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我2g卡升级4g卡生成了4g卡那这个月我还是用的2g网吗

碳、氢、氧元素,其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由题意“3.2g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的水”,则可计算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用两者之和与物质的质量比较即可判断是否含有氧元素.解答:解: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100%)=0.4g.1.2g+0.4g=1.6g<3.2g,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氧元素;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g:0.4g=3:1.故答案为:碳、氢、氧;3:1.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学会处理此类计算的题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题由精英家教网负责整理,如果本题并非您所查找的题目,可以利用下面的找答案功能进行查找,如果对本题疑问,可以在评论中提出,精英家教网的小路老师每天晚上都在线,陪您一起完成作业。你可以将你的习题集名称在评论中告诉我,我们将会在最短时间内把你的习题集解答整理并发布。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IYC2011),其宗旨是“增进公众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鼓励青年人热爱化学,学习和研究化学”.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K2是活塞):(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②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Fe2O3+3CO2Fe+3CO2;③在f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点燃多余的一氧化碳,避免污染空气.(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e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①d瓶中应装D(填序号).A.澄清石灰水&&&&B.水&&&&C.石蕊溶液&&&&D.浓硫酸②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减少碳的排放,提高原料利用率.(3)小刚用一种不纯的氧化铁粉末样品(杂质为铁粉),通过该实验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刚称取10g样品,利用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相关实验数据见下表:(玻璃管内的物质完全反应)
硬质玻璃管及所盛固体总质量
C装置总质量
160.3g①由上表数据可分析出,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及所盛固体总质量减少的是氧元素的质量.②请依据c装置总质量变化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设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2Fe+3CO2160 132x 6.6g= x=8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60.3g-153.7g=6.6g3CO+Fe2O32Fe+3CO2160 132x 6.6g= x=8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100%=80%答: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燃烧反应的利用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甲图&&&&&&&&&&&&&&&&&&&&&&
乙图
①甲图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②根据&&& 现象能得出燃烧需要空气的结论;
③乙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 。
(2)燃烧与热量[
①燃烧产生热量为我们所用。化石燃料是当前人类的主要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直接用煤作家用燃料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煤的气化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一环,其中一个反应是:C+H2OCO+H2,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
②某能源物质燃烧的微观过程如下:
若“”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生成物A应为 &&&(填字母序号)。
a.CO&&&&
&&&b.CO2
③酒精灯是实验室的常用热源,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式程为&&& 。
④炼铁需要焦炭等作原料,炼铁过程中焦炭的两个作用是&&& 。用磁铁矿(主要成份为Fe3O4)炼铁的化学方式程为&&&

(3)燃烧与灭火
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燃烧还能引起爆炸。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爆炸。家庭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所用原理是&&& 。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4)利用燃烧进行科学实验
①为探究铁丝的粗细程度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②3.2g某物质的完全燃烧产生4.4gCO2和3.6gH2O,没生成别的物质。该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为&&& 。该物质中&&& (填“含”或“不含”)氧元素。
【解析】(1)①红磷和白磷在相同的环境中,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它们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可以据此解答;
②空气中的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可以据此解答;
③将氧气通入白磷的热水中,白磷要和氧气反应,可以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煤石油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氧的为还原剂,可以据此解答;
②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来完成解答;
③酒精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根据焦炭的性质来进行解答,并写出一氧化碳和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燃烧的条件来选择灭火的原理;
(4)①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实验;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不变,可以据此来解答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33.2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28.4g。冷却后加水搅拌溶解完全后过滤,在绿叶中加入硝酸银。滤纸上的不容物欲足量的盐酸反应,可生成0.1molCL2,求(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一-〉化学) 
  欢迎您!
                        
               
  卤族元素
33.2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28.4g。冷却后加水搅拌溶解完全后过滤,在绿叶中加入硝酸银。滤纸上的不容物欲足量的盐酸反应,可生成0.1molCL2,求
  33.2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为28.4g。冷却后加水搅拌溶解完全后过滤,在绿叶中加入硝酸银。滤纸上的不容物欲足量的盐酸反应,可生成0.1molCL2,求
1.氯酸钾的分解百分率
2.可生成氯化银的质量
我的生活我的梦
  (点击下载)当前位置:
>>>3.2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小李认为A中一..
3.2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生成4.4g CO2和3.6g H2O,小李认为A中一定含有碳. 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小张认为A中只含有碳. 氢元素,没有氧元素;小王认为一定含有碳. 氢. 氧三种元素。你认为______的观点是正确的,并通过计算帮助他说服另外两位同学。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小王m(C)=4.4g×=1.2g, m(H)=3.6g×=0.4g, m(O)=3.2g-(1.2g+0.4g)=1.6g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3.2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小李认为A中一..”主要考查你对&&质量守恒定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
发现相似题
与“3.2g某有机物A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小李认为A中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0362111799193059183108127081149956当前位置: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测得3.2g该物质在氧气..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测得3.2g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生成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该物质中氢的质量分数为12.5%
题型:多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南通模拟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g×1244×100%=1.09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218×100%=0.4g.1.09g+0.4g=1.49g与物质的质量不相等,故一定含氧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0.4g3.2g×100%=12.5%故选C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测得3.2g该物质在氧气..”主要考查你对&&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定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定义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 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 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或氢气、氧气是单质,水是化合物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⑤在化学反应,氧元素的种类不变。⑥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⑦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1.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RobertBoyle, )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锻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3.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的结论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 后来.人们用先进的测址仪器做了大量精度极高的实验,确认拉瓦易的结论是正确的。从此,质量守恒定律被人们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问题 ①解释化学反应的本质—生成新物质,不能产生新元素(揭示伪科学的谎言问题)。 ②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 (2)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时首先要遵循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量等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其次各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3)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理解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可通过计算确定具体的元素质量。 (4)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比较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的多少,找出原子个数的差异。但不能忘记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 (5)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或相对原子质量)时,首先寻找两种已知质量的物质,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成正比即可计算得出。注意观察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确定化学反应的类型判定反应的类型,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从数值上看,反应物质量减少,生成物质最增加)。如果是微观示意图,要对比观察减少的粒子和增加的粒子的种类和数目再进行判断。(7)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方程式的对与否关键是看等号两边的原子总数是否相等,同时注意化学式书写是否有误。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①元素是以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为标准对原子进行分类。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如Na+与Na都属于钠元素,但Na+与NH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③同种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存在状态。如游离态和化合态。 ④同种元素的离子因带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与Fe3+。 ⑤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碳元素有三种不同中子数的碳原子:612C、613C、614C.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原子、分子与物质间的关系:物质的组成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其中元素是从宏观上对物质组成的描述,分子、原子是从微观上对物质构成的描述。其关系如下图;&在讨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应注意规范地运用这些概念,现举例如下: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三种说法(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③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I个碳原子构成的。 (2)由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汞、食盐),有两种说法: ①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②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同位素:&&&& 同位素指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分别称为氕(H)、氘(D)、氚T),即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但中子数分别为0,1,2的氢原子。同位素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合成的。同一元素的同位素虽然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发现相似题
与“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测得3.2g该物质在氧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26691487222456218727014599721778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2g卡怎么升级4g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