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用。针。灸。治。疗...

| | | | | | | |
地址:石家庄市新华区兴凯路48号(新华杨淑润中医诊所) 咨询qq:
咨询电话:8/ 
一切为了病人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冀ICP  统计: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赵磊,郭义,阎丽娟,熊俊,王紫玄,王卫(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摘要: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总结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围绕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实践中相关的重点问题系统检索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针灸治疗本病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检出 301 篇有效文献,分别发表在 102 种期刊上; 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 综合疗法是常用治法; 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秩边、承山等为常用穴位。结论: 针灸疗法对本病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并且具有见效快、有效期长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但目前临床研究水平偏低,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匮乏,样本含量低,研究标准混乱,需进一步加强高质量临床试验的研究和探讨。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文献计量学; 针灸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 03 - 0526 - 04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Acupu(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Treatment of SciaticaZHAO Lei,GUO Yi,YAN Li-juan,XIONG Jun,WANG Zi-xuan,WANG W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019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reflect present situation of studies on acupunctureand moxibustion for treatment of Sciatica,so as toprovide thinking and evid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es. Methods: Oriented from key issues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acu-puncture,we search(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ed the current clinical research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Sciaticais carried out with bibliometric method,KI,VIP,WF as data resource. Results: A total of 301 papers are effective,whichare published on 102 more clinical
combined therapy monly - uesd method,and Huantiao( GB 30) ,Yanglingquan ( GB34) ,Weizhong( BL40) ,Kunlun ( BL60) ,Zhibian ( BL54) ,Chengshan( GB 34) monly -us(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ed acupoints. Conclus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often have very good analgesic effect,and have quick results,theadvantage of a long period,so as to be The level of clinical study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of S studies on the mechan it is suggested that studies on the bined program -prehensive treatment ways and reserch standard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Ke(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y words: sciatica / Bibliometrics收稿日期: 2010 - 07 - 11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赵磊( 1987 - ) ,男,山西人,研究方向: 针灸推拿学的循证理论与实践。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粗大的周围神经,由腰 4 ~ 5和骶 1 ~ 3 神经根组成,其总干和分支延伸于下肢,大部分在腘窝处分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股后肌和所有小腿肌肉,传导小腿和足外侧皮肤感觉[1]。痛因很多,但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占大多数[2]。本病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成年人尤其青壮年男性多见,据 1982 年全国 6 城市调查,本病患病率为 121. 8 /10 万[3]。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为多见。按照病理变化的部位又可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根性疼痛远较干性疼痛多见。坐骨神经痛作为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的临床研究充分证实了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痛阈治疗坐骨神经痛所引起(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的疼痛,通过促进神经再生对神经纤维损伤起到恢复的作用[4]。针灸疗法对该病有很好的止痛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有效期长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尚缺乏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现状、发展和未来的前景做初步的评析与展望,为进一步临床科研研究提供信息和方向,以期对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有所裨益。1 资料和方法1. 1 检索来源采用电子检索国内外所有关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文献,具体: 中国知网( CNKI ,) 、维普数据库( VIP,) 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 WF,) ,其中中国知网包括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不能获取的全文,则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1. 2 检索策略中文检索词为针灸、针刺、坐骨神经痛。所有检索均截止 2010 年 4 月 15 日。2 结果和分析2. 1 检索结果按既定的(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检索策略和资料收集方法,共查到相关文献 598 篇,语种为中文或英文,具体文献检索流程见图 1。分别从它们的年代分布、期刊来源、文献类型、研究方法、常用治法、常用穴位几方面对其625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研究现状、治疗规律、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图 1 文献检索流程2. 2 纳入文献的年份分布文献量的多少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该学科的发展水平,确定文献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大致揭示科学发展的某些特点和规律[5]。根据相关文献数量的变化进行科学预测,是目前文献分析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方法。由表 1 可以看出,文献量主要集中在 2000 年后,且占到 76. 27% ,在 年文献量相对稳定,2004 年达到峰值 35篇,虽然 2007 年之后有所回落,但总体趋势可以看到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实用价值日益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应该较乐观地看到该领域是值得针灸学界进一步研究的( 见表 1) 。表 1 相关文献数量分布表年份文献量( 篇) 所占文献总量(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的百分比( % ).
5. 422000 ~ . 271983 ~ . 73总计 295注: 14 篇文献未检索到准确时间2. 3 纳入文献的期刊分布 301 篇针灸治疗 Sciatica的文献分别刊载在 102 种期刊上。不同载文量的期刊分布统计结果为: 发表 1 篇的有 54 种期刊,2 篇的有20 种期刊,3 篇的有 4 种期刊,4 篇的有 8 种期刊,5 篇的有 3 种期刊,10 篇及以上的有 4 种期刊。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期刊是《针灸临床杂志》有 39 篇。载文量前 10 的期刊见表 3。由表 2 可以看出,这 10 种期刊占所有载文期刊总量的 9. 8% ,共载文 124 篇,占总文献量的 41(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 2% 。说明以上 10 种期刊是 Sciatica 针灸治疗研究者发表论文的主要阵地。由统计结果可见,文献的期刊分布较分散,集中程度相对较低,且有 90%的论文发表在影响力一般、办刊水平较低的非核心期刊上,而在针灸领域知名的《中国针灸》期刊上,12 篇文章其中有 10 篇都发表在了增刊上总体说明该领域虽然研究时间长但研究水平比较低,社会影响力还不高( 见表 2) 。表 2 Sciatica 针灸研究文献分布期刊表刊名载文量百分比( % )针灸临床杂志 39 12. 96陕西中医 19 6. 31中国针灸 12 3. 99上海针灸杂志 10 3. 32四川中医 9 2. 99吉林中医药 8 2. 66内蒙古中医药 7 2. 33河北中医 7 2. 33中医外治杂志 7 2. 33甘肃中医 6 1. 992. 4 纳入文献类型的分布由纳入文献类型的分布情况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出各类型文献的数量及所占的百分比,以期对广大临床科研工作者了解该疾病研究的现状和掌握科研研究方法起到一定指导意义。在 (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301篇相关文献中,临床研究类文献( 文献中必须有明确的病例报告) 256 篇( 占总量 88. 05% ) 、实验研究类文献( 文献中必须有明确的动物实验) 1 篇、综述类文献 28篇、其他类文献( 包括会议报道、个人临床心得、学术探讨等) 16 篇。由以上可知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观察上,以病例报告和单纯性的经验总结为主,实验研究尤其是作用机制研究明显不足。针灸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对探索针灸作用的生理病理基础及指导临床应用有很大价值。尽管以上 3 个数据库的文献查全率有待提高,但从 1979 年至今仅有一篇实验研究类文献,且质量不高此结果可以表明目前国内针灸治疗Sciatica 的实验研究领域面临严峻形势,未引起针灸学界临床及科研人员的足够重视。今后应广泛开展实验,加强其作用机制研究,尤其是从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病理组织学等角度拿出足够的实验客观数据来支持针灸治疗理论,为进一步推广针灸适应症在临床中的科学运用搭建基础有力的平台。2. 5 文献研究方法的分析对所检出(来源:淘豆网[/p-5613138.html])的 265 篇临床研究类文献逐一阅读后发现,目前针灸治疗 Sciatica的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水平普遍不高,有待今后进一步提高。文献以描述性、回顾性研究为主,前瞻性研究很少,真正采用准确科学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的文献更少; 具体信息: 共有 34 篇设立对照组,仅有 6 篇随机对照试验,其中 1 篇采用分层随机,其余 5 篇为简单随机对照试验; 9 篇全部是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配的半随机对照试验; 有 1 篇研究[6]提到随访时间 1 年,1篇研究[7]随访 1 个月,1 篇研究[8]描述了有失访,但未做 IT 分析; 未有一篇提及盲法原则和分配隐藏; 尽管针灸疗法中盲法原则实施有困难,但也应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5 篇研究[6 - 7,9 - 11]的基线比较 P & 0. 05,其余研究关于基线比较均未描述。所有研究均有选择性偏倚、测量性偏倚的中度或高度可能性,19 篇报道缺乏严谨的科研设计,仅简单描述为随机分为多少组,未论述采用何种随机方法; 高达 87. 2% 的文献未设立对725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照; 还有 1 篇混淆随机分配和随机抽样概念,错把随机抽样运用到了随机分配中,竟然发表在了该领域核心期刊。因此,今后在临床和科研中应进一步规范科研设计,认真遵循随机、对照、盲法原则,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和临床研究水平,使之具有科学性、可比性,提高可信度; 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员应严把质量关,杜绝此类错误,以免造成误导。另外,笔者注意到,74% 的文献的疗效评定标准不客观、不统一,不少文献仅简单叙述为显效多少例、好转多少例、无效多少例,没有规范严格的量化指标,这无疑影响了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说服力,削弱了论证强度,也给各种针灸方法的总结和交流带来不便,因此有必要制定客观的计分观测法,并不断完善使之成为公认的诊疗指标,有利于不同疗法的疗效比较与推广。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但无“坐骨神经痛”这一病名,俗称“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认为其属“痹证”范畴,多由风寒湿邪侵袭,以致经脉受阻,“不通则痛”。《素问痹论篇》载: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举痛论篇》有云: “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蜷缩,蜷缩则细急,细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则气收”,指出寒气人侵则阳气不能温煦,经气凝闭阻滞,致使关节、肌肉功能障碍、活动不利。湿性重浊,久留经络、关节,致使阳气不布,则肌肤麻木不仁[12]。中医对其有独特的认知理论和依据、丰富的诊疗手段和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在诊疗方面存在着疾病名称不规范、混乱、各抒己见、证候分型无统一标准、治疗方案不优化、缺乏一种公认的疗效判定标准等问题。制定规范的 Sciatica 针灸诊疗手册和临床指南,拟定各种治法的标准操作规程是切实可行的解决之法,乃当务之急,对其诊疗方案进行整理和规范,有深刻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2. 6 临床类文献常用操作分析针灸治疗 Sciatica临床报道较多,在 265 篇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各家采用针灸操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既有单纯体针疗法、灸法治疗或二者结合推拿并用,也有特定穴位的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治法,还有不同针具的治法包括耳针、口针、电针、火针、内灸式激光针、火针、三棱针和雪莲针等,此外随着现代医学知识发展起来的电针、针刀疗法、离子导人、红外线局部照射和 TDP 照射等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为了统计方便,将火针、电针、激光针、雪莲针等归为针刺疗法类,将凡是采用 2 种及 2 种以上的治法归为综合疗法( 包括多种针法联合运用、针灸配合推拿、针灸远红外、针灸刺络放血拔罐、针灸配合运动训练护理以及针灸结合药物内服、外洗、中药离子导入等) 。针灸操作分类统计( 见表 3) 。表 3 Sciatica 针灸临床研究类文献治法统计治疗方式文献数( 篇) 所占百分比( % )针刺疗法 87 34灸疗 2 78针刀疗法 6 2. 34综合疗法 161 62. 90由表 3 可知,运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疗法所占比重最大,达到 2 /3。Sciatica 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的疾病,对这类疾病,单纯针刺或艾灸,所取得疗效是有限的,希望通过单一疗法在短期之内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是不现实的。采用综合疗法可以弥补各种疗法之不足,优势互补,内外结合,标本兼顾,传统治法联合现代技术,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疗效,故综合疗法常被许多医家采用,相关报道最多,是目前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常用方法,也是未来治疗发展的趋势。在针刺疗法和综合疗法的248 篇文献中对其具体方法做了统计: 采用针灸联合药物的有 48 篇,其中 46 篇为针灸加中药,这些汤剂多能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胜湿、配合针灸能更好疏通经络; 针灸并用疗法 34 篇,艾灸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毛细血管,加上针刺更好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特别是致痛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从而达到或加强止痛的效果[12]。针灸加刺络放血拔罐 21 篇,针灸配合放血拔罐能够疏通经络,祛风散寒,加速新陈代谢,从而使疼痛的症状迅速改善; 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 19 篇,穴位注射在药物选择上,大多选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最常用的是当归注射液和灯盏花注射液,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往往配合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制剂如 B 族维生素; 此外针刺加照射疗法 10 篇,照射疗法主要包括红外线照射和 TDP 照射两种,两种照射方法分别利用磁场和远红外线的热度可以起到祛湿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值得以后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在特定穴位治疗方法中,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共有 9 篇,不同针具疗法中,耳针、口针、电针、火针、三棱针、雪莲针等都有运用,其中电针运用最多为 10 篇; 特殊治疗部位有头针、耳针、眼针、手针、腕踝针,分别有一篇纳入到临床研究中; 特定时间治法中有两篇用到子午流注纳甲法和子午相冲取穴法; 特殊治疗体位中有一篇提到直抬报刺法; 多针刺是治疗痹证的常用手法,共有 4 篇,分别有 2 篇齐刺和2 篇扬刺法,可增强刺激,促使针感放散传导,有疏缓筋脉、去寒除痹、通经接气的作用,此外在治疗时多针同用,刺激量大、针感强、接触面多,可作用于病变部位较深之痹痛; 另外有两篇用到较为特殊的龙虎交战手法治疗 Sciatica,而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6 篇针刀疗法中提到激光针刀 1 篇,水针刀 2 篇,小针刀 3 篇,但针刀疗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注意。随着技术和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治疗手段会不断改进与更新,临证时,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作用于不同患者,如何实现针灸与相关疗法更有效结合,推动针灸学不断创新与发展,并最终找到治疗 Sciatica 的最佳方案,这应是以后针灸治疗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2. 7 常用穴位的统计分析合理的组方配穴是针灸取效的关键之一。在 265 篇针灸临床研究文献中,虽然文献报道中针灸操作手法迥异,但临床取穴尚有规律可循,文献均以“局部取穴”与“远端配穴”相结合为主,主要以神经循行部位的穴位为主穴,且疗效显著。据文献中明确提到的穴位统计,每次治疗的穴位数量在 4 ~ 13个左右,但都在常用主穴的基础上或加上临床效穴,或825 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辨证取穴; 其中主穴 2 ~ 5 个,配穴 2 ~ 8 个。对穴位使用的频数进行统计,排名前 14 位的穴位( 见表 4) 。表 4 针灸治疗 Sciatica 穴位频数统计序号穴位频数序号穴位频数1 环跳 137 8 悬钟( 绝骨) 572 阳陵泉 103 9 大肠俞 513 委中 99 10 夹脊穴 484 昆仑 89 11 承扶 475 秩边 75 12 足三里 426 承山 69 13 肾俞 417 殷门 65 14 阿是穴 38由表 4 可见,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秩边、承山等局部加“经脉所过,主治所宜”穴位是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常用穴位。中医学认为痹证多为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或由于过度劳累或年老体弱肾精不足,无以濡养筋脉; 或跌仆外伤,损伤经脉气血,血运不畅,经络痹阻,不通则痛[13]。环跳为足少阳胆经穴,为少阳太阳之会,《甲乙经》中记载: “腰胁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此穴针感强烈,可以疏通下肢三阳经脉之气,活血止痛[13]。委中为足太阳膀胱经合穴,《素问骨空论》曰: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腘。”腘即指委中穴,能疏筋活络,祛风除湿止痛。此两穴协同作用,共同疏通经络,活血祛风止痛。腰为肾之府,取肾俞可补益肾阳,鼓舞正气,正盛则邪退。风寒湿滞留于腰腿. 故配腰骶部秩边穴,能祛寒利湿疏通腰腿诸脉。按疼痛的走向再佐配阳陵泉、悬钟、昆仑以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效。故治法以祛风散寒,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阳陵泉为筋会,《针灸甲乙经》: “筋急,阳陵泉主之。”《灵枢四时气》曰: “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由此可见选择以上穴位是有充分的理论和临床依据的。诸穴相配共奏祛风湿、散风寒、通经络、濡经脉、止痹痛之功,为治疗 Sciatica 最常用之方。另外,王彩云等[14]报道以针刺攒竹、风池穴,王新刚等[15]报道以针刺灵骨穴、三间穴配合天宗穴点刺放血,临床疗效显著,可供临床参考。3 结语据以上统计结果可知,在载文量年份分布上,针灸治疗 Sciatica 文献量 2000 年之后增长迅速,从总体趋势可以看到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实用价值日益受到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在文献期刊分布上,比较分散,且多数集中在非核心期刊上,研究水平较低,社会影响力不高。在文献类型上,临床研究类占主导,以单纯性经验总结和回顾为主,实验研究匮乏,作用机制研究不足,所以尚无法提出针灸治疗 Sciatica 有效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临床运用。今后应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开展相关实验研究,不断探讨与提供针灸治疗Sciatica 的高质量证据,以更准确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在研究方法上,文献研究水平层次偏低,临床科研设计欠规范和严谨,同时对针灸治疗该病的疗效评估也存在着缺乏客观性、标准化的缺点; 对于取效的机理研究更为少见。因此,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针灸治疗 Sciatica 的疗效评估及取效机理等方面,是值得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但纵观目前此领域的临床研究,多为单中心小样本临床疗效观察,对于坐骨神经疼痛的症状和疗效评价尚缺乏客观量化指标,中医证型分型混乱,影响整体论文质量,并且就针刺方法与其他相关方法之间也缺乏比较研究与系统评价,同时亦缺乏远期疗效的追踪和随访调查,预防性治疗少,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前进的步伐。鉴此,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是研究并推广该疗法的必然趋势,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提供一种简、效、便、廉的方案。在操作方面,针灸治疗由传统的针刺、灸法、针灸并用转向多种疗法综合运用,以实现优势互补,丰富了传统中医药的治疗手段,拓展了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随着未来医疗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更多更好的疗法产生和应用,如何在发展与研究针灸疗法自身的同时,探讨其与其他相关治疗手段特别是新型疗法的关系,并联合之,使之为针灸防治 Sciatica 更好的服务,以实现推动针灸学创新与发展,这应是以后针灸学界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之一。在穴位组方研究上,环跳、阳陵泉、委中、昆仑、秩边、承山等是常用穴位,可见局部穴位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穴位是取穴的重点,但以后还应注意在针具、针法选择上更加规范化,同时配合所选穴位使整体疗效达到最佳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 殷秀珍,黄永禧. 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金玉姬. 针刺治疗痹痛( 坐骨神经痛) 的临床机理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1998.[3] 王顺,蔡玉颖. 坐骨神经痛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 9) ,799.[4] 喇杰平. 关于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J]. 卫生职业教育,2004( 14) : 110 - 111.[5] 邱均平. 文献计量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尹剑平. 针刺配合艾灸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 56 例疗效观察[J].九江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 1) : 98 - 99.[7] 赵海音. 电针配合拔罐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 280.[8] 孙畅,黄东勉.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 .[9] 陈美仁,王萍,成钢,等. 温针灸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痛阈值的影响[J]. 中国针灸,) : 831 - 833.[10] 李宏. 针刺配合理疗治疗坐骨神经痛 50 例疗效观察[J]. 河南中医,) : 66 - 67.[11] 陈美仁,王萍,成钢.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50.[12] 张晓彤.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 51 - 53.[13] 高瑞琴. 针刺环跳、委中穴为主治疗坐骨神经痛 168 例[J]. 河北中医,) : 41.[14] 王彩云,马晶华,肖丽. 针刺攒竹、风池穴治疗坐骨神经痛 50 例[J]. JCAM,) : 52.[15] 王新刚,刘敬花. 天宗穴点刺放血结合针刺灵骨、三间穴治疗坐骨神经痛 120 例[J]. JCAM,) : 66.925辽宁中医杂志 2011 年第 38 卷第 3 期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pdf
文档介绍: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赵磊,郭义,阎丽娟,熊俊,王紫玄,王卫( 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 300193)摘要: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国内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现状,总结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围绕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实践中相关的重点问题系统检索...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腰椎增生所致坐骨神经痛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腰椎增生所致坐骨神经痛
摘​要​:​腰​椎​骨​质​增​生​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在​中​、​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临​床​症​状​以​腰​部​慢​性​僵​痛​和​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射​性​疼​痛​为​特​征​。​根​据​腰​部​X​线​拍​片​或​C​T​检​查​及​客​观​检​查​和​体​征​即​可​确​定​诊​断​,​并​排​除​椎​间​盘​突​出​等​症​。​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通​过​辨​证​论​治​,​针​灸​、​中​药​配​合​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穴位探讨.pdf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60 &&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穴位探讨.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37卷 第4期
江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l_37NO.4
2009年12月
JournalofJianghan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s
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穴位探讨
朱艳芳,陈小微,贺贤丽,王 洁,张 磊,周丽莎,王 芳
江汉大学 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痛针灸常用穴位,其配穴原则与规律.方法:检索近5年来临床报道文
献,将收集的处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穴位出现频次的高低并结合临床观察,总结 出针 灸治疗坐骨
神经痛的常用处方.结果:总结出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等
穴为主组成的常用处方.结论: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取穴足太阳和足少阳两经为主,以辨症取穴为辅的
配穴原则和规律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效果更为显著 .
关键词:针灸;坐骨神经痛;穴位;处方;腰腿痛
中图分类号:R246.6;R74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82―03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 “痹证”范畴,多由风、
灸科收集临床病例并进行I临床观察.
寒 、湿、热、气滞血淤及正气不足所致 ,常见坐骨
1.3穴位统计
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疼痛 ,为常见的周围神
根据取穴的部位和经络分别进行统计.
经疾病 J.好发于成年人 ,尤其青壮年男性多见.
1.4综合讨论
临床表现以腰部和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
根据统计 的数据结合临床进行组穴 ,形成处
足外侧出现放射性 、电击样 、烧灼样疼痛为主症.
方并讨论其实用性和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针通经络 灸调阴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