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在炒演员李兆基基抄底港股吗?现在的最新演员李兆基基...

  郑世凤  金钱永不眠。  对于赫然名列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富人们而言,情况更是如此。  即便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下,超级富豪们手中的大把钞票仍然不甘寂寞,四处寻觅猎物。  与一般人选择投资标的有所不同的是,拥有自己上市公司的超级富豪们,可以直接选择投资自己公司的,毕竟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家公司的未来。  一个月内先后9次增持自家股票。全球资本市场一片凄风苦雨之中,&超人&李嘉诚的密集增持,再度成为华人资本市场共同关注的焦点。  9月22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4.85%,李嘉诚逆市加仓,斥资1255万港元买入14万股长江实业(00001),持股比例提升至42.82%。  实际上,这已经是李嘉诚今年以来的针对长江实业的第27次股票增持行动。  短短4天之后的9月26日,李嘉诚再度出手增持和记黄埔(0013),当天累计买进49万股,涉及资金2906万港元。在完成此次增持后,李嘉诚在和黄的持股比例由52.41%再进一步,升至52.42%。  逾,逾增持,几乎已经成为全球股灾中李嘉诚增持自家股票最为显著的特征。  今年年初至今,李嘉诚控股的长江实业累计跌幅已达32%,伴随着公司股价的持续下挫,李嘉诚的增持步伐也不断加快。  从5月份一直到8月底,李嘉诚先后出手18次,动用资金近3.6亿港元,买进长江实业约339万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8月份长江实业的股价出现加速下跌之后,李嘉诚明显提高了增持的频率,仅8月一个月其增持长江实业股票就多达11次。  对于长江实业的投资者而言,大股东的密集增持并不显得意外。2010年全年,李嘉诚就曾陆续增持长江实业多达76次。  进入2011年之后,长江实业的股价从年初超过137元的高位一路下探,但直到5月16日,李嘉诚才首度出手护盘,而且其买入总量仅为11万股,涉及资金1273万港元。  尽管在长江实业今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再次表示将在适当时机增持自家股票,但一直到5月上旬,市场仍未看到其增持公司股票,这一反常现象也令投资者颇为意外。  可供对比的是,早在去年3月30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曾表示因为目前的偏低,将继续增持公司股份。  第二天,李嘉诚便出手增持92.5万股长江实业,成交均价100.276港元,持股比例由41.72%上升至41.76%。  实际上,弱势之中积极增持护盘已经成为香港市场的一大亮点。  根据香港联交所提供的交易显示,仅9月26日一个交易日,H股市场就有包括李嘉诚在内的四名富豪增持自家股票。  数据显示,继9月22日暴跌之后,香港恒生指数26日再次出现大幅下跌,盘中一度突破17000点的重要整数关口,跌至16999.54点,创出近两年零四个月以来的。  暴跌之下,必有勇夫。  当天除李嘉诚增持和黄外,郭氏家族增持新鸿基地产(00016.HK)16.5万股,动用资金1475.6万元。而此前的9月22日,恒生指数暴跌当天,郭氏家族同样&该出手时就出手&,拿出7869.2万港元,一举增持新地80万股。  与李嘉诚相比,郭氏家族今年上半年的增持动作同样不多,6月29日,郭氏家族才首度出手,加仓108万股新地股票,成交均价111.34港元,此次买入已经是该家族继去年4月以来的首度增持。  在9月22日暴跌之中挺身而出的还有利丰(00494.HK)副主席冯国纶,其当天买入164.44万股,加上9月20日买入的15.6万股,三天内,冯国纶累计买入利丰逾180万股,动用资金2315万元,持股比例则随之升至31.7%。  此外,9月26日米高.嘉道理增持大酒店(00045.HK)25.05万股,动用资金266.5万,而内地富豪孔建岷则增持合景泰富(01813.HK)36.7万股,动用资金98.9万。  有意思的是,同为香港超级富豪的恒基地产(00012.HK)主席李兆基,增持自家股票却是另一种风格。  数据显示,李兆基的增持行动主要集中于上半年,其最近一次增持发生在6月30日,当天李兆基买入27.8万股恒地,平均作价49.79元,涉及资金1384万港元。  自今年3月以来,李兆基的增持总量超过2.285亿股,而此前他在恒地4月份发布的一则通告中曾表示,未来将增持2.284亿股公司股票。在7月初完成上述承诺后,李兆基便没有再度出手增持。  尽管被外界称为&亚洲股神&,但过早出手增持还是让李兆基遭遇资产大幅缩水的尴尬,据粗略计算,其截止到6月底的市值即缩水逾20亿元港币。  虽然股神李兆基的&抄底&并不成功,但却不妨碍港股大佬们加入增持大军。  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截至26日,H股市场一共有78家公司进行了累计多达405次的回购增持操作,动用资金超过16亿港元。  弱市之中,除了频繁增持自家股票外,寻找抄底目标同样是超级富豪们的必修课。  深圳中航股份(00161.HK)就是李嘉诚除自家股票外最醒目的增持目标,8月26日,李嘉诚以每股3.599港元的均价增持该公司308.6万股,涉及资金1110.65万港元。  数据显示,仅在今年8月份,李嘉诚就曾先后5次增持深圳中航,持股比例也随之升至10.67%。  今年6月初,在李嘉诚和李兆基双双大幅增持自家股票的刺激下,市场曾普遍预期港股已接近触底位置,然而后续市场走势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进入8月份后,受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影响,恒生指数加速下跌。而在大举增持之后,超级富豪们的资产缩水情况同样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长江实业的股价从年初的125.70元,跌至目前的85.85元,跌幅31.70%,而和记黄埔的股价则从年初的84.20元,跌至目前的58.45元,跌幅30.58%。  李嘉诚目前分别持有长江实业9.92亿股,和记黄埔22.35亿股,如果不考虑今年以来的增持情况,上述两只股票市值缩水分别高达395亿元和575亿元。  频繁增持却伴随着巨额的市值缩水,对于李嘉诚而言并非是什么新鲜事。  记者调查发现,李嘉诚第一次大规模的增持股票行动开始于2000年,当年6月,其在数日内即斥资逾10亿元,买入1200万股长江实业股票,2001年李嘉诚再度出手陆续买进340万股。  尽管李嘉诚在2000年6月开始增持时,长江实业股价处于当年低点,但此后市场却没能真正走出熊市阴霾。  伴随着李嘉诚的增持步伐,长江实业股价一路下跌,直到2003年4月底,长江实业才真正跌至39.80元的底部位置,而此时,距离李嘉诚首度增持时的价格已近腰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走势低迷,但李嘉诚旗下另两大上市公司电能实业(00006.HK)和长江基建(01038.HK)却表现坚挺。正是这两只股票大幅的市值,部分抵消了李嘉诚在两只地产股上所蒙受的损失。  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公用事业类股票在熊市中的突出优点,李嘉诚近年来数度出手收购全球公用事业类公司。  2010年7月,李嘉诚通过长江基建以57.75亿英镑收购了法国电力公司(EDF)经营的英国电网业务。今年,长江基建再次出手,买下英国最大水务公司之一的Northumbrian公司,涉及资金24.12亿英镑。  此外,李嘉诚还通过旗下Horizons Ventures以550万美元,入股一家名为Magisto的以色列软件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视频编辑软件开发,这也是李嘉诚继和电子书架KOBO之后,在IT科技领域的又一桩投资。  &我不会说现在肯定不买入股票,但如某股票的市盈率高,回报低,我一定不买。但长江、和黄我很有可能会买,多年来我只买不卖,那是值得的投资。&在长江实业2009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李嘉诚曾如此表示。  市场人士认为,李嘉诚在如今再度出手密集增持长江实业股票时,应该仍然持上述观点,值得注意的是,李嘉诚同时还奉劝投资者,&千万不能借钱入市&,这句话对如今的投资者而言显然同样有效。  相对于H股市场风生水起的大股东增持现象,A股市场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现象却并不多见。  本报记者统计发现,2011年至今,沪市近930家上市公司中,出现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增持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仅有35家。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上述出现大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为中国石油(601857.SH)、()(601607.SH)、中国南车(601766.SH)、()(601299.SH)等国资控股类上市公司。  与沪市主板相比,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无疑更为吝啬。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深市主板今年至今出现大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仅有()(000401.SZ)等6家,而深市中小板则有14家,创业板这一数据至今仍为0。  &现在出来增持的基本都是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对他们来讲,面子比票子更重要,但民营控股的上市公司就完全不一样了。&上海某私募人士对上述现象坦言。  在其看来,&就算民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未来有充足的信心,在市场整体市盈率下移的时候,他们有时候也会选择减持,更何况很多企业上市以后业绩往往就开始向下走。&  令人担忧的是,A股市场一方面缺乏大股东积极增持的有利信号,另一方面减持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数据显示,仅深市中小板,今年至今披露的股东减持公告就多达117份,深市主板披露的减持公告更是多达122份。
52418人问过
48179人问过
40187人问过
28871人问过
回复0条,有0人参与
以下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亚洲股神”李兆基百亿资金抄底反被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小庆
  在港股市场,年近八旬的“亚洲股神”李兆基可算是最高调的。每逢出席公开场合,李兆基都会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顺便推荐几只心仪个股。不过,在昨天的一场午餐会上,这位曾经风靡港股市场的“亚洲股神”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坏消息。受累香港股市走弱,李兆基私人旗下兆基财经的资产总值也由高峰期的2000亿港元缩水至1500亿港元。
12只心仪股最大跌幅近70%
  日,原本最讨厌股票的李兆基成立了私人投资公司――兆基财经,初始规模500亿港元,并以美国“股神”巴菲特为榜样,争取每年有10%至20%的回报。新手总是不乏好运,刚刚入市的李兆基在两年时间博得六成的回报,在看重稳健回报的香港市场,李兆基“亚洲股神”的名号开始不胫而走。而中资股的数年牛市,也将兆基财经资产规模一路推升至最高2000亿港元。然而,面对熊市的考验,李兆基也只能败给市场。
  2007年9月中下旬,恒生指数攀上25000点高峰。跟众多散户投资者一样,李兆基对市场充满信心,并推荐了12只心仪股。个股包括保险股中国人寿(601628)(02628,HK)、中国平安(601318)(02318,HK);能源股包括中国石油(601857)、中海油(00883,HK)、中国神华(601088)(01088,HK)及中煤能源(601898)(01898,HK),而地产方面则继续看好碧桂园(02007,HK)、中国海外(00688,HK)及富力地产(02777,HK);其他股票还包括中信泰富(00267,HK);中国远洋(601919)(01919,HK)和招商银行(600036)(03968,HK)。
  而按照李兆基推荐当周的收盘价计算,李兆基当初推荐的12只个股中仅中海油小幅上扬2.85%,其余个股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李兆基参与IPO认购的碧桂园昨日股价已较去年9月21日当周收盘价回落67%;中国平安和富力地产的累计跌幅分别达到50%和59.9%,中国人寿和中煤能源跌幅都超过30%。
百亿资金抄底反被套
  在李兆基大胆荐股后一个多月,恒生指数上摸31958点后开始了长达4个多月的深度调整,指数回调幅度超过万点。直至三月中旬,市场才出现一轮技术反弹。可能是难以面对众多股民期盼的目光,李兆基在1月底的一次公开活动中,首度自拆“股神”招牌,强调自己只是股民。
  不过,当市场在3月中下旬展开反弹浪后,李兆基的名字又开始频频见诸报端。4月28日(星期一),在恒生指数一周大涨1300点之后,李兆基对市场感到颇为乐观,并认为在农历四月前指数可以进一步升至26000点至27000点。事实上,恒生指数在5月5日上摸26387点后便进入了新一轮的调整。
  而在当日,李兆基也向媒体透露,他已经斥资80亿至100亿港元逢低吸纳自已的爱股,当中包括中国神华、江西铜业(600362)(00358,HK)及中石油等。不过,以4月25日(星期五)的收盘价计算,李兆基抄底的3只股票已经分别下跌了21%、20.7%和17.1%。
认购新股打下坚实基础
  当市场走弱时,大部分人都只能是争取少输,而非多赚。在不少中资股股价惨遭“腰斩”之后,主力投资中资股的兆基财经之所以还能保持1500亿港元的规模,还要得益于李兆基近年来的频频打新。
  以中国人寿为例,2003年12月,李嘉诚、李兆基和郑裕彤三富豪同时出现在中国人寿H股的策略投资者名单当中,三人以每股3.59港元的发行价合共认购了10.7亿股中国人寿。而在一年禁售期之后,李嘉诚和郑裕彤先后出货套现,两人的回报率分别有40%和50%。不过,与坚决持有的李兆基相比,这点收益只是“小巫见大巫”。
  当时,李兆基共斥资2亿美元参与认购,即使中国人寿已从高峰时期的53.8港元跌至26.95港元(昨日收盘价),李兆基目前的账面盈利依然有13亿美元,回报率达650%。除了中国人寿之外,李兆基还参与认购了中国神华、中煤能源和中国远洋等中资股IPO。
  不过,当市场泡沫越吹越大,打新股也会成为一种高风险投资,碧桂园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据说,杨国强与李兆基私交甚好,去年四月碧桂园于港交所上市,李兆基公开表示斥资10亿港元认购碧桂园新股。碧桂园昨日收盘报4.51港元,较发行价5.38港元下跌16.2%,李兆基的10亿港元也就蒸发了1.62亿港元。 韩国股神朴炫柱炒H股遭重创
  "熊"霸天下的港股市场让无数股坛高手铩羽而归,即使是韩国股神朴炫柱也难以"全身而退"。据港交所披露的资料显示,朴炫柱旗下投资港股市场的未来资产环球投资(香港)有限公司(MiraeAsset)就在去年11月份即港股高峰时期买入多只H股,随后又在市场低潮时期被腰斩割肉离场。
28000点大举入场
  追涨杀跌并非只是普通投资者的"专利",赶在市场最高峰建仓可能是MiraeAsset败走中资H股最"致命"的原因。
  日,恒生指数28373.63点。MiraeAsset又以每股19.068港元买入664.8万股中海油田服务(02883,HK),持股比例达到5.37%。
  日,恒生指数28783.41点。MiraeAsset申报持有6.02%的招金矿业(01818,HK),当天,该公司以每股19.083港元买进22.1万股招金矿业。
  日,恒生指数27665.73点。MiraeAsset以每股11.142港元的价格增持1226.8万股中国国航(00753,HK),进而首度申报持有国航超过5%。
  日,恒生指数27803.35点。MiraeAsset申报持有另外一只奥运概念股香港中旅5.3%的权益,当天MiraeAsset以每股5.597港元增持了2490.8万股香港中旅。
  从以上操作可以看出,在MiraeAsset投资的18只个股中,有9只是在去年10月底至12月初的市场高位建仓,买在去年甚至是历史高位也就不足为奇。例如,招金矿业去年最高收盘价20.90港元,MiraeAsset的增持价则超过19港元;中海油服去年最高价20.95港元,MiraeAsset买入价19.068港元。招金矿业和中海油服(601808)的昨日收盘价分别为9港元和12.96港元。
22000点斩仓奥运股
  在市场面前没有永远的赢家,韩国股神也只能"认输"割肉。3月13日,港股反弹3天后再度大跌1121点至22302点,MiraeAsset也选择在这一天减持中国国航(601111)。当日,MiraeAsset以每股6.674港元减持了612.8万股国航,持股比例从6%降至5.93%。至4月22日,MiraeAsset再以每股5.173港元的卖出2806.4万股国航,持股比例由5.94%大幅下降至4.71%。由于已经低于须予披露水平,即使该公司已经清仓国航也不得而知。
  虽然如今国航3.88港元的价格让人感觉MiraeAsset的坚定离场还是比较英明的,但是与其买入价11.142港元和8.628港元相比,MiraeAsset此举也只能算是不太及时的止损。
  与国航类似,香港中旅也是MiraeAsset在去年高峰时买入的奥运概念股,这或许也就决定了2只股票大同小异的命运。在以每股约5.6港元至6港元的价格增持香港中旅至7.01%后,MiraeAsset坚持了4个月。当香港中旅股价被腰斩时,MiraeAsset再次选择割肉离场。日,MiraeAsset最后一笔减持作价为3.037港元,较当初的最高买入价正好打五折,该公司的持股比例也随之降至5%以下。而香港中旅昨日收盘仅剩2.22港元。
欲借内需股翻身
  人无完人,即使是对股神也不能过于苛刻,毕竟长期战胜市场一直只是所有投资者努力的方向,真正实现该目标的仍是凤毛麟角。上半年损失惨重的朴炫柱打算借内需股翻盘。港交所披露的资料显示,在忍痛割肉奥运、地产、资源及航空股的同时,MiraeAsset还在布局内需股,包括消费和基建两大板块。
  5月20日,MiraeAsset71.805港元高价买入23.7万股百盛集团,持股比例5.03%。6月20日,MiraeAsset以5.01%的持股比例位列蒙牛乳业(02319,HK)基金股东名单;当天,MiraeAsset以每股22.894港元买入55万股蒙牛乳业。蒙牛乳业昨日收报23.1港元,MiraeAsset增持部分已有小幅盈利。
  除了消费概念股外,MiraeAsset对基建类个股也格外青睐。4月11日,该公司按12.028港元的价格增持496.9万股中国铁建(01186,HK),该股昨日收于11港元;4月30日,MiraeAsset以每股19.079港元增持268.4万股中国建材(03323,HK),该股昨日收报16港元。
  虽然MiraeAsset买入的以上4只股票目前还没有显著盈利,但是这次MiraeAsset选择的个股都是标准的内需股,即使是在市场走弱的情况下,这类个股也会成为长线投资者的避风港。以蒙牛乳业为例,近日,包括美林、雷曼兄弟在内的多家投行都调高了蒙牛的目标价。其中,美林将蒙牛乳业的目标价定在32.55港元,较MiraeAsset的买入价高出四成。(每日经济新闻 刘小庆)
相关新闻 & &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本周热门内容什么是李兆基抄底港股?李兆基抄底港股的行情在哪里可以查询的到呢?_百度知道
什么是李兆基抄底港股?李兆基抄底港股的行情在哪里可以查询的到呢?
提问者采纳
查询港股信息你可以去香港金道投资公司做的这个网站上去看看。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做网上港股投资的平台。在这上面你可以查到相关的港股信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李兆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员李兆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