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市场负载均衡市场占有率价格扭曲的因素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西赣州市十二县(市)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习近平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开幕式致辞中说,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这一论述蕴含的哲理是(
)①天文观测是获得宇宙知识的基础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④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发展真理A.①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天津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两个阶段。由于各国政府干预的程度、方式等不同,当前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些市场经济模式各具特点,但它们的基本点是相同的,对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1)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相同点。(6分)(2)针对美国、德国和日本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相同点,我国应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8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天津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2013年新一轮的投资悄然涌动,在本轮投资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改委特别指出,今后将扩大市场准入,破除各种障碍,引导民间投资通过多种途径进人基础设施行业和公共事业等领域。发改委的这一指示说明,我国(
)A.打破行业垄断,巩固非公制经济的主体地位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D.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天津武清区杨村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时下,人们对餐桌上的蔬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心。有机西红柿每500克4元,有机苦瓜每500克5元,价格是普通菜的3至5倍,有时价格差价甚至是10倍之多。有些消费者认为,有机菜价格贵一些,但吃得健康比什么都划算。上述看法你认为是(
)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②产品质量越好,价值越大③是一种攀比消费,我们要理性对待④贯彻了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原则A.①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山东枣庄九中高三4月模拟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下图:《可以吃,不可以吃》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C.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山东枣庄九中高三4月模拟检测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下表为日~26日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准价(人民币 元/100美元)10月1日 10月10日 10月26日 613.8612.9611.7李某即将去美国旅游,他准备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美元现金,以及一张同时具有人民币、美元结算账户的双币信用卡。假如此后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上述趋势,不考虑其他因素,他在美国购物后,既方便又划算的结算方式是(
)A.直接使用美元现金结算B.直接用人民币现金结算C.使用双币信用卡美元账户透支消费,免息期结束前用人民币还款D.使用双币信用卡人民币账户透支消费,免息期结束前用美元还款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山东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注:人均信息消费量我国为192美元,
美国为3400美元。材料二:有专家提出,促进信息消费应以市场为向导,打破行业进入壁垒,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政府应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1)分析说明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6分)(2)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促进信息消费。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苏徐州市高二上学期必修4模块阶段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普遍性一般均衡是自由竞争思想的基础吗?
一般均衡代表市场处于一种效率最高的状态,也常常被认为等价于自由竞争思想。本文论证了,一般均衡并非自由经济思想的基础,因为不但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存在一般均衡,其他市场结构,包括是寡头垄断也存在一般均衡。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一、一般均衡的概念
1 什么是一般均衡
瓦尔拉斯认为,整个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所有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值,它们的产出和供给,将有一个确定的均衡量。他认为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求数量和价格是相互联系的,一种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可引起其它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的变化。所以不能仅研究一种商品、一个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必须同时研究全部商品、全部市场供求的变化。只有当一切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个别市场才能处于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需要这样几个假设:
⑴ 要求市场的参与者有关于市场的完全信息;
⑵ 假定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因此不会因为预防不测而贮藏货币;
⑶ 不存在虚假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在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时达成;
⑷经济系统是个“大经济”,即有足够多的参与者,从而符合“无剩余条件”。瓦尔拉斯体系必须包括所有物品,而不仅仅是正常的经济物品。
瓦尔拉斯还认为,方程所决定的均衡是稳定的均衡,即一旦经济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时,市场的力量会自动地使经济制度调整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路线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他首先撇开生产、资本积累和货币流通等复杂因素,集中考察所谓交换的一般均衡。在解决了交换的一般均衡之后,他加入更现实一些假定——商品是生产出来的,从而讨论了生产以及交换的一般均衡。但是,生产的一般均衡仍然不够“一般”,它只考虑了消费品的生产而忽略了资该品的生产和再生产。因此,瓦尔拉斯进一步提出其关于“资本积累”的第三个一般均衡。他的最后一个模型是“货币和流通理论”,考虑了货币交换和货币窖藏的作用,从而把一般均衡理论从实物经济推广到了货币经济。
一般均衡理论后来由帕累托(Pareto)、希克斯(Hicks)、诺伊曼(RonaldNeu-mann)、萨缪尔森(Samuelson)、阿罗(Arrow)、德布鲁(De-breu)及麦肯齐(McKenzie)等人加以改进和发展,这些经济学家利用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在相当严格的假定条件之下证明:一般均衡体系存在着均衡解,而且,这种均衡可以处于稳定状态,并同时满足经济效率的要求。
一般均衡模型可分为三种类型:抽象的一般均衡(阿罗—德布罗模型);小型的一般均衡模型:用于教学艾奇沃斯方框图“2×2”2人2商品;投入产出的一般均衡。
该理论的实质是说明经济可以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此时,消费者可以获得最大效用,企业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可以得到最大报酬。瓦尔拉斯模型的功用之一,也可以展示了实际经济与理论模式间的差异,说明非市场制度存在的价值,尤其是不完备现实市场上。
二、一般均衡与市场结构综述
一般均衡有几种模型,其假设主要基于自由竞争市场讨论了的一般均衡,也讨论了非自由竞争的情况。
1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的市场结构
阿罗-德布鲁用数学模型证明了的一般均衡。阿罗一德布鲁对一般均衡理论存在性的证明,主要依存于两个假设:消费与生产集合都是凸集,每个经济主体都拥有一些由其它经济主体计值的资源,因此,这种均衡的整体稳定性取决于某些动态过程,这些过程保证每个经济主体都具有总需求水平知识,并且没有一项最终交易实际上是按非均衡价格进行的,这当中的某些假定也许可以放松,以适应少数行业中的规模报酬递增、甚至所有行业卖方垄断竞争的度量。但是,寡头垄断的存在否决了所有一般均衡解(就象它否决竞争均衡的所有其它概念一样),更不用说消费和生产中的外在性的存在了。
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理论,它主要是为了研究竞争的市场均衡。它的一个主要假设,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将市场制度安排作为外生给定。
2埃奇沃思盒子的市场结构
艾奇沃斯盒状图用于表示两种经济活动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最初仅用于消费领域,后被用于生产领域,成为一般均衡理论的重要工具.
艾奇沃斯盒状图的基本假定:
社会上只存在两个消费者[A,B]和两种产品[X,Y];
②社会上只存在两个生产者[生产X和Y] 和两种生产要素[L,K];
③资源(生产要素)的总量和产品与要素的价格既定;
④人们所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艾奇沃斯提出,一般均衡的解不一定是唯一的,只要留在小眼睛里的,就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什么时候会是均衡点?市场参与者是无穷大的时候。市场竞争者无穷多时,会趋向于完全竞争,一般均衡区域越来越小,趋向某个点。
此时,交换的一般均衡,即交换契约线所表示的两个消费者效用之间替代关系;生产的一般均衡,即表示在资源或要素量既定前提下,社会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各种最大产量组合;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即当边际产品转换率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时,生产和交换同时达到均衡,即生产和交换均没有必要再调整。此时,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大,使消费者的满足程度达到最大.。
3投入产出模型的市场结构
瓦西里·列昂剔夫是投入产出账户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经济数量方法。投入是进行一项活动的消耗。如生产过程的消耗包括本系统内各部门产品的消耗(中间投入)和初始投入要素的消耗(最初投入)。产出是指进行一项活动的结果。如生产活动的结果是为本系统各部分生产的产品(物质产品和劳务)。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可计算的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Equilibrium,CGE)模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为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第一,一般均衡论是建立在--系列更加严谨的假设条件之上的。这些假设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往往并不存在。首先,一般均衡理论要求经济系统中的偏好、技术和资源保持不变。其次,为了能够保证一般均衡价格的存在性,通常要求连续性特征。
第二,一般均衡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认为均衡是经济的常态,而把不平衡看成对均衡的一种暂时的偏离,从而也就不可能揭示经济中的矛盾。
三、一般均衡与自由竞争思想
新古典框架思路以理想均衡状态作为判断现实经济运行是否有效的参照标准,通过比较复杂、不完善现实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一旦发现现实情况与理想标准出现差异,就断定出现“市场失败”,真实世界必然是无效或低效率的。
1一般均衡和自由竞争
从埃斯沃兹模型和阿罗-德布鲁模型中都可以看出,自由竞争中存在一般均衡,此时,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社会总福利最大。
2非自由竞争市场也存在一般均衡
在任何市场结构下,都可以证明存在一般均衡。在寡头垄断中,一般均衡也是存在的,不是某个点,而是某个区域。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肯定比自由竞争的集中度更大,消费者福利受到影响,它所表达的不是自由竞争的思想。
3奴隶制度也可以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Bergstrom认为,甚至于奴隶制度也可以是帕累托有效率的(On theExistence and Optimality of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for aSlave Economy”, 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38:23-36)。这更说明,这种市场结构下的一般均衡肯定不支持自由竞争思想。
4一般均衡、“市场效率损失”理论及政府干预
一般均衡理论及由此派生的“市场失败”理论,新古典框架思路以理想均衡状态作为判断现实经济运行是否有效的参照标准,通过比较复杂、不完善现实与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一旦发现现实情况与理想标准出现差异,就断定出现“市场失败”,真实世界必然是无效或低效率的,由此想当然地推导出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的角色和作用,要求政府积极介入甚至干预微观经济运行,通过微观经济规制和实际干预控制经济运行。
完全竞争模型是一个理想经济模型,如果实际经济运行偏离了这些假设,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失败”,现实市场被认为只会产生次优、非理性、沮丧或混乱,政府介入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完全竞争范式显然不能成为主张市场体系的有力基础,基于“市场失败”理论范式的政策设计,在方法论上存在致命错误。与其说一般均衡理论用以说明市场体系的效率,不如说更适合于作为政府介入和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实施微观规制的理论依据。一般均衡理论并非对市场真实运行的真实解释,其政策含义只能导致政府对微观经济领域的过多介入和广泛干预,只能导致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广泛和深入规制,最终抑制和扭曲市场过程的展开,这样,主流微观经济理论的整个架构,由于建立在非现实的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无意中变得与中央计划者的观点极为接近。斯蒂格利茨也认为,如果新古典模型是正确的,那么市场社会主义也会取得成功。同样,如果经济中的新古典模型是正确的,那么中央计划经济遇到的问题比实际情况会少得多。市场社会主义失败的部分原因,在于没有能够理解市场经济运转的真正动力。
一般均衡并非自由经济思想的基础。因为不但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存在一般均衡,其他市场结构,包括是寡头垄断甚至奴隶制社会也存在一般均衡。
一般均衡是自由竞争思想的基础吗?由用户自行发布,一般均衡是自由竞争思想的基础吗?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请自行分辨真伪。503 Service Unavailable
Error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cache server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_百度百科
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
《政策引致性扭曲:开放效益的体制因素》一书的出版社是,作者是,出版时间是。
装 帧:平装开 本:大32开所属分类: &
&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
本书的基本任务是运用西方扭曲理论研究我国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对开放效益的影响。尽管扭曲理论源于对一般市场经济的分析,但对于分析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由激励型外资与外贸政策所导致的各类扭曲同样具有适用性。所不同的是,像中国这样的转轨经济国家,除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各类扭曲之外,还存在着更广泛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体制性扭曲,并且体制性扭曲成
为导致政策引致性扭曲的重要根源。因此,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在微观层次上消除经济中的各类扭曲,而且还要以西方扭曲理论所未有的角度(例如体制转轨的视角)探索中观与宏观领域的各类扭曲现象及其矫正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的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在激发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例如通过政策优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与大力引进外资从而消除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资金短缺的瓶颈,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同时,政策引致性扭曲在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障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地区竞争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而且创造出多个充满活力的区域发展模式(如长三角模式、珠三角模式等),其制度创新机制在路径上与熊彼特式制度创新范式是一致的。就其实质而言,这是以一种较少扭曲的对外开放政策取代另一种较多扭曲的旧的计划经济政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经济增长。
然而,必须看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高速增长,我国早已经跨越资金瓶颈,对外资、外贸的过度政策优惠导致的要素扭曲与生产扭曲,不仅带来国民利益的对外流失,而且令内资与外资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之下,从而产生外资对内资的“挤出效应”,并且导致内资在价值链分工中出现低端锁定倾向,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下降。因此,所谓的出口比较优势是建立在价格扭曲即低成本基础之上的虚假比较优势,是不可持续的。
从表面上看,地区恶性竞争是导致政策引致性扭曲的根源,但实际上,地区恶性竞争却源于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因此。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塑造”了政策引致性扭曲的如下特征。第一是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的财政分权与政绩观,激发了地方政府对税收的追求与对以GDP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追求——包括对其他非经济目标的追求,如就业、城市建设等,从而导致政策引致性扭曲,使地方政府呈现出“公司化”倾向;第二是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如替代企业招商引资、对外资监管不力、对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存在搭便车行为等,这使得政策引致性扭曲具有了政府职能“失灵”的特征;第三是改革过程中,部分领域改革滞后,例如要素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改革滞后加剧了要素扭曲等,从而使政策引致性扭曲具有“非市场性”与转轨特征;第四是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地方政府面对国际垄断势力在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产生的政策引致性扭曲,从而使政策引致性扭曲具有了外部干预的“非自主性”特征。
从开放效益的角度看,政策引致性扭曲不仅造成国民利益的外流,还造成宏观上总体经济的内外失衡,例如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双顺差”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开放效益。
根据扭曲理论消除扭曲的对症规则,政策建议是明确的。首先是完善财政分权并转变政绩观,即完善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的激励机制。其次是转变政府职能,在现阶段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监督职能,提高其科学决策能力。再其次是通过调整对外资、外贸的优惠政策制约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提高外资质量,并通过实行地区差异性优惠政策来达到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之目的。最后是对竞争优势进行培育。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决定各国收益分配份额的是稀缺要素,谁拥有稀缺要素谁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更为丰厚的利润。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尽管对外开放是一条引进稀缺要素(如先进技术与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捷径,然而其前提条件是发展中国家本身吸收能力的提高(如高的人力资本),而这是无法通过开放来满足的,必须要通过本国的精心培育才能得到。根据扭曲理论,通过择定扭曲能够实现培育本国稀缺要素的目标,从而最终建立本国的竞争优势。
王庭东,男,1968年1月生于山东章丘。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进入山东经济学院马列部世界经济教研室任专职教师。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艽经济全球化、开放经济理论与政策。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拉丁美洲研究》、《当代亚太》、《现代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研究》、《改革》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三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现为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系副主任、世界经济研艽所副所长。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结构
1.3 本书研究方法与基本概念
1.4 本书创新
第2章 开放经济扭曲理论的主要成果
2.1 开放经济扭曲的形成
2.2 价格扭曲下的国际贸易福利分析
2.3 国际资本流动对产品贸易的替代及其福利分析
2.4 扭曲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2.5 消除扭曲的“直接针对性”原理
第3章 减少扭曲:发展导向型体制的增长之源
3.1 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的形成、特征及其动态演进
3.2 政策引致性扭曲: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的制度创新效应
3.3 政策引致性扭曲: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的
经济增长效应
第4章 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中政策引致性扭曲的特征
4.1 政策引致性扭曲:财政分权与政绩观
4.2 政策引致性扭曲:转轨经济过程的非均衡特性
4.3 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中的政府职能
4.4 政策引致性扭曲:国际竞争环境中的垄断因素
第5章 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开放效益的损失:中观视角
5.1 过度外资、外贸激励政策下的利益流失
5.2 非经济目标追求下的政策引致性扭曲
第6章 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开放效益的损失:宏观视角
6.1 政策引致性扭曲:对外经济失衡与开放效益
6.2 政策引致性扭曲:内部经济失衡与开放效益
6.3 政策引致性扭曲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第7章 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的对外开放效益提高
7.1 继续消除体制性扭曲
7.2 不断消除政策引致性扭曲
7.3 消除内外失衡
7.4 区域发展导向型体制下的竞争优势培育
第8章 总结
8.1 本书的基本结论
8.2 本书相关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中国工业行业市场扭曲程度的测定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工业行业市场扭曲程度的测定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负载均衡市场占有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