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并选择在香港买保险当地的保险购买途径,应该关注哪些信息渠道?

买香港保险有5个渠道:1:保险中介2:银行3: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员4: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5:其他不管您通过哪个渠道投保的保险,您都是您买的那家保险公司的客户,不纯在安不安全的问题,在保险公司官网/APP都能查询到您买的保单。哪个渠道投保的客户比较多呢?我们来看2021年香港保险的投保数据。一:先来看投保的保单数量图片来源: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图片来源: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保险中介的投保数量:748195份银行的投保数量:177957份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员的投保数量:56878份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的投保数量:91916份其他:134份2021年总共保单数量:1075080份,其中投保数量最多的渠道是保险中介。二:再来看投保的保费图片来源: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图片来源: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保险中介投保的保费:609亿港币银行投保的保费:674亿港币保险公司自己的业务员投保的保费:317亿港币电话销售和网络销售投保的保费:64.5亿港币其他投保的保费:1967万港币2021年投保的保费总金额1668亿港币,其中投保保费最多的渠道是银行。以上四个图片来源: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官网网址:Insurance Authority发布于 2022-06-13 11:20
内地保险从3.5%时代迈入3.0%时代,很多人开始关注香港保险。除了香港的重疾险,香港的储蓄类分红险也成了大热门,虽然香港保险有很多优势,但也不能跟风盲目入手,以下整理了五个常见问题,希望对观望港险的朋友有所帮助。1、内地买香港保险,不受法律保护?首先香港买的保险是不受内地法律约束的,这个是事实。但是不代表香港的保险就是法外之地,一国两制政策大家都知道,所以香港也会有对应的法律制度监管,具体我们看下法律规定:《香港法例41章保险公司条例》在香港获授权之保险公司,在香港推荐人寿保险属合法,不论销售对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国人士或中国内地人士。保险签署地在香港为合法保单,签署地在香港境外为非法保单。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当地保险可以面向全球销售,只要是在香港本地签署的保单就会收到当地法律保护。但是对应也有个问题,如果真的发生纠纷需要提起法律诉讼也需要去到香港本地,请香港律师,因此诉讼成本也会比较高。2、赴港购险的汇率风险如果我们本身就有美元账户,买的也是美元保单,中途不做任何货币转换,那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了。如果没有美元账户,需要新开香港账户来购买美元保单,未来需要动用资金,转换为人民币保单,或者要转换为其他货币保单,自然就会存在汇率风险。但是多元货币转换功能,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控的好,也能通过把未来要贬值的货币保单,换成未来要升值的货币保单,以此来撬动更高的投资收益。所以,如果对货币升值、贬值不敏感,或者没有外汇操作经验的朋友,也可以选择相对比较保值的货币保单,不要频繁使用货币保单转换功能,也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汇率风险。3、香港保险,收益真的高达7%+?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香港保险,可能最先了解到的就是收益高达“7%”的收益,可是这个收益,是真实能拿到的吗?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两点:第一:收益高达7%+,是预期分红收益,非保本保息收益 不同于内陆大部分增额寿险保单,收益是以现金价值的方式写进合同,合同中写的多少,未来我们就100%能拿到多少,香港储蓄类分红险,最终能拿到的钱,是有保证收益和不保证收益两部分来组成的。保证收益:也就是说100%能拿到的收益,通过表格,我们也会发现,香港储蓄类的分红险,保证收益是超级超级低的,连国内1年期银行定存收益都达不到~非保证收益:也就是预期分红收益,最终实际能拿到多少,还是要根据保险公司当年实际盈利情况来决定。但是大家也不必担心非保证问题,根据各家保险公司既往公布的数据来看,除极少部分外,多数香港保险公司红利实现比率都达到90%以上,甚至不少产品都是超100%的达成。那么为什么香港的分红实现率可以达到这么高呢?其主要 有三个原因:一、香港保险的资金是投资在全球最好的国家债券、5百强企业债券、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基金市场。可以使得投资大大分散在全球,选择最好的投资标的,降低投资的波动,实现稳定的收益。二、其次,在香港这个金融港,资金自由流动,不存在太多政治因素影响。由于香港目前奉行自律规管,在保险公司厘定保费、订定保单条款及条件等范畴,大多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这就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大的自由。三、香港的保险公司竞争非常激烈,作为一个发达成熟的保险市场,不管是制度还是产品,还是投资水平等等,都比其他地区的保险公司优胜得多和有经验得多。所以在设计分红产品方面,显然是更加出色。这里附上香港部分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查询网址,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各大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网站链接:富通:https://www.ftlife.com.hk/tc/support/disclosures/fulfillment-ratios-dividends.html永明:https://www.sunlife.com.hk/HK/Insurance/Savings+and+life/Fulfillment+ratios+of+respective+products?vgnLocale=zh_TW友邦:https://www.aia.com.hk/zh-hk/our-products/further-product-information/participating-products/fulfillment-ratio.html保诚:https://www.prudential.com.hk/performance/fulfillment-ratio/tc/index.html宏利:https://www.manulife.com.hk/zh-hk/individual/products/understanding-your-participating-policy/fulfillment-ratio.html安盛:https://www.axa.com.hk/zh/article/fulfilment-ratios-and-total-value-ratios富卫:https://www.fwd.com.hk/tc/regulatory-disclosures/fulfilment-ratios/万通:https://corp.yflife.com/tc/Hong-Kong/Individual/Services/Useful-Information/Investment-Strategy第二:7%是长期收益,非短期收益在储蓄险的计划书中,我们能看到有三种红利数据,分别是:正常情况下的预期分红;悲观情境下的预期分红;乐观情景下的预期分红。这里把这三种情境下的分红都做了收益测算和对比:通过这6款产品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的预期分红:保单第10年,分红收益不到2%;保单第20年,分红收益5%附近;保单第30年,分红收益6%附近,所以,想要收益超7%,至少是保单持有时间在30年以上才可以的。悲观情境下的预期分红:保单第10年,分红收益不到1%;保单第20年,分红收益3.5%附近;保单第30年,分红收益最高5%+,大部分产品都在4%附近。乐观情境下的预期分红:保单第10年,分红收益3.5%附近;保单第20年,分红收益便达到了7%附近。当然,在三种分红数据中,最具有参考价值的,依然是正常情况下的预期分红,所以,我们也不难发现,买香港储蓄类保险,如果15年内要动用资金,其实和内地收益差距是很小的,但如果这笔资金,短期都不会动用,可以存15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那么,香港储蓄险,就是非常优秀的选择。4、内地重疾险和香港重疾险,哪个更好?“有病保病,没病返钱”,在内地被玩坏了的“套路”,在香港储蓄类重疾险中,也是同样爆火,而且,与内地储蓄类重疾险不同的是,内地重疾险,不生病,后期返还大都是保费,最多150%保费而香港储蓄类重疾险,由于周期越长,预期分红复利越高,到80岁-100岁,如果还没有生病,这时候要返还,账户价值几乎可以达到原本保费的10倍还要多,因此,香港储蓄类重疾险也被称之为:“真正能抵抗通货膨胀的重疾险”,广受有钱人士的喜爱。而且,“香港重疾险,同等保障情况下,比内陆重疾险保费要便宜的多”,这个说法,也是广为流传,但这是真的吗?对此做了一番深入研究后,发现:1)从保费来说:如果拿香港重疾险,比如友邦爱x航、安盛挚x保、富通守护x等产品和内地某安、某寿、某洋来比较,不得不说,同等保障,香港重疾险,确实要便宜不少;但如果和内陆超高性价比的重疾险,比如君龙人寿超级x系列、国富人寿x致夏版来比较,同等保障,价格相差超级小,而且是内地费率略有优势。2)从保障来说:香港重疾险,更加相当于内地豪华版的重疾险,一份保单,除了基础保障,还有重疾多次赔、癌症多次赔、心脑血管多次赔,还带有身故责任,相当于内地高性价比重疾险,把所有可选责任全部附加的状态;对比下来,香港重疾险的核心优势,就在于60岁后,无论生病还是不生病,能拿回来的钱是远超保费的;而内陆重疾险的核心优势,其一,是60岁前生病,赔付的金额会更高,其二,不需要强制捆绑重疾二次、癌症二次、心脑二次,可以用更少的钱来撬动更高的杠杆,有多余的资金,也可以再拿去做理财,同样到后期,也可以拿到非常不错的收益。此外,香港重疾险,也有一些弊端,比如:第一、大部分重疾险只有轻症和重症,没有中症,而且,病种相对偏少;第二、轻症和重症,基本都是共占保额,假如保30万,轻症赔了20%,即6万,后面发生重症,赔付的就不再是30万,而是24万。而内陆是赔了6万,后期还能再赔30万;第三、保费豁免,香港重疾险大都是重症豁免,少数产品有轻症豁免,也仅豁免几个月的保费,而内陆重疾险,即使是发生轻症,也都是豁免后期全部保费的。因此,除非是特别有大品牌情结,非某安、某寿不可的朋友,可以比较一下香港重疾险。但如果清楚选择保险,重点是看合同,而非看保险公司,更加看重性价比的朋友,更加建议优先考虑内陆重疾险,综合保障实用型更强,可以灵活选择自己需要的保障。5、内地储蓄险和香港储蓄险,哪个更好?内地储蓄类保险,种类也很多,这里重点给大家讲两种:第一种:固定收益的,收益以现金价值的方式写进合同,合同中写的多少,未来就能100%拿到多少;第二种:固定收益+分红收益的,类似于香港分红类保险,不过,保底部分比香港分红险更高,可以达到2%+,最终加上分红收益,可以达到3%+那这两种和香港储蓄类重疾险相比,有什么优劣势呢?第一,从收益角度来看:仔细对比,就不难发现,前12年,香港储蓄险和内地储蓄险,收益都差不多,基本都不到2%,内地高性价比的产品收益会超过2%,略占优势;第13-15年,内地第一种储蓄类保险,高性价比产品收益可以达到2.9%附近,而第二种储蓄类保险,可以达到3%-3.5%附近,和香港储蓄险差不多但从15年往后,香港储蓄类保险收益就能超过4%,第20年收益超5%,越到后期,内地储蓄类重疾险和香港储蓄类重疾险,收益差距会越来越大。当然,香港储蓄类重疾险,无论4%也好,5%也好,甚至7%也好,这都是预期分红收益,虽然过往经验中,分红实现率大都在90%-110%,但毕竟,过去不代表未来,今后到底能拿到手多少收益,确实是不固定的,当然,虽然收益不是固定的,但毕竟有保底收益,本金和保底收益都是没有任何风险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香港储蓄险理解为“能保本的,基金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经营的好,我们可以获取非常不错的收益,保险公司即使经营的不好,最坏情况下,我们本金也是有保障的。因此,从产品性价比角度而言,15年内要动用,建议优先考虑内陆储蓄险,同时,由于买香港保险,必须去香港本地购买,如果总资金量,在30万人民币以下的,赴港购险并不是最佳选择,如果我们15年内不动用资金,资金总量也还不错,同时,想要在保障本金不亏损的同时,来博取更高收益的朋友,香港储蓄险,无疑就是最佳选择。第二,从增值属性来看:除了收益以外,其实香港储蓄险的功能性方面,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比如:支持多元货币,支持货币转换功能,保单分拆功能,支持后备受保人,身故赔付有多种方式可选择,延长款项年期的设定,终期红利提前锁定的设定……就拿保单保单分拆功能来说,如果自己人在香港,孩子要去英国留学,父母要回内陆养老,那也可以把保单拆分成3份,一份转化为英镑保单,供孩子英国留学期间使用;一份转化为人民币保单,供父母回内陆养老使用;再一份留给自己在香港使用,灵活性非常强。此外,比如身故赔付,内陆保险身故均是一次性赔付,而香港储蓄险却可以提前约定,可以选择一次性赔付,也可以选择分期赔付,对于孩子未成年,或者成年了,但没有独立管理大额资金能力的时候,选择分期赔付,每年能给孩子发放一部分理赔金,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孩子挥霍资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信托属性。最后关于香港保险的功能,还有很多细节,如果你也对港险感兴趣有更多问题也欢迎讨论沟通~
我从大学开始,就尝试各种投资理财,股票、基金、银行大额存单,保险。在决定买保险之前,也做了大量功课,看过不下100款国内和香港的各类保险产品。总的来说,大陆有大陆的好,香港有香港的好。不能绝对说哪个好哪个差。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找对合适产品(市场上各种声音太多了)下面区分不同险种,给大家列出大陆保险和香港保险的区别,帮助大家参考选择:重疾险怎么看?1.健康告知:大陆保险是有限告知,香港保险是无限告知一般我们在买医疗险,重疾险,保险公司需要审核身体情况是否符合条件,大陆保险有限告知是健康告知问卷中问到的,如实回答就可;香港保险无限告知询问的问题较宽泛,只要过往的疾病情况全部都要告知,否则保险后续会存在纠纷,甚至拒赔!比如下面这个案例:香港保险未如实告知拒赔在投保前,建议对照以下3种情况来考虑:不清楚自己的健康情况——投保大陆保险会更加稳健。儿童,大多是健康体,能轻松通过健康告知——大陆保险或香港保险都可。很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能如实告知并且顺利通过健康告知——大陆保险或香港保险都可。2.分红:大陆保险没有,香港有香港保险:随着投保时间的增加,重疾理赔的金额也会越来越高。到了一定年龄退保,不仅可以拿回本金还能拿回收益。以3岁男孩为例,保额为25万美金。前十年保险公司额外赠送10万美金保额。(前十年保额为35万美金)年缴保费:2292~2668美金/年(同下,具体保费对应各家保险公司产品)累计投入保费:缴25年,累计投入57300~66700美金/年投保第30年一次退保:8.96万~11.3万美金,最高能拿到的退保金额比投入金额翻了将近一倍!投保第30年重疾/身故:理赔金额25.89万~38.26万美金,理赔金额比累计投入保费翻了5.73倍!长线收益有4%~6%不等的,有些产品前期收益高,后期收益低,有些是前期回本慢,但是30年之后增值很快。到一定的时间现金价值会跑超累计投入保费,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取几家热门产品对比我给家里人3年前在香港友邦投保的重疾,和国内单次赔付价格对比是略贵的,毕竟赔付次数不一样,也有人说多次赔付没有意义,现在可能意义不大,但医学是在飞速进步的,重疾是终身保障,越来越多医学难题都能被攻克,我认为大病多次理赔的意义还是有的,大病通过好的医学技术和资源来攻克,也能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以大陆保险为例:客户女,28岁,投保光大永明健康无忧C款重大疾病保险交费30年,保终身版本,保额20万,年交保费1476元保险期间累计投入保费:44280元投保第30年,保单现金价值为39580元,第38年退保的话,现金价值最高44068元,再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而香港保险是递增逻辑,差别明显。保单现金价值截图当然,买重疾险核心在于保障,能补偿大病带来的收入损失。在可支配收入不多的情况下,建议先买大陆保险,如果财富积累达到一定阶段,身体情况不错的情况下,再考虑配置香港保险。PS: 重疾险保额是可以叠加的,经济条件不错的,可多家投保,也能在保费上做对冲。情况1:大病理赔只要符合保险责任,可以申请多家保险公司理赔。情况2:无理赔,香港保险退保金融一定程度对冲消费型的已交保费。3.免体检额度,内地的免体检额度一般在50-80万左右,而香港的免体检额度较高,以30岁男性为例,额度可达100万港币。额度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香港医疗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需要注意的是,香港的健康告知为无限告知,很多疾病或非标体都会健康告知不通过。医疗险怎么看?医疗资源差异:内地和香港都可对接全球医疗资源,实现跨境就医大陆保险:高端医疗险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选取就诊地区:大陆、港澳台、全球医院类型:公立、私立、昂贵医院。香港保险:除了门急诊,其他无法附加,满足定制化需求的产品少关于保证续保方面,虽然高端医疗险产品是一年一续,普遍都采用了“续保不打烊”的政策,即使保单持有人存在健康问题或者其他困难,保险公司也会尽量为其提供帮助,确保其尽可能持续享受保险保障。如果人在大陆,选择高端医疗险会更加灵活储蓄险怎么看?年金险:大陆保险:年金险现金价值及年金均为保证派发,万能账户收益为非保证,目前内地绝大多数保险公司万能账户结算利率在5%-6%之间(每月公布,可于官网查询),同时还有2%-3%的终身保底结算利率(写在合同中);香港保险:现金价值保证派发,周年红利及终期红利为非保证。GN16规定香港保险公司必须每年在官网公示其分红型产品的红利实现率。增额终身寿险:【其他差异】地域限制:大陆保险在国内就可以买,香港保险要去香港买。如果看重储蓄型产品的收益,打个飞的香港买保险完全可以!建议至少1万美金起投,少于这个金额,算算时间、路上的开销,以及账户到期收益,还真划不来。不如大陆储蓄保险。等到对这类产品有一定的了解,又有一定的现金流,可以考虑香港保险。其他险种参考上面,同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大陆。监管制度方面:内地保险监管严格程度远高于香港保险,故而在资金及保单安全性方面,内地保险略有优势。但也因为监管严格,内地保险公司可投资金额及投资渠道选择比香港保险更窄,在预期收益方面,香港保险略有优势;结算货币:大陆为人民币;香港为美元。保险其实是个还比较复杂的产品,公司多,产品名字也多,特别是重疾里面关于理赔标准,不同种类的疾病理赔比例,是否豁免的细节信息特别多,普通人真的难懂。关于买保险,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的目的,找到一名专业靠谱的保险人员,买保险就成功一大半了。最后一点,市面上保险公司太多了,尽量买大公司的保险,这几年陆续有几家保险公司被银保监接管,可能因为前几年投资太激进,偿付能力不足。保险是一辈子的事,大公司服务相对稳健,建议还是首选大品牌的保险公司。祝大家都能合理配置保险,不踩坑。大喜咨询:Luckyluyo,欢迎交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香港买保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