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国家退出亚投行的国家名单是什么原因

美国在担忧什么是否加入亚投行,牵动着全球许多国家的神经,尤其是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加入,搅动了全球舆论。简单地说,世界银行是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和欧盟的,亚洲开发银行是美国和日本的。在世界银行,美国人把持一切。按世行的规定,超过15%的票数,即可否决任何一项重大决策。美国人的持股比例超过16%,也就是说,美国人可以否决一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基本上是由美国和欧盟“轮流坐庄”。这个组织的一大职责,是维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任何重大议题,美国在听取了欧盟意见后,可以自己作出决断。现在,中国要带头成立亚投行,美国担忧亚投行将成为中国撬动国际金融秩序的一个工具,挑战美国金融霸权,美国能不急吗?中国是在挑战国际秩序吗很多外媒在讨论亚投行时,往往从中国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来解读。但事实上,中国成立亚投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只因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建立的,有如下的特点:美国是超级大国,是主导国。美、英、法、德、日、意和加组成七国集团(G7),是协调平台,后来俄罗斯加入,成了八国集团(G8),他们开会讨论,替全球老百姓定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这三大支柱是G7/G8协调平台下面的“腿”,负责组织落实相关决策。这种治理结构从二战之后基本没有变过,其他国家只能遵守,不服人家就治你。2008年以后,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G8为代表的“富国俱乐部”发现,光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应该拉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来共同为全球危机买单,因此,号召召开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一起出钱出力。但实际上,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还是美国说了算。因此,加快成立能够反映自身利益和诉求的国际金融机构,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重要共识,实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而从亚洲来看,现存的多边开发机构难以满足亚洲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治理的需要,比如,创建于1966年的亚洲开发银行,是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姑且不说美国战略东移以后,亚开行显示出的政治倾向,单就亚开行自身来说,经过多年发展,也已经是暮气沉沉,贷款发放标准不一,很多亚洲国家在这个体系下,难以融到所需要的发展资金。亚投行何以赢得信任票早在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先后出访东南亚时,提出了筹建亚投行的倡议。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世界各国对亚投行的态度和立场差别非常大,有反对派、支持派,也有谨慎派、骑墙派。不同国家从不同立场,按照本国利益去解读,有异议、有分歧也无可厚非。英国决定加入亚投行,用其财政部长奥斯本的话说,目的是“为英国和亚洲创造共同投资和增长的举世无双的机遇”,及从内部“确保该行透明运营”。英国作为亚洲多个前殖民地宗主国,在亚洲有深厚利益,自然不想被排斥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之外,错失中国和亚洲发展的红利;另外,伦敦也有从内部改造亚投行,使其从一开始就提高治理标准的打算,因此,与其阻扰不了亚投行,做个旁观者,不如成为其一员。在国际关系中,市场和利益是一张永恒的牌,若非关系国际公义和人类道义,特别是与国家利益没有太大冲突,很难有国家能够抵挡住市场和利益的诱惑。亚投行设立初衷,就是倡导在一个新的开放式合作框架下,不预设合作条件和门槛,不排斥和针对任何第三方,向亚洲以及其他经济板块开放。就定位而言,亚投行不是中国的银行,也不仅仅服务于中国“一带一路”,更无意于对抗,或颠覆秩序。可以说,亚投行是对现有多边国际开发金融机构之外的有益补充,其实质是对多边开发金融机制进行“增量”改革。虽然,未来亚投行不可避免地会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在许多方面有竞争,但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领域,更多的则是合作,都是为全球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中国走了一步好棋。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近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这家原本定位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性银行,突然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借助亚投行,中国成功地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上撕开了一道口子。由美国一手建立,主宰了全球整整70年的美元体系,遭到当头棒喝。中国以其古老的智慧,在争取到大量支持的同时,也让美国人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政策。美国对亚投行的“围堵”彻底宣告失败风起,英国吹皱一池春水。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正式提交加入亚投行的书面确认函,以期成为创始成员国。此举立刻引发了“美国老大哥”的不满。据英国《金融时报》,白宫官员酸溜溜地表示,英国“几乎没有征询美国的意见”,“我们很担忧这种不断迁就中国的趋势,这不是与一个崛起的大国相处的最佳方式。”全球外交史上,“迁就(accommodation)”一词大概仅比“绥靖(appeasement)”稍微温和一点。美国的怨气由此可见一斑。但不满归不满,既然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已经倒下,美国也对后续发展失去了控制。紧随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瑞士也都先后宣布加入。至此,美国最坚定的欧洲盟友均投向亚投行怀抱。而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韩国、澳大利亚也在做最后考虑。根据规定,在申请截止日(3月31日)过后,创始成员国将进行多轮磋商,随后在6月商定亚投行章程终稿并签署。在完成各国审批程序后,亚投行有望在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截至目前,亚投行的意向创始国将增加至33个,包括:中国、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尔代夫、马来
西亚、蒙古、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新西兰、越南、英国、意大
利、德国、法国、卢森堡和瑞士。由美国主导的七国集团(G7)中,四个国家已经“倒戈”,只剩下日本、加拿大和美国自己还在门外。独立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前所长贝格斯滕甚至撰文,劝美国也加入亚投行。美国对亚投行的“围堵”彻底宣告失败。亚投行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人见人爱?亚投行全称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2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无利不起早,对于欧洲各国来讲,亚投行是一个分享亚洲经济发展收益的平台。目前,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较差,与欧美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
亚投行的直接竞争对手亚洲开发银行统计,2010年至2020年,亚洲各国国内基础设施投资合计约需8万亿美元,另需近3000亿美元用于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无论是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还是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目前都无力填补。亚投行正是瞄准了这块宝藏,希望利用中国的资金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带领大家一起“淘金”。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撰文指出,经济互利才是欧洲各国加入亚投行的原因:“亚洲地区巨大的基建需求给了相关投资以巨大的商业回报机
会,中国过去三十多年对基础设施的海量投入以及更大的产出本身就是明证……中国回应了亚洲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共同需求,这是现有多边国际开发机构所无法充
分满足的。”中美角力经济考量之外,还有中美两国对国际秩序主导权的角力。自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建立以来,美国就一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绝对霸主。通过打造以美元中心的货币体系,美国稳居全球金融食物链顶端,IMF和世界银行正是其重要工具。但随着近年来新兴市场的崛起,现有的国际金融机构墨守成规,已无法反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日益提升的地位。以IMF为例,目前,美国是IMF的最大股东,具有17.69%的表决权,中国仅占4%。而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以名义GDP总值计算,2013年美国GDP为16.8万亿美元,中国
为9.24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已超过美国的一半,但在IMF所占的份额不足美国的1/4。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没有相应提升。而且,IMF或世界银行已经无法满足发展中国家巨大的贷款需求。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他在IMF工作期间,就曾深感发展中国家获得贷款之不易。即便是最需要贷款的非洲,要想从IMF获得几百万美元贷款,不仅流程极为繁琐,更要附加不计其数的条件。中国曾试图在现有体系内寻求变革,但受到了美国的巨大阻力。2010年底,G20一致同意改革IMF,决定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超过6%的份
额,以便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投票权,同时欧洲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两个执行董事席位,提升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但最终结果是,
美国国会拒绝批准这个改革方案,改革无疾而终。同一年,中国尝试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的努力也被美国以“货币自由化程度不够”为由否决。事实上,美国是唯一一个阻挡IMF改革的国家。此路不通,只能另辟蹊径。2014年7月,金砖银行成立; 2014年12月,丝路基金成立;而亚投行尚未成立就已经吸引了33个国家,全球为之侧目。美国财长杰克·卢在国会的一番表态道出了美国人的忧虑:“我国的国际信任度及影响力正在受到威胁”。卢对国会说,推进IMF改革是维护美国在IMF主导地位的最佳方法,也是保护美国经济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的最佳途径。谋子,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弈者,谋势。美国依然采取冷战思维,固守传统阵营利益,一城一地寸土不让。不仅拒绝改革IMF,还游说各位盟友不要加入亚投行,对崛起中的中国进行全方位围堵;中国人则轻巧地一“跳”,不纠缠于既有僵局,敞开大门,主张多边共赢,借经济崛起之“势”,将利益拿来与大家分享,最终把局面“做活”,打开一片全新天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亚投行这局棋,美中一守一攻,高下立现。贝格斯滕认为,抵制亚投行是美国犯下的一个巨大错误——它抵制了一家旨在帮助亚洲满足能源、电力、交通、电信和其他基础设施领域数万亿美元投资需求的银行。沈建光则盛赞,亚投行是中国新金融外交战略的胜利。不仅支持了一带一路,还能对外输出资本,对人民币国际化也大有裨益。英国,这个曾将全球金融霸权拱手交给美国的老牌“列强”,此次带头转向中国。这或许意味着,由美国主导了70年、建立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上的国际金融秩序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裂痕。“金砖国家”概念的提出者,前高盛资管总裁吉姆·奥尼尔指出,美国应该承认全球形势的变化,给中国与之经济实力相匹配的空间。如今,站在风口上的亚投行,其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区域性投资银行的范畴,有望对现有全球金融秩序造成影响。不过中国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开放、包容、共赢的国际新格局。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点击这里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出亚投行的国家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