的主谓/主谓宾/主谓表的开始讲起的,讲究循序渐进,整体的风格也不错,我个人还算很推荐。课程氛围也算轻松有趣且充满激情,语法和长难句的课程,认真听的话,5天基本上能听完。如果你需要做大量笔记的话,可能稍微久一点。2.3 唐静唐静老师主讲考研英语中的翻译,不要和上面讲语法的田静老师混乱了哟。但考研时翻译只有10分,建议备考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考虑唐静老师的课程,最好配合他的书《拆分与组合翻译》,把每一种语法类型的句子拆分都用“公式”表述出来,效果很好。2.4 唐迟唐迟老师的课程主要是讲解阅读,很多人应该听过。但没想到吧,其实他也有一个几个小时的课程专门讲解语法和长难句的,听完后会对句子结构这些有了解,然后再去听他的阅读课,事半功倍。对于长难句的理解和语感培养这一块,还有个有效的方法是精读,而精读的资料最好是真题和类似这类经济学人等这类杂志。考研英语历来关注经济,阅读理解有很大比例是经济学人的原篇,也有一些其他的杂志,大家可以关注下,可以当做精读的材料用。(PS:公开的小秘密:2010-2021年,考研英语每年都至少有一篇阅读是当年经济学人的原篇,就看你要不要精读。)这里说一下精读的意思:所谓精读,不是泛泛而读,是逐字逐句的读,逐字逐句的分析,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长难句的问题,一定要在读的同时看长难句的技巧视频,不然会非常痛苦,直到放弃。长难句技巧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长难句的切分问题,理清楚结构,多理理这些长难句后期的阅读会轻松很多。基本上2-5月份的筑基阶段,重点解决词汇和长难句的问题即可,这个过程很痛苦,但非常关键。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词汇和长难句过了5月份就不复习了,相反的是,词汇和长难句分析应该是贯穿整个考研始终的,切记。2、6-8月:突破阅读,掌握答题技巧6-8月份其实就是暑假阶段,这段时间强烈建议留校,且不给自己留超过3天以上的假期,不然复习效果会打很大折扣。考研英语的强化阶段主要是以做真题为主,真题又以做阅读为主。这个阶段其实很枯燥,每天就是刷题、看答案、看视频,进行全文内容分析,背这篇阅读中不会的词汇。不光对英语,对整个考研阶段,暑假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每天能给英语分出来的时间也就1.5-2小时左右。6-8月份重点在突破考研阅读,这个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注意看阅读技巧视频和自己总结,对于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阅读技巧和蒙题技巧要做好总结。阅读我用的都是张剑的黄皮书。考研英语需要吃透真题,所以这套书我准备考研时用了两套。单词背完一轮就应该开始接触阅读了,考研英语的阅读真题非常宝贵,最近几年的真题需要留到最后模拟用,所以刚开始能用的真题是九几年的,可以拿九几年的先来练手。但是,市面上的黄皮书大多都是从2000开始的, 2000年以前的真题可以买一些真题小册子来练习即可。从2003年开始,我是每天花20分钟做一篇阅读,然后再配合着唐迟的阅读精讲,花一个小时来做笔记,帮助理解文章。英语真题做到2004年会感觉难度开始提升,正确率下降。而在阅读这块,我和闺蜜都选择看的是唐迟的阅读视频,其实很多事情无捷径可走,能走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努力。对于英语老师选择这块:01 唐迟唐迟老师的课程整体逻辑缜密,干货满满,配合他的《阅读的逻辑》,不能说无敌,但是至少非常强,很轻松明白考研阅读的本质是逻辑,我当时阅读全程跟的唐迟。唐迟的阅读课主要侧重段落逻辑和阅读技巧,很多人听他的课,效果还是很不错,毕竟从真题入手,而且走的是踏实复习的路线~02 商志在我上一届有个学长在用商志的课程,我受不了他的嗓音,据说是讲课把嗓子讲哑了,不知真假。课程很细致,但相对耗时,其实无论跟谁,认真学,总会有很多收获,很多技巧都是相通的~03 张剑黄皮书永远是经典,基本上是人手一本的书了,讲解非常细致透彻。张健黄皮书的地位,感觉就像复习全书在数学的地位。3、9-11月:冲刺拔高,开启作文经过6-8月份的强化训练,其实阅读部分基本上问题不大了,9-11月份属于冲刺拔高期了。这个阶段注意不要图快,一定要稳住,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啊。同时,9月份也要开始准备考研作文了,因为到9月份的时候,很多人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入考研政治这门课,英语的复习时间又会被压缩。这个阶段要注意用第二套真题了,由于第一篇我们在做阅读的时候会把很多真题浪费掉,所以有必要买一套空白的整套试卷用于模拟练习。这个时候尤其注意的动作是嚼碎、嚼烂再吸收。这个时候要注意做一些其他题型的总结了,可以适当看一下其他题型的技巧视频,总结规律。一般在精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些关键技巧:(1)文章的主旨(决定整篇文章的取向是正面还是反面,做题也会有针对,看唐叔视频,分析的很多);(2)段落结构(每段的重点意思,段落间的衔接、转折等词汇,重点抓一些表示逻辑的关系词,看唐叔视频,分析的很多);(3)长难句分析(长难句的问题之前说过了,做阅读时也是需要重点做的);(4)看题目和段落的设置逻辑(重点观察题目设置位置,在每个段落的位置,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出题人要在这里出题,正确答案在文章哪里出现,为什么在这里出现?干扰选项怎么设置的,为什么这样设置,会形成怎么样的干扰?等等,思考清楚这些问题,阅读其实不难,看唐叔视频,很多分析,快,唐叔打钱~)(5)总结回顾(从这篇阅读有哪些收获,包括长难句、词汇(逐个逐个背)、逻辑、错在哪里如何避坑等等)这里重点说一下作文的问题,因为这个阶段的确需要看作文了。一般作文是从9-10月份开始背一背模板,句型等等,然后开始整理自己的备考模板。对于是否需要整理模板这件事,可能很多英语比较好的人都会不屑一顾,但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没把握英语考70分+,那就请好好打磨好几个模板,至少能让你在考场上有的放矢,不至于慌乱,可根据不同的类型整理若干个模板,模板不一定非得全部通用,适用特定小范围的模板也是很美好~推荐书籍: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道长的务实风格真的很对我的口味,我不喜欢特别浮夸的讲解,正经人就好好准备就好。如果时间比较紧张,道长的课不是很推荐,看看冲刺班就好,个人感觉他太耿直,一直让背作文,虽然我也知道英语必须背,而且他上课会打嗝~他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可以说是非常高质的书了,重点去背诵和默写,背诵后进行仿写,组自己的模板。另外,王江涛老师的作文字贴很好,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这点,尤其是英语和政治这种有些地方可以主观打分的地方,字迹工整也是一种优势。当然也有其他人,看自己喜好,比如潘赟和刘晓燕。看过潘赟老师的“九宫格”的写作结构,每篇作文分为三段九部分,框架清晰,层次分明,非常适合组字迹的模板。潘赟的写作思路可以和道长呼应,作文一定要组自己的模板,非常重要,当然,模板不一定是一篇,可以分类型组N个。刘晓燕老师课的优点:同义句型变幻+句子语法,可根据刘老师的讲解整理出自己的模板。缺点:高级句式太多,个人觉得全篇都是高级句式会显得模板气息太强,高分其实不太好拿。4、11-12月:模拟考试,掌握考场心态其实考研冲刺时用的模拟试卷并不多,一般也不推荐使用市场上的模拟卷,因为和真题相差可能会比较多,最好的办法是留1-2年的真题用于最后的模拟,模拟后仔细进行试卷分析,注意分析以下方面:(1)考试时间安排,各个题型大致时间和大致顺序把握,做出最有安排;(2)对着真题思考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比如从哪些角度出发、在哪些位置可能会出现问题和答案等等;(3)梳理优化作文模板,背诵自己精心准备的若干个模板,思考如何不留痕迹的套用~(4)其他适合自己特点的安排~(二)考研数学高分复习经验1、试卷分析1、 2021年考研数学大纲变化2021年考研数学进行修订,分数比例和题型占比均发生改变: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具体内容分布如下(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2、考情分析和之前相比:(1)和分数上看,之前相比,高数的占比增大,更加注重高数部分;(2)从题型上看,选择填空分值大幅度拉高,从原来的56分变为现在的80分;3、考研复习总指南(1)对基础概念、知识点、题型要掌握到位,做好训练;(2)做好题型和思路总结,有哪些常见题型,常规思路是如何解答的,对类似题型,从哪些角度出发,找到最合适的解法;(3)多做训练,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计算能力;2、考研数学名师分析考研数学和专业课是拉分最重要的两科,准备好了,分数可以拉高,同样,准备的不好也会被别人拉开分数,所以对于考研数学和专业课要多花时间,早点复习,准备越充分越好,一个人准备的程度决定了他能走多远~关于数学老师的分析,我来分析一下:其实做好的方式是:听某个老师1-2节课,看看他的风格是否适合你,然后进行名师组合。1、张宇张宇,人称宇哥,我复习的时候高数部分主要跟的张宇,课程分为风趣幽默,擅长将数学抽象问题形象化,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讲的生动形象,上课不累。如果本身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认真听他讲课,然后再去结合复习全书做一遍,效果很好,记得听课的时候务必把他的讲义打出来,这样效果会好很多,也针对性更强。宇哥比较出名的有sin狗、点火公式、二重积分小薯条,质量很不错。但是,听宇哥讲课是很爽,但需要辅助自己做题,自己去刷全书和配套的讲义,因为他讲课体量不是很多,技巧性很强。他的课程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内容覆盖较全面,技巧性、思维性很强,但网上说的“听课爽歪歪,做题死翘翘”,这点不可信,因为我们任何人听课都是一样的,听完之后都需要你自己去做联系巩固,同时补充一些细枝末节的细节性内容。考研很多高分的学生都是跟着宇哥的,因为他们基础挺不错,同时又辅助宇哥的技巧,解题速度很快,数学分数很高~关于宇哥,我一般推荐他的强化班和冲刺班。基础班可以跟下面要说的汤神的基础班,考研还是要把基础打好,也可以跟着宇哥,自己课后再刷刷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2、汤家凤如果你喜欢高中教师那种板书式的教学方式,那汤家凤很适合你。汤老师的课程非常适合打基础,讲课态度非常负责,各种题型讲解的非常清晰。汤家凤在【中值定理】和【定积分不等式证明】讲解的非常好。汤老师的课程和宇哥比会稍微有点枯燥,但考研本就是枯燥的过程,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成功。汤家凤老师会在上课上稍微diss一些其他的老师,大家肯定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汤老师的经典语录和表情包以及他狂傲的小表情,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当做考研过程的调剂品~汤神的课程对很多题目解析的非常清楚,也非常详细,但延伸有时候不是很够~3、李永乐李永乐,人称永乐大帝,考研数学姐泰山北斗型任务,李王版复习全书主理人之一,线代讲的真的是重点突出。李老给人的感觉就是从不说一句废话,就着知识点和经典题型,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讲解。因为这种风格,上课难免会有点枯燥,但枯燥本就是考研特质之一。还有就是李老师年龄大了,讲话有些老人家的不清晰,可以先去看看宇哥的视频,稍微打打基础,然后听李永乐视频进行拔高。4、武忠祥绝对绝对牛逼的一个老师,知乎上也有很多关于武忠祥老师的讨论,原本是李永乐老师团队的,讲课内容比较通俗易懂,讲课风格综合宇哥和汤神的优点于一体,课程风格比较重视基础概念,但也很注重解题技巧,特别是课堂上会指出我们那些经典且容易犯的小错误,当听完课之后再去做题,可以提前规避掉很多错误。强推~网上有“后悔晚见武忠祥”的传说,他会在课上会总结做题的常用方法,讲解这些方法分别适合于什么题型,哪种题型用哪种方法最简单;“经典错误,标准的零分”是其口头禅,课堂上会讲很多错误思维方式和一些解题的坑,相当于提前避坑了~5、王式安李王版复习全书的另个主编,前考研命题人,主要讲解概率论。课程风格是条例清晰,对概率论把握较精准,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进行听。6、李林李林因压题压的准而出名,书的质量非常高,现在基本上每年所有考研人都会购买李林的押题卷,880题也是备受好评。7、杨超杨超比较强调基础和三大计算,也算是比较出名的老师,毕竟锻炼计算能力就和打篮球锻炼肌肉一个道理。他的课程内容比较优质,题量适中,而且废话不多,干货很多,总之内容还算优质,挺不错的。基础一般的小伙伴建议看一下,尝试一下是否是你的菜~8、余丙森余丙森是合工大超越五套卷的前命题人,现在退出合工大超越辅导。在概率论部分,比较推荐的就是余炳森、方浩和王式安了,余;老师的概率论课程比较常细致,有条理,和考点紧密结合,板书也很舒服。除了基本概念外,题型总结也挺好,和方浩风格感觉有点像。9、方浩方浩是业余兴趣在做辅导班,目前是博士在读。他的高数和概率论课程讲解的很精彩,课程风格有趣,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老师。对于方老师,推荐他的高数和概率论的强化部分,学有余力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他的部分课程,增强解题技巧。对于数学这部分,我的建议是:基础看汤家凤或武忠祥老师的课,强化班看张宇的课程,线代必跟李永乐,概率论跟余炳森或方浩。考研名师很多,但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跟,跟适合自己的即可。考研老师不在多,在精。说明:以上的老师都是好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但不同老师的风格不一样,适合的群体也不一样,每个考研人喜欢的风格也不一样。但无论怎么选,老老实实跟着走,把教程吃透,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辅助多做题,多总结,多规避错误。考研最终还是靠自己的。如果你还是看不出哪位适合自己,不妨去看小几节视频,听听就知道了!3、复习全书目前市场上的复习全书比较出名的就2套,分别是李永乐团队和李正元团队的,很有之前他们合在一起出过一套全书,被称为双李版复习全书。复习全书是整个复习阶段的核心,主要用于前期基础的构建和中期的强化,一般是人手一本。我当时高数听得张宇,线代跟的张宇+李永乐,概率论跟的王式安,听完课做完教程后,又刷了一遍全书的基本知识和例题的,主要是把全部知识点过一遍。1、李永乐《考研数学复习全书》李永乐、王式安版本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被称为李王版复习全书,也是目前考研界用的最多的复习全书。这本书知识涵盖全面,比较基础,很多题目来自真题,但题量不大。最大的优点:知识体系系统,覆盖考纲全面,例题很多是来自近些年的真题,比较适合第一篇打基础时做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常规用法:听张宇或汤家凤或武忠祥的课程后,再刷一遍这本复习全书。2、李中元、范培华《数学复习全书》这本复习全书没有上面这本出名,用的人数也没有这么多,但并不代表这本书不好。这套复习全书的原型是双李版复习全书,对知识体系的讲解非常细致,基本无死角,跟的例题也比较,对于练习思维很有帮助。每年有部分人选用的是李范版的《数学复习全书》,考高分的也不少,个人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小伙伴,算作是高分必备的书。但是每个人的基础都不一样,不要盲目选择,要综合对比后,结合自身的实力来进行选择。4、考研数学辅导讲义1、张宇:数学基础30讲+张宇考研数学36讲上面说了,张宇,人称宇哥,我复习的时候高数部分主要跟的张宇,课程分为风趣幽默,擅长将数学抽象问题形象化,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讲的生动形象,上课不累。如果本身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认真听他讲课,然后再去结合复习全书做一遍,效果很好,记得听课的时候务必把他的讲义打出来,这样效果会好很多,也针对性更强。宇哥比较出名的有sin狗、点火公式、二重积分小薯条,质量很不错。张宇的高数基础30讲是最近两年刚出的讲义,专门针对的是接触阶段的复习,可以和他的基础课程一起学习,张宇考研数学36讲则侧重于强化阶段的复习了。如果确定要跟张宇,可以入手数学基础30讲+张宇考研数学36讲,认真跟完120应该问题不大,当然,个体差异很大。张宇的高数18讲其实是公认编的比较好的一本书,比较适合后期的强化用。2、汤家凤:高数辅导讲义汤老师人称汤神,汤老师的课程非常适合打基础,讲课态度非常负责,各种题型讲解的非常清晰,但汤老师的高数辅导讲义其实更适合基础+强化阶段使用,因为书籍的内容突出的一点是分类习题加解答。全程跟汤神的童鞋可以考虑入手一份,但记住汤老师最出彩的地方在于课程,好好听课。3、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永乐大帝的线代,目前应该没有人超过他,被称为线代届的“肖秀荣”。线代辅导讲义这本书,强推,线代也直接跟李永乐就OK了。这本书质量上乘,无论是前期的基础复习,还是后期的强化巩固,均适合。《线代辅导讲义》这本书结合李老师的强化视频,完美解决线代问题~我居然在知乎上发现了李永乐老师,太惊喜了!!!许个愿,希望他老人家过来给我点个赞,哈哈~4、王式安:概率论辅导讲义我的概率部分跟的是王式安老师,不过用的是李王版的复习全书,没有买这本讲义。王式安是前考研命题人,对考研数学的把控还是很OK的。课程风格是条例清晰,对概率论把握较精准,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进行听,所以我还是先听了一遍宇哥的课程。5、考研数学习题集01 李永乐《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非常注重基础,题型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是由李永乐、王式安等几个年龄比较大的老师精心打磨的。这本书的特点是:(1)注重定义以及基础知识,很考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题目非常经典;(2)这本书的名字叫:数学基础过关660题,但题目本身并不基础,只是考察的是基础概念。这本书用完的感觉就是:直击痛处,几乎每一个题目都是直击薄弱点,所以错误率奇高,如果说第一次做,错误率三分之一一点都不夸张;(3)《660题》的每个题目都可以当做大题来做,来研究,建议在强化部分或强化后,8月份左右开始用这本书,不然可能会出现对自己信念的崩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只说明暂时还不到使用的时候,强化后再使用;(二战的朋友可以重点刷,查缺补漏)(4)题量不大,总体上就660题左右,但每个题目都是精华,都是浓缩后针对考纲和学生薄弱点设计的,比较推荐用于强化后的查缺补漏,你会发现,你强化阶段强化效果还可以继续强化;(5)如果做《660题》正确率比较低,这个时候应该开心,因为你真正找到了你的欠缺点,针对性的进行补漏,至少比在考场上做错要强的多;02 汤家凤:《接力题典1800》汤家凤:《接力题典1800》是汤家凤老师得了力作,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基础篇强烈介意刷一下,强化可以用李永乐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套书的特点是:(1)知识点涵盖全面,题目中规中矩,可配合唐老师的视频来,书本答案较简单,但视频讲解非常详细;(2)打基础不一定要用怪题、难题,这种中规中矩但覆盖面比较全的题库更加有利于打基础,所以最好能在基础阶段把基础篇全部刷完;(3)题量较大,看名字就知道了。提高部分题目与基础有重合,但同样的题目反复做、不同阶段做,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认定就做1800了,那么就好好系统的刷题;03 李林《精讲精练880题》李林老师的扛鼎之作,有人说,李林是个扫地僧,这本书总体质量还是很高。但李林更出名的是他的押题,这个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在押题这块,类似数学界的“肖秀荣”。《精讲精练880题》的特点:(1)侧重于考察基础,题型不偏,难度中等,比较适合很多人;(2)题目难度中等,题型新颖,个人感觉和考研难度接近,题目质量也很高;(3)题量880题左右,不是特别多,可以反复做,后期可以结合《660题》进行强化;(4)排版和答案解析也很OK,没有太多槽点;04 张《1000题》宇哥是现在考研数学界少壮派的代表之一了,高数讲的很精彩,《1000题》用的人也很多,我当时买了一套,但没怎么用。我课程全程跟的是张宇,个人感觉《1000题》有些题目太难了,对提高思维有帮助,但似乎已经偏离了考研的难度。张宇1000题对于培养灵活应变能力,锻炼发散式思维帮助较大,基础好的人可以尝试一波,啃硬骨头,做考研才会更简单。如果基础不错,那就选它!选它!选它!《1000题》特点:(1)《1000题》分为ABC三个部分,AB可刷,C部分可不刷,重点刷高数,个人感觉宇哥最好的部分就是高数;(2)体量很大,题目难度有,比较考察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可以结合《660题》做组合,因为《660题》是没有计算题的;(3)答案详细,但有的答案过于繁琐,可参考,也可思考是否有其他解法;05、张宇闭关修炼张宇闭关修炼是另外一本书,特点是归纳了更多题型与更多解题方法,例题很经典,知识点涵盖全面,比较适合中后期的强化。对于数学,这本书对于培养思路,提升解题能力很有帮助。6、考研数学真题对于考研,无论是哪科,真题的作用真的是太大了。英语,可以直接只看真题;数学,真题研究难度、规律、解题技巧等等;专业课,真题的作用不亚于英语真题在英语中的地位;政治,可能稍微弱点。经过前期的基础和强化后,一般在9月份就开始做真题了,真题很有必要做,比较流行的考研数学真题其实就2套。1、李永乐:历年真题全精解析《历年真题全精解析》最出彩的地方有2点:(1)前面是以试卷形式排版,另外有按知识点分类排版,这点太实用了;(2)答案提供多个解法,有利于拓宽思路。2、张宇:真题大全解宇哥这本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全,基本涵盖了全部真题,从1987年开始,每年的考研真题都有。这本书也对题目做了分类,考点很清晰。缺点是在答案解析上,有些题目比较简单,解题方法也比较有技巧性。对于真题的选择,一本真题反复做,好好吃透,无论用谁的,效果都可以。考研最重要的是耐心备考,埋头赶路~7、考研数学模拟题1、李林:《考前冲刺6套卷》+《终极预测4套卷》如果是,考研政治押题看谁的,那么非得肖大爷不可,毕竟你大爷还是你大爷。那么,数学界的“肖秀荣”是谁?无疑非李林莫属。回到试卷本身,李林的模拟题和真题的难度很相近,题目中规中矩,习惯用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对常规题进行不同角度的考察,比较有效的锻炼大家的解题思维能力。李林的模拟题,可以在考试前用于模拟考场的状态,体会一下如果考场上就是这份试卷,应该如何处理每一道题、如何把握考场的时间等等。2、李永乐:《数学决胜冲刺6套卷》李永乐老师的《数学决胜冲刺6套卷》也是比较接近考研难度的模拟题,题目中规中矩,注重基础的考察,比较适合考前的模拟。有人说,题目中规中矩好吗?怎么,考研前还想来的惊喜?考研前状态最重要。这套试卷题目风格简单不花哨,比较适合靠前模拟,保持状态。3、合工大:《超越共创5套卷》这套试卷的难度比较适中,出题人很多都是原出题人,所以对模拟题的质量不用担心。我当时把近5年额合工大《超越共创5套卷》都拿来做了练习,可以拓展知识面,增加复习的自信。合工大《超越共创5套卷》没有其他的书籍和参考书,只有这套试卷,比较适合考前的模拟和保持手感,分为超越和共创两部分,共创难度低点。4、汤家凤:《绝对考场最后八套题》汤神的八套卷历来评价很高,因为根据汤神的风格,一般也是走的稳的路线。这套试卷难度和考研真题很接近,总体中规中矩,注重稳扎稳打,适合考前模拟,计算题的计算量比较大,也适合平时做训练用~5、张宇:《命题人终极预测8套卷》宇哥的模拟卷最大的特点贯彻了他资料一贯的风格——难。但难有难得好处,毕竟还有这么多人想着靠数学来拉开分数。这套试卷的特点是出题比较注重技巧,对基础侧重不是很足,但出题思路非常经典,综合性较强,适合前期复习比较好的小伙伴使用,复习一般的同学,可自行选择。8、数学一复习建议1、基础阶段(5-7月)3-5月份,看看书本,到5-7月,结合张宇或汤家凤或武忠祥的考研视频来复习,不要自己死啃书。我一向不推荐直接自己就去看书,有老师带着复习,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当然,只是看视频你会觉得自己看的很明白了,也听得很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所以除了看视频外,这个阶段要注意刷一遍全书,把基本知识进行扫盲,也就是第一遍的打基础阶段。正常考研数学学习过程:(1)自信满满:看书或看考研视频,理解基本概念,做些简单的题,觉得自己知识点都会了,我好棒;(2)略有受挫:做1800题基础篇,做的过程发现:怎么会有这么多不会的?一大半不会?十分钟做不出来一道题?wc?!我有点受挫?!(3)豁然开朗:仔细研究不会做的题,研究给的答案,研究给的思路,觉得:原来这样做的!我还是很棒,只是做的题少,有些思路还没掌握而已,至少答案看的懂!(4)回顾总结:这个题考察什么知识点?我什么做不出来?研究答案后,看题干有哪些关键信息?答案是从哪里做的突破或切入?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不可以做类似解答?是否加入错题、难题素材库?(5)再度自信满满:回头看知识点,加深理解,我很棒!(6)再度略受挫:遇到同类型的题,尼玛,又错?!说好的不错了呢?重新总结,看看为啥错?(7)……考研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考研数学如初恋!既然是初恋,那就包容些,耐心些~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思路也都是从错题中和题库里整理出来的。第一遍错,第二次又错,这都没关系,至少做到第三遍不错了,考研考场不错就好!从知识点到做好题,需要这样一个反复打磨的过程,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渡过去后续拔高分数会容易很多。其实,只要你现在已经开始在做、在学习、在回顾总结、在整理记忆思路了,就要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很多,这个过程大家肯定都是这样的。如果你确定了要考研,刻苦的复习是一定需要做的,既然这些事情都是必须要做的,那么从现在开启就去做就好了。2、强化阶段(7-9月)这里是第二轮复习,把李永乐复习全书的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过一遍,不要嫌麻烦,把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标记,多次错误的地方就是你的薄弱点。对于薄弱点,可能需要看第三遍、第四遍,温故知新。这个阶段穿插看利用的《线代辅导讲义》。这个阶段注意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总结常规解题思路,融会贯通典型思路。这个阶段要注意多刷题,上面我分析了四位老师的习题集特点,推荐组合是:880题+660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3、真题阶段(9-11月)经过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的复习后,其实你已经建立起了整个学习的框架了,这个时候真题就是最好的指向标,在做真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很受挫,这跟正常,查缺补漏,哪里不会补哪里。平时训练时题目做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时一直对,考场错。用书:李永乐的《660题》、李林的《108》、张宇《真题大全解》;李永乐《历年真题详解》;汤家凤《历年真题全解析》,我用的是李永乐《历年真题详解》,前面是套题,后面是分类专项,这个模式我很喜欢。4、模拟冲刺阶段(11-12月)这段时间重点在于模拟训练,同时把之前整理的错题反复来看,巩固基础的同时,做大做强,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适用考试的节奏。这个阶段其实主要是通过模拟题来找解题感觉、时间把控以及考试心理状态,很重要。比较好的模拟题一般有合工大共创超越、李永乐6套卷、汤家凤8套卷、张宇8套卷、4套卷,我当时用的是合工大共创超越、李永乐6套卷,没做完,有点多了。其实数学我一直想展开写一篇详细回答,后面看看什么时候有时间,对于数学复习详细介绍一下,因为数学真的太重要了!9、数学三复习建议(我闺蜜的复习过程,仅供参考)数学三包括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从初次涉及考研数学到冲刺模拟用到的书籍有很多。基础班用的是张宇《高数18讲》、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张宇的《概率论9讲》,做过的习题有张宇《1000题》、汤家凤《1800题》还有历年真题,强化班用的是张宇的《闭关修炼》、冲刺做的模拟题有李林的《六套卷》、张宇的《八套卷》、汤家凤的《八套卷》。1、基础阶段(1)高数:她用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18讲》(以前的封面是绿色的,现在已经换成跟闭关修炼一样的风格了),闺蜜本科时候的高等数学中等偏上,但还是感觉张宇的基础班视频有些难理解,所以她是听汤家凤的基础班搭配着张宇的书学习的,个人感觉基础班用《18讲》就够了,最重要是自己做好笔记,不断琢磨自己不懂的部分,才能打好基础。(2)线性代数:线代一定要跟李永乐,他的视频课比较枯燥,讲课语速较慢,但是满满的都是干货,深耕线代多年,对线代的考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对老同志多点理解。(3)概率论:概率论用的是张宇的《概率论9讲》,视频课听的是王式安的,但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听的余炳森。而我是遇到了不懂的知识点,会找不同的老师的视频来看,余炳森还是很不错的。2、关于刷题考研数学要注重练习,我当时用了两本练习册:分别是张宇的《1000题》和汤家凤的《1800题》。《1800题》里的题偏基础,题量多,适合第一轮的时候练习打好基础。而《1000题》的题偏难,知识点比较细,比真题要难上不少,如果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是推荐用这本书的,出题的角度也比较新颖。3、强化阶段而到了强化班,她用的是张宇《闭关修炼》。张宇老师的风格是出题角度有些刁钻,《闭关修炼》里的题都比较难,感觉也是会比考研真题要难,但是里面里的框架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对着框架看自己哪部分还没有掌握,然后再重点去加强。闭关修炼这本书可以重点看个两遍以上,不断找出自己薄弱的点,再弄懂书里的题目。过完一轮闭关修炼就可以开始做考研真题,暑假的时候可以在每天早上做一套 ,一天修改,真题尽量做2遍以上。4、冲刺模拟阶段数学到了冲刺阶段需要用到模拟题,她当时买了李林的六套卷(较易)、张宇的八套卷(较难)和汤家凤的八套卷(较易)。(话说我16年考研时,李林还没有横空出世~)李林的模拟题比较容易,题的难度大概跟小年的真题差不多?而张宇的题难度比较高,题型新颖,一些题型以前压根没见过,所以非常考验基本功,做他的试卷心态也很容易崩,因为很多题型都没见过!张宇的题可以和李林的题交替着模拟,保持平稳心态。总结:个人建议数学越早准备越好,因为到后期要忙专业课和政治,时间根本不够用,而我就是买的模拟卷都没做完就上考场了。(三)考研政治高分复习经验因为我是工科生,政治知识基础不好,本科时候的毛中特、马原等这些政治的课程学的也不是很好,所以政治我是暑假就开始听徐涛《核心考案》的视频课程,配着小黄书把要考的内容过一遍。1、强化阶段政治一般是从暑假7-8月开始的,没有基础班,可以直接从强化班开始,用小黄书搭配徐涛的强化班视频。徐涛的视频比较幽默风趣,可以把枯燥的理论讲的很生动,所以在专业课或者数学看不下去的的时候我就会看徐涛的视频,既能学习,又可以放松,一举两得。用了徐涛的《核心考案》就没有必要再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了,精讲精练内容很全,但是排版各方面都显得比较冗杂,这里比较推荐《风中劲草》,每年考纲出来后会更新新的版本,基本也算是考生人手一本的书了。2、关于政治刷题刷题用到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这本书我大概刷了3遍,基础班一遍,强化一遍,建议做题的时候不要留下痕迹,尽量用铅笔来做标志,因为这本书是需要反复使用的。3、关于时事到10月、11月左右就可以关注一下时事了,我当时用的是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这个可以在吃饭或者休息前翻一下。学习时事政治不一定要用到书,可以关注一些老师总结的时事热点,每天加以关注即可。4、冲刺肖四肖八到了11月就要开始做肖秀荣的八套卷,八套卷的重点在于选择题,一定要吃透八套卷的选择题,但是也需要背里面的主观题,每套都要背。可以用八套卷的选择题来查漏补缺,掌握的不牢的一定要看书补充记忆,再刷题巩固。四套卷是12月初才发货的,重点在于主观题,一定要把主观题背熟,可以配合着一些公众号整理出来的背诵版进行背诵,帮助记忆。记住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这句话就行了!考研向来是个体力活,尤其是后期的11月份,放弃的人太多了,所以先要做好心理建设!坚持,坚持,再坚持~(四)如何准备复试国家线出来了,下面紧接着就要进行考研复试了,对于成绩好的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复试,复试后的加权成绩决定着你是否能够进入录取名单。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复试经验,希望对备考复试的人有用,当然,具体学校不一样,还是要看你考的那所学校的复试大纲和流程(仅供参考):加权总成绩=考研初试分数*系数+复试笔试成绩*系数+复试面试成绩*系数;(不同学校计算方式不一样,但总体是这样的,证书和获奖其实只是很小很小的比例,没有可以用其他地方补)初试成绩:我就不说了,肯定考得越高越好,但到了复试阶段,其实已经定型了;复试笔试:很多学校复试分为两部分,笔试和面试,只有笔试成绩过了,才有面试机会;(亲眼见过某大佬初试400+,复试笔试未及格而没有得到面试机会的);很多学校的复试笔试和面试是五五开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也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的,比如五五开;也就是:加权总成绩=考研初试分数(满分150)*0.5+复试笔试成绩(满分150)*0.25+复试面试成绩(满分150)*0.25;我们继续分析:复试面试包括很多东西,比如英语面试、专业课问题、本科成绩、科研经历、本科学生活动、本科证书、本科是否参加过竞赛、本科是否拿过奖学金、还有你的综合表现分及其他因素等等。首先是面试英语,包括自我介绍、面试老师咨询1-3个问题,看口语,也不要怂,中国学生哑巴式英语太多了,提前准备好问题不是很大;过了一般是中文自我介绍,你可以包括你的本科成绩、科研经历、本科学生活动、本科证书、本科是否参加过竞赛、本科是否拿过奖学金等等,如果在某方面不是有欠缺,有意识的弱化它,突出你强势的部分;接着是专业课问题(有的学校没有),一般是抽1-2个题,一般是复试专业课书籍上的,不要怂,不会的直接说没有复习到,笑着问老师能不能换个题目,有时候不是不可以换题,毕竟复习时间有限,的确可能有些的确没复习到;最后一般老师会和你聊聊天,这个时候表现得积极些、开朗些,一般问题不大;以上就是复试的组成,我们拆解后进行逐个准备就好。对应跟着准备就好,不同学习不一样,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定!这里给准备复试的童鞋一些复试小建议:1、不要怂,大家都是人,包括面试的导师;2、不要太紧张,这样想:现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紧张,你不紧张就已经超过他们一截了;3、紧张没用,又不会加分,还不如不紧张表现更好;4、尽全力就好,都已经准备这么久了!(五)关于调剂肯定还有一些小伙伴考的并不理想,这个时候肯定要准备调剂了,我这里咨询了我一个哥哥,他当时考的华北电力大学的能动,分数不佳,调剂到了上海电力大学的能动专业,现在在读博二。为了请教他这个问题,我特意请他吃了一顿饭,这份诚意值不值得你一个赞~1、对于压线的小伙伴,也要注意调剂信息,有些学校的调剂要晚一些,毕竟压线进复试被刷的可能性很大;2、搞清楚全国调剂系统开放的时间,要具体到几月几号几时几分;3、提前注意想要调剂的学校的官网是否发了调剂信息,并不是调剂系统开放调剂才开始,一般学校会在官网提前开放,要时刻注意到;4、全国调剂系统开放之后,你越早申请越好,名额会在后面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孩子夜里凌晨还在刷是否有学校接受调剂,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养生了;5、注意要调剂的学校的复试科目,不要和自己准备的差别太大,否则不好上岸;6、注意到一些学校的其他专业调剂,如果可以接受其他专业的调剂,有时候坏事会变好事,有些名校的某些专业有时候也会出现报不满的情况,要用心;7、如果后面没得选择,可以多投几个学校,就像面试多面一样的道理;8、如果被调剂的学校录取了,这个时候一般会给你24小时考虑,去不去要权衡一下,是否满足你的预期;满足预期,就给出确认,实在不满足预期,二战又何妨?毕竟选择了真的会决定后续很多事情,所以要考虑清楚;9、强烈建议二本或双非的同学,早点调剂,越到后面调剂难度越大;调剂时,分数、本科学校、学生个人优秀程度会被放大很多,所以不要拖,凡事要早,自己的事情要用心;10、如果不嫌弃自己的母校,尤其注意自己本科母校的调剂信息,都是自己的孩子,多少会照顾的;11、有些学校或专业只接受校内调剂,这里不是指本校的人参加调剂,是报名该校的人符合条件的可以去参加调剂;12、注意一些调剂的要求,有些专业要求必须相近专业才可以调剂,所以多看要求,这样可以少做无用功;本文共39672个字,码字不易,希望认真看完的你可以花0.01s点个赞再走,因为你的赞同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是我持续更新干货的动力~还是那句话,考研是个长期战斗,注意持续发力,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注重效率,注意效果,上岸最重要!
2020-06-26 15:21
来源:
掌上长垣
中国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2020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1.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张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刘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陈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赵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黄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吴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2019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大姓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漕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2020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100至200大姓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
198:冉
199:房
200:边
2019年中国人口最多的前200至300大姓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2020年全国各省市姓氏排名前10位
(一)广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陈、李、黄、张、梁、林、刘、吴、罗、杨。
(二)海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李、吴、符、林、黄、张、周、郑。
(三)重庆市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李、张、陈、刘、王、杨、周、黄、罗、唐。
(四)山东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孙、赵、杨、陈、徐、马。
(五)福建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吴、李、王、郑、刘、杨。
(六)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陈、王、林、张、李、叶、郑、吴、徐、刘。
(七)江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刘、李、陈、张、黄、王、吴、周、胡、徐。
(八)内蒙古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郭、孙、高、陈。
(九)湖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
(十)河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郭、孙、马。
(十一)北京市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杨、陈、孙、高、马。
(十二)江苏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陈、李、徐、周、朱、刘、吴、杨。
(十三)山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郭、杨、陈、武、高。
(十四)湖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李、刘、张、陈、杨、胡、黄、王、徐、周。
(十五)天津市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赵、陈、孙、高、马。
(十六)宁夏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陈、赵、吴、马、孙。
(十七)辽宁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十八)上海市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张、王、陈、李、朱、徐、周、沈、吴、陆。
(十九)河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刘、赵、杨、高、陈、马、郭。
(二十)安徽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陈、刘、杨、吴、周、徐、孙。
(二十一)新疆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徐、吴、朱、郭、黄。
(二十二)黑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赵、孙、杨、陈、于、徐。
(二十三)四川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陈、杨、周、黄、罗、吴。
(二十四)广西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黄、李、梁、韦、陈、陆、杨、刘、卢、张。壮族十大姓:黄、莫、韦、覃、农、蒙、蓝、赵、罗、梁。
(二十五)云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李、张、杨、王、陈、刘、赵、马、周、朱。
(二十六)贵州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李、陈、张、杨、刘、周、罗、吴、黄。
(二十七)陕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张、王、李、赵、刘、马、杨、陈、吴、郭。
(二十八)甘肃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张、李、刘、杨、马、陈、赵、魏、周。
(二十九)青海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李、张、王、刘、赵、杨、陈、马、郭、吴。
(三十)吉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张、刘、赵、孙、杨、陈、于、高。
(三十一)台湾省百家姓排名前十位依次是: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
来源:网络综合,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姓辈分排名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