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是什么的结合

(来源:黄南环保)
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于推动全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这是推动全党积极担当作为、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这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抓好主题教育,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本次主题教育“学思想”是什么?
答:“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本次主题教育“强党性”是什么?
答:“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本次主题教育“重实践”是什么?
答:“重实践”就是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本次主题教育“建新功”是什么?
答:“建新功”就是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主题教育的全称是什么?
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总要求是什么?
答: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在主题教育中,党委(党组)举办读书班时间应该怎么掌握?
答:读书班时间不少于7天,可以连续开展也可以分专题按阶段开展。
主题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哪些?
答: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主题教育划不划阶段?分不分环节?
答: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
第一批主题教育什么时候结束?
答:2023年4月开始,8月基本结束。
“四不两直”调研方法指什么?
答: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主题教育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
在廉洁奉公树立新风方面,我们要推动形成哪三个关系?
答: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在调研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两个防止”具体指导什么?
答: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无物,防止用调研报告代替调研结果,不解决实际问题。
主题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着力解决哪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答: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6个方面。
谁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
答:中国共产党。
“三会一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包括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
党长期执政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答:是脱离群众。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答: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答: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风”指什么?
答: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什么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答: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权利、义务各有多少项?
答:各有8项。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什么?
答: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哪个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答:工人阶级。
发展党员,必须把什么放在首位?
答:政治标准。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多长时间?
答: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
“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扎实实加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两个百年”目标指什么?
答: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两个确立”具体指什么?
答:“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答:全过程人民民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什么?
答: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体指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体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建设新的“四个伟大”指什么?
答: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道理学理哲理,要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哪“四个认同”?
答: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以“8+X”为重点的理论学习内容体系主要有哪些?
答:4种必读书目: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
4种选读书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
X是指: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青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学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等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答: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是哪三件?
答: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什么是民主集中制?
答: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民主集中制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答: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谁?
答:人民。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什么相结合?
答: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我国要完善以什么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答:以宪法为核心。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哪“十四个坚持”?
答:(1)坚持党对一切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大兴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实践;是应对新时代新征程前进路上的风浪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举措;是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回答“六个如何始终”的现实需要;是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途径。
本次主题教育的“五个善于”是什么?
答:(1)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2)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3)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4)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5)要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22-11-10 03:57
来源:
长沙晚报发布于:湖南省
陈怀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阐释了“两个结合”,他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随后在殷墟遗址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大大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指导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点。
首先,“两个结合”强调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与创新实践。“一个结合”更多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普适性的立场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结果,还因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相融相通,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两个结合”突出文化自信自强,强调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从现实意义而言,“两个结合”更强调以中国本身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具体来说,就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实践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展者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中,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其次,“两个结合”指明了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源泉。站在哲学角度来说,任何理论体系在回答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时都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这是因为社会发展进步是持续不断的。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顺应新时代新征程新变化,根据正在变化中的社会物质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出适应和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理论武器,并且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发挥其指导作用。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应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领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制度设计,使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从“顶层设计”和“基层制度”双重维度,全方位指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具体实践。而从理论构建角度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时,强调要理论构建把握好三个方面资源,即“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这同样是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论源泉。“两个结合”既承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强大生命力,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直接全盘吸收,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同时,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正是这种坚定的文化自信自立和开放包容的特质,才能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再次,“两个结合”回答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要回答中国之问,也要回答世界之问。如果说“一个结合”偏重于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等问题,那么“两个结合”则更强调文明的延续和文化的自觉。可以说,“两个结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回答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大命题,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强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答案。特别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前无古人,这是因为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并无先例,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也更偏重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构,对于如何建设、发展社会主义还缺乏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支撑和制度建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两个结合”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目标上的有机统一,要求我们不仅要坚定“四个自信”,更要打破西方对于“现代化”模式的垄断,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作者系长沙晚报社党群工作部主任、高级政工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要求,体现了现代化发展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的现代化坚定正确方向,走好自己的路。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力证明,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在于解决好走什么路,最关键的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来领导和推动。一百多年来,从一盘散沙到组织起来,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正确前进方向,坚持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接续的逐梦奋斗中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从进京赶考、跳出历史周期率到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只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各方面,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才能不断展现新气象、创造新奇迹。成功开创、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必须贯穿始终。新征程上,要把走对路与开新局、明方向和育新机更好结合起来,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志气和信心。增强历史主动,锚定目标行稳致远。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百年奋斗有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可以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正确解决了中国现代化由谁领导的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探索,我们党对什么是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走出了一条党团结带领人民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宽广道路。新征程上,要筑牢历史记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刻领会坚持党的领导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不断坚定对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认同和历史自觉。坚持人民至上,凝聚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人民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现代国家现代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必须相信依靠人民、广泛动员人民、团结激励人民,现代化的基础才能更加强固。从脱贫攻坚到小康梦圆,今天的中国是亿万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发展的信心源于党心和民心的紧密联结。目标越是宏伟,任务越是艰巨,越要更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坚持和践行人民至上,就要着眼新形势、立足新情况,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新征程上,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对接起来,以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坚守人民立场、守护人民的心。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强劲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与世界的开放交融中不断发展的现代化,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从发展是硬道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敢闯敢试到稳中求进,穿越激流险滩,踏过漫漫征途,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党的领导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各种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交织叠加。面对新形势,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保持正确前进方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须臾离不开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有未有方式展开。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新征程上,要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各环节,在改革攻坚、推动发展、促进稳定中集聚更多发展自信心、发展正能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展现世界现代化共同特征的现代化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特别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扩展演进,科技革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刻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马克思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概括强调“科学首先看成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杠杆,看成是按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从手推磨到蒸汽磨,从工场到工厂,从互联网到量子力学,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演进产生深远影响,对生产方式调整、上层建筑适应都提出诸多考验。与此同时,市场的国际化、生产的组织化、分工的精细化等对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等提出更高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多重挑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现代化潮流、走好现代化道路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答的时代课题。今天的现代化是同世界紧密联系的现代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期待。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如何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法治精神形成和民主路径确立。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从适应现代化到引领现代化,构建良好、有序、公平、和谐的社会,就要着力发挥法在调整各方利益、解决复杂矛盾、构建和谐关系中的效用,厚植民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优势和分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民主法治没有最优模式,也没有“标准版本”;推进法治、实现民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十分紧要。要扎根传统、立足现实、解决问题,在学习和借鉴中加强转化、善于创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深悟民主真谛、多谋法治之效。在世界乱局、时代变局、发展新局交织的情势下,民主法治建设充满挑战又蕴含机遇,必须着眼阶段、把握特征、贯通环节,不断提升民主和法治的协同性和聚合力。总之,民主和法治都是从现代化历史的接续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成果。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定法治道路、讲好民主故事,让世界各国都能共享民主和法治发展成果,努力建设民主进步、公平有序的美好世界。社会交往扩大和世界历史发展。交往在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方式的延展展现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趋势。人类历史从来都是各民族共同交往的鲜活历史。特别是伴随现代生产方式的建立和世界历史的形成,人类活动范围和交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原先同落后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孤立、封闭、隔绝状态被打破,交流、交往、开放日益与先进生产力联系起来并成为现代化进程的鲜明特征。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从物质交往到精神交往,积极、和谐的交往对促进生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文化传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意义深远。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开放发展的。当前,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趋势,就要善于从世界历史的洞察中结合时代特点全面领会人类交往的内涵、特征和价值,用正确的历史观辩证分析时代变局的危与机,用科学的方法论统筹思考人类前途的得与失,以宽广胸襟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人类文明互鉴和文明形态塑造。文明发展的程度,体现了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水平。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古代文明到现代文明,文明的作用绵延古今,多样的文明闪耀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特别是从蒙昧时代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古老文明同现代化趋势的碰撞和联系对不同民族的现代化发展产生诸多表现。比如,如何处理好本土化和时代化的关系,更好从多样文明的贯通理解和互鉴学习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如何把现代化文明成果同本地域文明、世界优秀文明等对接起来,更好把握文明发展的本源性和共向性问题;等等。从文明发展的大逻辑看,人类文明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文明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启示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身价值,不能采用强制手段解决文明差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对待世界文明发展的正确态度。我们要从继往开来、承先启后的接续学习中更好感知自身文明的本色、长处、优点,使之在同新的时代和情形广泛结合、紧紧扎根;要共同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世界文明之园万紫千红、生机盎然。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国情展现特色的现代化坚持从实际出发,基于客观现实作出正确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这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同当代中国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重要表现。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多人口的国家,推动十多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立足自身选择更精准的推进方式和更协同的发展路径。这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发展阶段的变化趋势,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同时,要看到,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能动反作用。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型国家,开辟现代化发展路径必须始终扎根中国大地,从文化传承和历史赓续中找寻更多答案。新征程上,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必须始终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实际出发,调动积极因素,为更好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提供科学方法指引。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同心奋斗的不竭动力。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无论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人民幸福安康始终是发展的最终目的,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始终是接续的坚实行动。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中国人民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征程上,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多解民生之忧、用情多谋利民之事,为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接续奋斗。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协调,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物质和精神既相互区别又彼此吸引。我们要深刻领悟“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唯物辩证法,在建强物质基础的同时构筑更加强大的精神大厦,在促进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不断丰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传承中华灿烂文明、守护共有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物质与精神的互促发展中更加均衡可持续。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到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既发展人的物质条件又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新征程上,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同社会主义事业的贯通结合中,有强大精神力量的引领,有坚实物质基础的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繁荣兴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必答题。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中国绿色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启示我们: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决不能走。从走生态良好发展道路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到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时间,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紧张转向和谐,人们更加真切体悟到“保护生态,生态就会回馈你”的道理。自然是生命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人与自然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新征程上,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造福子孙后代,共同厚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到以和为贵、美美与共,中华民族崇尚和平、向往正义,和平、和睦、和谐深深内蕴在中国发展的文明根脉中。从苦难走向辉煌,从战争中争取和平,中国人民在历史记忆中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贵,人民最怕动荡,期盼的是稳定、太平和安宁的日子。这种深沉的期盼和共同的追求构成中国通过和平发展走好现代化道路的内在动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变,解决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始终离不开和平的外部环境、稳定的国际局势。当前,世界变局交织叠加,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更加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建设持久和平、美好繁荣的世界贡献中国方案。新征程上,要主动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展现中国智慧,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和平伸张正义,向世界人民诠释好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的天下情怀和世界意义。(作者: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赵晨光)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