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秦统一六国不止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乱世。中华大地自从200万年前人类诞生以来就处于乱世,各个部落和国家不断争斗。夏商时期,中华大地上有几千个部落或国家,夏朝、商朝只是其中最强大的一个。经过夏商的不断讨伐,周朝建立后,中华大地上只剩下几百个部落国家了。西周在各地分封诸侯,周天子不断联合诸侯攻打异族国家,共灭掉了上百个国家。比如周公率兵平定三监叛乱后,趁机攻打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的东夷部落,灭掉十几个国家,领土都并入了鲁国(周公的封国),鲁国因此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等强国。总之,中华大地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是处于乱世,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这一切。中国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虽然还有农民起义、地方割据等突发事件,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多数时间内斗处于和平时期,这是亘古未有的新情况。什么叫中央集权?国内没有拥有封地的诸侯王或贵族,理论上国家的一切土地都归皇帝(或中央朝廷)。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归皇帝(或中央朝廷),地方上没有可以和中央分权的人。中央朝廷可以通过官僚机构直接管理国内的每个地方。古罗马并非中央集权制国家,罗马的核心民族罗马人数量很少,不足以直接控制整个国家。罗马的中央权力由贵族掌握,中央对很多地方也没有管理权。罗马军队虽然打下了很多地方,但打下后还是交由当地人管理,只要每年给罗马交一些税就可以了。类似中国与藩属国的关系。商鞅变法时,秦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这种制度推向全国。秦始皇结束战乱,中国迎来和平发展时期,只有有了和平的环境和中央集权制才能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车轨等工作。这些工作必然促进经济大发展和民族大融合,必然会创造出很多小国无法想象的文化产品和科技产品。比如对历史的记录和保存,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虽然秦国只存在了十四年,没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但后世的各个王朝以及全世界的人民都享受到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各种发明都通过各种途径传遍了整个亚欧大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战国七雄虽然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七国人民也是华夏子民,但力量太分散了,就如同现在的欧洲各国,各怀心思,形不成合力。统一六国后,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国家,比其他强国的领土和人口多出了几倍,甚至几十倍。17世纪俄罗斯的领土面积虽然超过中国,但俄罗斯的有效国土还是远不如中国多。从那时起到今天,汉族(华夏族)至今仍是世界第一大民族,人口多达13亿,远超排名第二的印度斯坦族。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些有什么用呢?当然有用。西方人对他们的历史解读很到位,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高大上的词汇来描述他们的历史。美国则说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没有封建帝制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等。说白了,西方历史之所以看起来高大上,是因为他们开创了很多人类第一次。而中国人对本国历史的解读还远远不够,没有充分解读出中国古人做到了哪些人类第一次。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其实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比欧洲早的多,中国多数人不信宗教,也就不需要“宗教改革”了,还是早。秦统一六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力最先进的国家,形成人类规模最大的民族,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加强了人类的力量,对人类的意义重大。秦统一六国并实行各种制度创新对人类整体的意义绝不亚于工业革命。人类的使命是走向宇宙,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对于人类而言,宇宙太大了,还有比太阳大几十倍上万倍的恒星,恒星之间的距离也远超出人类的想象。要想走出太阳系,人类必须要扩大自己的规模,并把人类的统一力度提升到更高水平。秦国统一六国就是把人类的组织规模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的中国统一和稳定也是建立在历朝历代的统一经验之上的。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我之前也写过一些关于中央集权的文章,之前的内容我就不重复了,我这篇文章换个视角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个视角就是“社会网络”。1.中央集权的网络中央集权可以分为古代的中央集权和现代的中央集权。古代的中央集权指的是君主专制,权利集中在君主一个人身上。现代的中央集权是指单一制。也就是权力集中在一个政党、一个政府身上。说到古代中央集权和现代中央集权的区别,必须讲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中心化系统与去中心化系统。古代的中央集权在理想状态下是个绝对的中心化网络系统,只有一个中心节点。注意,我这里说的是理想状态下。理想状态下的君主专制应该是所有大臣之间都互不联系(皇上最讨厌朋党),只能跟皇帝联系。皇帝就可以利用大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不同的大臣发不同的信息,挑拨不同大臣的关系,以制衡大臣的权力达到大权独揽。用现代流行的网络科学的话说,古代的中央集权只有皇帝一个“结构洞”,其他大臣都是只能跟皇帝链接的节点,这些节点互相之间不能有链接。理想的中央集权网络皇权的理想状态就是上图中这个样子,皇帝是网络的中心。但是,这种状态根本不能实现。因为大臣们不可能不结党。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根据远近亲疏结成一些组织不管从生物学还是经济学分析都是正常现象。由于这个问题的产生,皇帝改变了策略。皇帝开始挑拨不同小群体的关系。然后居中调停。这样皇帝仍然是个结构洞。我这里以明朝末年的朝廷为例。当时东林党和阉党争的不可开交,皇帝居中调停大权独揽。这个网络就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明朝末年的政府结构在这个网络中,皇帝仍然是结构洞,可以拉一派打一派。仍然掌握权力。但是这种网络也有缺陷。缺陷就是党争。明朝末年,党争愈演愈烈。皇帝无法调停,以至于政府几乎陷入瘫痪。这种问题在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是不存在的。我这里以清朝的网络为例,清朝的网络是下图这样的。清朝的权力结构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统治地区不止中原汉地,还包括草原、青藏高原、西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明、文化、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以清朝为例,清朝时汉人信奉儒家,满人信奉萨满教,蒙古和藏族信奉藏传佛教。清朝皇帝相应的也有四重身份,汉人的皇帝、蒙古人的大汗、满洲的大酋长、藏传佛教中的文殊菩萨转世,清朝皇帝在四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中都有至尊的权力。满洲人、汉人、蒙古人、藏族人,虽然民间互相也有交往,但是比较少,因此可以视为四个彼此独立的网络。清朝皇帝可以视为这四个彼此独立网络之间的中心节点,或者说结构洞。不同民族的官员无法管理其他民族。因此需要皇帝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因此就避免了党争。这种一国多制的网络结构源于辽代,辽代皇帝作为契丹人和汉人的中心节点。后经元代和清代逐步完善。其实,这种制度在其他地区也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了很多地区,这些地区有不同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居民。有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突厥人、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的信仰通常被正统的伊斯兰教视为异端),还有信奉基督教的匈牙利人和南斯拉夫诸民族。这些民族内部也都可以视为独立网络,通过奥斯曼土耳其苏丹联系起来。奥斯曼苏丹成了这些不同的民族的中心节点。说完了古代的中央集权,再来说说现代的中央集权。现代的中央集权其实是单一制。也就是权力集中于一个政府或者说一个政党。古代的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存在一个缺陷。就是皇帝毕竟肉体凡胎、能力有限。即便权力集中在他一个人手里,皇帝也不可能亲自过问所有政府事务。而且,政府事务中有很多涉及到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皇帝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皇帝要找帮手,帮他处理这些事务。皇帝找的帮手最初是宰相。可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宰相会分走皇帝的一部分权力。宰相如果权力太大还有可能篡权。三国时的曹操和司马懿都当过宰相。为了防止宰相篡权,明朝初年,朱元璋用栽赃陷害的方式除掉了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胡惟庸死后,明朝改组政府,取消了宰相一职。但是皇帝还是需要帮手。于是又有了六部大学士。六部大学士相当于六个不同领域的专业顾问。可以帮皇帝出谋划策。但是,六部大学士有可能拉帮结派引起党政。上文里说的党争跟大学士有点间接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清朝设置了军机处。要讲军机处,得先解释一下“朝廷”这个词。古代人称政府为“朝廷”,但是“朝”和“廷”这两个字的含义并不相同。“朝”是指正式的政府机关。而“廷”是指皇帝身边的私人秘书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外朝内廷”。明朝的时候就有了内廷。明朝的内廷称为十二监,是皇宫里十二个由太监掌管的机构。包括司礼监、御马监等等。司礼监可以替皇帝批阅奏章,御马监主管调度军队。大家熟悉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瑾、魏忠贤;(御马监弼马温孙悟空)都是内廷人员。(这也解释了孙悟空为什么面子那么大,天上的各级官员都让他三分,也解释了孙悟空为什么不近女色,而且对女妖精表现出刻骨仇恨)玩笑归玩笑,内廷太监和外朝大学士之间的权利冲突引发了明朝的党争。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清朝一方面废除了十二监,不准太监干政。一方面设了军机处,将六部大学士的职权转移给军机处。军机处属于内廷,军机大臣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比军机大臣次一级的军机章京则没有固定人数,是根据皇帝需要从六部里调来的顾问。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名义上不属于政府里的正式职位。军机处的设立相当于是把外朝的权利收归内廷,避免了权臣干政。但是有时候,军机大臣也会因为权力太大被皇帝处死。和珅和大人就是军机大臣。处死和大人的二十大罪状几乎没怎么提贪污的事情,主要是在说和珅越权。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皇帝个人能力有限。光靠改组皇帝身边的机构是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现代中央集权之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是因为现代中央集权的权利并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是集中在一个组织身上。现代中央集权的网络图是下面这样的。现代中央集权网络图中的每个圆形都作为一个个体的话。外围的每个三角形都可以象征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而最中间红框里的那个三角形就是中央集权的政府。也就是说,现代的中央集权政府是将每个领域的核心人员组织起来,形成的一个组织。整个组织就是政党或者说政府。2.民主——去中心化网络说完了中央集权,说说现代民主。民主制度是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我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民主制度说到底基于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产生基于三个原因。经济上,随着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西方的经济体系社会分工变得非常健全。这就使得个人可以不依赖家族独自生活。这使得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这从经济上造就了原子个人。宗教上,马丁路德提出个人可以不通过教会直接与上帝交流。这从意识形态上支持了原子个人的出现。政治上,民主制度的一人一票,导致了每个人的权力都一样大(至少名义上一样大,事实上一样大不可能)。这也就从政治上导致了原子个人的产生。这种有原子个人组成的社会网络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网络。其结构如下图:去中心化网络现在的互联网以及区块链技术都是不同结构的去中心化网络,都是与上图类似的结构。下面讲讲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这几段得划重点:网络本质上的作用是处理信息。不管是互联网、神经网络、还是社会网络,其功能都是处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式跟网络结构有关。这涉及到数学里的图论,我就不细说了。网络中每个节点都有权决定传到他那里的信息,哪些可以传出去,哪些不能传出去。以及可以传出去的信息,传给哪个跟它连接的节点。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信息处理的结果。权力的产生与社会中的信息处理有关。从上文中的几个图就可以看出。控制了信息流通的中心节点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就会拥有更高的权重,因此,就掌握了更多的权力。这就是去中心化系统的第一个优点,信息无法更改。在中心化的企业或组织中,管理者们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相互勾结,私自更改数据,损坏客户利益。而去中心化系统,每个节点都是独立平行运行的,且数据记录不可更改。这样各种数据就更公开透明,客户的利益得到很好地维护。民主制度是去中心化网络,追求的是分权。由于没有中心节点,所以影响去中心化网络信息处理结果的因素不在节点而在节点之间的链接。节点之间的链接方式决定着信息的流动方式。进而影响信息的处理结果。这中链接方式就是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名字,可以称为逻辑结构,也可以称为规则或者法规。这就引出了去中心化网络的另一个特点。用规则治理取代个人或群体的权利治理。规则代替中心节点西方很多国家都是这种模式,最典型的国家就是美国,宪法集权地方自治。现实社会不是理想的数学模型。所以现实中的社会网络不存在绝对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通常只是程度问题。判断中心化程度高低的规则如下。设:使一个网络丧失处理信息的功能需要去掉其中n个节点。n越小,则网络的中心化程度越高。反之,n越大,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就越高。这就涉及到了去中心化网络的第二个优势——容错性能力强,不易被攻击。去中心化的系统不太可能因为某个局部出现问题而停止工作,因为它依赖很多独立的节点工作。去中心化的系统更不容易被攻击,因为系统的某一个或几个节点被攻击,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3.中央集权的优势(1)中央集权更支持多民族自治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优势是,相比民主制度中央集权更支持多民族自治。这还得从历史说起。现代的民主制度实际上跟古代雅典没多大关系。现代民主制度的产生得从拿破仑说起。欧洲古代的战争只有贵族参战。拿破仑率先耍赖,发动平民参战。发动平民参战的条件就是给平民选举权,也就是搞民主。宣扬每个人都有选票,因此国家是全民族的国家,每个人都有参战的义务。即便是对外的侵略战争,也是为所有国民争取生存资源,国民同样有义务参战。这就产生了最早的民族主义,也产生了最早的民主制度。一战以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又将民族主义进一步强化,提出民族自决。认为像奥斯曼土耳其、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应该被拆分。每个民族都应该独立建国,建立单一民族国家。威尔逊认为只有单一民族国家才能保证在民主体制下不会出现多数民族抢夺少数民族话语权的情况,也就是单一民族国家才能实现民主。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说,每个民族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不同民族之间由于语言、文化习俗的差异,彼此的社会网络不可能充分融合。自然在两个网络的连接处就会出现中心节点。大家可以参看清朝的网络图,皇帝就是不同民族的中心节点。因此,在多民族,尤其是跨文明的大帝国推行去中心化的民主是不可能的。因此,民主化的前提是“民族自决”。但是,这些跨文明的大帝国在历史上之所以会形成,是因为经济原因。这些民族之所以会被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政治体是由于经济需要。以中国为例。中国的游牧区自然环境恶劣,需要农耕区的汉族提供经济支援,而中原汉族需要游牧区作为军事上的战略缓冲区拱卫中原。中国历史上游牧区和农耕区没有统一的时代,中原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战争不断。比方说汉与匈奴,宋与辽、金。游牧区与农耕区统一之后,中原与边疆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例如,清朝和现代。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土耳其曾经统治着现代最混乱的三个地区,中东、北非、巴尔干半岛。而且,这些地区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时期享受了五百年的和平。在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后陷入战乱。究其原因,中东、北非、巴尔干半岛这三个地方生活着很多个语言、文化、宗教信仰不同的民族。这些民族彼此杂居,经济上互相依赖。但是奥斯曼帝国解体之后。受民族主义影响这些民族纷纷独立。独立后由于每个民族在经济上都无法自给自足,因此就与周边的民族爆发冲突。加之这些地区本来就有很多不同宗教,宗教极端主义者会以此为由煽风点火。导致这些地区战乱不断。同理,中国的一国两制制度只有在中央集权的政体中才有可能实现。香港澳门跟内地有经济联系,但是政治制度、司法体系都与内地不同。特别是香港的法律体系属于海洋法系,与内地的大陆法系在逻辑上互不兼容。只有靠中央集权政府作为中央节点才能协调两个网络。(2)中央集权能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 上文说过去去中心化系统的有一个特点,信息无法更改。在中心化的企业或组织中,管理者们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会相互勾结,私自更改数据,损坏客户利益。而去中心化系统,每个节点都是独立平行运行的,且信息不可更改。这样各种信息就更公开透明,客户的利益得到很好地维护。 当然这里说的信息无法更改也不是绝对的。去中心化系统想要更改信息,必须自下而上的更改。也就是必须半数以上的节点同意更改信息,网络中的信息才会被更改。这也是民主的过程。 与此相反,中心化系统的中心节点只要决定更改信息,信息就会被更改。 虽然去中心化系统避免了中心化的企业或组织中,管理者们为了自身利益,相互勾结,私自更改数据,损坏客户利益的可能性。但是,也降低了组织的动员能力。 那种将军一声令下,下属就奋不顾身扑上去的情况,在去中心化组织中不可能出现。 刚才说了,现代民主制度源于拿破仑时期。但是,那个故事还有后续。就是拿破仑的侄子路易 波拿巴统治法国的时候,在法国军队里推行民主。军队里的军官都是士兵投票选出来的。这么搞就导致一个结果。军官为了拉选票,不敢对士兵下命令,不敢让士兵半夜集合,下雨天出操。导致法军战斗力直线下降。法军战斗力低的弊病从那个时期延续到现在都没好。 去中心化这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跟生物进化一样。生物演化追求的是存活,而不是活的好。也就是说,演化算法求得的是可行解不是最优解。想找最优解必须用自上而下的理性设计。 演化的这种特征有一个缺陷。就是在环境发生突变的时候无法适应。地质史上的环境突变都会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灭亡。 这种缺陷也会出现在去中心化系统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冠疫情。应对新冠疫情最成功的国家恰恰是中央集权的中国。而最失败的国家有三个:美国、印度、巴西。这三个国家有超级大国也有欠发达的穷国。但是这三个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联邦制。也就是说,这三国家的政治去中心化程度都很高。也正是这种很高的去中心化,导致这三个国家面对疫情的时候无法快速做出反应。 这里说的详细一点,防之新冠疫情扩散需要统一隔离。就是不能仅仅对有病例的地区进行隔离。还要对周边地区进行隔离以防疫情扩散。比方说,武汉爆发疫情,不能单单在湖北执行隔离政策。湖北周边省份也要隔离。才能防止疫情反复。 而这种隔离政策在美国、印度、巴西这种联邦制国家是不可能实行的。因为联邦制国家各州自治,与联邦没有从属关系。隔壁州有疫情与我无关。不可能统一隔离。所以,除非有一天疫苗研发成功,否则,新冠病毒会在美国的不同州之间来回传播,生生不息。 总结 现实社会不是理想的数学模型。所以现实中的社会网络不存在绝对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通常只是程度问题。 说到底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上面这句话。现实中不同地区的不同社会面临着不同的环境,要解决不同的问题。所以,没有那种社会网络是绝对最优的。各地的社会网络都是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权衡,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度。 因此,就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而言,根本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平正义。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集权的含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