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如果成功了会怎么样没有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会成功吗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一,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第二,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更加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这些负担都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反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二)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人广西。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他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并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太平军所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太平军在进军的征途中,坚决镇压和打击官僚、豪绅、地主,焚烧衙门、粮册、田契、借券,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秩序。太平军纪律严明,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拥护。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军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等战场都取得了重大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第二,《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生产所得,“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第三,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性:第一,《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第二,《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而且,《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四)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  太平天国起义者们想要建立一个以“天王”为首的农民政权。但是,在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分散的小生产的基础上,虽然可以建立暂时的劳动者的政权,但它最终还是会向封建专制政权演变的。  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198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诸王与部将及广大士兵关系逐渐疏离,诸王之间更是相互猜忌。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1856年9月,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为重整纲纪,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具有军事才干的青年将领, 1859年又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但是,将领们都“各顾自己,不顾大局。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未能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却采取滥封爵赏的办法,大肆封王,从而使矛盾更加尖锐复杂。洪秀全本人的保守和迷信思想也越来越严重,他信天不信人,当天京被湘军包围时,他拒绝了李秀成提出的“让城别走”、另辟新根据地的建议,坚持死守天京。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二、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有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西北有各族人民起义。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第二,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使侵略者“呼救无人”、“梦魂屡惊”,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  第五,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性和教训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但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第一,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表现是:①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第二,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毕竟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甚至梦想以虚幻的力量代替农民起义者自身的努力。  第三,太平天国也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开始时,他们把儒家经书笼统地斥之为“妖书。后来,他们对儒学的态度有所变化,主张将《四书》、《五经》删改后加以利用。不过,删去的主要是与太平天国宗教不相容的内容,而把儒学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原则保留了下来。  第四,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虽然不承认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而是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说明他们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教训是:第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第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四洲志》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足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如一家有婚娶弥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其突出体现了《天朝田亩制度》( )  A.彻底的反封建思想 B.绝对的平均主义思想  C.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3.1853年,太平军占领下列哪个城市后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  A.天津 B.南京  C.安庆 D.扬州  4.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 )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中国近代历史上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  C.太平天国的主要革命纲领  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5. 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6.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其创立的宗教为( )  A.拜上帝教 B.天主教 C.基督教 D.佛教  7.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  A.《新学伪经考》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民报》发刊词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战略决策的失误  D.内部的分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1.太平天国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因而( )  A.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B.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  C.无法向全国发展势力  D.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出现两个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有关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B.后者很好地把资本主义和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  C.两者都未能付诸实施  D.两者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3.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正确的( )  A.是指天京事变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太平天国的评价难以定论  4.对于《天朝田亩制度》评价正确的是( )  A.摆脱了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B.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  C.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D.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5.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 )  A.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  B.《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它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D.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选项C《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选项A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但是并不具有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因此,选项A错误。太平天国要建立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但是,不具有空想社会主义性质。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资政新篇》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而《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  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选项ACD是干扰项。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领导的旧式农民战争,《资政新篇》虽然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并不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太平天国的主要革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而不是《资政新篇》。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是干扰项。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主要是指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从而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选项ACD不符合本题的要求。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它借取原始基督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因为它反映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反映维新思想的著作,《资政新篇》是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不能体现农民起义特色,《民报》发刊词宣传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局限。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是其外部原因,战略决策的失误和内部分裂也不是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切实可行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选项C“无法向全国发展势力”不正确,因为,太平天国转战18个省。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2.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因此,选项A观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行。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资政新篇》也未能付诸实施。因此,选项C观点正确。《资政新篇》虽然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并未涉及到如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问题。而且,《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天国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此,选项BD观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BD。  3.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天京事变。“煮豆燃萁”是指太平天国诸王之间的自相残杀,即天京事变,这个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因此,选项ABC观点正确。太平天国虽然发生了天京事变,虽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不能够认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难以定论。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BC。  4.【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也不带有资本主义色彩,选项AC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选项BD。  5.【答案】A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因为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使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选项CD虽为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但并不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体现。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B。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洪秀全有后人留世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