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共青团公共卫生宣传栏内容应该出什么内容

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志书检索
按内容&&&&&&
一、共青团福州市委
    (一)机构沿革
  1949年10月,中共福州市委设立中共福州市青年运动委员会(简称市青委),书记赵宗信,内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学校部、少年儿童部、工作组。同年11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州市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市工委),书记1人。市青委改为党组(党组书记由历任团市工委、团市委书记兼),内设机构不变。1950年3月,增设青农部、青教部;撤销少年儿童部,并入青教部。同年5月,随着团员人数增多,团市工委为便于管理,在工人团员中设团福州市工委第一区委、第二区委、第三区委;在学校团员中设团福州市工委第五区委、第六区委、第七区委。同时,成立市直属机关团委、小教总支;撤销工作组。同年11月,成立青年服务部。1951年1月成立社会青年工作组。同年10月,撤销团福州市工委第一区委、第二区委、第三区委,成立团福州市工厂工作委员会;撤销团福州市工委第五区委、第六区委、第七区委,成立团福州市中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同年11月起,撤销社会青年工作组,陆续成立团大根区、鼓楼区、小桥区、台江区、仓山区、水上区工作委员会以及团市郊工作委员会、团鼓山区工委、团洪山区工委、团盖山区工委,同时撤销青农部。1952年,秘书处改为办公室,恢复青农部,青教部改为少年儿童部,青年服务部改为统战部。同年2月,增设团新店区工委。6月,书记赵宗信调离。7月,成仞千任团市工委书记。
  1953年4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州市委员会(简称团市委),书记1人。11月,增副书记1人。同年,增设团福州市财贸委员会;各区的团区工委陆续改为团区委,并随着行政区域调整而变动。1954年,团市委成立军事体育部。同年6月,书记成仞千调离。10月,在团福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选出书记1人、副书记1人。1955年5月,团洪山区委、团盖山区委、团鼓山区委、团新店区委撤销。1956年1月,书记李芹调离,袁文珍任书记。7月,团福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书记1人。10月,增副书记1人。1957年5月,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书记袁文珍调离,阎士忠任书记。1958年3月,在团福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选出书记1人、副书记1人。同年,学校部与少年儿童部合并成立学校与少先队工作部;撤销军事体育部,工作并入宣传部;撤销统战部,工作并入市民主青年联合会、宣传部。同年8月至1959年8月,团闽侯县委曾划归团市委领导。1958年9月,团市郊工委改为团市郊人民公社委员会。翌年7月,又复称团市郊工委。1959年8月,团市委书记袁文珍调离,至1963年10月,日常工作由团福州市第四、五、六次代表大会选出的副书记张文芸主持。1960年3月,团市郊工委撤销,分别成立团鼓山区委、团新店区委、团马尾区委,1961年6月,成立团盖山区委。1961年11月至1963年8月,团连江县委、罗源县委曾划归团市委领导。1962年10月,复设团市郊工委,团鼓山、新店、马尾、盖山区委改归团市郊工委领导。1963年10月,袁文珍复任团市委书记。1964年7月,增副书记1人。1964年10月,团福州市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书记1人、副书记1人。至“文化大革命”前,团市委内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青工部、青农部、学校与少先队工作部;下辖市直机关团委、工厂团委、学校团委、财贸团委以及团鼓楼区委、团台江区委、团仓山区委、团市郊工委。
  “文化大革命”初,各级团委机关瘫痪,基层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68年10月,由福州市革命委员会属下的群工组负责共青团工作。日至4月6日,市革委会召开大中专院校“红卫兵”代表大会(与市工人代表会、贫下中农代表会一齐召开),成立“红代会”,主任卢宗生。1972年,随着行政区域的调整,建立团北峰区委、团马江区委;并恢复建立团红卫区(鼓楼区改名)委、团赤卫区(台江区改名)委、团朝阳区(仓山区改名)委。1973年1月,郭廷河任团市委书记、副书记2人,着手恢复团市委机构。同年4月2日,召开共青团福州市第八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1人、副书记2人。复建后的团市委工作机构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学校组,“红代会”;并逐步恢复直属团委和团的基层组织。1973年9月起,团闽侯县委划归团市委领导。1975年5月,撤销团北峰区委,恢复团福州郊区区委。7月,团市委副书记调离1人。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红代会”自然消失。1977年8月,建立团福州市蔬菜生产管理区区委。11月,增团市委副书记1人。1978年,团市委内改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青工部、青农部、统战部。同年2月,书记郭廷河调离,林知坚任书记。同月,团福州市蔬菜管理区区委改为团环城区委;同时撤销团马江区委。4月,市区的3个团区委恢复原名。8月,团福州市九次代表大会选举书记1人、副书记2人。1979年1月,书记林知坚调离,陈忠群任书记。5月,陈忠群病故,由副书记主持工作。1980年6月,增副书记2人;7月,副书记调离1人。1981年6月,增副书记1人。10月,林存礼任团市委书记。同年12月,团福州市第十次代表大会选举书记1人、副书记2人。1982年8月,撤销团环城区委,成立团马尾区委。1983年4月,书记林存礼调离,黄小晶任书记。同时,调进、调出副书记各1人。5月,福州实行市带县体制,团福清县委、团闽清县委、团平潭县委、团连江县委、团长乐县委、团永泰县委、团罗源县委划归团市委领导。12月,书记黄小晶调离,陈秀榕(女)任书记。1984年3月,增团市委副书记2人。6月,副书记调离1人。11月,书记陈秀榕(女)调离,马国防任书记。12月,副书记调出2人,调进1人。1985年,团市委内增设政策研究室,统战部改为青联部。1985年1月,团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选出书记1人、副书记2人。1987年,青工部改为城工部,青农部改为郊县部。7月,副书记调进、调出各1人。8月,团福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选出书记1人、副书记2人。1988年2月,建立团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委,与团马尾区委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同年10月,书记马国防调离,由副书记陈为民主持日常工作。1991年2月至1992年9月,李毅强任团市委书记。1991年7月,副书记调离1人。在1992年9月团福州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选举副书记2人。由副书记林华主持日常工作。1994年3月,朱健任团市委书记。至1994年底,团市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2人,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青联部、城工部、郊县部、政策研究室,工作人员编制35人;下辖团鼓楼区委、团台江区委、团仓山区委、团郊区区委、团马尾区委、团福清市委、团长乐市委、团闽侯县委、团闽清县委、团平潭县委、团连江县委、团罗源县委、团永泰县委,以及市内直属的市直机关团委、市教育团委、市商业局团委、市公安局团委、市建工局团委、市卫生局团委、市文化局团委、市机械冶金局团委、市电子局团委、市化工局团委、市轻工局团委、市第二轻工局团委、武警福州支队团委、市建委团委、市电业局团委、福州电厂团委、中建七局三公司团委、省二建团委、省六建团委、市园林局团委、市税务局团委、市土地局团委、市农垦局团委、市粮食局团委、市物资局团委、市水产局团委、市民政局团委、市房管局团委、市交通局团委、市工艺美术局团委、市供销社团委、市医药局团委、市邮政局团委、市水电局团委、市纺织局团委、市旅游局团委、市汽车工艺公司团委、市石油公司团委、市塑料公司团委、7278厂团委、7427厂团委、省海洋水运公司团委、省海洋渔业公司团委、市建设银行团委、福州师专学校团委、福州师范学校团委、福州工业学校团委、福州农校团委、福州第一技工校团委、华南女子学院团委、闽江大学团委共51个团委。
   表6-6-71949年11月至1994年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更迭表
任 职 时 间
附   注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7年5月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
  注:书记缺额,由副书记代行,未列表内。
  (二)组织建设
  基层组织 50年代初,市青委、团市工委结合各项中心活动,在农村、工厂、商店、学校、街道积极发展团员,建立基层组织。至1953年,全市已有团员9400名,建立基层团支部552个。团福州一大后,发展团员工作加快。1966年,全市已有团员6.54万人,团支部3156个。“文化大革命”初,团的发展工作中止。1970年后,各级团委逐步恢复建立,开始发展新团员,同时办理部分超龄团员出团手续。1983年,福州市实行市带县体制。当年全市有团员16.15万人。1991年,团市委开始在新型经济行业中建立团组织。各县(市)区和局(公司)团委相继在乡镇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发展团员,建立组织。到1994年底,全市共有“三资”企业团组织82个、乡镇企业团组织1466个(含团小组)、私营企业的团组织399个(含团小组)、股份制企业的团组织20个。全市共有青年118.3万人,团员19.87万人,占青年总数16.8%,支部8022个。
   表6-6-8  若干年份福州市共青团员、基层组织情况表单位:万人、个
团 员 数
支 部 数
团 员 数
支 部 数
   续表
团 员 数
支 部 数
团 员 数
支 部 数
   表6-6-91994年福州市各县(市)区团组织情况表
团员代表大会次数
团县(市)、区委委员会
团专干人数
占青年总数比例(%)
支部数(个)
总支数(个)
团委数(个)
书记数(人)
副书记数(人)
县(市)区委专干数(人)
基层专干数(人)
团鼓楼区委
团台江区委
团仓山区委
团郊区区委
团马尾区委
团福清市委
团长乐市委
团闽侯县委
团连江县委
团永泰县委
团罗源县委
团闽清县委
团平潭县委
  团干培训 1950年3月,团市工委举办第一期团训班,学员300名,主要来自各学校,其中团员89名。9月,第二期团训班,学员200名,研究学校团与学生会工作。1951年8月,举办第一期团校,人数288名,学习内容主要是中共党史和团的知识。此后,每年都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工厂、农村、财贸、学校基层团干部。1962年,全市有3000多名基层团干参加培训。1963年,培训1962人次。1966年5月,为全市团的基层干部脱产培训一次。“文化大革命”开始,培训停止。1976年以后,每年都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内容以党的方针、政策和团的基本知识为主。1989年后,一些基层团组织还创办基层业余团校。1990年,全市培训专职团干940名,受训率达80%。1991年,办各类团干部培训班97期,培训团干7231名。1993年,培训专职团干800多人。1994年,培训专职团干1257名。
  评先推优 1960年开始,团市委及各团区委在每年五四青年节都评选、表彰一批红旗团委、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此项工作。1979年开始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突击队活动。1981年恢复评先。1986年以来,全市各级团组织开展“推优”工作,已先后向党组织推荐27636名优秀团员作中共组织的发展对象,其中已加入中共组织的有13972名,占推荐数的50%。
  组织整顿 1962年,团市委对全市基层团支部进行整顿,有80%的团支部委员会经过民主改选。1966年,主要加强团员教育,积极发展团员,更新团干队伍,后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1983年,配合整党活动,团组织也进行全面整顿,先从农村开始,以整顿和建设公社、大队两级班子为重点。7~9月,福州城郊农村松散、瘫痪的团支部进行整顿,有46名团员被选进领导班子,17名被提拔为支部正副书记,团支部班子的平均年龄从28.5岁下降为23岁,文化程度全部达到初中以上。9~11月,进行城市团组织整顿,以团仓山区委为试点单位,把整顿工作与清除精神污染工作相结合,把治“散”和治“瘫”工作与活跃团工作相结合。之后,全市进行团组织全面整顿。1986年,团市委根据团中央提出“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制订福州市团建工作计划,提出3年抓基层团支部整体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全市各级团组织积极贯彻,扎扎实实抓基层,打基础。1988年,贯彻团中央决定,在各级团组织中建立团员证制度,加强对团员的管理。至1989年底,近17万名团员领取团员证。1990年7月,在全市团员中开展以“争当合格共青团员”为主题的团员教育、民主评议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同年开始,团市委又紧紧抓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利时机,制定实施《福州市农村团支部三年建设规划》,并按照团中央的“以支部为基础,以团委为主导,以阵地为依托,以活动为联结”的基层整体化建设构想,在农村中采取组织整顿、“双合格”(合格团支部、合格团委)、“争先创优”3个轮子一起转,分层次展开。团支部的自转能力得到加强,组织活动得以正常开展。至1994年底,在全市3263个村级团支部中,一类支部有1827个,占农村支部的56%,三类团支部降到3%以内。年,全市有378个团支部被评为省、市红旗先进团支部。
  (三)代表大会
  1953年4月至1994年,共召开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至第三次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福州市代表大会13次。
  第一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6天,正式代表443人,列席代表14人。会议确定青年团当前的总任务:以生产为中心,以学习为基本任务,加强团的思想教育工作。选举委员21人,其中书记成仞千。
  第二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5天,正式代表457人,列席代表33人。会议决定青年团的中心任务为面向生产、面向学习。选举委员33人,其中书记李芹,副书记1人。
  第三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8天,正式代表493人,列席代表26人。会议要求全市团组织要关心、培养青年的全面发展,调动青年的一切积极性,顽强持久地向科学文化进军。选举委员31人,其中书记袁文珍;还选举出席省团代会代表40名,表彰优秀集体6个和优秀团员60名。
  第四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4天,正式代表510人,列席代表86人。4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莅临福州视察并到会作重要讲话。会议通过团市委《鼓起最大革命干劲,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跃进再跃进》的工作报告,号召全市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福州而奋斗。选举委员23人,其中书记袁文珍,副书记1人。
  第五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4天,正式代表666人,列席代表121人。会议通过团市委《立大志,争上游,在新的跃进高潮中发挥更大的突击先锋作用》的工作报告,号召青年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大搞技术革命,攀登科学文化高峰,争当共产主义接班人。选举委员25人,其中副书记张文芸主持团市委工作。
  第六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5天,正式代表611人,列席代表100人。会议号召全市青年广泛开展争当红色接班人“五好青年”活动。选举委员29人,其中副书记张文芸主持团市委工作。
  第七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6天,正式代表596人,列席代表37人。会议决定全市团组织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创造“四好支部”为中心环节,发动全体团员和广大青年,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推动各项中心任务的完成。选举委员23人,其中书记袁文珍,副书记1人。
  第八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5天,正式代表898人。会议决定要对广大共青团员、红卫兵和青年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动员他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推动团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选出委员28人,其中书记郭廷河,副书记2人。
  第九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4天,正式代表550人。会议要求把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斗争进行到底,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青年;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做新长征的英勇突击队;把共青团建设成为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坚强核心。选举委员44人,常委8人,其中书记林知坚,副书记2人。
  第十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3天,正式代表500多人。会议通过林存礼作的题为《争当建设精神文明的先锋,做“四化”建设的英勇突击队》的工作报告,决定要切实加强团的政治思想工作,把团员青年的思想统一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上来,贯彻调整方针,充分发挥青年的突击作用,关心青年利益,活跃文化生活;树立“团要管团”的思想,切实把团建设好;加强少先队、青年的统战工作。选举委员45人,常委10人,其中书记林存礼,副书记2人。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4天,正式代表760人。马国防作题为《发扬创造精神,投身改革洪流,为振兴福州经济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号召全市团员、青年为振兴福州经济英勇劳动,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搞好团的自身改革和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选举委员56人,常委10人,其中书记马国防,副书记2人。
  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3天,正式代表400人。马国防作题为《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为繁荣振兴福州贡献青春》的工作报告。选举委员43名,常委7人,其中书记马国防,副书记2人。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日召开,会期3天,正式代表298人。李毅强作题为《解放思想、迎接挑战,在福州的改革与建设事业中奉献青春》的工作报告。选举委员41人,常委7人,其中副书记2人。副书记林华主持团市委工作。
  (四)主要活动
  进行思想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市青委针对奸商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情况,组织学生宣传队深入街头宣传政府政策,平抑物价,稳定民心。在1950年后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运动中,团市工委通过组织宣传队、召开控诉会等形式,帮助广大青年提高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仅1950年,全市共有5761名青年参加宣传队,召开控诉会75场次,参加控诉的青年达758人,为抗美援朝前线捐款30.3万元,还组织青年开展拥军活动。年,先后3次共有1.47万人报名参加军事干校,获准1632人;参加随军服务工作队、报考各种干部学校的有3000多人;参加新疆服务团的青年工人有124人。在土地改革运动中,青年农民参加民兵的有4.25万人,参加青妇队的有3513人;有731名青年农民被评为功臣、模范。在镇反运动中,全市青年工人检举反革命分子212人,协助公安局破获反革命组织11个。此外,青年学生还参加改造基层政权、整理户籍工作;教会学校学生参加民主治校、经济公开、废除不合理制度的民主斗争;青年店员组织民主管理委员会,促进私营企业的民主管理,废除超工时制,制止打骂工人,保障工人在企业中的政治地位和合法权益;以及在青年中广泛宣传《婚姻法》的活动。在1952年开展的“五反”运动中,各级团组织召开团员大会、青年工人大会进行动员;并以团为核心,团结青年工人,组织宣传队、战斗队、突击队、检查队,检举不法资本家的行为。1953年,组织广大青年学习国家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4年,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劳动教育,大力提倡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实践,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把自己培养成有思想觉悟和文化教养的新型劳动者。当年,全市组织2900名学生参加修建省体育场劳动12天。1955年,又组织4300名学生参加修建登云水库劳动。同年5月,团市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青年集中进行一次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以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各基层组织普遍举办自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报告会、讨论会;广泛树立、宣传先进人物;关心、指导青年业余生活,大力组织有益健康的文艺活动;开展对后进青年的一帮一、互帮互教活动;公安部门取缔黄色书刊,处理一批毒害青少年的刑事犯,活动取得显著成效。1956年,在城市和农村的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团市委发动农村青年动员家庭并带头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爱国增产丰收运动;手工业青年工人带头组织供销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小组,并组成有1700多名青年参加的110多个青年生产改造突击队;私营工商企业中青年工人组织有454人参加的46个青年突击队,宣传公私合营意义;工商界青年组织有417人参加的40个青年突击队,做好家属劝导工作,从而有力促进全市“三大改造”任务的顺利完成。1957年后,受“左”的思想影响,团市委也发动青年参加政治领域中的反右派、“反右倾”等斗争和经济领域中的“大跃进”、“全民炼钢”等运动。1958年,团市委采取组织青年祭扫烈士墓,听取烈士事迹报告,访问老红军、老将军和烈士家属,观看革命传统电影等方法,对全市团员、青年集中进行声势浩大的革命传统教育。1962年6月,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关于“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到山区去,为大办农业贡献力量”的号召,发动青年上山插队参加劳动生产,团市委组织倪希锴、林兆枢等16名青年组成“福州市知识青年建设山区志愿队”,到连江县蓼沿公社蒲边大队插队生产,安家落户,这是福建省青年上山下乡的首例。随后,团市委先后动员4000多名城市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1963年3月,全市团员、青年广泛深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1964年初,在春节前夕,将社会主义教育与移风易俗相结合,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新品德、新习惯,反对投机倒把、流氓阿飞,反对道德败坏、腐朽生活,反对奇装怪服、铺张浪费,反对迷信赌博、坏书坏戏,反对损人利己,自私自利。1965年,团市委组织全市团员、青年开展向王杰学习活动,动员青年认真学习毛泽东著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团的思想教育活动停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团市委发动青年积极参加声讨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活动,并逐步将团的政治思想教育纳入正常轨道。1978年,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学习活动。1979年,精心做好广大青少年在新时期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青年学政治、学文化、学科学,加强对青少年以共产主义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在全市开展“道德风尚良好月”活动和“学雷锋、树新风、做好事”活动月活动。1980年,着重抓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以共产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形势政策教育、道德风尚教育和人生观问题讨论,广泛开展“我爱党”、“我爱社会主义祖国”、“我爱团徽”、“我爱红领巾”的教育活动,举办“理想、前途、信念”讲座,制定福州市青少年道德公约和福州市青工守则;配合全市“对外宣传月”活动,广泛开展“讲礼貌、讲卫生、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编写“做好共产主义道德的新一代”宣讲提纲,举办“中小学生树新风图片展”。1981年,各级团组织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在全民“文明礼貌月”中,对团员、青年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年,组织青年振兴中华演讲团,开展“寻烈士足迹,立振兴中华之志”活动和向雷锋、张海迪、朱伯儒等先进集体和英雄人物学习活动。1985年,团市委设立“学雷锋定点服务户”,为军烈属、五保户排忧解难;举办“光辉的历程”青运史展览;在中小学中开展“尊师杯”、“创造杯”和在回榕大学生中开展“振兴福州、科技咨询”服务活动。1986年,开展理想教育和普及法律教育活动。1987年开展“青年文明服务示范”和“温暖的榕城”系列活动。1988年,召开各界青年“社会变迁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座谈会,举办“我与改革十年”演讲会,分析青年思想动态,寻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在此基础上开展“青年与改革共命运,为福州献青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发生政治风波,福州市各级团组织与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团组织通过团日活动,采取文艺演出、宣传栏、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年,全市各级团组织以社会主义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以“理想、人生、奉献”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成立“福州市先进青年事迹报告团”,组织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张奇报告会、座谈会,巡回报告30场;继续开展学雷锋、送温暖、做贡献等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在节日上街为群众服务3.91万次,参加人数达21.81万人次。同时,提倡立足岗位作奉献,“窗口”行业团委开展示范服务,创建“青年文明岗”、“共青机台”、“红旗窗”,进一步深化学雷锋活动。1992年,组织青年学习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精神;开展“党在我心中”、“社会主义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和“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活动。在“青年文明经营示范”活动和“青年红旗窗”竞赛活动基础上,团市委首先在窗口行业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命名、表彰首批市级“青年文明号”,逐步建立“青年文明号”考核、奖励、监督机制。1993年,全市各级团组织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联系福州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际,用参观游览、征文、演讲比赛、座谈会等形式,开展“知我榕城、共建福州”等群众性系列活动。1994年,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年参加升国旗仪式,建立命名一批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举行18岁成人教育仪式等。
  开展生产(工作)竞赛 1949年底,团市工委响应中共福建省委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安心生产,遵守纪律,团结老工人,努力克服困难,搞好生产。1951年2月,召开福州市第一次青工代表会议,明确团的工作必须面向生产,以生产为中心,发动团员、支部订立生产竞赛计划和爱国公约,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福州电力公司、福州火柴厂、福建机器厂、印刷厂,以及电讯邮政、公路局等单位的青工659人参加生产竞赛活动,福州火柴厂推广卷盒先进工作法,产量普遍提高28%。是年,有25名青工被评为福州市劳动模范。在农村,团组织发动青年农民带头参加互助组,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治虫灭害、兴修水利、选换良种、增施肥料等农事活动。1953年,开始实施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团市委组织工矿企业青年开展以学习先进为中心内容的青年社会主义突击手活动。1954年,工厂青工广泛开展以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为中心的劳动竞赛。1955年7月,全市评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74名,其中全国的5名,省级的32名。1956年,农村青年积极参加农业高级生产合作社的生产劳动,普遍建立青年生产突击队。工厂青年组织39个青年生产班组、26个监督岗和5000多人参加的青年突出手、安全运转手、质量能手等项目的竞赛。在当年4月的“活动月”中,又组织66个青年节约队,节约物资折合黄金162两;有2386名青工和老师傅订立师徒教学合同,或参加学习小组、技术研究小组。同时,还组织5376名青年参加支前筑路,354名青年参加修建鹰厦铁路。是年,被评为市级以上的各类模范、先进工作者、青年积极分子等共988人。1958年以后,工厂团组织在劳动生产竞赛中,开展评“红旗支部”、“红旗团小组”活动。农村青年开展农具改革、化肥试验、种丰产田等活动。1962年,在全市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学先进、树标兵活动,树立火柴厂柯ZZ、福机厂王祖德、通用厂苏玉英、一化厂陈增柏、东百商场杨秀玉、福州旅社郑雪英、聚春园庄依四、东门蔬菜社林碧英、公安民警王同生等为福州市青年标兵。年,先后有4000多名青年上山下乡,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积极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们被迫开展“革命大批判”,生产(工作)竞赛活动停止。从1979年起,贯彻新时期的总任务,在全市青年中广泛开展“争当青年新长征突击手、突击队”活动。当年,命名首批市级“新长征突击队(手)”,并举行全市工交财贸青年技术比武观摩运动会和青年岗位技术练兵汇报表演会。1980年,工交战线青年广泛开展“以优质为中心创第一流成绩”和增产节约以及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国家多创产值1485万多元。财贸战线青年开展优质服务“新风杯”竞赛活动,实行营业员柜台服务规范化和服务员服务规范化,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涌现出一批先进青年。农业战线青年广泛开展科学种田活动,建立480支青年突击队,261个青年科研小组,参加者达2800人。1984年,农村青年开展绿化闽江、营造东南沿海绿色长城活动。仅半年,在东南沿海造林7.68万亩、闽江沿线造林8.51万亩。1986年,工交系统开展青工“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革、小窍门、小建议)智慧杯竞赛活动,完成“五小”项目1000多项,直接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创汇160万美元;基建系统开展“为重点建设献青春”活动;服务行业组织10大窗口近10万名青年参加“青工‘七五’创一流服务竞赛活动”。1988年,举办青年个体户文明服务示范表演选拔赛,经评选后,受到表彰的有90位信得过青年个体户。同年10月,福州市教委团委书记陈吉、郊区团委书记郑光星荣获全国共青团“五四奖章”。1990年,开展“青春在各行各业中闪光”活动,受表彰的有公共交通公司10名最佳乘务员等。1991年,开展“爱岗、创优、夺标”竞赛,组织青工技术比武72场,参加人数达7758人,涌现各类能手203人。1992年,工交、基建系统团组织广泛开展“学技术、练本领,做新一代能工巧匠”活动。1993年,开展“投身改革、爱岗创优、振兴福州、建功成才”系列活动。1994年,开展“青年红旗岗”活动,获省“红旗岗”的有11个青年岗。在“窗口”行业开展的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中,获省“青年号”的有30家。
  组织文化技术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校团组织协助政府在学校中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运动,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团结教师,共同搞好教学,掀起为祖国学习的热潮。同时围绕课堂学习,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时,有许多学生面临失学困难,团组织协助动员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全市组织1353人参加师生访问队,34所学校动员1.16万名学生复课。与此同时,引导工农青年以极大热情学习政治、文化。1950年,17所学校举办50所夜校,动员7000名工农青年参加学习;工业系统办的14所夜校有青工1504人参加学习。1952年,又有1652名团员、青年参加业余文化学校学习。1953年4月,青年团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今后团工作总任务是“以生产为中心,以学习为基本任务”。各条战线团员、青年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掀起学习热潮。1954年,随着中小学招生人数不能满足升学学生大量增加的情况的出现,当年将有人初中和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学,同年5月9日召开全市中小学毕业生代表会议。会后,团市委大力组织未能升学而暂时又不能参加劳动生产的青年进行学习。全市共组织初中毕业生自学小组98个1141人,高小毕业生自学小组25个273人。团市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福州市社会青年广播讲座”,分设9个集中收音站,由教师在电台讲课,辅导自学青年学习,至1957年7月停办。1955年11月,团市委召开第一次青年业余文化工作会议,举行“向文化进军誓师大会”,青年职工有2/3参加各类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学习。1956年1月,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号召。3月30日,团市委召开知识青年向科学文化进军代表会议,知识青年普遍制订个人进修计划。同月,召开扫盲进军大会,组织青年扫盲队与文化辅导队人数达1.5万多人,配合市教育局开展扫盲宣传月活动,动员文盲、半文盲4.992万人入学。1958年5月,在全市青年中开展鲁迅奖章读书运动,以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及知识水平。年,市区各街道团组织举办社会主义劳动学习班,帮助待业的社会青年既学习文化和政治,又参加劳动锻炼。“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文化学习班停办。进入80年代,青年的学习风气越来越浓。1980年,全市青少年参加各种业余学校、文化科技学习班的人数达2.08万人。年,全市有6.43万名在岗有初中文凭而无实际初中水平的青年职工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双补”(补文化、补技术)轮训班的学习,并测试合格。年,全市有数十万人次的在职青年参加有关部门的各类岗位培训和等级技术培训班的学习。1985年,在农村中实施“科技兴农、振兴农村经济”的青年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到1994年底,共建立各类培训基地1498个,举办培训班2260期,培训农村青年达73.96万人次,培养青年星火计划带头人1.3万人,86%受训青年掌握1~2门实用技术,64%青年将学到的技术用于生产实践。有78人被评为省级、国家级星火带头人和星火带头人标兵。青年星火带头人、福清养鳗专业户杨宗龙,在他的辐射带动下,上迳镇发展有43家养鳗集团,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1994年为国家创汇1亿多美元。
  开展文体活动 日,福州解放后举行第一次有3000多名青年参加的大型文娱联欢晚会,欢迎南下服务团。日,41所中等学校在省福中(今福州一中)举办为时4周的暑期青年学园,有5357人参加,举行12次大型联欢晚会。日,团市工委、市文教局联合主办(因当时市体委未成立)福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1952年,团市委宣传贯彻毛泽东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示。下半年,中等以上学校推行“劳卫制”预备级的体育锻炼标准。11月23日,团市委又举办福州市第二届体育运动会,参赛男女运动员达902人。还组织中、小学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参加华东区、福建省举办的航空模型训练班。随后,在福州一中、福建师大附中、福州实验小学等9个中小学开展航模活动。同年,共举办全市性运动会6次,参赛人数有2000多人。此后,“劳卫制”一、二级的体育锻炼标准也相继推行。1954年7月,市体委成立后,团市委增设军体部,基层团组织则普遍设军体委员,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基层群众性体育运动,当年,组织全市性体育竞赛和选拔赛共9次,参加人数达1.16万名。1955年,参加“劳卫制”体育锻炼的学校25所,参加锻炼人数7568人;1956年增至1.1万人,其中“劳卫制”一级的近3000人。同年4月29日,团市委举办福州市团干部体育运动大会,近千名团干参加竞赛;还在工厂企业中推行早操,工人劳动前后操和职工工间操。50~60年代,青年文娱活动十分活跃。平时各级团组织组成青年宣传队,运用话剧、歌舞、评话等文娱形式,庆祝各种节日和纪念日。农村青年开展具有福州特色的闽剧、评话、民间乐器、舞龙灯、高跷等民间文艺活动。学校则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小型、多样的合唱团、舞蹈队、剧团、乐队等活动;寒暑假还举办夏令营、冬令营、俱乐部。团市委还经常举办文艺训练班,培训文娱活动积极分子;举办各界青年与驻地解放军联欢活动,并通过五四青年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1964年,团市委在南街街道进行创办俱乐部的试点。是年,俱乐部发展很快,仅郊区就有50%的大队建立俱乐部262个;建有团校30所、青年夜校115个、图书馆56个、青年剧团43个、“青年之家”17处。“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文娱活动多是唱语录歌,跳“忠字舞”、看样板戏等。80年代,各基层团组织结合政治思想教育,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提倡“厂厂有歌声、班班有歌声、队队有歌声”,举办音乐欣赏晚会、“美在生活中”电影晚会;同时组织登山、游泳、球类等比赛。每年8月17日,团市委常以纪念福州解放的形式举行全市青年火炬接力赛跑。1984年,团市委举办青少年慰问“五老”文艺演出、新老团干迎春茶话会、榕城青年歌会。1986年,先后举办过“榕城青年文艺周”,“福州美”青年歌手电视大赛,福州青年书画、摄影展览,青少年集邮展览,中秋月光诗歌会等。1988年举办“我与改革十年”演讲会、“最佳婚礼形式与最佳婚礼方案”电视大奖赛、青年迪斯科大奖赛、国际标准舞蹈培训班和评选“我的教师”征文活动等。1989年举办有“人与社会”电视辩论赛、青年自行车公路赛。1990年,举办“如火的青春”诗歌朗诵演唱会、“七一”文艺汇演、卡拉OK歌手大奖赛等。1991年6月底,团市委举行“迎七一,高举团旗跟党走”千人横渡闽江活动,中共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也参加渡江。年,团市委连续举办四届青年桥牌锦标赛。1992年团市委举办“福州市首届十佳广告模特艺术大赛”、“集体婚礼”、“万人舞会”等大活动。1993年举办“青春潮”露天舞会、团干部卡拉OK大奖赛。1994年,组织“五四”各界青年大游园活动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共卫生宣传栏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