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补办银行卡要多久K包的时候银行 的工作人员给我安...

我在农业银行办了网银,给了一个K宝,银行的工作人员说第一次办理不要钱的,我还很高兴,办理好了以后,_百度知道
我在农业银行办了网银,给了一个K宝,银行的工作人员说第一次办理不要钱的,我还很高兴,办理好了以后,
有和我一样情况的吗,可以他们给下载,不明白这是什么钱工作人员说下载证书很麻烦,我就让他们给下载了,如果不合理该怎么办,回家一看交易记录,转走了50元钱
但是客服总是忙,都有交易记录的,我有打电话确实是扣了的,根本没有客服接待你,等我在了解下吧
就不会收钱的。一般说办理不要钱,说一年网银用三次,你有疑问如果,可以去办理的银行咨询,你直接去银行大厅。所以,建议,就免年费的。之前我办的是有条件的,那边的经理会回答你的所有疑问的
其他类似问题
农业银行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打他们的客户电话投诉
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吧?确定是银行转走的吗?办网银确实是不要钱的。。。
网银办理时工作人员转了50元走,我问他为什么转这么多,他说要我过几天有时间再去转过来,但一直都没有去银行。所以这50元就没有再过问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银行卡挂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失误给弄挂失了,我拿证件去挂失了,补办一个卡,需要几天可以拿到啊!这样_百度知道
银行卡挂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失误给弄挂失了,我拿证件去挂失了,补办一个卡,需要几天可以拿到啊!这样
银行卡挂失,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失误给弄挂失了,我拿证件去挂失了,补办一个卡,需要几天可以拿到啊!俯唬碘舅鄢矫碉蝎冬莽这样子我的钱放在银行里安全吗?
提问者采纳
一周左右,原则上没有风险
真的安全吗?
不知道我原来的账号还可以用不
真的安全不过,银行卡号会变的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挂失补办当场就可以拿到,如果要保号需要两周时间。
安全,没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行异地卡办网银授权码 我之前在办网银的时候银行没有给我两码,现在我在异地可以补办两码吗?_百度知道
农行异地卡办网银授权码 我之前在办网银的时候银行没有给我两码,现在我在异地可以补办两码吗?
提问者采纳
异地应该不行吧···我记得我办的时候是要了身份证的···在开户银行才能办理样····如果你回去太麻烦··建议你在异地重新办张银行卡开通网银,到时候你愿意的话··可以给柜台说··新开开的网银也可以绑定你之前的农行卡的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只能拿身份证和卡去柜台补办证书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很多美国银行不需要 U 盾等安全工具?
在美国这边办卡的时候,不要求办理什么 U 盾啊、矩阵卡啊。网上银行登陆的时候也就输账号和密码就好了。没有太多的限制。为什么国内要有那么多安全工具?是什么原因呢?
按投票排序
的邀请,我尝试回答。这个问题,还真跟技术没有关系,说白了,就是美国的银行没有使用U盾(数字证书)的动力!先说美国。第一个原因:美国的市场环境成熟、法律环境齐备、信用体系健全。针对银行的攻击、针对客户的欺诈,违法成本要远远大于违法收益。对美国人民而言,若有上述违法犯罪行为,先报警,再找保险公司赔,就搞定了,除了高大上的“高端黑客”,一逮一个准,逮住了生活不能自理一辈子啊,银行也就懒得投入不菲成本搞数字证书了。第二个原因:美国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不同于国内,即使是在美国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客户也更倾向于使用信用卡进行网上支付,想想吧,没有网上银行的时候,美国人民使用信用卡也仅仅是 卡号+效期,更何况以便捷为目的的网上银行?再说中国。第一个原因:中国人民非常有智慧。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当前国内涉及电子渠道的案件,90%以上都是诈骗啊,诈骗的花样五花八门,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什么假冒公检法,中奖缴税,商品打折,信用卡代办,子女绑架,等等,等等。更关键的是,貌似,一大部分诈骗,还都骗到钱了。更更关键是的,貌似,一大部分成功的诈骗,我们还不一定逮到人!这就是问题!普罗大众的安全意识,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信用体系,执法体系,都有太多需要改进优化的空间!当前,针对诈骗的汪洋大海,接触性的安全认证工具,数字证书,是不二选择啊!第二个原因:社会主流对数字证书的认可以及监管支持。数字签名和PKI体系,一进入中国,就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政府以及相关安全部门,利益相关也好,战略部署也好,数字证书也就热了起来,有人使用,有人研究,有人生产,然后就商用了,然后监管也就支持了。《电子签名法》就是一个明证。我们看看人行的文件,《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里面明确规定了对公网银的转账至少采用数字证书,还得是硬件;而对私网银的转账要求稍微宽一些,双因素认证,但该文件发布于2012年,在此之前,数字证书已是银行业内最佳实践了,为什么?因为数字证书有法可依,银行既最大限度合规又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现状和趋势:这一差异,也在逐渐缩小。国内:现在大家脑子也都活了,监管虽然是红线,但偶尔也可擦擦边。当前各家行对私转账,一般都按双因素认证,一个客户知晓的,一个客户持有的,但在小额支付、公共事业缴费、投资理财等领域,都开始使用手机验证码或者静态密码,甚至免密了(这里面有第三方支付的功劳,点赞)。监管总是落后于创新嘛!说实话,我们的银行监管有时候还挺好说话,难道是十八大的调子,不得而知。国外:因为案件的高发,个人隐私的频繁泄露,也不淡定了。针对转账,新加坡要求银行必须使用带挑战应答的动态口令牌,韩国要求必须使用CA证书,而美国,也开始要求“带外认证”。前一段时间,某行纽约分行接受OCC的现场检查,还专门就带外认证跟当地监管沟通过,OCC很直白的说,转账交易必须在交易渠道之外的渠道进行交易确认(或通知),详见美国2005年的《网银服务的授权认证机制》,一般是手机或电子邮件。在电子银行的世界,世界逐渐大同;在移动金融的世界,世界早晚大同。请相信,这真的是一次革命。太仓促了,上文内容我连度娘都没问,直接手打啊,错误之处见谅。这一块,有几个细分领域,我还是知晓的,有时间写两篇专栏吧。晚安!
谢邀。U盾是啥不知道,美国的怪现像可以说一点,作为参考。资料略老,招法已老,大家看看就好。 说了,美国银行没有做这个的动力。为什么没有,我从略知的一点角度介绍一下。首先,美国银行对借记卡的保护很弱,非常弱。如果有人盗刷你的卡,如果你在两天之内报知银行,那你最多损失50美元,其它可以由银行出。如果超过两天,就变成500美元。我想大部分人不会每隔一天就去检查自己的银行账户里是否出现异常吧。而如果有人在数天之内连续盗用,银行很容易发觉异常行为。考虑到借记卡每天刷卡额度又有限,两者相加,银行的损失,就可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法律就是如此。FTC 网站)上有,就叫 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 (EFTA) 。于是就有了 paypal 这样的,帮你用银行账户做网上支付。paypal
很辛苦,因为它从一开始,主要工作其实就是反欺诈,每天大把的银子扔进去做赔偿,总算弄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付款体系。相信用过 paypal
的人都会为里面的一些无人性的设计所烦恼(比如一个银行账户只能捆绑一个 paypal 账户,密码修改的复杂度...)那信用卡呢,相比之下就好的多。信用卡没有这个两天的限制。就是说,只要是60天之内报知,持卡人的责任,就只有50美元。这是因为信用卡是另一个联邦法律,The Fair Credit Billing Act (FCBA) (至于说为什么这两个法在这一点上这么不一样,我也不知道)。所以呢,大家在网上,大量用的,是信用卡。但丢钱还是丢钱。这是 economist 根据 Nielson 的数据绘制的:可见信用卡诈骗数量,美国在 2012 年过 50 亿。相比起来,美国银行储蓄账户的欺诈额,按 ABA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 的统计,2012 年是 17 亿,其中有 54% 是借记卡。对银行来说当然是一个大损失。wiki 上
一页说,有约千分之一的信用卡交易是欺诈。所以信用卡公司会花大力气研究潜在的欺诈。这当然是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是真正的大数据挖掘。相信不少在美国的朋友都被信用卡公司的误判骚扰过。我有一个朋友,在AmericanExpress,做这方面工作。有次她跟我说,最近信用卡盗用的特征是,短期频繁的小额交易。然后没两个月,我的卡在南美某国被盗刷,就是有人在一个便利店里两天刷了5-6次。然后呢,又过了几个月,我在麦当劳吃东西,当我发现要补买个东西是,信用卡没刷过:店员表示,这是新现像,连续刷同一张卡,需要店员核实用户的身份后,才能再刷。这样下来,信用卡的总交易额,2010年估计在6万亿美元:总之,感觉是信用卡公司不想牺牲使用的便利性,就只能在检测和预防潜在的盗用上下文章。相比起来,前面的图显示信用卡的诈骗损失在 2010年约 80 亿,也就是稍大于千分之一。对于收取 1-3% 交易费的信用卡公司,个人感觉这个损失在不用 U 盾这种工具的情况下已经控制住了,同时方便易用又能保证业务在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增长,完全可以接受。其实,信用卡并不一定是最常见的被骗的支付手段。因为,骗子总是找最薄弱的地方下手。史上最成功的骗子之一,Frank Abagnale(对,就是下面这个家伙),讲过一个故事。有个阿根廷人,在美国出差,回国时在迈阿密机场停车场吃了一张罚单,18美元。他寄了20美元回去。迈阿密市政府寄了一张两美元的支票回来。他把面值两美元改成150万美元,拿到银行兑掉了。美国和阿根廷没有引渡协议。美国的骗子当然多了,对于骗子来说,最好骗的,不是信用卡,而是支票。Abagnale 就是做假支票出名的。2012 年美国银行储蓄账户的欺诈损失里,有 37% 是支票。这个,去过中餐馆或中国超市的人都知道。那里通常都会有不收支票的标识,收的也会对你的支票另眼相看。在黑市上,最好卖的,是企业支票本的模子,这个估计就跟公章一样吧。这是KPMG 2003 年的 Fraud survey 里的一图。可见支票诈骗是仅次于盗窃的诈骗。有40%的公司遇到过,而信用卡诈骗只有 20%。这是KPMG 2003 年的 Fraud survey 里的一图。可见支票诈骗是仅次于盗窃的诈骗。有40%的公司遇到过,而信用卡诈骗只有 20%。没办法,美国人还是喜欢写支票。1999 年,写了 690 亿张。Abagnale 讲过一个当年用支票骗钱的套路。(现在当然不能用了)到一个镇子,去镇公所查死亡记录,找一个和自己出生时间相仿,早早夭折的人,拿出生的记录去要出生证明。然后用出生证明去补办驾照,用驾照办银行账户。现在你有一个空账户了。然后就可以开空头支票了。另一个法子,就办一个收费电话号,挂自己账上,然后给当地的推销员打电话。一般他们都在打电话,留下号码,然后等他们打回来,说两句挂了。推销员的电话账单很长,基本他们不会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而且,到那时你已经去下一个镇子了。骗子就是这样,细水长流。这是一个可以干一辈子的行当。因为,最好的骗子,都是要日复一日的去经营自己的流水账。为什么呢?因为当骗子的成本很低,惩罚也低。美国人讲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就是说,你被抓了,就只罚你犯下的,不会过度量刑(因为不是每个作案人都会被抓,这就意味着犯罪受到惩罚的期望值,比应该的要低,是件划算买卖)。另外,也没有什么杀鸡给猴看,没有什么抓大案抓典型。而 Abagnale 则说,比起诸般犯罪来,欺诈罪更是缺少相应的惩罚力度。他被判刑了后,在牢房里自己会和大家聊天,无非是你是怎么进来的这样的。聊完了后很长时间没人跟他说话。比如他一个狱友。这辈子没犯过事。有一天突然来了兴致,搞了把枪去抢银行。银行出纳一点反应也没有,跟他平静的说,你知道么,我们楼上就是 FBI,你周围全是下来兑支票的 FBI 探员。还有一个狱友,也是一良民。有一天被人勾搭上了,说有一个来钱的方便法子。给了他一把枪,让他去抢劫一个店,完事后在街口见面。见面了,对方把他抢来的钱拿了,说了声谢谢就走了。法案问他教唆他的那人是谁,叫什么名字,他都不知道,就进去了。大部分进监狱的人,都是这种。一关就 5 年 8 年的。Abagnale 这种,上了 FBI 通缉令的风云人物,5 年。唯一的额外照顾,是他父亲去逝时,不让他去参加葬礼。因为他上一次进监狱,曾经说服狱长自己是 FBI 卧底,让狱长把他放出去汇报情况……现实就是这样。你如果是暴力抢劫,抢不抢得到,伤没伤了人,抓到了都是重罪。而如果你是个骗子,骗人还没骗到,不会有人把你送监狱的,对吧?最多是被打两拳。只到你没有产生人身威胁,受到的惩罚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美国的骗子很多。除了支票,另一个爱骗的,是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号可以改,没听说能改社会安全号码的。这个有啥用?用处可大了。比如你可以把号卖给非法移民。你可以用号去骗退税。你可以用别人的信用去申请货款。而且,是个放长线的买卖。信用卡号过几年都过期了,是吧。社会安全号不会。可以把号屯积起来,等风声过了,过几年后再拿出来卖。不仅如此,现在小孩子刚出生就有这号了。而且,估计到他成年之前都用不上。乖乖,有十多年的时间可以让你折腾,多好。这些钱赚起来,比玩信用卡欺诈,技术含量可低多了。那些自然有专业人士集团军作战,这个自己也可以玩。所以,在ID Theft里,信用卡被盗的比例(不是绝对数量),其实是在逐下降的。说了这些,其实在各种诈骗里,信用卡诈骗或支票诈骗,应该说是那种数量说高不高,额度说大不大的类型。还是 KMPG 的报告可见在各种欺诈中,公司经历最普遍的,是内鬼,高达 60%。信用卡和支票诈骗所在的 consumer fraud 只占 32%。可见在各种欺诈中,公司经历最普遍的,是内鬼,高达 60%。信用卡和支票诈骗所在的 consumer fraud 只占 32%。而从损失的额度上:Financial Reporting 欺诈高居榜首,角注里说了,因为有一家公司被坑爹的骗了 40 亿。Financial Reporting 欺诈高居榜首,角注里说了,因为有一家公司被坑爹的骗了 40 亿。
作为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终于按捺不住想回答这个问题了。首先我们来看,由于客观的原因,客户的资金被盗取了,还由于主观的原因,客户的资金被骗走了(我的印象被骗的案例远远多于被盗)。小额资金,在网上有购买Q币等虚拟商品方式进行变现,金额比较大时,会转入个人账户,然后被罪犯通过ATM取款进行变现(每卡每日ATM取款限额2万)。很多人就想到了,公安机关可以对被转入的账户进行查询,不就找到罪犯了吗?即使不是罪犯本人,也应该和他有某些关系的人,可以顺藤摸瓜啊!问题是,这些个人账户根本不是罪犯本人的,甚至真正的户主也是无辜的。据一些反映,诈骗团伙收集被盗丢失的身份证件,雇佣一些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持这些身份证去银行开办银行卡,然后开通余额短信通知,这样,一旦有人受骗将资金转入银行卡,罪犯会第一时间收到短信,立即到最近的ATM支取现金,如果有多的,还可以分别转入其他的银行卡进行取现。而银行是怎么进行防范的呢?几年前,银行卡是可以代理办理的,就是我拿你的身份证和我自己的身份证可以为你办理银行卡。现在被逼的,只限于本人办理,如果本人来不了,好的,可以代理,但是银行卡的功能是关闭的,拿回去的等于是一张废卡,想用,本人带身份证来激活,变现不鼓励代理办卡。这样就只要审核客户与身份证是否同一人即可,但是,也有很大难度,不是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吗!人的变化是很大的,很多熟识的人,几年前与身份证照片还是很像的,现在也变的难以确认。十六七的小姑娘到了二十几,会打扮了,化个妆整个容,也是两个人(这也是犯罪分子喜欢用年轻人的身份证的原因)。我们一看外地年轻人来办卡,都会提高警惕,仔细辨认,经常喊同事共同识别,有时一个网点的人都会跑来看^_^。相当比例,我们是靠直觉判断面前并非身份证上的人的,这些人在站在柜台前到被我们拒绝办卡后一般都是面无表情,直接离去。有时都成群结队的来,我想,银行对于有明显冒名办卡嫌疑的人,是否可以当即报警,一定能杜绝这种现象(当然是不可能的)。就在一两个月前,有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来办卡,身份证信息显示为陕西延安宝塔区,虽然他与身份证照片很像,但我心里还是有些犯疑,一边办理一边和他唠叨,我说哦,宝塔山啊,他说,是宝塔区,我心里有些觉得不对劲,宝塔山是宝塔区甚至是全国的名胜,正常人听到别人谈到自己家乡会很高兴的与你谈论,而他似乎并不知道宝塔山和宝塔区的关系,这很不正常。于是我又很自然的问他,你是陕西的啊?他笑着说了一句家乡话,使我当即判定他是假冒的,因为他自作聪明说的是山西方言。我把身份证扔给他(是扔,不是递,我太痛恨这些冒牌货了,我希望他们投诉,希望他们报警,当然他们不会,他们不敢)告诉他,你不是本人,我不能给你办,他听后说什么带驾驶证来看我给不给他办,我笑着看着他不说话,看着他悻悻离去。现在回到为什么国内要用U盾的题目上来,既然知道被盗资金一旦被转入其他账户就基本没有被查到并追回的可能,那么在客户账户设置一道锁是一个好办法,想像一下,在日常的渠道,罪犯想盗取客户账户的资金必须有客户密码和客户的银行卡,缺一不可(当然听说也有克隆卡的),而在网上,如果不存在U盾这个玩意,将资金转走只需要卡号(实体卡有没有无所谓),支付密码(被黑客盯上了很容易泄露)即可。而有了U盾——这个物理介质,资金在网上被盗取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国内那么多客户资金损失,其实就像开头说的那样,仔细分析一下,被骗的远远多于被盗的(就是说你不作为的话,你的钱就不会丢),罪犯几乎没有办法从你卡里转钱,钱都是你主动转给罪犯的。下面分析几种诈骗方式,供大家参考电信诈骗,就是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诉你,你电话欠了几千电话费,人们一般会很惊讶,会按照提示转人工查询,假冒的客服会告诉你在外地办理了电信套餐什么的欠的费,你说我根本没去过这里啊,客服就说你的信息可能泄露了,给你一个所谓的公安部门的号码建议你拨打咨询或者帮你转接,当你打通了,某个警官(国内警官这个词一般都是骗子们用的,正常人包括警察自己似乎都很少用)问询了你的情况后告诉你你涉嫌洗钱,只有按照他的指示办才能洗清自己,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亲人,找一家银行ATM,把自己的卡里钱都转到一个安全账户放几天,操作的时候不要理睬银行的工作人员.。也有的“警官”不提转账,到了ATM,先指示你按某个键让界面变成英文,然后再让你按他的指示一步一步操作,实际也是转账。还有说你中奖了,或者购车退税,要你先打一笔手续费或税金给他才能把奖品奖金给你,这种骗术前几年很流行,现如今见的少了,可能人们对此类骗术已经有了免疫力,也可能骗的一般都是小钱让骗子们不屑于做了。对于类似,原则就是你的钱不来,我的钱不去。还有网上购物的,对你说咱们不从淘宝了,我给你一个账号直接汇款吧,还有给你假链接的。不容易判断的是一些退款交易,你按照正常流程付款后,他告诉你没货了,让你退款吧,然后花言巧语说你要再付金额的的二倍才能退,当你又付了金额*2后,他说哪个步骤错了,你必须再付二倍,于是你又付了金额*2*2……结果,象棋盘放大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真实案例,客户从退一百多块的购物款被累积骗走几万块)去年以来假基站发送的假短信方式是一种新型骗术,犯罪分子在流动的车里安装了与通信公司类似的基站,在一定的范围类压制了通信公司的信号,在某种意义来说,他们就是一个微型的通信公司,因此,可以发送任何号码的短信,比如银行客服955系列的短信,这些短信在手机里甚至与你之前真实的银行发来的短信躺在同一个号码的对话列表里让你深信不疑,短信说你的网银密码器会失效,让你登录它的链接(与银行官方网址很像)进行升级,你登录后按照网站提示操作密码器,并将验证码(其实是转账业务的验证码)输入网站,于是……还有一种比较少见,就是你的卡上突然少了几万或十几万或更多,然后会有人联系你,说你的账户已经被他控制,他也不贪,你给他打几千上万就行,你若不信,他会说我我再返还或者再转走给你多少多少你看看,说着你的账户就会进来或者又转走他所说的金额,好像卡在他手里一样,于是你深信不疑,乖乖的给他打款。这也是我亲身经历的案例,某天有个客户惊慌失措的来讲述了上述的事情,我当时就觉得与其他方式不同,骗子既然能把你钱转走,何必又玩这么多弯弯绕呢?第一感觉就觉得资金仍然在他自己的账户里,于是我查询了一下,他的卡里有一个贵金属账户,问他,他说自己没有开过,查询明细,只显示转出转入,对方的账号等看不到,想查询贵金属的情况,惭愧,小地方几乎没有接触过此类业务。于是我告诉他,有些银行的网银进行基金、理财、贵金属等操作是不需要U盾等证书签名的,只要有登录卡号或ID以及登录密码,就可以登录网银账户办理这些业务了,因为资金是出不了你的账户的,所以骗子有那些花招。我建议领导带他到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查询,事后得知结果与我的分析基本一致。今天阅读知乎的时候,发现有人的遭遇和最后的骗局原来如出一辙
在加拿大的时候曾经年幼无知的我被钓鱼网站骗过。不要问我为什么,那时候我只是一名天真少女,收到银行名义的邮件要求核实信息,点进去链接网站和真的网银入口做得一模一样,就傻乎乎的登录了。(那时候我甚至不知道银行的网站一定是https的!)过了几天我接到银行的电话告诉我账户有异常交易,被转走大笔金额。我自己甚至都还没发现被骗了,银行已经帮我把账户冻结了。之后按照银行的要求去公证处做了公证,钱便一分不少回到我的账户。前两天申请了新的信用卡。A&F打六折的时候在网上刷了几百刀,立刻就收到邮件提示有异常消费(T___T所以网购真的很罪恶),还得确认才能完成交易。结论:如果银行能负责,真的不需要什么U盾呢~
有的银行提供这种东西,比如这是汇丰的。有的银行提供这种东西,比如这是汇丰的。对于美国普通人,帐户上不会有多少钱,主要消费都是信用卡,很多人账面上余额都是负数。这些人的帐户根本不具备盗窃的价值。真的有比较大笔资金的人一般钱不是放在自己的普通储蓄帐户里的,而是放到投资帐户,投资于基金股票,或者交给专业的投资机构打理,这种帐户转入转出都是有限制的,安全措施强度也要高,甚至有人工确认,也很难盗窃。有的这种帐户就会用上面的这种密码器。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投资银行机构尚不发达,民众的理财意识也不够,有些人发财发得有太快太突然,所以很多人都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放在自己得储蓄帐户里,人傻钱又多,这里简直是网络诈骗盗窃罪犯的天堂,银行也是没办法,只好强制推行U盾这种高强度安全机制。有人说这是银行不负责,你看国外银行多好blablabla,这其实是个成本问题,国外由于出事概率低,银行负责赔偿也没多少钱,国内是人傻骗子多银行就算想负责但成本吃不消啊。
作为业内人士,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初始也归结于中国的信用体制上面。不过,后来想了想,各种原因其实都有,前面很多数据表明,国外盗刷也非常严重。1.信用体制问题,国外重信用,重体验,所以一个严重影响体验的产品,是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的。 2.国内行业倒逼银行提供安全的模式,减少运营成本。我觉得这个是领先国外的。3.最关键的,我觉得是费用。国外的刷卡费用往往是几个点,而国内往往1个点以内,这个利润率,导致银行无法cover风险成本,必须采用更安全的模式保证损失。 所以,一切金融行为都要归结风控。而风控的根本就在于利益的平衡。国外的风控损失往往在一个点左右,而费用则是2-5个点,所以他们会花大力气去做风控,减少损失,而不会提出更安全的方式,牺牲体验。
对国外的用户和商户来说,这么低的损失率,你还收我这么高费用,关键体验还这么差,我还要你干嘛?
很简单的一个后发优势导致的技术领先被这么多人扯到司法不作为、信用体系差、乃至体制不好这个永恒的原因上。实时上中国在部分金融电子化领域是走在国外前面的。中国正是因为后发,导致可以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走的更快更好。而老的系统一旦已经成型,改进的难度和阻力就会很大。正面的例子就是股票电子交易和信息查询的便捷不是国外能够比拟的(戒股多年,不知道现在是否有变化),我们零几年的时候就能够实现手机实时查询交易,国外比起来简直就是史前。反面例子就是,国内某历史悠久大行,依托其境外分行持续经营的优势,较早的建立起了相对先进的电子化系统,但是正是由于起步早,导致低标准的系统体系在全国成型,以致后来连小银行都建立起全国统一的系统后,该行各分行的系统都不统一。后来画大力气搞IT蓝图,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尽人意。毕竟全国性的系统,海量的数据,要去做一些变化的话,实在是很难。所以说,U盾这个事,我觉得是一个典型的后发优势案例。当然银行及社会传统、习惯、信用环境或多或少有些作用,但绝不是主因。至于扯到体制,就只能呵呵了。
不管什么电子证书、电子密码器、短信验证码,总的来说都是2FA的一种,目的是通过两个相互独立的验证手段完成一次校验来降低信息泄露的几率。举例说,一个人的网银密码不慎泄露的可能性是1%,这个人的电子密码器丢失的可能性也是1%,那以我浅薄的概率知识,这个人的网银密码和电子密码器同时泄露给同一个人的可能性就是1%*1%。几率小了。但这归根结底是个几率问题,只是对于防止暴力破解、信息流截取、木马、钓鱼等手段有效。对于那些干脆电话过来让你转账你就听话这种事儿没有任何办法。所以,靠2FA防盗还靠谱,防骗是无能为力的。但不管怎么说,2FA还是一种有效的、先进的信息安全手段,要不然Google也搞这干啥?真的是造福普罗大众努力学雷锋?回到本题中,有好办法为啥美国人不用呢?无责任猜测,积重难返罢了。相对于美国,我国的在线支付等服务开展的比较晚,大部分用户还没养成就一个用户名密码(甚至密码都不用)就能付款这种习惯。这个时候主动推行一种相对更安全的机制,系统变更少、成本低,而且推广难度小,用户习惯带来的阻力小。至于服务差、推卸责任的说法,呵呵。服务差这事儿我只有个亲身经历的例子,不算普遍情况。某次外地出差,晚十点后,商场关门了,我又等不到转天早上商场开门,只能在一便利店信用卡消费一千块钱。一分钟后收到开卡银行客服电话,核实消费。也与银行从业人员(非决策人员)有过简单交流,银行对账务异常变动是有实时监控的。显然不是所有的异常消费都能被检测到,但说银行不作为也说不过去。而说到责任,对于那些漏网之鱼,客户损失、监测、核实、刑侦、诉讼,都是钱。我国人口基数又那么大,这笔钱总量上恐怕不小。都让国家出银行出,那就别怪银行收费高,国家税高。美国那边一来人口基数低,而且说都管,也是要经过举证说明确实是被盗的,而且,赔付损失的有很多是保险公司。不管怎么说,非要说“人行要求实施一个更加安全的措施是个拍脑袋的奇葩规定,是不负责任的”,这种说法我觉得挺不负责任的。换个角度想,丢钱的人们,你们的责任你们承担了么?利益相关说明:信息专业非安全方向从业人员,非金融专业从业人员,丢过钱包(迅速挂失,只损失了钱包里的现金,我觉得还是我自己不小心,不赖人银行)。以上所答均依赖个人经验及知识积累,无参考资料(懒得找)及数据(这个真没有)佐证。匿名乃个人习惯。
和 , 我在美国,做了多年的银行支付系统,扯着很多Acquirer, Issuer, Merchant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少卡。其实这个问题说白了,个人觉得还是成本问题,银行的发卡成本,支付系统的升级成本,改变客户使用习惯问题等等。 美国直到现在还在大量使用非EMV卡,所以它的信用卡的犯罪率要高于欧洲,即使它的防欺诈功能很全,举个例子,我有次在网上用BOA的卡帮朋友买了张机票,一分钟之内就收到银行打来的人工电话, 从你自己的Saving账户转到Checking账户,每个月超过六次就会被收取手续费或者被禁止,但这还是阻止不了银行卡欺诈的增长。
前段时间发生的Target客户支付信息泄漏导致银行大量换卡和商户大量升级支付终端,这不是第一次,而是第N次。 美国的信用卡所面临的风险是很高的。有一点需要注意,银行卡犯罪不是某个国家的,它是世界范围的。不是说美国法律严格,信用机制健全,那么俄罗斯的黑客就不敢使用你的信用卡账号。我给身边新办信用卡的朋友的建议就是:至少每周检查信用卡的消费记录,设置提醒功能,不要申请太多信用卡。目前美国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采取的手段包括逐步更换EMV卡(也就是常说的芯片卡),升级终端机,升级它自己的PCI Standard (支付行业卡工业标准)。 由于投资渠道的多样和存款利率的微乎其微,在美国存钱确实不是特别常见,所以银行卡犯罪主要来自信用卡的欺诈。当然,不要忘记另一个你银行账户的看门狗:IRS (税务局)...
我觉得明明是中国的银行不愿意为客户的资产安全负责任啊!u盾什么的都给你了,付款是u盾持有者的事儿,被盗了只能说明你被骗了或u盾丢了,是你傻,跟我银行没关系啊,不要来找我~
作为身在美帝的人,我要客观的讲几句,真不是什么消费都是信用卡的。在美帝,很多时候都是用支票的,如果是车贷、放贷,根本不让用信用卡还的,都是要从银行的账户上转钱过去,或者写支票邮寄过去才可以的。很多地方都是来信通知你付费,里面附带一个信封,直接填好支票,封好信封,丢到信筒里就完事了,所以信用卡未必是人人都有,但是基本上人手一个支票本。要说这玩意放在中国,估计就更要乱套了吧?我个人感觉,根本原因肯定不是什么因为美国人多用信用卡,还是因为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造成的。这么多年了,连个人支票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都做不好,我只能说要么是智商问题,想做做不到;要不就是态度问题,就没想着要做。
“体制问题”几乎是知乎上的万能答案,可以用来回答各种问题,而且都还能得到很多个赞。似乎这个国家的执政者,都是一帮躲在黑屋子里戴着防毒面具的人,而这帮内心和面貌一样猥琐的人,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想要处心积虑地谋害自己的公民。可能么?连喂猪也知道先养肥了再杀好不?可是连丧权辱国的北洋军阀也知道拒签巴黎和会协议;窃国大盗袁世凯都不肯签二十一条;连宣称支持民族自决的中共建国后也知道对着藏疆大喊“自古以来”,好不好?照“体制问题”诸君的思路,估计我问下为什么中国怎么造这么多高铁,排名第一的答案肯定是政府想摔死老百姓,外国绿皮车更安全,然后有很多人点赞。其实前面已有银行业内人士
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而有了U盾——这个物理介质,资金在网上被盗取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可惜还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他们所等待的是一个,“哦,我们基层银行也是被逼的,上面政府和领导们不作为,非要给大家办坑爹的U盾,其实信用卡安全性远超U盾,领导们没准拿了黑钱。”这样你才能戳中他们的G点,才有人给你点赞。—————————————以上是吐槽,下面是一个学中文的根据常识所进行判断——————1,中国金融业起步较晚,信用卡等不发达,那么就直接上马u盾等,安全性更高。类似于中国过去铁路建设水平较低,然后新建就直接造高铁,利用后发优势,进行弯道超车。(我为什么老是提高铁呢,因为我就是造高铁的。我知道你们最喜欢说的是劳民伤财,但是出门必然首选高铁,节约了时间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中挺欢喜。去看看越南的第一条的高铁规划要排到2035年,结果还是因为太穷而被国会否决,你可知在别人眼中中国有多土豪?)2,各国特殊国情,使用习惯不一样。我们喜欢用借记卡,而外国人喜欢用信用卡。这就和外国人业务联系喜欢用邮件,但中国人谈工作喜欢打电话;外国人上网喜欢刷facebook,中国人不太喜欢人人网;外国人购物爱好逛亚马逊,中国人更爱好淘宝一样。民族个性与个人爱好不用而已,没有谁显得更高大上。3,金融监管太差。这条前面已有论述,各种诈骗电话满天飞,尤其以广东和福建一代口音居多(被地图炮的轻喷),同时连一些大的it企业手脚都不干净,如携程等。4, 用户科学素养太差。构成中国大多数的不是知乎上的高知精英,而是只会用两个食指叨字的中老年人,以及连网上购物都被骗的农村进城杀马特。老头老太们哭着喊着要去ATM赚钱给骗子,拦都拦不住,这样的新闻还看的少么?要是再来个直接输卡号就ok连atm都不用去的,估计骗子们就更high了。就这样吧,前两条是主要原因,骗子满世界都有,外国月亮一样围着地球转。欢迎点“没有帮助”和折叠。
前面很多人说的原因忽略了一点,其实当你用银联支付时,商家手续费很低,而你用visa,master支付时有一笔0.几百分比的手续费,具体数字不记得但比银联要高不少,这是从商家收取的,而银联没有这笔保险。这笔手续费有一部分是一笔购买保险,当你卡被盗刷时,他们会通过保险公司向你赔款。前面人扯什么美帝银行厚道,其实银行一点损失没有的好吗?这就等于大家购物的时候间接已经帮你赔款了。而中国商家扣的手续费相对较少,所以东西成本可以降下来些只能说这两种办法有利有弊
不了解其它国家,只了解美加。据说日本跟中国是一样的。美加的网上银行默认没有支付转账功能,只能在自己的账号件倒钱,或者给自己交电话费、保险费、有线电视费。美国人转帐依赖支票。所以也就没什么安全问题了。美国的企业网银有对外转帐功能,但是跟我们一样,也需要令牌。一般使用动态密码令牌,而不用U盾。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兼容性问题。国内的U盾只能在WINDOWS上使用。而欧美国家的计算机专业素养让他们认定跨平台软件兼容性是软件开发的基本要求。说到这里,其实大量普及U盾也是微软的市场策略之一,让你们不用WINDOWS都不行!
这取决于大部分人是如何用网银的,用网银做什么。美国给我的印象应该是大部分人网购也是用信用卡的,转钱开支票,不经常用网银转账吧?错了请无视。日本早些年也是没有U盾,otp之流,自己设两个密码,或者用第二密码或乱数卡。日本网购付款主流还是银行转账和便利店,小网站价格低很多不支持信用卡。随着近年网银被盗,钱被盗转,到最近法人账户也大量被盗转,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开始使用U盾或otp了,而且对ip的验证也越来越严格。jnb早在几年前就开始otp验证了。最近邮储的otp我也申请了。说是以后会强制otp的。所以这个也并非国内才有的。另外说赔偿,账户被盗,钱被转走,基本很难拿到全款赔偿,有一部分是保险,一部分要靠冻结转去的口座。向下是可以冻结几层的,冻到最后能收回多少就不一定了,一般不是直接盗钱的口座或者说不清来源的就没啥问题。
身处瑞士这个遍地都是有钱人的地方… 我得说… 这些关于网上银行的安全水平真的是一个客户和银行双向选择的过程这些妈逼瑞真的是恨不得把安全水平能拉多高拉多高
本人手持UBS的账户 网上银行的开通分5步1. 本人手持身份证件去柜台说我要网上银行 柜台和你确认住址2. 第一封信到了 告诉你一个8位数字 是登录网上银行的账号 改都改不了 也不能起别名3. 第二封信到了 寄给你一个计算器一样的东西 上面有个卡槽4. 第三封信到了 寄给你一张芯片卡 作为网银的密保卡 就是那种一个灰塑料片上有个IC芯片的样子5. 第四封信到了 寄给你一张纸 上面写着芯片卡的初始密码 纸还是防透光设计的 至此为止 把密保卡插到计算器里面 输入初始密码 再输入自定密码两遍 网银就算设好了所以每次在网页登录的时候1. 先输入8位账号2. 网页给出一个6位数字3. 把密保卡插到计算器 输入密码 然后再输入网页上的6位数字 计算器会生成一个8位由数字和大写字母组成的字串4. 把这个字串输入到网页里面 验证正确就算登录成功了好像跑题了 或者说压根不切题…但只是想说…很多答案里面说的法规完善 执法力度强 固然是一方面 关于使用数字证书的动力 上面的答案也给出了数据 其实银行面对大量损失还是希望能够提高安全性来规避风险的但是提高安全性必然意味着操作会变得繁琐 对于最先使用电子支付系统的美国人来说 之前方(lòu)便(dòng)快(bǎi)捷(chū)的方式用惯了 很多用户对于繁琐的操作表示很不人(shǎ)性(guā)化 银行改革的阻力就变大了许多 反正用户表示损失都是你银行担着 我这边越简单越好所以说 不是不是银行不想用 是用户不答应啊
U盾就是个笑话,没有支付宝的时候,多亏了U盾,省了不少钱
好多业内人士在讲的是理论,我觉得我可以参与补充一个亲身案例:说一下前几天我被盗刷之后的经历如何?我在国内,是招X银行的信用卡用户,海淘爱好者,所以在招X行中宣传下办理了招X行的外币卡。然后在6月8日凌晨1点多,我收到了一条来自招X银行信用卡的微信(以前注册的,随时消费都会给我发微信)。微信内容是交易信息,金额180美元,商户。于是我很着急的拨打了招X银行的400电话,输个人信息,转人工,告知对方我收到消费信息,确认不是我自己刷卡的。客服人员核对一些基本信息确认是我本人之后,告诉我:不用太担心,他们马上会跟商户联系核对,这单会申请不扣款(具体是不扣我的还是申请对方不扣招行,我不知道)。顺便我问了句这个网站是做什么的,客服告诉我:这是一家卖鞋的网站。(我其实经常看到这个网站名字,不过没上心具体业务。)然后客服告诉我,既然卡被盗用,现在他就会给我挂失掉,然后补寄一张。(我后来在大概7,8天后收到了补寄过来的新卡)第二天,招X银行没有什么回报信息,反倒是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主题:Your Credit Card Account发送时间:日 上午1:30发件人:收件人:抄送:Greetings from .We perform routine reviews of orders to protect our customers. During one of these reviews we discovered that an account was opened with a card used by you on another account. For your reference the card in question is a Visa.As it appears the card was used without your authorization, we have closed this new account and cancelled any outstanding orders. If the account is indeed your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 and ask that you notify us as soon as possible by replying to this message.If the card was used without your authorization, we recommend you cancel the card immediately by contacting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that issued the card.You should review all recent charges made to this card, reporting any unauthorized charges to your financial institutio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 turn, will send you forms to formally dispute the unauthorized charges, the applicable merchants will be notified and charged back, and your account subsequently credited.Although we are not per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any details about the unauthorized use, we will provide this information to any law enforcement agency investigating this matter.Sincerely,Rafath KAccount Specialist大意就是亚马逊对自己的订单会做日常审核,其中发现有个账户下订单使用的信用卡是我账户之前已经关联的(就是被盗用那张卡),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亚马逊把那个账户给封了。(剩下内容是如果账号是误封,如何申诉;提醒我查看最近消费有没有异常;告诉我盗用我卡的人的信息不能告诉我个人,但是如果法律上需要,他们会配合提供)。然后过了几天,到6.15,招X银行出账单,我一看,已经冲抵了:第一行是消费信息,金额已经直接换算为人民币了(顺便算了下,汇率6.254)。中间两行是无用信息,最后一行是冲抵回来的,金额与第一行相同,标记为负。这次给我感觉是:不知道招X银行具体怎么操作的,但是我几乎没什么麻烦的就已经所有问题搞定了,总共只打了一次电话挂失,一次手机上网:收到新卡开卡。亚马逊挺牛X的,盗用我卡的,居然直接就把对方封了(当然,是我以前注册过的卡)。怎么被盗的,至今其实不太清楚,因为我消费主要就是paypal,amazon,app store,amarni,RL 这么有限的几家,都是靠谱大网站。我下单的电脑是OS X系统的,倒是没装杀毒,不过也没听说谁OSX装杀毒啊~总之,以上分享给大家。
我觉得是由消费模式决定的。美国是信用卡用的多,基本都是信用卡消费。相应的可以看一系列关于信用卡的与国内的区别,也可以对应的理解网络银行的模式了吧。产生的消费安全性,欺诈的事前预防,事后追回等,都有着成熟的机制。国内很多都是借记卡储蓄卡,不能和信用卡的消费模式等同。而且国内很多网上银行是不支持信用卡注册的,最多是支付宝等支付渠道支持直接使用信用卡付款。
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开设银行审核非常严格,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银行就相当于自己的身份证明。正常人都只有一个账号,如果开设两个,不但要提供以前几个月甚至一年账单,还要解释为什么需要两个账号。这是法国政府需要的,也是政策性体制性的。反观国内,根本不敢也不舍得这样搞。。。。这点能有效减少银行管理混乱和贪污腐败。最主要一点!!这样能减少资源浪费,做到专人管理你的账号,每个人有个个人银行经理,除了你只有他有权管理你的账号,他对你的账户负全责,责任明确。账户安全很多,只要稍微有异动,他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并且通知你,并且给你提出专业解决意见。不像国内责任混乱,出了事情互相扯皮推诿,所以国内很多受害人宁愿相信诈骗者,也不愿意相信银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