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抄抄真的有看过明史张博勤抄吗?

抄作业现象的真实感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2页免费3页免费11页1下载券1页¥0.502页¥1.00 2页1下载券1页1下载券1页7下载券5页2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3页免费23页免费17页免费11页1下载券
抄作业现象的真实感受|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南史》全文注解:卷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八
&来源:读书人&
陆澄 陆慧晓 (子 兄子闲 闲子绛 绛弟厥 厥弟襄 襄兄子云公 云公子琼 琼子从典 琼 琼从父弟琰 琰弟瑜 瑜从
[] [] [] [] [] []
[] [] [] [] [][]
陆澄 陆慧晓 (子 兄子闲 闲子绛 绛弟厥 厥弟襄 襄兄子云公 云公子琼 琼子从典 琼 琼从父弟琰 琰弟瑜 瑜从兄d 瑜从父弟琛)陆杲(子罩)   陆澄,字彦深,吴郡吴人也。祖劭,临海太守。父瑗,州从事。澄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宋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议皇后讳班下应依旧称姓。左丞徐爰案司马孚议皇后,《春秋》逆王后于齐,并不言姓。澄以意立议,坐免官,白衣领职。郎官旧坐杖,有名无实,澄在官积前后罚,凡至千数。后兼左丞。泰始六年,诏皇太子朝服衮冕九章,澄与仪曹郎丘仲起议:"服冕以朝,实著经文,秦除六冕,汉明还备。魏、晋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今皇太子礼绝群后,宜遵圣王盛典,革近代之制。"累迁御史中丞。   齐建元元年,骠骑谘议沈宪等家奴客为劫,子弟被劾,宪等晏然。左丞任遐奏澄不纠,请免澄官。上表自理,言旧例无左丞纠中丞之义。诏外详议。尚书令褚彦回检宋以来左丞纠正而中丞不纠免官者甚众,奏澄"j闻肤见,贻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请以见事免澄所居官"。诏澄以白衣领职。   永明元年,累迁度支尚书,寻领国子博士。尚书令王俭谓之曰:"昔曹志、缪悦为此官,以君系之,始无惭德。"俭尝问澄曰:"崇礼门有鼓而未尝鸣,其义安在?"答曰:"江左草创,崇礼闼皆是茅茨,故设鼓,有火则扣以集众,相传至今。"又与俭书陈:"王弼注《易》,玄学之所宗。今若弘儒,郑注不可废。并言《左氏》杜学之长。《谷梁》旧有麋信,近益以范宁,不足两立。世有一《孝经》,题为郑玄注,观其用辞,不与注书相类。案玄自序所注众书,亦无《孝经》。且为小学之类,不宜列在帝典。"俭答曰:"《易》体微远,实贯群籍,岂可专据小王便为该备,依旧存郑,高同来说。元凯注传,超迈前儒,《谷梁》小书,无俟两注。存麋略范,率由旧式。凡此诸议,并同雅论。疑《孝经》非郑所注,仆以此书明百行之首,实人伦所先,《七略》、《艺文》并陈之六艺,不与《苍颉》、《凡将》之流也。郑注虚实,前代不嫌,意谓可安,仍旧立置。"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澄谓曰:"仆少来无事,唯以读书为业;且年位已高。今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复一览便谙,然见卷轴未必多仆。"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吴郡中正,光禄大夫,加给事中,寻领国子祭酒。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子良详视器底有字,彷佛可识,如澄所言。   隆昌元年,以老疾,转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未拜,卒,谥静子。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及杂传,死后乃出。   澄弟鲜,得罪宋世,当死。澄于路见舍人王道隆,叩头流血,以此见原。扬州主簿顾测以两奴就鲜质钱,鲜死,子晖诬为买券。澄为中丞,测遂为澄所抑,世以此少之。   陆慧晓,字叔明,吴郡吴人,晋太尉玩之玄孙也。自玩至慧晓祖万载,世为侍中,皆有名行。慧晓伯父仲元,又为侍中,时人方之金、张二族。父子真,仕宋为海陵太守。时中书舍人秋当见幸,家在海陵,假还葬父,子真不与相闻。当请发人修桥,又以妨农不许。彭城王义康闻而赏之。王僧达贵公子孙,以才R物,为吴郡太守,入昌门曰:"彼有人焉。顾琛一公两掾,英英门户;陆子真五世内侍,我之流亚。"子真自临海太守眼疾归,为中散大夫,卒。   慧晓清介正立,不杂交游,会稽内史、同郡张绪称之曰:"江东裴、乐也。"初应州郡辟,举秀才,历诸府行参军,以母老还家侍养,十余年不仕。   齐高帝辅政,除为尚书殿中郎。邻族来相贺,慧晓举酒曰:"陆慧晓年逾三十,妇父领选,始作尚书郎,卿辈乃复以为庆邪?"高帝表禁奢侈,慧晓撰答诏草,为帝所赏,引为太傅东阁祭酒。齐建元初,迁太子洗马。庐江何点常称"慧晓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当时以为实录。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及武陵王晔守会稽,上为精选僚吏,以慧晓为征虏功曹,与府参军沛国刘Q同从述职。Q,清介士也,行至吴,谓人曰:"吾闻张融与慧晓并宅,其间有水,此必有异味。"故命驾往酌而饮之。曰:"饮此水,则鄙吝之萌尽矣。"何点荐慧晓于豫章王嶷,补司空掾,加以恩礼。累迁安西谘议、领冠军录事参军。   武帝第三子庐陵王子卿为南豫州刺史,帝称其小名谓司徒竟陵王子良曰:"乌熊痴如熊,不得天下第一人为行事,无以压一州。"既而曰:"吾思得人矣。"乃使慧晓为长史、行事。别帝,问曰:"卿何以辅持庐陵?"答曰:"静以修身,俭以养性。静则人不扰,俭则人不烦。"上大悦。后为司徒右长史。时陈郡谢F为左长史,府公竟陵王子良谓王融曰:"我府前世谁比?"融曰:"明公二上佐,天下英奇,古来少见其比。"子良西邸抄书,令慧晓参知其事。寻迁西阳王征虏、巴陵王后军、临汝公辅国三府长史,行府州事。复为西阳王左军长史,领会稽郡丞,行郡事。隆昌元年,徙为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慧晓历辅五政,立身清肃,僚佐以下造诣,必起送之。或谓慧晓曰:"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答曰:"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未尝卿士大夫,或问其故,慧晓曰:"贵人不可卿,而贱者乃可卿,人生何容立轻重于怀抱。"终身常呼人位。   建武初,除西中郎长史,行事、内史如故。俄征黄门郎,未拜,迁吏部郎。尚书令王晏选门生补内外要局,慧晓为用数人而止。晏恨之。送女妓一人,欲与申好,慧晓不纳。吏曹郎令史,历政来谘执选事,慧晓任己独行,未尝与语。帝遣主书单景俊谓曰:"都令史谙悉旧贯,可共参怀。"慧晓谓景俊曰:"六十之年,不复能谘都令史为吏部郎也。上若谓身不堪,便当拂衣而退。"帝甚惮之。后欲用为侍中,以形短小乃止。   出为晋安王镇北司马、征北长史、东海太守,行府州事。入为五兵尚书,行扬州事。崔慧景事平,领右军将军。出监南徐州。朝议又欲以为侍中,王亮曰:"济、河须人,今且就朝廷借之,以镇南兖州。"王莹、王志皆曰:"侍中弥须英华,方镇犹应有选者。"亮曰:"角其二者,则貂}缓,拒寇切。当今朝廷甚弱,宜从切者。"乃以为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加督。至镇,俄尔以疾归。卒,赠太常。   三子:僚、任、,并有美名,时人谓之三陆。初授慧晓兖州,三子依次第各作一让表,辞并雅丽,时人叹伏。僚学涉子史,长于微言。美姿容,须眉如画。位西昌侯长史、蜀郡太守。   ,字佐公,少勤学,善属文。于宅内起两茅屋,杜绝往来,昼夜读书,如此者数岁。所读一遍,必诵于口。尝借人《汉书》,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写还之,略无遗脱。幼为外祖张岱所异。岱尝谓诸子曰:"此儿,汝家阳元也。"十七,举本州秀才。刺史竟陵王子良开西邸,延英俊,预焉。梁天监初,为右军安成王主簿,与乐安任P友,为《感知己赋》赠P,P因此名以报之。及P为中丞,簪裾辐凑,预其宴者,殷芸、到溉、刘苞、刘孺、刘显、刘孝绰及而已,号曰"龙门之游。"虽贵公子孙不得预也。迁临川王东曹掾。梁武帝雅爱才,乃敕撰《新漏刻铭》,其文甚美。迁太子中舍人,又诏为《石阙铭》,敕褒美之,赐绢三十匹。累迁太常卿,卒。子缵早慧,七岁通经,为童子郎,卒。次缅,有似于,一看殆不能别。   缮,字士儒,兄子也。父任,御史中丞。缮幼有志尚,以雅正知名。梁承圣中,为中书侍郎,掌东宫管记。魏平江陵,缮微服遁还建邺。绍泰元年,除司徒右长史、御史中丞,以父任所终,固辞。陈武帝作辅,为司徒司马。及受命,位侍中。出为新安太守。文帝嗣位,征为中庶子,领步兵校尉,掌东宫管记。缮仪表端丽,进退闲雅,趋步蹑履,文帝使太子诸王咸取则焉。后复拜御史中丞,犹以父所终,固辞,不许,乃权换廨宇,徙以居之。太建中,历度支尚书,侍中,太子詹事,尚书右仆射。寻迁左仆射,参掌选事。别敕与徐陵等七人参议政事。卒,赠特进,谥曰安子。以缮东宫旧臣,特赐祖奠。缮子辩慧,年数岁,诏引入殿内,进止有父风,宣帝因赐名辩慧字敬仁。缮兄子见贤,亦方雅,位少府卿,卒。   闲,字遐业,慧晓兄子也。有风概,与人交不苟合,少为同郡张绪所知。仕至扬州别驾。齐明帝崩,闲谓所亲人曰:"宫车晏驾,百司将听冢宰。主上地重才弱,必不能振,难将至矣。"乃感心疾,不复预州事。永元末,刺史始安王遥光据东府作乱,或劝去之。闲曰:"吾为人吏,何可逃死。"台军攻陷城,闲以纲佐被收,至杜姥宅,尚书令徐孝嗣启闲不预逆谋。未及报,徐世标命杀之。闲四子:厥、绛、完、襄也。绛字魏卿,时随闲,抱颈求代死,不获,遂以身蔽刀刃,行刑者俱害之。   厥,字韩卿,少有风概,好属文。齐永明九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西曹掾顾敝砑鲐剩菥傩悴拧J笔⑽恼拢庑松蛟肌⒊驴ばI、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J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沈约《宋书谢灵运传》后又论其事,厥与约书曰:   范詹事《自序》:"性别宫商,识清浊,特能适轻重,济艰难。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斯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尚书亦云:"自灵均以来,此秘未睹。或暗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蔡、曹、王曾无先觉,潘、陆、颜、谢去之弥远。"大旨欲"宫商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辞既美矣,理又善焉;但观历代众贤似不都谙此处,而云"此秘未睹",近于诬乎?。案范云"不从根本中来",尚书云"匪由思至",斯则揣情谬于玄黄,摘句著其音律也。范又云"时有会此者,尚书云"或暗与理合"。则美咏清讴,有辞章调韵者,虽有差谬,亦有会合。推此以往,可得而言。夫思有合离,前哲同所不免;文有开塞,即事不得无之。子建所以好人讥弹,士衡所以遗恨终篇。既曰遗恨,非尽美之作。理可诋诃,君子执其诋诃,便谓合理为暗,岂如指其合理,而寄诋诃为遗恨邪?   自魏文属论,深以清浊为言;刘桢奏书,大明体势之致。龃龉妥帖之谈,操末续颠之说,兴玄黄于律吕,比五色之相宣。苟此秘未睹,兹论为何所指邪?愚谓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至于掩瑕藏疾,合少谬多,则临淄所云"人之著述,不能无病"者也。非知之而不改,谓不改则不知,斯曹、陆又称"竭情多悔,不可力强"者也。今许以有病有悔为言,则必自知无悔无病之地。引其不了不合为暗,何独诬其一合一了之地乎?意者亦质文时异,今古好殊,将急在情物,而缓于章句。情物,文之所急,美恶犹且相半;章句,意之所缓,故合少语诊多。义兼于斯,必非不知明矣。《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洛神》、《池雁》,便成二体之作。孟坚精正,《咏史》无亏于东主;平子恢富,《羽猎》不累于凭虚。王粲《初征》,他文未能称是。杨修敏捷,《暑赋》弥日不献。率意寡尤,则事促乎一日,翳翳愈伏,而理赊于七步。一人之思,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坏隔,何独宫商律吕必责其如一邪?论者乃可言未穷其致,不得言曾无先觉也。   约答曰:   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又非止若斯而已。十字之文,颠倒相配;字不过十,巧历已不能尽,何况复过于此者乎?灵均以来,未经用之于怀抱,固无从得其仿佛矣。若斯之妙,而圣人不尚,何耶?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于训义,非圣哲玄言之所急也,是以子云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自古辞人岂不知宫羽之殊、商徵之别?虽知五音之异,而其中参差变动,所昧实多,故鄙意所谓"此秘未睹"者也。以此而推,则知前世文士,便未悟此处。若以文章之音韵,同弦管之声曲,美恶妍蚩,不得顿相乖反。譬犹子野操曲,安得忽有阐缓失调之声?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士衡虽云焕若缛锦,宁有濯色江波,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服?此则陆生之言,即复不尽者矣。韵与不韵,复有精粗,轮扁不能言之,老夫亦不尽辩此。   约论四声,妙有诠辩,而诸赋亦往往与声韵乖。时有王斌者,不知何许人。著《四声论》行于时。斌初为道人,博涉经籍,雅有才辩,善属文,能昌导而修容仪。尝弊衣于瓦官寺听云法师讲《成实论》,无复坐处,唯僧正慧超尚空席,斌直坐其侧。慧超不能平,乃骂曰:"那得此道人,禄蔌似队父唐突人?"因命驱之。斌笑曰:"既有叙勋僧正,何为无队父道人?"不为动。而抚机问难,辞理清举,四座皆属目。后还俗,以诗乐自乐,人莫能名之。   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厥父闲被诛,厥坐系尚方。寻有赦,厥感恸而卒,年二十八。文集行于世。时有会稽虞炎以与沈约俱为文惠太子所遇,意眄殊常,官至骁骑将军。   襄,字师卿,厥第四弟也。本名衰字赵卿,有奏事者误字为襄,梁武帝乃改为襄字师卿。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岫表荐襄,起家著作佐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自庐陵王记室除太子洗马,迁中舍人,并掌管记。出为扬州中从事,以父终此官,固辞。武帝不许,听与府司马换廨居之。   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存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粟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   大通七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荆钟诘刂械檬簦怨种g扔肫薇鹗遥ΤS幸炱嬉晕瘛4笸辏旖崦磐缴惫憬钔躞蓿派显冈辏鹬霉偈簟F涞匙嘹炕螅兄谕蛴嗳耍龉タぁO逑纫崖嗜死粜蕹勤蛭福霸糁粒浦耒J绷诳ぴフ隆渤傻仁卦装钙涞秤耄蚯蠡趸撸圆坏闷涫怠;蛴猩迫司∈翌净觯ㄏ蹇ね髦蔽蘩摹H俗鞲柙唬"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太清元年,为度支尚书。侯景围台城,以襄直侍中省。城陷,襄逃还吴。景将宋子仙进攻钱唐,会海盐人陆黯举义袭郡,杀伪太守苏单于,推襄行郡事。时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逃贼入吴,襄遣迎宁为盟主,遣黯及兄子映公帅众蹑子仙,与战,黯败走,吴下军闻之亦散。襄匿于墓下,一夜忧愤卒。襄弱冠遭家祸,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侯景平,元帝赠侍中,追封余干县侯。   云公,字子龙,襄兄完子也。完位宁远长史、琅邪、彭城二郡丞。云公五岁诵《论语》、《毛诗》,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从祖与沛国刘显质问十事,云公对无所失,显叹异之。及长,好学,有才思,为平西湘东王绎行参军。云公先制《太伯庙碑》,吴兴太守张缵罢郡经途,读其文叹曰:"今之蔡伯喈也。"缵至都掌选,言之武帝,召为尚书仪曹郎,入直寿光省,以本官知著作郎事。累迁中书黄门郎,兼掌著作。   云公善弈棋,尝夜侍武帝,冠触烛火。帝笑谓曰:"烛烧卿貂。"帝将用为侍中,故以此戏之。时天泉池新制鳊鱼舟,形狭而短,帝暇日常泛此舟,朝中唯引太常刘之遴、国子祭酒到溉、右卫朱异,云公时年位尚轻,亦预焉。太清元年卒。张缵时为湘州,与云公叔襄兄晏子书曰:"都信至,承贤兄子贤弟黄门殒逝,非唯贵门丧宝,实有识同悲。"其为士流称重如此。云公从父兄才子,亦有才名,位太子中庶子、廷尉,与云公并有文集行于世。   云公子琼,字伯玉,幼聪慧,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到溉、朱异以下并集。琼时年入岁,于客前覆局,由是都下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召见,琼风神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陈天嘉中,以累迁尚书殿中郎。琼素有令名,深为陈文帝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宣帝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宣帝,言琼"识具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已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虽阶次小逾,其屈滞已积"。乃除司徒左西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太建中为给事黄门侍郎,转中庶子,领大著作,撰国史。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至德元年,除度支尚书,参选事,掌诰诏,并判廷尉、建康二狱事。初,琼父云公奉梁武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琼详练谱牒,雅有识鉴。先是,吏部尚书宗元饶卒,尚书左仆射袁宪举琼,宣帝未之用,至是居之,号为称职。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逾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余财。暮年深怀止足,思避权要,恒谢疾,不视事。俄丁母忧。初,琼之侍东宫,母随在官舍,及丧还乡,诏加赠,后主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子从典,字由仪,幼聪敏。年八岁,读沈约集,见《回文研铭》,援笔拟之,便有佳致。十二作《柳赋》,其词甚美。从父瑜特所赏爱。及瑜将终,命家中坟籍皆付之,从典乃集瑜文为十卷,仍制集序,其文甚工。从典笃好学业,博涉群书,位太子洗马、司徒左西掾。陈亡入隋,位著作佐郎。尚书右仆射杨素奏从典续司马迁《史记》迄于隋,其书未就,坐弟受汉王谅职免。后卒于南阳县主簿。   琰,字温玉,琼之从父弟也。父令公,梁中军宣城王记室参军。琰幼孤,好学,有志操,州举秀才。累迁宣惠始兴王外兵参军,直嘉德殿学士。陈文帝听览余暇,颇留心史籍。以琰博学,善占诵,引置左右。尝使制《刀铭》,琰援笔即成,无所点窜,帝嗟赏久之,赐衣一袭。俄兼通直散骑常侍,副琅邪王厚聘齐,至邺而厚卒,琰为使主。时年二十余,风气韶亮,占对闲敏,齐士大夫甚倾心焉。太建初,为武陵王明威府功曹史,兼东宫管记。丁母忧去官,卒。至德二年,追赠司农卿。琰寡欲,鲜矜竞,游心经籍,晏如也。所制文笔,多不存本,后主求其遗文,撰成二卷。   弟瑜,字干玉,少笃学,美词藻,州举秀才。再迁军师晋安王外兵参军,东宫学士。兄琰时为管记,并以才学娱侍左右,时人比之二应。太建中,累迁太子洗马,中舍人。瑜聪敏强记,常受《庄》、《老》于汝南周弘正,学《成实论》于僧滔法师,并通大旨。时皇太子好学,欲博览群书,以子集繁多,命瑜抄撰,未就而卒。太子为之流涕,亲制祭文,仍与詹事江总论述其美,词甚伤切。至德二年,追赠光禄卿。有集十卷。瑜有从父兄d,从父弟琛。   d,字润玉,梁大匠卿晏子之子也。弘雅有识度,好学能属文。后主在东宫,征为管记,仍兼中舍人。寻以疾失明。将还乡里,太子解衣赠之,为之流涕。太建八年卒,至德二年,追赠少府卿。有集十卷。   琛,字洁玉,宣毅临川王长史丘公之子也。少警俊,事后母以孝闻。后主嗣位,为给事黄门侍郎、中书舍人,参掌机密。琛性颇疏,坐漏泄禁中语,诏赐死。   陆杲,字明霞,吴郡吴人也。祖徽,字休猷,宋补建康令,清平无私,为文帝所善。元嘉十五年,除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加督,清名亚王镇之,为士庶所爱咏。二十三年,为益州刺史,亦加督,血卩隐有方,威惠兼著,寇盗静息,人物殷阜,蜀土安之。卒于官,身亡之日,家无余财,文帝甚痛惜之,谥曰简子。父睿,扬州中从事。   杲少好学,工书画,舅张融有高名,杲风韵举止颇类,时称曰"无对日下,唯舅与甥"。为尚书殿中曹郎,拜日,八坐丞郎并到上省交礼,而杲至晚,不及时刻,坐免官。后为司徒从事中郎。梁台建,为相国西曹掾。天监五年,位御史中丞。性保匏送J鄙揭趿钣菁缭谌卧呶凼偻颍阶嗍折乐V惺樯崛嘶颇乐约缡峦嘘剑讲淮稹A何湮胖晕赎剑酱鹪唬"有之。"帝曰:"识睦之不?"答曰:"臣不识其人。"时睦之在御侧,上指示曰:"此人是也。"杲谓曰:"君小人,何敢以罪人属南司?。"睦之失色。领军将军张稷是杲从舅,杲尝以公事弹稷,稷因侍宴诉帝曰:"陆杲是臣亲通,小事弹臣不贷。"帝曰:"杲职司其事,卿何得为嫌?"杲在台,号不畏强御。为义兴太守,在郡宽惠,为下所称。历左户尚书,太常卿。出为临川内史,将发,辞武帝,于坐通启,求募部曲。帝问何不付所由呈闻。杲答所由不为受。帝颇怪之,以其临路不咎问。后入为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卒,谥质子。杲素信佛法,持戒甚精,著《沙门传》三十卷。   弟煦,学涉有思理,位太子家令,撰晋书未就。又著《陆史》十五卷,《陆氏骊泉志》一卷,并行于时。   子罩,字洞元,少笃学,多所该览,善属文。简文居蕃,为记室参军,撰帝集序。稍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礼遇甚厚。大同七年,以母老求去,公卿以下祖道于征虏亭,皇太子赐黄金五十斤,时人方之疏广。母终,后位终光禄卿。初,简文在雍州,撰《法宝联璧》,罩与群贤并抄掇区分者数岁。中大通六年而书成,命湘东王为序。其作者有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等三十人,以比王象、刘邵之《皇览》焉。   论曰:陆澄学称博古,而用不合今。夫干将见重于时,贵其所以立断,于事未能周务,"书厨"得所讥矣。叔明持身有检,殆为人望,雅道相传,可谓载德者也。杲谅直见称,罩文以取达,亦足美乎!旧陆徽著传,事迹盖寡,今以附孙杲上云。   《南史》 唐?李延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读书人网友 编辑:kind887)
本文网址:
关于的文章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剧情 / 历史 / 爱情
杨幂 / 冯绍峰 / 佟丽娅 / 何晟铭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之三(附译文)--轩辕斋       
http://90779./index.html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留 言
博 客 像 册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好 友
博 客 信 息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之三(附译文)
13:26:00 | By: 朱勇&&&& ]
高考文言文阅读精选之三(附译文)&&陆襄字师卿,起家著作郎。后昭明太子统闻襄业行,启武帝引与游处。昭明太子敬耆老,襄母年将八十,与萧琛、傅昭、陆杲每月常遣问,加赐珍羞衣服。襄母常卒患心痛,医方须三升浆。时冬月,日又逼暮,求索无所,忽有老人诣门货浆量如方剂。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后为太子家令,复掌管记,母忧去职。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年,为鄱阳内史。先是郡人鲜于琮服食修道法,常入山采药,拾得五色幡荆钟诘刂械檬簦怨种g扔肫薇鹗遥ΤS幸炱嬉晕瘛4笸辏旖崦磐缴惫憬钔躞蓿派显冈辏鹬霉偈簟F涞匙嘹炕螅兄谕蛴嗳耍龉タぁO逑纫崖嗜死粜蕹勤蛭福霸糁疗浦耒J绷诳ぴフ隆渤傻仁卦装钙涞秤耄蚯蠡趸撸圆坏闷涫怠;蛴猩迫司∈翌净觯ㄏ蹇ね髦蔽蘩 。人作歌曰 :「鲜于抄后善恶分,人无横死赖陆君。」&&  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悔咎。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人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雠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宁。郡人李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襄弱冠遭家祸,释服犹若居忧,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口不言杀害五十年。&&选自《南史》&&注释:毁顿,哀痛伤身。家祸,指陆襄父亲陆闲被叛贼王遥光杀害一事。&&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启武帝引与游处 引:邀请&&B、襄母常卒患心痛 卒:通“猝”突然&&C、守宰案其党与 案:搜捕&&D、陈襄德化 陈:陈述,诉说&&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以襄孝感所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又于地中得石玺,窃怪之 辍耕之垄上&&C、但和言解喻之 但见悲鸟号古木&&D酒罢同载而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3、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陆襄“忠”和“孝”的一组&&A、复掌管记,母忧去职 时以襄孝感所致&&B、唯襄郡枉直无滥 襄年已五十,毁顿过礼&&C、在郡六年,郡中大宁 始欲酬直,无何失之&&D、又表乞留襄,襄固乞还 释服犹若居忧&&14、下列对有关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襄的品行深得昭明太子的赏识,昭明太子因此与他相识,并每月亲自到陆襄家中拜望陆母。&&B、鲜于琮借神仙之名,聚众谋反,杀死县令并想攻打郡城,陆襄对此早有防备,最终打败贼人,生擒贼首。&&C、在查办处理鲜于琮残孽余党的过程 中,陆襄一心为公,明察善恶,他的公正清廉,赢得了百姓的赞扬。&&D、陆襄以德化为政,面对结怨甚深的彭、李二家,他并未简单责罚,而是好言相劝,晓之以理,使两家和解。&&15、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⑴始欲酬直,无何失之,时以襄孝感所致。(3分)&&⑵其党转相诳惑,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3分)&&⑶因求货贿,皆不得其实。(2分)&&11、C(“案”审查)&&12、C(A认为/介词,把;B代词,这件事/音节助词;C两个都可译为“只”;D表修饰/表转折)&&13、B&&14、A“每月亲自到陆襄家”错。&&15、①刚想给他钱,他却很快消失了,当时人们认为是陆襄的孝道感化所造成的。(共3分。“始”“酬”“所致”各1分)②他的党徒到处欺骗诱惑,拥有信徒一万多人,将要出兵攻打郡城。(共3分“转相”1分“诳惑”2分)③趁机索取贿赂,都不能得到那真实的情况。(共2分。“求”1分“实”1分)&&&&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历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囚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 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簿、裴珀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大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  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盂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盂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无膺上其诏,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衣,迁徙无常,皆趟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  无訾缺。卒,年七十;,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八十七》)&&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姿仪瑰秀,有器识 器:才能。&&  B.既谢,帝逮问政事 逮:趁机。&&  C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昧:愚昧。&&  D.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 部分:部署,分派。&&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如期而至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①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②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c①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①或上言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1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吕元膺“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①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 ②上其诏,请明枉直&&  ③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④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  ⑤独元膺秉正自将 ⑥居官始终无訾缺&&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吕元膺任蕲州刺史时,不顾属下反对,在大年初一将囚徒释放回家探望父母,而这些囚徒也很守信用,如期而返,境内的盗贼也受到感动,主动离开了蕲州。&&  B.吕元膺任鄂岳观察使时,曾在夜间想登城巡视,守城人认为夜间辨认不清身份,不许他登城,元膺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提拔他做了大将。&&  C吕元膺任尚书左丞时,度支使潘盂阳与太府卿王遂两人闹矛盾,关系紧张,他就安排孟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在公文中并不明确指出谁是谁非,成功地化解厂二人的矛盾。&&  D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邸兵与山棚人阴谋叛乱,守军势力孤弱,人们惶恐不安;面对危急的形势,吕元膺坐在城门上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很快稳定了局势,平定•厂叛乱。&&  15.把文言文阅渎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厂翻泽成现代汉语。(8分&&  (1)史白“不可”,答曰:“吾以衍待人,人岂我违?”(3分)&&  (2)陛下及此,乃宗社无坝之休。(2分)&&  (3)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订.人服其打体。(2分)&&  && 11.C(昧:冒着。昧死:冒死,古时臣下上书多用此语,以表示敬畏的意思)&&  12.A(两句中的“而”均是连词,第一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第二句中的“而”表递进关系 B项两句中的“以”均是连词,表示目的关系广以便” C项两句中的“虽”均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即使” D项两句中的“或”都是不定代词,“有人”、“有的人”)&&  13.D(①④⑥均与“正直无私”无关。②③⑤句均能表现他“正直无私”,结合分组情况,答案选D)&&  14.C(“安排孟阳做了散骑常侍,王遂做了邓州刺史”的不是吕元膺,而是朝廷,吕元膺只是反对朝廷这种无原则的做法)&&  15.(8分) •&&  (1)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难道)会背叛(欺骗)我呢(吗)?”(3分)&&  “白”(陈述),“岂”(怎么),“我违”(宾语前置,背叛、欺骗我)三处,一处1分。&&  (2)陛下过问(问及)此事,这是宗庙社稷万世流传的喜庆征兆。(2分)&&  “及”(问及、过问)、“休”(喜庆征兆)两处,一处1分。&&  (3)(他)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有宰相的声望,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3分)&&  “正色”(神态庄重,立身端正)、“望”(声望,名声)、“有体”(做事得体)三处,一处1分。&&&&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县人。形貌瑰伟,姿容秀丽,有才能有见识。历任右司员外郎。外调为蕲州刺史,曾审问囚犯,囚犯中有人告诉他说:“父母在堂,明天是大年初一却不能探望,以此为遗憾。”说完伤心落泪,元膺也很伤心,全部打开了刑具放他们回家,并且告诉了他们归还的日期。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会欺骗我呢?”囚犯们果然如期返回。从此强盗们受到感动,深感愧疚,都离开了蕲州。&&  元和年间,经多次升迁做了给事中。不久又外放为同州刺史。辞行的时候,皇帝趁机询问政事,他的回答详细明畅。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元膺一身正气,敢说真话,应该留在我身边,为什么外放他呢?”李藩、裴i9谢罪说:“陛下过问(问及)此事,这是宗庙社稷万世流传的喜庆征兆。臣等冒死请求留下元膺在身边侍奉皇帝。”不久,兼任皇太子侍读,进封御史中丞。被授予鄂岳观察使。曾经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不许他登城。他身边的人说:“这是中丞大人。”守城人答道:“夜间辩认不清。”元膺就回去了。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调到京城做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关系不和,朝廷就调孟阳任散骑常侍,王遂任邓州刺史,诏书中并没有指出谁是谁非。元膺呈上那道诏书,请求指明是非曲直,来显示朝廷惩恶扬善。&&  江西观察使裴堪审查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贿一案,没经审讯就将李将顺降职。元膺说:“观察使弹劾部刺史,不加审讯,即使他的罪行当诛,也不能成为天下执法的典范。”请求朝廷派御史审查,宰相也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见。&&  吕元膺被选拜东都留守。按照惯例,留守将被赐给旗甲仪仗,轮到元膺做了东都留守,却免了这一规矩。有人上书说:“朝廷正用兵讨伐淮西,东都邻近惟西,减少他的仪仗就会有损他的威望,请求和华州、汝州、寿州的仪仗一样。”皇帝不许,连同三州的仪仗也一同免除了。留守不赐给旗甲仪仗,从这时开始。东都有李师道留下的官邸,邸兵和山棚人密谋叛乱,事情败露,元膺擒获了他们。当初,叛乱发生时,东都人人恐慌,守兵势弱不足仰仗,元膺坐在城门指挥分派,神态安闲自若,人们赖以安定下来。东畿西南通邓州、虢州,川深谷旷,多麋鹿,人们以射猎为业却不从事生产,迁徙不定,都矫健勇悍善于格jL号称“山棚”。权德舆任东都留守时,想笼络他们,没能实现,至此元膺招募他们为山河子弟,让他们保卫宫城,皇上下诏许可。&&  改任河中节度使。当时方镇多无原则地纵容,只有元膺坚持正道严格自律,监军和来往办事的宦官,无不敬畏。进京做吏部侍郎。(他)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有宰相的声望,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因病改任太子宾客。为官始终没有过失。死时七十二岁,追赠吏部尚书。&&&&&&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舆,有风干。图,咸通末擢进士,礼部侍郎王凝特所奖待,俄而凝坐法贬商州,图感知己,往从之。凝起拜宣歙观察使,乃辟置幕府。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嘉图节,常与游。携还朝,过陕虢,属于观察使卢渥曰:“司空御史,高士也。”渥即表为僚佐。会携复执政,召拜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黄巢陷长安,将奔,不得前。图弟有奴段章者,陷贼,执图手曰:“我所主张将军喜下士,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图不肯往,章泣下。遂奔咸阳,间关至河中。僖宗次风翔,即行在拜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狩宝鸡,不获从,又还河中。龙纪初,复拜旧官,以疾解。景福中,拜谏议大夫,不赴。后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昭宗在华,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会迁洛阳,柳璨希贼臣意,诛天下才望,助丧王室,诏图入朝,固阳堕笏,趣意野耄。璨知无意于世,乃听还。&&图本居中修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悉图唐兴节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聩,三宜休;又少也惰,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豫为冢棺,遇胜日,引客坐圹中赋诗,酌酒裴回。&&客或难之,图曰:“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王重荣父子雅重之,数馈遗,弗受。尝为作碑,赠绢数千,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时寇盗所过残暴,独不入王官谷,士人依以避难。&&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固闻,不食而卒,年七十二。&&(《新唐书•列传一一九》)&&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凝坐法贬商州 坐:由……而获罪&&B.以足疾固自乞 自乞:请求辞去 &&C.悉图唐兴节士文人 图:图画&&D.引客坐圹中赋诗 圹:墓穴&&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卢携以故宰相居洛//复拜旧官,以疾解&&B.渥即表为僚佐// 数日即引去&&C.遂奔咸阳//遂隐不出&&D.客或难之//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司空图淡泊名利”的一组是&&①召为殿中侍御史,不忍去凝府&&②再以户部侍郎召,身谢阙下,数日即引去&&③召拜兵部侍郎,以足疾固自乞&&④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⑤图置虞乡市,人得取之,一日尽&&⑥每岁时,祠祷鼓舞,图与闾里耆老相乐&&A.①③⑤ B.①④⑥&&C.②③⑤ D.②④⑥&&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图在咸通末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赏识。不久,王凝因犯法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激他的知己之恩,跟随王凝一起去商州,他待人就是这么讲义气。&&B.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他弟弟的仆人段章曾劝他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您去见见他,不要枉丢了性命。”司空图因不肯背弃朝廷而没有去。&&C.柳璨为了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唐王室。他想笼络司空固。司空图假装失态,表现粗野。柳璨见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D.司空图淡泊名利,辞官后便隐居王官谷不出。还在那里建造了简陋的亭观,并在亭中画了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将亭题名为“休休亭”。&&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台劾,左迁光禄寺主簿,分司东都。&&译文: &&(2)我所主张将军喜下上,可往见之,无虚死沟中。&&译文:&&(3)君何不广邪?生死一致,吾宁暂游此中哉?&&译文:&&11.C(画图,动词)&&12.C(A.凭-因。B.即刻-便。C.于是-于是。D.有人-或许)&&13.C&&14.B(不是随天子避难,而是打算随) &&15.参见译文。 &&【参考译文】&&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名舆,干练有风采。司空图咸通末年考中进士,礼部侍郎王凝对他特别赞许。不久,王凝犯法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激他知己之恩,跟他同去商州。后来王凝被起用任宣歙观察使,于是召他入幕府。皇帝召司空图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府,台官指斥他误期之罪,于是贬为光禄寺主簿,分管东都。卢携以原宰相的身分住在洛阳,赏识司空图的气节,常与之交往。卢携回朝时经过陕虢,叮嘱观察使卢渥说:“司空御史,是志行高洁的人。”渥即刻上表请任司空图为同僚官佐。正逢卢携重新执政,委任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不久,升为郎中。&&黄巢攻陷长安,司空图将随天子避难,但未成行。司空图的弟弟有个仆人段章在黄巢军中,拉着司空图的手说:“我的首领张将军喜欢结交读书人,可以去见他,不要冤枉送命。”司空图不肯去,段章为之落泪。司空图去咸阳,历尽艰险到达河中。此时僖宗住在凤翔,就在行宫委任他为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后来皇帝巡狩宝鸡,没要司空图随从,司空图就又回到河中。龙纪初年,他官复原职,因病辞官。景福年间又委任他为谏议大夫,也不到任。后来又召他为户部侍郎。司空图到朝廷致谢,几天后又走了。昭宗在华州,召他为兵部侍郎,他说自己腿有病坚持请辞。那时迁都洛阳,柳璨迎合贼人的旨意,陷害有才能有声望的人,帮助削弱王室。诏令司空图入朝。司空图假装失态掉笏,意趣粗野。柳璨知他无意于仕途,于是任凭他回山。&&司空图原住中条山王官谷,有祖上的田产,于是隐居不出。建造了简陋的亭观等房子。在亭中画下唐兴以来全部有节操者及知名文人的图像,并题名为“休休亭”,还写文章表述心志:“辞官,是美事。既安闲自得,美也就有了。本来,衡量我的才能,一宜辞官;估量我的素质,二宜辞官;我老而昏聩,三宜辞官;再,我年轻时懒散,长大后马虎,老了后迂腐。这三者都不是治世所需要的,所以更宜辞官了。”还自称为“耐辱居士”。他的&&言语奇特古怪,以此来免祸。他预先准备了棺材坟地,遇到好天气就领客人们坐在墓穴里饮酒赋诗。客人觉得难堪,司空图说:“你为什么看不开呀。生与死本是一回事,我哪里只是在此暂游呢?”每年过年时,村里集合击鼓跳舞祝祷,司空图与乡里老人们同乐。王重荣父子非常看重他,多次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收。为了作碑,王重荣赠绢几千匹,司空图把绢放在虞乡市上,任人拾取,一天就拿光了。当时寇盗所过之处都抢掠烧杀,就独不去王官谷。不少读书人都去那里避难。&&朱全忠篡位,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不去。哀帝被杀,司空图听说后,绝食而死,享年七十二岁。&&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旺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成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被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早,擢知信州。震奏减拥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栗,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惑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诂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待御史陈坚劾去之。&&成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巳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日:“事急矣,番江门兵未舍。亟出犹可免。”震骂日:“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节选自《宋史•唐震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籍:登记&&B州有民庸童牧牛 庸:雇用&&C民不胜掠,自诬服 掠:掠夺&&D道同风震降 风:劝说&&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有权贵以牒荐之者&&方其系燕父子以组&&B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童逸而牧舍火&&老妇恃辇而行&&D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唐震“不阿权贵”和“忠勇报国”的一组是&&A①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B①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②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c①似道以书营救,攫不省,卒按以法 ⑦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日:“我忍偷生负国邪?” &&D①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 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震年轻时在乡里就表现出高尚的品格,他为人耿直,不随便同人结交,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高兴。做官后的唐震不阿权贵,无论到哪里都以公正廉洁著称,是跟这种品格分不开的。&&B潜说友担任京城长官时。依仗贾似道的势力,十分傲慢,处理政事全无顾忌退让。唐震&&恰好抓住了他判案时的差错,于是上报刑部,并最终得到刑部的肯定,纠正了一起错案。&&C朝廷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时,附近不少州郡已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城。唐震在寡不敌&&众、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动州民登城防守,自己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可谓忠勇。&&D通判万道同暗中准备投降,寓居饶州的士人都听从他,而唐震却坚决拒绝了万道同的劝&&说.决心一死报国。在城池被攻破的危急关头,唐震不愿丢弃百姓独自逃生.终于为敌所&&俘,以身殉职。&&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l)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2分)&&(2)以诂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3分)&&(3)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3分)&&&&11.C(掠:拷打;)&&12.C(C.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修饰。:其余三组意义和用法相同:A.以:用。介词。B.为:替,给。介词。D于:在。介词。)&&13.C(A.②是为救灾采取的措施;B.②是善辨疑案;恪尽职守。D.①是用官府金钱招募能抗敌的人。)&&14.B(原文是说,恰好府中有案卷将要用来定罪量刑,唐震极力辫说其中的错误,潜说发争论不过他,就把那事上呈刑部,最后刑部认为唐震的意见是正确的。)&&15.(1)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关键处:第一句是被动句,“无算”是不计其数的意思。)&&(2)拿这事来诘问孩子的父亲,回答跟当初一样,唐震就叫出他的儿子让他看,案件于是得以纠正。(关键处:“诘”指追问,审问。“对”是回答。“狱”指案件。“直”是纠正、平反的意思。)&&(3)城中百姓的命运都跟我连在一起,我如果听从你的话得以不死,城中百姓却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关键处:“系”指关联,连。“从”是听从之意。“面目”是指脸面。)&&&&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后乃纵遣之。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 &&(《三国志•魏书十一》)&&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自出祖而遣之 祖:饯送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C.购求获畴 购:购买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B.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C.躬耕以养父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D.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3.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为正义,讲义气)的一组是&&①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③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⑤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 ⑥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的确不辱使命。&&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众事的才能。&&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3分)&&译文:&&(2)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3分)&&译文:&&(3) 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3分)&&译文:&&&&11、C(购,不是一般的“购买”,而是“悬赏征求”)&&12、B(①“遂”意为“终于”,是强调田畴完成使命之艰难。②“遂”意为“于是”,只是顺承语意。A项的两个“乃”。都表转折,相当于“却”;C项的两个“以”都为目的连词,相当于“来”、“用来”;D项的两个“为”都表被动,区别只在于①句“为”与“所”相配。②句中单用“为”字) &&13、C(①表现田畴的心计。与“义”无关。⑤表现的是田畴的政治才能,也与“义”无关。其他4项都表现了田畴的“义”。②不就三府之“辟”是为了回报刘虞;③谒祭刘虞之墓,表现了不畏公孙瓒之权势而一心向刘之情义;④与众人盟,是为了给刘虞报仇;⑥吊祭袁尚,是违了曹操之命的,而之所以冒死吊祭,仅仅是因为袁尚曾经想征他为官,这是典型的“义”举)&&14、B(拒绝征召,并非是出于“政治远见”,而是出于一个“义”字,上题答案已有分析)&&15、(9分)(1)现在我想派使者去朝见皇帝,以表达我效忠朝廷的节操,可怎样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壮士呢?&&(2)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将军来说未必是美言,这也恐怕不是你所乐意听到的,所以章表没有呈进给你。&&(3)选取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参考译文】田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人。(汉献帝)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义军”兴起.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息道:“贼臣发动叛乱,天子流离失所。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想要请一使臣去朝廷进见天子,表达我效忠朝廷的节操,怎么才能得到能不辱使命的壮士呢?”他的下属全都推举田畴。刘虞于是就准备好礼物邀请田畴相见,对田畴非常满意,于是刘虞任命田畴担任从事的职务,为他准备好出使的车马。在要出发的时候,田畴说:“现在道路阻断,贼寇任意劫掠,如果以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很容易被人指认出来;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够完成使命。”刘虞同意了他的想法,并且亲自祭祀路神为田畴饯行。田畴上路之后,改道西关,出边塞,沿着阴山直奔朔方郡,顺着小路走,终于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认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为臣子不应该承受荣宠,坚决不肯接受。朝廷很赞赏他的道德。三公官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得到朝廷的答复后,他就快马加鞭往回赶,可还没到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场而去。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怒,悬赏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没有杀他,后来就把他释放了。田畴回到了右北平郡,率领着自己家族和归附他的人员共几百人,扫地而盟誓说:“不报主公之仇,我就不再活在这世界上!”于是率众进入徐无山,选了一处幽深险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来,亲自耕种来养活自己的父母。不断有百姓归附他,几年间达到5000多户。田畴于是为大家制定杀伤、盗窃、诉讼的法律.又制定了有关婚姻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大家都从中受益,使聚居地达到了路不拾遗的境地。袁绍多次派人召请他,又随即授予他将军的印绶,任凭他安抚统辖自己的部众,田畴全不接受。袁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袁尚又征召田畴,田畴始终没有应召。田畴平时对乌桓多次杀害右北平郡的官员很是愤恨,有讨伐他们的想法而力量不足。恰逢太祖(曹操)北征乌桓,田畴就去献了乘其不备而攻之之计,结果大获全胜,因功被封侯赐地,田畴都坚决地谢绝了。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就没有强迫他。辽东军杀了袁尚,把首级送到曹操处,曹操下令:“三军之中,谁敢去哭袁尚就处斩!”田畴因为曾经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并把他的家属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安置在邺郡。&&&&&& 王 ,字叔阶,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 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嵩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子”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 “郭何故亡?”父老曰: “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及温彦博谏曰:“孝刊、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1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指示之曰 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顾问:回头问&&  C.臣本事前宫 本事:本来侍奉&&  D.不以不肖 不肖:没有才能&&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卿乃问朕是非 ①齐桓公之郭&&  A. B. &&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吾将酮良人之所之也&&  ①帝默然而罢 ①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  C. D.&&  ②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硅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后来,王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王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建成被杀后,王 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  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登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  勇于自责的一面。&&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3分)&&  译文: &&  (2)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2分)&&  译文: &&  (3)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官人声乐不称旨,&&  译文: &&&&11.B(顾问:咨询、询问)12.C(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表“并列”。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竟然”。B项中两个“之”均为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两个“为”均为介词,译为“替”。)13.D(①句是询问,不存在劝谏问题。③说太宗的行为,与王 无关。⑥非进谏之意。其余均可。)14.B(“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不合原文的意思。)&&  四、15.翻译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1)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善善”1分,“恶恶”1分,“所以”1分)&&  (2)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硅的言论。(“出”“而”1分,意思1分)&&  (3)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官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以”“让”1分,&&  被动句式1分,意思1分)&&  [译文]:王,宇叔蚧,是太原祁县人。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近的人说:“我们家的希望,只在这个孩子身上了。”隋文帝开皇末年,王出任&&  奉礼郎。到王颇因汉王杨谅反叛之事获罪被杀,王应当一起被治罪,于是逃命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  唐高祖人关,王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太子李建成十分尊重他。后来因为受皇太子暗中谋反事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嵩州。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一向知道王的才能,召回任命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唐太宗曾经在无事时和王硅闲聊,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候,她本是庐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阴谋败露后没人宫中,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看,说:“庐江王不仁义,残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吗!”王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曰:“杀人而夺取他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现在这个妇人还在你身边,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李瑗的做法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的,这就是所说的知道坏人而不能使他离开。”太宗虽然没把这个美人赶走,但很看重王的言论。&&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官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责备。王和温彦博进谏说:“孝孙非常精通音律,不是不用心,只恐怕陛下询问的那个人不合适,而扰乱了陛下的视听。况且孝孙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因为教女乐的事而责怪他,我担心天下人知道了都会吃惊。”太宗发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应当进献忠诚正直的言论,为什么竟然顺从属下欺骗皇上,反而替孝孙说话!”彦博叩拜谢罪,王自己不叩拜,说:“我本来侍奉前东宫太子,按罪已经应当被处死。陛下体恤宽恕我的性命,不认为我没有才能,安排我担任重要的职务,以忠诚正直要求我。今天我说的,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没有想到陛下忽然用没有根据的事来责备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陛下。”唐太宗默然不语,不欢而散。第二天,唐太宗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接受劝谏本来很难。从前周武王尚且不任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是在无罪的情况下被杀了,我日夜希望接近前朝圣贤,很遗憾不能赶得上古人。昨天责备彦博、王,我十分后悔。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了。”&&  贞观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王 修&&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冬,为之罢社。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时人益以此多焉。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绍死,谭、尚有隙。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予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其后严才反,与其徒属数十人攻掖门。修闻变,召车马未至,便将官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爵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顷之,病卒官。初,修识高柔于弱冠,异王基于幼童,终皆远至,世称其知人。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 止:住宿,落脚 &&B.辟修为治中从事 辟:征召 &&C.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短:诋毁,指摘&&D.时人益以此多焉 多:增多,增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母以社日亡 M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B.邻里闻之,为之罢社臣 M余是以记之&&C.无君焉归 M 吾何辞焉 &&D.其后严才反 M 则或咎其欲出者&&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王修“知人”的一组是 ( ) &&①能冒难来,唯王修耳 ②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 ③识高柔于弱冠 ④彼来者必王叔治也 ⑤成吾军者,王别驾也 ⑥异王基于幼童&&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日是王修母亲的忌日,王修在这一天悼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深为其孝心感动,为此罢免了组织社日欢庆活动的负责人。 &&B.对于得疾病的张奉一家,王修暗中亲自精心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这反映了他坚守道义的精神和不事张扬的性格。 &&C.袁谭不听王修之言,兄弟相残以致众叛亲离。他向太祖求救,但太祖反而攻破了冀州去攻打袁谭,袁谭于是就背叛了太祖。 &&D.王修能做到“受其恩,食其禄,赴其难”,忠义之行深为其主赞誉和推崇。&&1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8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1)诚然,卿不朕欺。&&译文: &&(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译文: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译文: &&&&11.D(多:推重,赞美) &&12.C(前者是疑问代词,哪里;后者是疑问语气助词,相当于“呢”。A都是介词,表示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B都是代词,代指这件事;D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13.B(①④⑤分别是孔融、曹操、袁谭知王修,而非王修知人)&&14.D(A“罢社”足“停止了社日活动”,B“隐”是“同情、怜悯”之义,C太祖攻破冀州攻打的是袁尚)&&参考译文:&&王修字叔治,北海郡营陵县人。七岁时丧母。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一天死的,第二年邻里进行社日活动,王修感念母亲,极为哀痛。邻里知道了,为此停止了社日活动。王修二十岁时,到南阳郡游学,住在张奉的家里。张奉全家人生病,没有人能照顾他们,王修亲自精心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初平年间.北海国相孔融召王修为主簿,任高密县令。不久郡中有人反叛。王修听说孔融遭遇危难,连夜赶往孔融那里。反贼开始发难时,孔融对左右人说:“能冒着危难赶来的,只有王修而已!”话刚说完,王修就到了。&&袁谭在青州时,征召王修任治中从事。别驾刘献几次诽滂贬低王修,后来刘献因为犯了事应当判死罪,王修审理这件案子,刘献得以免于一死。当时人因此更加称赞王修。袁谭、袁尚之间产生仇隙。袁尚攻打袁谭,袁谭的部队失败了。王修率领官吏百姓前往营救,袁谭高兴地说:“保全我部队的人,就是王别驾啊!”袁谭失败时,刘询在漯阴起兵,各个城池都起来响应。袁谭叹息说:“现在全州都背叛了我,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德行吗?”王修说:“东莱太守管统虽然远在海边;但他不会反叛,他一定会来。”十几天后,管统果然抛弃了妻子儿女赶来袁谭这里。袁潭又要进攻袁尚,王修劝谏说:“兄弟之间往复攻击,是失败灭亡的根源啊!”袁谭不听从,于是和袁尚互相攻击,又向太祖请求援助。太祖破了冀州以后,袁谭又背叛太祖。太祖于是带领军队在南皮县进攻袁谭。王修这时正在乐安运送粮食,听说袁谭危急,率领他带去的士兵和属下的几个从事一共几十个人,赶赴南皮援救袁谭。到高密县时,听到袁谭已死的消息,王修下马放声大哭,说:“没有您我归附谁呢?”于是去见大祖,请求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太祖想要观察王修的心意,沉默着一声不吭。王修又说:“我曾受过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让我收殓袁谭的尸体,再让我死,我不会有什么遗憾。”大祖赞赏他的义气,顺从了他的意愿。&&15.(1)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注意“诚然”的解释和“不朕欺”的语序,各1分)&&(2)陛下刚刚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大意,1要。译对“方”和“深罪”,各1分)&&(3)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怪进言的人。(译出大意,1分。译对“微”和“几”,各1分)&&
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史张博勤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